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變出商業用地─給下屆特區政府的公開信

《大公報》

眾所週知,香港新舊産業的存和發展,最大的障礙在土地供應。我們談到香港房地産問題,一般都只接觸到與每個人直接有關的住宅樓宇。事實上,工商業用地的供應短缺更加嚴重。

本港土地共約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只開發了大概二百平方公里,其中住宅用地佔了七十二平方公里,而工商業用地才只十四平方公里。當然,住宅用地當中,很多地面那一層已闢作商舖。因此無論怎樣看,工商業用地明顯嚴重不足。隨經濟發展,需求嚴重脫節,價格畸形高企,抬高了經營成本,窒息了香港經濟的發展。

香港如果循某些人建議那樣再工業化,土地價格過高是第一重難以逾越的關卡。即使朝目前一面倒的GDP超過九成是服務業,寫字樓租金和價格也使人卻步。

按道理,香港已經基本上沒有工業了,大量現成的工廠大廈便需要有新政策去促進它們大片的轉型和重建,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結構。偏遠的地區如屯門,工廠大廈整幢、整條街的空置;近市區的,如觀塘、長沙灣等,尤其是位於大道兩旁的,則租金如常高企。大財團通過購併作重建,新建的商業大廈與中小企業絕緣。而觀塘道後邊的工廈依然破落。但是回歸十五年,四屆政府都視而不見,只作小打小鬧的動作,形勢更加惡化。

下一屆政府有需要下大決心,直面歷史遺留下來的工業區,作成片的規劃和重建。規劃要有特定的目標,就是要方便就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要是元朗的工廈整片的重新規劃發展,再加上屯門區更大的一片,不但天水圍的居民毋須負擔高昂的交通費,老遠的到九龍市區上班,整個新界西北都會於幾年之內轉了面貌,變得生氣勃勃。九龍東從九龍城到油塘一帶的一大片工業區全面轉型為商業區,整個九龍東,包括舊啟德機場開發區作一個整體的規劃,那將會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新佈局。

目前工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佔了十平方公里,而商業用地只有四平方公里。以香港的純服務業經濟結構來説,這一比例,誰都一眼便看得出是萬二分不合理的。總的來説,政府毋須花大力勁去增加土地,只須改變土地用途和有關的法規,把這不合理的十平方公里工業用地大部分解放出來,尤其是以某種政策,傾斜向中小企業供應,大家的經營成本會下降,香港經濟便會重獲活力。

政府採取這一政策,不會造成什麼負資産苦主,恰恰相反,這給了地産財團另外一個發財的大機遇。我再次重申,香港一向無仇商傳統,絕不阻人發財,只要不再巧取豪奪,不再握殺香港社會和經濟向前走的空間,地産財團繼續發財,是沒有人反對的。如果財團發了財,而中小企又補充了活力,增加了工種,創造了職位,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劉迺強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