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決策荒腔走板 激起美牛政治風暴

台灣《中國時報》

是否開放瘦肉精美牛,原本可以在更理性的氣氛中循序漸進形成處理共識,很遺憾的,馬政府處理得荒腔走板,不但沒有安撫爭議,反而讓情勢激化成一場政治風暴,甚至傷害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傷害了決策的公信力。這場政治危機,馬政府必須盡快嚴肅因應。

 在多種瘦肉精中,萊克多巴胺(培林)是毒性最低的一種,也是國際間唯一容許使用的。世界衛生組織至今未對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訂定標準,美國自訂牛肌肉殘留上限是三十ppb,加拿大、國際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訂十ppb。日本國內禁用,進口容許十ppb上限,不過歐盟仍然全面禁止。

 其實,萊克多巴胺對人體有無影響,至今並無定論,既沒有證據證明有害,亦無法證明絕對永遠無害。容許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國,有大量人口長期食用餵食萊克多巴胺的牛肉,至今未有受害的案例,這也是美國認為台灣應該開放美國牛進口的理由之一。

 但這在台灣當然會引發爭議。一方面,畢竟生命寶貴健康無價,沒有理由去冒不必要的險。世界上生產牛肉的國家那麼多,何必開放有瘦肉精的牛肉進口?然而,在另一方面,連確鑿證明對人體有害的農藥,我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都容許一定上限的殘留量,那麼對影響尚無定論的萊克多巴胺,有沒有必要如此嚴格,倒也可以商榷。

 不過,這是就肉論肉,而事情顯然並不這麼單純。如果要添上政治考量,把台美關係、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談判、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乃至軍售等等因素一併估量的話,顧慮的面向就複雜了。政府必須在各項國家利益間,拿捏一個可以平衡兼顧,並維護整體利益的作法。

 情勢很明顯,開放美牛進口,是基於美方壓力,否則馬政府沒有必要主動重拾這個馬蜂窩。只是整個決策過程既草率又粗糙,不只讓爭議愈滾愈大,還讓民眾感覺政府並不站在自己這一邊。

 例如在國內毫無溝通、更別談共識時,馬英九總統就太早向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表示要處理美牛問題。接著召開三場專家會議,導致爭議愈來愈大,民間反對聲浪迅速高漲。禍不單行,又爆出禽流感涉嫌拖延或隱匿疫情,讓民眾對政府更不信任。此時政府突然宣布有條件開放美牛,很容易讓民眾感覺馬政府早已對美國人點了頭,後面的開會、溝通都是演給國人看的。尤其外交部雖然不斷否認有美國壓力,但一再重覆的官樣外交辭令,和現實對照下,反而讓民眾覺得是在睜眼說瞎話。

 馬政府曾經為美牛折損了一位國安會祕書長,現在又回到同樣這塊石頭面前,又以同樣的姿勢,跌了同樣一個大跤,記取教訓能力之薄弱,實在令人驚訝到不敢置信。

 當然,美方施壓動作太過明顯與強勢,也為情勢火上加油。美國也許當慣了台灣的老大哥,還是以高姿態對台灣,甚至指責台灣不理性、不採科學觀點。問題是,台灣是買方,買方可以決定自己要很科學還是很情緒。作為賣方,美國不細心掌握買方的顧慮,不懂得用細膩的手法化解疑慮,反而把開放美國牛搞成了儼然是台灣的應盡義務,這種態度,讓許多台灣人實在吞不下去。

 針對美牛爭議,行政院拋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四項政策原則,衛生署也表示,為作市場區隔,國產牛、豬肉均傾向不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至於進口牛肉的殘留容許量,將在三個月內召開食品安全諮詢委員會重新訂定,一定不會超過十ppb。

 這樣的管理,其實已經相當嚴謹。有專家更建議把容許上限壓低到二.五到五ppb。如果一定要開放的話,將標準嚴格化,並且加強查核把關,也會形成一種有效的限制門檻。

 美牛爭議演變至今,民眾對政府信任感已大受折損,信任感若不修復,後續政策很難推動。想讓民眾相信政府會做好嚴格把關的工作,馬政府還需要更多的溝通,以更虛心負責態度,展現對民眾健康的在乎,並坦誠說明對國家利益的整體考量。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