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薄熙來引典 「出污泥不染」

香港《明報》

捲入王立軍「失常」事件的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上周五(17日)會見到訪的越共高層,引用北宋學者周敦頤《愛蓮說》中的名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寓意共產黨幹部要清正廉潔。

《重慶日報》昨報道,薄熙來上周五會見了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蘇輝若。報道引述蘇輝若稱,此次訪問重點考察內容是黨建工作,「薄熙來書記介紹了中國的《愛蓮說》,寓意黨員幹部要清正、廉潔,恰好越南有首歌也提到:『蓮花雖從淤泥而出,卻沒有什麼花比她更美麗』,可謂不謀而合」。

自發生王立軍闖入美國駐成都領事館事件後,薄熙來的動向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輿論普遍相信,這次風波後,薄熙來無望晉身中共政治局常委,多維新聞網引述觀察家稱,薄熙來將來可能繼續保留政治局委員身分及兼任某個閒職,直至退休。

地庫門後的特首選戰風雲

香港《明報》

兩位建制派特首參選者的所謂「君子之爭」,最後證實只是一場水月鏡花,更成了香港選舉史上最醜陋的一場泥漿摔角,甚至還發展到生死相搏的局面,如今唐英年還被窮追不捨,要看他在「地庫門」中有否犯上刑事責任。

九七之後最嚴重的一次建制陣營撕裂

難看,不單在於兩位「摔角手」,而是它捲入太多不同勢力去沾這潭渾水,不單止是政黨,還包括商界、媒體(尤其是報章)等,最後甚至還包括特區政府自己,西九風波中特區政府的選擇性打壓和偏袒,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結果這造成了九七之後,最嚴重的一次建制陣營撕裂,而且後遺症嚴重,雙方不單誓不兩立,且結下不共戴天之仇,任何一方當選都會令對方深恐被秋後算帳,不得善終。這幾天政圈(或許應該說權貴圈)中人見面一大流行開場白,就是﹕「你估會唔會『抄家』?」

就是因為這場泥漿摔角,(一)已經捲入太多人,以及(二)出手愈來愈兇狠,「刀刀見血」,超越以往政治、選舉手段的常規,如今惶恐不安的,已經不單止是兩營裏的政、商中人,而是擴散至添馬艦政府總部,包括公務員。畢竟,今天政府開了個先例,可以翻箱倒櫃找出對方一個10年前的file,來打擊對方,那麼當對方上台後,難保對方不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anyone but唐/梁」症候群

董建華初上場時,他得到中央whole hearted blessing,亦因此得到整個建制陣營的鼎力支持。到了董戲劇性下台,曾蔭權「冷手執個熱煎堆」,但建制派對他的支持已經變成表裏不一,大不如前,傳統愛國政團固然對其殖民地官僚背景不屑,自由黨與他一樣不咬弦。到了下一屆特首,無論是雙英哪一人上台,情只會更加糟糕,建制派已經分裂成二,那已經不是不屑又或者不咬弦的層次,而是苦大仇深。於是,社會矛盾愈演愈烈,泛民繼續步步進逼,六成的反對民意依舊,但建制派的支持不單減半,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甚至會倒戈,這已經不是有沒有蜜月期的問題,而是還能否governable的問題。

所以,當上周五曾鈺成公開表明,因應急轉直下的形勢而考慮參選特首時,對於建制陣營(尤其是好些唐營支持者)來說,無疑是一線曙光。當然,這些人在政治、階級、民生等問題的立場上,以至具體利益,都可能與曾鈺成不盡相同,曾鈺成其實並非他們的最佳選擇,但在今天「anyone but梁振英」,又或者「anyone but唐英年」的二元恐懼之下,只要不是最糟選擇,已經「還得神落」。曾鈺成作為唐梁兩營以外的第三者,反而較易讓雙方接納。尤其是,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心胸開闊、處事公正、凡事有商有量的人,大大減低兩營中人對秋後算帳的恐懼。

曾鈺成作為建制派特首黑馬的優勢,除了他在愛國陣營的崇高聲望之外,還在於他可以立時ready投入這場選戰,民建聯(還加上工聯會)可以即時為他提供150個提名、一份完備的政綱,以及立時可以啟動的龐大選舉機器。這對於下面將會提到的另外幾個人選,都是欠缺的。

曾鈺成的障礙

但若然真的要玉成其事,重大的障礙包括﹕(一)不同於梁振英矢口否認自己是共產黨黨員,曾鈺成始終對此含糊其詞,而一個共產黨員當香港特首,我相信這不單是香港媒體,也會是國際媒體,將會大力炒作的議題。(二)北京一直對香港出現執政黨(哪怕是民建聯)抱有很大的戒心,而若然讓曾鈺成當特首,那麼北京便被迫要提早5年以至10年,去面對執政黨這個課題,它又是否ready呢?

筆者曾經與曾鈺成同場出席一些國內大學主辦、討論香港政黨及民主發展的研討會,在這些場合,因為沒有香港媒體在場,他可以暢所欲言。如果單聽他的發言而不知他的背景,你還會以為他是一個民主派。讓我相信,如果由他當特首,會比起雙英任何一個更有利於為香港2017年普選特首,營造一個更為開放、寬鬆的制度條件。但在北京眼中,究竟這會讓他得分還是失分?我不敢說。

泛民雖然口頭上會批評曾鈺成,但我想泛民心底裏卻會更接受他。首先,梁、曾兩個人相比,泛民會對後者較為放心,經過這麼多風風雨雨之後,泛民對梁的疑慮,不會好得過唐營的人幾多。第二,這也符合泛民往後的選戰利益。未來5年,隨覑社會矛盾愈演愈烈,無論何人當特首,都會是一個燙手山芋,左支右絀,禍亂頻生。過去建制派政黨早已學識「走位」,曉得適時與政府劃清界線,尋求開脫,好讓自己在選舉中滑不溜手,不受牽連,但一旦曾鈺成當特首,以他在愛國陣營的崇高地位,愛國政黨便不能與之切割,那麼泛民的「綑綁」選戰策略,將會更加得心應手。

除了曾鈺成之外,由公務員出身的高官再次當一屆特首,也不失為一個過渡性選擇。始終,如果是公務員出身,「底子」會比較乾淨,我相信北京已經十分不想看到另一輪「醜聞門」的折騰(但當然問題是個別現屆班子人士介入西九風波太多,未必起到療傷功能)。

首先是財政司長曾俊華,他為人比較「鬼佬」,沒有多大心計,在今天刀光劍影、殺聲震天的局面下,讓人比較容易安心。他做事也比較有團隊精神,肯聽取意見,遇事亦不會「卸膊」,比較有義氣,所以在公務員眼中,與在公眾眼中,觀感很不一樣。但關鍵之一是,由他負責的財政預算仍未獲通過,若然為仕途更上一層樓而辭職而去,一定招人話柄。

當然,政務司長林瑞麟也是公務員,但他的低民望、差劣的公眾形象和口碑,隨時會即時觸發數以十萬計群眾上街,我想北京斷不會希望自己的危機處理方案反而變成另外一顆炸彈。

至於其餘的問責局長,尤其是民望高企的林鄭月娥,那又如何?關鍵在於北京過去在收到特首提名的問責司局長人選時,通常對於司長人選都會反覆考慮得比較周詳,「收風」也比較全面,而對局長人選,則會比較寬鬆,所以我想北京未必會覺得自己看得透那些局長,而放心貿然委以大任。林鄭的管治以至溝通、表達能力,自不待言,而在如今政府「朝綱敗壞」的情下,原則性較強的林鄭,亦無疑讓人憧憬,但相信如今還未是時候。

當然,無論是以上任何一位司局長出選特首,都解決不了在短短時間內難以ready投入這場選戰、150個選委提名、政綱、選舉機器難以準備就緒的問題。同樣問題一樣會出現在范徐麗泰身上(更何有報道指在這關鍵時刻她正在海外度假),葉劉淑儀會好一點,政綱不會是問題,但其餘兩點,一樣未必可以如此倉卒間解決,更何,她待人接物的作風,亦未必可以容易說服到兩大陣營把她當作第二選擇。

作者: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遮權鬥 北京定調「王立軍精神病」

台灣《蘋果日報》

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本月6日奔逃至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求庇護未果,博訊新聞網昨引述消息指,北京已對王做出「間歇性幻想型精神病」的鑑定,顯示當局力圖化解事件暴露的高層權鬥醜態。儘管如此,華東政法大學憲法教授童之偉去年完成的《重慶打黑報告》現在網上流傳,內容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很不利。

王2舊屬遭判刑

博訊披露的消息源於中國獨立記者高瑜,她指華府為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訪美行,已對「王立軍事件」讓步,交出王,同時也把「錄音帶」交給中央官員,但未交代「錄音帶」的內容為何。也有消息稱王握有「可令中共領導層癱瘓」的錄音帶。

博訊另指遼寧鐵嶺市公安局前副局長趙鐵星因貪污受賄,近日被判刑14年半。趙和曾任鐵嶺市公安局副局長的富曉東,都是王立軍昔日得力部屬,富最近也因私藏槍枝罪遭判刑16年半。

王立軍原為薄熙來愛將,協助薄「打黑(打擊黑社會)」有功,但因高層將於今秋十八大權力重組,且王打黑時疑非法刑求,因此成了薄敵對陣營下手的目標。王遭調查後向薄求援,薄為自保竟拒絕,兩人反目,迫使王在孤立無援下,尋求美方庇護。

華東政法大學憲法教授童之偉去年完成的《重慶打黑報告》近日在網上流傳,內容對致力「打黑」的薄熙來很不利,「打黑以來,重慶警方肆意捉捕、先捉人後取證、秘密關押、嚴刑逼供的情形相當普遍,到了近乎『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程度。」博訊引述知情人士指,「對重慶及薄的調查只是剛開始,『大戲』在後頭。」

薄用江姪保仕途

官方《重慶日報》昨刊出薄會客的消息,這是他在官媒消失3日後再度爆光,但報導的是前天的事,顯示薄的行蹤仍不能次日見報。另重慶當局日前新人事任命中包括市政府副祕書長邰展。邰是中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妹妹之子。有分析指薄想用江做招牌,做自己政治仕途危機的救命稻草。

表態改挺阿盟 中國促敘利亞停火

台灣《蘋果日報》

中國官方前天表示,將支持阿拉伯聯盟倡議終結敘利亞暴力活動,並敦促敘國政府停止所有暴力行動。但短短兩周前,北京當局才否決聯合國安理會支持阿盟計劃的決議,如今態度大轉彎,引發各界關注。

大馬士革14死

中國外交部前天表示,外交部副部長翟雋訪問敘利亞,與敘國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及反對派領袖會面。文中強調中國將「強烈敦促敘國政府和各政治派別立即、全面停止暴力活動」,甚至將「支持阿盟為政治解決敘危機所作的斡旋努力」。但中國還未表態是否參加24日在突尼西亞舉行由法國總統沙柯吉提倡、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的「敘利亞之友」會議。

昨敘利亞衝突持續,因政府軍在首都大馬士革一場喪禮射殺一名奔喪者,民眾群情激憤稱這是「受挑釁的一天」,引發大馬士革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抗議活動,14人死亡。埃及外交部也在昨召回駐敘利亞大使。政府軍砲火也仍對準反對派在中部的據點霍姆斯(Homs),至少造成4死。

《重慶日報》「抑習揚薄」

香港《蘋果日報》

官方《重慶日報》昨日刊出薄熙來會見到訪的越南客人的消息,這是薄在官媒消失三日後再度爆光,但外界注意到,官媒報道的消息又是隔日料,顯示薄熙來的行蹤仍不能次日見報。外傳薄的言行報道要經中共高層同意。

據報道,薄熙來是本月 17日會見來訪的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蘇輝若。《重慶日報》還刊出兩人握手大幅照片,但同版刊登習近平訪美消息卻沒配照片。重慶官媒「抑習揚薄」明顯。
更引人注目是,薄熙來在會見蘇輝若時,大談中共黨的建設,又借中國古文《愛蓮說》來說事,用讚美蓮花來強調黨建工作。有分析人士指,薄的寓意不但是告誡手下要廉潔,更似在表白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王立軍事件發生後,傳中央要對薄熙來問題進行審查,包括結黨營私、要奪權做黨總書記,以及其妻在外歛財等。中國法學泰斗、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江平指,中共十八大薄熙來這樣的野心家若入常委,掌管政法委,中國的法治將倒退 30年。

《蘋果》記者

四川公安副廳長搭橋 王立軍交出薄熙來 3袋罪證

香港《蘋果日報》

重慶副市長王立軍闖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事件震驚中外,但闖館過程眾說紛紜。內地權威消息對本報透露,王逃離計劃經過精心部署:由四川省公安廳某副廳長牽橋搭線約見美領館官員;王攜帶了三包涉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黑材料,但最終交北京;中美最後達成協議,中方車輛由美領館後門接王離開。

權威消息指,本月 6日上午, 52歲的王立軍帶兩名保鑣與一名司機,駕一輛沒掛車牌的越野車離開重慶往成都,在成渝高速(成都至重慶)路上,副部級的王致電相熟的四川省公安廳某副廳長,稱有要事商討。該副廳長親自驅車到高速出口接王。兩人中午吃飯期間,王稱有要事想找美領館高層相討,但無預約。與美領館有交往的該副廳長自動請纓,致電總領事何孟德( Haymond),傍晚時親自送王到美領館門口,自己和王的保鑣、司機在外等候。


重慶 40特警包圍美領館

「副廳長見王進去後一小時還沒出來,王和總領事的手機又不通,知大勢不妙,隨即致電上司公安廳長曾省權。」消息人士稱,曾見事態嚴重,馬上報告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劉向北京滙報。中方層層上報同時,何孟德亦致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 Gary locke),駱又致電華盛頓。

2月 7日,中美就事件交涉期間,正在雲南考察的薄熙來下令,重慶 40名特警當日下午殺到成都,包圍美領館要求放人。不久成都數十名公安亦接令赴現場「保護美領館」。

王立軍在美領館逗留期間向北京提出多項要求,包括要求國家安全部介入、願自願離開美領館、到北京接受調查等。據悉北京一一答應。 7日晚國安部副部長邱進帶公安部長助理李偉等人抵成都,與美方交涉,並下令重慶武警和成都公安撤離,一度遭重慶方拒絕。

知情者說:「王立軍後來致電司機,詢問車上三包紙袋(涉薄熙來問題的材料)是否還在。然後指示司機把東西交給指定的國安部人員。」 8日淩晨,美領館後門突然打開,館外一輛車打開車尾門,緩緩倒入領館,王立軍見車上三包東西還在,遂由車尾上車,離開美領館,並於當日早上在國安部官員押解下,從成都飛往北京。

8日上午 10時 54分,重慶官方發佈消息稱,王立軍「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高度緊張,身體嚴重不適,經同意,現正接受休假式的治療」;知情者指,薄熙來指使重慶當局發此消息,未獲北京同意,事後被批。消息稱,王立軍雖為薄熙來打黑賣命,但他遭中紀委調查時求助薄竟被拒絕,又因自己在打黑時得罪黑白兩道,為保命免死於重慶,乘薄帶隊到昆明考察,逃往成都。

消息人士並無透露為王立軍「搭橋」的四川公安廳副廳長姓名,但據公安職責只有分管外事負責人才能有此便利,而官方網站顯示,四川省公安廳分管外事的副廳長為岳德松。傳有關副廳長正接受當局審查。岳 2002年出任公安副廳長,與王立軍相熟。有消息指,王是藉口要與美商討「反恐」,獲准入領館的,因王是中、美反恐聯絡小組中方三位聯絡官之一。但有關說法無法證實。四川省公安廳長本月 10日換馬,原廳長曾省權升省人大秘書長,廳長由侍俊接任,侍還兼省長助理。《蘋果》記者

唐英年醜聞陷中央不義

香港《蘋果日報》

唐英年在特首提名期前爆出僭建醜聞,原本穩坐釣魚船的他隨時「墮馬」。時事評論劉銳紹形容唐英年今次「陷中央於不義」,因為若中央繼續支持他,將站在民眾對立面,「到時唔知幾多人上街」;反之若唐退選,一眾大財團未必接受梁振英執政,中央屆時要花功夫游說及協調建制派。

不容許三建制派入閘

僭建風波爆發後,外界盛傳中央尚未決定換走唐英年。劉銳紹昨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中稱,相信中央不會太快下決定,指內地「中間人」至少要待主理港澳事務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外訪後返國,才上報事件。他分析指,中央不會容許三個建制派候選人同時「入閘」,因為中央必須確保得到「祝福」的候選人,可在首輪投票中取得 601票或以上當選,以免要有第二輪選舉,夜長夢多。

劉銳紹認為,若中央執意挺唐,當然能夠延續其政治生涯,但認為從民間角度而言,唐英年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指除非唐英年洗心革面、改正自己錯處,否則難以翻身。

他認為曾鈺成參選,不失是兩害取其輕的方法,但個人希望曾鈺成能三思,例如要想清楚自身有沒有「死穴」,因為曾鈺成是建制派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如果連他亦被揭出一些黑材料,不單他個人「千年道行一朝喪」,連帶整個建制陣營會被拖累,「北京應該珍惜、愛護佢(曾鈺成)。」

中國已無小平 改革後繼乏人

《太陽報》

昨日是鄧小平逝世十五周年祭日,官方沒有紀念活動,倒是民間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改革開放的設計師。百姓緬懷鄧公,其實是對現實的不滿,對當局的失望,更是對新一代領導人的期許。如今,改革又走到十字路口,可惜政壇已無強人,誰擔得起大國崛起的重任?

鄧小平作為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和第二代領導核心,馳騁政壇幾十年,是一言九鼎的政治強人,他果斷地結束文革動亂,廢除領導終身制,尤其是晚年南巡,衝破各種阻力,確定市場經濟方針,讓百姓走上富裕之路。

二十年前的中國,改革開放步入瓶頸,思想混亂,爭論不休,鄧小平石破天驚地肯定「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並強調「不改革,死路一條」,「誰不改革誰就下台」!可以說,正是鄧小平的膽略、魄力和強勢,才使中國贏得了幾十年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改革開放出現良好開局。

二十年過去了,中國又回到了急需改革而前途渺茫的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趨尖銳:貧富懸殊、資源破壞、環境污染、司法不公、貪污腐敗、人心渙散、社會不穩等現象比比皆是,形勢之險惡比當年鄧公南巡時尤有甚之。問題擺在面前,出路何在,老百姓懷念鄧小平,就是期盼強人降世,橫掃陰霾,玉宇澄清萬里埃。
十字路口 呼喚強人

中國該何去何從?有人主張照搬西方模式,推行憲政改革,有人主張退回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新民主主義體制,有人提出「唱紅打黑」與「共同富裕」,也有人緬懷「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各種利益訴求和價值取向紛紛出籠,互不相讓,水火不容,讓人眼花繚亂。

其實,改革就是重新分配利益,如果說,二十年前中國改革的阻力是計劃體制的受益者,那麼當今改革的攔路虎就是龐大的權貴利益集團,他們既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又是深入改革的反對力量。

有人將既得利益集團分為各級官僚、國企高管、跨國企業洋買辦和房產開發商等幾大類,其中以官員為核心。中國要真正崛起,只有改革一途,通過打碎自上而下、盤根錯節的權貴利益結構,還社會公正,予人民富裕,這就需要強人,需要鐵腕,否則改革還是紙上談兵。

想當年,鄧小平主張「摸着石頭過河」,鼓勵大膽改革,如今北京領導人畏首畏尾,對權貴集團不敢動真,好似石頭摸上了癮,連河也不想過了。隨着十八大會期臨近,中南海又唱起改革調,但光說不做,不可能取信於民。現在看來,中國還真需要再來一次「南巡」,可惜已無鄧小平,不能不令人感嘆: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艾未未:打壓難阻表達意見

《東方日報

內地維權藝術家艾未未早前接受法國《費加羅報》專訪時表示,即使遭受北京當局連串打壓後,他亦從未放棄對社會問題表達意見,強調「如果沒有表達自由,就失去生命之美」。

國際推崇 自覺責任重大

艾未未表示,國際社會對他的推崇讓他感到驕傲之餘,亦自覺背負更大的責任。雖然北京當局目前仍禁止他離開北京或接受採訪,但他不會因此而隱退,亦不會因此而減少社會參與。他覺得社會參與不是一種藝術選擇,而是人性需要。

艾未未自言深受亡父艾青的影響,父親的經歷令他從小便體驗到當時中國社會的非人性,體會到自由表達意見和獨立思考,是人借以生存的條件。艾青早年因反對國民黨統治而被關進監獄,五十年代曾被打成右派流放新疆。




山西大同副市長涉賣官被殺

《東方日報

山西大同市前日發生高官被殺案,該市副市長王偉國遭殺害,當局聲稱命案是家庭糾紛引發,兇手為死者妻子的兄長,目前已被抓獲,現正進一步調查。網上消息指,王偉國是被疑兇用石頭砸爆頭顱慘死,案件疑與涉及賣官的貪腐有關。山西近年礦難、官員貪污包庇私營煤礦頻生,王偉國的前任王雁峰,以及市公安局前局長等官員亦涉貪污問題而紛下台。

大同市公安局昨證實,王偉國在該市一小區內被殺,兇手疑為其妻子的兄長周雲。警方消息指,周於○七年前往雲南打工,多次要求王偉國幫忙調往事業單位任職但遭拒絕,因而產生報復念頭,行兇後乘車欲逃離,在高速公路被警方攔截拘捕,經審訊後已承認所犯罪行。
傳被妻舅用石砸死

網上流傳消息指,王偉國是前晚返家時,在其所住的小區院內,因涉賣官而被妻舅用石頭砸破腦袋致死,死狀恐怖。

現年五十二歲的王偉國,原籍山西渾源縣,曾任大同市礦區區委書記、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以及同市有「全國產煤百強縣」的左雲縣縣委書記等職,前年十一月起出任大同副市長,生前分管科技、教育、文化及新聞出版和體育等方面工作。

山西是中國的能源大省,坐擁豐富礦產資源,但近年不斷傳出官員包庇黑礦,非法開採、礦難和環境污染屢見不鮮。王偉國的前任、原大同副市長王雁峰,亦涉嫌在任內收受煤礦礦主一千萬元人民幣的賄賂等罪,前年五月被雙規,去年五月受審,但否認控罪。
網民指法律難解腐敗

而曾被譽為打黑英雄的大同市公安局原局長申公元,以及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馮志勇和煤監局長張和平等官員,前年亦因涉嫌包庇黑礦、隱瞞礦難、涉黑和賣官等貪腐罪名而紛下台。有網民認為,山西大同官員的腐敗已達到用法律無法解決的地步,不滿官方對王偉國被殺案交代不清。




兩岸和平協議與美國因素

《東方日報

馬英九選後曾公開表示,今後沒有連任的壓力,只有歷史評價的問題,引起外界諸多揣測,認為他將把兩岸關係推進至政治議題,簽署和平協議。

近日返台與馬英九核心團隊會面,探詢馬英九歷史定位問題。該人士表示,馬英九雖沒有連任壓力,但國民黨有繼續執政的壓力。馬英九推動兩岸開放政策,打開歷史之窗,政績昭然,促使他的連任,他必須使其推動的政策在四年後延續,讓國民黨永續執政。馬英九的歷史評價,應是在兩岸政策開放後,創造兩岸和平發展不可逆轉之不歸路,國民黨下屆再競選成功,此即為其歷史定位,而非急於兩岸簽和平協議。

兩岸若要簽和平協議,也應有美國因素的考慮。○八年,馬英九競選時提出兩岸軍事互信的建立,並簽訂和平協議,但他沒有具體推動。依「維基解密」稱,當時副總統蕭萬長曾告訴美方在台協會官員楊甦棣,指馬英九連任後就會談兩岸和平協議之事,但美方沒有附和,故馬英九縮回去了,表示先經後政,甚至提出談和平協議需具三大條件,即島內需要、人民支持、立法院監督,且需經公投決定等層層關卡。此舉即是向美國有所交代,令美國放心。

美國的亞洲戰略必須鞏固第一島鏈,自然不希望兩岸走上和平統一之路;只要維持兩岸現狀,就符合其戰略利益。馬英九連任,將使兩岸關係過去四年的積極勢頭得以持續,今後四年能開始談安全信任措施的建設,未來邁向和平協議道路。不過,台灣多數人都想保持目前的狀態,而這個方向也非常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朝野對於兩岸維持現狀有所期許,卻不能解讀為美國希望兩岸簽和平協議,達致和平統一。


作者:江素惠

新聞自由響警鐘 核心價值剩多少

《東方日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特首參選人唐英年涉嫌知法犯法打造地下宮殿,終於在傳媒窮追猛打之下曝光。這一事件,既彰顯新聞自由的可貴,也解釋了為甚麼港府及權貴階層對新聞自由恨之入骨,亟欲打壓之而後快。事實上,當局正以溫水煮蛙方式,一步一步收緊新聞自由,公眾知情權一點一點被剝奪,情況令人憂心。

過去,傳媒主要透過「聽機」方式獲知罪案等突發新聞,第一時間前往現場採訪,為市民提供詳盡的新聞報道。然而,警方於○四年以通訊數碼化為由,取消模擬制式無線電通訊系統,一切隨之改變,當局食髓知味,現在消防及救護服務亦如法炮製,傳媒被全面截斷訊息渠道,只能依靠新聞處發放的緊急事故資料。如此一來,當局就將新聞訊息操控在自己手中,想給多少就給多少,想拖遲就拖遲,正如有人形容,市民知情權被剝奪好比「熄燈」,社會就陷入無邊黑暗之中。

繼警方、消防、救護全面「熄機」,當局又企圖就「纏擾罪」立法,變本加厲收緊新聞自由。「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一受訪者擔心會剝奪公眾知情權;兩成二直指會扼殺新聞自由;一成六稱做法令人憂慮。

市民的擔心顯然並非杞人憂天。為了掩蓋當局的無能及社會亂象,新聞處發放的訊息均經過精心篩選,發放速度又慢,訊息又少。有統計顯示,自當局「熄機」以來,有九成個人求助個案被延報,不少強姦、非禮等嚴重罪案更是被刻意隱瞞,市民被蒙在鼓裏,無從提防,隨時可能淪為下一個受害者。

當局發放訊息的內容往往過於簡單甚至誤導,更是受人詬病。最典型莫過於早前上水彩園邨發生懷疑精神病患者斬殺保安員案件,警方最初發稿僅將案件列為「傻人發現」,單從字面觀之,根本沒有新聞價值,傳媒不會予以重視,市民更不會關心。當局訊息發布機制之荒謬,於此可見一斑。

港府全面「熄機」之後又不提供完善配套措施,打壓新聞自由之心,可謂路人皆見。上述民調又顯示,四成七受訪者認為港府不想傳媒報道政府負面消息;兩成七指對傳媒愈來愈多掣肘;一成二批評當局想製造天下太平的假象。人權組織亦批評,當局不必要干預訊息發放,令傳媒採訪困難,「公眾知少咗」,市民無論是保護自己、監察政府還是社會狀況都處於不利位置。尤其發生嚴重罪案,延緩發布只會令公眾無法提高警覺,亦錯失公眾協助破案的機會,是雙輸局面。

新聞自由一向是香港核心價值,其可貴不僅在於向市民及時提供訊息,更在於監察政府,確保權力得到約束,維護社會公平公正。但在港府處心積慮打壓之下,新聞自由每況愈下,去年本港新聞自由指數全球排名已急跌二十位,警鐘已經響起。




應晨:用前衛手法表現傳統主題


明鏡月刊評出十大最有影響力海外華裔作家(10)

《明鏡月刊》編輯部



當華人在全球的科學、經濟界綻放光彩時,一批用中文以外語言創作的作家,也正發光發熱。他們或已取得當地主流文壇的重視,或正嶄露頭角、往文壇頂峰邁進,這批作家,正用文化及語言的力量擴大、深化和校正西方讀者的中國視野。

由於並非以中文創作,他們中許多人不為中文讀者所熟悉。《明鏡》月刊此次評選出十大有影響力的華裔作家,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人在海外的成就。由於優異作家眾 多,本次評選將範圍縮小為近10多年來活躍於海外文壇上的華裔,這批使用第二語言寫作的作家,均需努力克服非母語寫作的困難,才能創造出一篇篇動人的小 說。

因此,我們並不否定第一代華裔英文作家黎錦揚、譚恩美、湯婷婷在改變西方主流對華人觀念上的成就,也肯定傳記或 詩歌作家張戎、程抱一等人的成績,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和日本土生土長的華裔作家任璧蓮、陳舜臣,以及六歲就移民的加拿大作家方曼俏有其重要性,但我們認為, 唯有深刻體驗過兩種文化,並用大眾喜愛的小說形式創作的當代作家,更能在現在與未來發揮影響力。

本次評選出的10位作家中,大部分人於“文革”時代長大,作品均反映出中國近代政治運動在作者心中留下的印記;且所有評選出的男性作家均同時具詩人身份。這十大最有影響力海外華裔作家是:


  10. 應晨(Ying Chen)(法語,加拿大),用前衛手法表現傳統主題


  來自上海的應晨,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法語文學系,1989年時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法語文學系深造,從此於法語文學界耕耘,如今已是新生代華裔法語作家中的佼佼者,曾獲巴黎—魁北克聯合文學獎、魁北克書商獎,擔任加拿大文壇最高獎項——總都獎的評委,她更在2002年榮獲法國文化部騎士獎章。


應晨

  應晨多以“前衛”、虛化背景的風格探討普世主題,如《再見,媽媽》(L'Ingratitude)中一對中國母女雖相愛,但卻因思想上的隔閡而不斷折磨著對方,女兒最終自殺,留給母親無盡的遺憾。《磐石一般》(Immobile)以今世與前世呼應的手法,探索時間與記憶。《自由的囚徒》(Les Lettres chinoises)則以分隔兩地戀人的書信往來,傳達異鄉人的心境與中西文化衝突。應晨的作品廣受肯定,被加拿大高中預科班作為讀物。
(《明鏡月刊》第24期)

藏族知识分子精英被捕引外界关注


藏族知名作家岗吉志巴加
图片来源: 藏族作家唯色提供
藏族知名作家岗吉志巴加
 
 

中国警方15日在四川拘捕了一名藏人作家,引发了外界对藏人知识分子等精英连续被捕的极大忧虑。

藏族知名作家岗吉志巴加(Gangkye Drubpa Kyab)2月15号在四川色达县的家中被中国警方带走。据在挪威的西藏之声电台的报导,20多名警方在带走志巴加的时候,其妻曾经要求警方出示逮捕令等相关证件,但是警方说他们只想和志巴加谈一谈。

藏族知名女作家、志巴加的朋友唯色向美国之音记者证实了志巴加被警方带走的消息。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唯色表示是从朋友那里间接确认了消息的。

*唯色:志巴加事件让人震惊*

上 个月,四川色达县发生了藏族抗议者与中国安全部队的暴力冲突事件,导致两名藏人死亡。不过据唯色透露,其实冲突事件发生时,志巴加并不在色达县。唯色说: “据我所知,(上个月)当时他不在当地,因为他的学生生病,他有一、两个月时间在内地带学生治疗,所以现在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被带走,到底是否跟色达的抗 议有关,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志巴加出版过多部藏文著作,同时还是色达县的一个学校老师。西藏女作家唯色表示,志巴加除了出书之外,还自己印刷报纸,他的作品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是一个年轻很有才华的作家。

唯 色告诉美国之音记者,目前没有任何志巴加的消息;她对志巴加被拘捕的消息感到很意外,很震惊,因为据她所知,志巴加的创作应该没有涉及到什么敏感话题。唯 色说:“我了解到的是(志巴加描写)对藏文化,还有宗教方面的一种感受,就目前看到的来说没有什么异议作品,或者是政治性色彩浓厚的文章;不过他还有一些 已经完成的书稿还没有出版,就他出版的这些书来看,他的这些书就是(表达)对民族的感情,对故乡、对土地这样一种深厚的爱。其它的不太知道。”

*人权组织:几百名藏人被拘留*

唯色在自己的博客上就志巴加被拘捕一事发表文章,就藏人知识分子等精英连续被捕发出呼吁,希望外界关注志巴加和当局对藏人精英步步打压的危急处境。

据 纽约的“人权观察”组织透露,最近,一大群前往印度听达赖喇嘛讲经的藏族人返回后遭到中国警方拘禁,让他们接受政治再教育。另外,“人权观察”组织援引多 个消息来源表示,自2月6号以来,很多近期陆续返藏的藏人被拘押在拉萨及其它地方专门设置的中心中。“人权观察”组织表示具体人数不很清楚,但是应该有几 百名之多。

两个星期前,因对政府关闭一些寺庙的做法表示不满,一名致力于维护西藏传统语言文化的活动人士达瓦多吉遭到拘留。志巴加至少是第二名人们所知的遭到政府拘捕的藏人知识分子。

重庆传媒报道薄熙来会见越南访客图平息传闻

大陆媒体刊登的薄熙来2012年2月17日会见越南访客的照片。


王立军事件对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影响,以及引发中共高层内部权斗,外界观察如堕五里雾中,甚至连重庆官员对事件也是茫然一片毫无头绪。正当薄熙来多日未公开露面引起诸多猜测之际,《重庆日报》19日却报道了薄熙来会见越南访客的消息。

   在此同时,国内刊物《南方周末》则以隐喻的手法报道了重庆官场这阵子人人都在纳闷都在找答案,「重庆市一直在注意各种关于重庆的报道,官员们都在认真搜集和分析」。报道同时也证实了重庆市长黄奇帆在王立军事发后,到过北京。

 总部设在香港的人权民运信息中心18日才发布消息指,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自从于本月14日会见到访的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前伦敦金融城市长白乐威爵士后,至18日晚为止,已连续4日未有公开露面。

但北京时间19日早上7时许,重庆华龙网引述《重庆日报》的消息指出,薄熙来在17日会见了来访的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苏辉若,就加强重庆与越南的合作进行了交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参加会见。

这项报道显然旨在平息外界对薄熙来种种的不利猜测,这是突然被免去重庆公安局局长职务的王立军2月8日在成都美国总领事馆“滞留”1天之后,薄熙来的第3次露面。另外一次是2月11日接待加拿大总理哈珀的来访。

 华龙网的网页还附上一张薄熙来会见苏辉若的照片,以及一段引用重庆新闻联播的视频。长达4分30秒的视频显示双方会面的情况,片中薄熙来的表现有点拘谨,但仍偶然露出笑容,新闻虽然是报道薄、苏两人的会面,但新闻内容却集中于报道薄熙来在重庆的建树,两次提到重庆去年的GDP增长超过15%。

 《南方周末》的记者则在网站发表一篇类似重庆见闻录的文章,将加拿大总理哈珀访渝,当作重庆官场人人视之为头等大事,但内容却处处隐喻这个头等大事,其实是大家所不能宣之于口的薄、王事件。

 文章指出,哈珀访问重庆正值春节长假之后,重庆高层领导已进入繁忙的工作季。根据《云南日报》2012年2月10日报道,哈珀访渝前,市委书记薄熙来率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还在云南交流考察。而在10日晚上,重庆市长黄奇帆才从北京匆匆回渝。当晚民间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创建人王志纲在首都机场贵宾厅遇到了黄奇帆。王志纲描述称,两人握手、寒喧、匆匆分手,「看样子,巿长是来京办事的,急着回去」。

报道指出,2月13日下午5时,重庆市委大院内的一栋办公楼里,开始了一场名为“微博挑战的应对”的讲座。讲座人叫周廷勇,重庆市委一名处级官员。虽然只是一个处级官员开的座谈会,却居然全场爆满,仍不断有官员进入会场,最后走道里都被塞满了椅子。「干部们大多拿着纸和笔,正襟危坐,一场讲座如此热闹,以往还不多见」。

 报道说,这可能是因哈珀到访,使得重庆在微博上引起广泛关注,干部们才如此踊跃参加座谈会,而周廷勇一开首就说:「这几天,微博很火,我们很累。」报道指,周廷勇的开场白引来干部们会心的笑声。不过他的讲座却是从“7?23动车事故”中的微博表现开始,这一过于遥远的开头,显然让一些听讲座的官员不满意。

 《南方周末》的文章还幽默的引述一名知情人士的透露:「重庆市一直在注意各种关于重庆的报道。对哈珀访渝、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等热点事件的各种境内外的报道信息,官员们都在认真搜集和分析。」

法广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世维会指新疆“五严”措施迫害宗教


中国政府认为极端宗教主义分子在幕后制造事端、导致新疆出现多次恐怖袭击。

世界维吾尔人代表大会指责说,中国近来强化了在新疆“践踏”维族信仰、迫害宗教。

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向BBC中文网表示,中国政府最近在新疆加强实施“五严”维稳措施,对当地的维吾尔人是“挑衅”。

所谓的“五严”措施是指:严密防范外来敌对分子,严格控制住内部危险分子,严厉打击现行犯罪活动,严格管理干部队伍,严格教育广大干部群众。

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新疆近期加强落实自治区党委“32条维稳工作要求”,加强管理宗教事务,取缔非法教经点。

当局查处了214个非法教经点、涉案人员1478人,同时也“纠正”穿戴吉利巴甫服饰人员1498人。

迪里夏提说,中国当局的做法深化了当地的矛盾,而且导致维吾尔人面临信仰危机。

过去一段时间,新疆曾经出现多起暴力冲突,例如喀什、和田等地都曾经发生流血事件,令当局极为重视新疆地区的安全工作。

有些袭击事件的受害对象并不限于军警或者官员,也包括了一般民众在内。

中国政府指责说,世维会煽动和组织新疆地区的恐怖袭击,而西方媒体则是“炒作中国的民族矛盾”、“甘愿作为世维会的传声筒”。

BBC

杨潇:追求修复式的正义——对话昂山素季

    “以前人们会声称他们与政治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等等,但令人惊讶的是,一旦政治空间开了一点小口子,哪怕只是一点儿,你会发现,原来有 那么多人愿意去行动、去改变。我觉得原因在于有很多人内心希望参与这一运动,他们相信通过这一运动能为这个国家的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1

  人物周刊:缅甸的改革最近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说缅甸“春天”来了,你同意吗?
 
  昂山素季: 你知道,在缅甸,我们没有春天,同样我们也没有夏天、秋天和冬天,我们的季节划分非常不同(记者注:缅甸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一年分为热季、雨季和凉 季),所以我想(改革)也会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推进。现在要说改革能带来什么有点为时过早,不过我相信,总统(吴登盛)是希望带来真正变革的。对于大家一起 推进变革,我也有信心。
 
  人物周刊:我和缅甸人聊天,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相信政府真想改革,你觉得政府推动改革是诚心的,还是只是出于策略?
 
  昂山素季:我相信总统是真诚的,当然总统也不等于整个政府,但显然,他对政府其他成员有相当的影响力。我也理解很多民众抱怀疑态度,因为他们过去被欺骗过太多次了。但是,我们不能让怀疑阻止自己前进的脚步。
 
  人物周刊:就你自己来说,会不会担心所有的事情一夜之间倒退回去?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昂山素季:我不会说我“担心”这个,我只是会记着:有这个可能性。所以不论我做什么,都会争取让这种倒退不再发生,也会在每个议题上都非常努力地确保进步得以持续。
 
  人物周刊:顺便问一句,你还会称现在的政府是一个“压制性政权”吗?
 
  昂山素季:我们得承认,这届政府并非100%的自由和开放,但显然,即使和一年前比,它也更自由和开放了。
 
  人物周刊:国际社会能做些什么,以确保缅甸改革不开倒车?
 
  昂山素季:首先,你得对那些方向正确的变化表示肯定。我想,最好国际社会也能提醒缅甸政府,一旦倒退会招致麻烦后果。
 
  人物周刊:我曾经读过你和AlanClement(记者,第一位在缅甸出家的美国人)的对话,你多次提到了缅甸社会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从何而来?
 
  昂山素季:心理学家会说,这和我们的孩子们长大的环境有关。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回到社会根源上,去问一问为何有这种不安全感,就会发现这和我们国家的历史有关。一个国家的历史会影响国民思考问题的方式。
 
  人物周刊:该怎样消除人们的不安全感?
 
  昂山素季: 我想有两条途径。其一是物质上的,要消除不安全感,你首先得让人们衣食无忧,不必担心基本生活需要;与此同时,你也得处理精神层面的问题,我们必须让人们 更加自信,我想这和教育及能力培养息息相关。如果人们相信他们能够为自己发声、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创造出更有意义的生活,他们的自信心便会得到增强。
 
  人物周刊:我读到资料说你曾致信联合国,反驳“先经济后政治”的改革发展模式?
 
  昂山素季:我并没有写信给联合国,但我在演讲和文章中都常常提到,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必须携手前进、不可分割。如果其中一个缺席,另一个也将难以持续。
 
  人物周刊:但也有人会持肯定态度。至少他们曾经从经济改革中受益。
 
  昂山素季: 那我就要问一个问题:好吧,你挣到了钱,你觉得你的钱是安全的吗?你觉得你自己是安全的吗?当我说到这里时,事情就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我觉得人们都应该 想一想,好,你可以先赚钱,你可以不问政治,不关心政治改革,但你是否希望你辛辛苦苦赚到的钱能以权利的形式为你所有,而不会被非法剥夺?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所谓的“亚洲价值”?
 
  昂山素季: 我发觉稍微有一点难以理解。我曾在印度生活过多年,我虽然从未在中国生活过,但我也读过不少关于中国的书。在我看来,中国价值和印度价值就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缅甸价值和中国或者印度的价值又很不一样。所以我不太明确当人们提及“亚洲价值”时是想说些什么,也许你能给我解释一下?
 
  人物周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一些领导人和学者在1990年代提出它时,大概是想强调亚洲与西方在价值观上的不同,比如亚洲人更看重集体,而西方人更在意个人;亚洲人更推崇和谐,而西方人更强调自由……
 
  昂山素季: 真是这样的吗?我很怀疑亚洲人是否真的把集体放在个人前面。有时候我们在缅甸会抱怨民众缺乏公民意识,说他们没有一种社区感和集体感,所以我不知道能不能 说我们亚洲人比西方人更有集体意识。也许是西方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所以他们有资本更多地强调个人自由?我知道中国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突破,所以你也 许会发现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强调自我,但却慢慢失掉了集体甚至家庭的价值?是这样吗?我想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是在全世界都会出现的现象,当竞争越发激烈时就 尤为如此。
 
  2
 
  人物周刊:你曾倡导公民不服从,但你也说过,在自由社会里,人们去问一个“为什么”是很正常的,而在专制社会,去问这样的问题却可能带来危险,所以人民就老老实实去当顺民,所以掌握权力的人就愈加飞扬跋扈,所以人民就更加害怕。如何跳出这个恶性循环?
 
  昂山素季: 你得教会他们去发问。我们在民盟就一直这么做,我不断告诉他们:你必须学会问一个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也会碰到一些可笑的事,当然也非常可悲。有一段时间, 民盟成员不断遭到逮捕,几乎每一天都有人被带走,我们对自己的成员说:他们必须要逮捕令才能施行逮捕,如果某些人来对你说“跟我走一趟”,你必须要问问 他:你有逮捕令吗?你是根据法律的哪条条款来逮捕我的?总之你不能轻易就范。他们一般是晚上来抓人,有一天晚上,秘密警察来逮捕我们的一位成员,他问他 们:你们有逮捕令吗?你猜对方怎么回答?“我们不需要逮捕令,我们已经决定了要判你几年了!”(笑)无论如何,人们去问个为什么还是有好处的。如果你在被 威胁时站出来:你有什么权力逮捕我?有时对方会感到紧张,在某些场合,也的确会令结果有所不同。
 
  人物周刊:人们应该如何消除自己的恐惧?
 
  昂山素季: 恐惧是一种习惯。我想,有些事情,如果你认为自己应该做的话,那即便是恐惧,也必须要去做。你不能寄望于恐惧凭空消失。你的态度应该是:好吧,我怕得要 死,但这件事我必须做。因为去做它也许令人害怕,但不做它会更糟。在这件事上,我对民盟的成员们说得非常简单:即使你的膝盖在发抖,迎头去做,去做。 (笑)你知道,虽然我们心里有畏惧,但一旦你做了,会发现其实没那么可怕。有时候我读到一些关于战争的纪实故事,有些义士潜入敌军内部做间谍,这是极其危 险的,你会想,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些的?他们的力量从何而来?我想那些肩负承诺和使命的人会获得力量,去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若没有担当,将一 事无成。
 
  人物周刊:在压制之下,除了恐惧,人们也会变得犬儒,他们会和政治保持距离,除了赚钱,他们不相信也不在意任何事情,你在缅甸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吗?
 
  昂山素季: 这件事很有意思。因为以前人们会声称他们与政治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等等,但令人惊讶的是,一旦政治空间开了一点小口子,哪怕只是一点儿, 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愿意去行动、去改变。我觉得原因在于有很多人内心希望参与这一运动,他们相信通过这一运动能为这个国家的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人物周刊:但在这之前,很多人感到无力,甚至有一种背叛感。
 
  昂山素季:如果你觉得自己被背叛了,那你就得自己去做。正是因为你以前依赖别人,所以你才会有背叛感,不是吗?人们经常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能得到民主啊?我总是告诉他们,你问问你自己。你问问自己为民主做了什么,你也就回答了自己。如果你什么也没做,你没资格去问这个问题。
 
  人物周刊:你从未有过无力感吗?
 
  昂山素季:是的。因为我从来不指望别人。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没人逼着我参与民主运动,我参与进来是因为我相信这是正确的事情。我自己选的生活方式,能怪谁呢?既然我选了自己的路,我就必须自己走下去。
 
  人物周刊: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对你是否有过影响?
 
  昂山素季:他对我们的民主运动非常支持,我对他也十分尊敬。是的,他的一些文章对我影响颇大,比如他提出的著名的“无权者的权力(power of powerless)”的论述。这些思想对我们启发很大,因为我们这些人,除了自身的精神外,别无他物。
 
  人物周刊:事实上,我记得他曾说过,你正是“无权者的权力”最杰出的代表。从你的经验来看,无权者的权力到底来源于何处呢?
 
  昂山素季:我想它来源于信念。你相信一些原则,你相信某些生活方式是更为可取的,你也相信民众有能力来达成这些目标。我相信这就是力量的来源。
 
  人物周刊: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了,缅甸人民从来不曾忘记你?
 
  昂山素季: 我觉得缅甸和有些国家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我们成立了民盟这个政党。现在有很多人批评民盟,我相信有些批评是有道理的——虽然我们理应是一个合法政党,但我 们真的很难以一个政党的方式来运作。在过去,我们一直被严重压制,被各种条条框框规定得死死的。但我们挺过来了,我想这是人们没有忘记民主运动的原因之 一。我想也有那么一段时间,人们觉得我们很愚蠢,因为我们一直在苦苦支撑。他们会想:看看这些傻瓜民主派,看看这些傻瓜民盟,他们有完没完啊……但最后, 我想他们会尊敬我们,因为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的火种从来不曾熄灭。
 
  人物周刊:一个缅甸记者告诉我,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军政府太招人恨了。
 
  昂山素季:我不清楚人们是不是有这么大的恨意,事实上,我希望没有。我不希望民主运动以仇恨为基础,我希望它能基于一些更正面的情感,比如对于未来的信心,相信我们的国家未来应该变得更好。不论何种情况,要达成国内和解,你不可能依赖仇恨。
 
  人物周刊:不过,对于那些遭受苦难或者不公正待遇的人,心存恨意也很正常。如果将来民主实现了,他们要求报复怎么办?
 
  昂山素季: 不可否认,总会有人要求报复,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我们可以看看南非的例子,看看波兰的例子,看看他们是如何在转型中应对仇恨的问题。他们都找到了解决办 法,去化解仇恨,而非忽视仇恨。你不可能忽视过去,你不可能以忽视来与过去相处。他们没有忽视它,他们面对它,通过面对它,他们才能化解那些苦难和怨恨的 情绪。
 
  人物周刊:挑战在于,如何在避免仇恨与报复的同时,又不失掉真相和正义。
 
  昂山素季: 责任担当(accountability),我认为责任担当非常重要。在正义一事上,我常常引用图图大主教的话,他说他相信修复式正义 (restorative justice),不相信报复式正义(retributive justice)。我们必须追求的是修复式的正义。
 
  人物周刊:我记得图图大主教好像也说过,记住那些作恶的事实,但忘掉那些痛苦的感受。
 
  昂山素季:是的。人们总说,忘了它吧,原谅它吧。但我觉得有时候真正的原谅是不能遗忘的,你得记住发生过什么事情,你需要忘却的是与之相连的悲苦。
 
  人物周刊:就你个人来说,我记得你说过从未恨过军政府,你说如果你开始恨他们了,你就被打败了。为什么?
 
  昂山素季:我觉得真正的仇恨里藏着恐惧,如果你憎恨对方,你多少也会对他有点害怕。我曾尝试分析人们憎恨的情感,经常发现其中藏有一些恐惧的成分。对于我来说,如果我憎恨军政府,这意味着我怕他们,也就意味着我被他们打败了。
 
  人物周刊:你对宽恕的理解是什么?
 
  昂山素季:我觉得这首先是一种理解,理解为什么别人做这样或那样的事。你可能不同意,但你仍可以试着理解对方这样做的原因。如果你不试着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解从何谈起呢?
 
  3
 
  人物周刊:在民主转型问题上,哪个国家给你的启发最大?
 
  昂山素季: 很难讲。南非经验当然世人皆知,但我认为波兰做得也很好。全世界的转型经验不尽相同,比如西班牙的转型就在佛朗哥死去之后才开始,但因为设计较好,所以和 平转型成功。就像民主一样,我们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转型模式。当然,有一些基本要素和制度设计来确保转型是真实的,但各国都会有自己的经验。我一直希 望我们能找到最适合缅甸的方式,我想无论我们选择哪条路,都要是最好的。

 南方人物周刊

周宇:体制内开明派力推缅甸变革


   昂山素季在政治上前进的每一小步,都要在军人集团的默许甚至默契配合之下,才能完成。
 
  昂山素季无疑是缅甸民主化进程的象征人物。但她不是缅甸唯一值得关注的人。《青年参考》特约记者获悉,已经退居幕后的缅甸前最高领导人丹瑞大将,仍担任着改革的最高仲裁者角色。
 
  丹瑞大将不但在改革发动前告诫军人支持改革,并负责协调军人间的利益纠葛,多次训斥反对改革的保守派,压制保守派对民选政府的干扰。
 
  与昂山素季相比,缅甸旧体制内成员受到的关注度少得多。1月5日,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下称全民盟)成功注册为合法政党。昂山素季本人则获得参加议会补选的资格。全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集在昂山素季身上。
 
  与此同时,原军政府首领丹瑞,以及他的下属貌埃副将等,则几乎从缅甸媒体上完全消失。曝光率还可以与昂山素季相比的,只有现任总统吴登盛。
 
  但有观察家注意到,在昂山素季由被软禁到获释乃至复出政坛的过程中,她所领导的缅甸民间抗议活动其实并未有实质性的升级。同样,执政的军人政权并未受到民间的激烈挑战,受到国际社会的压力也远远小于一些中东国家。
 
   这意味着,缅甸目前进行的,很可能是一场由军政府主动发起的变革。同时,军人集团依然牢牢控制着包括议会、政府和武装力量在内的整个缅甸局势。只要军人 集团反对,缅甸民主化步伐立即会遭受重创。昂山素季在政治上前进的每一小步,都要在军人集团的默许甚至默契配合之下,才能完成。
 
  不改革不行了
 
  对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尤其是“阿拉伯之春”,丹瑞极其重视。缅甸外交部和情报部门定期向他提供关于“阿拉伯之春”的报告。
 
  当缅甸改革突然启动时,国外媒体和政要大多感到“意外”。
 
   缅甸政治版图,主要由军人集团(政权)、少数民族武装、民主派三方构成。从力量对比来,军人集团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被武力推翻的可能。民主派在经历数 十年的打压之后,早已失去与军政府抗衡的力量,而少数民族武装仅能维持地方割据,完全无力也无心去威胁由政府军控制的缅甸主体。
 
  改革动力来自军人政权内部。接近缅甸军方高层的人士向《青年参考》特约记者透露,近年来,以丹瑞大将为首的缅甸军人政权,对国际形势始终密切关注,其判断也经历了巨大的转折。
 
   在2010年以前的18年里,丹瑞是缅甸军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集政治、立法、军事权力于一身。2005年11月,缅甸突然秘密迁都,从沿海城市仰光迁到 内陆新建的城市内比都。此次迁都的保密工作滴水不漏,不但大批缅甸官员毫不知情,连负责修建内比都的人,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一名参与建设内比都的 中国商人称,他一直以为建的是军事基地,根本没想到是要建新首都。
 
  迁都的重要原因,被认为是防止缅甸被美国“斩首”:美国、泰国一直是军政府眼中最大的威胁。新首都分为行政区、军事指挥区等不同分区。接近缅甸军政府的人士介绍,丹瑞此前一直住在军事指挥区域,数分钟内就可以进入战时指挥中心,指挥作战。
 
  但不久后,丹瑞搬到了行政区域。人们相信,这是因为他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发生改变,认为缅甸并没有外敌入侵的直接威胁。
 
  对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尤其是“阿拉伯之春”,丹瑞极其重视。缅甸外交部和情报部门定期向他提供关于“阿拉伯之春”的报告。据称,正是这些报告促使丹瑞认识到,即使是在暂且稳定的缅甸,不改革也是不行了。
 
  内部利益分配之争
 
  一些原本与丹瑞关系密切但反对改革的人,在新的权力分配中未能获得丹瑞的支持。
 
  早在改革前,丹瑞就曾多次对军队发声,要求他们接受改革,并要求军人不得干政。一些原本与丹瑞关系密切但反对改革的人,在新的权力分配中未能获得丹瑞的支持。
 
  变革就意味着放权。一方面,部分权力要从军人转移给民选政府,另一方面,军队内部的权力也需重新分配、洗牌。只有一部分人能在变革后继续拥有军事以外的权力,谁上谁下,就成了问题。
 
  丹瑞始终保持对军队的控制权。在军队高官意见不一时,他充当最终仲裁者。每个周一到周五,三军总司令、副总司令都要到丹瑞的官邸,听取他的意见。对少数民族武装以和平、谈判为主,以及坚定推动民主化,均由其最后拍板。
 
  不过,利益再分配为丹瑞带来不小阻力。军人政权下,政府部长等职务基本上由脱下军装的将军担任。但2010年底,缅甸在大选后组成民选政府。结果民选政府的部长和军人政府的部长之间有了矛盾,谁坐哪个位置,吵得不可开交,大家都想进入新的政府或是议会。
 
  有消息称,缅甸原本准备组建一个从军政府到民选政府的过渡政府,但是失败了。老部长们拒绝让位,而新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也分裂成三四个派系。
 
  结果,权力交接一度搁浅。当时,包括丹瑞和二号人物貌埃大将在内的将军们,都在退职协议上签了字。按计划,老部长应该集体辞职。但在内阁会议上,17名老部长联合提出工作太忙,拒绝交接,让已进入办公室的新部长们无法工作。
 
  形势一度变得复杂,以仰光为中心的官僚、各部部长、国防部几个次长,与内比都的军人集团,开始进行斗争。结果,原本打算退出的丹瑞和貌埃,实际上已经无法退出。缅甸官方媒体本来已经不再提三军统帅、副统帅这样的说法了,混乱之下,又重新开始提了。
 
  “最高委员会”力促改革
 
  众多观察者相信,缅甸目前还存在着一个“超宪法”的“最高委员会”。
 
  在平息军人集团的内部利益之争后,缅甸最高领导层下一个难题,是尽量保证民主、改革可以顺畅地走下去,压制内部不时响起的反对声。
 
   实际上,新的民选政府已经为军官们预留了足够的上升通道,保证了军官集团至少不会拼死抵抗民选政府。新政府的内阁部长共30人,只有4个是平民身 份,10多个部长是原来军政府内阁成员继任。各省区邦首席部长共14人,其中10人出身军队将领。议会中军人占据的25%议席,则通常由级别较低的军官担 任。
 
  此外,退居幕后的丹瑞依然控制着最高决策机构,保证了国家的方向。
 
   缅甸现有的主要领导是一名总统和两名副总统(不设总理)。在此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决策机构“缅甸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委员会由11人组成,分别是总 统吴登盛(任委员会主席),副总统吴丁昂敏吴、赛貌康,人民院议长吴杜雅瑞曼、民族院议长吴钦昂敏、三军总司令敏昂莱上将、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总司令梭温 中将、国防部长拉敏少将、外交部长吴温纳貌伦、内政部长哥哥中将、边境事务部长登泰少将等。
 
  不过,众多观察者相信,缅甸目前还存在一个“超宪法”的“最高委员会”。这一“最高委员会”的存在,曾在总统吴登盛一次言谈中被侧面证实。他回答提问时说:有的问题“要等最高决策机构定”。
 
  许多媒体报道也证实了这个委员会的存在。《伊洛瓦底》等海外杂志,多次在报道缅甸的新闻时引用不同信源提及“最高委员会”,并多次提到丹瑞领导创建了这个委员会,“被认为是这个国家中最有权力的实体”。
 
  知情人士向《青年参考》特约记者介绍,外界所称的“最高委员会”由8人组成,分别是一号人物丹瑞、二号人物貌埃、三号人物杜雅瑞曼、四号人物吴登盛、五号人物丁昂敏吴、六号人物丁埃(兼常务秘书长)、七号人物敏昂莱、八号人物梭温。
 
  这显示了丹瑞等人对国家的实际控制。总统吴登盛仅能排在第四位。老的军政府高级领导序列得以暂时保留,根据缅甸政治的发展情况,可进可退。
 
  即使在“最高委员会”内部,也被认为存在改革派和强硬保守派两种势力。真正在幕后避免分裂和动乱,支持吴登盛改革的,正是丹瑞本人。
 
  目前,一些消息称,最高委员会前四号人物全都支持改革。五号人物保守派丁昂敏吴则据传曾受到丹瑞警告,不得干扰民选政府工作。
 
  缅甸宣传部长觉山被认为是反对改革的强硬派。他经常被指责利用职权压制改革派前上将发表讲话,以及有意在官方媒体上篡改国会议员言论。
 
  2011年8月12日,在内比都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被追问敏感问题时,觉山竟然痛哭,力陈政府是如何为国家努力工作,令记者们目瞪口呆。
 
  外界猜测,觉山失态的原因,是他因封杀杜拉隋曼改革言论而遭丹瑞痛斥。
 
  觉山的态度也在变化。2011年11月15日,他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长达3小时的采访,宣称缅甸已开启“不可逆”的改革进程。这是缅甸官方多年来首次接受西方主流媒体长时间访问。
 
原载: 《青年参考》

张伟:一个专制政府的急转身——缅甸样本



2011年10月8日,缅甸仰光,缅甸反对派民主领袖昂山素季接受媒体采访。  
  
 
  仅仅半年时间,缅甸以令外界惊讶的速度和力度发生转变,似乎正从一个被广泛视为“军政府高压统治”的国家,转而成为由政府主导政治改革的践行样本。

  一年以前,在缅甸报纸上印刷昂山素季的名字还是不被允许的。但不久前,这位长期被监禁和限制居住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不但获许自由旅行、演讲,甚至还应邀与总统吴登盛一家共进晚餐。

   关于这次晚餐的报道,广泛出现在缅甸经层层审查才能出版的报纸上。与此同时发生的事,在这个东南亚国家50年来极少见到:议会公开讨论释放政治犯的话 题;大多数网络管制消失了;除涉及政治和历史的内容外,报纸刊发文章前不用提交审查;从不听取民间意见的政府甚至召开了与商人和学术界的座谈会,听取改革 某些具体部门的意见。

  欢迎流亡的缅甸人回国、公开邀请少数民族武装组织进行和平谈判、释放部分政治犯,仅仅半年时间,一个被广泛视为“军政府高压统治”的国家,转而成为由政府主导政治改革的践行样本。就连昂山素季也说:“我们正站在一个缅甸新纪元的开始。”

  一个“不会改变”的国家

  事实上,当2010年昂山素季重获自由,以及19年来第一次民主选举进行时,那时还很少有人相信缅甸将会进行一次认真的改革。

  拥有5000多万人口的缅甸曾被称为“亚洲压迫最严重的国家”。自从1962年军政府成立以后,议会被解散,政党被禁止,该国留给外界的印象就是贫穷的平民生活、严苛的审查制度以及不时发生的镇压活动。

  1988年,军队向在仰光举行大规模示威的抗议者开火,数千人死亡。此后十几年中,民众由于恐惧不敢出声支持异议者。到2007年,另一次因为生活水平太低而引发的抗议又一次遭到镇压。这是缅甸留给外界最不光彩的记录。

   缅甸媒体一直被严格管控。国家控制主要的广播电视机构和出版社。通常播出的是官方和民族仪式、政策上的成就,谴责美国、英国阴谋迫害缅甸。审查制度覆盖 从诗歌到电影的各个领域,不但过滤对政府的批评,还过滤大多数坏消息,包括对自然灾害的报道,有时甚至包括国家足球队的失利。据美国国务院的资料称,官方 还试图封锁包含可疑文字的网站。

  只有回顾这个国家在2011年之前的历程,人们才能意识到如今发生的这场变革是在一个怎样艰难的背景下开始的。

  由于缅甸多年来一直实施苏联式计划经济,军方拥有的企业控制着所有关键工业,生产包括香皂和自行车在内的生活用品。外表古老的汽车仍然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行驶着。一名外国记者形容,“很多建筑物看上去仿佛还在缅甸被英国殖民时期才涂过漆”。

  长期以来的孤立政策,使缅甸官方对西方充满抵触。2007年,一场飓风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但军政府严格限制西方为缅甸提供任何形式的救援。

  在这种形势下,当执政的丹瑞将军宣布将解散军政府并选举民选政府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次表面文章。

   怀疑并非没有道理。选举完全在军政府的控制下进行。2008年军政府修订的新宪法规定,25%的议会席位由军方保留,3个关键的部长职位——国内部、国 防部和边境事务部都必须由现役将军担任。此外,该国新修订的“选举法”还禁止有犯罪经历的人和宗教界人士不得参加选举,这剥夺了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许多社 会活动家和僧侣的参选资格,而他们都是反对派的骨干力量。

  在重重保证之下,曾在军政府担任部长、并在军队当将军的吴登盛和其他20名军政府部长辞去在军方的职位,注册了新的政党,宣布参加选举,吴登盛毫无悬念地当选总统。

   2011年3月,统治了缅甸20年的丹瑞将军将权力移交给略年轻的吴登盛,缅甸的民选政府宣告成立。人们发现,这个新成立的民选政府里,部长几乎全部由 现任或前任军队成员占据。当时,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一名成员嘲讽道:“我看到的是,将军们正在系统地通过立法来保持权力。”

  在大多数人眼里,缅甸都是个很难发生改变的国家。就连缅甸的小商贩们也不例外。在接受采访时,一名退休的服务人员说,缅甸“不会发生什么改变”。“新政府包含了很多以前的将军,他们的习惯是新政府无法打破的。”他说,“他们习惯于受贿,粗暴对待群众,并捞很多钱。”

  “半个世纪以来最好的改变”

  但改变以任何人都没有料到的速度和深度开始了。

  在就职后发表的演说里,吴登盛宣称他的意图是战胜贫穷,阻止腐败,结束军事冲突以及实现政治和解,但这没怎么吸引人们的关注。

  半年多以后,人们就不得不承认,吴登盛已经开始实现他的承诺,而且是以一种令人惊讶的速度和力度。

  看看过去半年来缅甸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人们有理由惊讶。

  政府重新设计了银行和外国投资规则,并开始修改外汇政策。这些都是向商人和学界咨询后作出的——这本身就是个大进步,因为军方统治者长期以来拒绝接受民间建议。

  政府大大提高了发放给100万人(大多数是穷人)的国家养老金,并使小型贷款(一个给穷人提供20到100美元贷款以允许他们开始小买卖的体系)合法化。此外,长期被禁的贸易联盟也获得合法地位,据国际劳工组织在缅甸的代表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决定。

   自从去年要求调查缅甸政府是否犯有反人类罪后,联合国驻缅甸特别观察员托马斯被禁止进入这个国家。但今年,他不但被允许回到缅甸,而且缅甸给了他所要求 的所有许可。缅甸还听从他的建议创建了一个人权组织“人权委员会”。不久,人权委员会就在缅甸官方报纸《新光报》上刊登公开信,请求总统吴登盛颁布大赦 令,释放政治犯。

  从10月12日开始,缅甸政府开始释放获得大赦的囚犯,包括200多名因抗议等原因被关押的政治犯。其中,最著名的政治犯之一是知名喜剧演员扎加纳,他因批评缅甸政府被捕。此外,全国民主联盟的几名成员也获释。

  一位缅甸历史学家认为,这些改革是“之前不敢想象”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半个世纪以来缅甸为追求美好未来进行的最好的改变”。

  此外,另一项让外界觉得惊讶的决定,是吴登盛搁置了中缅两国合作的密松水电站项目。9月30日,缅甸联邦议会宣布了这一决定。据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这是缅甸向西方示好的最明确的信号”。

  和半年前不同,很多人开始认真关注缅甸正在发生的事。美国新任驻缅甸特派员德里克·米特切尔说:“如果他们采取行动,我们也会采取行动证明我们支持改革道路。”

  吴登盛能走多远

   人们当然也认识到缅甸还存在的问题。人权组织抗议说,缅甸仍然关押着数千名政治犯,他们是否获释,考验着缅甸政府改革的决心。与少数民族武装的交火仍然 时有发生,很多人担心,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无法延续。此外,由于对宪法进行任何修改都需要75%的议会票数,很多人担心,军方事实上把持着的议会能允许吴登 盛走多远,还是未知数。

   也有人担心,这一次改革会与缅甸历史上的几次类似改革一样虎头蛇尾。上世纪90年代,丹瑞将军上台后曾释放1200名政治犯,一度解除对昂山素季的监 禁,并召开了制宪大会讨论宪法。然而,这场改革最终演变成群众的街头抗议,并导致军政府进行镇压,刚召开的国会也被关闭。2002年,类似故事又一次上 演。

  昂山素季在乐观的同时也充满谨慎。“在我判断车轮是否在向前进之前,我需要看到更多改变。”她对一名来访者说。


美媒:習近平比胡錦濤自信瀟灑



更新時間 2012年2月1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30
習近平與奧巴馬
習近平向美國展示中國領導人「平易近人」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此次美國訪問受到美國各大媒體普遍關注,但評價大多為「走過場戲」,實際價值不大。

平易近人

《洛杉磯時報》稱,「習近平此次不僅想展示他將是繼胡錦濤之後的一位稱職領導人,同時也想向美國人展示他的平易近人。」
文章稱習近平「愛開玩笑」,「充滿自信」,與「木呆呆的,拒人千里的胡錦濤形成鮮明對比。」
報道援引美國副總統拜登的話說:「習近平對他在中國所面臨的經濟和政治上的種種兩難局面非常坦率。」拜登形容習近平為「非常非常直截了當,絕對的(跟你)互動應答」,並稱習近平是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領導人。」
《芝加哥論壇報》標題為「奧巴馬迎接習近平,語言友好,立場堅定」。文章說「奧巴馬舉步謹慎。他既寄望與習近平有良好的開端,同時又要在具有反華情緒的選民面前做出對華強硬的姿態。」
文章說「習近平的公共形像不像胡錦濤那麼生硬,但是美國對他的觀點所知甚少。」
文章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力是有限的,更別提中國還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紐約時報》題為「露鋒芒,美國迎接中國下任領導人」的文章說:「習近平受到副總統拜登直率的批評。
拜登稱只有在公平的前提下,中美才能夠合作。拜登羅列美國對中國的不滿包括:盜竊知識產權,踐踏人權,拒絕支持聯合國制裁敘利亞。」
文章指出「近月來,尤其自奧巴馬去年訪問亞洲及此後國情咨文中,美國對中國的語調愈來愈強硬,不難看出身處大選年,奧巴馬不願被共和黨候選人指責對華態度軟弱。」
ABC新聞與《華盛頓郵報》聯手進行的民調顯示,52%的美國人對中國印象不好,63%的人不認同亞洲崛起是積極的。

經濟主題

圍繞習近平在華盛頓對600多美國政治經濟領域高層人士的午餐會發言,《華盛頓郵報》指出,「習近平僅輕描淡寫地談到雙方之間的分歧。而官方的重點集中在加強兩國貿易,軍事和其它關係上。」
文章說,「習近平的重點,以及在場的美國大公司總裁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如何加強兩個超級經濟大國的合作關係上。」
《華盛頓郵報》形容習近平的發言「短小,禮貌,到點」「得到美國商界共鳴」。
文章還援引中美商業委員會主席弗里斯比的話說,「更為重要的是,習近平此行給各行各界的美國人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去了解他,形成對他的第一印象,同時也讓習近平親身接觸美國社會的精華。」
《美國廣播公司ABC》的一篇文章說:「沒人期待習近平此行將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政策變化。」 正相反,「估計中國不會滿足美國提出的任何要求」。
文章援引觀察人士的話說,「這種局面雖令美國感到很鬱悶,但也在意料之中」,同時「也象徵著中國更加充滿自信。」而習近平本人「也體現了這種自信和變化」,「國際社會從來沒有見識到這樣的中國領導人。」
文章還透露說:「儘管美國大使館的一份簡報稱習近平「比紅色還要紅」,但在中國國內,習近平更被視為走中間路線,而非狂熱的毛澤東主義者」。

期待改革

《洛杉磯時報》發表社論指出,「習近平此行給美國一個機會去衡量習近平的意圖,但真正的工作必需是尋找兩國的共同點。」
文章開頭便說:「個人造就了歷史。如果蘇聯的最後一位領導人不是戈爾巴喬夫,那這個世界將不是這番模樣。」
文章說:「習近平在文化大革命中親歷苦難,他的父親支持經濟改革,他有姐妹在加拿大,有兄弟在香港,他女兒在哈佛唸書。種種事實顯示,這是一個能夠推動政治改革,一個有能力更全面了解西方的領導人。」
與此同時,各大媒體也都報道了在習近平訪美期間,數百名人士在華盛頓抗議中國的西藏政策。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