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星期五

林彪半夜思考的獨門絕技

李德 《新史記》編者按:舒雲女士推薦來這篇文章,文中的“秘書”即李德,文中所寫都是他親身經歷。

李 德,總後副軍職離休幹部,1928年出生在蘇州市,1945年參加革命,1957年畢業於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師資訓練部哲學系。1959年12月至1965 年任國防部長林彪辦公室中校秘書。之後任高等軍事學院社會科學教授會教員,總後勤部指揮學院副教授,總後政治部副秘書長等職。


(續 前)整整一個月,林彪先是一本一本翻閱這些材料和講話,然後研究摘錄的一張張卡片。他對搜集到的士兵政治教材看得很細。他說:“紅軍時期不用說,就是解放 戰爭時期連隊要看張報紙也很困難,更難得有這麼多教材,現在連隊要比以往條件好得多,有條件把政治教育搞好,這些教材編得不錯,問題在於不應該照本宣讀。 很好的一本教材,硬是規定幾個月分幾次講完,像教科書一樣,缺乏生氣。青年人的思想很活躍,不同時間、不同任務都有不同的變化,硬性規定講一本書,講來講 去老一套,聽不聽一點鐘。長此下去,勢必流於形式。”

林彪在研究馬、恩、列、斯、毛的語錄卡片時,他對以下段落十分注意:

“從 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 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所以,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馬克思《費爾巴哈論綱》)

林彪旁批:“費爾巴哈無視精神的積極作用。”

“勇敢和必勝的信念常使戰鬥得以勝利結束。”(恩格斯《歐洲軍隊》)

“贏得戰鬥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恩格斯《步槍史》)

“……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它們。”(恩格斯《戰爭短評五》)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澤東《論持久戰》)

這裏不再更多引證了,300多張卡片,林彪翻來覆去地看、想、圈點。

在 這些日子裏,內勤公務員每天早晨做清潔時,總要從林彪床邊的地板上收拾起一些寫有幾個字的辦公用紙。這是林彪的重要工作習慣之一,在他的辦公桌、客廳、床 頭櫃都要放一些十六開的白報紙和削好的一支支鉛筆。每逢他思考問題有所得的時候,就立即用筆把它隨手記下,有時是整句的話,有時只是反映思想火花的一兩個 字。
夜間也是如此。當他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什麼問題或有所悟的時候,他不必開燈,順手在床頭櫃摸到鉛筆寫在紙上,為了避免重疊字跡不清,他寫一張就往地上扔一張,既不會遺忘,又不致困擾入睡。

他把這一點一滴的思路看成是思想智慧的“珍珠”。第二天他把這些零散的“珍珠”收攏起來,按照同類項,一顆顆串起來,經過邏輯排列,編織成聯貫的講話提綱。

他的大部分講話,特別是黨內、軍內重要會議的講話,就是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用這種方法“編織”成的。這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林彪的獨特風格。在沒有電腦的年代,這種方法也算難能可貴了。

中央軍委根據林彪的建議,以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為中心議題召開一次軍委擴大會議。

需要是創造之母。林彪準備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終於思考成熟了。(未完待續。《新史記》第3期)


左起:軍委辦公廳主任蕭向榮,和蕭華、陳錫聯、陳伯鈞、劉亞樓、韓先楚、呂正操。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