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星期二

“在中国土地上实现民主是可能的”

台湾将在1月14日举行总统和立法院选举。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放政治禁锢以来,台湾稳步走上了民主道路。这是否证明“民主不适合中国”的论断站不住脚呢?就此德国之声采访了德国外交政策研究协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

德国之声:台湾马上要举行大选。桑德施耐德教授,您认为台湾是一个西方意义上的民主社会吗?

桑德施耐德:从近些年来民主比较研究建立的标准来看,台湾可以算是一个巩固的民主体制。特别是在这个民主制度建立的初期,在90年代,台湾完成了一些西方 国家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完的磨合过程。例如像法国那样议会和总统分属不同政治阵营;而德国从1949年建立战后第一届政府,到1969年首次完成政府更迭, 用了20年时间。而在台湾的民主进程中,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出现了这些现象,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稳固的民主体系。

德国之声:台湾从一党专政到成为富有活力的民主社会,这条道路到底有多艰难?

桑德施耐德: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特殊的因素,例如国民党愿意让位,愿意接受多党竞争,愿意冒丧失权力的风险-陈水扁当选后这也确实 发生了。开启和以宽容态度伴随这个进程,这是蒋经国领导下的国民党作出的值得称道的特殊成就。这是台湾国民党领导层不同于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的威权统治者 的地方。

德国之声:特别是一些不愿放松权力的亚洲国家的掌权者,常常提到所谓的"亚洲价值观"。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现在中国领导人也乐于强调。那么台湾的例子是不是恰恰说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也可能产生民主?还是台湾的情况非常特殊?

桑德施耐德:台湾的特殊性很有限。这肯定与台湾的版图和人口数量有关。台湾的面积与德国巴符州差不多,在民主改革前人口为1600万。这与面积广大、人口 13亿的中国大陆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在中国推进民主,所涉及的措施规模和进程机制都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如此,对您提问的回答仍是明确的:在中国的土地上实 现民主是可能的。台湾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台湾的的经验不能一对一地照搬到中国大陆。

德国之声:台湾的成功模式在以何种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影响?

桑德施耐德:台湾的民主对中国政治改革讨论的影响依然是有限的。人们对此有所认知,但对于思考相关问题的中国精英阶层来说,台湾并不是值得效仿的典范。不 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政治领导层要考虑和遵循的规则是不同于台湾领导人的。总体上,台湾的民主在中国还谈不上有示范效应。

德国之声:在中国,关于民主的讨论是有的。一些知识分子写文章说,民主和"亚洲价值观"是可以走到一起的。在中国国内是不是也有一些新的动向?

桑德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

桑德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


桑德施耐德:我们注意到,中国国内有这样的讨论。其中一些争论进行得很激烈,观点差别也很大。在这方面,并没有言论和和思想的禁区。但讨论中的哪些元素能够 落实到实践中,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即便实施,也会十分小心、务实、渐进。这也是中国不同于其他亚洲专制国家的一个地方。其他国家的独裁者强调"亚洲价值 观"是为了冲淡本国经济成功带来的向往民主的效应,最终避免走向民主。而在中国有不同的有关民主的讨论,但人们不能期待这种讨论如同"报春的燕子",会在 中国大陆掀起大规模的具有广泛基础的民主运动,这一天的到来人们还要等待很长时间。

采访:冯海音 翻译:叶宣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