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周晉
巴國移交中國企業瓜達爾港運營權
2月18日,在巴基斯坦總統親自出席的儀式上,巴國正式將瓜達爾港的運營權移交給中國企業。深水良港瓜達爾位於巴基斯坦西南邊陲、阿拉伯海之濱,靠近伊朗邊境,距世界主要運油航道霍爾木茲海峽僅400公里,堪比通往阿拉伯海和波斯灣的大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在經濟方面,據中國媒體測算:來自中東的石油和天然氣運到瓜達爾港再由陸路運往中國西部,路程最多可縮短85%。巴基斯坦媒體認為:瓜達爾港能將被陸地包圍的中亞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更便捷地連接起來,強化巴基斯坦的對外貿易,為該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瓜達爾港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擔憂中國軍事擴張不全是空穴來風
一座港口運營權的易手,本是國際間一宗很尋常的商業事件。但因瓜達爾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西方、印度及日本等對“中國崛起”的敏感和恐懼,這一尋常的商業事件還是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美國智庫認為:瓜達爾港可以充當情報站,偵察美國海軍在波斯灣地區的活動、印度海軍在阿拉伯海的活動及將來美印在印度洋的海事合作。印度媒體認為:瓜達爾港將成為中國海外海軍基地的首選,並重炒中國幫助多個南亞國家和緬甸興建港口,從而構成了包圍印度的“珍珠鏈”的舊聞。一貫懷有酸葡萄心態的日本媒體乾脆說這一商業事件是“中國海洋霸權觀點增長的證據”。
雖然中國極力否認運營瓜達爾港有任何其它意圖,不過從中國近幾年陸續建成從中亞到新疆的油氣管道和中緬油氣管道看,中國在西部、西南部地區的能源戰略佈局已全面展開,而支撐並保障這種戰略佈局順利安全實施的軍事、情報部署也將隨之展開,西方和美印日評論對中國經營瓜達爾港後的軍事擴張的擔憂也不全是憑空臆測、空穴來風。筆者認為:大國應該有大國的活法,中國不必太在意外界的看法和推測。
該地區周邊國家的動向也值得注意。美聯社網站2月17日報導:據伊朗官方的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導:伊朗海軍正計劃在阿曼海靠近巴基斯坦邊境附近建立一座全新的海軍基地。伊朗海軍司令薩亞里進一步稱:該海軍基地將建在帕薩班達爾,距離瓜達爾港僅有100公里(筆者:建成後將與瓜達爾港互成犄角之勢)。伊朗近年來一直雄心勃勃地希望將其海軍軍力擴展到波斯灣以外。除派遣艦隻前往地中海,伊朗還希望其軍艦能出現在大西洋上。中國同伊朗有十分友好的關係: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主;中國在伊朗投入巨資,更是伊朗軍事裝備的主要供應者之一和伊朗免於遭到國際進一步制裁和軍事入侵的兩大保護傘之一。筆者認為:隨著瓜達爾港由中方接手運營和中巴鐵路的建成,中國海軍遲早會進入該地區,將來中伊海軍肯定會合作,共同抗擊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海軍軍力。
阿富汗舞台的大國博弈已展開
規劃中連接瓜達爾港和中國新疆喀什的中巴鐵路位於巴基斯坦西部,靠近阿富汗邊界,阿富汗局勢的演變會影響中巴鐵路的順利運行。美國著名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也認為:鑒於中國一半以上的原油進口和1/4的液化天然氣進口依賴中東,一個更加穩定的阿富汗有助於中國加快實現能源供給多元化的腳步。
恰恰阿富汗正醞釀著巨大的變局。2月22日,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公佈了美軍自阿富汗撤軍的時間表。美方確定於2014年4月阿富汗舉行大選後撤出全部作戰部隊,並終結阿富汗戰爭。
阿富汗的變局對中國是危機也是契機。毗鄰新疆的阿富汗是“東突厥”極端主義勢力的大本營,而新疆的動亂比西藏的動亂規模更大也更難控制,故阿富汗對中國西部地區的安全至關重大。《赫芬頓郵報》報導:以前中國一直在阿富汗問題上扮演旁觀者的角色,耐心等待步入舞台的適當時機。現在中國正積極尋求重塑與阿富汗的關係,希望填補美軍和北約部隊撤離阿富汗後留下的權力真空,因為“東突厥”的後台兼盟友塔利班肯定會加入阿富汗的權力爭奪戰。
其次,途徑阿富汗的毒品走私日益猖獗也給中國帶來巨大難題。據統計2007年從阿富汗、伊朗和巴基斯坦走私進入中國的海洛因超過2001年至2004年從該三國走私進入中國的毒品總和。阿富汗的毒品走私集團還和塔利班存在聯盟關係。2012年中國和阿富汗簽署聯合聲明,宣稱兩國將增強在安全措施上的合作,包括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三股勢力,這反映出中國擔憂阿富汗政局動盪會令新疆變得更不穩定。
阿富汗蘊藏著價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各種礦藏,僅豐富的鋰和稀土資源就令各國垂涎三尺。中國在2008年即投資34億美元經營阿富汗的艾納克銅礦。美軍的撤離為中國獲取阿富汗豐富的礦藏資源提供了契機。
《赫芬頓郵報》還認為:圍繞阿富汗究竟會迎合哪國的能源及安全利益問題,一場大國博弈已經展開,中印美成為相互對立的利益攸關方。但在阿富汗的局勢更加穩定前,中國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在那裡的投資。中國的野心是攫取阿富汗經濟蛋糕的一大塊,但無意重蹈西方的軍事覆轍。該報最後認為:中國會進一步介入阿富汗的未來。鑒於經濟利益的共同追求,北京和喀布爾會把增加雙邊關係作為近期和中期的重點。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國,國家利益擴展是必然的。為了生存和發展,中國的活動範圍不可能永遠被限定在陸地,也不可能永遠被限定在中國周邊。中國只能越來越多、越來越遠地走出去,突破一道道被西方設定的“禁忌”和障礙,盡量以和平的手段去尋找這一代和子孫後代的生存空間。(《明鏡月刊》38期)(《明鏡月刊》38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