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日本六份大報周二(4月16日)的社論無一例外地議論美國國務卿克里剛結束的東亞之行。
伴隨朝鮮對韓日不斷升級的口頭恐嚇和實際存在凖備發射導彈的威脅持續一周,日本各大報的議論焦點都集中在中美對朝問題上。
期待中美合作
《朝日新聞》說,對舉著「重視亞洲」外交政策的奧巴馬政權來說,在朝鮮問題上能與習近平政權達到多少合作是政策的試金石。
社論說,雖然中美都不希望朝鮮半島局勢混亂,但雙方至今互相猜忌,中國懷疑美國以針對朝鮮為借口,與日韓加強聯合軍演和防禦導彈網其實是構築包圍中國網;美國懷疑中國沒真心抑制朝鮮。
《朝日新聞》不認為克里訪華就消解了雙方疑心,但說「即使如此,能推動中國抑制朝鮮的只有美國,所以中美合作不可缺,希望中美合作對朝進入新階段」。
《東京新聞》也說,中國佔朝鮮外貿總額的7成,又是朝鮮石油、糧食的支援國,克里也顯示,能促使朝鮮軟化的只有中國。
社論說,雖能理解中國擔心朝鮮不安定便會有大量難民越境,但沒有其他能說服朝鮮如要發展經濟就要停止開發核武器與導彈的國家,而中國也有大國的責任與義務。
警惕朝鮮拖延
近年對中國態度變化最明顯的《日本經濟新聞》社論說,克里此行最令人關注的是作為朝鮮後盾的中國態度。
文章指出,克里形容中國認識到「只有語言的政策不夠」,但中國沒讓人看到其對朝加強了多少壓力,期待中國有讓人看得到的行動。
社論說,對話本身不是目的,朝鮮如推進放棄開發核武器,便沒拒絕與其對話的理由;反之,對話就是一時緩和緊張,結果卻給了朝鮮開發核武器的時間。
《每日新聞》也說,迄今為止朝鮮問題的多年循環就是朝鮮挑起狡猾外交、國際社會做一定讓步,然後給了朝鮮開發核武器的時間。
社論說,希望克里東亞之行是通過中美討論,制定對朝具體政策的第一步。
對抗中國意識
日本傳媒一向存在親美、強調日美同盟或親中的立場,這種立場也反映在周二的社論中。
《讀賣新聞》說,應對朝鮮狡猾的外交戰術和中國威壓的外交效果,日美進一步加強合作很重要。
具體在對朝鮮問題上,日美應積極不怠地以防衛導彈等軍事戒備、不對恐嚇過分反應、切實執行制裁朝鮮措施,繼續冷靜和堅決地應對態度。
對中國,《讀賣新聞》認為克里繼承前國務卿克林頓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上「反對任何單方面強硬改變現狀的行動」的立場意義重大。
社論還說,中國每天派船巡視以求擴大領海和海洋權益的手段行不通,日本堅持強烈訴求中國遵守國際規則的立場也很重要。
不過社論相當矛盾地提出「對朝鮮的威脅,有必要日美中韓4國慎重地調整政策、推動中國盡責」,但對中國又要「日美通過頻繁對話,推進針對中國的政策」。
遺憾談中國不多
《產經新聞》不含糊地說,遺憾克里就任後首次訪問東亞既沒描繪中美關係構想,也完全沒展示日美同盟關係的宏圖。
《產經新聞》題為「想對訪日的克里問對華觀點」的社論說,最介意的是克里訪日連串會談中很少言及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
社論說,美國削減國防費欠缺餘力的形勢中,希望不是站在經濟利益上重視中國的一種顧慮。
對克里重申了美國對釣魚島的立場,社論也憂慮地說「在中國船艦不斷侵犯領海的局勢中,希望這一認識今後持續」。
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