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讀者藉由這本書,對領導者的想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傅高義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例如許多人都認為鄧小平反對民主,但實際上鄧小平不是一個單純反對民主的人,在此議題上,他有自己的顧慮,而在改善中國老百姓生活方式的議題上,鄧小平的想法也不完全與美國的想法一樣,或者與在美國的中國移民想法一樣,如果能更瞭解他,就更能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雖然往後幾年,在共產黨檔案逐漸向公眾開放後,與鄧小平有關的書籍越來越多,但在傅高義決定撰寫鄧小平傳的當下,市場上還沒有一本夠份量的書,傅高義認為,當時是研究鄧小平的最好時間點。與許多年鑑、回憶錄不同的是,傅高義親自拜訪眾多鄧小平的家庭成員、同事、同事的家人、中共的歷史學家,包括江澤民、李銳、錢其琛、鄧小平女兒鄧榕和鄧琳、陳雲的孩子陳元和陳偉力、胡耀邦的孩子胡德平和胡德華等,從中取得一些獨見和細節,這些資料在白紙黑字的檔案記錄中未必能見到。官員、前官員、高官子女外,傅高義也採訪了許多知識份子、異議份子,光是書前的感謝名單就長長一串。
研究鄧小平的過程中,傅高義對鄧小平的觀點也有了改變。傅高義對《新史記》表示,首先,他發現鄧小平不是啟動改革的人,與江澤民談話時,傅高義發現改革事實上已經在華國峰手下開始了,第二,當他查閱鄧小平與外國領導的交流紀錄和訪談時,他對於鄧小平的知識和關係廣度感到訝異。
全文將刊於《新史記》。
傅高義。(明鏡記者柯宇倩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