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小米加步槍”的神話:國軍的對手全是蘇式裝備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的威望如日中天,軍隊爲何很快一敗塗地?俄國學者指出,上個世紀40年代後半葉,國軍作戰對手,早已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共部隊,而是被斯大林的機槍大炮和飛機軍艦武裝到牙齒的解放軍作戰


《新史記》格奧爾基(莫斯科)


得到蘇式裝備的解放軍有如猛虎添翼。

由 此可以看出,上個世紀40年代後半葉,國軍作戰對手,早已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共部隊,而是被斯大林的機槍大炮和飛機軍艦武裝到牙齒的解放軍作戰。更有甚者, 根據傑里岑的不完全統計,僅從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在中共軍隊中的蘇聯軍事顧問(包括軍官和士兵),就有102人陣亡,700人受傷(不包括 受傷後死亡的)。此外,在上個世紀40年代在中共軍隊進攻沿海港口的戰鬥中,蘇軍還出動軍艦掩護港口工人的日常作業,以及保護蘇聯源源不斷地給共軍輸送彈 藥和補給的船隻。共軍內戰中所需要的一切幾乎全部來源於蘇聯。另外,幾乎每支中共部隊都配備3-10名蘇聯顧問,協調各個部門的行動和保證戰鬥分隊的效 率。(В.傑里岑,《燃燒的中國》,莫斯科,2003年版,286-285頁)

1949年建政之後不久,中共特別希望借助外力將遠遁台灣 的蔣介石斬草除根,因為他非常希望將美蘇拖入台海戰爭。中共基於國力不強、軍力不足的原因,特別希望斯大林持續提供更多軍援。毛澤東給當時中共駐莫斯科大 使王稼祥的電報中這樣說:“一定要解放台灣,但是沒有空軍是不行的……我們希望你們為此與斯大林同志交換意見,蘇聯是否可以在這方面幫助我們,就是在六個 月時間裏,為我們在莫斯科準備1000名飛行員和300名場務技術工人。此外,蘇聯能否賣給我們用於攻克台灣的軍事戰役使用的100-200架戰鬥 機,40-80架轟炸機。……在組建海軍方面,我們也希望蘇聯幫助我們。我們建議,明年下半年,即我軍對台灣發起進攻時,除西藏之外,整個中國大陸都將為 我所佔領。”(《1937-1952事件參與者的文件與證據:在中國命運之中的蘇聯和斯大林》,А.列多夫斯基著,莫斯科,1999年版,第109頁)

毛 澤東一席話,又讓斯大林覺得這裏既有空可鑽,也要慎重行事。他先是狡猾地對毛澤東說:“軍援是不可排除的,但是援助的形式要考慮。這裏主要的是不給美國人 以口實。至於說,司令部工作人員和教官,我們可在任何時間派出。其他問題要考慮一下。”(А.列多夫斯基文集,125頁)然而,斯大林並沒有派遣蘇聯軍事 專家前來中國,而僅僅將已經派來的航空團駐華時間加以延長。該團團長是蘇軍衛國戰爭時期曾經建功立業的伊萬科熱杜,他的航空團先是被派往援助中共抗擊國民 黨軍隊,後來又參加了朝鮮戰爭。儘管如此,毛依舊感恩戴德,他再次致電斯大林表示感謝。他懇求斯大林,希望這支蘇軍空軍為劉伯承進攻西藏提供支持。在俄羅 斯人眼中,毛澤東是一個典型的善於耍滑頭和獻媚的東方市儈,因為他知道,斯大林喜歡他下一步的行動。果然,他討到了斯大林的歡心:“你們準備進攻西藏,這 很好。西藏人應該控制在手裏。”(А.列多夫斯基文集,135-136頁)

1949年12月毛澤東訪問莫斯科,斯大林對毛澤東承諾:“蘇 聯和中國永遠是兄弟。”毛澤東欣喜若狂地回到北京,此後,中共請求莫斯科援助的聲浪漸高,胃口也越來越大。不久,即1950年1月,周恩來訪問莫斯科,多 次會見斯大林落實援助問題。根據當時筆錄整理的部分會談紀要披露:“斯大林問,依靠蘇聯發往中國可武裝60個師的武器裝備,多少個師已完成整編?周恩來解 釋道,十個師已經得到了武器裝備,三個師的裝備轉交朝鮮人,七個師的裝備用於駐紮在朝鮮的中國軍隊。斯大林問,(如果)需要製造用於三英寸口徑的火炮和高 射炮的122毫米炮彈的機床,我們可提供幫助。(А.列多夫斯基文集,156頁)

斯大林還像以往一樣,沒有立即答應周恩來為中共提供10個高射炮團的請求,因為,這個問題也需要“考慮一下”。

周恩來還說,中國需要750名蘇聯經濟問題專家,140名蘇聯教師和工作人員支援中國的教育和其他領域。

此外,會談中還提到了從內地到西藏的運輸問題。中共提到希望蘇聯支援帶氧氣設備和防冰凍的四引擎的運輸機。因為,中共原有的雙引擎飛機根本飛不到拉薩,飛五分之三的路程就得降落。周恩來希望蘇聯支援中國20架四引擎運輸機,以完成對西藏的軍事行動。

1950年,蘇軍中將巴基茨基受斯大林委託和中共之邀,率領蘇聯防空部隊顧問團抵達上海。他在蘇聯號稱“冷面將軍”,心狠手辣,後來親自幹掉了斯大林大清洗計劃的主要執行者,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長貝利亞。

1950 年2月,巴基茨基走馬上任,乘專機飛抵上海。說起當時的上海,俄羅斯作家舒金在他的作品中寫道:“蔣介石的空軍系統地轟炸中國的城市。特別是對大型工業中 心和一千多萬人口的、最重要的中國港口上海,實施猛烈的突襲。轟炸導致建築和設施損毀,造成人員傷亡。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向蘇聯政府求援,以改善上海空 防。”(A.舒金《巴基茨基將軍的故事》,莫斯科,2001年版,第201頁)

根據作家舒金的描述,巴基茨基甫一抵滬,便立即開始視察空 防,他很快就發現,此前由蘇聯空軍和解放軍聯合建立的所謂“空防”,幾乎完全處於癱瘓狀態。解放軍的高炮部隊、蘇軍的戰鬥機、雷達系統和通訊系統儘管參加 了防空戰鬥,卻在蔣軍的猛烈轟炸之下,七零八落,毫無成效。解放軍防空完全沒有章法,高射炮兵要不就是因為蘇軍戰鬥機起飛,擔心誤傷而不敢開炮,要麼就是 蘇軍飛機昇空了還在盲目地對空射擊。後來,巴基茨基不僅對上海整個空防部隊進行了重新部署,還特別對解放軍各級領導機構進行了梳理,為中共軍隊制定了他的 一套與蘇聯軍事專家協同作戰的軍事領導模式,而中共軍隊及其領導人基本唯命是從。例如,根據巴基茨基的建議,中共解放軍司令部向師級以上全體指揮員發佈命 令,今後如發現不明飛機或者機群,各部隊應立即向他所在的總參謀部報告,通過他向上海中央空防司令部發佈命令。上海空防初具成效後,巴基茨基的領導體系經 驗和空防部署模式,還被用於北京、東北和中國其他大城市的空防改造。(А.列多夫斯基文集,85-88頁)(未完待续。《新史記》第4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