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馬政府須擺脫民進黨意識型態綁架

4年兩岸關係是否能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大開大闔向前邁進,不得不讓人憂心。

 過去4年,兩岸關係能夠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簽署攸關兩岸經貿與社會議題上的協議,當然是雙方對「九二共識」有基本上的互信,才能創造出兩岸和平紅利的果實。但如今由民間社團主辦的研討會,卻不能使用「認同」與「互信」的字眼,讓人不禁懷疑馬政府是否不想在兩岸關係的認同與互信上繼續往前開展,那麼兩岸關係未來4年是否可能處於停滯的狀態,這是讓人難以理解之處。

 事實上,「認同」與「互信」是1990年代蘇聯解體以後,在國際社會被廣泛使用的語詞,其中「認同」是對一個群體或文化所產生的身分意識,它是屬於追求政治意識的範疇;而「互信」則是兩個政治實體在政治與軍事議題上常被使用的語詞,它意味的是一種深層連結的關係,足以令兩個無可避免的歧異獲得尊重,並且得到寬容對待。現在普遍被使用的「政治互信」與「軍事互信」,這是兩種相似的機制。但沒有政治互信機制,就不可能產生軍事互信機制。

 過去台灣在追求民主化的過程中,由於「民主化」被轉換成「本土化」的意識,使得在追求台灣文化的認同中,反而排斥中華文化,進而出現許多「去中國化」的情形,所以在兩岸關係逐漸走向和平交往的過程中,如何找回中華文化的認同價值,這是兩岸開展交流過程中最重要的課題。

 至於「互信」方面,兩岸過去所簽署的協議,大多只停留在經貿的範疇,這對兩岸政治與軍事互信,並不具備完全和平的基礎,無法達到「最低政治意識」的目標。所以,如何加強兩岸在文化上的「認同」,以及在政治、軍事方面建構「互信」的基礎,這才是未來兩岸在經濟和平之後,最需要持續開展政治和平的一面。

 如今,陸委會認為「認同」與「互信」兩個語詞仍然具有高度的敏感的政治意識,顯然馬政府在未來4年,並不想碰「認同」與「互信」的議題,沒有這兩個議題的確認,那麼未來4年兩岸政治互信不可談,軍事互信也更難談。

 馬政府對「認同」與「互信」兩個語彙會覺得那麼敏感,顯然是受制於民進黨過去堅持對台灣價值的認同,以及對大陸不具備互信的因果關係,如果馬政府不能超越民進黨在創造台灣價值或意識型態上的挾制,那麼兩岸關係的停滯,必然會對兩岸關係發展形成最壞的結果。

 兩岸同屬於中華文化的「認同」關係,這是馬政府一直認可的觀念;同樣的,兩岸是屬於兩個政治實體,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所以如何讓這兩個政治實體產生關聯性,必然要在「互信」上著手,否則即使簽訂再多的經貿協議,也不可能彌合兩岸60多年來的分治狀態,這是馬政府不可不三思的地方。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