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

施瑜:紅玫瑰勝利迎向法國新氣象

奧朗德當選總統,社會黨紅玫瑰花開法國政壇。法國即將迎來政治及民生等多項重大改革,失勢的右派謀求在議會選舉反撲。法國向左轉,也為法國對歐盟以致對美國關係帶來未知變數。


五月六日,法國舉行第二輪總統選舉,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以百分之五十一點六的得票率當選下屆總統,將於五月十五日正式就任。將離任的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獲得百分之四十八點四的選票。第二輪選舉的參與率超過八成,投棄權票的人數約二百一十四萬。

「薩科齊完了」、 「改變,就是現在」(社會黨選舉口號)——位於塞納河左岸的社會黨總部呼聲陣陣。走進大本營,臨時搭建的大屏幕前早已人頭攢動。入夜時分,人群接踵,有的穿紅色T恤,有的繫紅色圍巾,有的高舉紅色海報。

卡特琳和朱莉安這對年輕情侶,均是奧朗德的支持者。當直播新聞中出現社會黨選舉人身影時,兩人將玫瑰舉過頭齊聲高呼:「奧朗德,總統」。卡特琳說玫瑰是社會黨的象徵,當年前總統密特朗當選,群眾都手持紅玫瑰到街頭慶祝。

卡特琳來自移民家庭,父母均為葡萄牙人:「我在法國出生,持有法國籍,在學校沒有受到歧視,但我父母在工作崗位上均受到過不公的待遇。薩科齊執政方向逐漸偏向極右,矛頭直指外國人,這樣下去會引發人們的仇外情緒。」 朱力安為意大利後裔:「歐洲右派政府推行的緊縮政策已經把窮人逼到無路可走的境地了。聽說希臘街頭分發大米,很多人爭先恐後去搶。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還能算歐洲嗎?」

法國向左是歐盟轉型契機

浩蕩的人群裏還有不少外國人,有參與者,也有觀摩者。米薛爾來自比利時社會黨,他前夜抵達巴黎來見證「歷史性時刻」:目前歐洲政府多為保守黨,極右勢力發展迅猛。若法國能向左轉,加上它在歐盟的地位,說不定是歐盟轉型的新契機。若單純地推行緊縮政策,而不落實經濟發展方案是行不通的,希臘和西班牙就是前車之鑑。

臨近晚上八點,現場群眾開始倒數:「十、九、八……」,前面的群紅高呼:「我們贏了!」站在後方的巴黎市民西里爾熱淚盈眶:我們終於能夠獨立了。「法國雖然不是超級大國,但在外交上保持較強的獨立性,歷屆總統都秉持著優良的傳統,但薩科齊上台後,對美國言聽計從,讓法國屢屢成為國際笑柄。我感覺奧朗德是個踏實的領導人,不會像離任總統那樣唯利是圖。」

部長減薪三成補助窮人

選舉結果公布時,社會黨競選團隊負責人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正參加法國電視二台的直播節目,談起新總統將率先落實的專案滔滔不絕:政府部長的工資降三成、增加對困難家庭加大補助幅度、控制油價上漲、重修薩科齊的退休法案,允許十八歲開始工作的人在六十歲退休,並落實外國人在地區選舉的投票權。他另外表示奧朗德會取消總統任期內享有的免刑權。離任總統薩科齊曾多次被捲入非法佣金案件,而正是免刑權使他未捲入司法風波。

另一名負責人瓦爾斯(Manuel Vals) 則表示必需保持謙虛謹慎:議會選舉即將舉行,若社會黨未佔到多數席位,新總統的行政權即被削弱。

同一時間,奧朗德正趕往巴士底獄廣場面見選民,他與其記者女友伴著《玫瑰人生》的樂曲翩翩起舞,而其對手薩科齊則面色凝重,語氣低沉: 「我沒有說服大多數,我承擔此次失敗的全部責任。」他同時表示希望自己三十五年的從政經驗能夠繼續貢獻法國。

右派的幾名前總理分頭行動,召喚「渙散的軍心」,並把希望寄託在議會選舉,策劃新一輪的「左右共治」。但今天的法國政壇已經出現了新變數:第一輪選舉中,極右候選人勒龐(Marine Le Pen)創紀錄獲得接近百分之十八的選票,擁有六百萬選民。她號召其選民在第二輪投棄權票,結果棄權人數多達二百一十四萬。極右派信誓旦旦表示將取代UMP(人民運動聯盟)成為新右派,撤出總統選舉後,馬上將戰場轉入議會選舉。

其實,法國大選一直是世界政壇和媒體關注的熱點。兩大政黨為選舉做最後的「殊死搏鬥」時,有媒體爆出坊間流言:德國總理默克爾聯合歐盟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暗中策劃「抵制法國左派上台」,其後各國領導人紛紛發公告闢謠。

法國社會黨被歐洲保守勢力孤立確實有證可尋:奧朗德率團訪問柏林、倫敦時,均未受到兩國首腦的正式接見;薩科齊宣布競選連任時,默克爾倒表示將親臨助陣。

奧朗德一直不卑不亢,表示選舉成功後就找德國總理重新談判歐盟國去年底達成的預算開支條約,他還堅信法國民眾才是仲裁者,不會受到歐洲領導人喜好的影響。奧朗德同時積極拉攏同盟成員,派使團去馬德里和當地社會黨結好。

奧朗德勝選後,默克爾率先邀請他到德國訪問,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也意識到歐盟將面臨的轉型可能:默克爾提出的「緊縮政策」和奧朗德倡導的歐洲發展計劃是相悖的,拉霍伊表示自己將努力調適。

同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奧朗德發出賀電和邀請信。但他也不忘安慰昔日盟友薩科齊,發公告肯定其卓越的領導才能,並強調兩國在「困難時期」建立的友誼和合作。

當然,奧巴馬所指的困難時期不止涉及金融危機和國債問題,還有軍事行動。奧朗德曾許諾安排法國維和部隊提前從阿富汗撤軍,若法國進行單邊行動,美國原有的計劃必將受阻。北約會議在即,若兩者無法達成共識,美法關係可能面臨觸礁的尷尬。

另一方面,歐洲媒體對選舉過程褒貶不一:英國《經濟學人》在三月份做了一輯特刊,尖銳指出這是西方世界最輕浮的選舉:對法國現狀的認識含糊不清,對歐盟及國際事務又置之不顧,倒是西班牙中左派日報《El pais》獲知結果後,率先刊文對奧朗德給予希望。

五月七日,奧朗德開始策劃政府團隊,薩科齊則整點行裝。 八日,巴黎凱旋門舉行二戰紀念活動,新老總統並肩參加悼念,被法國媒體稱為「團結的法國」。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