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日星期四

陳競新、潘銀燕:國民教育之爭陷入選舉泥沼

數萬人示威要求香港政府撤回國民教育科,並計劃發動罷課。立法會選舉臨近之際,在傳媒渲染及政治氣氛濃烈之下,教育專業的理性討論變得困難,親政府陣營也礙於選情而失語。


香港特區政府計劃九月新學年逐步推行國民教育科,引發的政治風暴席捲全城,更陷入選舉政治泥沼。十多個學生、家長及教師等教育持份者團體發動「七二九反對洗腦大遊行」,高呼「立即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當日示威人數達九萬人(警方指高峰期有三萬二千人),讓反對聲浪氣勢如虹;九月立法會選舉在即,更使社會對國民教育的討論標籤化,黑白二分,支持推行的建制派陷於守勢。

儘管特首梁振英開腔撲火,重申校本原則——各校可以自行決定教材而且三年後才開課,並會將最敏感的當代國情部分參考教材指引內容上網,加設獨立專責委員會,加強與社會溝通,讓課程攤在陽光下;但反對聲浪依然高昂,堅持要港府撤回國民教育科,其中泛民主派的最大教職員組織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更拋出最強力武器,聲言若港府一意孤行,不排除九月新學年開學時、即九月九日立法會選舉日前夕,發動罷課。

民主黨黨員、前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狄志遠,一直要求港府讓這敏感科目接受持份者監督,增加廣泛諮詢工作。他日前獲邀與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會面後表示,推行國民教育科沒有問題,也不認為是「洗腦」,卻隨即引來民主黨與他劃清界線,批評他「嚴重影響黨聲譽」。

選舉氣氛濃烈,非黑即白。不過深究背後,更潛藏著香港社會糾纏不清的反共情結。回歸前曾任立法局議員的狄志遠向亞洲週刊分析說:「都是不信任的問題。政府始終無法說服社會,背後一方面是不信任(中)共產黨,擔心將大陸那一套(思想)灌輸到(香港)下一代,另一方面則是對梁振英政府不信任的延續。」

本身為中學校長的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廖亞全也慨嘆說,目前政治激盪的氛圍中,教育專業的理性討論根本無法發聲。他說:「社會對這議題充滿憂慮和恐懼,與政府之間失去了互信;中國內地那麼多不公平事件,家長看國民教育也變得情緒化,(教育)專業的理性聲音出不來,社會喊得最大聲的,反而將問題推向極端,就是洗腦。」

他又說:「在校本前提下,各校本來一直有做國民教育,如今事件越來越敏感,教育局是否應該更仔細就「國民」科向教育界解釋細節?是否應該將整套教育理念更有系統地向家長和老師說明?」

由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發起的「七二九大遊行」,是香港回歸以來港人首次因憂慮下一代思想遭侵蝕而舉行的大型集會,也是香港歷來首次因應教育政策而舉行的親子大遊行。當天炎陽高照,酷熱警告生效,參與人群卻再次迫爆集合地點維園,超出各方估計。

罕見的親子大遊行

遊行隊伍由百多部載著幼兒的嬰兒車與家長帶頭,他們拉著標語、豎起旗幟,展現「爸爸媽媽站出來,齊來喝停國民教育」的訴求。由於帶著小孩,「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在臉書群組上早就適合兒童的口號進行討論,並決定不會喊出近年遊行常用的粗俗語言。四歲女童楊靜萱踏出維園前,高聲唱起家長預先教導的兒歌:「一二三,紅綠燈,國民教育要小心。」途中,親子高喊「我要楊枝甘露(香港流行甜品),不要胡椒噴霧」、「不要國民教育,才能正常發育」。遊行期間有人喊「吳克儉食屎」,馬上引來旁人側目,被勸喻「不要在小孩面前說這種話」。

一些沒有參與「七一」或「六四」的家長,卻為了小孩,參加這次遊行。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起人陳惜姿也希望遊行能體現民意,令政府改變決定。一位讓小孩騎在肩膀上的父親高舉橫幅,寫著「唔好搞我個仔」(不要搞我的兒子)。帶同六歲小孩遊行的家長關注組發起人之一的蘇美智在臉書上說:「怎會不洗腦?某次幼稚園老師不小心在我小孩功課冊上寫錯一字,在家我嘗試糾正,但孩子不允,最後我不得不亮出封塵字典才說服他。對於稚子來說,課本就是對的,老師說的都是真理,錯字我還有字典,但那些錯誤扭曲的觀念,將糾結課本和學制的權威出台,面對這樣的慢性毒藥,爸媽多乏力啊!」

剛考進城市大學理學院的黃腓肋高舉「反偽國民教育」的標語,他說:「只唱好、內容不平衡的教材,怎能讓它推行?而且中共是黨國一體,不可能有真正的國民教育!」城市大學法學院學生潘穎強表示小時候在大陸讀書,都沒有獨立成科的國民教育,香港現在反而逆道而行,讓人感到恐懼。「我不會接受共產黨的國民教育,我們不是共產黨人,我們是中國人!」

港府今年四月宣布從新學年起,小學和中學將相繼籌備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進入為期三年的開啟期,指引鼓勵學生以多角度思考,但由於要求以問卷方式評估中小學生的愛國程度,引起社會質疑。七月初,媒體爆出親北京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獲港府每年資助近千萬港元(約一百五十萬美元)設立國民教育服務中心,並出版《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褒揚中共「執政集團以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為主……確保了政權的延續性和社會穩定……(美國)政黨惡鬥,人民當災」,內容備受批評,引爆社會怒潮。

本身支持學校應獨立設「國民」科的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校長廖全亞說,教育局今年除了提出「國民」科開啟時間表外,還要求高中開設健康管理與社會關係科、初中開設生活與社會科,同樣都只傳遞一紙指引,讓各校自行決定授課內容。這遵行一貫的校本原則,但由於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國情部分在港比較敏感,政府應該與校方和家長作出更清晰的解說。他說,很多中學正在檢討剛推行的新高中課程,根本沒有時間討論「國民」科,相信其他中學也有類似問題。

港生與中國歷史斷裂

香港近十年來不斷推行教育改革,不但讓很多教師工作量應接不暇,也讓原本初中必修的中國歷史科收編進「文化社會科」,使香港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出現斷裂。將在立法會選舉教育界別挑戰教協代表葉建源的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長年研究香港一國兩制下推行的國民教育,批評若要推行「國民」科,應先加上國民及國史教育領域,否則就是陝俰,教育局必須作出更全面的諮詢,才再議定推行的時間表。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校長黃詩麗說,推行「國民」科的難題在於如何定義國民教育、教材選擇及調撥時間安排額外課堂外,還必須深入討論「香港式」的國民教育定義,教育局即使要按目前時間表推行,也應該繼續進行更廣泛諮詢。

西諺說,勿把嬰兒跟洗澡污水一起倒掉。政黨和政府不應等同於國家;拒絕愛黨,不代表應拒絕認識國家。香港回歸後教育改革不斷,現時的通識教育科便包含現代中國和今日香港兩個單元。這次由於北京領導層零七年的一句指示,港府當年便馬上籌辦另設「國民」科,卻無視該科如何才能承載「一國兩制」的政治敏感度;加上選戰氛圍熾熱,有政治人物甚至高調指「國民」科會令香港學子變成紅衛兵,媒體再加以渲染下,港人的敏感情緒被挑動,社會撕裂加大,並將「國民教育」四個字妖魔化,甚至挑戰港人的身份認同。親北京陣營全力拼搏九月立法會選舉,對梁振英扭轉上任的弱勢至關重要,但該陣營近日在「國民」科的議題上失語,正是擔心這議題繼續發酵,不利他們的選情。

親北京陣營內德高望重的前人大代表吳康民早前強烈批評事件已「給政客們騎劫」,呼籲中央正視,七月三十一日卻放軟口風:「如果大家覺得國民教育內容有爭議地方,可以緩一緩。」至於梁政府也正積極思謀拆彈。中文大學通識教育講師陳志宏認為,事件已像零三年時任特首董建華強推國家安全條例廿三條,在欠缺全面諮詢下,引起社會反彈,使事件沒有迴旋空間,政府必須以此為鑑。狄志遠也警告:「政府必須做更大的妥協,否則社會不滿的情緒只會不斷累積,延續下去,終有一天會對整個政府的不滿來個大爆發。」(實習生余秉桓參與採訪整理)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