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星期一

經濟罪惡淵藪 台灣的 1% 對 99%

范疇

 美國民眾在華爾街示威,說是99%對1%的抗爭;他們認為,1%的罪惡淵藪就在華爾街。台灣這兩年來99%意識也高漲,但是會不會台灣的經濟罪惡淵藪不在台北信義區的金融大廈或大安區的豪宅內,而在凱達格蘭大道上?

 經濟罪惡淵藪在凱道

 台灣其實還沒有資格談什麼資本主義的罪惡,因為台灣根本還夠不上資本主義。若是資本主義,起碼的條件就是社會資源的自由流動,只是資本的邏輯使得資源的過分集中,才導致種種罪惡。而台灣資源的極大部分,至今還緊緊的握在官府手中,且這現象並非起自資本的自由流通,而是起自早年國民黨從中國大陸帶過來的、隨後民進黨沿襲的黨國體制。此間何有資本主義?台灣的企業巨富,不然就是早早擺脫黨國牽制的新興產業先驅者,不然就是依賴黨國體制、見縫插針累積財富的聰明人,他們哪稱得上資本主義的弄潮兒?

 這一陣子來的國營台電、中油弊端,以及現下熱騰騰的林益世中鋼案,應該足以敲醒台灣民眾,台灣的「1%對99%」,根源對象應該是政場及官府,而還輪不到企業巨富。證所稅的公平正義鬧劇,很大程度就是政場不分藍綠演來給選民看的,而強迫企業家上台做主角讓人扔石頭。

 台灣已經一人一票,但還停留在「票選父母官」的層次,不論中央或地方皆然。選民生活順遂時,就自認為「公民」,經濟困難時,轉身就變成了期望官府照顧的「老百姓」。政治人物在投票前夕是民意代表,選後第二天即轉身變為權力中心。中國傳統的官民結構,至今仍鮮活亂蹦在台灣。這為台灣的國營經濟、官有經濟中的結構性腐敗提供了豐美的土壤。

 台灣人民生活在這樣的體制中,一向知道政治人物的幽暗面,但在經濟大餅成長時,總以為僅僅是「他吃大口,我吃小口」,公的私的,自己總分得到一點。但在經濟緊縮時,自己連那一小口都分不到,才意識到原來那1%一向在「靜靜吃三碗公」。這已經不是在成長時期誰吃多吃少的不公平問題,而是在負債時期他們吃的三碗公是台灣的未來、99%下一代的稅收。

 台灣的國營經濟、半官有經濟、偽官府單位的總量有多少?它對台灣的生產力循環的傷害有多大?過去曾有專論分析,此處不再贅述,僅僅說其結論:若把非生產性的官有肥肉全部擠出,至少每年財稅可增2000億台幣。台灣稅率低於許多國家,但應該先擠出官有幽暗肥肉之後再談加稅,而不是靠加稅去彌補肥肉漏洞。

 林益世案,暴露出來的是一張中央、地方無所不在的權力經濟網,那不是資本主義,而是中國傳統下的官民經濟。若沒有台灣「公民」長期以來的普遍接受甚至參與,這張網不可能如此的氾濫。台灣社會的民主、法治標準若不進入到2.0, 而僅讓傳統惡習假借「自由」之名狂奔3.0, 台灣終將成為某種欲振乏力的歷史樣板。

 憲政體制讓贏家通吃

 林益世在遊戲規則上跌了一跤,瞬間的提拔讓他一時之間分不清楚中國式的中央、地方潛規則;從地方官有小寶庫一步邁入中央的官有大寶庫,使得他眼睛一亮,腦袋就發燒了。處在一個整體沒有了選舉連任壓力的密室小團隊中,他為自己找到了一百種「為民服務」的轉折理由。這事並不是沒發生過,上一次的主角姓陳,你我都知道後果。

 龐大的國有、官有經濟,必然帶來權力的集中,而權力的集中,必然帶來腐敗。台灣目前憲政下的大總統可以直接間接任命上萬個國有、官有機構的領導、台灣政黨的贏家通吃的黨國習慣,已經註定了台灣的命運,何止經濟?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些99%的意識,趕緊將目光從金融街或豪宅轉向凱達格蘭大道吧,或者轉向你的各級政府、各級議會、甚至鏡子裡的我們自己。那些金融豪戶、地產巨亨、產業大款,等到台灣若有朝一日進入資本主義後再來收拾也還不遲。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