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星期五

六方會談外應建立助於中美展開合作對話的框架

香港蘋果日報

金正日逝世後兩天,韓國當局還對此一無所知。與此同時,美國官員似乎也好不到哪裏去,國務院承認是媒體首先報道了他的死訊。

韓國和美國情報機構沒能獲得任何消息,固然體現了朝鮮體制的不透明,但同時也表明它們自身的無能。美國飛機和衛星日夜監視朝鮮,朝韓邊界則屬於最先進的情報收集設備的覆蓋範圍。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對朝鮮所知甚少,因為所有重要資訊都掌握在有着保密癖的一小撮領導人手裏。

所有權力標誌都快速地傳給了金正恩──這體現在金正恩在葬禮儀式上出現的正式位置、他的出任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以及他的即將出任執政黨最高領導人一職。但是,在朝鮮,老資格軍方將領手中握有無上權力,因此儀式的冠冕堂皇並不表明三十歲的金正恩可以順利地接班。

朝鮮的經濟狀況仍然危險,大量人口瀕臨餓死,這是另一大主要挑戰。兩個例子可以充分說明其影響:二十年來,大米價格漲了三倍,電力消費下降了三分之二。

我個人的朝鮮記憶已經是十年前的往事了,我記得這是個貧窮而壓抑的國家。首都平壤黑暗而荒蕪,儀仗隊把我們從官方下榻地點接往劇院,我們途徑的地方有燈光照明,而我們的背後則是一片漆黑。金正日走進劇院時掌聲雷動,正如今日朝鮮萬人空巷悼念他的逝世。

我是二○○二年四月去的朝鮮,當時,朝鮮的情況還相對比較樂觀。歐盟參與了由朝韓雙方和美國發起的朝鮮能源發展組織( Korean Ener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說服朝鮮凍結其核計劃並在日後拆除核彈。作為交換的,朝鮮將獲得兩座用於發電的輕水核反應爐,外加每年五十萬噸原油供應,直到第一座反應堆開始運轉發電為止。歐盟還發起了擴大的人道主義援助計劃。與金正日集團的談判似乎頗為鼓舞人心。

不幸的是,協定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三年,朝鮮廢除了核不擴散條約。從此,所有的樂觀都隨之煙消雲散,直到後來錯綜複雜的六方會談開始才有所改變。六方會談幾經起伏,於○七年結束。自○九年和一○年的海上事故(朝鮮軍隊襲擊韓國設施),朝韓雙方便再未有過任何聯繫。

從朝鮮在過去十年的表現看,領導層的猛然更迭將增加意外事件的威脅。為了限制這一風險,最重要的是盡可能地與中國保持透明關係。中國與朝鮮的直接聯繫最為密切,而這可以成為重啟六方會談的最佳催化劑。

中國認為,朝鮮的現狀是無法維持的,其領導層可能在沒有重大政治變化的情況下開始經濟轉型。這可能發生嗎?

至於西方(特別是美國),所有問題都應該有一個存在明確時間限制的解決方案。美國喜歡將問題分解,為各個部份逐一找出解法,而中國喜歡慢條斯理地解決政治問題,把過程拉長,最後可能不了了之。

除了六方會談之外,應該建立一個有助於中美展開合作對話的框架。美國應該澄清一點:解決朝鮮半島分裂狀態的任何方案,都不會給中國造成戰略損失。這一辦法將是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階段維護地區穩定的辦法。也許還有別的辦法。緬甸的逐漸開放表明,重大政治變革並不一定伴隨着地區不穩定。但對於擁有核武器的朝鮮,我們玩不起實驗。

哈威爾.索拉納( Javier Solana)
北約前秘書長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