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

2011年12月24日《明鏡郵報》

日本首相聖誕節訪華傳媒沒有期待

童倩
中日國旗
這是日本民主黨09年起執政以來,第一位民主黨的首相正式訪華。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聖誕節(12月25日)上午隻身登上東京羽田機場上的政府專機、前往北京展開為期兩天的正式訪華行程。
這是日本民主黨09年起執政以來,第一位民主黨的首相正式訪華,也是經過中國以內政理由要求延期,中日政府把野田訪華延遲了三天的行程。
野田動身前在東京說:「希望與中國緊密交換朝鮮局勢的意見」,不過野田也不忘對他此行本來的目的說:「面向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希望加深與中國的戰略互惠關係,加快中日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討論和推進具體計劃的討論」。

預定的議題

野田預定25日傍晚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談、26日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等。由於朝鮮領導人交替出現了局勢不明朗前景,日本希望把朝鮮局勢作為連串中日首腦會談的重要議題。
雖然日本外務省和首相官邸到野田出發為止都沒公開說明野田此行將與中國會談哪些具體內容,不過日本傳媒這個月中旬以後陸續引述政府內披露的消息報道,其中經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證實的日本購入中國國債的中日首腦協議算得上最受矚目。
儘管安住強調中國單方面持有日本國債不如彼此持有的雙向合理,而且金額只是100億美元,但中日輿論都關注到,這是中國把人民幣國際化跨出的重要一步。
此外,接受去年中日東海撞船事件教訓,野田可能與中方達成構築兩國海上聯絡機制的協議。但《讀賣新聞》周六報道說,野田與溫家寶將達成締結兩國海上搜索、救助協定的協議,不過中國看來不接受日本謀求盡快恢復締結兩國合作開發東海油氣田條約談判的建議。

冷清的旅程

也許基於訪華收獲不豐的預測,野田行前把日本地震災區仙台市要求中國租借兩隻大熊貓的問題也設為目標,他說,希望爭取與中國達成租借大熊貓的協議。
包括親中報紙在內的日本主流傳媒對野田訪華毫無顯示期待感,沒有一份大報周日社論提及野田訪華,反映出日本內閣這個月初公布的民意調查說明,七成日本國民對中國沒親近感的現實。
如果野田訪華成果不超出日本已披露的內容,中日建交40週年時,兩國如何改善國民感情、加深戰略互惠關係成疑。

胡锦涛领导的最后一年:要怪只能怪他自己?

核心提示:胡锦涛因“无为”而受到谴责——“无为”这个词不管是在中国博客还是日常交谈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一些著名的公众人物甚至将胡锦涛领导的两个五年时期公开称为“十年迷失”。

 
原文:The Last Year of Hu’s Leadership: Hu’s to Blame?
作者:李成, Eve Cary
发表时间:December 20, 2011
詹姆斯敦基金会:胡锦涛领导的最后一年:要怪只能怪他自己?

 
【政治局常委全家福——胡锦涛和他的对手们】

随着胡锦涛进入执政期的最后一年,中国的精英们开始回顾他的整个执政期,和许多观察家一样,他们都对胡锦涛深感失望。胡锦涛因“无为”而受到谴责——“无为”这个词不管是在中国博客还是日常交谈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一些著名的公众人物甚至将胡锦涛领导的两个五年时期公开称为“迷失的十年”。最近中国人对上一代领导人的怀旧情怀——在去年10月江泽民大张旗鼓的公开亮相中和人们一窝蜂去买朱�基的新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更显示出了人们不大买胡锦涛的账。

作为即将卸任的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开始变成“跛脚鸭”。但这可不是导致人们对他以及他的任期越来越不满的原因。虽然从表面上看,他和一位处于第二届任期最后一年的美国总统没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在中国政治中,“跛脚鸭”这个概念只是个传说。在中国,即将卸任的高级领导一般会握紧权力直到不得不撒手的时候,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选择继承人或是摆某位候选人一道,作为他们在任期中的最后一击。

国外的观察家可能会对中国人“十年迷失”这一批评感到困惑,因为中国在过去十年的崛起中一直都以经济巨人的形象示诸于世,在金融、运输和贸易方面简直是龙头老大。在胡锦涛的带领下,北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作为“世界中心”的上海在举办世博会后重新崛起、沿海和内陆基础设施建设都进展神速,中国还首次实现了载人航天计划。

国际上对中国的经济实力非常认可,而中国的精英们却对胡锦涛的领导力评价越来越低,我们该如何理解其中的巨大差异?胡锦涛该为中国出现的问题买单吗?胡锦涛声名远播的“无为”而治是否可以归咎于集体领导的本质和从未停止过的内讧,包括因政治局常委中胡锦涛的对头使坏而致使一些政策无法实行呢?

虽然无法确定且必然会引起争议,但如果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观察家们评价胡锦涛的执政将更加中肯——他最初的承诺是什么,为什么最终搁浅,明确指示过什么,实际政绩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这些讨论可能触及到中国的深层政治变革——不仅关乎精英政治,而且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分析胡锦涛的成败可以让我们明确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胡锦涛的继承人将面临的新局面又是怎么样的。

胡锦涛的钦定上位和最初的乐观主义

可以说胡锦涛是带着相当乐观的心态走到权力顶端的,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观察家们当时都对这位充满雄心壮志的平民领导人寄予了厚望,尽管他有些神神秘秘。在2002年党代表大会中当选中共总书记后不久,胡锦涛为中国的崛起制定了三个全新的步骤,这可和他的前辈江泽民先生大相径庭:

一、江泽民对台湾一向是虎视眈眈不买账,胡锦涛却一上来就给“胡萝卜”——为了缓和两岸的紧张局面,他推动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行高层互访并开通直航。

二、在对外政策方面,胡锦涛表示将进行“全方位外交”,以所谓的“睦邻友好政策”为重点。这貌似和江泽民的“大国外交”在战略上完全是两码事。胡锦涛重视的是改善中国同周边邻国的关系,尤其是东南亚。

三、和江泽民一心关注GDP增长和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发展战略不同,胡锦涛采取的是“和谐社会”理念,他更注重社会经济的平衡和中国内陆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

胡锦涛执政初期似乎一心要完成最初的理想。胡锦涛任总书记后第一次讲话即强调法治的重要性,首次政治局常委会议的主题也是“宪法的不可侵犯性”(《金融时报》,2003年6月11日;新华社,2002年12月4日)。在胡锦涛的首创下,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了关于中国社会动荡的数据,并赞同人民有权知道真相这一概念(知情权),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胡温政府在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中表现出了政府积极的一面,行动迅速果断,卫生部长和北京市市长因对疫情处理不力而丢了乌纱帽。因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效果,作为平民领导人的胡温都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你可能对胡温政府过去9年里的执行力有所质疑,但那些政策本身其实和他们的理想计划是一致的:取消农民的农业税,对民工采取更宽松的政策,经济上率先扶持内陆城市使之“后来居上”,实施基本医保制度,增加城市地区的最低工资金额,建设适用房项目。

胡锦涛的千虑之失:和谐,和谐,再和谐

和世界其他地方高层领导的遭遇一样,最初的被民众鼓舞的热情很快便转变为了深深的失望,胡锦涛也不例外。在上述的三个步骤中,可能胡锦涛有所建树的只有其中一步:两岸关系。显而易见,海峡两岸的关系变得十分稳定,一部分是2008年马英九当选的原因,另一部分就是胡锦涛对此问题处理得很好的原因。

除了两岸关系以外,中国还面临更加复杂和具挑战性的国际局势,虽然——也或许是正因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实力和影响力都空前强大。目前,中国边界和海域又出现了各种新问题。中国对北韩的支持可能导致和美韩的大型军事冲突,美国是韩国的主要盟友。和日本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随时都可能因两国的终极民族主义情绪爆发而加剧紧张。在中国南海的领海争议也可能使中国和若干国家的关系恶化,包括菲律宾和越南。中印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关于领土分歧和水资源的问题)再不解决就无法收拾。所以不难想象,一些中国国内的批评会认为胡锦涛的“睦邻友好政策”很失败(《联合早报》,11月3日)

胡锦涛最失策的一点就在于其宣扬和谐社会。他对和谐社会的粉饰漏洞百出——并且很讽刺——因为近年来中国在国内公共安全保障方面的支出飙升,甚至超过了2010年的国防支出,总共是840亿美元(《金融时报》,3月6日)。这个数字中包含着国内警力支出和处理抗议支出,并暴露了许多越来越尖锐的社会问题,包括收入差距的增大。中国的基尼系数,即衡量收入差距的标准,从2002年开始就持续上涨,到2010年已经涨到了0.47,远远超过了0.4——有学者表示到达0.4就预示着有社会不稳定的危险。这在国家垄断的主要行业中很明显,比如铁路,石油,公用事业,银行业和通讯。中国的官方媒体近来报道说中国铁路部门一位局长级人物在瑞士和美国银行拥有高达28亿美元的资产(《每日电讯报》,8月1日)。

公共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幻想破灭

如果说所谓的“新左派”知识分子对胡锦涛在官员严重腐败的重大问题上"无为"表示谴责的话,那自由派知识分子可能就对胡锦涛的政治改革空头支票以及越来越严厉的媒体和网络控制倍感失望。自从2009年秋季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政治改革,包括党内选举在内,几乎毫无进展。实际上,许多重要的党内选举制度不是在1987年第十三届人大上制定的就是在1997年第十五届人大上制定的。据推测胡锦涛还下令——或者至少默许——迫害刘晓波和其他政治持异见者、骚扰人权律师、非政府机构进行重重限制。

无可置疑的是,对胡锦涛政权幻灭感最深重的要数广大中产阶级了。中产阶级最有理由对胡锦涛失望,看看上述的腐败、媒体和网络审查、国企得寸进尺的垄断和私营部门的缩水吧——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国进民退”。中产阶级经常抱怨肩负胡锦涛和谐社会政策带来的沉重负担的一直是他们,而不是那些富人,而此政策的指向却是社会经济弱势群体,比如农民、民工和城市的贫困户。而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高失业率——他们通常都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每年都有超过一百万人找不到工作——也是中产阶级愤懑的原因之一。公务员考试的录取率也相当低,今年只有1.9%,和十年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的公务员都跑去下海经商了(新华社,11月27日)。

在思考这些批评的时候,不妨别太早对胡锦涛的贡献或其不足之处下定论。同时,在胡锦涛统治期间出现的或一直未能解决的诸多问题背后或许有着深刻的体制原因或恶性循环,这是胡锦涛个人无能为力的。也许有人会义正言辞地说所有批评只是反映了某群人的意见,比如舆论领袖、学者或中产阶级。而胡主席可能在广大农民朋友和民工朋友心中非常伟大。在信息时代,通常是无孔不入的社会媒体、中产阶级,尤其是舆论领袖掌控着政治话语权。

中国著名的“77元房租”事件尤其典型。去年1月,为了展现政府“住房援助计划”多么成功,胡锦涛去看望了住在北京补助房中的一对母女,据报道称该房月租只有77元(12美元)——是正常房租的十分之一。“看望“事件过后,网上便爆出了租客其实在演戏骗人和地方政府的腐败。此事大大损害了公众心中胡锦涛这位平民领袖的形象,这使得访谈节目主持人和一些舆论领袖借此嘲讽其完全不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多维新闻网,1月6日)。

集体领导制和替罪羊

有道是:成功时人人都来邀功,失败时却无人担责。在中国,和其他地方一样,政治上常用的权宜之计就是为政策问题和政治难题找替罪羊。没有任何高层领导人愿意将在其任期内出现的政府失职和社会经济问题全怪到自己头上。

领导中共这个统治集团的不再是某位强人了,而是两股非公开的政治联盟势力,他们实力均衡,相互制约。胡锦涛仅仅是九位政治局常委的“首席”而已。中国政治的两大联盟即胡温为首的“平民集团”和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政协主席贾庆林为首的“精英集团”。两大集团互相竞争下届领导人人选,最终是副主席习近平和副总理李克强各代表一股势力胜出。

精英集团通常代表大企业和沿海地区的利益,而平民集团则代表工人阶级和内陆地区的利益。精英集团主要是太子党和上海帮,平民集团主要是前共青团领导,也就是胡锦涛的大本营。

某种意义上,胡锦涛完全可以把阻挠他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罪过归咎于精英集团。在几年幕后交易后,胡锦涛终于可以扳倒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部分原因是陈良宇曾直言对胡锦涛此政策绝不买账。房地产利益集团大大阻碍了胡锦涛受人欢迎的住房补贴计划,而他们又和精英集团关系密切。现在,胡锦涛可能对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非常恼火,薄熙来是精英团体中的重要人物,还是太子党成员。薄熙来最近利用胡锦涛平民政策计划暗中搞破坏,对胡的统治非常不利。薄熙来也一直在积极进行自我宣传,其宣传目的是将重庆建设为全国政治模范城市(“薄熙来为政治局常委之位和中国未来政治领导积极奔走”,《中国简报》,11月11日)。

逐渐的政治透明化,开放意识形态争议和政治辩论,这些都是中国统治令人欣慰的进步。即使高层领导之间意识形态的争议和背黑锅游戏因太根深蒂固而无法和解,而决策过程也将变得更加漫长复杂甚至陷入僵局,我们期望的时代可能终会来到。

在中国,和在美国一样,高层领导的“三板斧”时期非常短暂。早在2005年,著名的中科院哲学家徐友渔和成都大学的法学教授王怡都曾表示对胡锦涛很失望。徐友渔称“胡锦涛的政策和江泽民相比差的太远。”王怡据此评论回应说胡锦涛“在意识形态上比江泽民还保守”(《亚洲时报》,2005年3月10日)。如果他们所说属实,那么在2012年秋季将成为总书记的习近平根本就没时间适应这种政治环境。习近平肯定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并采取实际行动纠正固化问题以表明自己和前任主席的不同。

最后,这篇分析文章并不是想责怪谁或讨论胡锦涛的政绩,而是明确中国的政治进程已经进入了另一轮更加艰苦卓绝的内斗,而这很可能导致中国的政治僵局。从局外人的立场看,这些都表明了中国社会在快速变革、中产阶级和社会媒体力量增强、舆论的重要性和中国政治体系亟需变革以更好地适应这一切的变化,最后这点才是最重要的。政策问题不能全怪在胡锦涛身上,中国的政治精英们都有份儿。之前已经说过了,胡锦涛只是正在崛起的国家的最高领导而已,这个国家本身就有诸多希望和难题。正如前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所说:“责任止于此”。

十万人示威:俄罗斯不要普京 戈尔巴乔夫劝普京别当沙皇

VOA记者: 白桦


图片来源: AP
莫斯科12月24日爆发大规模反普京抗议活动
俄罗斯这个星期六举行的要求普京下台和重新举行议会选举的抗议示威规模超过以往。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支持示威群众,他呼吁普京不要当沙皇而应立刻下台。普京的一些亲信纷纷倒戈加入到了抗议示威之中。

*示威规模超过以往*

俄罗斯这个星期六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示威。从邻近中国的远东城市伏拉迪沃斯托克到西部波罗的海岸边的加里宁格勒,一百多个城市的群众走上街头要求诚实选举,重新选举议会,以及普京下台。

首都莫斯科的抗议规模最大,而且规模要超过两个星期前12月10日的那次示威。警方说,参加示威的人数至少达3万人。但示威组织者认为,最少有12万人参加示威。在示威集会的地点萨哈罗夫大街上,人山人海,集会现场挤得水泄不通。

*戈尔巴乔夫:普京干了三届已足够*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虽然未参加示威集会,但戈尔巴乔夫表示,他支持示威群众,他呼吁普京应立刻下台。

戈尔巴乔夫说,俄罗斯需要的是真正的民主,不需要沙皇和苏共总书记。他说,普京当了两届总统和一届总理,干了三届已经足够,在普京周围早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势力家族和利益集团,已经到了普京辞职下台的时候了。

*众叛亲离 亲信抛弃普京*

星期六示威的另一大特点是,普京的一些亲信纷纷倒戈。普京的主要密友,10年来一直担任财政部长,不久前刚刚辞职的的库德林在示威集会上登台发言,他呼吁立刻重新举行议会选举。

库德林说:“我们正面临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合法行之有效的政权。但新的政权必须通过选举产生。我准备参加选举并帮助同执政当局对话。”

库德林在俄罗斯的执政集团中拥有巨大影响。但库德林演讲时,台下部分示威者认为他是普京亲信,因此吹口哨嘲笑他。

*恩师之女劝普京顺应民意*

在要求普京下台的一片喊声中,同普京关系密切的克谢尼娅-索布恰克也登台演讲。她呼吁普京能听到和顺应民意,完成权力和平移交,避免暴力革命。

克谢尼娅-索布恰克的父亲、已故的老索布恰克担任过圣彼得堡市长,曾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俄罗斯民主浪潮中的领军人物。老索布恰克在圣彼得堡发现和提拔普京,被认为是普京的恩师。
俄罗斯不要普京
美国之音白桦
俄罗斯不要普京
*不让普京得一张选票*

主持示威的反对派领袖,前议会副议长雷日科夫说,示威集会需要通过决议,决议内容包括重新选举,释放政治犯,让反对派能登记参加政治竞争等等 。他宣读了决议的最后一条内容。

雷日科夫说:“最后的一条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大家的回答,请认真听好。我们呼吁所有的俄罗斯公民,在明年3月4日的总统大选中不投给弗拉基米尔-普京任何一张选票。大家是否同意?”

台下的万人齐呼:“同意”

接下来,人群再次齐声高呼:“俄罗斯不要普京”,“我们还将再来示威”。

*风向改变*

同上一次的大示威相比,这次示威的基调有些变化。台上的演讲人和台下的群众更多强调普京下台。要求普京下台的呼声和口号这次特别多,远远超过上一次。

另一个变化是,受政府控制的俄罗斯的几家主要电视台都对这次的抗议示威做了大量报导。

*众多名人登台反普京*

俄罗斯文化艺术界、新闻界、政界等大批名人这次纷纷登台演讲,或是发来录像呼吁普京下台。

著名作家阿库宁说,老百姓渴望生活在诚实国家中。但普京建立起来的却是一个充满谎言和掠夺民众的政权。

目前最受欢迎的诗人贝科夫说,俄罗斯的公民社会正在改写历史。
手举哈维尔像的示威者
美国之音白桦
手举哈维尔像的示威者
著名记者罗曼罗娃特别呼吁全体示威者为民主先驱,刚去世的捷克前总统哈维尔默哀一分钟。

*普京成勃列日涅夫*

著名电视记者帕尔菲诺夫说,普京想永远执政。普京把俄罗斯带入类似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时代。现在的俄罗斯就如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的1976年。俄罗斯网民现在嘲讽普京如同当年的苏联人嘲笑勃列日涅夫。
示威者手持标语:普京下台,我们不要第二个勃列日涅夫
美国之音白桦
示威者手持标语:普京下台,我们不要第二个勃列日涅夫
反对派领袖,前副总理尼缅佐夫说,决不让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他说,盗贼不应呆在克里姆林宫中。新年应该没有普京。

前总理卡西亚诺夫说,只要示威坚持下去,一定能取得胜利。

*普京不用互联网*

目前在俄罗斯网民中人气最旺,被许多人推举接替普京可能成为俄罗斯新总统的博克作家纳瓦尔尼发言中嘲笑普京是胆小鬼。他说,俄罗斯网民越来越多,但普京却远离现代科技,普京从未使用过互联网。

反对派领导人亚申说,没有人相信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改革诚诺。因为吃人肉的人永远不会变成素食主义者。

前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只有推翻普京政权,才有希望拯救俄罗斯。

--------------------------------------


莫斯科十万人示威:“俄罗斯不要普京”

莫斯科街头十万人示威反对普京(2011年12月24日)
莫斯科街头十万人示威反对普京(2011年12月24日)
图片:Reuters/Denis Sinyakov

 法广
数万名俄罗斯民众昨天(24日)发动反对总理普京12年统治的最大规模示威活动,示威者打出“俄罗斯不要普京”的旗号,一面对在野党领导人欢呼,一面对克里姆林宫加以嘲弄。

据主办者表示,大约12万名俄罗斯人24日响应号召,在莫斯科示威,抗议俄罗斯国会选举舞弊,参加反对俄国总理普京的示威活动。发起者矢言,下次将纠集百万民众上街抗议。警方则说,24日的示威者约2万8000人。
在昨天的抗议活动中,民众高举“俄罗斯不要普京”及“重新选举,重新选举”的旗帜。
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示威者还通过一项决议,明年总统大选,绝不投半张选票给普京。示威领袖纳瓦尼高喊:俄国人绝不再容忍贪腐。
发动这次示威的俄国前副总理芮兹科夫说:24日约有12万人响应号召,上街示威。领导这波抗议运动的博客作者纳瓦尼则说:“下一次,我们将纠集一百万人走上莫斯科街头抗议。纳瓦尼对示威者发表激昂谈话时,誓言明年以和平手段扳倒俄国现任统治者。”
克里姆林宫人权顾问单位发表声明说,新国会已因被指欺骗而丧失公信力,应重新选举,这意外壮大抗议声势。俄国前财长库德林24日首度参加示威,并呼吁当局重新选举;现年80岁的前苏联最后一位领袖戈尔巴乔夫则严词批判此次选举。
戈尔巴乔夫昨天呼吁总理普京顺从抗议者的要求退出政坛,不要寻求担任第三个任期的俄罗斯总统。
戈尔巴乔夫在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访问时说:“我劝普京现在就离开,他已经做了三任,两任总统,一任总理,三任够了。”

中國城市收入差距巨大

外參記者范方華/通貨膨脹已成中國的棘手問題之一,總理溫家寶9月中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再度強調北京控制通貨膨脹的決心,表示將控制整體物價的穩定、防範經濟成長大起大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凱利商學院兼職教授陳劍在接受《外參》採訪時比較了中美間的各項經濟數據,發現許多中國的日常食品絕對價格比美國貴,最富與最窮地區的收入差距比美國大,而中國的房地產則出現泡沫化現象,都反映出中國經濟情勢的嚴峻。

陳劍博士主要研究房地產市場、房產政策、房貸抵押證券、信用風險定價、城市經濟學等,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兼職教授外,陳劍也擔任美國聯邦房貸公司(房地美)的風險及建模總監,主要負責房地美的1.7萬億美元民用住宅房貸的信用風險建模及定價。

中國城市收入差距巨大

不少分析家預測,目前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只需10年左右的時間就能超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同一時間,中國所面臨的經濟挑戰也與美國有得比,甚至比美國更嚴峻。

根據陳劍的數據從網上找到的數據顯示,若不算香港,台北,和澳門,中國大陸2010年的城市平均收入的地區差異仍非常巨大。在找到數據的43個大城市裡,收入最高的上海平均月工資為人民幣5,350元,收入最低的拉薩為人民幣900元,上海是拉薩的6倍;而在美國對應的43個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地區裡2009年收入最高的聖荷西,家庭中位收入為美金85,020元,收入排名最低的孟菲斯為美金45,310元,相差2倍。陳劍解釋,雖然美國的部分只查到家庭的中位收入,但一般來說中位收入比平均收入要低,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美國平均每戶工作人數在1到1.49之間,顯示雙職工的比例並不是很高,因此若想得到對應的美國雙職工家庭平均收入,應該比家庭的中位收入要高。

中國最富地區和最窮地區收入的差異,反映出一個國家內部不同地方的經濟發展程度和富裕程度的差別,也多少反映了中國的貧富差距。陳劍對《外參》分析,造成美國和中國貧富差距的因素,第一要屬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亦即沿海地區富裕,內陸地區相對貧窮;第二,中國的國民分配不平等,例如中國的GDP中,工資部分只佔很少一部分。

美國人的工資總額佔GDP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中國居民收入占GDP的40%。陳劍表示,中國GDP裡來自投資的部分很高,顯示中國GDP分配不平等的情況。“中國的工薪階層肯定不能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投資,所以有土地、政府等資源的企業人士,從GDP增長中獲得的收益更大。”

陳劍也比較了中美各種行業的收入和各地的生活指數,發現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高收入和低收入行業都很類似,基本上和受教育程度正相關;在紐約、舊金山、洛杉磯等地,生活指數很高,收入也高些,但差距沒像中國的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幾個收入非常高的地方大,進一步往中國內地走,收入下降很快。

不過,陳劍對《外參》表示,貧富差距不只是中國面臨的問題,美國同樣遭遇此問題,只是在中國更加明顯。“美國自從里根政府上台後,實行新古典經濟主義,使得美國的貧富差距也變得相當大。”

在貧富差距加大的情況下,高薪人士的收入越來越多,但低薪者的收入卻可能不升反降。陳劍指出,美國家庭的中位實際收入從1973年之後就沒真正增長過,實際收入也就是名義收入除掉通貨膨脹之後的收入;而中國高薪者的收入增長快速,普通薪資階層的收入變化可能還跟不上通貨膨脹的成長速度。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凱利商學院兼職教授陳劍。

海底隧道讓“青黄”雙接 錢去哪兒了

【明報專訊】近遊青島,體驗全國最長、世界第三的海底隧道,乘公交才兩元錢,比起過去乘渡輪到黄島便捷多了。可是,不解的是連接青島與黄島之間緣何要同時建隧道與大橋?當地居民在回答這個疑問時,不無調侃的說,我們太有錢了。

膠州灣大橋流量不達標

黄島不算發達,居民也不多,如果完全按照民用需求來說,渡輪是符合經濟原則的,但解决了「青黄不接」之後,青島可發展的空間大多了。而且渡輪經常會因為天氣原因而停航,導致連接多條全國公路受到影響。在修橋造隧道之前,已經有一條膠州灣高速公路,但畢竟要繞一個大彎。

全球最長的膠州灣大橋今年七月通車,耗資99億元,預計流量為每日3萬輛,4年後達到4.5萬輛,但目前情况遠遠落後,截止九月底,日流量才1.6萬輛。問當地司機原因,簡單來說就是貴。其實,41公里長的大橋,50元也不算貴,但相對而言,走大橋比走高速才省了22分鐘,而走隧道才30元錢,相比來講,就缺乏競爭力了。

表面上看都是投資者的問題,雖然是國企,他們也得顧全投資回報,大橋投資百億元,收費50元,隧道投資33億元,收費30元。這是政府定的價錢,看來是橋費不能太高,隧道費不能太低,同樣是避免影響大橋的使用量。

青島市民說「我們太有錢」才會做出這樣完全不符合經濟價值的事情,可能還不是事實的全部。有學者計算,一項工程的費用,四成是用於疏通關系,這些錢都落到誰的口袋,從這個角度看為什麼政府會批准興建,和提高隧道的收費,就不言而喻了。

阮紀宏

台灣總統大選辯論 戰況激烈

亞洲週刊

童清峰
馬、蔡圍繞宇昌案交鋒,馬攻擊蔡卸任副院長後仍在家聽官員簡報,不知利益迴避;蔡則質疑馬五次接受富邦金控魚翅宴招待;宋左打蔡英文右批馬英九,意圖超越藍綠對立,但民調落後。


阿拉伯數字人人看得懂,但台灣總統大選卻可能因為「看錯」幾個數字而造成關鍵性影響。

「闖禍」的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意外成了這場大選的「最佳配角」。在解密的「宇昌案」申請投資公文中,她「誤植時間」引起的烏龍錯誤,救了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卻害了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自己也因此淪為被告。宇昌案是國民黨「預謀」在選前痛擊蔡英文違反利益迴避的案子,沒想到百密一疏,劉憶如在行政院下令解密的國發基金投資宇昌案公文中最關鍵的一份,竟把二零零七年八月十九日的文件(蔡英文已卸任副閣揆),「誤植」為三月二十一日(蔡英文在任),被民進黨「抓包」,認為是蓄意偽造,欲營造當時副閣揆的蔡英文圖利未來宇昌生技的董事長蔡英文,國民黨百口莫辯。

蔡英文早參與宇昌案

劉憶如的疏失對選情所造成的衝擊無法預料,至少已經打亂了馬英九的選戰布局,讓民進黨反將一軍,痛批國民黨針對宇昌案的所有指控,都是憑空杜撰的「奧步」(賤招),尤其特偵組出奇不意地介入偵辦,更讓綠營懷疑是配合選舉操作。

國民黨打宇昌案,成事不足,氣勢由盛轉衰,連閣揆吳敦義都不得不承認,宇昌案得分不多,一如之前馬英九拋出兩岸簽訂和平協議,起初攻城掠地,支持度直衝雲霄,但在綠營以公民投票反操作後,藍營就喪失主導優勢,任對手宰割,最後落荒而逃,宇昌案幾乎就是和平協議的翻版,國民黨再度犯錯讓綠營有可乘之機,結果蔡英文毫髮未傷,馬英九反而灰頭土臉,之前藍營因為民進黨打擊柿農所得利的成果一夕敗光,雙方差距再度逼近。

宇昌案案情複雜,很難在短時間內釐清,蔡英文因有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中研院院士何大一等科學家力挺,很容易就讓民眾相信她在宇昌案中並未踰越分寸,而是國民黨「栽贓」。但吳敦義一語道破事實絕非如此。他指出,不論是三月或八月,都無法改變蔡英文早就參與宇昌案的事實,如果是三月,那就表示蔡英文在副閣揆任內就參與宇昌的籌募,如果是八月,那也坐實了蔡英文二月(另一份解密公文)「左手批給右手」,就是二月的蔡英文副院長批給了八月的蔡英文宇昌籌募人。

蔡英文在宇昌案中死裏逃生,綠營為確保戰果,一方面擴大對國民黨抹黑的指控,一方面採取迴避策略,避談案情,非萬不得已,只讓蔡英文在準備好了的情況下,以講稿發言,發言之後立刻走人,不讓媒體有提問機會。縱使如此,該案暴露出的疑點卻越來越多,包括以蔡家族名義成立的台懋公司,為何在零八年總統大選投票前四天,向國發基金申請資金新台幣十億元(約美元三千三百萬)?更匪夷所思的是,蔡甚至要國發基金預扣新台幣十三點二億元的營運費給她的家族基金。

目前為止,蔡英文針對宇昌案召開兩次記者會,分別是十二月九日與十六日。兩次說法大同小異,指控馬英九是幕後黑手,避談案情,別無二致。十六日那場記者會臨時召開,蔡用絕大部分時間批馬,指控馬為了選舉指示特偵組偵辦宇昌案,進行政治追殺。蔡因感冒,聲音沙啞,柔弱的聲調更增添一份悲情。

由於隔天就是第二場總統電視辯論,蔡此一政治動作,讓外界好奇綠營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事實證明這不過是蔡再一次「打帶跑」,但挨了悶棍的馬英九則是有備而來。

十七日的第二場總統辯論會一開始就高潮迭起,針對蔡英文抨擊馬指示特偵組偵辦宇昌案的說法,馬英九強力反擊﹕「我絕對沒有,也永遠不會這樣做,如果我有,我立刻退出總統選舉。」

馬英九的下馬威石破天驚,稍稍扳回在宇昌案中的頹勢。台上站在馬左側的蔡英文對於對手的批駁幾乎充耳不聞,全場只一再制式化地重申她在宇昌案中沒有違法、沒有違反利益衝突,全是國民黨抹黑,除此之外,對於這個可能會影響她清譽的案子,她好像是懶得辯駁。

當天辯論最精采部分就在於馬蔡在宇昌案的交鋒。馬炮轟蔡在卸任副閣揆後,還在家聽取國發基金官員的簡報,不知利益迴避,「像這種卸任後還在家聽取國發基金官員投資的簡報的事,以前李國鼎沒有、孫運璿沒有、趙耀東(皆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財經首長)也沒有」。他強調自己卸任後絕對不會讓官員到他家報告,更絕對不會利用政府關係來賺錢。

距離總統大選只剩約二十天,三位總統候選人在最後一場的電視辯論中都力求表現。整體而論,馬英九、蔡英文和宋楚瑜三人都比上一次辯論沉穩,馬依舊攻勢凌厲,但已收起咄咄逼人之氣,也沒有那些略嫌呆板的手勢,顯得比較穩健;他對各項公共政策相當嫻熟,幾乎已到鉅細靡遺程度,蔡和宋在這方面的歷練要略遜一籌,尤其蔡在面對公民團體提問時,經常是低頭看稿,似乎準備不足,只有在交互詰問部分,有比較搶眼的表現。

但一些媒體民調,卻認為蔡英文在辯論會表現最佳,一掃上次口才弱的批評,馬英九表現次之,宋楚瑜殿後。

終辯後各家媒體所作的支持度調查,差異頗大。《中時》民調,馬蔡再度打成平手,在有投票意願的選民中,馬的支持度是百分之三十八點五,蔡百分之三十七點七,宋百分之七點七。《聯合報》民調,馬蔡差距較大,馬(百分之四十一)領先蔡(百分之三十三)八個百分點。此外,TVBS民調也呈現出馬領先蔡(四十比三十六)四個百分點局面。

在三人中,宋楚瑜最老道,口才最好,可能自知選不上,顯得最沒有包袱,他的攻勢比上一次猛烈,「仲裁者」角色更加凸顯,他左批蔡英文,右打馬英九,意圖超越藍綠走出自己的路。

身著灰色套裝的蔡英文維持一貫的沉穩風格,但她一度晃神,不知是要發問還是問答,場面有些尷尬。面對十二位公民團體的提問,她的回答顯得空洞,感覺是在宣讀自己還沒有消化完畢的民進黨政見。

蔡搬陳年舊案質疑馬

不甘在宇昌案挨打,蔡英文也作出反擊,搬出陳年舊案,質疑馬英九五次接受富邦金控魚翅宴款待,並收受新台幣一千五百萬的政治獻金,「也尚待檢驗」。馬台北市長任內,將績效頗佳的台北銀行轉售富邦銀行,遭綠營指控「賤賣市產」。但馬在辯論會上並未回應此事,而是在十九日正式召開記者會駁斥,他正色表示,蔡英文指控的五次魚翅宴是「張冠李戴」,富邦邀約的宴席只有兩次,而且都是在北銀與富邦完成合併之後的事情,並非在事前。

馬英九親上火線,接受記者提問,顯然就是要對在宇昌案中一再迴避的蔡英文施壓,迫使她公開接受檢驗。

富邦合併北銀的關鍵人物、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也出面澄清,他指出父親蔡萬才在法院作證時曾提到,二零零八年要捐政治獻金給馬,馬拒收。但民進黨不肯善罷甘休,該黨發言人莊瑞雄出示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五日扁案審判筆錄,當時陳的辯護人詢問證人蔡明忠在二零零八年總統大選時,有無捐款給馬英九。筆錄顯示,蔡明忠當時稱有捐款給國民黨,金額是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換言之,富邦零八年確有捐款,但對象是國民黨,綠營故意誤導為捐給馬英九,再次張冠李戴。

民進黨用烏賊戰術,藉「富邦合併案」轉移宇昌案焦點,意圖將馬也拖進「瓜田李下」戰場。

韓寒談革命 網友:霧裡看花

旺報 【記者廖慧娟/綜合報導】



 ▲韓寒發表《談革命》一文,引發各界爭論。圖為他獲得今年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冠軍。(中新社)

 揮別2011年,各媒體回顧過去一年發生的重大新聞,大陸與國際間發生的維權與革命事件再次成為焦點。敢於批評時政的大陸作家韓寒即被媒體、粉絲問及對這些事件的看法;23日他綜合各方提問,發表《談革命》一文,引發熱烈討論。

 有人認為是五毛文

 有網友認為韓寒在文中的論點讓人有「霧裡看花」、「老調重彈」的感覺,甚至有人認為是「五毛文」(對網路「過激」言論進行「和諧」的文章);但也有網友認為韓寒是以反諷語氣談大陸官方對維權事件的壓制策略,甚至有網友稱韓寒是透過看似平凡無奇、搔不到癢處,不會被官方下令刪除或屏障的一篇文章,宣揚「革命」的理念。

 在《談革命》一文中,韓寒一開始就回答最具爭議的問題:「中國最近群體事件頻出,你認為中國需要一場革命嗎?」他的答案也很直接,「革命是一個聽上去非常爽快激昂並且似乎很立竿見影的辭彙,但是革命與中國未必是好的選擇。」而且表示「在社會構成越複雜的國家,尤其是東方國家,革命的最終收穫者一定是心狠手辣者。」

 韓寒表示,要革命就得要先有反腐敗的訴求,但這種訴求堅持不久;此外,目前只有文藝和新聞的從業者認為不自由,一般民眾普遍覺得自由,而且只要不公平的事別發生在自己身上即可,因此,他認大陸不可能會發生集體訴求的革命,但需要更有力的改革。

 文中提及第二個問題是:「你為什麼不去領導一場起義呢?」韓寒是以相當實際的觀點回答,表示即使能在上海「起義」,官方只要中斷互聯網和手機訊號,無法上網聊天或玩不了網路遊戲、看不到連續劇的憤怒群眾,就足以消滅他們。

 媒體:論點過於片面

 韓寒表示,任何的革命都需要時間,大陸太大,加上軍隊國家化,革命都是幻想,而且連幻想都不樂觀,就別提操作了。他也認為:「革命不保證就能帶來民主。」要等到街上的人開車交會時,都能關掉遠光燈,就能放心革命了。

 《談革命》po出後,立刻有4千多人轉載,並有超過40萬人點閱,大陸多位學者、媒體與讀者透過微博發表不同的看法。媒體圈大多認為韓寒對「革命」、「自由」與「民主」解讀錯誤,或是論點過於片面、單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財經版主任周斌表示:「韓寒的《談革命》把革命、自由以及民主都誤讀了,不可謂不令人感到遺憾。」《共鳴》雜誌編委彭曉芸則認為:「韓寒的認識太膚淺了,革命一詞有諸多層面,社會革命、價值革命、技術革命甚至政治革命未必就是災難,不要想當然認為革命就是暴力……」

 《南方人物週刊》主筆何三畏則從《談革命》一文看到韓寒的局限性:「在哀國民之幸,憤國民之不爭的同時,小夥子跟集權統治的理論基礎接軌了。希魔殺猶,袁氏復辟,後極權的合法性,無不是以韓寒哀怒的國民性為基礎的。」

 勸韓到哈佛多讀些書

 目前在波士頓Suffolk University任教的大陸旅美學者薛湧也勸韓寒要到美國哈佛大學多讀些書:「他要縱論歷史、革命,基本的書還是要讀的。否則只會拿共產黨教他那幾個概念胡亂演繹。什麼東方社會不能革命。日本,韓國、台灣等,都已經是現代民主社會。其生成過程有許多革命(當然不僅僅是革命)。中國社會棒殺人很容易。出去當孫子最容易提高。」

 不過,也有人欣賞韓寒的看法。《環球時報》記者王文即認為《談革命》是韓寒最清醒的時局文章:「韓寒開始轉向,明確反對革命,轉而追求個人素養的自我提升……當下中國的思想亂局與行為衝動有點難以抑制時,稍有理智的人都會覺得:再往前走,全國人民尤其是那些沒有變富的人群,就會遭殃。於是呼喚理性變革而非革命。」

 大陸學者葉匡政也認為「韓寒的觀點,代表目前一些知識份子對革命的看法。很顯然,革命可能創造自由,也可能帶來奴役。所有的革命都有缺陷,衡量革命是否成功的標誌,是看它是否真正擴展了人的政治自由空間。」

海門千民促放人 港記失自由6小時

【明報專訊】汕頭市海門騷亂事件在政府讓步後仍未平息,逾千人昨日湧往海門鎮政府要求放人,消息指當局釋放3名被捕的村民,但仍扣留5人。當局答應放人後,民眾和平散去。官方新華社則指事件「暫時平息」,深汕高速公路海門路口已解除封鎖。

新華社指暫平息

本報獲知,汕頭市委官員前晚會見兩名村民代表,口頭答應永久停建電廠項目,但要求村民不再示威才會放人,警局當晚釋放3名被捕的村民,但仍有5人被扣。 昨日下午逾千村民前往海門鎮政府示威,要求政府盡快釋放被捕的村民。據現場消息表示,民眾昨日行動相對平和,沒有拉標語或堵路。當局其後宣布會放人,並帶家屬前去探望,民眾才散去。有本港記者被禁止離開酒店,過6小時後才恢復自由。

而被封鎖長達4日的深汕高速海門收費站,昨日仍有大批武警巡邏,但警戒已解除,新華社報道稱,昨日上午10時左右已有車輛進出。現場有4名工人在清掃路面,不見再有民眾在此聚集。

海門鎮村民因擔心新建的華電豐盛發電項目造成環境污染,一連4日堵塞深汕高速公路海門路口,示威的人數最多時達數萬人。

另外,廣東省工作組昨日進駐因徵地引發騷亂的陸豐烏坎村,工作組官員分成4個調查組與村民溝通,中新社報道,一位女中學生表示,現在每天家家戶戶都忙與省領導見面。昨晚是平安夜,正巧該村有一對新人結婚,增添喜樂氣氛。

報復北京與漢城準備建交 台北平壤密談建交擦肩而過

亞洲週刊

台北與平壤八、九十年代曾暗中密切往來,以報復北京與漢城準備建交,但功虧一簣,未能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金正日猝逝,使鎖國東北亞一隅的朝鮮(北韓)再度躍上國際頭條。一九九零年台灣與朝鮮秘密往來,甚至雙方差點建交的秘辛,也再度因金正日的過世而浮上台灣政壇。

當時,適逢中國大陸有意與南韓建交,台灣和南韓即將斷交。朝鮮與台灣往來是要報復北京和漢城建交;台灣則是為了教訓漢城與台斷交的作為。台灣和朝鮮密談的地點選在北京,由前駐韓代表李在方與朝鮮副總理金達鉉見面。

台北與平壤的首度會面是在一九八九年,李在方以交通部顧問的身份由香港經北京進入平壤,朝鮮則由觀光局出面,李在方和朝鮮觀光總局國際局鄭姓局長簽定草約,由台灣出資五百萬美金在平壤市中心蓋辦公大樓。隨後更成立中華朝鮮文化經貿協會,專責推動台朝關係,並密邀朝鮮勞動黨經濟部副部長裴義煥等人訪台。裴的代表團由平壤到北京,轉飛香港再到新加坡取得入台簽證,才直飛台北,隨團還有歸化美國在美支持朝鮮活動的朴敬愛,朴在台北見了李在方,雙方約定到北京會面。

九零年初,李在方赴北京,在朝鮮大使館內,由朝鮮公使李慶大代表,朴敬愛由美抵達北京,在大使館內開會,初步決議台北與平壤的關係架構將比照未來北京與首爾的架構;同年下半年,平壤方面再透過朴敬愛密邀李在方赴北京談判,李在方與陪同金日成訪問莫斯科的副總理金達鉉在北京的中國大飯店密會,雙方再確定台北、平壤的關係將比照北京與首爾的架構。隨後朝鮮勞動黨經濟部部長崔秀吉率團訪台,外交部次長章孝嚴與崔談及雙方互設辦事處的進度。

九二年台韓斷交,中韓建交,章孝嚴指示李在方斷交第三天,由香港經北京飛抵平壤。朝鮮由金日成親信「光明星總會社」崔姓社長出面接待,雙方敲定由朝鮮派副總理率團到新加坡,台灣方面派官方代表團到獅城,簽訂兩國互設辦事處;章孝嚴有意親自到新加坡與北韓會談簽約,但這個計劃因當時行政院長郝柏村反對而作罷,使台北、平壤官方關係在九二年劃上句號。

不過,九三年金日成八十大壽,再度邀台灣人士赴平壤慶祝,由李在方及中華朝鮮文化經貿協會秘書長李紀信經日本新潟飛抵俄國伯力,平壤則派一架伊留申專機在伯力等待,並由朴敬愛隨專機接待台灣的貴賓。台北、平壤從此一直在面下保持著密切的往來迄今,只不過官方架構隨九二年的錯失,從此再沒有回到雙方政府的談判桌上。

解放軍自揭試新槍爆炸 專家:反映軍事透明度上升

【明報專訊】內地官方罕見透露軍備試驗失敗案例。一款新型機槍在試驗中子彈卡在槍膛內爆炸,致使一名特級射手重傷。有軍事專家認為,過往的軍備試驗失敗要多年後才解封,此次公布是中國軍事透明上升的信號,但既然公布,證明問題已經解決。

子彈「卡殼」 炸傷射手臉

《科技日報》報道,解放軍在吉林省一個基地的武器試驗所槍械室在試驗一款新型機槍時,子彈卡在槍膛內(即「卡殼」)其後爆炸,負責試槍的一名特級射手胡愛軍面部被多塊碎片插入,因為疼痛和猛烈的衝力即場昏迷。胡愛軍僅臉部就縫了近30針,嘴腫得連說話都困難。總裝備部今年5月給這個槍械室頒授集體一等功。報道並無透露出事槍支的具體型號和具體事發原因,也沒有透露意外發生的日期。

資深軍事評論員黃東對本報說,此類試驗意外各國也時有發生,本身並無特別之處,但中國對槍械的試驗嚴格程度屬世界頂級。例如駐港部隊率先使用的國產95式步槍,須要在-40℃條件中擺放10小時以上仍能正常發射,「這一標準超過了歐美俄」。而同一條件下,另外一款奧地利的高端步槍AUG則已經裂開。「中國南北跨度大,這樣才能打遍全國」。

黃東推測,本次出事的是班用機槍,即是一個班步兵(軍隊中最細的作戰單位,1班約有10兵,3班為1排)用於壓制敵方火力、掩護部隊前進的步槍。這種班用機槍屬於輕機槍,射速快,不用頻繁換子彈,一般「卡殼」後不會發生爆炸,但估計本次意外是由於長期射擊後、槍體溫度過高導致子彈火藥自燃爆炸。目前解放軍使用的最新式的班用機槍是QJC-88式機槍,曾在2007年解放軍建軍80周年時在香港展覽,也屬於95式步槍系。

鑽地炸彈引爆失敗

他說,中國官方以往對於這類軍備試驗失敗一般諱莫如深,要麼乾脆不公布,要是很多年後才公布,甚至公布時該軍備已經臨近退役。而這次意外可以向外公布,也證明中國軍事透明度的提高。

《中國青年報》前日還報道了中國空軍已研製實驗數噸級巨型鑽地炸彈,透露了空軍一次在靶場進行TNT烈性炸藥的性能試驗中,一顆「幾千公斤」的炸彈未能爆炸,拆彈專家在地下4.7米找到彈體並引爆。黃東說,因為台灣軍方較多重要工事都埋在地下,中國成功研製鑽地炸彈,預料台方會有所應對。

哈維爾與金正日的鮮明對比

亞洲週刊

經由切身經驗,哈維爾深深體會捷共的專制黨官僚體制使捷克成了說謊、欺騙、相互剝削的疏離敗德社會,人性被嚴重扭曲,因此後捷共時代的社會最需要的乃是人性的復歸與人權的重建。


連續兩天,世界上兩位重要人物先後謝世,一個是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另一個是朝鮮(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他們兩人形成鮮明對比。

在捷克時代,哈維爾乃是著名劇作家和戲劇導演,由於關切自由的問題,他遂一步步變為人權運動者。一九七七年,他和當時的主要異議思想家和知識分子共同發起七七憲章運動,鼓吹民主人權。捷克的人權運動和波蘭團結運動乃是東歐自由化的兩大支柱。捷克自由化後,哈維爾先被推舉為捷克與斯洛伐克的聯邦總統,而後捷克與斯洛伐克分離,他經由普選而成為捷克總統,於二零零三年任滿離職。

哈維爾真正的傑出乃是在總統任上,他經由自己切身的經驗,深深體會到捷共的專制黨官僚體制已使捷克成了說謊、欺騙、人們相互剝削的疏離敗德社會,人性已被嚴重扭曲,因此後捷共時代的社會最需要的乃是人性的復歸與人權的重建。在後共黨時代,出身團結工會主席的波蘭總統華勒沙與出身人權運動領袖也當了總統的哈維爾,他們在總統任內即表現很不同。華勒沙喜歡搞權術,有時甚至用政敵在共黨時代的黑資料鬥爭政敵,後來團結工會的精英人物逐漸離他而去,他成了一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而哈維爾則不然,他重視人權法治,沒有權力慾望,認為道德的重建高於一切,人權才是治國的根本。在他任內即不追求豐功偉績,而以國家精神的重建為目標。終他一生都保持良心知識分子的特色,親切近人,以人格取勝,這是一個領導人最高的政績。捷克在東歐相對最為穩定,道德與人權的自覺度也高,這都是拜哈維爾之賜。哈維爾公餘即到各地演說,題目都與人權道德有關,他的最大貢獻乃是替他的國家洗滌時代的心靈污垢,有像他這樣的領導人是捷克人民的福氣。

至於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只要一提到他,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有夫復何言之歎。論國情,朝鮮乃是近代極為坎坷殘破的國家。它曾遭到日本嚴酷的殖民統治,因此成就了金家第一代金日成傳奇抗日游擊英雄的名聲,但戰後兩個世界的對立,卻阻斷了韓國統一之夢。韓戰及冷戰對峙的經驗使朝鮮產生嚴重的被迫害妄想,自我合理化了它的專制極權及領袖個人崇拜的政治風格。近代稱朝鮮為「隱士之國」,這不是說朝鮮多隱士,而是指朝鮮的極端鎖國主義。朝鮮完全不理會世界的變化,兀自在搞領袖個人崇拜,及祖傳子、子傳孫的家天下政治。這種型態的國家全球只剩朝鮮。由於極端排外鎖國,它產生了類似義和團式的愛國主義,強調土法煉鋼式的自立自強和犧牲精神,這種極端化的意志主義使它故步自封,無法作出任何改變。

於是世人遂看到兩韓差距越拉越遠,南韓這一邊,李承晚、朴正熙雖然和金日成同樣政治專制,但李、朴追求發展,這種開放發展及後來的民主化與自由化,使得南韓徹底脫胎換骨。今天的南韓貿易已和亞洲最富的日本、最強的中國並駕齊驅,為全球的科技產業大國。南韓的人均GDP為三萬一千七百五十三美元,為全球前段班的第二十六名;朝鮮僅一千九百美元,為末段班的第一百五十四名,這對鬩牆的兄弟已成了兩種世界。

朝鮮在一九九四年金日成死後,由其子金正日繼承。金正日獨裁程度較金日成更甚,而且他生活奢靡。由於鎖國好戰,他已使朝鮮成了裝備低劣、但卻兵員一百二十萬的軍事大國;南韓僅六十餘萬兵員。金正日掌權期間,朝鮮發動過多次恐怖攻擊,如八三年在緬甸搞過炸彈攻擊,八七年搞過大韓航空班機爆炸。最受世人指責的是九零年代末,朝鮮水患,饑荒嚴重,死亡人數逾百萬,金正日無動於衷,在此時發展核武及遠程飛彈。零六到零九年間,朝鮮兩次核試及試射飛彈令東北亞為之不安。近年朝鮮又對南韓作過多次海上與陸上攻擊,朝鮮成了亞洲最大的麻煩之源。事實上朝鮮並沒有真正製造麻煩的實力,它只是利用它的戰略地位,在玩弄著走鋼索的邊緣政治,靠這種挑釁自我滿足,證明朝鮮的存在與重要性,其實全世界皆已被它搞得非常疲倦。

國家領導人的天職,是要竭盡所能增益人民福祉,靠人民福祉的增加而形成團結心與愛國心。但朝鮮相反,它不考慮民生,只搞獨裁專制,希望利用在國際上招惹是非的操作,製造出愛國氣氛。這種操作模式還能維持多久,真的不容樂觀。而今金正日已死,由孫世代的金正恩接班,這個年輕的第三代有能力挽救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嗎?金正日活著時,世人不放心,他死後世人還是不敢放心,怕朝鮮會鋌而走險,更怕它產生動亂,讓世人受害。當一個國家的存在變成世人擔驚受怕的來源,這並非朝鮮的驕傲,而是朝鮮的恥辱!

中國撐金正恩接班 東北亞暫穩動盪難清

【明報專訊】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突然去世,掀動人心的不僅是這個東北亞國家的局勢,更大的影響是未來相當一段長時間的亞洲政局。年僅27歲的金正恩接班上台,可說是世界最年輕的國家領袖之一,而這個國家一向以乖戾見稱,擁有核子武器,因此美國和韓國在應對上極為小心,連如何回應金正日去世也拖了兩天。可見朝鮮雖小,但畢竟三八線兩邊仍有百萬大軍對峙,沒有人會願意見到一旦擦槍走火的場面。

金正日去世之後這幾天,矚目的焦點是金正恩能否順利接班,初步來說,金正恩得到了朝鮮主要盟友中國的支持,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金正日去世消息公布翌日,親自到朝鮮駐華大使館弔唁,表示朝鮮在「金正恩同志領導下,化悲憤為力量,為實現朝鮮半島的持久和平穩定而不懈努力」。這番話帶出兩項信息,一是中國支持並確認金正恩的領導地位,二是中國期待金正恩年代的朝鮮半島可以做到持久和平穩定。

對中國而言,朝鮮從來都是燙手山芋,61年前,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惡戰3年,損失大批精英,為的是保住社會主義兄弟朝鮮和鞏固中國東北的重工業基地。此後半世紀,中國縱然經濟凋敝,仍伸出援手接濟朝鮮。這是因為從地緣戰略來說,朝鮮位置險要,介乎中國、俄羅斯和韓國之間,沒有這一重緩衝區,中國就得直接面對韓國和俄羅斯(前蘇聯),這造就了朝鮮桀馴不羈的特質,遠者如1980年代的炸韓航客機,近者如發展核武。

朝鮮是主權獨立國家,外交政策或者發展核子武器,它要走自己的道路,外人難以置喙。然而今天的世界早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一個國家緊挨另一個國家,核安全關係到多個國家的存亡。可是,朝鮮在核問題一直不願妥協,六方會談開了又停,東北亞安全其中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便是朝核;也由於此,美國軍隊大條道理留在東亞,這構成另一個衝突熱點。

朝鮮金家天下

難稱馬列信徒

必須指出,作為一個聲稱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共產國家,朝鮮可謂表面上在政治信仰忠誠之至,然而由金日成至金正日以至今天的金正恩,金家王朝延綿三代,這就很難令人信膺朝鮮是馬克思主義信徒。在朝鮮毗鄰的中國也是信奉馬恩列毛,儘管仍是共產黨一黨獨大,但總未至於明目張膽搞父傳子家天下這套。也許,在中共諸公心目中,對於金家天下極不是味兒,可是仍不得不表態支持金正恩,這是由於中共亟需一個相對穩定的朝鮮作為鄰國的緣故,需要朝鮮在中韓之間作為絕緣介體。

朝鮮近年屢傳饑荒,邊民逃到中國東北時有所聞,早前更有報道說連朝鮮人民軍也逃到中國,2400萬人口的朝鮮一旦發生大規模饑荒,或因此導致政局不穩,中國東北定必首當其衝,不要說2400萬人全來到中國,忽然間跑來幾十萬難民,中國都無法承受。再者,一旦朝鮮現政權崩坍,或爆發內戰,中國絕對不可能獨善其身,這所以胡錦濤在金正日去世後馬上表態支持金正恩接任,客觀上是為了中國無憂,不致因為朝鮮局勢不穩而火燒後園。

北京這種東北亞維穩思維能否順利實現,與朝鮮內部三股勢力能否得到各自利益而暫時偃旗息鼓有關,一是派系,二是金家兄弟,三是軍隊。尤其是後者,金日成年代亦未能完全撫平軍隊,只得在軍銜上多加照顧,金日成是大元帥,金正日是元帥,老軍頭崔光也是元帥,如今金正恩僅是大將軍,其凌駕性與金日成年代的大元帥有所距離。儘管金日成和金正日多年來一直清洗軍方中的親中和親蘇勢力,然而如今少主金正恩登位,毫無軍事淵源,在一個靠槍桿子打出天下的國家,軍方一旦不歸順,於金正恩而言後患無窮。

胡錦濤的表態,或許在短時期內保住金正恩的位置,但北京必然會因為這一背書付出代價,從經濟上的大量援助朝鮮,以求穩住金正恩政權,以至在六方會談上站在朝鮮一方,經濟和政治上都是巨大成本。西方有一種看法認為,中國是唯一可以引導朝鮮回到正軌的國家,這種說法尚待時間證明,大半世紀前,中國志願軍以死傷數十萬換來金日成政權的穩定,結果是朝鮮在接近中國大陸一方試驗核武。所謂中朝關係和緩,也只是蘇聯解體之後,平壤不得不向北京叩門之故,這種外人看不到的脆弱關係,正是人們對東北亞局勢的一大疑慮。

朝鮮走上開放路?

中國經援難中斷

至於朝鮮會否因此走上改革開放之路,善意的希望當是如此。可是金正恩連坐也坐不穩,國家沒有可能在三兩年間開放,且早前的貨幣改革導致民憤四起,整個改革從此打住,還要槍斃財經官員以平民怨,如今說金正恩會迅速走上開放改革之說,未免言之尚早。既是前進一步如此困難,後退一步卻大有可能,中國作為最先承認金正恩權力地位的「監護人」,看來只得一直監護下去。幸好今天中國國庫有點錢,不致如五六十年代般勒緊肚皮來援助朝鮮,於中國人民而言,也許是一種萬幸。

朝鮮青春眼淚撕裂世襲政治

亞洲週刊

撕裂朝代世襲的專制結構,就從一個年輕的「偉大領袖」開始,也從那些年輕的眼淚開始。


朝鮮政治是一個非典型的朝代政治。在大半個世紀中,貫徹世襲政治,從爺爺到兒子到孫子,壟斷了國家的權力,也展現非王權社會的王權特色。

但這樣的王權,是包裹在黨權之內,沿襲了斯大林主義的殘酷與東方專制主義的陰暗。它的能量在於軍權的無限擴大,一切強調「先軍」,在軍事第一的氛圍下,維持金氏王朝的絕對權力。

而這樣的絕對權力,卻永遠面對權力繼承不穩定的焦慮。它在今天全球化的社會中,格外的脆弱。朝鮮必須將國家的大門和窗戶緊閉,不要讓老百姓知道外邊的世界與歷史的趨勢。當偉大的領袖去世時,人民似乎都悲哀的痛哭失聲,顯示無比的忠誠和懷念。

這樣的場面,在中國人看起來,再也熟悉不過了。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澤東去世,也是到處可見真情流露的痛哭與哀悼,似乎它的路線會永遠堅持下去。但沒想到不到一個月,在十月六日,毛澤東的遺孀江青和她的好朋友們,在主席屍骨未寒之際,就被一鍋端走,「四人幫」被送到大牢。毛澤東自以為可以千秋萬世流傳的意識形態,從此被偷樑換柱地揚棄,也使當年哀悼的淚水成為歷史的諷刺。

同樣在台北,一九七五年蔣介石去世,不少群眾也是痛哭,認為失去了民族的救星,甚至有些人長跪街頭。但他的兒子接班的世襲局面,二代而絕,無法傳到孫子。因為在一個沒有皇帝的政制中,還搞一個世襲的體制,就不斷面對難以持續的壓力。而蔣經國的聰明之處,就是在死前強調:蔣家的人不會接任大位,並且進而開放黨禁與報禁,使台灣走上了全面民主之路。這也解釋了為何蔣經國今天在台灣還擁有很高的民望。

但金氏家族長遠來說,就很難再世襲下去。尤其二十九歲的金正恩能力與識見都有限,他很難駕馭那些老臣,大家都會對他不服氣。儘管宣傳機器不斷將他神化,說他天賦異,「三歲就會開車」,但這些神話反而會引起民間反感。

但最危險的就是他和「攝政王」張成澤的關係。他肯定要靠這位姑丈來鞏固勢力,但也忌憚他會從「垂簾聽政」到取而代之。同樣的,張成澤也會憂慮這位金三世一旦羽毛漸豐,就會誅殺老臣。就是在這樣的彼此猜疑中,形成了一種上升的緊張關係。而一旦任何一方動手,都會是一種雙輸的局面。

今天朝鮮不可能再繼續鎖國下去,而打開國門的鑰匙,就是那些不可壓抑的青春權力。當新一代曉得南韓和中國的同齡人都在網絡和手機的世界馳騁時,他們也會躍躍欲試,要衝出藩籬。而朝鮮在經濟上都要靠中國,也肯定會被自由化的浪潮所衝擊。這是停不了的數碼張力,也是停不了的歷史戲劇張力。

撕裂這個朝代世襲的專制結構,就從一個年輕的「偉大領袖」開始,也從那些年輕的眼淚開始。這些朝鮮八十後、九十後和兩千後,總會有一天發現朝代世襲政治的虛妄,也會在青春的淚影中顛覆權力傲慢的神話。■

邱立本

不懲罰貪官惡吏 偏怪罪境外傳媒

太陽報

廣東民眾維權抗爭風起雲湧,汕尾烏坎、汕頭海門事件暫時緩和,有關當局不是懲罰貪官惡吏,消除民怨隱患,反而迫不及待地秋後算帳,無理扣押在當地採訪的境外記者。廣東騷亂不止,根子在官逼民反,當局遷怒於境外傳媒,實在愚蠢透頂。

汕頭海門鎮居民因反對新建燃煤電廠,連續數日發起抗議示威活動,演變成警民暴力衝突。雖然當局承諾永久停建電廠才令事件漸漸平息,但在當地採訪的本港多家媒體記者,悉數被便衣公安帶走,輪流接受問話。

一有群體事件就說背後有境外敵對勢力挑撥煽動;一有民眾抗爭就怪罪境外媒體推波助瀾,這既是各地政府推諉責任的固定模式,亦成為執政者維穩的荒唐邏輯。事實上,民怨所以聚集和爆發,原因只能是百姓利益被侵佔,而不是外力介入所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廣東騷亂四起,多涉及非法徵地或環境污染,村民循法律途徑和平上訪,長期無法解決問題,最終走上暴力抗爭之路。如果不是土地被官員擅自出賣中飽私囊,烏坎村民抗爭能堅持三個月不言退?如果不是當局堅持建污染電廠影響民生,海門民眾為何要冒險堵塞高速公路?

心中有鬼 怪罪記者

事實上,因為內地媒體不能客觀報道,甚至噤若寒蟬,境外媒體才會有效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才有可能引起高層關注,從而由上而下介入事件,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境外傳媒客觀如實的採訪報道,對事件最終解決發揮了重要作用,何錯之有?為政者如心中無鬼,為甚麼總是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句老話一直被國人奉為圭臬。然而當今神州,真理已被顛覆,「有理走遍天下」被「有權走遍天下」和「有錢走遍天下」所取代。官員貪污腐敗,官商巧取豪奪,老百姓看在眼裏,恨在心頭,卻沒有行政、司法申訴途徑,以烏坎事件為例,村民曾多次上訪政府求助,但「人民政府」不單沒有為人民主持正義,反而調動武警鎮壓。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村民無法循正常途徑尋求公正,只能揭竿而起,以「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方式維權抗爭。

其實,要讓「有理走遍天下」,首先必須要讓當政者講理,而如今當官的偏偏最不願意跟老百姓講理。網上有個段子講得生動:你講道理,他耍流氓;你耍流氓,他講法制;你講法制,他講政治;你講政治,他講國情;你講國情,他講接軌;你講接軌,他講文化;你講文化,他講孔子;你講孔子,他講老子;你講老子,他裝孫子。

一個不知反省的政府,絕非好政府;一個不講理的社會,人民不會有幸福。給老百姓一個說理的地方吧,天塌不下來。

鬆綁兩岸經貿 台灣別怕被抹紅

旺報 【本報訊】
 近月因總統大選日益逼近,政府兩岸經貿政策明顯放緩,本月初行政院通過因應景氣對策方案,兩岸經貿鬆綁則列入中長期措施,一切等選後的心態表露無遺。然最近景氣惡化速度明顯超出預期,加上股市低迷不振,馬政府明顯將推遲的兩岸政策重新排上時間表,如擴大陸客自由行、開放陸銀來台參股等皆陸續浮上檯面,充分反映兩岸經貿政策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是迄今對台灣經濟最具效益的兩岸政策。今年迄11月低止,大陸來台觀光客達112萬人次,若包含其他性質旅客,陸客總數逾160萬人次,約占來台觀光客總數的3成,為台灣帶來近千億元的外匯收入,是台灣外來觀光客的最大來源。11月陸客人數達21.3萬人次,平均每日逾5千人次,創下單月新高紀錄。陸客來台不僅帶來可觀商機,活絡各地觀光景點及旅遊、運輸、旅館、餐飲、百貨、零售等行業,而且刺激為數可觀的投資。更重要的是,陸客對國內消費及投資的巨大裨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出口疲弱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香港經驗顯示,大陸旅客赴港人數每年高達2千萬到3千萬人次,遠超過陸客來台規模,也是香港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而香港之所以可以招攬大量陸客赴港旅遊,主因是北京全面開放大陸人民赴港自由行。台灣自6月28日試辯開放陸客自由行,但僅限北京、上海、廈門三地,且每日限500人,迄11月底來台自由行陸客僅2.2萬人次,和預期差距太大。

 在全球經濟風險升高,對外出口遭遇瓶頸的趨勢下,擴大陸客來台規模無疑是紓緩經濟疲弱不振的最可行途徑。但馬政府對自由行顯有很多政治顧慮,不僅腳步既慢又小,而且對大陸提議擴大自由行試點欲迎還拒,直到最近才同意展開後續談判。這樣瞻前顧後的保守政策心態,大幅削弱了台灣因應全球經濟危機的應變能力。

 兩岸金融開放政策亦復如此,台灣銀行強力爭取赴大陸設置據點及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優惠條件,但瓶頸在於馬政府對開放陸銀來台設置據點及參股國銀拖延不決。嚴格來說,政府基於兩岸銀行規模差距懸殊及開放條件差異太大等因素考量,對開放陸銀來台採取較保守的策略,應屬正確,但問題在於政府對於如何確保雙方銀行開放能夠實質平等,迄今未有具体、明確的政策作為,開放的進程、家數、審核標準都是黑箱作業。上月下旬兩岸金銀會後,金管會公開否認即將開放陸銀參股國銀,但最近股市低迷,金融股直直落,金管會突然宣布明年1月2日開放陸銀來台參股,其提振股市的用心明顯超過制度化的作為,這也是兩岸金融開放遲遲未能步上軌道的原因。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更高。ECFA早收清單的實施,據經濟部國貿局統計,迄今年10月ECFA早收產品對大陸出口金額166.8億美元,年增率12.6%,對整體大陸出口貢獻度達16%,其中農產品早收出口金額9,570萬美元,較去年暴增1.5倍,可見早收清單對出口的效益正逐漸顯現。

 更重要的是,ECFA的重頭戲還在後面,後續四大協議攸關兩岸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擴大台商對大陸出口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台灣對歐、美市場輸出動能的減弱。再者,ECFA是台灣和其他國家洽簽FTA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踏腳石,對台灣拓展新出口市場,大有助益。所以,加速推動ECFA亦是台灣經濟競爭力提升的迫切手段,不應該猶豫再三。

 馬政府在推動兩岸經貿上有諸多顧慮,主因是怕被抹紅或貼標籤,這是對兩岸經貿缺乏信心的表現。事實上,兩岸經貿不僅為台灣經濟注入可觀活水,而且也有助於台灣經濟的多元化,提升因應新一波金融及經濟風暴的能力。台灣面對諸多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及時找出最可行、最有力的因應措施,才是安定民心,爭取民意支持的正確作為。為選舉延宕兩岸經貿的推動,既無必要,亦為不智。

野田予取予求 北京一廂情願

東方日報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今日首次訪華,北京予以高規格禮遇,聲稱希望「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其實,日本緊隨美國,充當反華急先鋒,中日有甚麼政治互信可言?北京心存暖春幻想,恐怕是一廂情願,竹籃打水一場空。

野田今次顯然是有所求而來,他帶來一份長長的清單,除了希望摸清中國對金正日去世後朝鮮局勢的立場,研判朝核六方會談的形勢;更重要是想得到經貿方面的好處,譬如投資中國國債,要求中國進一步解除對日本農產品和其他產品的進口限制、進一步開放國民赴日旅遊、增加對日本稀土出口及租借大熊貓,以及重啟東海油氣田談判。

野田訪華前夕,日本宣布購買中國國債,被人解讀為日本給中國送大禮,事實並非如此。日本購買中國國債完全是自身利益需要,目的是擺脫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同時增加在中日交往中的話語權,而且即使日本購買一百億美元的中國國債,所佔日本外匯儲備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不過小菜一碟,根本不值一哂。

幻想融冰 自取其辱
其實,在日本做中國「債主」前,中國早已是日本的「大債主」。中國自二○○五年開始購買日本國債,僅今年四月,就購入逾一百六十六億美元的日本國債,創下歷史紀錄。誰給誰送「大禮」,這還用說嗎?

隨着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日本愈來愈有求於中國,但問題是,索取與給予完全不相稱,日本對中國要求多多,中國有求必應,但中國只予不求,總是當冤大頭。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日本欠中國的債還少嗎?但這些年日本給了中國甚麼呢?能把釣魚島還給中國嗎?

事實上,就在日本宣布購買中國國債的同時,日本與美國簽訂了總額高達七十億美元的軍火定單,決定向美國購買四十二架F35戰機,為圍堵中國提升戰力;而在野田訪華前夕,日本決定放寬武器出口限制,為軍國主義復活邁出關鍵一步;此外,在中國決定向日本借出大熊貓時,日本海上保安隊卻不斷扣押中國漁船。

舊仇未了,又添新恨,這是中日關係的現實,日本既是上世紀給中國造成最大傷害的國家,也是本世紀中國崛起的最大掣肘。可惜的是,北京當局至今執迷不悟,總以為以德報怨就能化冰融雪,換來中日「世代友好」。野田訪華,好像黃鼠狼給雞拜年,北京鋪紅地氈相迎,實在是自取其辱。

中国:棘手的金家王朝

VOA记者: 齐之丰


打着谋求建设共产主义旗号的北朝鲜平壤政权实行赤裸裸的权力世袭制。金家王朝二世领导人金正日去世的消息星期一传出之后,同样打着谋求建设共产主义旗号的中国当局首先明确表态支持平壤政权的权力世袭安排,支持金正日的儿子金正恩接掌其父的权力。


中国由此在世界各大国当中可谓独树一帜。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外亲北京的媒体则把北京迅速表示支持金王朝三世,说成是中国扩大其影响力的重大外交胜利。

*中国的失败外交*

但加拿大主要英文报纸多伦多《环球邮报》12月23日星期五发表驻北京记者马凯(Mark Mackinnon)的新闻分析,则认为金正日的去世以及北京的反应显示出中国多年来的外交失败。马凯的文章说: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理应拥有朋友和影响力。中国这个世界上最新的全球性大国影响力很多,但中国缺乏的,尤其是在其14个邻国当中缺乏的,是实在的朋友。”

“中国的朋友匮乏是由焦虑和其野心导致的。本星期,中国最高层领导人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吊唁金正日,就令人尴尬地显明了这一点。假如中国是一个自信的大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只要把一束鲜花送到北朝鲜驻北京大使馆就够了。”

“然而,北京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吊唁队伍,由胡锦涛和他的内定接班人习近平率领,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权力极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所有9个成员都到北朝鲜大使馆吊唁。每一个政治局常委都庄严地对金正日之死表示了悼念。总理温家宝对金正日画像鞠躬,并赞扬他是‘伟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

“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增长了10倍,并成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外交和军事大国,中国对金正日之死的恋恋不舍的反应跟17年前金正日的父亲和前任金日成死时没有多少差别。假如说有什么差别的话,那也是跟1994年相比,北京如今更加需要平壤,从而显示出北京在东亚的孤立。”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秋天宣布,亚洲将是他的行政当局的外交政策的重点,这使问题(对中国来说)更加复杂化。美国总统向澳大利亚派驻海军陆战队,并重新跟突然要进行改革的缅甸政府接触,从而以实际行动落实其承诺。美国强调重视太平洋地区,使北京的恐惧猜疑心理几乎达到冷战时期的水平。中国已经把日本、韩国、印度和台湾看作是美国包围和遏制中国的努力的一部分。”

“这就让中国在其邻国当中只有北朝鲜、缅甸和巴基斯坦这三个‘老朋友。’这种局面很难说是让人羡慕,但这也或许是为什么北京认为不能(对朋友)太挑剔。”

*棘手的朋友*

北京对北朝鲜这样的朋友不能太挑剔,显然也是美国西部大报《洛杉矶时报》记者巴巴拉·迪米克的看法。

该报12月23日发表的迪米克的报道说:

“对中国政府来说,死去的金正日就是受欢迎的金正日。”

“在活着的时候,这位北朝鲜领导人常常让北京恼火。他追求危险的核野心,顽固拒绝经济改革,导致北朝鲜人挨饿。尽管中国官员很少公开批评北朝鲜,但在为北朝鲜的核项目感到愤怒的时候,中国官员曾经不事声张地中断对北朝鲜的能源援助,要求北朝鲜预付现款才向它销售商品。中国官员有时候不愿意提供粮食援助,并公开表示北朝鲜需要彻底的经济改革。”

“但在金正日的死讯星期一宣布之后,中国政府对金正日大加赞美,简直要超过北朝鲜的宣传机器。一些学者表示,中国的这种做法反映出中国担心北朝鲜政权可能崩溃,因此需要扶持。...尽管从意识形态上说,中国共产党反对权力世袭,但北京几乎立即表示支持金正日的27岁的儿子金正恩接班。”

*令人不自在的朋友*

在形容北朝鲜跟中国的关系的时候,除了“不能太挑剔”的朋友之类的说法之外,还有“令人不自在的朋友”(amis encombrants)的说法。后一种说法来自法国新闻网站《89街》12月20日星期二发表的记者皮埃尔·阿斯基有关中国对金正日之死反应的报道:

“世上有时候会有令人不自在的朋友。金正日的北朝鲜就是让中国不自在的朋友。”

“但在微妙时刻,朋友毕竟是朋友。中国星期二力图显示坚决站在北朝鲜政权一边。这种支持也是一种对某些人、首先是对美国人的警告。那些人可能会忍不住要利用北朝鲜‘亲爱的指导者’的离去来促成平壤政权更迭。”

“英文的官方报纸《中国日报》星期二就发出了这种明确无误的信息,其标题是“A friend's departure”(一个朋友离去)。”

“《中国日报》是面向外国读者、尤其是外交官的。因此,中国领导人试图向世人传达的信息就是,‘不要染指我的北朝鲜。’但在私下里,10多年来,中国领导人对北朝鲜的‘同志们’没有多少尊敬,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即威权之下的资本主义,他们喜欢更冒险的经济孤立、核武装、以及长久性的地区紧张的道路。”

“但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北京一直没有抛弃平壤,反而提供至关重要的经济、军事和能源援助,让平壤政权得以存活下来。”

*“唇齿相依”与“脚踩两只船”*

北京60年来惯用“唇齿相依”和“鲜血凝成的友谊”来形容中国和北朝鲜的关系。然而,北京和平壤又常常貌合神离。

在金正日去世之后,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无一例外、无一遗漏地前往北朝鲜驻北京大使馆吊唁,韩国主要报纸《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崔有植对中国的这种在全世界看来是不同寻常的举动做出的解读是:“中共九常委均吊唁金正日 /  意在加强影响力。”

《朝鲜日报》12月22日发表崔有植的分析报道说:

“中国似乎还期待,能把金正日的去世当成一个机会。金正日常年游走于美中两个大国之间,中国只好被这种“脚踩两只船”式外交牵着鼻子走。虽然每年提供巨额经济援助,也不能确保对北韩的影响力。但金正日的去世可以为中国提供扩大对北韩影响力的机会。”

*中美对金正日之死的反应*

日本主要的工商报纸《产经新闻》12月22日发表驻北京记者川越一和驻华盛顿记者犬冢阳介联合署名的报道,把中国和美国对金正日之死的反应进行了对比:

“21日上午,北京市中心地区的北朝鲜大使馆部署了严密的警戒,因为中国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前往那里吊唁金正日总书记去世。前一天,胡锦涛国家主席及其内定的接班人习近平副主席已经前往吊唁。在两天之内,中国最高领导层共产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9位成员全部到那里吊唁。”

“这是极其不同寻常的特例。中国媒体报道说,胡主席在吊唁的时候表示中国支持(金正日的)接班人金正恩。”

“在另外一方面,美国奥巴马政府在19日发表国务卿克林顿的声明。声明说,‘我们的挂念和祈祷与处于困境的北朝鲜人民在一起。’”

“在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死去之际,这种信息是奇妙的,因为其中没有赞美死者业绩的言辞。这大概是力图避免对‘无赖国家’的独裁领导人表示悼念之意。”

“就与金正日之后的金正恩政权的距离而言,美中两国之间有如此这般的差别。”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