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美國對抗中國的成本越來越高

明鏡記者范方華/遲了將近6個月後,美國國防部8月底終於公布一年一度的《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報告特別關切了中國海軍發展情況,顯示出北京將海洋主權視為通往強國的路途之一,但此情況也愈發威脅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部屬。未來中國與美國間將有更多衝突,抑或更全面地合作,還有待觀察。


美方撰寫報告時更謹慎


美方應預料到報告一出勢將引發北京的不滿,因此在推出2011年的報告時做了些淡化衝突的處理。2010年的中美關係因為西太平洋的軍演而緊繃多時,當年開始,報告的名稱已由往年的《中國軍力報告》改為《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2011年仍沿用此名稱。


2010五角大廈的軍力報告以較委婉的形式出台,已經有著安撫意味。美國智庫卡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國防與外交政策研究副總裁卡本特(Ted Galen Carpenter)在接受《明鏡》專訪時指出,之前的報告標題都顯得較有對抗性、較負面,因此更動名稱也是外交策略之一,避免中美間的不快。2010的報告僅在一些部分強調的輕重有變化,不過比起以往,尤其是比起2006年可能由反感中國的新保守主義者撰寫的報告來看,2010年的報告顯得“比較有分寸”。


除了名稱改動外,出台時間也推遲多月。此份報告為每年呈交國會的一份報告,根據美國2000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規定,中國軍力評估報告每年提出的時間不得晚於31日,但此報告2010年已經拖延至816日才提出,2011年同樣推遲到824日才公布,引起國會議員的不滿。


報告推出前兩日,美國副總統白登才剛結束對中國的訪問,美國也傳出確定不對台灣售出F-16C/D戰鬥機,因此時間點引發各方關注。不過薛邁龍強調,此報告的公布時機沒有政治意涵,也沒有“陰謀論”在其中。


羅伊對《明鏡》分析,美國政府確實致力不讓此份報告造成太過負面的影響,報告秉持的原則是:“如果你將中國視為敵人,你就會讓中國成為真正的敵人。”至於報告延遲推出,可能與政府內部觀點分歧有關。


這份報告必須獲得美國各政府機構的認可,這些機構擁有各式各樣的觀點,因此報告如何撰寫費思量,這可能是它推遲公布的原因。而推遲了數月之久,可能反映出各方對於報告內容有更多的爭論,甚至更多的反對,這可說是預料中的事,畢竟中國在2010年表現出不尋常的企圖心,會讓美國政府內更多人要求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因此在分析中國軍力時,這些人也不希望表現得太友善。不過報告顯示,致力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一派仍舊比較強勢。”羅伊說。


貝克則認為,此份報告反映出更客觀看待中國軍力發展的角度。貝克對《明鏡》指出,2011年的報告和上一年的相比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更加突顯出網路安全和海軍現代化兩個部分,“但整個內容看下來,包括報告的標題做了更動,都是報告撰寫者試圖讓2011年與2010年的報告具有一貫性,並在正面與負面的評價中找一個平衡點,以更客觀的角度評價中國的軍力和安全發展。”


不過,即使報告更改了名稱,中國仍有諸多抱怨。貝克相信,報告撰寫者確實想取得一個平衡點,但事實是,中國的軍事發展明顯帶來了疑慮,而讓中國的發展看起來比較令人擔心,或許是五角大樓分析家必須做的事。


即使美方的報告令中方感到不快,但畢竟報告只是美國國防部為了順應美國國會的要求所提出,實際進行外交行動的為白宮。一般認為,美國鞏固亞太地區勢力的策略是避免衝突,在美國經濟仍待復甦,中國又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情況下,認為美國欲拉攏、討好中國的也大有人在


羅伊對《明鏡》解釋,抱持美國試圖討好中國觀點的,很多是中國人,但美國人卻不這麼認為。大部分的美國人覺得美國在協助中國成為世界強權上所做的事,勝過其他任何的國家;美國購買中國產品、在中國投資,美國還是中國行動下的受害者,因為中國從美方竊走大量的知識產權。美國軍方只是希望一旦中國在亞太地區對美國盟友進行軍事侵犯的時候,美國擁有干預的能力;同時美國政府也希望保持協防台灣的承諾。


但我相信長期下來,美國只會越來越難達到這個目標,因為在中國逐漸崛起的同時,美國對抗中國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而美國能否不斷保持如此高的國防費用是個問題。”羅伊說。


貝克對《明鏡》表示,2011年的報告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對於2010年報告的幾個爭議點,都做了進一步的闡述,重點包括:中國應該參與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對話,減少猜忌、提高透明度。第二,中國應該展現出作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的意願,比如肩負起軍事任務,如和平維持行動、反海盜以及其他非傳統的安全舉措。第三,美國比以往更加關注中國的網路戰能力。第四,中國的海上能力對美國和中國在亞洲的鄰國來說,是種威脅。第五,中國缺乏透明度以及快速成長的國防預算,已變成該地區一個不穩定的來源。第六,中國在西太平洋奉行反介入(anti-access)/區域阻絕(area denial )戰略。


19世紀海洋問題權威馬漢(Alfred Mahan)認為,世界上的強權國家必定要有強大的海軍,往後歐洲列強在擴張自己的勢力時,紛紛奉行馬漢的戰略,向海外尋求殖民地。在各國拓展海域勢力時,“海洋阻絕”(Sea denial)戰略也跟著成形,亦即由於其他國家的海域進逼,對自己形成一個無形的阻絕態勢,這是任何一個欲掌握海權的國家都要避免的。


貝克對《明鏡》指出,美國強調反介入/區域阻絕,以及中國海軍不斷成長的自信,都反映出美國已越來越重視中國強調海權重要性這點。“如今的情況,可說回到馬漢的學說裡。中國見到經濟發展中海權所扮演的角色,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性重新獲得證明,中國海軍‘近海防禦’的策略被更進一步精緻化,中國的舉動也反映出發展作戰能力的必要性,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第二島鏈。”


雖然報告強調了中國在軍力上的赫阻能力,但報告也指出,在雙方均試圖尋找合作機會、降低風險的情況下,應加強中美間軍隊與軍隊的關係;雙方互動的過程中,將催生出面對挑戰的方法,同時建立起更有建設性的共事關係。


漆海霞對《明鏡》表示,對整個世界來說,中美關重要的影響,中國在金融危機和美國的中東政策上都對美國非常配合,因此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應該減少對中國的防範心理,應該推動中美合作,這樣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講師漆海霞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