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梁逸
從魯迅到許地山,從蕭紅到張愛玲,香港的獨特城市魅力,滋養著一個個民國作家的生命;張曼娟把香港和這些文壇名家的淵源娓娓道來。
走進會場的時候,一首婉約的老歌讓人彷彿回到遙遠的流金歲月,這首老歌叫《初戀女》。歌詞唱道:「終日我灌溉著薔薇,卻讓幽蘭枯萎。」如此詩意的歌詞出自「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手筆。戴望舒是民國年代重要的象徵主義詩人,曾經在香港生活過好一段時間,住在港島薄扶林道。
十二月十五日晚,台灣知名作家、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張曼娟以「民國以來的文學家——他們走過香港」為題,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做講演。這是亞太台商聯合總會籌辦民國百年系列活動的壓軸,也是張曼娟到港後的首次公開講演,現場座無虛席。從魯迅到許地山,從蕭紅到張愛玲,張曼娟把香港與這些文壇巨匠的淵源娓娓道來。香港以它獨特的城市魅力,滋養著一個又一個民國作家、文壇巨人。他們不但走過香港,也留下青春,留下作品,留下記憶,留下傳說。
張曼娟首先介紹的是新文化運動中的旗手魯迅,她說魯迅與香港有三次因緣,雖是過客,卻字字珠璣,雁過留痕。一九二七年一月,魯迅從廈門到廣州,途經香港過了一夜。時值冬天,他站在冰冷的船甲板上眺望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寫道「那是一種悲鳴,那是一個民族在哭泣」。同年九月,魯迅路過香港隨身帶了很多書,卻被英國水兵翻箱倒篋,粗暴搜查,竟是因為他「太瘦了,以為是賣鴉片的」。如果說魯迅第一印象和最後感覺的香港是民族危亡心情的投射,那麼同年二月應邀到香港做兩次講演,則多了份「在水泥地上種花」的期盼。有人問魯迅香港是不是文化沙漠,魯迅說:「這種說法太頹唐。就算是,也不是不能改變的。」而他真的說對了,香港時代廣場曾在二零零六年舉辦「魯迅是誰」的圖片展,短短的兩週時間,竟然錄得超過五十萬人次入場。
第二位介紹的民國作家是許地山,他不僅是文學家也是學者和教育家。一九三五年,時任燕京大學校長的胡適把許地山介紹到香港大學,成為香港大學第二位華人教授,任中文系系主任。張曼娟介紹,許地山在香港不僅致力於推動教育改革事業,更不時接濟照顧逃難到香港來的人,為他們安排住處,還請醫生等。一九四一年,工作過於辛勞的許地山猝死於心臟病,葬於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許地山不僅路過香港,還留下來紮根,最終長眠於此。
第三位介紹的是女作家蕭紅,蕭紅懷著避難的心情跟隨生命中第四個男人端木蕻良來到香港。但香港似乎無法拯救她充滿坎坷不幸的人生,張曼娟說﹕「所有女性身上可以發生的悲劇和不幸,在她身上全部經歷了。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悲劇。」一九四二年香港淪陷期間,蕭紅死在一個法國傳教士所辦的臨時醫務站裏,年僅三十一歲。可即便這樣,香港還是給了這位抑鬱才女別樣的安寧和慰藉:「這裏的一切景物都是多麼恬靜和優美,有山,有樹,有漫山漫野的鮮花和婉聲的鳥語,更有澎湃泛白的浪潮,面對著碧澄的海水,常會使人神醉的。這一切不都正是我以往所夢想的佳境嗎?」正是在香港短暫而輾轉的時光,蕭紅寫出了重要的代表作《呼蘭河傳》和《馬伯樂》。
最後是家喻戶曉的張愛玲。一九三九年張愛玲獲得倫敦大學的獎學金,準備前往留學,卻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改入香港大學文學院。她在香港大學念書的時候很可能上過許地山的課。張愛玲的成名作《第一爐香》中的女主人公葛薇龍,正是來港讀書的女學生。她一炮而紅的作品場景設定在香港,正是因為香港的繁華和密集給了她思想上的衝擊。「頭上是紫黝黝的藍天,天盡頭是紫黝黝的冬天的海,但是海灣裏有這麼一個地方。有的是密密層層的人,密密層層的燈,密密層層的耀眼的貨品。」一九四一年日軍佔領香港,準備赴美的張愛玲不得不中斷學業回上海。不久,又迫於生計,只好投稿,繼而被當時著名作家周瘦鵑賞識,開始作家生涯。
張曼娟把香港如何滋養民國作家,昇華為作家作品如何滋養生命;整場講演下來,笑聲掌聲不斷。她每介紹一位作家也同時論及一位人物,從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祥林嫂到女性意識覺醒的春桃,從遇人不淑命運坎坷的蕭紅到「深思熟慮地墮落」的葛薇龍,每個女性身上,都有不同的角度折射人生。張曼娟說:「很多人問文學有什麼用?文學有什麼意義?……(文學)對靈魂有很大的滋養作用……所有的文學只要讀進去了,就會變成我們靈魂的支撐,它會讓我們變得更堅強,更溫柔,更慈悲,更寬容。」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一月
(1649)
-
▼
1月 02
(69)
- 2011年的中国经济
- 西方怕的是中國還是自己?
- 15家大陸央企高層 人事大風吹
- 強拆清真寺 警民浴血衝突 寧夏千警刀棍水炮圍村 拘百人
- 為長輩奔喪是倫理之常 為台灣民主致哀
- 央視揭弊打黑惹陣痛 都為了轉型
- 黨刊《求是》彰顯胡錦濤溫家寶矛盾
- 山西治吏風暴 處分540名官員
- 美初選共和黨人政綱鬥極端 利奧巴馬連任
- “向烏坎學習” 福建餻江千人遊行
- 河南安陽秋後算帳 21人被捕
- 民進黨上台 小心喪失兩岸和平紅利
- 中國奶企“毒不死”只能是一時幻象
- 政治要是走錯路 一切都瀕臨滅絕
- 台灣大選關鍵交鋒:兩岸關係的檢驗與感受
- 黨官的手實在伸得太長了
- 衝擊最大的結果:如果蔡英文當選總統
- 台灣大選已開始倒數計時!
- 誰是2012年的“風雲人物”?
- 未來10年美國經濟是迷失而非地獄
- 張曼娟講述香港與民國作家的緣份
- 梁振英倡2017普選泛民可入閘 承諾競爭不倒退
- 日圓與人民幣擴大交換 台灣應面對
- “香港人”就是跟“中國人”不一樣
- 生物醫藥是美國的經濟救命草
- 陳水扁奔喪的人情、法理與政治難題
- 禁止異地監督 大開歷史倒車
- 官商媒三位一體 老百姓任人宰割
- 台湾立委选举-小党难生存
- 中国:公信力的考验
- 中国网络公司恶战 新规则能否改局存疑
- 中国期待喀什特区带来社会稳定
- 中國十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薄熙來排第2
- 广东乌坎工作组查实 土地转让受贿 村官被双规
- 广东:转型升级进行时
- 2012年1月1日《明鏡郵報》
- 两岸共识是为帮中共找下台阶
- 安阳当局要“最大限度为群众挽回损失”
- 2012年1月2日《歷史日報》
- 秦暉:世界改變中國,還是中國改變世界?
- 從小被領養的李源潮 背景複雜
- 中共党刊新年暗批温家宝“道德滑坡”论
- 我看見2012年的第一束光
- 副院长尹稚“炮轰”清华校长 揭“波士顿设计”内幕
- 判断局势,明镜高悬
- 美國開國先賢傑斐遜的莊園故居(組圖)
- 寧夏據報發生警民衝突事件
- 蒯大富成了清華百年慶典的風雲人物
- 林立果和同伴不是凶神惡煞的法西斯分子
- 林彪:如中國出修正主義,世界革命要推遲多少年
- 格非:好作家一定对世界有独到的看法
- 2012年全球58个国家政府将换届
- 陈水扁奔丧,台湾大选添变量
- 高瑜:韩寒和革命
- “北京用力挤进太空”
- 解读梅德韦杰夫“政改六条”
- 印度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最多搭载30架舰载机
- 鄱阳湖水体面积萎缩至不足200平方公里
- 伊朗称成功试射2枚远程导弹
- 2012年全球值得关注的12位企业领袖
- 韩国互联网实名制的教训
- 2011年中国国内十大新闻
- 昨天每个家乡在沦陷,今天每个人的灵魂已沦陷
- 對待歷史應不應該抱有工具性態度?
- 杨奎松:高华,我们还等着你一起来做当代史呢!
- 陈心尘:不要神化爱国主义
- “老大哥”死后的世界——《1985》中译本出版
- 伊朗试射中程导弹,美伊对峙升级
- 2011年10省份更换13名党政一把手
-
▼
1月 02
(69)
-
▼
一月
(1649)
明镜博客 » 时事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網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十大热帖
-
為打通劉雲山的關節,孫政才拼命將吉林一些項目輸送給劉雲山的兒子劉樂飛。在孫政才親自干預下,中信產業基金在吉林一些重大企業改制項目中獲利頗豐。 溫家寶、劉雲山力保孫政才入 政治 局 (1) 《外參》特約記者 劉寶書 中共 吉林省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最近在 北京...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特派記者羅印冲、記者賴錦宏/北京、台北報導 陳光誠是否會成為中美兩大國外交博弈的犧牲品?還是陳光誠自己反覆不定,導致中共不想放手?有消息稱,中美兩國為陳光誠一家再度談判,讓他們成行的可能性不高。 昨晚十一點,美國駐京大使館官方微博發表駱家輝談話,駱家輝說,陳光誠一開始就「最最明確...
-
CCTV周二晚间新闻联播,收视率一定破纪录,令所有观众失望之后,于4个小时之后上演一场"午夜惊魂"。作家鲁直人对此新闻处理方式,提出严厉批评,质问中共高层屡屡产生恶性事件的根源与土壤何在? (德国之声中文网)4月10日夜半11点,在王立军...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消息人士告诉明镜新闻网, 王立軍的餘生將在監獄中淒慘度過。薄熙來可能被判無期或者死緩。谷開來會被判處死刑,儘管她已經開始就自己所知道的情況來檢舉周永康。她沒有任何機會保命。 王立軍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他是以上全部案件的參與者。他參與實施...
-
《中国影帝温家宝》作者余杰在接受本台专访时指出,对于温家宝最近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历史不会在乎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他认为薄熙来事件给中共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打击。 德国之声: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发出改革的呼声,先是在两会即将闭幕之际在记者会上...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江南富庶地南京民風柔順,除了水滸「拚命三郎」石秀,再無出過英雄。加之屢遭屠城(洪秀全、曾國荃、日本鬼),又不幸淪為「國民黨巢穴」,滿城梧桐濃蔭下,「夾着尾巴做人」成了每個市民默記的家訓。豈料龍年暮春,紫金山麓一聲霹靂,躍出個光彩四射「拚命嬌娃」女英豪,那就是土生土長南京丫頭何培蓉...
-
《外參》特約撰稿 成明 即將出版的《外參》月刊,發表《外參》特約作者的獨家調查,針對彭博通訊社關於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家族的商業報道,作出澄清。 近日,隨著中共十八大的臨近,海外若干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媒體,如美國彭博社、博迅網、英國的《經濟學人》等,在熱炒中共常委習近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