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星期六

美國想拉攏中國而在軍事上疏遠台灣?

明鏡記者范方華/美國國防部公布的2011《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指出, 兩岸軍力持續倒向有利於中國大陸的一方,報告一出,引發台灣方面的緊張。不過台灣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最高優先策略是“不戰統台”,軍事只是一股在背後支撐的力量,美國在此份報告表現出的,並非擔心台灣,而是擔心中國大陸軍力超越美國自己。

北京批評扭曲事實

袁易對《明鏡》表示,《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突顯出中國威脅的主軸。“過去一年中國大陸在處理周邊議題,諸如東海、南海以及釣魚台列島等,都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尤其令美國以及鄰國為之側目與警覺,認為中國如此發展下去離稱霸的這條道路是指日可待了,這份報告就是抓住這個態勢、反映出這股趨勢。”

不過如同以往,美方的報告引來了北京的抗議。新華社指出,這份年度報告對台海關系“妄加評論”、藉由蓄意評論台海兩岸情勢干涉中國內政。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則批評美國國防部的報告罔顧事實指責中國正常的國防和軍隊建設,且渲染大陸對台所謂的軍事威脅。

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講師漆海霞在接受《明鏡》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在馬英九任內一直推行兩岸友好政策,因此若馬英九在2012年的台灣大選後連任,他相信中國大陸仍會保持友好政策。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中國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洪農也對《明鏡》指出,從利益層面考量,中國大陸不會真的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李志永對《明鏡》解釋,在兩岸關係中,軍力可能並不是決定性因素,事實上,鑒於兩岸物質性與人力因素的巨大差異,加上中國大陸近30年的快速發展,“兩岸軍力正向大陸有利的方向傾斜”可以說是偽命題,毫無意義,因為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美國熱炒這個議題,不過是為維持甚至在必要時替對台軍售的數量與質量提供‘證據’,以此達到一箭三雕的目的:自己軍售、要求台灣購買美國軍售、為擺脫八一七公報提供理由。”李志永表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策,和平統一肯定是主流,這個目標不會動搖,但很顯然,只要台獨勢力存在,那麼中國大陸發展軍力以防萬一也是必然和必須的,這點應該得到世界各國的理解。

美對台軍售在北京與華府的關係中,一直是個絆腳石。《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指出,美軍在轉型及調整全球部署的過程中,將繼續有能力保衛台灣,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有義務提供足夠的防衛性軍備給台灣,維持兩岸適當的軍力平衡,有助改變中國大陸的政策方向。在此份報告的發佈記者會上,美國國防部東亞安全事務副助理部長薛邁龍(Michael Schiffer)表示,美國尚未做出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決定,不過美國一直協助確保台灣有自衛能力。

在對台軍售的清單中,F-16C/D型戰機始終是個焦點,台灣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指出,美國的報告證明了台灣一再強調的台海軍力失衡問題,台灣將持續向美國爭取購買F-16C/D型戰機、F-16A/B性能升級以及柴電潛艦等重要武器裝備。根據美國《國防新聞》週刊的報導,奧巴馬政府已決定拒絕出售F-16C/D型戰機,但會為台灣現有的F-16A/B升級。

前台灣國防部副部長與陸委會首席副主委,現為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教授的林中斌在接受《明鏡》採訪時表示,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是美國國會要求學者所做,但國會不等同於白宮,而決定要不要賣武器給台灣的是白宮,不是國會,因此國會可以在對台軍售的議題上施壓,事實上,由於國會議員選民的壓力,如果賣武器,許多州的失業問題可獲一些緩解,因此國會希望賣武器給台灣,但白宮看到的是美國稅收減少、國防經費下降的情況,華府在許多議題上也必須找北京合作,而北京又堅決反對武器售台,因此白宮在評估過整體狀況後會不會售台武器、該怎麼售,又是另一個問題。

台灣《蘋果日報》評論也注意到華府需要北京合作的現象,文章指出,奧巴馬對台灣其實沒太大興趣,他是二戰以來最少談及台灣安全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越受政治壓力,會越依賴中國的協助,包括反恐、國債、經濟等議題。如果奧巴馬連任,5年後台灣處境危如懸卵。

美國國防部的報告認為,美軍在轉型及調整全球部署的過程中,將繼續有能力保衛台灣,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有義務提供足夠的防衛性軍備給台灣,維持兩岸適當的軍力平衡,有助改變中國大陸的政策方向。不過美國越來越向中國靠攏、奧巴馬可能因為北京的壓力而降低對台灣軍事協助的說法也不時傳出。

美國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論壇計畫主任、亞洲問題與國防安全專家貝克(Carl W. Baker)在接受《明鏡》採訪時首先解釋,美國在該地區的作法,已發展成“美國試圖遏止中國”的言論,進而成為合理化中國軍事擴張的一種說法,但對美國來說,它是在該地區提供公共利益,確保每個國家享有航行自由以及在此地區的貿易利益。

“如果說美國因為想拉攏中國而在軍事上疏遠台灣,則是與美國支援台灣防禦力量的議題相混淆。就美國而言,這是兩個明顯不同的問題,當美國認為美中合作保護西太平洋的海上通道、提供公共利益是可行的時候,美國也會兼顧台灣的防禦力,保護台灣不被中共軍事接管。”貝克說。

因此,貝克認為,只要台灣政府仍要求美國的協助,根據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美方會持續確保台灣有足夠的防禦力,抵禦解放軍的侵入,此外,美國國會有些人強烈認為,只要台灣仍是依民主政體,美國就不能摒棄這項責任。“美國會持續販售武器給台灣,並再次向台灣領導保證,美國仍然致力於保衛台灣。中國雖然不斷要求停止對台軍售,但默許此事只會讓美國看起來在促進民主的原則上遭欲失敗,只是,對台軍售的內容幾乎已完全政治化。”貝克對《明鏡》說,在此情況下,美國支持台灣的其他方式是增加台灣在多邊組織裡的參與度,為台灣創造國際空間,以及鼓勵兩岸建立互信機制,同時加深美台政府官員之間的互動。

袁易對《明鏡》分析,美國對台軍售是美國大戰略下的一個小環節,此大戰略的邏輯關係甚為清楚,亦即中國大陸在經濟獲得發展下,傳統與非傳統的軍力均有顯著提升,美國對解放軍的軍事成長抱持高度警覺,因此支持台灣軍事防務的提升,這些都和《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之主軸相互呼應。

報告也對台灣軍事預算無法因應中國大陸軍力的快速發展表示擔憂,其中首次評價了台灣軍方預計2015年實施的全募兵制。報告認為台灣的國防預算支出相當節制,在成本同時增加的情況下,現代化的時間表拉長,如果採取全募兵制,在人力和開支上都會面臨挑戰。

袁易對《明鏡》表示,美國擔憂的正是台灣在內部改造的過程中弱化了國防。“這是台灣在結構轉型上的弱點,馬英九政府較堅持用募兵制,也比較傾向於在雙方不致於陷入對決的狀態下,爭取台灣的優勢。其實現在雙方都體認到,軍事對峙只是其中的一環,這一環雖然重要,但尋求非軍事的方式,比如透過經濟上的互通有無,也不失為一種維持穩定關係的方式,但不論如何,兩岸軍力仍是不對稱的,未來台灣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思考如何發展對台灣更有利的戰略思維。”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