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東北亞經濟圈成形 威脅台灣

林建山

 東北亞經濟圈正式成形,並已自6月上旬開始運作,對於台灣之經濟國際化發展,當然構成極大威脅與挑戰:一方面是近鄰的日韓兩國可以立即超越台灣,直入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另方面則是南韓經濟社會發展凌駕台灣之勢,又取得了莫大的鞏固保障,台灣要想回復196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的一路「領先南韓」的優勢雄風,自此而越發不可能。

 東北亞單一市場化

 東北亞經濟圈,實質就是中國大陸、日本、南韓三國經濟社會的大整合,從國際經濟小戰略的觀點看,是整個東北亞地區「單一市場化」的實化與具體化的第一步,從大戰略觀點,則代表西太平洋沿岸經濟ASEAN10+3的環形系列正式成形,足可以構成為能夠與北美經濟相埒相抗的大彩帶經濟體。

 東北亞經濟圈的實化,主要基礎於2012年5月中日韓三國領袖北京高峰會所達成的「中日韓三國戰略經貿夥伴合作宣言」。但三國領袖胡錦濤、野田佳彥及李明博在北京峰會的真正成就,乃在於正式完成簽署了三項協議協約:一是中日韓三國政府完成簽署的投資協定;二是中日韓三國決議共同推動產業合作平台計畫;三是三國財金合作協定。

 中日韓三國投資協定,立即讓日本與韓國企業及投資人取得更優於兩岸ECFA的台商地位,而直接長驅直入中國內需市場,穩固並有力地保障日韓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與事業營運;相對地,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投資保障協定,還深陷在程序枝節之瑣細爭議的泥沼中,迄今猶然尚無任何具體的進展。

 而日韓兩國在這項投資協定中,所取得的優勢利益,其實已經可以完全取代,甚至大幅超越了兩岸ECFA所賦予台灣的「讓利」優位;這是對台灣發展兩岸經濟整合的第一大不利逼壓重擊。

 財金合作衝擊台灣

 其次,自6月上旬開始運作的「中日韓三國產業合作平台計畫」,將分別在三國適當地點設置產業合作平台園區,(中國已經確切選定在東北地區),對於三國產業升級進步,以及產業市場分享與產業技術的創發進步,具重要前瞻意涵,三國產業合作成長的實際經濟效益,當然也遠遠大過於兩岸第六次江陳會所達成的五項產業合作,係以侷限於針對眼前之艱困產業的「讓利措施」與「防禦性策策略作為」。尤其是3個產業合作平台園區的設置,不啻是中日韓三國產業市場的「共同對等開放」,其所能夠引申帶來的附加經濟價值,尤其不容忽視。台灣,則將因此更加被邊際化了。

 其三,中日韓三國財金合作協定的主要內容有二:一是三國協議彼此持有對方國家公債,這是三國公共財政合作及公共債務相互分散承擔的新機制,對於未來中日韓三國有關各自發生類似歐債危機形式之風險的防禦及防制,都具有高度的政策承擔意涵。二是從6月上旬開始三國之間彼此的投資與貿易往來,已一律採用本國貨幣作為基礎清算,不再必須透過美元作為清算中介;這對於人民幣、日圓、韓圜的國際化地位,則有極重大之拉抬作用,特別是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及其國際貨幣地位的提升,尤其具深遠的影響。

 中日韓三國財金合作計畫之落實與體現,對於台灣經濟在亞太區域,乃至全球場域的象徵經濟地位之邊陲化或邊際化,更會產生高度加速之重擊效應,將是對台灣全球化發展,最大不利的逼壓重擊。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