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習近平身上多種“基因”哪一種會被激活?


《調查》記者 柯宇倩






中國進入習近平時代,而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會走向何方,至今仍讓人霧裡看花。由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總裁何頻發起成立的“中國研究院”,2013年4月13日於紐約舉辦首場研討會,邀請海內外專家一起探討“習近平時代”下的中國問題與前景。



陳小平:下面請高伐林發言。

高伐林:截至今天4月13日,我們對習近平做出任何判斷,都依據不足——一朵沒有開的花,到底是紅是白,都只能是猜測。他從2007年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以來,說過很多話,但從這些話是不是能判斷他的真實意圖?我沒有把握。

下鄉插隊時與他在同一公社、不同大隊的前知青告訴我,習近平當時就是一個很有雄心壯志的人,會頭頭是道地對知青伙伴分析當時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問題。也有跟他一塊在清華讀書的同學介紹,習近平很念舊情,大家舉行校友會時,只要通知到他,他都會趕來,還帶著夫人一起來,有時還要求夫人給大家唱歌,他是比較有人情味的。

他是紅二代,但是因為父親很早就遭到政治打擊,他跟一般紅二代又很不一樣。這都是研究他今天思想脈絡的參考因素,但是這些因素又畢竟只能“參考”,不排除有某種“基因”,又碰到某種激活的機會,就會發生突變。蔣經國1986年解除黨禁報禁,但往前兩三年,誰能預測他會有這樣石破天驚的一天?對習近平,斷言他一定會怎樣,一定不會怎樣,恐怕都是一厢情願。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儘量全面地搜集關於習近平的資訊,接近真相,接近內心。

 
斷言習近平一定會怎樣、不會怎樣,都根據不足。

例如,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他在浙江主政時搞的溫州模式,後來叫浙江模式——開始是張德江搞的,他接任之後把這個模式加以發展,不僅是經濟模式,在保障公民權利、擴展社會空間上也有不少創新和嘗試。社科院和中科院分別派出調查組,總結浙江經驗,寫出了很詳細的調查報告。那個時候,他還沒有被定為“王儲”,所以這兩院將浙江列爲課題,還不能看成“拍馬屁”行爲。

張博樹:我們社科院的那一套調查報告大概有7、8本,送了我一套,只有其中談文化體制的那一本有些真東西。

高伐林:哦,這你比我掌握更多第一手情況。他在浙江主政時,體制、社會改革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這段經歷會不會影響到他今後幾年執政的方針,尚待觀察。

還有一點,剛才有朋友在中場休息時說起,我們這些人,年齡相仿,觀點相近,我們坐到一起來討論好像很熱鬧,但我們和現在中國年輕一輩相當隔膜,對他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我們都不瞭解。現在30歲以下的人,是社會最有活力、思想最活躍的人,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的偶像是誰?他們怎麼看習近平?怎麽看中國的前景?我們不知道——至少我不知道。微博、論壇當然能反映他們一部分想法,但只是他們內心、他們關注的公衆議題的一小部分。我們與下一代的代溝,比我們與上一代的代溝還要嚴重。

阮銘:高伐林提出的兩個問題很重要,一個是20歲的年輕人在想什麼?他們不想革命,所以革命搞不起來,因為革命從來都是年輕人搞的,所謂怕革命,是既得利益的菁英嚇唬共產黨的,說改革會引起大革命。

第二,習近平是個謎,我感覺習近平和蔣經國有類似之處——蔣經國也是個謎,兩人對老百姓、對年輕學生、農民等,是親切的,但對黨內的幹部是疏離的,因為他長期管特務,有人問他能不能用一些比較好的人,他說,好一點的人不會來找我,找我的人都是人家不要的,他不相信他爸爸的反攻大陸那一套,所以他前期很頹廢苦悶。

後來他轉變了,與老百姓建立感情。雖然蔣經國幹了那麼多壞事,最後做了一件好事,至今民調六個總統中,他支持度永遠第一。

所以習近平這個人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中國的改革當然要靠民眾壓力,但習近平自己能不能走出一條正路,是很關鍵的,如果他像江澤民,那永遠不會改革,但我覺得他可能跟江澤民不太一樣。

韓連潮:我補充一句:習近平個人在中共決策體制裡頭,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重要,應該研究的是整個常委。

阮銘:政治局裡最重要的就三個人,習近平、李克強、李源潮——李源潮雖然不是常委,他比常委更重要。(《調查》特刊 第八輯)

    
訂閱《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