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星期二

艾未未爲何要製作1億顆陶瓷葵花籽?


  《明鏡月刊》魯湘/他挑選葵花籽作為主題,不僅因為葵花籽在中國是最常見的街頭零食,還因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葵花籽曾用作宣傳形象。艾未未將這件作品看作是有關中國統治者和制度之間關係的強力政治聲明




2010年的10月,艾未未創作的、由1億顆手工製作的陶瓷葵花籽,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的渦輪大廳展出,觀眾還被邀請與作品展開各種親密接觸。

這個陶瓷葵花籽的作品鋪滿了1000平方米的展廳,重150噸,由景德鎮1600名熟練工人歷時2年多製作完成。據說每一顆都要經過30多道工序,純手工打造。

不過也有報道説,參與葵花籽製作的大多數是景德鎮下崗的年輕女工。艾未未的作品給她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傳統技能的機會,這兩年中也有了不錯的收入。

艾未未説,他對將古代工藝和傳統糅合進當代藝術的關注,激發了自己創作“葵花籽”這件作品。

他挑選葵花籽作為主題,不僅因為葵花籽在中國是最常見的街頭零食,還因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葵花籽曾用作宣傳形象——領袖毛澤東被比作太陽,群眾被比作向日葵,而向日葵永遠向著太陽。在毛領導時期,中國曾發生過一段饑荒,葵花籽還是當時少有的食物、安慰和社會互動的資源。艾未未將這件作品看作是,有關中國統治者和制度之間關係的強力政治聲明。

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希娜·瓦格斯塔夫(Sheena Wagstaff)表示,這件作品將“精湛的工藝水平與史詩般的規模”結合起來,“這個優美的簡潔創意蘊藏著深刻意義和內涵。”

藝術家楊穹曾対此作品有過精彩的點評。他說:

【儘管從面貌上符合艾未未一貫目的導向的簡潔主張,但我從作品中看到的可供解讀的線索確是極其開放並多樣的,比如,“廣大民眾參與的盲目生產”,觀眾踩踏的印記和作品的關係,等等,信息放任的作品容易使不同的聲音自然生發,觀者解讀作品導出了彼此區別的結果,這就有了交流的先決條件,思想因為存在差異而可以被分享,探討的空間無限放大,這正是這種社會性的作品所需要達到的最佳效果,當然,這也這件作品的目的。因此可以看出,在整件事當中,艾其實並不太在意作品究竟傳遞了什麼具體信息,重要的而是由它所滋生的話題平臺,一個社會意識、個體意識可以自由流動的平臺。我對這個作品比較感興趣的點在個體和群體的關係層面上,每兩個個體的絕對不同卻矛盾的產生出整體上的相對相同(一片均勻的灰色色塊)。這和我最近在思考的有關個體個性和社會共性之間關係的話題是相互認同的。

允許個體聲音的存在似乎是艾最近幾年借由博客,攝影,訪談,作品等各種方式努力傳播的思想,他在使用一切他夠得著的渠道挖苦現實,揭露他認同的真相,並試圖用這些努力去影響社會,曾經有個記者問過他“你覺得你可以改變社會嗎”,他回答“可以”並且很堅決,然後補充“我們在改變自己,就是在改變社會。”我非常欣賞這個觀點。

縱觀艾未未的藝術發展(指作品),對文化和政治的批判很明顯是他作品的全部話題,他是一個對社會試圖肩負起責任的人,他在通過他的人格,他的價值觀,他的態度,他的語氣向這個社會傳遞著一致性的信息,從這個角度說,艾未未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切實恰恰就是他本人。】

展覽媒體開放日,他和記者有如下問答:

記者:很多人說您是政治藝術家,如何看待這個定義?

艾未未:你可以說八大山人是政治藝術家,杜尚是政治藝術家。反正和主流藝術圈走不到一起。非要定義的話,政治藝術家的特徵就是面對任何強權,堅持強烈的個人主義。

記者:能透露一下這個作品的造價麼?

艾未未:兩年的時間,把景德鎮山洞裡的岩石變成1億多枚陶瓷瓜子,每一枚瓜子要經過將近30道工序。也許,這是所有中外藝術作品中造價最高的一件。

記者:展覽結束後,這一億多枚葵花籽的去向?

艾未未:將會運回中國。

記者:運回去做什麼呢?

艾:可能把它們都煮了。誰知道呢,它們或者會以新的方式出現在我新的作品裡。
記者:這一億多粒陶瓷瓜子,有多少是您親自做的?
艾未未:我一共做了三顆。工人說不合格,還淘汰了。

記者:有沒有想過中國駐英大使來看您的展覽?(全場都笑了,這麼嚴肅的問題怎麼會笑呢,太過分了)。

艾未未:想過。這是來自中國的作品,歡迎大使來接受藝術熏陶。

記者:個人主義在中國,50年代以來一直受批評,現在有上昇的趨勢。

艾未未:中國所謂的改革開放,20年來變化很大。個人意識在增加。尤其是年輕人,希望有很多的自由空間。這也給政府增加了壓力。至於將來會有什麼樣的格局,我現在也說不好。

記者問:你的葵花籽展覽,怕不怕觀眾把它們當紀念品拿走了?

艾未未:這個擔心當然有,我想很多人可能還想吃。(觀眾大笑)

艾未未:中國必然將會迎來一個真正意義的自由和民主的時代,所有人都知道,這僅僅是時間問題。總會出現那麼一個人,去推動這個理想成為現實。

BBC:那你認為誰會起到推動的作用呢?艾未未?

艾未未:是的,艾未未。但還需要成百上千的艾未未。

據工作人員初步統計,媒體日開放僅僅兩個小時後,有將近100家的媒體的150多位記者前來采訪。

但還不到一週時間,這個可以零距離接觸的展覽就關閉了,原因跟政治無關,觀眾衹能從渦輪大廳的上層走廊上遠觀作品。這是因為鋪灑在巨大展覽空間裡的瓜子散發出的有毒陶瓷粉塵。

泰特發言人一開始對記者說,關閉展覽無非是好讓人進去對這個倍受歡迎的裝置進行整理,經過人流的沖刷,作品“需要收拾收拾”。博物館稍後則發佈一則官方聲明,提到了作品對健康的潛在威脅。

泰特遇到的麻煩還不止這個。館員一直在斥責那些企圖把“葵花籽”帶回家的觀眾,不過艾未未對這種小偷小摸不是太介意。“如果我是觀眾,肯定也得順一顆走,”他說。

這些葵花籽被運回中國后,一度被放在淘寶上以5毛一個的價格出售,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淘寶強行下架。艾未未隨即免費贈送。他在推特上表示:“索要葵花籽的推友,這回你們不用付五毛了。郵箱:xuesheng512@gmail.com 郵費到付!有要紀錄片者請註明。”
(《明鏡月刊》第15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