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星期二

不把孫中山請下神壇很難準確評價袁世凱

《新史記》編者按: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也是中華民國首任總統袁世凱逝世95週年,6月5日至7日項城袁氏家族聯誼會在安陽舉辦第三次家族聯 誼會,並召開了“辛亥革命與袁世凱研討會”,國內一些研究近代史的學者、專家參加了會議,“共識網”刊登了與會者發言記錄,現摘錄如下。小標題為本刊所加。



范泓(歷史學者,南京電視臺任職):

辛亥100年了,讓我想起今年1月份共識網在武漢舉行的一個“辛亥百年——變與不變”討論會,全國去了很多學者,主題就是討論一百年來,中國走到今天,哪些變了,哪些沒有變。
袁世凱在千年變局之中呢,他肯定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我給他的定位是什麼?他是個政治強人,1916年黃興死,章太炎送挽聯:“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我覺得,如果我們把它用到袁的身上,也是恰當的。



在 民國開國的歷史上,袁世凱這個人是不能忽略的,清末是一個大變局,當時有兩股政治勢力:立憲派和革命派,革命派就是以孫文、黃興、汪精衛他們這一撥人是代 表,那麼立憲派就是以康、梁他們為代表。在很多傳統的認識當中,把清廷新政和清末變法給忽略掉了,肯定是有缺陷的,如果說沒有清廷新政,也不至於會走到 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然後1912年民國成立。我們一向認為清廷推行新政是沒有誠意的,今天客觀來看,清廷還是有誠意的,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立刻 開國會,立刻頒佈憲法,是不成熟的。日本明治維新也是過了二十幾年之後才頒佈憲法,你讓清廷那麼快,清廷已經說九年了,那邊就不斷地開會進行請願。

一 百年來,走到今天這個樣子,實際上我們有新的看法:共和並不是一個對當時中國的最理想的選擇,應該還是回到立憲,可能中國走得更穩妥一點。但是革命黨,一 直到同盟會成立,一直是想通過暴力方式把清廷推翻。講起來它帶有民族性,但實際上就是反滿:我們漢人讓滿族人來統治我們?所以說雖然他有建立所謂共和的綱 領,但實際上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圍繞直接通過暴力的方式來推翻清廷。

辛亥革命的爆發,我們今天看它是偶然的,那一年發生三件事,一件是黃花崗起義,第二是四川的保路運動,一直到10月10號武昌起義。

談到袁世凱,也牽扯到孫中山,如果不把孫中山請下神壇,那麼對袁就很難充分地進行討論。中國百年走到今天這個樣子,實際上責任最大的,我們最應該反思的是對孫中山的認識。(《新史記》第4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