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星期日

華裔作家黃文廣推回憶錄,未上市已掀熱潮

明鏡記者柯宇倩/一個強制火葬的時代,一位怕害死亡並堅持土葬的高齡祖母,編織出一段跨越30年的家族故事。美國華裔作家黃文廣的英文著作《紅小兵:家庭回憶錄》(The Little Red Guard: A Family Memoir)以幽默的筆調、流暢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描繪出家庭中傳統與現代的衝突與中國的變遷。本書426日上市,現已獲得多家主流媒體的高度評價。


對大部分人來說,童年時陪伴自己入眠的,不外乎是父母親、童話書或布偶,但黃文廣早在10歲時,就有一樣特別的“床伴”——祖母的棺材,且一放就是16年。《紅小兵:家庭回憶錄》就從黃文廣祖母要求土葬說起,祖母對風水的堅信,造就了她對入土為安的執著,欲盡孝道的父親,從此背負起規劃祖母後事的使命;不到10頁,黃文廣已訴說了一個讓人翻開書後就停不下來的獨特故事。


文革時,政府打出“不能讓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口號,在禁止土葬的情況下,祖母的願望成了黃文廣家庭的爭執來源,祖母的傳統、父親的矛盾、母親的現實思考,衝撞出一次次的火花,家庭成員見證著彼此的內心掙扎、見證了每個人的成長,也見證了生活如何跟著時代變遷而改變。


擁有豐富記者、公關、翻譯、評論經歷的黃文廣,在積累多年的文字功力和洞察力後,第一次以作家身份闖蕩文壇就受到相當的關注。《紅小兵:家庭回憶錄》一書還未上市,已掀起一股熱潮。《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將此書評為2012年春季10大最佳回憶錄;《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把此書列為2012春季最值得關注的非小說之一;《奧普拉雜誌》(The Oprah Magazine)將此書排為春季推薦10本書的第二名;《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則列此書為10大關注回憶錄之一。此書也被舊金山記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選為最佳開頭語書籍之一。


426日書籍上市當日,《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芝加哥論壇報》、《芝加哥太陽報》等多家媒體已準備刊出書評。此書目前推出促銷活動,上Amazon購買只需半價。


1964出生的黃文廣,1982年進入上海復旦大學英語系就讀,1989年到美國伊利諾州桑格蒙州立大學(Sangamon State University in Springfield,現為伊利諾大學春田分校)做研究,目前居住在芝加哥。黃文廣在接受明鏡網專訪時表示,小時候不覺得祖母的棺材和故事對自己的影響如此深,當自己年歲越來越大,才越漸發現過去這段經歷在人生中所佔的份量。


黃文廣剛到美國時,一心只想進入主流社會,與中國文化幾乎完全隔絕,1995年被《紐約時報》派駐回中國時,中文已講得吃力。“我像所有新移民一樣,當時就想成為一個美國人。我還被朋友笑話,說英文講得比中文好。”


但隨著黃文廣年齡增長、與許多華人接觸後,他發覺中國的印記在自己身上越漸彰顯,發覺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一輩子的。黃文廣對明鏡網說,他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國移民,“不應該是一下子就忘掉自己的文化、拋棄自己的根。”現在的黃文廣,既對美國文化相當瞭解,也在自己身上保存了中國文化的根基。


帶著這種尋根的想法,黃文廣開始創作《紅小兵:家庭回憶錄》,並藉創作重新審視家庭成員對自己的影響。黃文廣表示,希望這個關於人性、關於親情的故事能跨越文化隔閡,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黃文廣專訪將刊於《新史記》與《明鏡》雜誌。













黃文廣。(明鏡記者柯宇倩攝)














黃文廣。(明鏡記者柯宇倩攝)












《紅小兵:家庭回憶錄》



1 条评论:

匿名 说...

聽大陸內地友人說黃文廣在復旦大學求學期間就已經是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在大學本科生中發展黨員是相當罕見的﹐黃文廣成為一名大學生黨員﹐其“思想覺悟”需要有多高可以想像(香港陳小姐僅僅是個共青團員大學生就在香港政壇造成軒然大波)。所以請黃文廣談談他在復旦期間是如何處理共產黨員和大學生這兩個外界看來是有矛盾的不同身份的(比如黨員在大學生中扮演的角色和肩負的使命等等)。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