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星期四

中國美國加持 金正恩繼位態勢穩固

旺報 【趙楚】
 朝鮮強人金正日突然去世,一年多以來屢屢以濃厚的火藥味為世人矚目的朝鮮半島再次進入國際觀察家的視野。由於接班人金正恩不似乃父當年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繼位準備,因此,他能否穩定內部大局,順利接班,以及朝鮮會不會因此發動新的冒險,一時成了各國媒體關心的話題。

 金正日爭取中國加持

 2008年9月,敏銳的新聞媒體注意到金正日沒有在國慶60周年慶典上露面,繼而傳出其因中風搶救的消息。延至2009年元月,他帶著略消瘦的面容再次在國際視野面前出現,此後其幼子金正恩開始公開出現在他身旁,接班戰略於焉正式展開。然而,與金正日自己接班時期相比,內外環境相差甚大。一則,由於核武試爆六方會談陷於停頓,再則,由於時間緊迫,金正恩已經沒有乃父當時的充裕時間來建立自己的權威和班底,因此金家父子選擇了重點突破的接班戰略。

 實際上,六方會談的失敗和朝鮮未通知中國即試爆核武,已使中國外交部門對朝鮮的不可駕馭印象深刻,也標誌著兩國關係最新的裂痕。中國對朝鮮在能源和食品方面的長期支持,顯然出自自身的地緣戰略考量,多少也許有意識形態的理由。在朝鮮穩定金家政權,則可以延緩東亞變局,不會過早面對一個與美國結盟、意圖未必友善的韓國,而朝核等問題的存在也會牽制美日,使美日不會過早將戰略謀劃重心轉向中國。

 同時,無論朝鮮因擁核遭受軍事打擊,還是處於內部原因突然崩解,在難民等問題上,中國也難以避免池魚之殃。這些都是中國對朝政策的基本考量,基於這些考量,中國才採取現在的保持支持,又堅持無核化終極目標的雙重政策。前者為金家所需,後者則為中國展開對美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基點。

 金正日顯然對中國的朝鮮戰略了然於胸,所以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他選擇了爭取中國加持的策略。這一不無歷史象徵意義的行動果然令北京感到特別的熱情,因此在攜其子訪華之後,他歸國很快接待了中共常委、且分管情報和國內安全的周永康訪朝,在周訪朝期間舉行的盛大閱兵活動中,金正恩追隨其父身旁,而另一側則是隱然「上國天使」派頭的周永康,如此,中國為金正恩接班背書的外交佈局大功告成。同一期間,為接班軍權,朝鮮發生了延坪島炮擊和擊毀天安艦事件,此類高調的戰爭邊緣政策對外向美韓顯示了新一代軍事強人的決心,對內則樹立了接管軍權必須的功業。

 當朝鮮發生因接班而引發的種種危機,美國及其夥伴韓國應該並不意外,因為1994年朝鮮上一波接班戰略展開,實際上此類行動模式已經具備雛形,而通過前此的接觸,美國非常瞭解朝鮮種種嚇人的姿態均出於自保,即達致朝美關係正常化和美國安全保證的目的,其總體戰略意圖實在是內向的。不能排除的一種合理猜想是,由於中美均不願見半島發生熱戰,在危機管控期間,通過朝中美的鏈路,美國應該對情勢有較清晰的掌控,這也是外表熱度十足而觀察家並不十分緊張的原因。

 美國心領神會釋善意

 此次金正日去世消息傳出後,美韓迅速適度提升軍事戒備級別,以作為應對,但自日本撤軍等行動並未停滯,這表明美國對局勢走向顯有相當把握。歐巴馬政府的軍事戰略受兩大目標影響:一個是伊拉克撤軍和阿富汗與伊拉克的穩定,這些事關歐巴馬主要競選諾言的兌現,並非虛文,一個是如何在預算緊縮和戰略總體調整的時期,預防中國等地區軍事大國侵蝕美國的地區軍事霸權,而在這兩大目標背後的是國內經濟復蘇的任務和下屆大選的種種考量,因此,再加一個並無快速統一目標的盟友韓國,美國雖加強了有事和反擊的準備,提升了聯盟,但暗地裏對朝鮮也並無認真的進攻計畫。

 從金正日去世後的北京反應看,其對金正恩繼位的強力支持很明顯的,除胡錦濤以總書記身份親赴朝鮮駐華大使館靈堂弔唁致哀,其餘八位常委亦前去致哀,直到12月27日,中國軍委副主席徐才厚領銜,帶同國防部長梁光烈、四總部及海空軍主要將領前去弔唁,並即席講話,這些話可謂再清楚不過,表明中國對金正恩的繼位支持是全方位的,而且是以軍事為最後支柱。

 美國對朝中一體的朝鮮繼位大局似乎已經洞若觀火,因此,心領神會地釋出了相當具有善意的信號。國務卿希拉蕊在有關聲明中說:「希望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新領導人通過遵守朝鮮的承諾、改善與鄰國關係、尊重人民權利而選擇將國家引入和平之路。」至此,朝鮮匆忙的再繼位基本已沒有懸念,而在素有守孝制度的朝鮮,三年的守孝期間正是金正恩擺平內部,真正建立自己權力基礎的時間,而這期間半島和東亞可望擺脫前2010年那種危機頻發的局面,而中美也可以從長計議未來。

 (作者為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