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星期二

台灣走在危機與轉機的分水嶺

甫卸任的蕭前副總統在本周一,說了一般政府高官不能說、不願說、更不敢說的話。他除了提出台灣當前面臨的三大關卡,更直指最無謂的內耗正在台灣內部發生,包括政府部門危機意識不足、公平正義迷思重創政府與企業信賴關係,以及朝野惡鬥讓台灣陷入空轉的惡性循環,並因而導致台灣無法全力因應經濟挑戰。

 以經貿老兵自期的蕭前副總統,除了對台灣當前所處的困境予以「望、聞、問、切」之外,當然也不忘開出藥方,主張應重新定位台灣為「亞太加值服務中心」,打造生活品質、生態環境、生產同步加值的「三生加值島」。具體的做法上則提出7大主張,呼籲政府加速推動台灣的「轉骨工程」。

 綜觀蕭前副總統這篇有骨有肉的主題演說,的確點出了台灣當前的危機與轉機。而從國內工商界領袖張忠謀、施振榮、許勝雄、張平沼等的回應,不論是指出台灣社會存在「溺水式思維」的偏差,而應易以之築巢引鳳的模式;或者是批評政府的產業創新條例根本沒有執行力;乃至於強調政府應聚焦優勢,轉向研製服務,甚至於建議政府針對FTA談判,應趕快成立一個跨部會專責單位進行處理,其實正是大家心所謂危,不吐不快的心聲共鳴了。

 進一步檢視蕭前副總統所突出強調的台灣三大內耗灶門,其實卑之無甚高論。其中朝野惡鬥最具體的顯現在甫結束的立法院會期,不只在立法表現上近乎一事無成,而且使政策推動近乎癱瘓。而有關政府部門危機意識不足,延誤決策及因應,則確是政府效率不彰的罩門之所在,但在公務部門保守、本位、防弊重於興利的慣性思維下,想要化危機為轉機,看來卻是知易行難。至於公平正義迷思重創政府與企業信賴關係的論述,相較而言,恐怕是三大內耗危機中較有爭議的部分。馬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自然是不應讓它惡化對立,而是應該努力尋求維繫政府與企業信賴關係,與落實公平正義之間的平衡點。否則將兩者對立起來,似乎意謂著政府若要維持與企業的信賴關係,就無法兼顧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這樣的引申,不只無法化解內耗,只怕還會引發對立,反而陷企業於不義,也讓政府部門畏首畏尾,既無力落實公平正義,也不敢建構與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信賴關係。

 蕭前副總統在一番「望聞問切」之後,所開出的藥方,無疑是最具有參採價值。其所提的台灣轉骨工程7大主張,第一項即開宗明義強調應開啟朝野對話。這項主張,國人都不會有異見,但現實上朝野關係儼然如寇仇,看來社會大眾如果不能奮起給朝野政黨以壓力,台灣的前途真會葬送在這兩個爛黨手中了。

 其次他主張推動法制與人才等的開放。這項主張的精義其實就是提醒台灣只有以開放的心胸,揚棄鎖國偏安思維,才能在世界的變局中找到續航所需的人才與機遇。這一點同樣也應是多數人的共識,政府其實不應瞻顧猶疑。

 第三他建議應儘速完成ECFA後續談判及其他FTA協商,這同樣也是具有高度社會共識的議題,但有鑑於ECFA後續談判目前已陷入深水區的困境,推動FTA更是部門整合與配套措施兩缺,台灣其實只要照搬南韓的操作模式即可達到雖不中亦不遠的效益了。

 第四、五、六項主張,分別是於3個月內建立台日合作平台,3個月內訂立中長期產業發展計畫,以及半年內訂立人才發展策略。其中的重點自然是在強調時間的急迫性,不容一再的議而不決,決而難行。以老蕭在公部門一輩子的閱歷,訂出這樣的時間表,自然是認為有可實現性,大家也將拭目以觀陳內閣如何以及究竟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最後一項主張,他建議以半年為期,提出大學教育轉型計畫,一方面是針砭台灣過多的大學反而使大學陷於生存競爭卻迷失了辦學方向,另方面更寄望大學教育的轉型,能夠培養足夠的高素質人才,得以執行落實「三生加值島」的願景。誠不知這會不會是教育部與各大學不能承受之重了。

 蕭前副總統的確畫好了幫台灣經濟轉骨的路線圖,包括政府民間,包括朝野政黨,確應省思正視並做出積極回應。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