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美國大選前…幫總統打經濟分數

卡洛爾(Richard J. Carroll)

根據普遍的政治智慧,如果汽油價格穩定、股市上漲、每月失業率下滑,美國總統應該贏得連任。

這背後的邏輯是:這些指標影響我們的荷包與心理,不管總統在這些事上握有多大的權力。然而,短期的經濟波動不是決定一國強盛、或總統政績多好的因素。

如果一個總統可以帶領國家步上成長的長期軌道,或其政策能為永續的繁榮奠定基礎,他的經濟表現算是相當成功。對選民來說,儘管判斷一個總統在長期繁榮上的貢獻並不容易,但他們有比汽油價格更好的衡量基礎。

歐巴馬上任至今3年,已有足夠的經濟紀錄與歷任總統相較。這些評比有助選民對11月的投票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只是遠遠地觀察歐巴馬,或憑著對手的超級行動政治委員會(Super-PAC)的廣告內容。

在「總統如同經濟學家:替杜魯曼到歐巴馬的經濟表現打分數」(The President as Economist: Scoring Economic Performance from Harry Truman to Barack Obama,暫譯)一書中,我比較二戰後的12任總統,使用17個經濟指標,包括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失業率、通膨、貧窮線下的人數、道瓊工業指數的漲幅、儲蓄與投資率、出口與貿易收支、聯邦預算增幅、債務與聯邦稅占GDP的比率。

此種分析法接受共和黨的哲學:如果美國的聯邦預算成長率較低、聯邦預算占GDP的比重較小,美國會更富有。如果某總統任內的聯邦預算成長率超過經濟成長率,將遭選民懲罰;同樣地,稅收占GDP比率高也不利評比,這會導致較放任的政府。值得注意的是,本分析採計時間落後1年,因為新總統上任第1年的數據多由前任留下。

評比結果顯示,第1到第3名依序為杜魯門、甘迺迪、詹森;老布希、卡特和小布希為倒數3名。雷根排名第8,只比歐巴馬高1階。

杜魯門主要拜財政指標顯著改進拿下冠軍。他是唯一任內有預算盈餘的總統(2.4%),將國家債務占GDP比率壓低46.1 個百分點(從1945年的117.5%降為71.4%),還把稅收占GDP 比降至16.6%(只高過歐巴馬的15.3%)。在一般經濟指標上,他任內的平均失業率為4%,是12位被評比者中的第2低;生產力年成長率3.2%,為第2高;平均貿易收支占GDP是最好的1.6%。

根據這些評比,柯林頓排名第6、尼克森為第7。這個結果或許令人意外,因為1970年代經濟緩慢成長,而柯林頓的經濟表現向來備受讚譽。

尼克森有最高的儲蓄率,貧窮線下人口第2低,出口成長次高,雖然平均通膨率是次高的6.6%,失業率增幅是最大的4.9個百分點。柯林頓任內在減少貧窮線下人數方面創第2大減幅,GDP成長率是次高的3.6%,但貿易收支占GDP比率顯著惡化。

小布希墊底是因為壞表現太差,好表現太少,如GDP成長率最低,僅1.4%,平均貿易收支最差,貧窮線下人口數增幅最大。

這項指標也能權衡兩黨的表現。評比的12位總統中民主和共和黨各半,經過簡單平均後,民主黨得到26.95分,勝過共和黨的負26.95;其他統計方式也得出類似的結果。

那麼歐巴馬的表現如何?他在12人中排名第9,領先雷根1名,落後尼克森和柯林頓,雖然不算特別突出,與前任的小布希相較卻大有改進。若與1977年之後的總統相比,他在6人中排名第3。

選民可以依據汽油價格、就業報告和股市波動,決定是否再次把票投給歐巴馬,或是選擇可以放長眼光,仔細檢視美國經濟在他任內有何種改變。

(作者Richard J. Carroll是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編譯余曉惠)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