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辛子陵致胡錦濤總書記暨中央政治局的信


編者按:已經被中共北京市紀委明令不得在網上發表文章的辛子陵先生給《外參》發來兩篇文章,介紹了他最近致中共十八大黨章修改小組和胡錦濤總書記的兩封信的具體內容。其核心思想是,根據恩格斯晚年的多次論述,應該在中共黨章中不再將共產主義列為大目標。本刊將辛子陵的兩篇文章刊登於下,以饗讀者。

致胡錦濤總書記暨中央政治局的信

---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重要修正
                

辛子陵


胡錦濤總書記暨中央政治局:

奉上《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重要修正》一文。

党和國家的民主轉型,阻力最小的路線是民主社會主義,第一不丟馬克思主義,第二不丟社會主義。全黨容易接受,全國人民也容易接受。現在黨內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民主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民主社會主義,十八大如作這樣的解釋,並在治國理政中認真地踐行恩格斯的三條,必能振奮人心,理順各種關係,收到全域皆活的效果。人民和媒體有效地監督官員,對遏制貪污腐敗、重建官德、改善官民關係、提高党的威信將發揮巨大的作用。民族資本家不會再逃往海外,廣大工人農民會恢復對党的信任,知識份子和線民們會熱烈擁護奔相走告,全國局勢會穩定下來。渡過經濟危機和併發的政治危機,這是唯一的出路和最後的機會。

在外交上,在黨際關係上(社會黨國際是主張民主社會主義的政黨和組織的聯合體,截至2004年2月,有各類成員党和組織168個,其中有50多個成員党在約50個國家執政或參政,是當今世界上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國際性政黨聯盟),我們將很快擺脫孤立狀態,朋友遍天下,與歐盟和美國的關係,與東南亞各國的關係,會得到根本的改善。在地球村中,我們不再是異類,而成為民主國家值得信賴的一員,改變大把花錢援外卻交不到一個真朋友的局面。
這篇文章是為實現黨和國家的民主轉型提供理論支持的。沒有恩格斯的原話,不能打敗原教旨派和爭取動搖者。供參考。

                                   辛子陵         2011年12月10日



為民主社會主義奠定理論基礎
——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重要修正

                          辛子陵

哈雷代表大會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在反社會黨人非常法廢除後於1890年10月12-18日在德國的哈雷舉行的第一次代表大會。1890年10月16日根據哥達綱領主要起草人威•李蔔克內西的提議,決定起草一個新綱領草案,提交下屆黨代表大會討論。這個新綱領於1891年10月在愛爾福特代表大會上被通過,通稱愛爾福特綱領。

德國社會民主黨哈雷代表大會,不僅拋棄了哥達綱領,也沒再理會馬克思那些批判。由主張暴力革命、消滅資本主義、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到主張以選舉為主要鬥爭形式的社會革命、把股份制當作社會主義的經濟形態、把民主共和國當作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

恩格斯認為,現在這個草案大大優於以前的綱領(即哥達綱領)。他寫了《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代替了1875年的《哥達綱領的批判》,對共產主義理論提出三個重要修正。

第一個修正:由主張暴力革命到主張議會鬥爭。恩格斯說:“可以設想,在人民代議機關把一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只要取得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就能夠按憲法隨意辦事的國家裡,舊社會可能和平地長入新社會,比如在法國和美國那樣的民主國,在英國那樣的君主國……但是在德國,政府幾乎有無上的權力,帝國國會及其它一切代議機關毫無實權”。“有一點在我看來應該而且能夠寫到綱領裡去,這就是把一切政治權利集中於人民代議機關之手的要求。如果我們不能再多走一步,暫時做到這一點也夠了。”  

第二個修正:由主張消滅私有制到主張保留股份公司。恩格斯說:“把為個人或股份公司謀利的資本主義生產轉變成為全社會謀利和按預先擬定的計畫進行的社會主義生產,這個轉變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正由資本主義社會本身創造出來,唯有通過這樣一個轉變,工人階級的解放,從而沒有例外的一切社會成員的解放,才得以實現。” “由股份公司經營的資本主義生產,已不再是私人生產,而是為許多結合在一起的人謀利的生產。如果我們從股份公司進而來看那支配著和壟斷著整個工業部門的托拉斯,那末,那裡不僅私人生產停止了,而且無計劃性也沒有了。刪掉‘私人’這兩個字,這個論點還勉強能過得去。”    這就是說,“工人階級的解放,從而沒有例外的一切社會成員的解放,”可以不經過消滅私有制來實現。

第三個修正:用民主共和國代替無產階級專政。“如果說有什麼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們的黨和工人階級只有在民主共和國這種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統治。民主共和國甚至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法國大革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民主共和國就是憲政民主,就是政黨輪替,就是三權分立。既然不能用暴力奪取政權,就只有在承認憲政民主的條件下,在競選中取得政權。1890年2月20日,德國社會民主黨在大選中獲選票1427298張,占壓倒多數,3月20日把鐵血宰相俾斯麥趕下臺,廢除了用恐怖手段限制工人運動的非常法。恩格斯把1890年2月20日看作是“德國革命開始的日子。”請注意,恩格斯把議會選舉看作是不同於暴力革命的“社會革命” 。 

由於這三個修正,恩格斯把他和馬克思用大半生構建的共產主義理論,把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理論體系否定了。雖然他為了表示自己理論上的一貫性,有時還批一下“現代的社會正在長入社會主義” 是機會主義思想。直到1895年3月,他臨終前的五個月,他終於以一個偉大的知識份子的良心,以對後代,對人類極端負責的精神,坦誠地、毫無保留地承認:“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歷史做的還要更多:它不僅消除了我們當時的迷誤,並且還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進行鬥爭的條件。” “在1848年要以一次簡單的突襲來達到社會改造,是多麼不可能的事情。”“由於這樣有成效地利用選舉權,無產階級的一種嶄新的鬥爭方式就開始被採用,並且迅速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原來,在資產階級藉以組織其統治的國家機構中,也有許多東西是工人階級可能利用來對這些機構本身作鬥爭的。工人開始參加各邦議會、市鎮委員會以及工商業仲裁法庭的選舉;他們開始同資產階級爭奪每一個由選舉產生的職位,只要在該職位換人時有足夠的工人票數參加表決。結果,資產階級和政府害怕工人政黨的合法活動更甚於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動,害怕選舉成就更甚於害怕起義成就。” 

恩格斯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三個重要修正,是碩果僅存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精華,又被稱為民主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今天堅持高舉的馬克思主義旗幟的理論內涵。恩格斯逝世後,第二國際繼承和發展了民主社會主義理論,在西北歐各國開始了“社會革命”的偉大實踐。
1951年6月30日在西德法蘭克福召開了國際社會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社會黨國際的成立,通過了基本綱領:《民主社會主義的目標和任務》 (通稱《法蘭克福宣言》)。這個綱領系統地總結了社會黨的理論和實踐,第一次以“民主社會主義”的形式表述了社會黨國際的思想理論體系。《法蘭克福宣言》認為:在許多西方國家“社會主義社會的基礎已經奠定。在這些國家中,資本主義的弊端正在消逝,社會產生了新的活力。社會主義原則的價值正在行動中得到證實。”民主社會主義事實上是社會民主黨領導工人階級和其它勞動階級團結資產階級推動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運動。代表們把這個新成立的國際組織看作是“1864年在卡爾•馬克思參加下成立於倫敦的那個國際組織在歷史上的新階段”。 

兩條社會主義道路經過一個世紀人類的選擇,當科學社會主義由於固有的理論闕失以及在傳播中扭曲變形,在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各國造成國家權力異化,專制獨裁,官員腐敗,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徹底失敗,經濟衰退,民不聊生,導致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十月革命的燈塔熄滅,主流社會主義運動的大潮消退之後,原是社會主義運動一個支流的歐洲民主社會主義以新的面貌、新的成就、新的實 踐和新的理論走上了歷史的前臺。歐洲社會民主黨人把他們開創的民主社會主義道路,不卑不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這條道路以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三點修正為綱領,不是虛無縹緲的未來理想,是活生生的、現實的市民社會。他們憑藉議會民主政治、混合所有制經濟、社會市場機制和福利保障制度這四大法寶,成功地實現了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對接,在西歐和北歐建設起了民主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民主社會主義最偉大的成就,就是在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生產力的大發展和調節分配,基本上消滅了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和體腦勞動的差別,鑄就了民主社會主義的輝煌。這一成就使蘇聯模式的科學社會主義黯然失色。這是促成蘇聯和東歐國家“和平演變”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關於把民主共和國當作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的理論,是在資本主義脫離了“野蠻資本主義”(即他寫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時的資本主義)進入高級階段時對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重大發展。我們要遵循恩格斯指引的方向,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和政權建設的探索。要深刻理解,我們党只有在民主共和國的形式下而不是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下,才能取得人民授權的合法統治。只要我們踐行恩格斯的三條,瑞典社民黨能夠做到40年連續執政,我們經過努力也應該能夠做到。但另一方面,實行民主憲政,尊重人民的選擇,就要有落選在野的準備。要學習美國歷史上形成兩黨制得以長治久安的經驗,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多黨制。

中共是經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進而成為執政黨的,沒有參加過暴力革命的黨派不可能成為與它平起平坐的反對黨;而沒有具有平等資格的反對黨的監督,革命黨會腐敗蛻化,這已為二戰後社會主義各國執政的共產黨衰亡的歷史經驗所證明,也為中國30年改革開放一黨執政所造成的無法克服的官員腐敗的現實所證明。中國的具有反對黨資格的政黨,只能從中共分裂中產生。一個從中共分裂出來的、在執政黨面前毫不矮化的反對黨的存在,是執政黨正確執政、民主執政、廉潔執政的必要條件。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政黨輪替,不會產生亡黨亡國的危機感。軍隊國家化,軍隊不干預政治,也能夠順理成章地實現。

執政黨一分為二,是在理論上和事實上承認了多黨制,在政治上解除了黨禁。八個民主黨派會重新找到自己的歷史定位,還會有很多新黨派跟著出現。但這些小黨派離問鼎執政地位還要有一個成長發展的歷史過程。他們可以在議會中爭取一定的席位。逐步參與和影響政府的決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美國兩黨制的形成,對我們是很有教益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原本是一家。兩黨都來源於1792年湯瑪斯•傑弗遜建立的民主共和黨。湯瑪斯•傑弗遜(1743~1826) 為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1809)。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1776年)的主要起草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19世紀初,民主共和黨發生分裂,其中一派自稱國民共和黨,後改稱輝格黨;而以安德魯•傑克遜為首的另一派在1828年建立民主黨。1854年7月,輝格黨與北部民主黨和其它反對奴隸制的派別聯合組建共和黨。

1860年12月共和黨領導人阿伯拉罕•林肯(1809~1865)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南美諸州不滿這一結果,先後有11個州退出聯邦,另組南方政府,制定新憲法,並推舉出總統和副總統。1863年4月12日,薩母特要塞一聲炮響,南北戰爭拉開帷幕。奴隸主分裂聯邦,開始公開叛亂。
從1861年4月至1865年5月,林肯領導了共和黨政府平息叛亂、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1863年1月1日,林肯發佈《最後解放黑奴宣言》,平息奴隸主叛亂的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1863年12月8日,南北戰爭尚未結束,林肯發佈《大赦與重建宣言》。1865年4月14日林肯遇刺身亡。15日,副總統安德魯•詹森繼任總統。5月26日, 詹森繼承林肯的遺志,宣佈大赦,赦免曾與國家為敵的前南方政府人員以及支持奴隸制的民主黨人,這裡頭肯定有刺殺林肯的後臺和幕後主使者。這與我們黨和政府20年不赦免本無大錯的“六四” 青年,形成極其強烈的反差。林肯-詹森政府對反對派和反對黨的寬容團結的政策,為世界各國執政者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南北戰爭結束後,共和黨五任總統連續執政20年。由於長期執政,許多共和黨官員貪贓枉法,腐敗無能,引起民眾的痛恨。這時候就看出了林肯著眼於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性遠見。他把民主黨作為建設性的反對黨保存下來了。民主黨改變了只代表南方種植園主利益的狹隘立場,轉而代表工商業企業家、中小資產階級和工人農民的利益,其總統候選人克利夫蘭在1884年大選中勝出,當選第22任美國總統。從此,共和黨與民主黨通過競選輪替執政的局面形成。

參照美國長治久安的歷史經驗,只有執政黨一分為二,只有把黨的隊伍整編成兩路大軍,這兩支同根生的黨的隊伍,才能夠互相監督,互相砥礪,互相輪替,互相轉換,在為國民服務的競爭中接受執政的考驗,永葆青春,永不懈怠,永不腐敗。

趙紫陽曾說:“我們現在不培植反對黨,一旦垮了,國內會大亂的,這是最危險的。現中央不考慮這一點,不願看到這一點。”   這是老成謀國之言。

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要有意識地解決這個問題。一是美國模式,執政黨一分為二;一是日本模式,黨內派系公開化。建設與執政黨(派)相輔相成的反對黨(派),在執政黨(派)發生重大錯誤不能繼續執政時,成為有準備的替補隊員。在民主社會主義旗幟下,在民主共和國框架內,建設執政黨(派)和反對黨(派)能夠互相轉化、互相替補的多黨(派)制,是實現党和國家民主轉型行得通的現實道路。

                                              2010年3月16日

(《外參》第22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