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8日星期日

大國的自覺與承擔


旺報 【本報訊】
     中國經濟崛起撼動全球,北京新一代領導人如何帶領中國邁向高峰,備受國際社會關注。面對東亞領土主權爭端愈演愈烈,美國正積極進行圍堵中國的亞太戰略布局,中共十八後的對外政策究竟是「胡規習隨」或另闢新局,將直接衝擊強權的互動架構,影響西方與第三世界關係。

     習近平未來主政的10年,全球情勢依舊會是詭譎多變,中國對外關係難免要應對諸多挑戰。其實,中國與世界關係受到的最大制約,來自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圍堵。胡錦濤在十八大的報告,較少著墨外交政策,但透露了「習李體制」有其不變的堅持。

     十八大報告重申中國「永不爭霸,永不稱霸」,強調「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和平發展路線,堅持維護國家主權與核心利益。這些原則不會因北京領導權力的更替而有任何改變。倒是,北京宣示「維護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積極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的新型大國關係」,或成為檢視後胡錦濤時代中國與世界關係的變數。

     日本媒體據此斷定,中共第5代領導人對外可能採取更強硬的路線。習近平已掌握黨政軍大權,他近日再三強調中華民族復興,主張強化經濟和軍事建設,日後一旦受到中國民族主義的推波助瀾,可能對釣魚台問題展現強勢作為。隨著中國軍力的茁壯,日本朝野似乎已開始憂慮,中日摩擦日後會更趨頻繁。

     習近平時代的中美關係,考驗著北京長期主張「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的理念。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對外建構新型大國關係,主要是立於維護國家主權、確保領土完整與海洋權益的前提,相互承諾不結盟、不對抗、也不針對第三國。這樣的宣示符合中國不爭霸與不干涉的外交原則,但未必能引起美國共鳴。

     美國多次表態樂見中國崛起,卻不斷與中國周邊國家建構多邊與雙邊戰略合作關係,試圖建構環兩洋的戰略合作網,牽制中國軍力向印度洋擴張,繼而迫使北京遵循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盡華府期望的大國責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多隆尼針對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點出歐巴馬總統第二任期內的5項外交重點,其中除了「尋求與中國建立穩定與建設性關係」外,「加強與亞太盟邦關係」、「深化與印度或印尼等新興國家戰略夥伴關係」或「支持東協與東亞峰會」等,處處都鋪陳對中國的戰略意涵。

     美國宣示重返亞洲政策迄今,中美摩擦不斷,雖未走至戰爭地步,卻帶給東亞地區潛在不安。近年來,美國重返亞洲帶動亞洲各國軍費激增,持續圍堵中國若非加速中俄軍事合作,即是重現冷戰時期集團式的對抗。於今,中美皆已完成權力布局,北京藉中共十八大報告宣示願與美國「拓展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華府則利用國務卿希拉蕊訪問澳洲之際,再次傳達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支持。雙方互釋善意為習近平與歐巴馬進一步穩固私誼製造氛圍,也為中美加強互信重新塑造機會。

     中美關係短期內仍難擺脫「既競爭,又合作」的模式,雙方如何就戰略與核心利益分歧找到平衡點,需要領導人的政治智慧。美國需要記取歷史教訓,強化與中國競爭的能力,透過戰略圍堵中國難以達標,美國需要的是增加與中國合作的質和量。中國對外強化硬實力之際,更要提升軟實力,除了形象的重塑外,更重要的是道德感召力。當全球都在關注中共十八大時,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第5代新領導人,恐需強化其與大國相對應的自覺與承擔。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