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習近平訪美的摸路之旅與表現之行

《聯合報》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領導人的訪美,成了一個重點。鄧小平的訪美,是開拓之旅,為改革開放,打開市場;江澤民的訪美,是修復之旅,為「六四」事件,修補關係;胡錦濤的訪美,是定位之旅,中美雙方,由各走各路,到反恐合作,應重訂方向;今日中美關係,已各走極端,應否再來一次磨合?因此這次習近平的訪美,可能是摸路之旅。

10年前,中美已形成一個領導集體,國家領導人需要得到高層的認許,如是胡錦濤訪美之行,變成政治與外交的木人巷,為了可以安全走過去,胡錦濤要表現得四平八穩,10年後的今天,傳媒已經逐漸開放,網絡已加速流行,因此這次習近平的訪美,不只對外,還須對內,是一種表演,要超乎四平八穩,因此需要看表現。因此,這次習近平的訪美,不只要走過掌權前的木人巷,還須跨過從政後的高欄杆,究竟前路如何?就要看他的應對進退。

今日的中美關係,已由柯林頓時期的「戰略性的夥伴關係」,小布希時期的「對抗性的競爭關係」,調整而為「互補性的利用關係」,與「抑制性的對峙關係」兩者的對沖,習近平這次的訪美,又會不會將這種對沖變成一種對話呢?

在這次的訪美中,對立的情況依然存在。好像就經濟,美方仍然堅持,美國副總統拜登強調,美國有競爭的DNA,不怕競爭,重點是競爭是否公平,將矛頭直指兩國貿易的不平衡,與人民幣值被低估,就政治,總統歐巴馬表明在人權問題上,美國會繼續向中國施壓。

習近平的回應,一反中共過去的詭辯,已改用理辯的方式。人民幣的升值,要符合國情,根據市場;美中之間貿易的逆差,10年內已減少超過一半,今天的問題,是美國的政策,假若美國能恢復高科技產品的輸華,情況會立即改善。在人權問題上,近30年來,已取得重大的進展,人權問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可說是妙語、精警話。

最精警的地方,還是習近平如何摸路,包括如何將炒作變成合作,將對峙變成對話。在歡迎午宴上,習近平提出要中美重新建設翻新的夥伴關係,引用已故鄧小平的理論「摸著石頭過河」,最後又拋出內地電視劇《西遊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的歌詞:「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認為中美雙方,都有智慧、能力、辦法,去維護、發展既互相尊重,又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這種形象性的比喻,對西方人有新鮮感;這種大眾化的用語,對國內人又有親切感。

因此,習近平是充分利用外交的軟件。習近平重訪27年前第一次訪美時在愛阿華州的小鎮馬斯卡廷接待過他的房東,表現出人情味,他還道出,美國文豪馬克吐溫曾在這小鎮暫居,足見他有融入美國文化。到洛杉磯,他參觀湖人隊的籃球賽,湖人隊亦是國內人的偶像,亦見他肯走入群眾。因此他面對的不只是美國的政客,而是美國的全體,甚至群體,提升人民外交的層面,提高人民外交的性能。

習近平不只摸路,還想開路。他指出,太平洋之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國,這次他訪問五角大樓時,更比胡錦濤多享全套軍禮接待,又是否是美國的回應呢?

【2012-02-22/泰國世界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