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日星期三

民主制度經長期育成

《大公報》

美國學者福山指出自由民主主義這個現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正面臨中産萎縮及中國模式兩大挑戰(本欄1月31日),故有必要尋找未來的意識形態,繼續改良資本 主義。這種要從最基本層面探尋資本主義出路的思維與筆者相同,筆者指出金融海嘯的最根本歷史意義,就是暴露了多次大改革均未能解決根本問題,必須重新檢視 資本主義機制,而這又應從頭開始。

正如福山指出,自由民主主義有個發展過程,最初只有自由沒有民主,普選式議會民主要到很後期才孕育出來,即使19世紀末參政權在歐洲仍廣受財産及教育程度 限制,經過社會特別是工運、工會的持續爭取,才形成了民主制度。因此有些西方論者認為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乃天生一對實屬誤導,但更重要的問題是:當民主與 市場結合後是否就很理想?歷史也為此提供了答案:在一段較長時間資本主義得到大發展,生産力、民生及社會管理水平等均大幅提高,人類文明有了巨大進步。另 一方面,金融海嘯暴露了這種結合的重大深層缺陷,無論是政府、工會及財團等功能主體都出了問題。最新情況顯示民主政制在西方亦開始受到質疑,並出現了希意 匈等國的逆向發展事例,也正因此更須探尋新的解決方案。

歷史也告訴人們,在自由民主體係外尋找另類道路的嘗試,亦未見有真正成功例子。許多專制政權(包括納粹主義)先後倒下,蘇聯的共産主義試驗亦以失敗告終。 西方學者亨廷頓指出:全球民主化在70年代至80年代終蘇聯瓦解時有一次擴展巨浪:實行民主選舉的國家數目由1970年的45個增加到世紀末的120個。 檢討蘇式共産主義的失敗,對了解自由民主主義的問題及出路亦有參考作用。

馬克思主義只是個理論,到了實踐階段要奪取政權並實行管治時,必須有所發展及具體化,因此蘇式共産主義便依循列寧主義,並建基於無産階級先鋒黨及無産階級 專政等概念,實行一黨專政及中央計劃經濟。到了斯太林時代更走極端:專政變成了專制獨裁。再到勃烈日涅夫時代,又成為國際霸權之一的社會帝國主義,重拾俄 羅斯帝國的擴張主義舊路,並與美國領導的西方掀開冷戰。結果是國力虛耗過度而倒下,蘇聯存在只有70餘年。

當然,蘇聯走上了列斯勃的道路自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及國際環境。蘇聯初立時受到西方軍事幹預和國內反抗,自然選擇了專政之路。此外,蘇聯又很自然地承繼了俄 羅斯帝國主義的思維及行為,進侵阿富汗便是由此引致的重大戰略錯誤。以上只是蘇聯時代的特殊歷史因素,顯然還要探索其他因素。



作者:趙令彬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