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1日星期二

从中国人质事件看中国与苏丹的关系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反政府武装周六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劫持了29名中国工人。中国外交部周二表示,中国政府已於周一晚间派出由外交部牵头、国资委派员参加 的工作组,前往苏丹协助开展营救工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声明中表示:“中方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冷静与克制,确保中方人员的安全,并从人道主义出发, 尽快释放中方人员。”据新华社报导,与此同时,中国驻苏丹大使罗小光加大了对苏丹政府的施压力度,敦促苏丹方面尽快找到失踪和遭到反政府武装劫持的中方人 员的下落。新华社援引罗小光报导称,“我们希望苏丹政府继续尽最大努力,尽早使这些失踪和遭到劫持的中方人员平安回来。”

被绑架的29名中国工人都是中水电苏丹南科尔多凡州公路建设项目的工作人员。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称,在与苏丹军队激战後,他 们出於自身安全考虑在周六带走了29名中国工人。“此前苏丹官方曾声称政府军解救了其中的14名中国工人。但反叛武装否认了这一说法。苏丹人民解放运动” 发言人罗迪对法新社说,被绑架的29名中国工人目前安全无恙,并说如果安全形势允许,这些工人将会获释。“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曾经隶属南方反政 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南苏丹在去年7月9日正式宣布独立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成为南苏丹执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则演变为苏丹 境内的反政府武装。从去年9月开始,苏丹政府军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在南科尔多凡州持续发生武装冲突。

中国为确保自己高速度的经济增长,需要从非洲进口大量的能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北京与苏丹有着特别的关系,苏丹是中国在非洲的首要投资国,也是北京 在非洲大陆的第三大经济合作伙伴。在苏丹南北方内战期间,中国继要努力与南部地区保持友好关系以保护中国的石油投资,同时与北方政府保持着重要的政治同盟 关系。苏丹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第三大产油国,近年来平均每天产油49万桶,2/3进入中国。正是基于这些因素,北京不顾国际社会的批评和压力,在去年接 待了遭到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苏丹总统巴希尔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国际刑事法院指控巴希尔在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犯有种族灭绝、反人类、战争罪等罪行,并自 2009年起就对他发出通缉令。这一通缉令要求在该公约的《罗马规约》上签字的国家在其领土上逮捕苏丹总统巴希尔,但中国并不是该公约的签字国。人权组织 « 人权观察 »指出,达尔富尔暴行局势倒退至最为恶劣时期,中国不但是售卖武器给苏丹的主要卖主,还是苏丹石油的主要买主。人权观察指出,基于这些原因,中国更应积极 配合相关的司法工作,而不是协助巴希尔逃避法律的制裁。

最近南北苏丹的争端导致南苏丹停止生产石油,该国日产量预计约为35万桶。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是南苏丹石油的主要买家,2011年日买入约26 万桶。此外,中国和伊朗在石油合同条款上出现争端,中国因此减少伊朗石油进口。这些导致中国需要找到每日约54.5万桶原油的进口替代,约占其原油日进口 量的10%。苏丹上周日放行了装有南苏丹石油的船只,不过没有同意从该国港口出口更多石油。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