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江迅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近年大躍進,兩千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累積投資已逾一百三十億美元,中非貿易突破一千五百億美元,佔中國整體外貿的一成,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貿易夥伴,而在非洲營商或工作的中國人,估計至少一百萬。中國開始「強化非洲」外交戰略,包括耗資二億美元援建非盟會議中心。但近年中國人在非洲被劫持事件頻傳,為保衛中國在非洲的利益,委派武裝力量赴非洲,已成為中南海共識。
正當全球華人慶祝春節期間,遠在非洲的蘇丹和埃及,卻有兩批中國工人被武裝分子劫持,其中一人更被流彈擊中身亡,五十四名中國人質歷經多天的生死之劫,始獲釋回國。這是近幾年來數十宗中國人在非洲遭綁架的個案之一。為了保衛中國在非洲的利益,以及中國人在非洲的人身安全,委派武裝力量赴非洲,已成為中南海共識。
近年,中非關係突飛猛進。一月二十八日,晴朗天空下,一棟九十九點九米高的辦公樓直插雲霄,圓形的會議中心環抱在側。整個建築挺拔與包容的姿態,吸引著十幾隻非洲鷹自由舒展著獵獵英姿。中國耗資二億美元興建的非盟會議中心落成,這一工程是中國政府繼坦贊鐵路後對非洲最大的援建項目,被視為中國外交新戰略的重大部署。被稱為「一個讓非洲鷹自由飛翔的空間」——中國援建的非盟會議中心,坐落在「鮮花之城」埃塞俄比亞(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亞的斯亞貝巴)。這座常年綠蔭花香的都市,是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和非洲聯盟總部所在地,成為非洲的「政治和外交首都」。
一年前,北京向坦桑尼亞等國政府,宣布免除坦贊鐵路建設百分之五十債務,讓該鐵路輕裝上陣。歷史上,非洲國家是中國「小朋友」、「黑朋友」、「窮朋友」,中國改革開放後,外交重點在歐美,在日韓。近十年來,美國及歐洲國家正慢慢撤離對非洲的投資,近年美國逐漸呈現「重返亞洲」跡象,中國卻不斷進入非洲投資、建設,開始「強化非洲」外交戰略。
在非洲,究竟有多少中國公民?由於情況複雜,至今沒有一個權威機構的數字,中國學者普遍認為至少有百萬人。根據法國塞爾日.蜜雪兒和邁克爾.伯雷所著的《中國非洲》的資料,在尼日利亞(奈及利亞)有五萬名中國工人,蘇丹有二萬至五萬,尚比亞有四萬,安哥拉有三萬,阿爾及利亞有二萬,還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分布在非洲各地。這些只是「工人」身份在非洲的人數,還有經商的、旅遊的。
中國政府看到,在未來中國能源需求會進一步急劇攀升之際,中國必須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安全部隊,小到當地民兵、安保隊,甚至到聯合執法隊、遠端護航編隊,再到海外駐軍、建立補給站甚至軍事基地,以保障國家經濟發展的「血液」暢通,保證海外華人的生命安全和海外中國企業的利益。這無關「中國威脅」,而是中國必須對自己的人民和國家利益負責。未來中非經貿與投資仍有躍升空間,最令人擔憂的在於一百萬中國公民營生活動面臨三類風險:所在國投資環境與治安風險、政局動盪風險、隨著中國崛起以綁架中國人提高要脅籌碼的恐怖襲擊風險。增加領事資源、應急馳援、風險預警、融入當地,建立以政府外交預警與保護為主導、當地政企民三方聯手的安保機制,以確保在非洲百萬營商務工者安全。事實上,中國軍艦在零八年就曾遠赴非洲亞丁灣打擊海盜,為中國船隻護航。而多年來,中國也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在非洲執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非洲研究中心秘書長王洪一接受採訪時說:「非盟要建培訓中心,但它的後勤方面是很弱的,不過,中國卻很擅長這方面的事。如果中國幫助非洲,讓其安全力量加強,其實無形中對中國的總體利益也是有利的。另外還需做的就是雙邊的軍事領域交流,現在很多交流主要是在武器方面,而在人員培訓方面還不足,中國應該多做一些關於人的事。其他一些方面,如在中國駐非洲領事館裏是否可以派警務官?在美國、法國這些領事館,他們就有自己的警務官,中國也可以借鑑。」
王洪一認為,中國企業本身的安全意識比較差,中國還沒有西方國家那種安保公司,一些安保公司本身擁有武器裝備,這對於反抗當地暴力是很有幫助的。他覺得安保公司比建軍事基地要強得多,但中國的公司(如中石油)自己卻沒有做。還有中國企業沒有對出國員工進行出國安全培訓,這是很荒唐的。所以曾經出現中石油的兩名員工在逃亡中被流彈打死的情況。因此中國企業對員工的培訓必須加強。中國從五十年代到現在好幾代人都沒見過槍,所以培訓工作是必須的,提前做一些心理準備也好。從宏觀的歷史對比來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平平安安實現了歷史跨越。其他一些國家如日美所付出的人員傷亡比中國大得多,中國人在非洲的傷亡比例實際上遠遠小於西方國家。在非洲的中國人人數很多,但中國在非領事館的工作人員卻很少,所以也難有太大作為。
中國政府與華人從來不是非洲排外、仇外的目標。王洪一說:「中國人在非洲的簽證不少於一百萬。要取得那麼大的國際利益,沒有傷亡是很難的,所以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應該加強。目前在非洲就只有美國和法國有軍事基地,我認為中國未來在非洲建立軍事基地也應該會是一個發展趨勢。非洲國家也很樂意中國在非洲有軍事存在。但軍事基地也很容易引起當地的反感,我覺得更好還是有安保的存在。」與美國相比,公民安全成為中國應對的難題。據悉,美國使領館全球外交保護資源投放,一名外交官面對五千海外公民,而中國的數字則是一比十萬。
非盟總部自建立以來,一直沒有自己的辦公場所。這一援建項目,起源於零六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當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宣布中國政府援非八項舉措,非盟會議中心就是其中之一。零九年二月開工,一一年十二月竣工。不到三年建成,用工最多時,中、埃方工人相加超過一千五百多人。會議中心廣場上,一塊石碑剛剛豎起。上面燙金字中英文寫著:「非盟會議中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援建,於非盟第十八屆首腦會議期間舉行中心落成典禮,中國和非洲國家領導人共同見證。」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訪非盟總部,是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問。賈慶林宣布未來三年中國政府將向非盟提供六億元人民幣(約九千五百萬美元)的新援助。
整幢大樓擁有三個會議中心、一個直升機降落場以及可容納七百人的辦公場所。據悉,「處處充滿中國元素」的這一會議中心的建築用料,除沙子、水泥外,包括大理石、木頭、玻璃等都從中國運來。會議中心圓形屋頂是透光的玻璃側壁,顯示出設計者在節能方面的獨具匠心。目前,中方七十多名工人、五十名管理人員仍留守著。
西方媒體中國網民抨援建
非洲諸多國家自認「這座雄偉、現代化的建築寓意深遠,它既是非中友好合作新的典範,也是非洲復興崛起的標誌,重新點燃非洲人民對未來的希望」。不過,批評的聲音依然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西方傳媒老調重彈「中國強化掠奪非洲資源」,「中國援建的非盟總部,不僅是爭議的源頭,還象徵著非洲公司面臨挑戰」,指責「中國向專制政體提供無條件投資」。另一種質疑聲音來自國內,「如此大規模的投資,為什麼沒有人知道」,工程進展確實有報道,但花了二億美元卻是首次披露,還有網民抨擊說,國內學校的校車和免費午餐都沒能解決,難怪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當年說過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中國最好的體育館在非洲。
非洲雖然具有豐富誘人的資源,但作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非洲百分之四十的人口生活在極度貧困線以下,有百分之七十人口從事「靠天吃飯」的農業。五十多年來,中國已為非洲援建八百多個成套項目,建成鐵路二千多公里、公路三千多公里,為非洲派遣醫療人員一萬七千人次,同時還減免了部分非洲國家在華債務。
中國與非洲大陸之間的雙邊貿易,近十年來,貿易額年均增長近三成。零八年首次突破一千億美元,一零年達一千二百六十九億美元,是二千年的十倍。在二零一一年突破一千五百億美元,而十年前還不到二百億美元。中國已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中非貿易總額佔中國外貿總額百分之十。
非洲是中國的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場、第二大勞務承包市場和第四大海外投資目的地。投資合作是中非合作的新亮點。此外,中國有兩千多家企業在非洲投資,累積投資額逾一百三十億美元,發展迅猛。僅一零年中國對非洲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十點七億美元。目前在非洲落戶的中國投資企業涉及農業、電信、能源、加工製造以及餐飲服務等很多領域。據南非標準銀行的統計報告稱,非洲基礎設施建設三分之二的資金來自中國。中國要幫助非洲在世界上佔據應有位置,中國正幫助非洲完全釋放其發展潛力,使非洲在世界上的地位更顯重要。
中國不僅為非洲援建了大批學校、醫院、路橋、供水等民生和基礎設施專案,還派遣了大批農業專家、醫療隊員和青年志願者,並為非洲國家累計培訓各類人才近三萬名,中國已成為非洲重要的發展援助夥伴。中國在非洲設立六個經貿合作區,成立中非發展基金、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帶動了中國企業對非投資,幫助非洲中小企業創業。
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擴張,中國國家利益遍布世界各地之時,中國應該如何有效保護海外利益成為值得關注的課題。有學者認為,中國必須盡快制定一套與「走出去」戰略相配合的安全戰略,必須對遍及世界的國家利益作出安全保障的規劃,不只是外交上的規劃,而且還要有軍事方面的規劃。不過,要走上這一步,中國必須具備軍事實力,更需要一種政治意志。
目前正在澳洲的國際問題資深研究員楊恒均對亞洲週刊說,對目前中非交往,他有幾個擔憂,或者說,有幾個方面應該特別要注意的。今後應該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避免麻煩。他從三方面作了闡述。
他說,第一,非洲和中國的經濟能互補,在西方一直以來對非洲都不太真正關心,或者不願意下力氣協助改變的情況下,中國進入非洲,是有有利條件的。但由於中國的軍事力量有限,或者說,中國沒有能力投放兵力到非洲這麼遠的地方,那麼和非洲的生意,以及中國的人員,就沒有保障,沒有堅強的後盾。從西方貿易歷史來看,兵力延伸不到的地方,做貿易要特別小心。投資、人員與國家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時候,要注意分寸與規模。從中國自利比亞撤僑可看出,從埃及有人綁架中國人可看出,從海盜猖狂中國無能為力也看出來了。中國如何保護自己的大量投資,還有中國的僑民,應該有所考慮。這符合長遠利益。
需注意非洲的排外情緒
至於第二點,楊恆均說,與非洲做貿易,進行合作,人員與資金大量進入非洲,謹記一件事:非洲不是歐洲,更不是美洲。這意思是說,歐洲與美洲雖然也排外,但畢竟有一種包容文化,而非洲目前看肯定沒有,在他們需要中國的投資與支援時候,一切都不成問題,可如果進一步深入,尤其是當中國的移民一旦像進入歐洲和美洲的時候一樣,就要注意非洲的民族主義與排外情緒了。到時中國不但會丟掉錢,甚至還有僑民的身家性命。這一點目前看不出來,而中國人這些年世界各地跑,到處做生意、移民的人,又一般不考慮這些問題,往往弄得別人很有意見。例如最近香港出現的事(排斥大陸人),也能夠說明一些問題。非洲一旦出現排華,可能就不會像歐洲意大利法國那麼「文明」了。
他說,第三,在投資與金錢上,中國在非洲有一定的優勢,而目前的「中國模式」,最適合推廣的地方不是亞洲,更不是歐美,而是非洲。甚至中國與非洲的文化,在被歐美所謂主流排擠後,也有很多可以融合的地方,但要留意的是價值觀念的重要性。金錢與人員可以進入非洲,同時進入的還有價值理念,目前的價值理念是否能得到非洲人的認同?是否會遭到反對?如果說中國大量投資、大量交往,可是中國的價值理念被排斥,而歐美的價值理念有一天佔上風,那到時中國就可能得不償失了。利比亞就是一個例子,中國與卡扎菲做生意,如今他完蛋了,中國怎麼辦?當然,可以改弦易轍。所以,要在價值理念考慮清楚,也就是說,要在什麼樣的價值理念下同非洲交往。
中國在非洲的發展,顯然已引起美國強烈關注,美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正因此消失,美國正失去非洲的人心。有學者認為,中方援助的項目七成是以興建道路、運動場館以及政府大樓方式進行,通常更是依靠中國的勞工和材料興建。與之相反,美國的七成援助則用在一些「雖關鍵但並不顯眼」的項目上,比如防治艾滋病、瘧疾、結核病等。中國在非洲的角色,從朋友加革命輸出者變成了朋友加交易者、投資者,也使中非關係出現新情況和新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對亞洲週刊說,中國作為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近年在經貿合作、發展援助等方面給予非洲巨大的幫助。如中非經貿合作區的合作比重進一步加大,中國與尚比亞、埃塞俄比亞等合作建立了多個經貿合作區等,這些都是促進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近年來,中國在幫助非洲國家加強道路、橋樑、港口、水庫等基礎設置建設的同時,還向非洲國家轉移了很多實用型的技術和生產經驗。過去的一年,非洲經歷了象牙海岸內戰、南蘇丹獨立、利比亞戰爭、北非局勢動盪等一系列事態的考驗。由於西方大國的強力干預以及非盟自身能力局限,非盟用非洲方式解決自身問題的努力遭挫折,甚至出現了非盟角色邊緣化的趨勢。為支持非盟自主解決危機的努力,中國一直把加強與非盟的關係視為建設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中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一環。近年來,除援建非盟會議中心外,一零年向非盟在索馬里維和行動提供物資援助、一一年向非盟提供九十萬和六十萬美元現匯,援助分別用於支援非盟能力建設和在索馬里的維和行動等等。
成長為大國的必經階段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外交事務研究院中國海外利益研究中心主任汪段泳認為,中國既然選擇進入非洲這些高危地區,承擔突發危險事件難以避免,也將會越來越多,這是中國成長為大國的標誌,每個世界大國都會經歷海外擴張階段,同時也是中國在海外擴張中必然付出的代價。中國一直透過軟實力影響非洲,但軟實力是建立在硬實力基礎上的,當下中國軟實力的傳播還停留在口頭上。中國企業的海外拓展,是跟著國家「走出去」戰略一起成長的。本世紀初,中國首次把「走出去」戰略上升到「關係我國發展全域和前途的重大戰略之舉」的高度,但「走出去」戰略仍待落地,並有待明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