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南方週末》被槍斃稿:冉建新慘死官民對立失控


奪命之利,積怨之川(3)


《明鏡月刊》编者按:2011年6月5日,被指控涉嫌受賄的前湖北省利川市檢察院反貪局長冉建新在被關押受審期間離奇死亡。南方週末兩名記者追蹤調查後發表文 章:《奪命之利,積怨之川——一個官員的非正常死亡》,揭露冉建新死亡真相。但這篇原定6月16日見報的文章最後被強行刪除。《明鏡月刊》在此刊登此篇文 章原稿。


《南方週末》記者 曹勇  陳鳴


  “三違”背後的土地財政

  2004年利川市規劃、修建環繞教場村的體育路、濱江路兩條交叉道路,並且濱江路將作為旅遊景觀區和城市重點發展方向,2005年後拆遷力度不斷加強,不僅沿途村民土地被強行徵收,整個教場村的土地被陸續徵收,政府的補償價格僅為3.2萬/畝(栽種果樹的每畝多給9500元),引起群眾激烈反彈,雙方衝突不斷。

  當地失地農民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這3.2萬元中包括青苗費9000元和三十年過渡安置費2.3萬元,平攤下來每畝每年僅補償幾百元安置費,“幾乎等於白搶”,更關鍵的問題是,村民們今後的生計問題,包括就業、養老、醫療等等,政府一概不管。

  與此同時,對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措施極為不力。按利川市人民政府2010年發佈的利政規[2010]4號文件中製定的標準,被徵地農民養老生活補助僅為每人每月180-280元,未成年人為每人每月80-100元,這還衹是理論上的,因為文件規定,必須是2006年後出生的才能享受這個待遇,而村民們大多數不在這個範疇。

  冉建新面臨的是其街道辦事處轄下村民的生計問題。最後在冉建新的爭取下,村民獲得了平均每人48平方米宅基地,市政府采納了按照統一規劃、由村民自行建房的方案。在實際操作中,由當地村民以其自建房宅基地吸引外來資金共同建房,建成的房屋再進行租售。這一模式極大地緩解了拆遷矛盾。

  2009年3月份,自建房破土。李偉還曾到現場視察,高度讚揚這一模式。

  然而到了2010年,拆遷過半,村民卻發現風向已變。利川市政府決定由紀委書記李偉牽頭成立“三違辦”(“三違”指“違法佔地、違法建設、違法開發”),撤除老百姓沿濱江路擺設的營生攤點,凍結一切危房改造,眾多拆遷後的自建屋也被禁止。

  因為失去土地,教場村諸多村民無業,只得自謀生路。濱江路改造完成後,成為當地著名休閑場所,入夜後,村民在道路兩側搭起桌椅,做起燒烤生意。冉建新認為老百姓補償太少,沒有生計,頂住“三違辦”壓力,與李偉據理力爭,他在會議上提出“為了政績,應考慮老百姓的利益,不能太左”。冉李二人的梁子由此結下, 李偉揚言要整冉建新。

  與“三違辦”嚴控自建房形成鮮明對比,商業地產在利川發展凶猛。在利川隨處可見商業樓盤項目,目前僅城區正建大樓盤有近20處。其中一些樓盤就位於教場村,一些房產開發商被認為與李偉即譚姓主政官員關係密切,房產商依靠他們曾導演了多起血淚拆遷史。利川目前房價3000元/米,高則達到5000元/米,利川市是全省GDP倒數第三的國家級貧困縣,而其房價卻排名全省第三。

  政府以3.2萬元/畝從村民手中收購來的土地,倒手賣給開發商,最高價格達到380萬元/畝,獲利百倍。
  大量出賣土地的結果是“三違辦”對村民自建房控制變本加厲,惡性循環。

  利川市因大量賣地在2009年國土資源衛星片區檢查未過關,主政官員面臨著國土資源部追究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市政府又決定一切相關職能部門停止辦理建房手續。如果是公職人員,修房一律開除公職;老百姓建房一律剷除。
  知情人士介紹,李偉還曾經一度將土管和規劃局兩個部門辦證公章封存。教場村八組部分村民的危房,甚至徵地拆遷戶的房屋均無法修建,導致至今仍有很多村民住在路邊的工棚之中。群眾積怨日深。

  冉建新試圖在群眾利益和經濟發展中找到平衡點,被李偉視為刺頭,伺機“收拾”,這在利川官場不是秘密。許多人打電話提醒冉建新注意,冉曾數次專程到李辦公室道歉,並找相關領導說情。
  冉建新的宦海浮沈,乃至最後的死亡,既與這個鄂西小城的轉型密切相關,也與權力失衡有關。最終,冉建新仍然慘死密室。

冉建新之後的利川

  冉建新死的利川並未平靜。隨著李偉等官員被停職調查或刑拘,大規模群眾集會散去,一場徧佈全城的自發性房屋拆建運動開始。被鐵腕的“三違”政策壓抑多年的自建房需求井噴式地釋放。

  在清江大道“一口鮮”餐館旁邊,冉建新死亡消息傳出的當天,旁邊房屋就開始拆除,現在已打好地基;利川民族實驗小學幼兒園(全市最大公辦幼兒園)大門前,有五家緊挨著的居民拆掉了房屋,他們要在800平方米麵積的地基上聯合修建一座宏偉的大樓。

  2011年6月14日上午,南方週末記者沿利川市中心三條主要的大道查看市民拆房建房的情況。其中,清江大道因穿過中心生活區,是最繁華的一條大道,在以前,這條街執行建房程序最為嚴格,但現在也最亂。

  和平北街整條大街都在拆建,車輛都難以通行。許多樓房已經修到6至9層,街道上幾乎每隔幾米就可以看到堆在人行道和路邊的磚頭、沙子、木板、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拉著貨物的小三輪車、板車等來來往往,摩肩接踵。

  記者統計了一下,和平北街300多米的街面上,共有16處在拆建房屋。

  現在的利川已經很難找到建築工人和師傅,大部分人已經被雇用,建築工人的工資由幾個月前的70元每天漲到現在的150元每天,依然供不應求。

  “這代表李偉的用‘堵’治‘三違’的思路徹底破產”,當地一位官員說。失序造成的後遺症依然嚴峻——“今後你說他違法要強拆,但滿城都建你怎麼拆?滿城老百姓都反對你,你怎麼拆?但從法律層面講,這全是違法建築——當然有些本來應該是合理的,但他辦不了手續,職能部門不敢辦,這是李偉定的鐵律。”

  “政府不讓我修,我偏要修。等我修起了,到時候不過罰點錢、補辦下手續就沒事了。”一個市民說。

  在一個小城的權力失控和利益失衡的激流暗湧中,官員冉建新被奪走生命。而在冉的身後,小城的軀體依然像懸在鋼絲繩上,艱難地尋找著平衡。(《明鏡月刊》第18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