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6日星期六

馬英九跨越歷史障礙的就職演說

周忠菲

台灣領導人馬英九總統520就職演說的內容,一貫被視為台灣的執政宣言和今後政策的風向標。從國際看,美國對講話可謂「感覺良好」,甚至在講話發表之前就定了基調─「美國將繼續護佑台灣」(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斯蕾緹南到達松山機場時發表的講話:「在暴風雨中保護台灣」)。

 鐵三角藏頭露尾

 從在野黨看,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進黨人物接受採訪時,發表了略帶酸楚又「一箭雙雕」的評語。如:「大陸不會給馬英九正面回應」等。用意是強調「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走不遠」。顯然,他們對「中華民國第101年,我們正站在歷史的分水嶺上」的執政黨自信不予認可。

 部分大陸民眾對馬英九就職演說認為毫無新意,有人產生失落感。相比之下,台灣民眾對講話突出台灣安全,總體呈現溫和的態勢。

 筆者認為,馬英九提出的「鐵三角」並不是鐵板一塊。表面上「鐵三角」在兩岸關係上了無新意。實際上又藏頭露尾。「藏頭」是指輿論普遍認為的「馬英九沒有歷史擔當」或「不超越歷史」,「露尾」可指講話反映出島內的深層矛盾。

 看點一,首當其衝的自然是「中華民國與一國兩區」議題上,講話突出中華民國和台灣主體。在不久前,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釋放出具「一國兩區」說法,現在修改為「20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歷經3位總統,從未改變」。顯然,這是兩岸關係「空間上的退步」。

 看點二,講話將「內政」作為重點,折射出島內政治鬥爭的激化,變相的統獨矛盾仍在糾纏。政黨政治的複雜化和社會矛盾的尖銳化,限制了馬英九在各利益集團之間平衡的能力,也限制了台灣對內與對外政策的理性選擇。

 看點三,「鐵三角」在經濟部分,以提升台灣全球競爭力和五大支柱為支撐,但核心動力來自何方,在講話中卻找不到。目前,亞太地區的經濟和政治處於激烈變化,兩岸非但不能置身事外,其出口型經濟還同時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

 文化血脈繼續傳承

 與這樣的大時空相比,講話所提的「黃金十年」,「8年加入TPP」等舉措,似乎過於避實就虛。比如,對5月初剛結束的中美第4輪戰略經濟對話所釋放的,雙方將就亞太地區經濟合作與TPP問題進行交流這樣重大的政策信號,也保持沉默。這不僅令人深思──究竟是兩岸經貿政策缺乏新意?還是台灣沒有完成自己整體的區域戰略規畫?

 看點四,講話謹慎地表述了「中華民國是台灣」的立場,對兩岸關係發展附加了先決條件之後,在闡述鐵三角的民主價值觀之後,也有「露尾」,也就是為兩岸和平的路徑選擇及政策的靈活運用,包括為ECFA的後續發展預留餘地。如講話透過對「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以及「孫中山先生的建國理想」等一段文字的表述。畢竟,歷史沒有在這裏割斷。

 也許,略作引申,從大陸可以這樣解讀:我們相信中華民族的精神,在兩岸下一代手中不僅將發光、發亮,而且將成為照亮亞洲的的火炬,並將超越兩岸,走向世界。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歷史障礙不能超越?

(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研究員)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