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中美走向C2 台灣須加速推動FTA

中美兩國因人民幣匯率爭議、貿易糾紛、南海及東北亞區域戰略利益衝突、人權理念差異及陳光誠事件等紛紛擾擾,兩國關係顯得衝突大於合作之際,中美舉行的第四輪戰略暨經濟對話,顯示兩國在衝突中仍然有謀求合作的高度意願,值得台灣重視。

 中方首度提出「中美協合」(C2)概念,顯然獲得美方正面回應。C2理念強調的是中美協調與合作,遠較「中美集團」(G2)主張共治與權力分享,更有利於維繫全球和區域和平與穩定。中美雙方並承諾,將就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國與東協FTA或其他區域貿易協定的進程交換資訊,中美未來涉及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對話,必然增多。

 中美就TPP發展進程交流資訊,理論上會加速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度,也難免衝擊兩岸經貿互動的架構。從利的面向來看,或可能減少美國對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的顧慮,為兩岸經濟關係的深化與廣化,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及穩定力。

 就弊的面向而言,台灣將面臨更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南韓早已和美國及歐盟簽署FTA,近期中日韓剛完成簽署投資協定,年內將再啟動三邊FTA談判。面對東亞經濟整合腳步加速的當下,台灣若還不能急起直追,勢必陷入邊緣化危機。

 美國積極推動的TPP,兼具了經貿擴張與戰略價值,成為華府部署亞洲戰略的平台。TPP與「東協+3」必然形成競爭關係,對東協國家可能產生磁吸效應,進而牽制東亞經濟整合的進程,尤其日本與南韓加入TPP,對中國經濟勢力的擴張,更能產生制衡作用。

 TPP或會打亂中國的東亞戰略布局,增添「東協+N」整合進程的變數,卻是台灣拓展全面自由貿易的捷徑;換言之,國際貿易既為台灣賴以生存的要件,加入TPP自然是無可取代的選項,更是後ECFA時代台灣實現「壯大自己,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目標的必要途徑。

 就現實面觀察,台灣似乎尚未做好加入TPP的準備。無論是馬英九總統的「黃金十年」或政府的實際作為,目前呈現的都只是願景,政策內涵多避實就虛,缺乏具體完整的計畫與步驟。TPP堪稱高標準的FTA,成員國的貿易必須全面自由化,農產品市場必須開放,勞動、環保或智慧產權亦須符合國際規範。台灣在爭取進入國外市場之際,也必須開放本國市場。於今,僅開放美牛進口一件案例,就成為台美恢復TIFA談判的障礙,遑論其他非關稅議題。

 馬總統在宣示「打造幸福台灣」後,必須在加入TPP的理想與朝野惡鬥和政策空轉現實中,找到適當平衡點。馬總統要記取教訓,先研議與反對黨及相關利益團體溝通的完整策略。

 現階段台灣應先加速ECFA的後續談判,努力邁向建構大中華自由貿易區的目標;換言之,台灣想要進一步提升東亞區域經濟角色,加強與大陸產業合作並建立生產供應價值鏈的緊密連結,是台灣可以思考的方向。

 兩岸經貿緊密合作的趨勢,可以導引TPP的發展走向,甚至促成更廣泛的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大陸應重視台灣扮演的經濟橋樑角色,支持台灣與其他國家與地區建立包括洽簽FTA在內的緊密經濟關係,讓台灣形成大陸擴展對全球經濟影響力的槓桿,兩岸雙贏將是必然的結果。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