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处理南周事件不等同中国政改走向


中国报摊上的《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新年致辞被改换事件引发的关注越来越大


《南方周末》新年献辞被上峰改换事件引发中国整体传媒界的反应,在中宣部下令要求全国所有报章转载《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批评南周删稿事件是“被人造假”的社评后,却不是所有报章都服从中宣部的命令。

星期二(8日),在中宣部下令后的第二天,许多报纸并没有转载《环球时报》的社评,有的即使转载了,也尽量表现出自己的迫不得已,还有的则只作摘录。
媒体不听主管部门中宣部的话意味着什么?在香港的著名社会学者丁学良教授认为,这是一些勇敢的中国新闻从业者对于十八大后的习、李新政寄予很高的希望,利用这一事件来尝试推动给中国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以更多言论空间。
不过丁学良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网记者的电话采访时指出,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们在推动言论自由的同时,仍然是走一步看一步,他们想看看不转载的话会发生什么,想用这一方式来试试中宣部在十八大后是否比以前的中宣部稍稍开放一点,讲理一点。

虽然中宣部要求转载《环球时报》社评之举已经显示了中宣部的立场,上周还有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称中国没有新闻审查制度,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官员对南周事件表态。

丁学良教授认为,这说明中国政界已经有了进步,说明高层官员明白十八大后的中国应该与十八大之前不同,所以不愿在这一事件上让自己成为十八大前很坏做法的延续,这就说明他们心里还有是否观念。
但另一方面,显然中共高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此事举行过集体讨论,还没有对南周事件做出结论和定论,所以也就没有中央高官或地方高官出面讲话表态。

不等同于政改走向

此次引发各界关注的南周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中共新领导人上台后的许多表现,让新闻界希望期待已久的中国宪政改革可能成为现实,所以南周事件的后续处理,被许多人认为是考验习近平政改决心的试金石。
比如香港《苹果日报》就说,南周事件现已演变成一场全球华人反中共新闻审查的大抗争,认为这是继1989年以来,中国大陆罕见的新一波争取新闻自由的战役,而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丁学良教授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意义上把中国的政改与处理南周事件的方式联系一起,因为中国政改的方方面面中,有许多比媒体的自由度重要得多,敏感得多,比如牵涉到党内和政府内的基本权力制约等问题。

《南方周末》是中国所有主流媒体中这些年来受到国内外正义的社会力量最尊重的媒体,所以在那些希望十八大后中国有开明政策的人看来,如果习、李新领导层能找到一个和以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次南周事件的话,至少能为新领导层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赢得重要的一分。

不过丁学良教授告诫说,虽然处理得当能赢分,但并不等于这一分就能与中国宪政改革的走向划等号,因为中国宪政改革牵涉的问题远比如何处理南周事件的风险要大得多,也困难得多。

BBC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