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茉莉花”失蹤網友“梁海怡”秘密獲釋


國網民維權“起義”愈挫愈勇(一)
——中國網民權利記錄

  《事件》特約記者 古川


  1、中國政府目前監禁記者32人

  2013年2月15日,總部在紐約非政府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發布2012年度報告。

  報告特別指出,中國大陸目前遭監禁的記者人數為32人,其中有19人藏族或維吾爾族人。中國官方對外國記者的限制也越來越

  2、中國政治權利第七級,公民自由第六級

  2013年2月20日,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在歐洲議會公布“2013年全球自由度調查報告”,中國的政治權利指標評為第七級,公民自由被評為第六級,同北朝鮮與非洲第世界國家被評為不自由。

  3、中國關閉225家網站

  2013年2月27日,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負責人說,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在2013年1月下旬開展淨化網絡環境專項行動以來,已經關閉了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的“愛尚妹”、“愛優網”等225家網站,另有21家網站被依法處罰和責令整改。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稱,在此次專項行動中,“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已收到有關舉報7.9萬餘件,涉及境內外網站450餘家、境內網站的欄目和鏈接2400餘個。

  4、中國網友紀念“茉莉花”鎮壓兩週年

  2013年2月19日,是中國“茉莉花”革命被鎮壓兩週年。中國網友在網絡開展紀念活動,其中之一是收集受害者的名單、記錄這些受害人失蹤時間以及遭遇。
  目前,網絡人士北風已經收集190位受害者名單。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pub?key=0AsKDF8_HXe4IdGNRTFVVYVRLNmx4NldQLTV2aVB3LWc&output=html … (歡迎補充資料給wenyunchao@gmail.com) 

  5、“茉莉花”受害者吳樂寶流亡澳大利亞

  2013年2月8日,“茉莉花”受害者、現年29歲的安徽蚌埠市異見人士吳樂寶被迫流亡澳大利亞。

  
  “茉莉花”受害者吳樂寶。


  茉莉花兩週年時,吳樂寶在網上寫出被失蹤及關押107天的經歷。

  6、“茉莉花”失蹤網友“梁海怡”秘密獲釋

  因在2011年“茉莉花”期間失蹤並被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哈爾濱網友梁海怡(網名:渺小)2012年11月23日被哈爾濱中級人民法院解除監視居住並取保候審。

  
  網名“渺小”的“梁海怡”。


  2011年2月20日,梁海怡到哈爾濱廣場呼口號要求進行“茉莉花”革命時當即被抓捕,隨後被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

  7、全球45萬人連署要求釋放諾獎得主劉曉波

  2013年2月27日,國際人權組織“大赦國際”在全球發起要求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行動。據大赦國際新聞稿,全球聲援劉曉波的請願信已經在全球130個國家獲得45萬人簽名。

習近平靠軍隊和民族主義鞏固權力


  《內幕》編譯  蕭憲聰

    國總統奧巴馬在第二次就職演說說道:“我們將展現試圖和平解決與其它國分歧勇氣,但這不因為我們對面臨的危險持幼稚態度,而是因為接觸能夠更持久地化解疑慮和恐懼。” “重返亞洲”是奧巴馬政府所強調的外交政策,但亞洲幅員廣,接觸的對象自然不只有日本、韓國和台灣等盟友,軍事力量一天比一天強大的中國才是重點,尤其在中國民族主義和解放軍話語權逐漸增強的情況下,美國該怎麼與中國保持既競爭又合作的微妙關係?該如何化解雙方分歧?

   習重視解放軍超越江、胡

    自2010年以來,中國似乎與和平崛起之路線漸行漸遠,展露針對海和東海領土爭議的強烈企圖和霸氣,造周遭國家惶恐不安,而習近平上後鋒芒畢露,宣稱民族復興是最偉大的“中國夢”,更於日前中央政治局的講話中,明確示對領土和安全問題絕不妥協的決心,呼應前些日子他告訴解放軍要隨時準備好,培養打贏戰爭的鬥志。《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作者,美籍華人章家敦(Gordon G. Chang)發表在《外交者》(The Diplomat)的文章指出,傳統上中國領導人喜歡提到軍隊,但像習近平這般積極的,倒是不常見,他對解放軍的重視,遠遠超出兩位前任江澤民和胡錦濤。

    
    解放軍越來越強大,話語權也增強。

    章家敦不認為這是好現象,而是中共定期走上的歪路。習近平訴諸民族主義的原因可能有二:一者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主義者,解放軍的現代化帶給他無比信心;二者面對體制內越來越的壓力,他必須轉移焦點,讓矛頭一致對外。當然,兩者皆是的可能性也不低。

   依舊是“黨指揮槍”?

    大多數分析家同意,解放軍仍牢牢地在北京文職領導人的控制下,例如許多報導暗示著,中國侵入釣魚島領空和領海的挑釁,是直接出於習總書記指示。此外,章家敦引用蘭德公司(Rand)政治學家斯科特•哈羅德(Scott Harold)的說法,只要有需要,黨可以隨時關閉鷹派的強硬言論,例如2011年胡錦濤訪問美國時,“突然間,每個人都閉嘴了”,哈羅德如此告訴路透社記者,他所指的便是大膽又直言不諱的軍方人士。

    然而,軍隊不見得一定要乖乖聽話,這從胡錦濤一再警告不要輕信軍事政變的謠言就能一窺究竟。他也再提及忠誠問題,強調解放軍必須絕對服從於黨,有趣的是,如一切都很好,為何胡老是繞著這個話題打轉?習近平上任至今時間並不長,同樣以軍委主席的分發出聲明,這些語句並不陌生,至少就表面上來看,“黨指揮槍”沒有疑問。

   軍事力量不容小覷

    解放軍力量之強大,就連最惡名昭彰的政治人物都不容忽視。章家敦舉例,去年2月初,立軍出走美國駐成都領事館事件剛剛發生時,薄熙來曾拜訪位於昆明的第14集團軍,該軍團由父親薄一波建立,此舉分析家認為,在政治生涯陷入危機之際,薄熙來試圖炫耀自己是革命後代,從而爭取解放軍支持。

    2012年4月,另一起與軍方有關的政治傳言甚囂塵上。章家敦說,江澤民與胡錦濤和政治局常委坐下來共同討論薄熙來問題之前,他先見了軍隊將領,後來會見胡錦濤等人時,地點選擇在中央軍委北京的總部,一個強大的象徵意義昭然若揭。事實上,控制軍隊一直是共產黨執掌權力的基礎,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隊,部隊人數達230萬人,而且澤東講了一句名言:“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許多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包含薄一波都帶過兵。

    就在文官相繼腐敗、政府公信力迅速跌落之時,恰好給了軍隊最好的表現舞台,去年甚至有左派分子公開呼籲,讓軍隊領導人介入國家政治,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如今軍事力量於政治中發揮更大作用,高級將領看起來就像獨立行動的文職官員,他們勇於批評政策,對外交事務說三道四。

   解放軍可能成為最有力派系

    章家敦認為,當軍隊對政治和政策的干預越來越明顯時,解放軍很有可能成為黨內最有力的派系。軍隊一向善於保持凝聚力,而習近平的太子黨相較之下如同一盤散沙,畢竟太子黨只是用來泛稱有政治世襲家庭背景的官員,彼此之間政見並不見得一致,派系缺乏共同目標,各自的晉升過程也不如上海幫或團派那樣擁有相似經驗。

    所以,習近平似乎沒有大聲說話的權力基礎。常委會裡頭多的是江澤民安排的黨羽,胡錦濤則拿了中央軍事委員會這塊餅,習該何去何從?一般而言,中共總書記所率領的派系通常是黨內第一派系,但習近平的太子黨顯然不是。章家敦說,如果他有意鞏固搖搖欲墜的位置,最快途徑就是依靠軍隊,而且曾經身為耿飈秘書,習與軍隊的連結不言而喻。

    習近平依靠軍隊鞏固權力。

    每當新領導人接班時,黨和解放軍難免有一番討價還價,而十八大更是如此,因為這次十年一度的接班開頭並不順利,先有王立軍、薄熙來震撼政壇,後來習近平神隱近兩周,另外領導人的家族資產也成為外媒關注焦點,乃至於2013年初發生的南周事件,都在在說明從胡到習儘管是一段和平的權力過渡,但過程卻顛顛簸簸。混亂情況下,北京強硬分子遂得到話語權,因此領導人談論戰爭和採取近乎“好戰”的態度便不太令人驚訝。

    我們無不對新領導人充滿期待,但章家敦警告,不要指望太多,假使中國一心一意亟欲拓展邊界,國際社會(如印度、律賓和日本)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猶如緣木求魚。而且要是習近平言出必行、劍及履及,各國很難在領土爭議上討到什麼便宜。對奧巴馬總統而言,細緻入微地創造一個與中國接觸的政策是上上之策,不過他很快就會發現,事情總是說的比做的簡單。

中國是交通發展業的最大市場

《外參》記者柯宇倩/“習李新政”開局,外界對中國未來的經濟改革也有所期待。十八大後,李克強已幾次強調城鎮化等新政策,堅持“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美國著名智庫“密爾肯經濟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資深經濟學家黃華躍在接受《外參》採訪時指出,推動城鎮化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人口外移、農村建設等問題,而李克強強調的城鎮化,更多的是在原地完成城市化,留住人力,不使其外流。
 
 
中國是交通發展業的最大市場
 
除了農村建設與城市農民工問題外,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村土地等問題也是需要一起考慮的。黃華躍指出:“中國有好幾起因為政府徵地而引起的不必要抗爭,農民願意保留耕地,但從經濟發展上來說,村和小城市的領導,想把地徵出來,用作倉庫或工業生產,這之中就會是很大的問題。”
 
黃華躍對《外參》表示,要在大城市完成現代城市化,不是太難的事,但在農村就不同了;80年代農民的耕地重新劃分了一次,所以農民對土地的擁有權與城市的居民不一樣,要在原地發展城市化,很有必要在政策上先考慮到這一個問題。
 
中國過去30年是高消費、高支出的經濟發展模型,在這之中有一大部分的支出是在交通上。“就像我們研究院同事間說到,中國是交通發展業最大的一個市場,每年都有成億的人在中國跑來跑去,對環境、社會成本來說,是非常大的損耗。”
 
黃華躍認為,若依照理克強的構想,把城市化帶到四、五線的城市裡面,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流動,這對中國經濟發展、環境成本的控制會是很大的幫助。
 
打貪證明政府已無法容忍
 
只是,中國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貪腐仍嚴峻。對一般的經濟學家來說,腐敗的增長與經濟的成長無法並存,中國是個例外。著有《雙重悖論:中國的高速成長和貪腐增長》(Double ParadoxRapid Growth and Rising Corruption in China)的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政治系教授魏德曼(Andrew Wedeman)在接受《明鏡》採訪時點出,中國能同時在腐敗加遽的情況下,享有經濟的高度增長。
 
魏德曼解釋,中國的經濟增長與腐敗並存,是因為從1980年開始到1990年初期的經濟改革,創造了大量的新財富,同一時間,這些財富又從國家的手中轉移到市場中,改革在這個過程裡創造了巨大的利潤,最後,這筆財富被兩個群體瓜分,一個是控制分配的官員,這些人掌控從國家到市場的財富分配,另一個是仍然在市場中創造巨大財富的人。
 
雖然貪腐本身不會促使中國的經濟崩塌,但魏德曼指出,長期來說,如果中國官員沒有成功遏止腐敗,則貪腐會逐漸傷害中國的經濟,貪腐會變成越來越拖累經濟成長率的因素。
 
黃華躍對《外參》表示,中國新一屆政府把反貪污放在第一位,是一個非常明智與必要的作法,因為貪腐不只是對政權的威脅,或是影響到政府的工作效益,還會影響到整個社會與中國企業的文化。“這已經不是官員之間或官員與商人之間的問題,就是商人與商人之間也有這樣的行為。它不是一個正面的經濟效應。所以改變這種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習近平上任後,在打擊貪腐問題上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氣勢,重慶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被免除職務並立案調查、北京青雲航空儀錶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雨田因受賄被判刑,廣東也在40天內拿下5名廳級貪官。
 
美國里奇蒙大學(University of Richmond)文理學院副院長、政治系主任王維正對《外參》表示,打貪腐在政治上幾乎沒有什麼風險,因為中國大陸人民對貪腐非常厭惡,現在的領導人去整治貪腐,可以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中共說,如果不再整治貪腐,有亡黨亡國的危機,相信是出自正確的認知。”
 
黃華躍則認為,現在政府打貪,到底是真的下了決心,還是只為了鞏固民心、作作秀,還很難說,但他相信政府已經對貪腐的後果有了的認知。
 
“政府很少會比商業行為先走一步,當政府真的提出了政策,非常有可能是為了因應社會和商業的需要,也就是說,政府做這些事,證明了腐敗的程度已經不能容忍了,或貪腐這件事已經是對社會的威脅,或造成社會不穩定。”黃華躍對《外參》說。
 
“如果把層次提升到(貪腐)是對政權的威脅的話,就是中國政府在沒有選擇的餘地下,必須要改變現狀才做出的行動。”黃華躍說。
 
黃華躍解釋,其實這是每個政府都要經歷的陣痛,若回顧70年代的香港和60年代的新加坡,就會發現兩者都走過了如何砍斷政府官員和商人之間互利經營方式的過程,因此官員貪腐並非中國特有,香港、新加坡外,其他很多的國家,特別是印度,也都有很大的問題。
 
“世界上很多國家跟印度做生意,最大的抱怨,或是認為最受限制的地方就是政府官員貪污。中國在現代化或國際化的過程中,是否能改變貪腐情況,是很重要的課題。”黃華躍對《外參》說。
 
未來,不管是整治貪腐,或是經濟改革,黃華躍認為只要有共識,要推動應該都不是問題,只是共識形成的過程可能會長一點,特別是把今日的中國與30年前相比,政治環境已經不太一樣,在此情況下,要取得共識不一定是易事,但黃華躍相信要是中央與各省委有共識,策劃一個不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太大衝擊的藍圖,應該不難達到。
 
 
 
 
 
 
 習近平上任後在打擊貪腐問題上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氣勢,重慶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圖)被免除職務並立案調查。(新華社)

朱鎔基的兒子憑什麽接手中國唯一的投資銀行



《調查》雜誌社特約記者 戴曉原



九十年代曾擔任過《華爾街日報》駐北京總編的麥健陸(James McGrego)2005年出版《十億消費者——來自中國商界第一線的教訓》(One Billion Customers: Lesson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一書,披露了中金公司的許多內幕,其中包括朱雲來是如何接手中金公司的:

早在方風雷離開之前,公司內部就已經有了一項重大的人事安排。幾個月後,這個大人物出現了,他就是朱雲來,中國新任總理朱鎔基的兒子。

進入中金公司後,朱雲來一開始努力保持謙和低調。他看上去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不厭其煩地編寫關於國有企業財務細節的報告。但是,中金公司的中方員工很快就開始利用朱雲來的存在。他們在各種場合都加入他的名字,拉他參加各種會議來獲取承銷業務。由於總理兒子的存在,中金公司的內部政治很快就退回到帝皇時代的風格。中國員工自動向朱雲來磕頭效忠,就像他們對任何中國皇帝的兒子一樣。

方風雷離開後,朱雲來成為中金公司事實上的老闆。朱雲來是個很怪僻的人。他通常下午才來上班,然後一直待到凌晨。他不回覆郵件。他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制定自己的時間安排,通過秘書與其他人溝通。中金公司的銀行家或分析師如果想要見朱雲來,必須在辦公室待到很晚,在自己的桌前不斷喝咖啡,希望能在後半夜與他見上一面。但不管如何,朱雲來理解西方的體系,瞭解他們的價值。

2000年6月,中金公司轉由一個管理委員會負責。當然,這個委員會在決策時遵從朱雲來的意見。在中國人看來,中金公司從方風雷的公司變成了朱雲來的公司。

雖然管理嚴重缺失,但是,中金公司彼時已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果你是市場上唯一的玩家,管理好不好並不重要。中金公司擁有的特權是:它是中國唯一的投資銀行。如果有海外上市,中金公司就要參與其中。摩根士丹利竭力想要在公司建立控制和機制的努力,最終只是一場空。

http://www.bblook.com/uploads/allimg/200908/2009081412520228.jpg
朱雲來

而更為重要的是,中金公司可以很好的與國際投行合作,共同處理海外上市的業務。自從公司成立幾年中,每年盈虧平衡後,2000年中金的毛營業額達到了1.7億美元。公司把原先的一億美元全額還給了最初的投資人,中方員工還意外獲得了上百萬美元的獎金。2000年被迫離開公司的方風雷,一分獎金也沒有拿到。

朱雲來今天依然是中金公司的領導人。他自己做決策,很少徵求他人的意見。他有著他父親一樣的頑固自信。不同意朱雲來意見的人被冷藏。中金公司的決策堆積在一起,因為很難找到朱雲來。但他也是一個勤奮的人。他把中金打造成一家相對來說管理較好的國有企業。公司把自己定位成受中國公司信任的合作者,保護他們免收外國投行大鯊魚的吞噬。朱雲來賦予中金公司的使命是改造中國的國有產業。

2002年,摩根士丹利終於舉旗認輸,把公司的絕對控制權交還給中方。中金公司成為摩根士丹利的“投資組合”之一,每年收取分紅,也許未來等到中金上市時還能獲得不菲的資本回報。正如一名摩根士丹利的經理人所說:“我們向他們的遠景投降。”摩根士丹利投降後,它在中金公司運作的最賺錢的幾筆中國公司海外上市業務中被指定為聯合承銷商。

麥健陸在書中介紹了朱雲來,稱其是“新生一代”,受過西方的教育,但是,和王岐山一樣,他也顯示出一種“政治恐懼症”,這種恐懼主導了中國官員及其家人的行為方式。在很多方面,作為中國高層領導人的子女就像是遭到了詛咒。朱雲來從小就被教導要對別人心懷警惕。早在朱雲來上小學之前,他的父親在毛澤東迫害知識分子的運動中被打成“右派”。長大的朱雲來在此後二十多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籠罩在政治恥辱的陰影之下。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才得以出頭。九十年代,隨著經濟改革以及父親的快速陞遷,朱雲來對為了討好其父親而對自己友好的人極其警覺。雖然他現在已經很富有很成功了,這種恐懼依然左右著他。

朱雲來和他在中金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有著他父親一樣的恐懼,不過這種恐懼是現代版的。他們和西方投行家們一樣勤奮工作,有著很好的收入,但是,他們總是擔心,如果北京的政治風向發生轉變,他們就會成為新一輪政治運動的目標,被指控為通過實際上的國有資產私有化而牟取百萬美元暴利的人。“他們擔心被曝光,最後因為誠實工作而身陷囹圄,所以他們行事都很隱秘。”一名中金公司內部人在拒絕採訪朱雲來和其它高層管理的要求時如是說。

王岐山和朱雲來對中外合資公司的態度是非常典型中國政府的態度。中國政府往往並不是真的在意打造真正的合作關係。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載體,能夠獲得外國的技術、資金和專業知識,同時又保持中國人對公司的控制。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一些關鍵領域,如金融,保險,汽車和電信等,中國法律要求必須通過合資方式組建公司。(《調查》特刊 第二輯)  

訂閱《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apKey=fedd22f528





民怨沸騰只當耳旁風,劉雲山升官自有秘訣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程恭羲





  掌管中宣部十年的劉雲山,儘管被中國網民視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他“笑駡由人”,安然繼續當他的新聞和思想檢查官。

  《南方都市報》紀念5.12地震三週年社論發表了《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的社論,隨後,該文作者宋志標被停職。據德國之聲了解,在此期間,中共常委李長春和宣傳部長劉雲山到廣東視察,南都報社高層對宋志標的處分,有可能是在中國大的新聞管制背景下的“自律”行爲。

  《南方都市報》因此篇文章獲得了讚譽,有網友在微博上寫道:“正是你及你的同仁們的不懈堅持,才時刻提醒我們與文明的距離”;“在這樣一個警察國家裡,仍然有那樣高貴的詩句出現,實在掩蓋不住內心的狂喜!”

  隨後,有南方報系傳媒人在新浪微博透露,這篇社論的執筆編輯宋志標“暫時被停職,恐怕在相當長時間內,都不能再寫社論或版面評論”,暗示他已有可能“被辭職”。

  宋志標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媒體同行也表達了他作為媒體人的憤慨,他認為,目前的中國媒體人處在最逼仄的媒體環境中,很多媒體人在默默堅守,試圖通過文字傳遞真實新聞和公衆聲音,但在中國當局的新聞管控下,加之媒體行政主管本身的自我閹割和審查,讓很多的媒體人被縛住手脚,中國新聞漸呈萎頓狀態。他覺得,作為新聞鏈條中的記者和主筆,遵守了嚴格的新聞流程,如果文章真的被中宣部門認定違規,也應該由報社的領導擔當責任。



  由此看來,劉雲山所主掌的中宣部在“南都社論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全靠貴人提携
    
  中共上層大多出自清華或北大,劉雲山的學歷只是中專。此外,與其他政治局委員相比,他的履歷也很簡單——畢業於內蒙古集寧師範學校,畢業後長期在內蒙古偏遠地區工作,先後做過教師、宣傳幹事,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記者。

  劉雲山原籍山西忻州,出生於內蒙古土默特右旗(旗相當於內地的縣)。與昔日“蒙古王”烏蘭夫的家鄉在1969年以前是一個旗。劉雲山1964年初中畢業,考入內蒙古集寧市一所中專師範。1968年畢業後,被分配至當時的土默特旗的一所學校作教師,只工作了半年便被下放至蘇卜蓋公社“勞動鍛煉”。

  1969年,土默特旗被一分為二,土默特左旗劃歸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右旗劃歸包頭市,分別成立了兩個旗黨委和革命委員會,劉雲山的出生地被劃歸為土默特右旗,旗黨委成立的同時,他被調去當打字員。

  打字久了,也寫點豆腐乾文章,成了通訊幹事,負責向自治區報刊、電台寫新聞稿。在那個年代裡,《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地方黨報上刊登的地方新聞,好多都是以“本報記者、本報通訊員”名義刊登或播發,“本報通訊員”基本上都是黨委宣傳部報導組的幹事。

  劉雲山的宣傳幹事一幹六年半,終於盼到了“貴人”——前往採訪的新華通訊社駐內蒙古分社記者田聰明。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的田聰明,被分配至內蒙古的巴彥淖爾盟政治部任幹事,1974年年底被調任新華社記者。在田聰明推薦下,新華社內蒙古分社於1975年10月調劉雲山擔任了該分社農牧組的記者,一呆又是將近七年,他攀到了農牧組副組長(副處級)和分社黨組成員。

  1978年10月,胡耀邦點將,周惠接替調回軍隊的尤太忠,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書記。周惠看中田聰明,從新華社內蒙分社調任自己秘書,於1980年2月,提拔為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在田聰明推薦下,劉雲山也被周惠欣賞器重,選拔他於1981年到中央黨校脫産學習半年,1982年7月,提拔他為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副書記、黨組副書記。

  劉雲山雖是副職,但先後任正職的自治區團委書記巴達呼拉和尤仁,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蒙古族青年,劉雲山一直實際主持工作,與團中央有較多工作接觸,與團中央第一書記王兆國、書記胡錦濤、劉延東都建立了工作之誼。

  1983年3月,田聰明當上自治區黨委秘書長,6月又兼任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而與田同時被提拔的蒙古族幹部烏恩,當自治區委宣傳部長明顯力不從心。於是,田聰明再次舉薦劉雲山,1984年2月當上了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1985年,劉雲山被周惠和副書記布赫等人向中央推薦為內蒙古幹部“第三梯隊”的培養對象。

  從那以後,田聰明與劉雲山的地位開始變化: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內,田聰明的職務雖然長時間仍在劉雲山之上,但兩人先後進入中央層級的宣傳部門後,劉雲山却始終高田聰明一頭了。不過,據高新引述熟悉他們兩人經歷的人士介紹,劉雲山自始至終對自己的“伯樂”都十分尊重。 (《明鏡月刊》37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胡耀邦說他“又可愛,又可氣!”


《新史記》陳小雅 專稿



胡績偉是上世紀中國社會政治制度轉型時期思想解放運動的主將之一。但胡老去世的消息在微博上刊出時,大部分年輕人卻表示對這個名字不熟悉。此時,距離胡老叱 吒風雲的年代僅僅20年,已經有些“兒童相見不相識”的味道。歷史車輪的轉速飛快,令人欣喜,但胡老是不該被忘記的人。

令我心驚的是,胡老的女兒胡雪濤和女婿王鏡寄來的訃告首頁上刊出的那首胡老寫於2005年元旦的詩句:
【餘絲盡獻一老蠶,靜待北東觀西南。
樂看前驅後湧浪,群群安泰托新天。】

碰巧我住在北京西南角,屬於“後浪”,我也確實對胡老有過為之寫《評傳》的承諾。正是這個原因,使我最終答應《新史記》雜誌,把未曾刊發過的舊文摘編一些內容發表,對逝去而我未能送行的胡老,是一個道歉,一個紀念。

http://blog.creaders.net/upfile/20120917/20120917162057_61810.jpg
胡績偉先生。(高伐林攝于2006年11月11日)


一、 初識胡績偉

胡績偉:男,身高1.7米,臉圓,鼻直,薄嘴唇,口齒左上方有一虎牙,皮膚白皙;
他的履歷表能告訴人們更多的內容:民族:漢;籍貫:四川威遠;出生年月:1916年(陰曆8月18日)。相傳,他的祖上是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時,從廣東花縣過去的。

這樣的履歷表,在中國大陸,每一個有單位的人都有一份。它的重要意義是,證明你“歷史清白”。

第一次見到胡老,是在1992年10月12日。那天晚飯後,剛看完中共十四大開幕式的電視新聞,我便隨原《新觀察》雜誌副總編鄭仲兵來到《人民日報》社座落在東單煤渣胡同的老宿舍。

院 子裏很靜,胡家就住在一樓東頭。因為外面有一個圈定“勢力範圍”的籬笆圈,所以他家也自成一個“小院”。雖然是天黑,也能感覺出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條。從房 間窗口瀉出的燈光柔和,沒有人影晃動,電視機開著的聲音,在外隱約可聞。在路上,老鄭先向我介紹了胡老的近況:他目前與小女兒和女婿住在一起。他夫人幾個 月前因癌症去世。她已久病在床,但他們的夫妻感情很好。他動了眼球的手術,剛剛從醫院回家……

與許多老人一樣,此時,他面臨著老年的孤獨。

老鄭直奔陽台上的房門。他專注一件事時,別人的話是聽不見的,所以對我關於院子的議論沒有反應。而這時,胡家的門已經開了。開門的是胡的大女兒威威。她是胡老妻子與前夫的孩子,在南方一家電影廠工作。

有個人很快從左邊一間朝南的房間裏走了出來。

這 就是他嗎?第一眼見到胡老,我有一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眼前這個說話聲音微弱的“小老頭”,就是中國思想解放運動的主將之一,曾任中共“喉舌”,也 就是中國第一大報的總編輯兼社長,第一個倡導報紙的“人民性”的改革家、“八九民運”中發起呼籲召開人大緊急會議的民主先鋒胡績偉先生嗎?

儘 管有老鄭打招呼在先,這第一次見面,還是有點出我意料。我把眼前的他,與想像中的他進行了對比和修正:他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高大,那麼有棱角,更沒有歷史事 件帶給他的“晦氣”或“喜氣”。他比我想像的要隨和、平易近人。而且,他臉上紅潤有光,說話帶著笑容,沒有病人的痕跡。我想,若是在大街上見面,我或許能 從他儒雅的氣質中判斷出他的文人身份,但決不會聯想到為中國現代歷史轉折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一員戰將;更不會把他與那些“殺氣騰騰”的文字加以聯想。

胡老先和老鄭握了手。老鄭向他介紹說:

“這是陳小雅,我們是朋友。”

“那好啊!”不善辭令的他,笑吟吟地,坐在和我們呈直角的一個寬敞的單人沙發上。他和我握手時,我感到那隻手並不大,有一點瘦,但並不僵硬,不粗糙,也不有力。“是一隻握筆的手!”我想。

“有什麼新聞嗎?”老頭兒問。後來我才知道,這句話,幾乎是他與所有來訪朋友談話的“開場白”。

這是他的職業病。不過,我心中也有些悲哀:這個中國第一大報的總編輯,現在居然要從來訪的客人那兒打聽新聞了!那條本來幾乎萬能、但只為極少數人提供信息服務的新聞渠道,對他關閉了!的確,在中國,權力和地位的失落,就意味著人們生存或發展佔有資源的失落……

談到十四大出人意外的人事變動,老頭兒湊近耳朵來聽。看得出,他對拋棄了他的政治,仍然充滿熱情。老鄭使用的欲縱先收的神秘敘述節奏,更是調動起老人渾身的興趣。

大 家的討論經常在“理想政治”和“現實政治”中輾轉,但末了還是回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胡老對十四大後的情況總估價是:日子會比過去好過一點。因為江澤民講 話中談到一點,左的干擾表現在認為“和平演變”的原因來自經濟領域。這一點作為黨的路線確定下來,今後的干擾會少得多。他對“文化思想會寬不會嚴”的估 計,沒有獲得贊同。

1956年“大躍進”前,“人民的大救星”毛澤東曾當面批評這個人和他的同僚主持的《人民日報》是“死人辦報”!

這個人,很呆板嗎?

1961年“大躍進”後,劉少奇在譴責《人民日報》助長了“浮誇風”時,對胡績偉說:“有報紙的害處,比沒有報紙的害處還要大!”

十年辛苦,幾至被一朝否定,他又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1983年,他衷心擁戴、為之效力、並視之為親密同志和朋友的黨的總書記胡耀邦,這個敢於對前代偉人和領袖執行批判的“新教”頭領,則說他:“又可愛,又可氣!”

第 二次與老鄭到胡老的家中已經是11月2日。我們徑自進了客廳。等待中,裏間的抽水馬桶響了一聲,仍是沒有影子的屋子裏,悄沒聲地走出一個人來。老頭兒仍是 紅光滿面,行了握手禮,大家坐下,照例先談開了形勢——不過,這一次老人還能見好就收。一會兒,便從裏間拿出一個卷宗來。我們按原先說好的,進入正題。 (《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明鏡月刊》(第39期): 溫家寶遺臣 禍首周生賢


內容提要:

牽扯家族億萬利益     不管生態斷子絕孫
溫家寶遺臣   禍首周生賢
中國環境正變成人間地獄
全世界在等待李總理何時甩開膀子
多重問題糾纏中國城鎮化  
新領導履新於中共來到臨界點之際
習近平:毛澤東孫子還是習仲勛兒子?
中南海三封來信
風暴來臨時    有人會做出明智選擇  
明鏡記者親歷緬甸萊比塘礦區 


《明鏡月刊》 (印刷版)長期訂閱
http://city.mirrorbooks.com/news/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81469-php-1

【明鏡月刊】電子版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奥斯卡获奖片《被解救的姜戈》中国叫停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被解救的姜戈》,突然在上映当日被紧急叫停,影院向观众解释,接到广电总局和中影集团通知,因技术原因停放。网友质疑应与中国审查制度有关。

据中国媒体《新民晚报》和腾讯娱乐等发出消息,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最新执导的影片《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于4月11日中国上映当日,被紧急叫停。新浪网友"血一刀"微博透露:"在三里屯美嘉影城看第一场《姜戈》,刚看了1分钟,停了。工 作人员进来说广电总局和院线都来电话说要推迟" 。目前中国院线接到中影发行公司的通知:"由于技术原因, 《被解救的姜戈》全部停映,已经出票的全部退票。"

北京三里屯美嘉影城工作人员向德国之声表示,影片上映之时接到上级(中影公司和新影联)紧急通知,表示因技术原因要求停映,目前影院关于《被解救的姜戈》的排期全部取消,影院也在焦急等待主管部门另行通知,但不确定能否继续上映。

《被解救的姜戈》影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前的1858年。美国黑奴姜戈从暴虐的糖果庄园主卡尔文.坎迪手中解救出自己的妻子的故事。本片也荣获第85届奥斯 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大奖,及最佳影片、最佳摄影和最佳音效剪辑的提名。本片为塔伦蒂诺第一部被引入中国内陆的影片,在进入之前,昆汀本人表示为适应中国 审查,对影片进入了剪辑和处理,早前中国媒体消息称此片已顺利通过审查。目前中国广电等主管部门还未就停映一事做出正式的官方解释,片方索尼公司中国区负 责人也表示对此不予置评。

原定去年9月13日公映的中国影片《白鹿原》也曾发生因"技术原因"被延期两天再上映事件,但据《新民晚报》报道称,院线人士透露,目前还没有消息表明 《被解救的姜戈》会在短时间内重新上映,影片可能就此和中国内地大银幕绝缘。目前有业内人士反馈最新消息称该片有未被剪掉的男主角暴露镜头才被临时撤档, 网友籍此批判中国的审查制度。亦有部分网友质疑,影片中反抗奴隶主的内容刺激了审查部门"敏感的神经。"

This undated publicity image released by The Weinstein Company shows, from left, Jamie Foxx as Django and Christoph Waltz as Schultz in the film, Django Unchained, directed by Quentin Tarantino. (Foto:The Weinstein Company, Andrew Cooper, SMPSP, File/AP/dapd)
 
《被解救的姜戈》剧照
 
"主管部门的剪刀手,比奴隶主还厉害"

新浪网友"假装在纽约"就此发出评论:"电影局的剪刀手,比奴隶主还厉害,非要把姜戈剪成太监";新浪认证知名影评人"暗夜骑士"则表示,如果影片是以有暴露镜头遭删,那么中国市场上其实暴力和情色情节并不鲜见。

独立纪录片制作人胡杰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影审查从未放松过,中国影人就是身处这样逼仄的创作环境中,外国影片进入中国也会遭遇与他们以前 的"审查"内容不一样的思想审查:"对于电影的控制,这个审查一直是存在的,大家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不仅仅是电影审查的问题,是中国整个审查系统的 问题,电影是整个对'开启民智'教育的整体审查的一个方面,这是一个国家的专制问题。"

FILE - This undated publicity image released by The Weinstein Company shows Leonardo DiCaprio as Calvin Candle in Django Unchained, directed by Quentin Tarantino. (Foto:The Weinstein Company, Andrew Cooper, SMPSP, File/AP/dapd)
 
"主管部门的剪刀手比奴隶主还厉害"
 
"审查部门怕影射体制,怕联想"

另一位中国纪录片导演何杨也向德国之声谈及,因为中国的审查制度,中国影人无法创作出能被世界价值所理解和接受的优秀影片或其他文化作品;而海外充满自由 精神的影片也很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在用一把审查的剪刀剪断与世界主流文明的对接,而审查的主因在于恐惧真相及不希望中国民众被影片人物的勇气、自由精神 激励:"他们恐惧什么呢,真相;由于很多片子不撒谎,所有接近真实的东西,他们就要剪掉,真实是体制最大的敌人。"

胡杰也认为有可能是电影中黑奴反抗奴隶主的剧情惹来麻烦:"这样一个内容可能变得敏感了,因为中国目前的矛盾已经非常激化和尖锐";对此何杨表示认同,他 认为中国审查部门最常审查的其实是思想,但常常以所谓的"暴力或情色"等理由做出限制:"他们怕别人影射体制,怕联想。"

作者:吴雨

责编:石涛

德国之声中文网


港人在中国投资悲歌 一示威自残一自杀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在中国投资须防范官员敛财行为,同一日内,有香港人因不满海南省官员非法扣留其二百多万元人民币财产,在北京的海南省驻京办事处外拉横额示威和自残;而一名怀疑被海关诬陷的港商,则悬梁自尽。

自残的梁桂娥(66岁)10日下午与另一名72岁港商薛宝仁前往海南省政府驻京办所在的海南大厦外拉起「平反寃案、依法治国」的横额抗议,并高叫口号。梁桂娥指,与丈夫冯国锦回家乡海南经商,1989年时,冯被指「投机倒把」和行贿而被捕,海南中级人民法院其后以事实不清而退回起诉书,但当局拒绝放人,直至1993年才取保候审。及至1996年,海口市法院又判冯罪名成立,但毋须再服刑,因为刑期与被扣押时间抵销。但当局没有归还不在「赃物清单」上的二十多辆私家车,总值280万元。要求当局还已故丈夫清白、赔偿受寃坐牢的损失和归还非法扣留的财产。

十多分钟后,公安到场了解情况期间,她以利器割伤手腕,由公安陪同送院治理,情况稳定。

在香港,于中港两地经营纺织成衣出口业四十年的黄锦泉,10日留下遗书自尽。

黄在遗书中指,被人盗用厂房合同做生意,感到无辜受屈,并为此连累妻子四出举债,深感抱歉。遗书夹附一张面额35万元的支票,以备妻子还款。

消息称,死者在复活节前一个星期收到中国厂长消息,指公司一批「人造毛」纺织原材料涉嫌瞒税在上海被扣留,执法人员其后更到惠州厂房调查及搜出同类货物,涉案总金额达八亿元人民币(折合约9883万欧元),已查封厂房进行调查。由于厂房近月没用人造毛生产毛衣,黄认为被中国部门诬陷以索取钱财,感到郁郁寡欢。另外,封厂亦令公司生意陷入困境,黄遂萌生死念。

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刘达邦向《苹果日报》表示,港商在内地设厂经营业务,稍一不慎便会踩进漏税瞒报的法网陷阱,例如错误估算原材料制成产品的出货量,或剩下未被使用的原材料都会被指为未申报物品,须要罚款。他更听闻海关每年会接获省政府定下漏税罚款的硬指标,之后会私下要求各厂商筹集交款了事,以免成为海关的打击对象,港商只能见机行事。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奥巴马呼吁增加预算拨款 强化网络安全




作者 肖曼

2014年财政年度预算案中,奥巴马总统呼吁增加拨款,美国军方将扩大网络司令部,增加一个可执行“监视、监控、研发、维护和分析”任务的军方黑客小组,使美国能组织更多军方“黑客”去拦截来自诸如中国、伊朗、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日益升级的网络攻击。此举显示美国政府打算将更多的资源放在新兴的全球“网络军备竞赛”上。

在美国政府各部门面临预算削减之际,奥巴马总统却将网络安全作为一个重点拨款对象,强化网络安全。表明网络攻击和网络间谍活动已取代恐怖主义活动,成为美国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美国军方官员最近也提出了相关警告。

根据奥巴马提出的预算方案,美国国防部用于网络安全的开支将增加47亿美元,比目前的水平高出8亿美元。目前,五角大楼的预算将削减约39亿美元。尽管美国国土安全局的总开支将缩减6.15亿美元(约1.5%),国土安全部仍将耗资4400万美元,用于建立一个政府间的资讯共享平台。美国国土安全局还将资助更多的网络安全研究项目,并帮助私营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强网络防护。

3月26日,奥巴马已经签署一项美国政府新开支法案,包含一条禁止政府机构购买与中国政府有关公司信息技术条款。

美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今年2月参加指控称,中国军方某部队是对美国企业实施黑客攻击的幕后黑手。中国则严厉驳斥说:中国是黑客袭击的受害者,而且攻击主要来自美国。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日本輿論普遍肯定《日台漁業協定》

台灣亞東關係協會會長廖了以(右)與日本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
台灣亞東關係協會會長廖了以(右)與日本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在台北簽署《日台漁業協定》


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日本幾份外交立場對立的大報周四(4月11日)的社論都一致讚揚日本與台灣周三簽定和發表的《日台漁業協定》。

《朝日新聞》題為「日台漁業協定是迴避尖閣糾紛的成人智慧」的社論說,日台簽定這一協定是雙方迴避了圍繞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台灣稱釣魚台)糾紛,能面對面地實現了的「成人智慧」。

社論說,協定迴避了「領海」這一詞匯,功夫高明,今後日台糾紛消除,期待尖閣諸島周邊能迴避日台間發生不測事態,希望中日改善關係也能採取這種成熟的智慧。

社論也指出,雖然台灣本來沒有與中國攜手保釣的打算,但在東海面對日本巡邏艦時,實際上獲得中國照應。

《朝日新聞》也承認,日台關係良好,台灣不僅是日本最大的進口實體,而且東日本大地震時捐贈日本的救援金高達200億日元(約2億美元),期待今後雙方交流進一步活躍。

戰略意識

《讀賣新聞》題為「日台漁業協定以戰略外交守衛尖閣」的社論說,日台去年恢復漁業談判就是基於戰略,這次達成協議則是首相官邸主導以讓步漁業權換取守衛尖閣諸島的戰略,而台灣也獲得了擴大漁業海域的實惠,可謂是雙贏。

不過社論也援引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周三發表「非常遺憾日方大幅讓步,令沖繩漁業面臨激烈競爭和漁場縮小」的聲明,來表示對日台能否圓滑管理漁業現場存在的憂慮。

社論最後也同樣說,台灣本來親日,希望通過這次締結漁業協定加強日台關係。

《產經新聞》題為「歡迎現實判斷下的日台漁業協定」的社論更明確表達了與友好的台灣戰略合作牽制中國的期待感。

社論說,中國政府對日台簽定漁業協定作出的反彈「是暴露軍力背景下,推行利己規則的傲慢表現」。

不同心思

日台簽署漁業協定周三晚起就成為各大傳媒的重要新聞。

媒體也報道了以仲井表明不滿和抗議日本政府的沖繩縣政府反應和一些沖繩漁民「堅決反對」、「非常困擾」等表態。

不過主流傳媒輿論的普遍反應說明,對中日台領土糾紛,一直沒表明同意讓步的主流傳媒輿論利用日本對台灣讓步的契機,相當一致地表達了他們更重視現實利益的看法,其實超越了幾近荒廢的釣魚島及其周邊海域主權的單純意識形態,比日本政府拒不承認主權糾紛的立場靈活。

只不過,立場親北京的傳媒輿論希望能把日台成功迴避吵架、賭氣的智慧繼續用於解決中日釣魚島糾紛;立場中立的傳媒輿論贊成利用釣魚島籌碼謀求日本安全和經濟等實在利益;而立場親台北或反華的傳媒輿論則歡呼這是分化中台、針對中國的戰略成功。

BBC中文網

八國集團外長倫敦會談磋商朝鮮危機

八國集團(G8)外長會議星期四(4月11日)在英國倫敦舉行,朝鮮半島危機將成為會議的重點磋商話題之一。

記者們表示,出席會議的日本正尋求八國集團對朝鮮半島危機發表強硬聲明,以示團結。

朝鮮危機

朝鮮近來不斷升級凖備戰爭的輿論宣傳,包括威脅將對美國和韓國目標實施核打擊。平壤上周還告知多國駐朝大使館將在戰爭爆發後無法保證使領館人員安全。

韓國、日本和美國針對朝鮮可能發射導彈提升戒備級別,韓國外長稱朝鮮「隨時有可能」付諸行動。

BBC外交事務記者羅賓斯說,與會外長均認為,平壤發出戰爭威脅,並凖備發射新導彈,是危險的挑釁。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星期三在倫敦會晤美國國務卿克里時表示,在朝鮮危機問題上,俄方與美國「沒有分歧」。

韓聯社引述韓國軍方消息人士稱,除了部署在朝鮮江原道地區的兩枚舞水端導彈外,韓國軍方又在咸鏡南道一帶新發現了朝鮮數輛移動式導彈發射車,可用於發射飛毛腿導彈和勞動型導彈。韓國因此已提升戒備級別。

敘利亞局勢

八國集團成員國包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羅斯。英國是今年的輪值主席國。

本次八國集團外長會議還將討論敘利亞危機、伊朗核問題,以及衝突中的性暴力犯罪等。

八國集團外長星期三已與敘利亞反對派代表舉行會晤。

BBC記者表示,與朝鮮問題不同的是,八國集團成員國對敘利亞問題的看法有分歧,沒有人認為俄羅斯會支持對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採取打擊行動。

不過,最新證據顯示敘利亞反對派與基地恐怖組織有牽連,這使八國集團成員國政府更難就敘問題協調有關立場。

BBC中文網

中国抗日影视剧雷人不断 疑为政府补贴粗制滥造

m0410-sy2p.jpg  
图片:出现裸体画面的抗日剧。(happy张江微博)


在中国大陆,网民爆料,国产抗日题材电视剧出现裸体女向八路军敬礼的雷人画面,引发热议。有人指责,国产抗日神剧层出不穷,疑似因有政府补贴,大量粗制滥造。有民众呼吁停止此类影视剧的拍摄。

近来中国各大卫视都连番播出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但许多被民众惊呼剧情太雷人,不仅违背历史还超乎常理。

抗日剧出现裸体引热议

星期一微博网民“Happy张江”在微博中贴出一组照片称是抗日剧的拍摄现场,图中可以见到一位背对摄像机的全身赤裸的女子面对着多名身穿八路军服装的男子相互敬礼。

不少人表示,无法接受这样的剧情设定。他们说,不知道导演和编剧的脑袋里想的是什么。

网民“美国喜羊羊”说,“老梗都用完了也不至于如此推层(陈)出新靠情色博眼球。”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周三告诉本台记者,当局可以以文艺的手法挑起民族情绪。

“文艺在中共来看就是一种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一种工具,通过文艺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过去五六十年代就把地主和资本家抹黑。现在他们就要将日本进行抹黑,这是他们一贯的做法。文化也要为政治服务,他们不惜造假通过这些抗战的影视剧来制造一些假象来达到他们的要求。”

抗日神剧不断出现

而就在不久前网民就发现已经在全国卫视中播放的抗日电视剧《箭在弦上》中女主角遭到俘虏之后遭多名日本士兵轮奸,突然间女主角起身用箭矢刺死多名敌人,之后又连发数箭射死十多名日本士兵。更有剧集当中,上演抗日英雄手撕日本鬼子、手榴弹丢飞机、飞刀敌炮火、空手夺枪的戏码。甚至还有的剧集中,角色的着装被批评是奇装异服,场景还出现抗日年代根本没有的机车。

政府补贴导致大量粗制滥造?

许多民众对于这类电视剧遭人反感还继续热拍的现象感到不满,有网民先后在网络中解答说,“只要拍摄爱国题材的电视剧,广电总局都会给出相应的补贴来奖励拍摄”。

许多人认为这类国产电视剧的泛滥极其误导大众,在某程度上甚至破坏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持续引起各界关注,日本前眾院议长河野洋平将於本周日起率团访问中国三天。日方希望能和国家主席习近平或总理李克强会谈。河野洋平是自民党内鸽派政治家,主张对中友好,不少评论认为他的到访将有效改善中日关系。

长期关注中日关系的香港时事评论员李国成周三告诉本台记者:“这些不是官方的行为,都是民间的,民间的讲不了什么话,官方不接触都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官方正式交谈才能解决问题。现在民间说友好都是一些外围的机构来交流,就算战争的时候也会有友好的机构来往的。这些交流只能缓缓紧张关系,实际上的东西没有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路透社的报道关注中国土壤污染问题

m0410-sdp.jpg  
2011年8月11日,云南曲靖的一位农民在检视被铬渣污染了的土地。


路透社10号的一篇报道援引中国环境保护部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的话说,一项土壤状况调查显示,中国某些地区的土壤发现一个世纪前的金属污染以及1980年代已禁止使用的666等农药的残留。评论界人士表示,中国环境污染之严重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环境保护部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表示,一项全国范围的土壤状况调查显示,中国为农业革命付出了沉重代价。

这位官员所说“沉重代价”,是指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这些重金属包括铅、砷、镉等。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他说,中国领导人应该想好:发展经济为的是什么?

“你从积极的角度来说,他(指中国政府)发展经济、发展国家、发展城市,是希望给人民带来很好的生活。但是你要的是什么东西呢?你要的(应该)是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你要的是一个比较幸福的生活!”

美国托莱多大学荣誉教授冉伯恭表示,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把GDP增速降下来。

“我想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经济发展速度放慢。”

冉教授说,中国政府已经表示要把GDP年增长率由前些年的10%左右降到7.5%,但是冉教授说,中国官员实际上不甘心在7.5% 这个增长率上打住。

“虽然中央说经济成长目标是7.5%, 但实际上他总是希望超过7.5%。”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的谢家叶博士表示,中国环保部官员将土壤的严重污染归因于化肥使用不当的说法难以服人。

谢博士表示,中国的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 的根子在于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制造业的排污环节。

谢博士说,将土壤的污染归咎于农药、化肥是“轻描淡写”。

“我们用的化肥顶多就是尿素这些东西,这个方面的污染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很快就被土壤吸收了。”

在谈到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时候,有时会听到一派议论:在西方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一度造成局部环境的严重污染,但是后来也都治理好了。中国的环境污染是很严重,但是将来有钱了也是会治理好的。

谢家叶博士表示,这种议论要不得。

“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去重复前人的错误呢?我们可以避免的为什么不避免呢?”

路透社的报道说,一般人相信,在中国一些老工业区,天生的生理缺陷和癌症罹患率之高应当归咎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張倩燁:鐵娘子不敵鄧小平香港命運拐點

鐵娘子向鄧小平提「主權換治權」方案,卻碰到鄧小平的民族主義鐵板,香港大學生高舉「侵華條約不容肯定」標語支持;回歸後,鐵娘子推崇的市場萬能與財團路線卻成北京治港主旋律,金融鬆綁與資本狂歡,導致地產霸權。

日前去世的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港譯戴卓爾夫人、台譯柴契爾夫人)為中國人熟知,恐怕多是因中英香港問題談判。這位「鐵娘子」與鄧小平會談後,在人民大會堂前跌倒的那一跤,成為中國外交史的一個重要的鏡頭,也引起不一樣的解讀。

關鍵是這一位英國首相挾戰勝阿根廷的餘威,來北京和鄧小平談香港回歸。但沒想到鐵娘子碰到鄧小平的鐵板;否定了英國的如意算盤,讓鐵娘子離開時不知所措。或是如有些中國民族主義者說:這是鴉片戰爭受害者的陰魂,絆了她一腳。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鄧小平會見了撒切爾夫人。此前,總理趙紫陽同她舉行了會談。中國領導人正式通知英方,中國政府決定在一九九七年收回整個香港地區,同時闡明中國收回香港後將採取特殊政策,包括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由香港當地中國人管理,一國兩制,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

「主權換治權」,這是撒切爾夫人在與鄧小平談判時提出的移交香港主權方案——九七後主權歸還中國,但仍由英國管治香港。在香港問題上,她始終抱定「有關香港的三個條約仍然有效」的主張,並在來華前就早有聲明,在輿論造勢,表明「如果中國同意英國一九九七年後繼續管治香港,英國可以考慮中國提出的主權要求」。

但一開始,鄧小平就強硬表態:「香港不是馬爾維納斯(福克蘭島),中國不是阿根廷。」另一句更廣為傳誦的名言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英國人堅持清廷割讓香港的南京條約等國際條約仍然有效,引起了香港大學生的強烈抗議,他們高舉「侵華條約不容肯定」的標語牌,發動示威。當年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的陳景祥(現為香港《信報》總編輯)回憶說,看到英國提出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後,「立即決定跟學生會幾位幹事前赴?德機場,抗議英國的三條不平等條約有效論」。他表示,在當年香港人仍然對前途問題一片迷惘之際,寧願英國延續對香港管治的民意佔大多數,「我們這班學生哥反對英國的三條條約有效論,形同支持中國政府收回香港,當時肯定是極少數」。

中方的強硬姿態讓撒切爾難以找到突破口,英國轉而放棄「治權牌」,向北京打出香港的「民意牌」與「經濟牌」,希望九七後仍可在港保留英國的影響力。

從「經濟牌」和「民意牌」角度出發,撒切爾夫人告訴中國,香港的繁榮離不開英國的管治。鄧小平說:「保持香港的繁榮,我們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但這不是說,香港繼續保持繁榮必須在英國的管轄之下才能實現。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收回香港後,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於香港的政策。這些政策的主要特點,就是基本上保持這個地區政治、經濟制度現狀。」

撒切爾夫人還曾提出「三腳凳」理論。所謂「三腳凳」,是在中英開始對香港問題談判時,港英當局企圖以正式成員身份參加,造成中英港三方共室的事實,以達到「還政於港」、使香港成為一個政治獨立實體的目的,因此,中英談判時,時任香港總督尤德應在場。對此,中國外交部強硬表態:「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是中英兩國政府之間的雙邊會談。尤德先生是作為英國政府代表團的一個成員參加會談的,因此他在會談中只代表英國政府。」

儘管在對華談判中,撒切爾夫人一度與北京針鋒相對,但一向視撒切爾夫人為外交對手的中國政府仍在她去世後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撒切爾夫人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生前曾為中英關係的發展,特別是香港問題和平解決作出了重要貢獻。中方對撒切爾夫人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向撒切爾夫人的家屬表示慰問。」

歷史的諷刺是:中國在香港政治上粉碎了撒切爾夫人的「主權換治權」的計謀,但在香港的經濟上,北京卻不自覺地倒向撒切爾主義的框框中,崇拜自由市場萬能,經濟政策向財團傾斜,但也導致資本的狂歡,為日後全球的金融泡沫埋下伏筆,使「撒切爾主義」理念在九七後繼續影響香港。

撒切爾主義,簡言之是指撒切爾夫人上台後在保守黨內出現的一股佔統治地位的「新右派」勢力的意識形態,是新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結合體。撒切爾夫人果斷推行新保守主義思潮,在經濟政策方面採取貨幣主義手段,主張小政府、推行私有化,帶領英國走出了「英國病」的陰霾。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經濟政策對付過度的工會勢力和慵懶的、依靠福利的「英國病」,都有重大效果,但也加劇了社會階層和收入的不平等。

在她執政十一年裏,香港不可避免受到撒切爾主義影響:財團勢力壯大,今日地產霸權的基礎已在彼時奠基。與英國相比,香港不足之處在於沒有經歷「高福利時代」。而放任的經濟主張增加了財團在社會政治事務的影響力,以致於中共八十年代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力推「精英治港」,落實拉攏財團的路線。

北京怕撤資拉攏財團

許家屯治港思路,就是害怕財團撤資。由於當時英國財團怡和(Jardine)宣布「遷冊」,資本撤離香港,許家屯就極力以各種優惠政策和保證,對香港的上層社會統戰。這路線一直延續到今天,中共高層與香港財團的密切關係,超過了中共傳統重視基層群?路線的工作重點。

二零一零年,深圳特區成立三十週年,胡錦濤赴深圳視察,沒有接見為深圳建設貢獻巨大的民工代表,卻接見香港富商李嘉誠。批評者認為,胡忽略工人階層而處處照顧財團利益,體現北京治港走財團路線,與北京近年被批評走權貴資本主義路線,同出一轍。

但有港人認為,撒切爾夫人當年與中方談判時,並非從香港利益出發,而是利用香港為英國獲取最大利益。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表示,六四事件後,港人對九七後的香港前途感到焦慮,但英國並未給港人居英權。

英國不顧香港民主前途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一九八四年中英談判時,曾提到未來香港特首由協商產生,並未顧及香港民主前途,反而是九零年由中國人大通過的《基本法》規定,香港特首與立法會最終均由普選產生。

在香港主權移交談判過程中,與鄧小平一樣,撒切爾夫人也是可以被稱為改變香港命運的人。她的離世,恰逢香港民間爭取二零一七年普選權、部分民?與精英發起「佔領中環」活動之際。在社交媒體上,港人借此新聞切入點,掀起對香港民主命運的新一輪討論。

撒切爾夫人逝世也正值香港葵涌碼頭工潮聲勢擴大期間,香港中產動力主席、南區區議員馮煒光的評論認為:「倘若英國仍管治香港,撒切爾主義餘威仍在的話,今時今日香港最悲慘的,一定是仍然堅持抗爭的貨櫃碼頭工人,甚至連協助他們的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也會受到嚴厲打壓。因為她之所以令英國重振國威,靠的便是大力打壓英國工會。」

亞洲週刊


《中國外敵》─習近平能改變世界規則?


內容提要:

中共自194910月建政以來,始終一黨獨霸外交,非黨人士從來不能染指。這就和國防、公安一樣,統由中共掌控;而外交部,上起部長副部長,下到各駐外使領館最低的三等秘書,無不是共產黨員。奇怪的是,就是外交部長陪同國家主席出訪,名字一概列在黨官之後,甚至還是“等外品”!

中華文明數千年,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外交遺產不少,諸如“合縱連橫”、“折衝樽俎”,或是“遠交近攻”等等,都不為中共接受。上世紀50年代,中共先是在冷戰中站在蘇聯一方,後來,又想與蘇聯爭霸,乾脆“兩不靠”;雖然曾打算在不結盟陣營立起一面旗幟,也還是樹敵過多,無以為繼。

中共一黨獨掌外交,“朋友遍天下”只是遙遠的夢想。毛澤東發動文革,內外交困,大學裡傳達文件時,常常自嘲“我們現在女朋友多、窮朋友多、小朋友多”(毛澤東多愛接見外國婦女、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多來求援、訪問中國的多為小國政要),直到撒手人寰前,毛澤東還強調“不稱霸”。鄧小平一直希望中共對外實行“韜晦”總方針,江澤民和胡錦濤在外交上毫無開拓。

現在,習近平接班,中共就面臨沒有盟友的孤立局面。表面上,似乎和所有大國都是“戰略夥伴”,實際上,都是面和心不和的假朋友。 俄羅斯一位學者最近指出:中國無論是在伊斯蘭世界,還是在西方,都沒有真正的盟國。而且,中國的鄰國幾乎全是“仇敵”。


《中國外敵》(領袖版) 電子書
(台幣定價。電子書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4月10日)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