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7日星期六

吳敦義拋新16字 大陸學者褒貶不一

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

準副總統吳敦義在博鰲論壇提出兩岸「新十六字」方針,大陸涉台學者有不同解讀。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批評,這十六字過度保守,沒有開創性。不過,北京清大台研所助理教授鄭振清認為,吳的說法很有亮點,不僅將「兩岸和平」提上檯面,提出「民生優先」更是一種進步。

王建民昨天受訪指出,吳敦義提出的「求同存異」是兩岸共同的主張,「兩岸和平」則是共同努力的目標,並無太多的新意;而後兩句則顯得過度保守,提出「民生優先」,讓兩岸議題又回歸到單純的經濟層面,這與大陸方面期望看到「由經到政」的突破點,有一段落差。

不過,鄭振清認為,吳敦義的論述有兩大亮點:首先,吳將「兩岸和平」正式提上檯面,雖然具體意涵為何並不清楚,但至少有往前跨出一步;其次,吳提到「民生優先」,民生的範圍較經濟更廣,諸如社會福利或社會保障,都是民生的概念,這是一種進步。

提到馬英九總統第二任期,王建民表示,大陸方面當然期望兩岸進入政治對話,但不會抱持過度期待,馬英九曾經提出和平協議,是很正面的主張,但後來又被迫提出公投,讓好事變成壞事;馬若想尋求歷史定位,就應突破經濟層面,在政治或軍事互信上,有一定的作為。

鄭振清指出,很多台灣人一聽到和平協議,就認為是不戰而降;事實上,大陸對和平協議也是有困惑和疑慮的,有人就認為和平協議會讓兩岸分立的狀況永久化,未必有利兩岸統一。他說,兩岸各自都要先尋求內部的共識,推動兩岸關係才會更有進展。

展望兩岸關係,王建民直言,最艱困的就是政治定位問題,吳伯雄提出兩岸同屬一中和一國兩區,補充了「九二共識」的內涵,大陸也沒否認一國兩區;兩岸依各自的「現行規定」,讓「一中」有模糊空間,這個做法很有智慧,也是「九二共識」最重要的價值。

鄭振清說,兩岸關係發展有結構性的限制,其一,受制於中美國際大戰略,很難有重大變化;其次,兩岸有歷史遺留的政治僵局,不容易處理。他認為,過去幾年兩岸在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為政治僵局另闢新路,但要突破(政治)僵局,還需要更多條件。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