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2月6日星期一
台湾新任文化领导人将带来震动
多产作家、有影响的社会评论家龙应台教授将担任台湾新的文化部长,分析人士说,因为其在台湾、香港乃至大陆政治和文化发展中的"煽动性作用",她很可能成为两岸关系中值得关注的一个人物。
1998年马英九当选台北市长以后,龙应台曾在1999至2003年出任台北第一任文化局局长,现在再次受到马英九重用,被任命为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委,该委员会将于今年5月重组为文化部。马英九总统上个月赢得连任。
61岁的龙应台常常被认为很有煽动性,因为她的批评很容易引起敏感的社会和政治争论。她在文化方面的影响遍及两岸三地,自2004年以来,她还一直在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马家辉说,龙应台直言不讳的批评偶尔会让大陆领导人难堪。
2006年,她就大陆时事杂志《冰点》被停刊一事向胡锦涛主席提出质疑,写了一封题为《请用文明来说服我》的公开信。
她2009年的著作《大江大海1949》讲述了内战和1949年国民党支持者逃往台湾的事情,在大陆遭到当局的封杀。
马家辉说:"龙应台现在不仅是作家、评论家,还是一位部长,北京领导层不得不面对面地跟她打交道。北京对这样一位文化部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对此我们很感兴趣。"
据香港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说,龙应台将于本月中启程前往台湾,为接任新职务做准备。自2008年以来,龙应台一直是香港大学的"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
在香港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发布的告别声明中,龙应台说,在香港的经历开阔了她的视野,将有助于她应对未来的挑战。
她在声明中说:"香港是我钟爱的城市,港大又给了我安身立言的环境,香港的经验,使我的视野更为开阔。我对香港,充满感恩。"
通过该办公室,龙昨天拒绝发表进一步评论。
香港作家、文化评论员梁文道说,龙应台是不可多得、有广阔视野的重要的文化专家。
他说:"龙将是最有能力帮助马英九总统提出重要文化战略、以台湾的软实力反击大陆的人物。"
"过去几年,因为置身香港,给她提供了很多与大陆学者甚至喜欢她的大陆人之间面对面接触的机会,龙应台在大陆年轻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马家辉说,龙应台还是推广文学产品的专家,尤其是她自己的著作。
他说:"龙善于利用自己的个人关系和影响推广其文化产品。她是善于策划和推广文化产品的很少见的作家和文人。"
"她懂得如何与媒体和出版商打交道以符合她的出版计划。"
1981年成立的文化建设委员会是筹划和监管台湾文化部门的最高机构,包括向大陆观众推介台湾艺术团体。
笔名南方朔的驻台北政治评论员王杏庆说,虽然龙善于推广自己的文化产品,但她现在必须领导台湾其他文化专家,在大陆市场寻找商机而不依赖台北的经济支持。
他说,要劝说文化部门的同事改变其传统心态,对龙应台来说是"棘手的难题"。
因为2004年以来一直居住在香港,龙应台获得了香港的居留权,但据说为了获得文化部长的新职位她已放弃香港居留权,为的是避免政治争议,因为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家张麟征教授说:"龙应邀加入马英九内阁,因为马英九政府未能找到其他合格的人物来填补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位置。"
"文人都愤世嫉俗,不容易满足。她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如果她改革台湾的文化政策,可能会与马英九一起分担很多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原文:Taiwan's new culture tsar will shake things up
作者:Minnie Chan 译者:“译者”志愿者,原载: 《南华早报》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二月
(1673)
-
▼
2月 06
(56)
- 烏坎村選舉禁發表報道 記者被竊聽監控
- 阿拉伯之春入華 美並非危言聳聽
- 兩高要求下潰不成軍
- 香港自由開放?不是香港現實情況
- 傳媒採訪預先登記 警妨礙新聞自由
- 默克尔访华:拉近欧洲与中国距离
- 绝望藏人的终极举动——自焚
- 英媒:俄中UN投否决票是极大虚伪
- 關於革命問題論戰的幾點看法
- 龙应台"应征"任台灣文化部长
- 中国政府明确抵制欧盟航空“碳税”
- 中国的否决票:被动的战略选择
- 网民激辩中国否决叙利亚决议
- 中共加强西藏维稳 藏区局势或更严峻
- 缅甸同意昂山素季参选
- 美军前高级将领:不应以中国取代前苏联为敌手
- 李翊雲:英語文壇最具潛力的新秀
- 《南方週末》被槍斃稿:一個官員的非正常死亡
- 楊成武飛赴北戴河通報,林彪只微微點了頭
- 周瑞金:特殊利益集团陷入末世疯狂
- 夏明:雪域血红自由火
- 中国反对制裁叙利亚,专制政权同病相怜?
- 陶鑄、趙紫陽一舉拿下上萬名廣東幹部
- 中國决定出兵朝鮮究竟是爲了什麽?
- 毛澤東惋惜賀子珍腦子不行了只好讓江青衝鋒陷陣
- 袁世凱被潑髒水最多,實際上幹的好事最多
- 周宇馳女兒講述:“九一三”事件與我
- 西方着手在联合国框架外干预叙利亚
- 北京的外交政策伤害了中国利益
- 台湾新任文化领导人将带来震动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伙伴?
- 中国资本外逃暗潮
- 张维迎:吴英案与特权经济
- 中国的否决票:被动的战略选择
- 北京与莫斯科处于国际批评的焦点
- 中国政府明确抵制欧盟航空“碳税”
- 2012年2月5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2月5日)
- 2012年2月5日《歷史日報》
- 温州苍南数千村民游行要求中央彻查贪官
- 陸外交部:美國生病 逼別人吃藥沒用
- 有政經大改革,馬英九才有歷史新定位
- 鍾庭耀不應轉移視線
- 彭清華為港人主持公道
- 不能不説的話──給下屆特區政府的公開信
- 俄羅斯軍火商稱中國武器九成國産化
- 麥凱恩﹕阿拉伯之春勢入華 張志軍:純屬幻想
- 沈旭暉﹕「反顏色革命」解讀北京對港政策調整的國際關係框架
- 總統第二任會比第一任好?
- 健康風險的政治經濟學
- 誰會對一隻北大瘋狗抗議呢?
- 烏坎直選在即 溫家寶:保障農民選舉權
- 要旗幟鮮明反對「蝗蟲論」與歧視
- 劉曉波圖借西方改造中國
- 中國政府在港大表揚昂山非為民主
- 逆向思維選特首 換人做做看?
-
▼
2月 06
(56)
-
▼
二月
(1673)
明镜博客 » 时事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網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十大热帖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據一位剛從北京市委黨校受訓結束的官員透露,已被罷黜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共涉及11件命案,未來將會一一公布。而醞釀中的中共18大政治局常委名單,將有破格的人選。 據了解,目前中紀委所掌握的資料顯示,薄熙來共涉及11件命案,現在曝光的只是英國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命...
-
voa记者: 萧雨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图为中国前最高领导人江泽民2008年8月8日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资料照 美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近日在北京与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会面。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消息属实,这证明江...
-
如果薄熙来是“涉嫌”严重违纪,九常委则应是“确实”严重违纪。那么,中共中央若不能纠正对薄熙来所犯的错误,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必须改组,九常委应全部被撤销党内一切职务 ===================== 党内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改错! 中共中央政治局及胡锦涛总书...
-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紐約3日專電)「紐約時報」網站今天報導,美國資深官員私下坦言,在處理中國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事件時,確實誤判形勢,未能獲得中方完整、詳細的保證。 陳光誠逃往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尋求保護6天之後,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陪同下,前往北京朝陽醫院就醫,峰迴路轉的發展讓此事引...
-
《內幕》編譯 文道喻 骨子裡流著保守血液 很少人知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思想傾向,在仕途一路晉升的過程中,習老是把自己緊緊包裝起來,使外界難以得知他是自由派或保守派,就像古代帝王學所揭示,一國之君必須喜怒不形於色,不讓臣下推測,而統...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明鏡記者柯宇倩/一位熟知重慶民間與官場情況的人士向《明鏡》透露,重慶模式,表面上是“唱紅打黑”,實際上,是江澤民勢力的一步棋;如果王立軍和薄熙來不出事,十八大後,重慶模式準備向全國鋪展開來。江澤民在2011年的一場大病,也是之後出現薄王事件的根本原因。 薄熙來已離開重...
-
尽管新华社关于薄谷问题目前加罪的是谷开来和他们家的勤务人员张晓军,但从网络的各种蛛丝马迹来看,薄谷一案很像是一次激情犯罪。这从在尼尔.海伍德死后,谷开来见到海伍德的妻子王露露时“谷开来哭着恳求王露露同意让其丈夫的尸体迅速火化”可以看出来。这一细节往往被热衷于政治的读者们所忽略。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