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北京保釣出現中華民國國旗

上周六,九月十五日,北京日本大使館前的保釣示威現場,出現了一幅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那幅巨旗至少在現場揮舞了十分鐘左右,足供台灣記者發現並拍下照片。這應當是大陸一九四九年易幟以來,首度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北京街頭出現中華民國國旗。

八月十五日,香港「啟豐二號」保釣船擎持了「兩幅國旗」登上釣魚台;那幅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應是由保釣人士主動攜往,可謂是反映了「大屋頂中國」的民間意識,而非出自北京官方設計安排的統戰動作。當時,本報社論曾對「國安系統」視那幅國旗為「利用國旗為統戰工具」,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但是,上周六北京日本大使館前出現的那一幅中華民國國旗,看來卻很像是官方安排的「統戰工具」,再加上遊行隊伍出現十幾公尺長的橫幅標語,上書「海峽兩岸一家,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更是直接出自北京台辦的新聞用語;令人對北京街頭的這幅旗,與釣島的那一幅旗,有不同的感受與解讀。

我們認為,釣島的那一幅旗,顯示了兩岸民間對「大屋頂中國」的懷想,由於未必出自政治算計,因此格外值得珍惜。然而,北京街頭出現的這一幅旗,則可能是出自官方的政治算計,因而亦不妨解讀其政治效應。

從正面效應看,此旗若是出自官方安排,至少顯示北京已默認或接受了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為代表「中華民國」的政治符號;此種思考,比《環球時報》(人民日報系統)於八月十六日完整刊出中華民國國旗登島的照片又進了一步。這雖是小而微妙的一步,但希望能自此帶動北京對台政策的整體思考。

從反面效應看,這若只是用於保釣個案的權謀動作,亦即只是將中華民國國旗當作「統戰工具」而已,則此種政治算計,恐將更加引發台灣人民的不平與反感。

國號、國旗及政府官銜等政治符號,迄在兩岸間互不承認,這主要是因北京不接受中華民國的法理體制。就在幾年前,國際運動比賽的觀眾席上出現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還常遭大陸方面「抗議」;○八年京奧,原本商議聖火過境台灣,居然傳說北京禁止台北沿途出現中華民國國旗而告吹;再到了兩岸交往開通,屢生大陸客人到,台灣主人須將國旗遮起來的怪事;一直到了上個月的倫敦奧運,攝政街上一幅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被撤去。兩岸交流已至今日境界,細看這類舉動,真是何其無理,更是何其愚蠢?

再以這些歷歷在記憶中的惱人景象,與上周六北京日本大使館前出現的那一幅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對照;北京若不承認這幅國旗,又何必用作「統戰工具」?若用為「統戰工具」,對台灣民眾會不會有反效果?

北京希望台灣能持守「一中憲法」,卻豈能否定中華民國國旗?北京應當深切體認,「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此為本報主張的「杯子理論」。北京若不接受「中華民國為一部分的中國」,怎使台灣人接受「中國」?又怎使台灣人自我認同為「中國人」?何況,兩幅國旗在「大屋頂中國」的理念下同登釣島,豈不正是全球華人皆認為理所當然的圖像?

九月十五日,北京日本大使館前出現的那一幅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倘只是「統戰工具」,應屬敗筆;但若能顯示北京當局在兩岸政治符號上的開明思維與在兩岸政策上的進取與突破,則是值得鼓勵。

這次釣島風暴,其實正重大且深刻地影響著兩岸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啟示是,「大屋頂中國」的理念已然浮現。在「大屋頂中國」的概念下,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兩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

從八月十五日釣島上的兩幅國旗,與九月十五日北京日本大使館前的中華民國國旗出發,啟動思考;即知,這兩個場景都證實了「大屋頂中國」的本來就存在,與「大屋頂中國」的必須被護守。

正在此際,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前天訪問墾丁,迎對著一幅高懸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進入鵝鑾鼻燈塔,照片還上了報紙;「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這只是陳雲林的一小步,或將是兩岸的一大步?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