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星期二

馬英九的台灣路線與歷史評價

順利連任成功的馬英九總統,承諾將在未來四年堅持台灣路線。發表當選演說時更嚴正表示,他沒有連任壓力,卻有歷史評價的壓力。所謂台灣路線,指的是清廉、繁榮、和平,分別概括執政風格,經濟遠景與兩岸關係。而他最在意的歷史評價,也正是台灣路線的延伸。他的感謝演說特別強調,「未來會用生命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台灣的安全與台灣人民的尊嚴。」這樣的宣示緊緊銜接下面的表述:「生生世世為台灣奮鬥到底,這是對台灣最莊嚴的承諾。」這樣的語言,出現在藍營,正好可以說明民主價值已經橫跨朝野兩個政黨。

馬總統所表達的台灣關懷,已經與民進黨無分軒輊。民主化與本土化,這兩種價值觀念,不僅可以等值看待,也可以相互替換。在政黨輪替之後,民主與本土的鍛鑄已然宣告成熟。不過他的當選感言,可能不只是概括未來四年,其中的強烈暗示,應該還包括他選前所揭示的「黃金十年」。他所定下的歷史方向,顯然也是要傳達給未來的接班人。在演說中,他再三強調「台灣新歷史」與「台灣主體」,鮮明指出海島未來的發展主軸。

這是一個重要的跨越儀式,很有可能牽動日後的政治板塊。在二○○八年,馬總統就積極思索並建構台灣論述。他最初對台灣歷史的考察,也許還停留在初階的認識。但無可否認,經過四年的投入,可謂成果斐然。他不僅解除了二二八事件的符咒,也解開了本土化的枷鎖。相形之下,民進黨在最近十年的台灣論述,已大大削弱,完全沒有突破與成長。本土化的詮釋權,再也不是民進黨可以單獨壟斷。如果把本土化與受難心態等同起來,似乎已經不符改革開放的要求。台灣社會需要向前看的願景,而不是往後看的懷舊。

北京對馬總統的當選感言,已經表達某種程度的失望。他們認為,馬總統過分強調台灣主體與台灣認同,偏離了所謂「終極統一」的中華民國憲法。他們下指導棋的主要目的,其實是要把馬英九拉回「一個中國」的立場。他們不辭辛勞地提醒九二共識的意義,卻隻字不提中華民國的地位。九二共識中的一中各表,其實有它積極的意義。中華民國不是一個名詞,它在台灣具有政治經濟與民主傳統的物質基礎。從民主內容來看,馬總統獲得六百八十幾萬票,而胡錦濤當選國家主席卻只有兩千九百餘票。小小的台灣,每位公民都有發言權與投票權。龐大的中國,卻永遠停留在所謂的民主集中制,十三億人口淪落成為無聲的群眾。物質基礎的不同,正好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劃清界線。

馬英九的歷史評價,當然還有待觀察。在連任之後,立即面臨美牛風暴與貧富不均的挑戰。清廉與繁榮,不足以涵蓋社會正義的精神。無可懷疑,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的選前發言,確實有助於為馬英九催票。但不能因為這樣的助選,反而在美牛問題上喪失台灣主權。

既然已經宣誓生生世世為台灣奮鬥到底,此時此刻正是檢驗的關鍵。社會正義與台灣主權,都不是一天造成的。未來四年,甚至十年、百年,是無盡無止的考驗。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台灣民主示範 築不武防火牆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美國拋出兩岸「不武」制度化的構想,儘管她未進一步說明,但外界認為,她這番話指涉的,就是與對岸簽署和平協議;尤其在美國提及此事,也有說給美國人聽的味道。

兩岸簽定和平協議固然是「形式上」達成「不武」制度化最直接的方式,卻未必是唯一的方法。

況且,賴幸媛演說當天受訪時也明確表示,兩岸進行政治協商的時機還未到來,北京無法單方面要求台灣坐上談判桌。

兩岸何時迎來政治對話的時機,恐怕誰也預料不到。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三年前美國就曾希望兩岸協商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但被我方拒絕,理由是國內共識不足、兩岸互信不夠。

這個形勢,直到今天馬勝選了,仍未改變。也因此,賴幸媛在演說中著墨更多的,反而是台灣民主成就對大陸發揮的「示範」作用,是其未來進行政經變革(或民主化)的最佳範本。

她並說,同為華人社會的台灣,有許多經驗值得大陸參考,「台灣的民主正在決定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

細究賴幸媛完整的演說內容和脈絡,會發現她真正想說的,是近年來台灣對大陸進行的「民主輸出」,可望推促大陸步上民主化道路;而大陸的民主化,才是兩岸達成「不武」制度化康莊大道的堅實基礎。






谁的农村?谁的土地?

德國之聲

2月3日至4日,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中国学者吴祚来结合近期乌坎土地维权事件撰文,提出要把土地确权给农民,把选票确权给农民。

直到乌坎村村民因土地问题而发生"起义",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才被真正撕开一个裂口。广东省政府顺时而变,尊重乌坎村民的民主意愿,村民直选村官成为可能。尽管村民直选被列为基层民主制度,但一直被各地上级部门掌控,正是上级部门的掌控,使村民直选成为空头支票。没有真正的村民直选,造成地方公权力无任何制约力量,村民的权益被侵犯,房子被强拆,土地被贱卖或强卖。

中国共产党中央年年的"一号文件",都关于农村与农业,新华网北京2月1日受权发布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 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 衡供给。农业部一句话解读这份文件的担忧,将来的土地由谁来耕种?

我的一句解读是,农村的事,农民的事,到底应该由谁来做主?中央三农工作一号文件,年年发布,但有哪一次谈到了农村民主或村民自治?中央将农村问题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不解决,只解决形而下的问题,令人匪夷所思。这两个根本问题是,农村是谁的农村?土地是谁的土地?

农村是农民的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土地,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会应刃而解,这两个问题被弃之不顾,必然问题丛生,农民的悲剧会接连不断。城市不向农民开放,农村土地与住房不向市场开放,农民在这个国家永远都是二等公民,二等公民面临的,必然是受剥夺与受压迫的不公平对待。

城乡二元户籍制,不仅阻断了农民成为城市自然居民,也阻断了城市市民到农村投资农业的可能。而这些现状一直从中共建政以来,没有根本的改变,这样不仅造成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巨大的贫富落差,国家将有限的资金更多的投资在城市,也制造了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等方面巨大的不平等。国家基本国策中,莫名其妙的写着,中国是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这基础的国家。城市劳动者成为领导者,而农村的劳动者成为被领导者,成为基础群众的一部分。农民的政治地位一直没有根本的改观,这具体表现在,农村人口的人大代表比例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即便在城市购买了住房,仍然不能在城市获得市民待遇,农村自建住房叫小产权房,不能进入市场流通,农民的土地被集体化,无法真正私有,也无法进行投资。

尽管胡温时代在农村政策上有所扶持,减免了农业税,一些地方还正始了农村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障试点,但农村村民自治,却鲜有真正的进步,村级民主直选,或被上级政府把持,或通过贿选搞定,甚至由黑恶势力控制,只要村庄有利益可图,必然有政府的手或其它无形的手,伸到哪里,任何试图搞真正的村民选举者,都会遭到沉重的打压,甚至死于非命。这样的案例屡见报端,但却难有真正的改变。中央政府没有向村庄输送真正的价值,就是村民自治、村庄民主的价值。而这些天然属于百姓拥有的价值,村民们却要用生命的代价换取。

媒体报道说,广州汪洋治下的乌坎,经过村民前期的抗争,2月1号以60年来从未有过的选举方式,一人一票选出11名村民委员会,对以后3月的村委会选举的进行监督。约7千3百多村民有投票资格,许多在外地的村民赶回村中投下一票,当天投票率达85%。而且,这次投票引来大批中外媒体的报导,这是汪洋继怀柔手法处理乌坎抗争事件之后,又一次利用乌坎为自己做了免费的世界性的开明形象广告。

广东乌坎村,在灰霾深重的中国冬季里露出一丝亮色,村民们旷日持久地与地方政府抗争,不愿意自己的土地被贱卖,不愿意受非民选的村支书欺压,希望要回自己的土地,希望选自己的村官,这样的要求,其实也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共和国村民的权利,也是执政党打天下时对人民的承诺,现在却又一次要用血与火的方式,要用生命的血祭,才能赎回自己的基本权利。

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个安徽小岗村,村民们私自分包了田地,全村吃饱了,国家也开始吃饱了。现在,乌坎村,村民们将属于自己的选票, 分发到每一个人手上,在政治治理上,实现自给自足,村庄和谐了,民间政治民主了。当年有一个开明的省委书记,他叫万里,而今天有一个开放的省委书记,他叫汪洋。省委直派工作组到村庄与村民对话,通过妥协与和解,村庄一夜之间得到了和平,村民打出旗帜感谢执政者的开明,村民要的是基本权利,既没有境外敌对势力煽动,又没有境内敌对势力谋划,一些都可以在常识与规则中达到和解。

当年执政者的开明,给了村民以生存的土地与希望,现在,执政者的开放,给人民以政治希望。村民有了承包的土地,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村民有了自己的选票,就可以实现村庄自治,这是在政治上给执政党减负。

传统中国社会,执政者的权力没有延伸到县以下的乡村,农业生态中的社会,村民靠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治,而当代中国社会,权力之手延伸过长,要触及的是民间最基本的利益,主要想摄取土地的利益,完全是经济利益的争夺,被意识形态化到政治权力的控制,而这种意识形态与经济利益的错位,正是导致县级以下骚乱与上访的根本原因。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在微博里说:我认为,乌坎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问题的缩影。乌坎实验的意义就在于,看我们能不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民众具有表达自 己利益和进行博弈的权利,社会具有化解矛盾保持基本稳定的能力。而这恰恰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两个症结。同时解决这两个似乎矛盾但却是分不开的问题,是对中国 社会智慧的挑战。这个实验中,包含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这个比包产到户那次更难,因此也就更有意义。如果成功,我们有可能找到新路,如果失败, 将是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打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问题专家于建嵘则在微博里谈到了农村土地确权问题:村庄社区生活中个人财产权利不清,特别是土地等生存资源的集体所有,是当前社区生活紧张的根本性原因,明确村民权利并由国家公权 力予以保障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确权的基础上,还原社区组织的多样性和服务性,是未来要进行的工作。

把土地确权给农民,把选票确权给农民,执政党要做的,就是这两件事情。它既是回归常识,也是回到宪法法治的轨道。

作者:吴祚来

责编:吴雨

作者简介:吴祚来,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著有《文化是一条河流》、《中国古典艺术观照》、《通往公民社会的梯子》等多部文集与专著。多次被评为年度百名公共知识分子

北京难以说服本国民众

(德国之声中文网)《汉堡晚报》2月6日以"叙利亚独裁者的教父"为题发表社论,称中国与俄罗斯是叙利亚大屠杀的"教父"。"这两个国家阻止联合国安理会的严厉决议,似乎对屠杀视若无睹。"

该报认为,"中国人所害怕、并且与之作斗争的是本国的任何形式的反对派,无论是维吾尔族人、藏人还是少数反抗的诗人和画家。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人就是追随着俄罗斯人,他们在联合国安理会取得一致,形成一个共同的反西方阵营。其实,叙利亚并非北京的头等大事。中国人更关注的是伊朗周围的局势,因为中国经济所依赖的大部分石油是通过霍尔姆斯海峡运输的。"

《世界报》2月6日评论说,"如果阿拉伯联盟让联合国安理会看起来象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摆设,也就明白全球秩序无法运行了。这个世界解决冲突的国际机制本来就很少,又被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破坏了。对所有那些相信存在着全人类共同接受的基本价值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可耻的时刻。"

面对本国的民众不满

《世界报》当日另一篇文章报道了中国政府对于批评的回应,认为北京将西方的抨击反弹回去,面对来自中国互联网的同样谴责,却做出不同反应。

该报写道,"中国政府不得不抵制全世界的谴责,不仅如此,还得面对本国的民众为自己辩解。很多人不明白中国为什么要否决,中国通过这个否决也激怒了阿拉伯联盟。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星期一一再解释,北京不是出于'自私自利'才投反对票的。

"……中国称自己就总是支持阿拉伯联盟的,并且为了稳定局势会建设性参与。然而,刘无法说明北京是否向叙利亚派遣了调解人员,或者在争取一个新决议。"

该报指出,"可是除了否认之外,北京无法提供别的回答。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受害者来说,这种话听起来就像是嘲弄。北京发表评论主要是向自己的人民解释外交政策。北京一再急于帮助全世界的独裁者,这种逻辑令人费解,不再接受的人太多太多。"

该报说,即使在党的互联网论坛"强国论坛"中,博客作家也要求北京向叙利亚人民道歉。此外,其他互联网平台上也有不同声音,

"博客主们在凯迪论坛上写道,'北京必须考虑的是,是支持阿拉伯人民还是仅仅总是支持阿拉伯独裁者维护权力?'其他人表示担忧,'我们未来在叙利亚将会为我们的行为付出高昂代价的。'"

《世界报》文章称,北京的否决让"中国的民族主义者雀跃欢呼"。"《人民日报》的评论明确说明了北京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它要防止叙利亚也成为政权更替的又一个先例。'只有在要阻止侵略时,而不是要强迫权力更替时,联合国宪章才允许干涉其它国家的内政。'

编译:林泉

责编:石涛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緬甸政府與反抗武裝發生沖突 上萬難民逃至中國

大公報

據路透社報道,由於政府與叛軍的武裝沖突,緬甸一萬多人逃亡至中國雲南省地區尋求避難,這有可能引發人道主義危機,並讓中國陷入複雜的外交困境。據悉,難民多為婦女兒童和老人。

目前,中國政府容忍難民營的存在,但並沒給出官方認可。

近日,緬甸政府與該國最強大的反叛組織“克欽族獨立軍”發生沖突。雙方長達17年的停戰協議於去年6月被打破,致使克欽族逃往邊境地區。雙方在緬甸偏遠北部地區發生戰事。

報道分析,此次沖突可能不利於緬甸就説服歐美國家取消對緬制裁一事所做出的努力。歐盟和美國都以緬甸政府同少數民族武裝組織達成和平協議作為取消制裁的前提。

目前沖突的強度已經減弱,緬甸境內救援組織稱所有的難民營都缺乏飲用水,部分營地痢疾橫行。救援組織還是擔心會有更多人逃離,使本已嚴峻的局面進一步惡化。

浙江村民学乌坎 抗议贪官卖田地

美國之音


记者: 萧雨 | 华盛顿

中国浙江省一个村庄的村民接连几天举行示威,抗议贪官私卖掉他们赖以生存的“保命田”。村民的维权行动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被称作“第二个乌坎”。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巴曹镇泮河东、西村几千名村民2月1日、3日、5日接连在村内游行示威。村民手持“打倒贪官”、“清查村务”等标语一路游行至巴曹镇街道办事处。

*上访无果 游行讨公道*

巴曹镇泮河村民吕正拢发布博文说,村委会隐瞒村民将土地陆续卖给开发商。村民不但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偿,也没有获得合理的安置。

吕正拢说,直到去年6月,开发商来填方时,村民才知道土地被卖掉了。吕正拢说,2011年下半年,泮河村村民为抗议土地被强占多次上访,但他们的诉求不仅没有得到回应,还遭到公安人员的恐吓殴打。吕正拢说,冤情无处申的村民决定自发举行示威游行,打倒贪官,讨回土地。

*赶走村官 自己当选*

还有消息称,村民在2011年10月底将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村警全部赶走。两个村庄目前处于自治状态。

巴曹镇人民政府招待所的吕明干对美国之音说:“他要把选出来的干部推掉,自己当选。” 吕明干认为,政府管挺好,村民们闹事是死路一条,当地还是“乱七八糟”。

美国之音记者北京时间星期二下午致电巴曹镇镇长、副书记了解情况,但两人的电话均无人接听。巴曹镇派出所表示不了解情况。县公安局值班人员也称不知情。

*敲锣打鼓 轰轰烈烈*

巴曹镇幼儿园和镇街道办事处同处一条街。在幼儿园工作的陈女士向美国之音证实了几天来游行的情况。 她说: “在我们这条街的时候,他们专门绕比较人多的地方,敲锣打鼓,轰轰轰地过去。很多人都过去看了,我没去看。这边也有人把它拍成视频放在网上。”

陈女士说,土地纠纷问题在当地由来已久,村干部滥用职权的事件在其它村里也有发生。

随着围海造陆工程的推进,滩涂补偿安置问题近年来成为浙江省苍南县官民矛盾的焦点。

*尚未成为敏感词*

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苍南县”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看来还没有成为敏感词。几大微博平台仍可搜索到泮河村村民游行的信息和照片。不过网民发布在优酷网等视频分享网站上的游行视频已被屏蔽。

很多网民在热烈讨论苍南县群体事件时,都将其比作是中国的“第二个乌坎”。广东汕尾乌坎村日前举行了村委会直选,历时几个月的大规模村民维权运动取得阶段性进展。“乌坎模式”为中国旷日持久的官民土地纠纷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之道。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巴曹镇泮河村村民游行示威抗议村官卖地
图片来源: 博讯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巴曹镇泮河村村民游行示威抗议村官卖地

乌坎能否成为“全中国的乌坎”

美國之音

广东乌坎村民一人一票选举出村选举委员会成员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此外,中国总理在广东访问期间也谈及农村土地问题。这些是否意味着中共政权有意从农村土地开始着手,推动中国政治改革进程?分析人士对此并不乐观。

2月1日,乌坎村民以一人一票的形式选举出11名村选委会成员。一星期内,浙江苍南县村民则三次发起大规模示威,抗议村官私卖土地,侵吞卖地款项。

*苍南复制乌坎抗议模式*

有报道称,苍南县泮河村村民表示,他们的情况与乌坎村情况相似,都是土地在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村官私自卖给开发商而未得到任何补偿。村民说,他们是受到乌坎村民维权活动的启发而举行示威的。

浙江苍南县的村民们复制了乌坎的抗议模式,但浙江是否会效仿广东在乌坎事件上的处理模式,现在还不得而知。

*温家宝承认中国农村乱占耕地问题*

而同样在过去一个星期,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广东视察期间承认,中国农村存在“乱占农民耕地,而农民有意见,甚至由此引发群体事件。”

中国官媒新华社引述温家宝的话说:“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作为农民的财产,这个权利没有得到应有保障。”

*乌坎难成民主样板?*

有分析认为,省委书记汪洋领导下的广东对乌坎的处理,以及允许乌坎一人一票选举村选委会的模式,应该得到了中央的支持。而温家宝在广东讲话时,又提及相关问题,是否意味着中央有意以乌坎为样板,推广基层民主选举模式?

对此,外界的分析持谨慎态度。华尔街日报2月6日的一篇分析报道说,“温家宝成为保护土地权方面最直言不讳的中国政府领导人,不过他的努力看起来没有收到效果。”

报道援引的分析认为,在温家宝退休前,他在抗击根深蒂固的地方土地腐败问题上不太可能取得很大进展。

北京政治观察人士、近代史学者章立凡日前对美国之音谈及他对乌坎选举模式的看法时也认为,乌坎模式的推广存在地方利益障碍。

他说:“乌坎选举或者这个民主模式能不能够推广,现在恐怕高层还没有最后拍板。而正如很多人所分析的,乌坎可能对现在的吏治造成比较强烈的冲击波。”

*林和立:乌坎模式未切中要害*

还有一些分析人士则直指所谓的乌坎模式其实并未切中问题要害,也就是农村土地的所有权问题。虽然温家宝在广东讲话时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既是农民的财产,又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但是他并没有谈及是否会在土地所有权问题上进行改革。

香港中国政治观察人士林和立此前对美国之音谈到乌坎事件与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时说:“近几天,随着新一轮的(乌坎村)村代表的选举,好象中共当局希望证明民主进程还没有停顿。而我们要关注的地方、最重要的问题是,那些土地会不会重新分给农民。”

林和立说,中国有许多经济学家一直呼吁,改变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形式,让农民有权支配自己的土地。他说,这个已经谈了十几年的问题,不会在胡温政权剩余的短暂时间里得以解决。

*地方利益与土地改革*

林和立还谈及农村土地和地方利益之间的问题。
他说:“我们不要忘记,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地方财政的来源,超过一半来自于卖地的收入。所以中央目前也要兼顾到地方财政来源的问题。假如不允许地方政府卖地的话,很多地方政权会破产。所以这个连锁反应是很大的。”

北京的政治学者刘军宁在谈到中国当前土地改革进程时说,当局不可能在土地共有制问题上有主动的举动。

*章立凡:乌坎能否成为“全国的乌坎”*

近代史学家章立凡认为,乌坎这个事件是民间和官方长期博弈的结果,类似的抗争也有很多失败的先例,例如此前被强压下去的广州番禺区太石村村主任罢免事件。

他说,乌坎这次算是成功了,但是这次成功是否意味着“乌坎一小步,全国一大步”,还需要观察。

章立凡说,乌坎能否成为“全国的乌坎”,还要看它对当前的吏治,对未来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什么样的影响。他认为目前高层对此,以及乌坎模式与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进行结合等问题还没有想出答案。

章含之: 毛泽东惧苏联百万兵 转而接纳尼克松

美國之音

被称为中国“末代名媛”的章含之是中国近代最引人注目的女性之一。她是中国民国时代高官和后来的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也做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还是中国著名外交官乔冠华的妻子。章含之在采访中对美国之音说,这三个男人对她的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章含之参与过对尼克松总统的接待,当过尼克松的翻译,也是中国出席1972年联合国大会的副代表,是美中建交谈判的见证人。

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章含之2006年接受美国之音专访的视频截图
VOA
章含之2006年接受美国之音专访的视频截图

就在她逝世的一年半以前,章含之在她在上海和北京的住所两次接受美国之音中文部的电视专访,就尼克松访华、美中建交、她和毛泽东的关系、乔冠华的外交和政治生涯等问题和记者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深度交谈。

*北方威胁最实在 国门今始为君开*

过去对美国深锁国门的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对坚决反共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敞开大门?章含之认为,这是出于毛泽东对苏联的恐惧。




她回忆说:“当时毛主席跟我们谈的最多的,是苏联在我们边界上陈兵百万。我觉得这是他当时很担心的一件事情。中苏的边界线很长,而美国的影响主要是在台湾海峡--它有第七舰队,当时的东南亚国家都是靠近美国的。对我们实实在在的威胁来自北部。所以毛主席经常说苏联在我们边界上陈兵百万。

“当时就有一个战略问题了:苏联跟美国当时虽然是对立的,但经常也要有一些妥协的东西。而中国呢,跟苏联很紧张,跟美国也很紧张。所以毛主席当时就提出一个问题,美国是不是祸水东移--美国人在欧洲方面跟苏联妥协,然后把苏联的威胁往中国这边推,祸水就往东移了,压力就在中国身上了。所以珍宝岛事件以后,毛主席就是很严肃地考虑这个问题了。”

*美中谈判 首重苏联*

章含之认为,苏联的威胁不仅是中国担心的问题,也是美国最担心的问题。

她说:“我觉得当时双方比较关心的是苏联。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双方都很关心的。因为从实力来说,当时苏联的核力量还是很强大的。美国还是把苏联看成主要军事上的(威胁)。中国也担心苏联的陈兵百万,我觉得当时中美双方有一个共同的结合点,那就是对苏联实力的担心或者关注。实际上中美双方有一个共同利益就是抑制苏联。实际上台湾问题只是中国人而言,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问题。从世界范围来说是苏联的问题。”

*上海公报因台湾问题一波三折*

章含之回忆说,尽管中美两国最关心的是苏联的威胁,但是台湾问题在两国谈判中仍然造成很大麻烦。

她表示:“台湾问题虽然不是一个世界格局内的战略问题,但是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很大障碍。因为美国一直是台湾的盟友,尤其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难下的决心。美国有一个方针就是不能丢掉老朋友,而台湾一直是美国的老朋友。它觉得在形象上不能到中国来了就把台湾扔掉。所以美国一上来就跟我们强调它不能忘掉老朋友,要维护对台湾的承诺。那中国当然不同意了。这在中美关系中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在中美公报的时候,在其他很多问题上都逐渐地达成一致了,唯一在台湾问题上是比较难的一点。

“但在台湾问题上,它牵扯到台湾和美国的关系,对中国来说又牵扯到主权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是比较难的。但最后,双方在北京还是达成一致了。我们在离开北京到杭州去的时候,都觉得很轻松。因为我们的东西当然要经过毛主席批准的了,稿子已经是毛主席批准过的。老乔就说:‘嘿,到了杭州就可以喝喝酒了。’


“没想到一下飞机就出问题了。到了杭州,基辛格就找乔冠华说:‘乔先生,我实在抱歉,我们的国务院的同事提出了异议,所以我们还要重新再谈。’乔冠华的脾气有时也是蛮爆的,当时就不干了,说:‘哪有你们这样的,都同意了的东西。’当然我们也不好说,我们已经远离北京了,这是毛主席同意过的东西,我们谁敢动啊。后来基辛格说:‘请你谅解,我们有我们的困难。’

“那段时间,美国的国内政治也蛮不正常的啦。这些事情照理是国务院管的,但实际上(国务卿)罗杰斯靠边了,当时安排罗杰斯和中国的外交部长在人大会堂谈民间交流,整天磨蹭什么民间交流,体育交流的,而基辛格和乔冠华整天紧张得不得了,在钓鱼台谈上海公报。两个外长实际上做的是虚的,表面上的东西。本来罗杰斯就一肚子气了,而且他手下有那么多人。当时在美国有很大的台湾游说团体,台湾的势力是很强的。基辛格因此说:‘请你们谅解我们美国的情况。’后来没办法,乔冠华就跟他谈了,谈不拢。到后来乔冠华就跟他急了,说:‘算了,博士啊,咱们不谈了,也不要公报了。’然后乔冠华将了他一军,说:‘中国实际上也无所谓,有就好,没有也无所谓。我们发表一个公告,不是上海公报了,说我们非常高兴尼克松总统到此一游,来中国玩了一趟,我们表示很高兴,就完了。’

“基辛格不干了,这样子他怎么回去交待。说不行不行,一定要谈。那天我记得在杭州谈到4点吧。天亮4点。我们要不断地跟北京联系。毛主席也在那边等着,因为我们得到毛主席的指示重新谈一轮。总理住在另一个地方等消息。到了4点钟达成一致了。后来毛主席不是也说了几次吗,美国人还是挺聪明的,最后达成一致的这个版本还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基辛格提出来的。就是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美国人acknowledge 这一点。最后我们同意了这个。”

綠營黨魁爭 恐臨“世代交替戰”

香港文匯報

據中通社7日電  在台灣,敗選的民進黨在蔡英文請辭黨主席後進入權力重整時期,一場新、舊勢力的角力戰浮出水面。分析稱,派系問題歷來是民進黨的「死穴」,謝長廷、蔡英文、蘇貞昌等黨內要角都有各自的派系,就連身陷囹圄的陳水扁及被排擠出領導核心的呂秀蓮,亦在黨內仍有支持者。

 「清新形象」的蔡英文宣佈辭去黨魁後,繼任者的問題在民進黨內引發兩種聲音,一言繼續「世代交替」,才能超脫困境;二指「天王重臨」才能挽回基本盤人氣。

 據了解,目前最受認同的一種做法是,先由黨內輩分最高的高雄市長陳菊擔任代理黨主席,帶領黨走出過渡時期;然後在今年5月的黨內大選中,由經歷完整的蘇貞昌接黨魁。但陳菊一再以身體理由及「市政優先」為由婉拒「短期客串」黨主席;而蘇貞昌個人卻拒不對事件表態,顯示其「雄心猶在」。

謝、呂天王為繼承者放話

 《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6日發文,力挺蘇貞昌是目前「最可能」接手民進黨主席的人選,但又暗示以謝長廷為首的「謝系」人馬仍認為蔡英文才終歸是民進黨的希望,有傳謝長廷要求蘇貞昌公開承諾放棄爭奪代表民進黨出選2016「總統」大選的機會,才肯支持他接任黨魁之位,否則聲言謝系「必會力阻」。

 老天王角力之時,代表中生代的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和前「立委」蔡同榮日前已正式表態有意角逐黨魁,同時亦傳出親扁的「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前「財政部長」林全等青壯派蠢蠢欲動,不過陳、林兩人先後否認。

 呂秀蓮7日在一公開場合更斥「世代交替的聲音就是民進黨今年輸80萬票的原因」,她指如果民進黨還要繼續急進的世代交替,「我不知道下一屆要輸掉多少票」,她認為民進黨應該循序漸進,「薪火相承」。

呂秀蓮出席活動時,不忘為黨魁問題侃侃而談。中央社

政法名人救得了吳英嗎?

香港蘋果日報

李平

北京法律界、經濟界和社會名流 100多人,在元宵節當日舉行了一場研討會,主旨是呼籲當局「刀下留人」,想救被控集資詐騙罪的浙江億萬富姐吳英一命。吳英在上月被浙江省高級法院二審維持死刑判決,一經最高法院核準,就會被執行處決。

與 14年前曹海鑫案相似


吳英被判死刑引起內地政法名人異議,一是有罪無罪,因吳英被控向 11人非法集資詐騙 7.7億元,但這 11人都否認自己被騙,只承認是民間借貸;二是死刑被濫用,就算吳英非法集資、行賄罪名成立,也罪不至死;三是吳英有檢舉貪官的立功行為,未獲法院減刑。
對於吳英應否免於一死,內地輿論焦點多集中於經濟問題,因此提及曾受鄧小平保護的安徽瓜子大王年廣久,提及被控非法集資的河北企業家孫大午。不過,筆者覺得,吳英案引起的政治爭議與 14年前河南鄭州曹海鑫被處死案更相似。


曹海鑫因調查村官侵吞數千萬土地轉讓費,被惡徒上門圍毆,自衞時獵槍走火殺人。他被判死刑,村民為此集體上訪,要當局赦免,著名律師張思之、新華社前高級記者戴煌等加入營救行列,聲勢不遜今日營救吳英,而且,新華社發了內參,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最高法院院長任建新作出批示,但曹海鑫仍在 1998年被處死。


是河南的法院堅守司法獨立的原則嗎?這是笑話!外界質疑,真正的原因是貪官要置曹海鑫於死地,即殺人滅口。如今,也有傳聞指有浙江官員聯名要求判處吳英死刑,恐怕也是因她在獄中舉報數名受賄官員,擔心她踢爆更多官場黑幕。


張思之等名流當年救不了曹海鑫,如今想救吳英談何容易?當年,任建新的批示也未能促成對曹海鑫的公正審判,如今,爭取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批示,或許能改變吳英的命運。畢竟,吳英集資主要在 2005、 2006年進行,正是習近平擔任省委書記、主政浙江,他對轄下的如此大案能不聞不問嗎?

烏坎村事民作主 保基層穩定

香港文匯報

2月1日,備受各界關注的廣東汕尾烏坎村,近8,000村民一人一票,選出了11名選舉委員會委員,烏坎村村民自治工作按照相關組織程序順利推進。趁著龍年元宵節,在外務工的烏坎村民尚未離村外出務工,香港文匯報記者再次深入烏坎村中探訪,並專訪了村民代表林祖鑾和楊色茂。這兩位在烏坎村享有威信的村民代表告訴記者,從目前的烏坎選舉進程看,只要地方政府不故步自封,基層民主並不一定需要以抗爭的方式獲得。而對於溫家寶總理近日有關「村裡的事務要堅持由村民作主,依靠村民自治搞好農村社會管理,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的講話,林楊二人均表示,這也增強了烏坎村村民自治管好村務的信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正月十五,烏坎村內秩序井然。一大早,各家各戶都在燒香祭祖,小孩在街頭奔跑戲耍。68歲的林祖鑾現在每天都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儘管是元宵節,他亦早早起床洗漱,準備當天要進行的工作:上午,與村臨時理事會的負責人商量選民登記的有關事宜;下午,接待要前來議事的鎮政府工作人員。事多而急,他仍然接受了本報的專訪,因為在他看來,坦然面對媒體,主動接受監督和質詢,也是民主開放的體現。

為百姓謀福利 不存在體制問題

 自從1月15日出任村支書之後,村裡上下協調、上傳下達的工作,基本都落在了林祖鑾的肩上。有媒體認為他算是進入了體制之內,對此,他不以為然。 「什麼是體制內什麼是體制外呢?在我看來,根本不應該這樣區分,只要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為老百姓謀福利,就不存在體制內外的區別,不存在立場的差別,這也符合共產黨的宗旨。」林祖鑾說,一直以來,他都是這麼去理解和做事的,烏坎村的村民長期以來之所以信任他,也是因為他處處都把村民的利益和訴求放在第一位。

 「什麼是民主,民主就是村民最集中的意願!放在全國這都一樣。」林祖鑾說,這次全村一人一票選出選委會,公佈出來的名單,他沒有聽到有誰提出反對意見,這就是民主的體現。

 而直接參與這次選舉協調工作的楊色茂,給記者講了一個頗具戲劇性的小插曲。按照楊色茂和部分村民的想法,楊本人並沒有參選選委會,但是最後統計票數,他卻得到了800多票,選票數排在第12位。按照規定,選委會委員只取票數排在前面11位,但得票數排在11位的村民吳真,因個人原因退出了這次選舉,名列第12名的楊色茂則增補進入了選委會名單,並成為選委會主任。「我是『名落孫山也高中』,但這是村民自由選出的結果,我完全接受。」楊色茂說。

選舉推進進程遠超想像

 按照組織程序,選委會選舉結束之後,即將進行村民代表直選,工作量頗大,林祖鑾和楊色茂都認為當地政府在其中做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服務工作。「在會場佈置、選舉方案草擬等方面,陸豐市和東海鎮政府的工作人員,都積極參與配合我們做了許多事情。期間在一些問題上雖有分歧,但基本都遵從了村裡的意見。」楊色茂如是說。

 對於選委會工作的順利推進,林祖鑾用了這樣一句話來評價:「對政府和村民來說,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4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州白雲區江高鎮水瀝村視察時說,一定要保障農民的選舉權利,堅定不移地做好村民自治和村委會村民直選。村裡的事務要堅持由村民作主,依靠村民自治搞好農村社會管理,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溫總的一席話,令忙於選舉之事的林祖鑾和楊色茂更是多了一份信心。

 「溫總理的講話,讓我們很受鼓舞,更增強了做好這次村委會選舉的信心。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去做,並不斷總結經驗。」林祖鑾也告訴記者,他們現在所做的工作都是遵照這樣的原則來指導進行的。「即使溫總沒有說,我們也會這樣做,而總理在這個時候講了這番話,我們的工作會更好做。」

 對於外界甚為關注的烏坎反腐和選舉工作進行到現在,與當初設想相比有何不同?林楊二人均表示,進程遠超出想像。

 「省委副書記朱明國親自來看望村民,原村委的主要人員被罷免和雙規,我們也成立了村臨時理事會,開始村委選舉……這些事情進展的順利程度都是我們原來不敢想像的。」楊色茂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村民代表薛錦波去世,而且直到現在亦沒有給出滿意的答覆和解決方案。

在烏坎村委會大樓前,村民自己撰寫的對聯「喜上梅梢小鎮小村行自治,春歸烏坎一人一票選明天」十分醒目。

破天荒 陸公開徵求2大學校長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南方科技大學是大陸面向全球徵求校長的特例。圖為去年校長朱清時開學講話。(新華社)

 ▲南方科技大學是大陸面向全球徵求校長的特例。圖為去年校長朱清時開學講話。(新華社)

 目前的制度設計是「戴著鐐銬起舞」,公開選舉還是在行政權力主導下進行;不過整體而言瑕不掩瑜,實現了師生的參與權和表達權,和之前相較有很大進步。

 去年12月21日,大陸教育部網站罕見地貼出一張公告,向海內外公開徵求東北師範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等兩所直屬教育部的大學校長,報名時間是12月22日至31日;甄選過程不但包括面試、競選演說、考官提問,以及教師幹部代表和學生代表的「民意調查」,還破天荒聲明「試用期一年」。種種舉措引起大陸高教界熱烈討論,認為是大陸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第一步。

 新制採民調還有試用期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過去大陸教育部直屬的76所大學中,正局級校長由教育部直接任命,其他部級校長由教育部建議人選、中央組織部任命,兩者人數差不多。「正局級」、「部級」是大陸大學校長的官銜,底下還有副部級、正廳級、副廳級等級別。

 此次大陸教育部的招聘公告,對於校長候選人的學經歷、年資等要求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最大不同是報名之後由審查小組負責評估,以選出面試名單,須淘汰2/3至1/2。

 面試於2012年1月中旬舉行,每位面試者有50分鐘,其中競選演說30分鐘、考官提問20分鐘,面試結束後進行教師幹部代表和學生代表的「民意調查」,再淘汰1/2,進入「決選名單」。

 「決選名單」須由大陸教育部黨組討論,決定最後人選;當選者有一年「試用期」,試用期滿後,「經考核勝任者正式任職,不勝任者去職並另行安排工作」。

 20人競聘8人列入決選

 1月7日,大陸教育部網站宣布,兩所部屬大學校長一職共吸引海內外20人競聘,13人符合條件;其中有6人報名東北師範大學校長職位,9人報名西南財經大學校長職位(2人兼報)。最後選出東北師範大學候選人3名、西南財經大學5名,其中3人是現任副校長。8名候選人最年長的52歲,最年輕的46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2010年7月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畫綱要》,明確提到「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須探索和完善校長遴選機制」。此次能夠全球公開招聘中國的大學校長,正是貫徹、落實了《綱要》。

 熊丙奇認為,目前的制度設計是「戴著鐐銬起舞」:「此次公開選舉還是在行政權力主導下進行,選拔標準也是行政權力的視角和要求;由於是行政主導,雖然公開選拔,但仍有流於形式之虞。」不過整體而言瑕不掩瑜,校長選拔、任命過程實現了師生的參與權和表達權,相比於此前的校長選任,還是有很大的進步。

馬英九要甚麼樣的歷史評價

香港蘋果日報

馬總統的第二任不能從五月二十日就職日開始算,必須從過完春節的本周一開始。歐債危機、全球經濟……艱苦的龍年張牙舞爪地撲面而來。馬總統的領導能力是台灣能否安度未來四年的關鍵。

馬必須把眼光超越前四年的視野,千萬不能率由舊章。馬最得意的兩岸政策第二任必將走向政治協商。但必須以甚麼樣的高度來進行?因為比前四年的經貿協商更困難、更敏感。政治協商的底蘊,馬要吃得非常透,否則不知不覺中輸掉台灣的那點政治老本錢,就可能遺臭萬年。這四年馬當局要把眼光放在世界化(無國界的軟實力),而非中國化。亦即把台灣帶進世界,由民間全面地與世界接軌,包括經貿、文化乃至生活點滴,絕不可把台灣鎖進中國,若由單一面向地政經依賴最終整合進中南海威權高壓統治的鐵腕之下,台灣的民主之路就白走了。若此,怎麼對得起經由民主制度一票一票地送他進總統府的選民?

所以,馬必須對內深化民主,對外強化中、美、日、歐盟的多角關係籌碼。不但使內政,像是憲政、司法、稅務的改革更趨於合理化、可運作化;也是國際支持台灣的情感來源。馬的第一任對民主深化毫無貢獻,反而讓有些部份退化,像是言論自由、政府干預市場等;第二任深化民主更顯重要,因為民主是兩岸政治協商的後盾,是台灣至高無上的大戰略。刻意忽視民主,雖可能促進兩岸政治關係,但絕對毒害台灣的前途。馬若做到四個深化,而非單一面向親中,台灣即可提高與對岸協商時的叫價能力與安全保障。可以在海峽的洶湧波濤中平安行船,馬也可歷史留名了。

馬說他第二任有爭取歷史評價的壓力。爭取歷史地位是儒家的傳統教誨,像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留名當留萬世名等。但甚麼是歷史評價?甚麼是歷史地位?有客觀的標準嗎?誰有權力誰就握有寫歷史的巨筆。以前儒家系統的史官認定李自成、太平天國是流寇;但中共建政後,大肆表揚儒家歷史上評為流寇的造反分子,李自成和太平天國等就一夕之間翻案成為農民革命領導人,是階級鬥爭的英雄好漢。政治權力擴張後,會形成全面的霸權,包括文化霸權對論述權的設定。這是「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原由。

很多人好奇李登輝將來在歷史上的地位。這要看誰有權寫這段歷史。如果台灣最終被中國統一,由中國史家寫歷史,李就是漢奸、叛徒、歷史垃圾;但若台灣獨立成功,台灣人寫史,李就是獨立的英雄、台灣的國父。成王敗寇說明歷史的客觀性是靠不住的。

馬的歷史地位也看後來誰有權力寫史。如果馬在統一過程中,起了配合的作用,刻意使台灣逐漸陷入中國的流沙中無力自拔(例如弱化國軍、經濟依賴、疏遠美國等),統一後中國人寫史,馬就是統一大業的英雄。如果馬領導的台灣最後遭中國武力征服,馬自縛投降,他的歷史地位就如李後主或劉阿斗。如果馬站在堅決保護台灣民主的一方,成敗都是人權與台灣的英雄。

馬先不必為歷史評價而做出甚麼大事,只要搞好經濟、維護和平、深化民主,自然會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心中沒有歷史地位,才會有歷史地位。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溫家寶力撐汪洋任常委?

香港蘋果日報

上星期(二月三日及四日),總理溫家寶突然南下廣東,走訪企業、村莊,考察人才市場和海關物流園區,並與村民對談。從官方傳媒報道的內容觀察,溫此行有三大目的:催促加大改革力度;力挺汪洋;支持烏坎村的直選。

今年秋天的中共十八大,將全面改組中央領導層,除習近平內定接替胡錦濤出任中共總書記、李克強將繼任總理外,餘下七個政治局常委名額成為各方爭奪的肥缺,此時正是十八大人事安排的關鍵時刻。本被視為下屆政治局常委大熱門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近期被傳與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競爭失勢,或無法躋身下屆常委。此時,溫家寶在沒任何特定議題、沒甚逼切性之下,突然到訪廣東,力撐汪洋的目的昭昭明甚。

二○○八年金融海嘯後,汪洋不理形勢丕變,繼續推行產業升級換代,淘汰污染嚴重、技術不高的行業,被指與當時溫家寶的「促增長,保就業」政策對着幹,更一度傳出溫、汪不和。但○九年四月,溫家寶高調到廣東調研,公開肯定廣東應對金融海嘯的做法;而從○八年七月開始,溫家寶先後七次南下廣東。中央領導如此密集視察一個地區,非常罕見;加上今次在汪洋飽受流言困擾時忽然訪粵,支持汪洋的態度不言而喻。

今次到廣東,溫家寶還專門去到廣州白雲區江高鎮水瀝村參觀,並與村民對談。當有村民投訴村委會選舉「不能把真正優秀的村民選進班子」時,溫家寶打蛇隨棍上,意有所指說:「我們一定要保障農民的選舉權利……做好村委會直選,最基本的是要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和健全的制度,同時要有公開、公正和透明的程式。因為沒有程式的民主,就沒有實質的民主。」他又說,村務要堅持村民作主,「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地方農民作主流於形式。」

廣東省各地的村委會換屆選舉早已舉行,只因烏坎村村民不滿原村委會貪污腐敗、非法出售村內農地,進行激烈抗爭,最終廣東省當局妥協,宣佈原村委會選舉無效,本月一日(溫家寶到訪廣東前兩天),烏坎村舉行公開、獨立的直選,村民一人一票選出十一人的選舉委員會,專責下月一日重選村委員會的選舉事宜。這是二十多年來,中國農村選舉首次在投票時開放給所有傳媒,讓境外內記者自由採訪,可說是一場真正公開公正的直選,雖然只是選出「選委會」,但第一次在獨立人士監察下舉行,意義非凡。

這是汪洋新政,也是烏坎村真直選後,首次有中央領導間接肯定此事,令人對下月烏坎村的直選村委會,充滿期待!

張華

探究台灣主體意識-台灣人的務實與彈性

  • 旺報
  • 【楊艾俐】

 有人會說,台灣堅持主體意識,會出現暴力反抗嗎?依台灣民情看,台灣不會出現如北愛爾蘭對英國,車臣對俄羅斯,或巴斯克對西班牙的集體恐怖事件。

 最近三十年台灣又新得民主,產生中產階級,已成為社會穩固力量。很少人願意為統獨意識方式走極端。這就是為什麼有80%以上的人要維持現狀。

 台灣意識四個面向

 中國大陸必須了解台灣已經是高度分化的社會,不是只有國民黨、民進黨,或外省人、台灣人之分。我初步分析台灣人民有四種面向,包括:族群背景、意識型態、職業屬性及經濟利害國等因素。對中國的態度,常是四個面向的交疊,因此是動態,而非靜態。不能單以族群解釋。例如名作家陳映真是所謂道地台灣人,卻是大中國統一論者。民進黨裡一些骨幹,是出身眷村的外省人子弟。

 職業屬性也是影響台灣人民對中國態度的一環,如果公司市場只在台灣本土的上班族對中國不會熱衷,在大陸經商的台商,雖然很多支持馬英九,但也有深具台灣意識的台商支持民進黨。他們利害國雖然同是中國,但個人背景及經驗不同,就不能一概而論。

 對中國態度固然如此,台灣人對很多社會問題也可用此框架來了解。大陸人一向不喜歡阿扁,尤其在阿扁服監後,台灣還有多人支持阿扁更讓他們不解,並譏笑為「台灣民主笑話」。但是以這個框架來看,支持阿扁的人大部分是祖先在400年前來台灣,只有本土利益,希望獨立,失業或無職業的群體,就能解釋為什麼還有人支持阿扁。

 台灣這種分化現象影響大陸對台灣的認知。在大陸浙江就是浙江人的,江蘇就是江蘇人的,廣東雖然有諸多外來人口,但具為打工族,屬於弱勢,少有意見表達權。因此不存在分裂的利益。加上台灣實行民主,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話語權,聽起來眾聲喧嘩,各吹各的調,極為混亂。

 但是台灣各分裂群體之間也能建立共識,如這次總統大選,在兩岸關係議題上,國民黨以「九二共識」出發,民進黨以「台灣共識」出發,國民黨勝選表示民眾選擇維持現狀的九二共識。尤其在競選尾聲時,平時中立的企業家如鄭崇華,王雪紅都站出來,表達九二共識對台灣的重要,牽動很多上班族的心,上班族了解兩岸和平才能保障自己的職業前途,這就是台灣人的彈性。

 兩岸政策互相體諒

 馬英九曾經在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表示,兩岸人民經過六十年的隔絕,已經各自發展成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無所謂好壞,但已經養成的生活方式就很難改。台灣人要維持現狀,來自慣性原則,慣性指的是當一個人習慣已有的行事方法,行為準則,價值觀後,安於現狀,不願意再改變。這和台灣有沒有主體意識沒有太大關聯。再加上台灣人最近深受全球化之苦,忙於應付國內外競爭,沒有時間思考長遠問題,因此最簡單答案就是「維持現狀」或「永遠維持現狀」。

 最近一次回台灣,我到政大校園快走,走完後到校園的7-11喝一杯咖啡,坐在店家的陽台上,鳥瞰蜿蜒的景美溪,夕陽下,有人談天,有人騎自行車,也有人慢跑,橘紅的落日,襯著鮮綠的草坪,大家各取所需,一派和祥,忽然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希望「永遠維持現狀」,這就是台灣人的實際和彈性吧。

 香港大學在2011年末發布港人身分認同調查,只有17%的港人願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經過14年的統治,給予香港很多政策傾斜後,這個民調讓大陸尷尬。香港尚且如此,何況台灣呢?統一之路漫漫,需要雙方的極度耐心和極度諒解。

 兩岸關係進入現狀,台灣人要了解中國大陸對台灣問題的耐心和求全,大陸的台灣政策日漸成熟穩重,不應只用固化思維對待,動輒統戰陰謀。大陸也得了解台灣人希望「維持現狀」或「永遠維持現狀」的深層理由和焦慮,從而訂定兩岸政策。

 (作者為汕頭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