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星期五

明朝从此无海瑞

在张居正死后的几年里,有两位同样大名鼎鼎的人物相继去世,一位名叫徐阶,另一位名叫海瑞。

明清之际有一部著名的戏曲,叫《海公大红袍》,演的是明朝的第一清官海瑞与第一贪官严嵩作斗争的故事。这个戏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正面人物高大挺拔,反面人 物阴险狡诈,深受老百姓喜爱。但是,这个戏其实是“关公战秦琼”。因为海瑞调任北京做户部主事时,严嵩已经罢官回了南昌,踌躇满志的海瑞根本用不着和风烛 残年并且已经退出政坛的严嵩作斗争。

但是,海瑞倒真是向一位做过首辅的人发动了挑战,不过此人不是严嵩,而是严嵩的敌人,是通过幕后推手导致严嵩罢官和严世蕃被杀的徐阶。

隆庆皇帝即位的当天,海瑞就获释出狱了。这时的内阁首辅,嘉靖皇帝遗诏的起草人,正是徐阶。可以相信,徐阶不仅在海瑞上疏谴责嘉靖皇帝的时候营救过海瑞,在嘉靖皇帝死后,使海瑞立即获得释放的,也是这个徐阶。

海瑞出狱后的一年时间里,连升三级,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高级官员的序列。对于这种人事安排,我们仍然可以认为是徐阶对海瑞的关照。但它同时说明,当时的 人们对于官场其实有一种企盼,有一种呼唤,那就是需要更多的海瑞,需要更多的既能够为百姓办实事又能够挺身而出与不良现象做斗争的模范和榜样。此时的海瑞 已经不完全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对海瑞的提拔,也是一个时代的需要。

正是在这种呼唤和需要的推动下,海瑞在隆庆三年达到了一生仕途和事业的巅峰。这年六月,海瑞被委以更加重要的职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 务,兼巡抚应天等处。这是当时明朝所有封疆大吏中最为显赫的职务,海瑞这位年近六十却精力充沛的斗士,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朝廷。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作“先声夺气”,又叫“先声夺人之气”,这个成语放在海瑞这一次的赴任上,是再贴切不过了。据《明史》记载,海瑞任应天巡抚的消息一经传出,江南地区就像炸开了锅。

由于对海瑞海青天的恐惧,江南地区平日贪婪的官员和吏员,来不及向朝廷写辞职报告,就自己卷着铺盖、带着财产偷偷离开了衙门。这个海瑞我们惹不起,只有躲了。

平日作威作福、摆阔比富的乡绅富豪,总是喜欢把自家的大门漆成朱红,既是喜庆,又意味着发达。听说海瑞要来,赶忙请人把朱红大门漆成黑色,做人还是低调一些好。遇上海瑞,你还敢高调吗?

明朝专门有宦官在江南督办丝织品,平日威风凛凛,出入都是八抬大轿,听说海瑞要来,不但将轿子的规格降低,跟班的仆役也减去大半。

整个江南,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奔走相告,都在做准备。

穷人准备干什么?准备要告状。他们早就听说,海大人是大明朝的第一清官,是为了老百姓敢于公开和上司、皇帝叫板的铮铮铁汉。所以,他们奔走相告,准备有苦诉苦、有冤报冤,准备夺回本来属于他们的土地和财产。

富人准备干什么?准备被清算。们也早就听说,这个海瑞同情穷人,是富人的对头。这个海瑞不但不怕皇帝、不怕上司,还不接受贿赂,用银子也打不倒。所以,他们是带着无奈、带着担忧奔走相告,该怎么暂时和穷人搞好关系,该怎么早些把财产转移出去。

还有一种人也在奔走相告,在做准备。那就是当地的流氓无赖、游手好闲之辈。江南一带既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是生产秀才、举人、进士最多的地区,又是失意文 人、各种社会闲杂人员最集中的地区。这些流氓无赖或游手好闲之辈最拿手的是通过投机取巧、搬弄是非来获得经济利益,所以,他们准备趁着海大人初来乍到不了 解情况,浑水摸鱼。

人们很快看到,这位海大人名不虚传,他是实心为老百姓办事之人。

江南地区尽管经济发达,但民众各自忙于自己的生计,官员则安于现状甚至积极谋求个人财富,公益事业也就很少有人热心。所以在这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利却 长年失修。海瑞到任之时,太湖水患正困扰着江南,灾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落。海瑞立即带人进行勘察,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招募民工疏浚吴淞江、白茆河,将 积水通向大海。太湖水患得以缓解,灾民也得到救助。若干年后,这里的人们还在怀念海瑞的治水功劳。

但是,江南更大的问题并不是一时的水灾,而是多少年来一直存在的土地兼并。这个问题不仅加剧了这个地区的社会矛盾,也使得国家的税收难以征缴。许多农户土地已经丧失,而田税犹存;一些富户占有大量土地,但官府簿册上却少有纳税的凭据。

所以,海瑞要做好这个“总理粮储”,就必须清理田产。但这田产一清不要紧,所到之处,都是告状的穷人,告富人夺了他们的田地,告官府逼着他们纳税。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矛头指向了海瑞的救命恩人,刚刚离任的内阁首辅徐阶。

徐阶为官四十多年,门生故旧遍天下,三个儿子也因为他的关系进入官场,父子们在家乡购置了大片的土地,徐家成为松江一带占有田地最多的家族之一。

松江的事情摆在面前,江南的事情摆在面前。如果要对所有的案子逐个清理,既耗费时间,还得有大量的工作人员。而且,这些案子都是陈年旧账,土地转让文书多 不存在,该怎么清理?谁也拿不出能够在法律范围内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办?海瑞有海瑞的风格,有海瑞的办法,他采用了自己认为最简单易行而又立竿见影的办 法,也是中国历代官员们最经常使用的办法,用行政手段解决经济纠纷。因为在他们看来,所有的经济问题最终都是政治问题,都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问题。

于是,海瑞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所有富户均退田一半给官府,再由官府视不同情况分给告状的穷人。不仅如此,他把恩人徐阶的这个家族当成“头羊”。他认为,只要这个“头羊”带头退田,其他的富户就不敢抗拒、不敢拖欠了。你再硬硬得过前任首辅吗?

应该说徐阶还算是识大体的,他告诉海瑞,也告诉朋友们,自己家里的田亩都明明白白在官府有注册,一共两万亩。为了响应海瑞海大人的号召,他说服家人,带头退田一万亩。徐阶认为,他这样做,既给足了海瑞面子,也对得起松江府的父老乡亲。

但是,海瑞对徐阶的表现并不满意。所谓在册田亩,人人都知道是用来应付纳粮当差的。大户人家的田地,许多是不上簿册的,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海瑞要揭开 的,就是这个秘密。不仅富户瞒官府,地方也同样瞒中央。许多地方的官府都有两本账,一本是自己的家底,这个账需要真实,否则就是糊涂官了;还有一本是给上 级、给朝廷看的,那是虚假数字。海瑞做过浙江淳安县和江西兴国县的知县,熟知其中的奥秘,这些事情怎能瞒得过他?

徐氏家族当时到底有多少田地,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清楚。海瑞也并不清楚。但无论如何不只是两万亩。所以他在得知徐家退田一万亩的消息之后,给徐阶写了一封绵 里藏针的信,希望继续退田。这就是海瑞。公是公,私是私,绝不以公务当交情。而且,松江府上上下下都在看着徐家,如果徐家退田不彻底,这个事情怎么进行? 所以海瑞要求徐阶继续支持他的工作。

徐阶久在仕途,还真没有见过如此帮着穷人逼富人的官。他把这些情况通报给了自己的老部下,这个时候的内阁首辅李春芳。李春芳没有想到海瑞竟然拿徐阶开刀,也是哭笑不得,赶忙派人给海瑞送信,让他得饶人时且饶人。

海瑞对于徐阶的这一手或许早有准备。他是个认真的人,认认真真地给李春芳回信说:徐阁老近来麻烦很多。这个麻烦怎么来的呢?不怨别人,只怨他家的产业多得 吓人。而且他的家业,多为侵夺小民而来,所以民愤极大,这就是为富不仁惹的祸。松江民风刁险,如果徐家退田不过半,以后会有什么后果,谁也没法预见。所 以,我让徐家退田,其实是在保护他们,保护徐阁老能够安享晚年。他们家已经那么多财产了,破财消灾,有什么不好呢?

李春芳对此也毫无办法。在海瑞的软硬兼施下,在松江百姓的群情激愤中,徐家割肉一样难过地继续退田。当然,这些百姓中,有不少趁机起哄、浑水摸鱼的无赖, 他们在看徐家的笑话,在等着分割徐家的田产。徐家最后退了多少?据谈迁《国榷》(卷67)记载是退了四万亩。如果按退田一半计,徐家应该有田八万亩。不但 退了田,徐阶的三个儿子也因为在当地的种种劣行被发往边境充军。

人们一直在猜测,海瑞这个退田一半的根据是什么。其实没什么根据,如果说有,就是江湖的惯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均分财物。在海瑞看来,富人还是被保护 了,你才退出一半田产,多少穷人家无寸土啊!当然,海瑞还有一个原则,社会和谐的原则。海瑞在与友人的信中,阐述了他在江南坚持的这一原则:

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海瑞《海瑞集·兴革条例》)

这个原则很有意思。涉及财产纠纷,海瑞坚定不移地维护穷人。因为穷人生计困难,如果官司又打输了,那就没有活路了。同样的道理,穷人连生计都困难,面子就无所谓了,面子能当饭吗?所以,这方面的官司还是让富人占点便宜。

这就是海瑞的原则,也是他多年在基层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其实是无视法律甚至也无视是非的,但他要的是大法律、大是非,那就是人人要有饭吃,人人要有田种。

但是,徐阶就是徐阶,李春芳治不了海瑞,徐阶继续施展他的幕后推手,让别人来治海瑞。谁能治海瑞?专门提意见的言官。隆庆四年正月十四日,刑科都给事中舒 化上疏,肯定海瑞以气节名闻天下,不愧为一代直臣,但为人过于迂腐,不通人情世故。所以,海瑞可用来做道德的榜样,却不宜担当重要的行政职务。因此建议朝 廷给海瑞换个岗位,位置可以高一些,但不能让他挑太重的担子。

接着,吏科给事中戴凤翔上疏,指责海瑞沽名钓誉,无视国家法律,凡是衣冠之族,温饱之家,皆受荼毒。又听任刁民告状,“鱼肉缙绅”,逼迫富家退田,所以,江南一带有“种肥田不如告瘦状”的民谣,人心浮动,百姓逃亡。长此以往,国家的根基要被动摇。

这个奏疏的火力极猛,它涉及了一个重大问题,即江南财赋。如果再让海瑞这样弄下去,富人被清算,穷人不交租,国家的田税如何得到保障?而且,海瑞在江南,搞的是痞子运动,国家的体统安在?

此时明朝的内阁首辅已经不是李春芳了,而是高拱。尽管高拱和徐阶是政敌,但在对待海瑞的问题上,却达成了一致:海瑞不去,江南不宁。所以,尽管人们都知道 戴凤翔对海瑞的弹劾是受徐阶的指使,但吏部最终还是给了海瑞一个“志大才疏”的评价,免去了“巡抚应天等处”的职务。海瑞在应天巡抚的任上,其实只有半年 多的时间,但“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明史·海瑞传》)。仅这一幕,就完全可以洗刷反对派给海瑞抹上的各种色彩。

徐阶这一次推手的成功,是因为他代表着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代表着被海瑞“鱼肉”的缙绅们的利益。他是他们的代理人。这个既得利益阶层需要有海瑞这样的舍弃自己利益的模范和榜样,以维护他们获取利益的条件和环境,却不能容忍他站在对立面上损害他们的利益。

在联手搬开了海瑞之后,弹劾海瑞有功的戴凤翔和徐家成了亲戚,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徐阶的一个晚辈。万历十一年,徐阶以八十一岁高龄,病死于松江,死时膝下儿孙满堂,广有田产。

徐阶容不得海瑞,高拱容不得海瑞,张居正仍然容不得海瑞。直到张居正去世之后,万历十三年初,海瑞才被朝廷重新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并于两年后病死在南京,死时一贫如洗,丧事也是同事代为料理。

五年之内,明朝没有了认真办事的张居正,没有了惯用幕后推手化解官场矛盾的徐阶,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能够成为道德模范的海瑞。

尽管此后的明朝,仍然是志士仁人辈出,但从道德示范的意义上说,明朝从此无海瑞。人们需要海瑞做榜样,却不愿意像海瑞一样生活和工作,他们要追求新的生活方式。

本文摘自《万历兴亡录》,方志远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10月第一版,定价:36.00元

《中华读书报》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