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梁振英香港特首之夢迎接普選陽光

亞洲週刊

江迅
香港特首選舉開跑,梁振英與唐英年的雙英之爭,雖然是僅一千二百名選委投票的小圈子選舉,但參選人都以全民普選的規格來進行選戰,全城動員,為二零一七年普選熱身,爭取民意,北京也默認兩名同屬建制派的候選人競爭。選戰也出現暗流逆流,抹黑、造謠、攻擊、潑糞、攪局,網絡和媒體接連出現有關候選人的「負面新聞」,梁振英說,選舉工程要陽光化,參選的政治人物個人品行也必須陽光化。



香港特區首長普選之夢不遠了。距離二零一七年普選,僅一步之遙。香港人將普選喻為太陽,太陽在黑夜長眠,卻枕著香港人的熱望。香港回歸以來,特首選舉都是小圈子選舉,與市民百姓,與選民似乎無關,將於二零一二年舉行的特首選舉,雖依然還是一千二百名選委投票的小圈子選舉,但香港選舉政治今非昔比。都屬於建制派的前政務司長唐英年、前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先後表明競選,泛民主派也磨拳擦掌,有意推舉強人競選。候選人與七百萬市民互動,一場場演說,一次次站台,一回回出招,一遍遍下基層,選舉口號,建立網站,民意調查,街頭捐款,全城總動員。在香港政治史上,首次呈現如此規模的競選政治,如此張揚的選舉氣氛,創造了與往屆不一樣的選舉氛圍,被視為五年後普選的熱身賽。對依然是小圈子的今屆選舉,香港人熱情抱有普選成分的期許。

香港市民的心態已經調校為普選的心態。這是北京港澳辦、香港中聯辦所樂意看到的選舉態勢:原地踏步,難得民心;冷冷清清,難以服眾;同場角逐,競爭進步。北京默認唐英年、梁振英經歷選舉磨煉,為二零一七年歷史性的特首普選作準備。

陽光下,香港特首選戰正在升溫。日出江山紅似火。極光、虹影、彩雲、霓虹,五彩迷離,繽紛璀璨,這一切皆來自陽光的色光流變。這是一條法則:任何選舉都必須在陽光下進行。然而,在陽光下,香港的選舉卻開始出現暗流逆流,抹黑、造謠、攻擊、潑糞、攪局,網絡和媒體接連出現與候選人相關的五花八門的「負面新聞」,南轅北轍的民調頻頻見諸報端,看得人眼花繚亂,真假難辨。

梁振英對防不勝防的造謠和攻擊,一臉無奈。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很難應付。」每星期總有三四天,到了晚上八九點,就有媒體給他發電郵,問他很多無厘頭的問題,要他當即回應。梁振英搖搖頭對亞洲週刊說:「如果我兩小時內不作回應,他們就會覺得我默認了。這樣,我和我身邊的同事就得忙碌兩個小時,而後被迫作出回應。」

梁振英說:「後來我發現,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消耗我的體力和精力,有些問題很離譜。我自己堅守一個原則,這次,我和唐英年同樣來自建制派,參與競選,就要比理念,比政綱,比能力,公平、公開、公正,同場角逐,君子之爭。在社會上我聽到關於對方的負面的事,我不會在人前背後將之宣揚、放大,甚至藉此抨擊對方。選舉工程要陽光化,參選的政治人物個人品行也必須陽光化。」

梁振英續說:「最近關於我的傳言,媒體報道比較多,而關於對方的卻銷聲匿跡了。這回是第一次有兩個建制派的人出來競選,凡是第一次,我們就應該慎重,要開個好頭,要維護和創立一個乾淨的、現代化的選舉文化。對那些造謠、攻擊,我很痛心。香港要發展民主,包括行政長官選舉,這是香港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這一回是首次兩個建制派的人出來競選,所以必須維護好香港健全的政治文化生態。」

負面傳聞五花八門

有人爆料指他與夫人關係疏遠而有緋聞情人,有人爆料他生意上失敗才參選特首,有人爆料他是隱藏頗深的中共地下黨員……來自一些泛民主派的輿論認為,唐英年軟弱而無能,梁振英睿智而強悍,柿子要撿軟的捏,如果讓唐英年當選,泛民主派的活動空間就相對較大,因此,一部分陰風黑雨由此襲來。

說到緋聞問題,問梁振英會不會運用法律手段追究,他說:「這事已交律師處理。我不想給香港社會一個錯覺,認為我動輒就想打官司。我說過,我尊重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但由於此事讓一位無辜的女士受影響,所以我讓律師寫信給媒體要求立即澄清。大約一星期後,那家報紙澄清的聲明公開發表了。另外,有一家月刊說我虐妻打老婆,說我太太經常不在香港,而長住英國。雖然我太太很想能在英國陪孩子,但她並非長期在英國,只是經常飛去英國罷了。我沒有打過老婆,所謂虐妻是無稽之談。我也要求這家月刊立即公開作出澄清,現在這兩件事應該都已告一段落了。」

抹黑潑糞或許能幫助某些候選人急速上位,但即使憑各種違反遊戲規則的手段成功當選,最終也難逃下台厄運,這在歷史上是一再明證的。這就是政治現實:陽光下的選舉,選舉必須陽光化。大詩人歌德在辭世前說,「把窗子打開,讓更多陽光進來」。這是香港人的共識。

陽光七彩。梁振英這次選舉的標誌色是橙色和湖水綠色。他解釋說:「設計師認為我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比較陽光,所以用了這兩種顏色。設計師說,橙色代表熱情、動力、朝氣,因為香港需要向前行,需要正能量;湖水綠則代表開朗、豁達的心情,代表天地大自然。香港未來應該是一個快樂、人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我經常說,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就是我的顏色。」

梁振英說的設計師,就是自稱「社工藝術家」的設計家黃炳培(又一山人)。他與梁振英見面,傾談不到半小時,就認同梁振英的理念。花了不到一星期,這位項目設計總監就完成了一個政治競選的標誌設計。梁振英的「家是香港」理念,與黃炳培一貫的「以心建家」的創作理念很吻合。黃炳培說,這是很難得的設計者與客戶理念的巧合,他很認同梁振英以及他團隊所推動的「齊心」概念。飽含他十年心血的「香港建築紅白藍」系列藝術作品,始終貫穿的主題是 「以心建家」,這一創作令他蜚聲香港及海外。

黃炳培說:「香港人各有不同崗位,但都屬香港這一家。若維園的清潔工人不做好本分,維園還是維園嗎?你能說她的位子和價值不重要嗎?」這與梁振英七百萬人是一家的想法不謀而合。黃炳培說:「梁振英的競選,突出『齊心』,我理解這也包括他的競爭對手,大家都應『齊心撐香港』,我不考慮政治,我只知我是香港一分子,在我的崗位上為香港做好『齊心』的溝通工作。」看黃炳培設計的「齊心」二字,有人說似乎看出一個「戀愛」的「戀」字;也有人說是「心意」的「意」字。戀愛、心意、齊心,不都有「心」嗎?

推動自由行無怨無悔

「齊心」正是梁振英追求的。說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二零零三年沙士(非典)肆虐香港,市道凋零。梁振英受時任特首董建華之託,在一個寒冷的春日飛往北京,為中央開放內地居民赴港自由行作最後破題商討。梁自知重任在肩,想早機去晚機回,好讓董建華早作部署,他連禦寒大衣也沒帶便上路了。到了北京直奔那位領導人家中,甫坐下,領導人劈頭一句:「梁振英,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麼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

梁振英事後說,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但當時內地和香港在收入、社會秩序和觀念上都有差距。在那之前,內地居民來香港都是團進團出,比較好管理。當時香港的輿論對自由行也有異議,有人認為內地居民的消費能力還不強,讓他們來香港做什麼呢?梁振英說:「當時,我的觀察卻不一樣。有人認為內地遊客來港會引起一些社會問題,例如逾期逗留、打黑工等。我對那位領導人說,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我們對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

今日問梁振英,當時你何不請示董建華而先斬後奏了,萬一自由行出了問題負擔得起那責任嗎?梁坦言:「董建華給了我十足的授權。現在回頭看,香港每年有兩千多萬自由行的遊客,但內地居民在香港的犯罪率比香港居民在港的犯罪率還要低。這說明只要政策用好,我不擔心香港的經濟發展。現在內地僅是小部分城市允許居民來港自由行,香港的商家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我在青島的朋友,一直讓我幫忙爭取青島能早日開放自由行。青島是山東最大的一個商業城市,可以想像類似青島這樣的城市一旦加入,對香港的旅遊業,對香港的整體經濟會有多大好處。」

推動港台關係突破

除了香港與內地關係,梁振英也推動香港與台灣關係發展。早些年,香港政府在對台問題上始終過於謹慎,束手束腳。梁振英就提出,中央政府給香港的政策其實是很寬鬆的,香港要善用,要改變思維。人不在台灣,不在現場,工作是很難展開而取得突破的。包括台商在內的台灣經濟產業界,在香港有各種名目的機構,有半官方的、民間的,它們在香港的存在,有它們的理由,包括港台雙邊經貿的需要,那為什麼香港就沒有在台灣設置一些類似的機構呢?

二零零八年五月,梁振英開始籌劃,十月底帶了香港專業聯盟的團去台灣考察。專業聯盟包括律師會、大律師公會、會計師公會、建築師學會、工程師學會、醫學會、牙醫學會、園境師學會、規劃師學會和測量師學會等香港最大的十個專業團體,代表了六萬多名相關專業人士。除了專業團體之外,他同時還邀請香港交易所、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貿易發展局派人隨團。他們與陸委會、海基會等,介紹香港的專業和相關功能,這些都是香港頗具競爭力的、有優勢的行業。梁振英此舉,對港台關係融合發展,起了解凍的關鍵作用。

說到港台關係,梁振英在接受採訪時說:「港台關係的面很寬,我們現在談得最多的就是經濟和旅遊。港台之間有一個面我們沒有好好去開發,這就是文化。台灣把中華文化保存和發揚得特別好,香港完全可以同台灣有更多的接觸。港台關係可以是全方位的關係,這也有利於香港經濟、文化,乃至社會的發展。」

關注基層民生困境

說到香港的經濟,梁振英說,過去,香港只重視經濟增長的總數和平均數,沒有足夠注意經濟增長的分布,對基層收入下跌造成的民生問題和政治問題也認識不足。今後,人口老化,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僅受過小學教育的大批退休或失業市民步入老年,香港基層的基本生活開支問題越來越突出。貧富差距擴大是世界各地的普遍現象,但香港情況比較特殊,需要特別關注。

他說:「香港面對的問題,不僅是高低階層的工作收入差距擴大,而是在整體經濟增長不多的同時,工作收入最低的三成的就業人口收入不斷下跌。因此,這不是『人比人,不如人』的問題,而是『自己比自己,一年不如一年』的問題。經濟發展,需要大家齊心合作,當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經濟越發展,自己越落後』,經濟發展就會出現阻力。面對類似情況,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都會採取補救措施,目的不是階層利益的均等,而是利益的一致,以減少消極因素,排除令社會不穩的隱患,在階層之間謀求一定的和諧度,從而促進營商和投資環境,維護全民、全社會的利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