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打造中国未来的样本


《纽约时报》:台湾之重

核心提示:如果中国和台湾能够建立起充分的互信,台湾不只可以继续充当美国不可或缺的盟友,还可以成为打造中国未来的样本。 

原文链接:Why Taiwan's Future Matters | The New York Times
作者:苏起
发表时间:2012年1月12日
译者:牛虻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校对

在它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流域里,台湾的命运深受三个大国的左右——中国、 日本和美国。现今,作为世界第18大经济体和一个完全民主化的国度,台湾仍旧被华府的一些人视为同中国打造新型关系的潜在筹码。这是一种失策。

诚然,台湾的处境是今日唯一可能将中美拖入战场的问题。同样,一个民主化的台湾也令"现实主义"的战略思想家深感忧虑,担心它如果宣布独立引发的后果。但自2008年以来,随着台湾与中国一度摇摆不定的关系开始稳定下来,这片岛屿对美国而言已变为一项甚至更具价值的资产——也是激发中国大陆民主化力量的一个源泉。

多年来,北京方面惯常以武力恫吓来回应台湾寻求独立的企图,直到马英九总统在2008年5月份宣示"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后,各方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至此,台湾同中国开展了多轮事实上的政府间协商并大举推进民间交流。 海峡两岸每年1,300亿美元的贸易总额和700万人次的人员往来对双方之间的影响力都不可小觑。

无可否认,随着中国和台湾在经济上的一体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台湾也成为了构筑中国未来的一个范本。不再被当成是中国国家统一的绊脚石,台湾对中国的示范性价值开始显现出来,特别是在市场改革、流行文化和新闻自由等层面上。并且,这个新式参照物的出现恰逢其时。

在1949年以后的首个30年,共产主义中国深陷革命狂热、内部争权和贫穷的泥潭中不可自拔。它的第二个30年则见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由此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鉴于中国的庞大规模,第三阶段很可能会再持续30年,其最鲜明的特征很可能体现在一场围绕公众对参与到政治决策中的呼声及共产党对这些呼声所作出的回应的拉锯战中。

这是台湾已经踏出的一条颠簸崎岖的道路。在过去30年,台湾已经扬弃了威权主义,并且告别戒严而步入到法治时代,还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成长和政治自由化。极权主义的中国现在发现它已经处于一种不安的紧张状态中,一边是各内陆省份为推动经济增长而苦苦挣扎,一边是城市地区向政治控制的底线大胆迈进,迫使共产党去实施有限度的改革。

于此正蕴藏着台湾的新价值。虽然中国对台湾的经济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在中国有许多人发现台湾的民主化经验深具启发性。他们长久以来对国内的大面积贪腐深为愤恨,这时他们可观察到台湾解决政府内部的贪腐之道,甚至还牵涉到最高层级。 他们还目睹了台湾如何成功地将现代性和中国传统相连结。并且,他们已经观察到台湾民众是怎样通过火热的公共讨论和定期选举来自由表达他们的意志的。上月,台湾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甚至在中国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得到传播。

台湾当然需要去着手解决其内部政治分歧。毕竟,台湾还有些人尚不确信推动独立将会被误入歧途。然而,如此之举势必将引发灾难,招致国际社会的反对不说,还将严重削弱台湾作为一个民主典范对许多中国人的新兴吸引力。

因此,1月14日的台湾总统大选胜选者在确保台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拥有与其所能作出的贡献相应的尊严时,另一方面还应该力求在岛内对立阵营之间就同中国的政治关系去开拓一项新的国内共识。

台湾人长期以来被紧锁于一种令人愤慨的孤立状态中,但他们对所取得的民主成就深以为傲。台湾人民现在必须接受一点,即民主赋予了他们在维护区域稳定方面的更大责任。就牵涉到美中台所有三方的议题,例如围绕南中国海的争端,他们可以通过变身为一个对话者,在不断发展的美中关系中扮演一个更具建设性的角色。

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性思维和灵活的手腕。如果两岸中的任何一方或者美国通过在外交或甚至是军事上走捷径而让两岸关系操作失当,最终将会为各方带来劫难。但如果中国和台湾能够建立起充分的互信,台湾不只可以继续充当美国不可或缺的盟友,还可以成为打造中国未来的样本。

苏起,台北论坛主席,于2008年至2010年期间担任台湾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

中國大陸網民:台灣民主很文明!


蔡英文落敗
蔡英文接受失敗的態度在大陸微博網站成了熱議話題之一。
台灣大選,大陸不少網民在進行時階段對選情給與程度不同的關注;塵埃落定後,不少網上的「隔岸觀眾」感嘆選戰和風細雨,敗者表現令人折服,體現台灣民主政治趨於成熟。
令較多博主有相同或類似感受的主題,除了 「台灣民主給大陸豎立了榜樣」的主旋律及其各種形式的變奏版本,還有許多網民在大陸主流微博網站上熱議的話題,即「台灣民主已經/正在走向成熟」,並由此生發許多感想。
沒有槍聲、沒有流血、沒有肢體衝突,也沒有粗言穢語;整個競選過程的「文明程度」,尤其是敗者接受失敗的態度,引出不少網絡感言。
和風細雨
在選舉結果揭曉後不失時機在網上發言的一位網友的總結可以說有較強的代表性。署名「杜爾999」的博主認為,台灣大選表明民主政治在台灣有了雛形。
其論據如下:「無論是勝者,還是敗者,都很「費爾潑來」。馬英九表示要吸納蔡英文和宋楚瑜的建議和所長,蔡英文也能心悅誠服地承認自己敗下陣來,對馬英九表示祝賀,也夠爺們兒。而且這一次的選戰,沒有發生極端事件,和風細雨,陽光透明,說明台灣的政治的確成熟了。」
一位署名鄭洪升的博客歸納自己最深刻的印象:國民黨今非昔比、選民很牛、候選人很不容易、的主流民意者得天下,但蔡英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站出來跟男性競選的女人,也值得尊敬。
另外不少網上觀眾在新浪微博上表示,蔡英文敗選後的演說和表現給人印象深刻,可讚可嘆。
在這個大陸主要微博網站上對蔡英文的讚譽,從節選並轉貼她的落選演說,到「真誠、真情、真實,風度、大度、深度」之類抽像概括,不一而足。
一位署名「盜版貓頭鷹」的網友斷言:這就是魅力!然後自然而然加上一句:「什麼時候能在國內看到這樣的政客」?
還有人指出,蔡的粉絲在大雨中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失敗而痛哭,「很為感動」,因為她們「是為自己而哭」,跟朝鮮人民「哭金二代」有本質區別。
這一場景或許是民主的一個強有力的注腳。
有一條微博對此的理解是:從人家的大選中可以看出你永遠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借題發揮
跟任何網絡熱點話題一樣,不少網民借「台灣大選」之題發揮自己對其他政治話題之見解。
歷史是發揮角度之一。一則微博提醒大眾,比歡呼今日民主勝利更重要的是重溫昔日著名的民主人士的「事跡和著作」,微博提到的歷史人物包括胡適、傅斯年、雷震、殷海光、夏道平,還有一個長長的省略號。
還有一個角度是廉政和兩岸關係。一則博文宣稱:馬英九總統勝在「清正廉潔」,而另一則博文指出:「蔡姐輸在對「九二共識」的蔑視與模糊不清的兩岸未來政策。」
這位博主斬釘截鐵地宣告:「大選的結果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勝利。」
另一則博文則提示大家,大陸官方電視台的報道和分析,「可能太誇張」,涉嫌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台灣同胞,一廂情願,「人家投票時可能不是那麼想的」。
網上出現的另一個主題或許可以說不出任何人的意料:台灣選舉說明「民主不適合國情」是偽命題,論點不成立,也說明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不能搞民主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台灣能,為何其他華人圈不能?

BBC中文網 劉繼祖
台灣,國民黨,馬英九,香港,新加坡,中國
在歷年多次的選舉」訓練」中 台灣民眾也因而養成了獨步華人世界的政治素養
台灣2012年的大選已經順利完成投開票,勝負結果業已揭曉,代表國民黨的現任總統馬英九,以超過半數的票數,成功連任。
回顧整個競選過程,可以說是熱鬧十足,卻未過度激情,國民兩黨交手時,或有火藥味,但雙方仍有自製。
整體來說,無論中外媒體及國內外的輿論,均認同此次大選的成功,並對台灣民眾的民主素養充滿好評。
華人圈的民主試驗場
當然台灣的民主之路,走到目前與其他現代民主國家不相上下的高水準演出,絕非一步登天,套句台灣的流行說法;事實上,其更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結果。
台灣雖從1950年代就有地方自治的選舉,但是直到1996年的全民直選總統選舉,方才真正讓台灣,成為全球華人圈中的民主制度試驗場。
但就如同一位初生嬰兒學步一樣,初始時總是跌跌撞撞,像是發生在2004年的兩顆子彈及2010年連勝文遭槍擊事件,均讓其被訕笑為「台式民主」。
但在歷年多次的選舉「訓練」中,台灣民眾,也因而養成了獨步華人世界的政治素養。
至於其激情的競選活動,或造成了社會的撕裂及示威抗爭,但最後往往也能平和收場,並以法制途徑解決,從未因此而引發恐怖的內戰。
為何華人都該有選舉?
或許民主制度絕非完美,其當然亦有缺失,但在權衡優缺的考量後,仍然是目前最佳的選擇;而具代議政治基礎的選舉制度,當然在可更完整表達民意的依歸下脫穎而出。
至於常有好事者,以台灣一路走來,並非全部順遂的民主學習之路,來告誡其他華人圈;認為民主選舉制度是西方人的玩意,不適合中國人,但在現今經歷2012年的大選後,如果台灣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同為華人社會的香港、新加坡、甚或中國為何不能?
以香港社會來說,比台灣社會擁有更強的國際觀,和其完備的法律制度及以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當然具有絕佳的至高點。
但在今年稍後舉辦的特首選舉,在人口僅有700萬的香港,卻仍未能實行全民直選。
造成香港社會目前徒有自由卻無民主現況的原因,不僅是港民多年來遭英國殖民統治時被埋沒的參與政治事務的主動意識,其實中國政府對港人治港的民主意識,才是關鍵。
其實身處特區的香港人,在看到鄰近台灣人民享有的自由表達,當然會無奈感日增,中國政府限制港人的政治權利,在長久累積後,勢將讓其對北京中央政府最後的依存感,均消失殆盡。
另就新加坡而言,其雖也有選舉及成立政黨的自由,但在過去40多年來,因其扭曲的選區劃分制度,造成了目前人民行動黨一直是唯一的執政黨,反對黨出頭實不易的局面。
或許目前其傲人的經濟成就掩蓋了一切不平的聲音,但在現行的制度下,更強調人治的作風;如果有一天,換上了一批品行不良的領導階層,以目前其貪污調查局就設在總理公署之下的設計,其又將來如何發揮作用?
因此這個東亞第四富裕的地區(僅次於香港、日本和韓國),並享有「花園城市」美譽的國家,就不再被國際社會看成民主俱樂部的一員。
手術剛完成後比手術前更難受,可是不能就不動手術
或許新加坡多元種族的組成,讓其政府對於更開放的公民參與及政治改革裹足不前,但台灣亦有省籍及統獨意識形態的議題之爭,可多年來的選舉,或許引發爭議,卻讓台灣社會一路成長,並共同體驗民主的「試煉」。
許多事往往都需要付出代價。就像是手術剛完成後,常常比手術前更難受,可是不能因此就不動手術。
至於佔有全球華人97%的中國大陸,在政治上,稱其為「民主沙漠」亦不為過。在目前仍是一黨專政及實行嚴格媒體控制的現況下,要求其實行全面激烈的政治改革,當然像是癡人說夢。
但凡事總有開端,台灣也有政治強人及一黨專政的過去,亦是之後在蔣經國解除戒嚴及黨禁報禁陸續開放後,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局面。
至於常有人以中國人口眾多,及民眾素質不一為理由,認為中國不適合實行民主選舉,這更可說是倒果為因;事實上,只有在民主的實踐中,民眾的民主素質才有機會提高。
在剛落幕的台灣選舉中,當台灣各黨的總統候選人,在電視辯論會中以各位「鄉親」當做發語詞的一刻,全球包括中國的網友,即發出了為何他們的領導者,都還是用更具官僚及階級意識的「同志」、「老百姓」來稱呼他們的感慨。
台灣所形成的民主現象,透過目前無遠弗界的網路傳播分享,已然在全球華人社會形成典範。民主從來沒有速成班,即便在筆者目前身處的民主最老牌國家--英國,也是經過漫長道路才走到現在。
祝福在不久的將來,身為全球人口總數最多的華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享有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

洪博培將退出美國總統競選


洪博培
洪博培將宣佈退出競選
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的競選團隊成員對媒體透露,洪博培準備退出競選。
他們說,洪博培星期一(1月16日)將在南卡羅來納州做出宣佈。
據透露,洪博培將表示支持目前在黨內受支持率最高的羅姆尼,因為他認為羅姆尼是共和黨最有可能擊敗奧巴馬的人。
洪博培上周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共和黨黨內初選中排名第三。
當時就有分析認為,洪博培在該州投入巨大競選努力,此結果可能導致他承認失敗。
下一場共和黨初選將在南卡羅來納進行,而洪博培此前就承認自己在該地希望不大。
不過就在洪博培準備承認失敗之際,南卡羅來納最大的報紙卻認定他才是本次共和黨黨內角逐中最有看頭的一個。
《本州》報說洪博培和羅姆尼是所有候選人中僅有的兩個「有理智、有經驗的成年人」,但認為洪博培比羅姆尼更有原則,覺得他的履歷更令人信服,並說他的競選口號也比羅姆尼的更重要。
洪博培在選舉中曾因他的前駐華大使身份和他有華裔養女而遭到攻擊。
但是他表示自己出任奧巴馬的駐華大使是為國家服務,並說單純攻擊中國並不能起到實質效果。BBC

谷雁翔:重慶模式是權宜之計

內幕記者柯宇倩/中共18大即將在2012年召開,外界均睜大眼睛觀察各地諸侯如何吸引輿論、創造進入領導核心的最佳機會。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杰納蘇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Geneseo)金融教授谷雁翔在接受《內幕》專訪時指出,廣東模式與重慶模式一方面配合了實際政策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政治權力上的爭鬥,尤其重慶模式是權宜之計,如果提高此模式的地位,會阻礙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


谷雁翔研究領域為微觀經濟、金融管理、投資等,為《美國企業評論》編輯委員,曾獲紐約州立大學學術傑出與創意活動校長獎、聯合學術卓越研究獎等多項獎項,2005年至2006年以美國富布萊特學者身份訪問20逾所中國頂尖大學,其論文可見於《金融研究期刊》、《經濟與金融季度評論》等眾多期刊。


重慶與廣東模式的經濟政治考量


2008年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大家驚覺法令管制的重要性,谷雁翔對《內幕》表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模式產生。“西方次貸危機反映了對金融界和其他領域的放鬆管制,原本西方認為放鬆管制可以增加企業的創造力和經濟的活力,但放鬆管制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企業家過度投機,他們的行為造成對投資者、人民乃至世界經濟的巨大危害,因此西方瞭解到法律層面的管制不能過度放鬆。”


谷雁翔解釋,當經濟出現巨大問題時,需要政府的干預,所以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政府都投入幾萬億美元現金緩和經濟危機的巨大破壞性。而重慶模式這套新構想的提出,目地有兩個,一個是政策上的現實需要,一個是政治鬥爭。


在政策實際應用方面,由於西方爆發次貸危機,中國政府出手干預,同時掌權階層不想放棄權力、不想更快實行市場經濟,因此他們藉西方經濟危機宣傳重慶模式、製造輿論,強調政府保持權力的必要性,因此重慶模式也代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廣東模式與重慶模式一樣,既反映了實際政策上的應用,也反映了政治權力上的爭鬥。谷雁翔對《內幕》解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模式主要提倡大力推動市場經濟、學習西方,因此有長期的淵源在。


另一方面,中國一直存在著想加快改革速度以及想減緩改革速度的兩派之爭。谷雁翔說,兩派觀點均有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實際需要,例如認為國家改革速度快了,會造成不穩定局面,另一派觀點則認為,改革速度快了,大家都得到好處,國家就容易穩定下來。“但官員所講的話,究竟是考慮集團的利益,還是自己的利益,很難分辨。”


谷雁翔對《內幕》表示,市場經濟百分比越大,政府的權力越小,官員們的既得利益就越少,此外,2012年就要舉行中共十八大換屆,掌握大權的官員和太子黨們,希望保持政府的控制、減緩市場經濟的腳步,如此便能維持他們的政治權力和巨大的經濟利益,就如同300年前的英國,資產階級希望開放、平等,但原來的貴族希望維持原本的體制。


而權力不大的中層幹部,需要通過市場經濟喚起經濟活力,有了政績之後才能爬向高層,因此,谷雁翔表示,這批人更可能鼓吹市場經濟。另外,過去30年崛起的企業家也需要更開放的市場經濟,這些人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希望在高層領導中做自己的代表,而他們掌握就業機會、手裡有大量資金,也有比較大的發言權。


至於老百姓,屬於弱勢的一群,基本上沒有發言權,說的話也沒什麼人聽,只能通過群體騷動來發聲,所以最近這些年的群體事件越來越多。”谷雁翔對《內幕》說。


在中國只要掌握了權力,財富也能跟著來,其中不乏見到貪腐情事,根據“透明國際”所公布的“2010年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中國在178個國家和地區裡排名第78位,中國科級、處級幹部被揭貪污的情況屢見不鮮。谷雁翔指出,就是因為掌權的利益集團能獲得巨大的好處,因此更不願意放棄權力。


我懷疑廣東和重慶模式的提出,恐怕政治上的動機還更大。廣東原本就是講改革開放,從黨14大開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建立法治,本來就是大趨勢,所以特別強調廣東和重慶模式的討論,背後有政治因素在,想通過這種辯論,看誰好誰壞,以取得下一次權力分配的席位。”谷雁翔認為,從政治角度來看,太子黨可能更希望保持重慶模式,而新興資產階級和後起官員可能更希望保持廣東模式。


紐約州立大學杰納蘇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Geneseo)金融教授谷雁翔。(谷雁翔個人網頁)

敗選的人不可以忘記教訓

台灣蘋果日報

很多重要民主國家的輿論都認為台灣的民主是此次選舉的最大贏家,而台灣人民是民主紅利的受益人。的確,台灣因為民主而受到美國和歐盟的同情與支持,因此更加安全。


此外,民進黨從來不相信台灣民主能影響中國,很是妄自菲薄。此次選舉由於中國開放入口網站可觀看造勢、宣傳、投票、開票和勝負者記者會的全部過程,相當程度撼動了從未見過選舉的中國人。不相信者請上網看看中國網民的反應。


其中一條是某台灣網友與中國網友在MSN,台灣的最後寫說要去投票了,晚上9時左右就知道結果。

毅中粗口選民厭惡

中國的說,你們台灣太落後了,我們明天的選舉,今天就知道結果了,其酸溜溜的口吻嘲諷的是中國的政權。


台灣做為對照組,對中國政府的壓力將越來越大,尤其來台的學生、遊客、官員、學者、選手等多了後,要求民主化的壓力更大。


從這次選舉可總結出四項教訓,是以後競選人必須牢記在心並引以為戒的:一、基層永遠是勝選的關鍵。蔡在北台灣大敗和在南台灣贏得太少,就因為蔡的都會風格對基層耕耘不徹底;黃義交輸給林佳龍也是如此。


二、惡言惡語、口舌刻薄是永遠的致命傷。邱毅與陳致中粗話對罵,讓保守純樸的南部人心生厭惡。

捲入弊案蔡不回應

三、移民傳統的社會很講究務實的態度。馬提出九二共識雖具危險性,但經過檢驗後表現很務實。蔡的兩岸政策高調多於實際,又需要對岸配合,而對岸一旦拒絕,蔡的海市蜃樓就立即消失。


四、面對對手的負面攻擊不可以逃避,必須錙銖必較、針鋒相對。宇昌案中,蔡英文的迴避態度對中間選民難道會沒有影響嗎?


逃避現實的候選人會被懷疑處理困難問題的能力,像是蔡在國際媒體記者會上缺席,由蕭美琴代打,就容易被解讀為逃避回答兩岸問題,這對總統等級的選舉是致命傷。


敗選的人不可以忘記教訓,否則將一敗再敗!選舉不相信眼淚,相信不重蹈覆轍的智慧。

陳冲接閣揆 陳裕璋、曾永權可能接府秘書長

  • 中國時報
  • 【李明賢、黃琮淵/台北報導】

 總統大選揭曉後,馬政府即將啟動人事改組大工程,馬英九總統昨晚緊急邀集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等府院黨高層會商,因應選後政局發展。據透露,為展現新政府、新氣象,府院黨人事將連動,改組幅度不小,除府黨秘書長人選可能異動,吳內閣也傾向二月形式總辭、五月完成改組。

 依照慣例,新國會二月一日宣誓就任後,行政院長須在二月底前向新國會報告施政方針;馬英九前天在勝選記者會上也說,內閣改組兩大時間點是二月一日與五二○。府院高層目前仍謹慎評估時間點,目前傾向採取五月完成改組的版本。

 黨政人士坦言,這波人事調整最優先是立院副院長與政策會執行長人選,必須在二月一日國會開議前敲定,高層傾向副院長讓立院黨團透過假投票決定,隨後才是處理府黨高層與內閣人事。

 馬英九昨晚在中興寓所邀集吳敦義、競選總部執行總幹事金溥聰、總統府秘書長伍錦霖、國民黨秘書長廖了以等黨政高層會商,主要仍討論內閣總辭時間點與大選相關選情;不過,知情人士轉述,會議並未觸及個別或實際人事安排,但目前最可能接任閣揆的人選還是現任副閣揆陳冲。昨天也傳出,出身馬市府團隊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可能轉任總統府秘書長

 據了解,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輔選有功,確定將會獲重用,傳出可能轉任國民黨秘書長或總統府秘書長,此一安排也將牽動現任總統府秘書長伍錦霖、國民黨秘書長廖了以職務,但三者連動影響甚廣,仍未最後定案。

 在內閣人事布局方面,為拉長內閣改組的時間縱深,行政院長吳敦義傾向留任到五月,新閣揆五二○才會就任;等於馬英九宣誓就任後,與新閣揆、新內閣同步上路,展現內閣新氣象。

 針對閣揆施政方針報告,黨政人士坦言,馬政府施政具有一貫性與延續性,讓吳敦義二月先到國會備詢,五月再由新閣揆面對國會,並無憲政爭議。不過,也不諱言,這次二合一選舉是憲政首例、吳敦義以副總統當選人兼任行政院長也是首見,確會碰到許多難題,才要從長計議。

 黨政人士認為,倘若新閣揆二月一日趕著上路,僅剩下兩周時間安排,時間過於倉卒,新內閣五月完成調整,比較符合實際需求。

客觀看待台灣的主體意識

  • 旺報
  • 【宮鈴】

 總統大選落幕,馬英九以51%的得票率差距七十多萬票,勝民進黨籍參選人蔡英文,成功獲得連任。這個結果代表著穩定政局的持續,然而就兩岸關係而言,值得注意的不是馬總統的連任,而是這次他為何贏得如此辛苦。

 過去四年秉持積極交流態度的馬總統在此次選舉中遭到最有口難言的攻擊就是「九二共識」。筆者從選舉之初即認為,這次大選等於是台灣民眾對兩岸政策的一次公投。

 總統大選的過程,實際上等於是對大陸的台灣政策展現出「保留」態度。台灣民眾如今真正在乎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包括對中華民國主權的在乎,當中華民國護照可以暢行無阻於全世界一百餘國時,當台灣主體意識已經普遍存在台灣2400多萬民眾心中,不分藍綠,不分外省第幾代時,當兩岸確實在政治制度上迥然不同時,如何讓台灣人安心、放心,不再時刻面對海峽對岸巨大的、快速發展的政治實體抱持著被併吞的恐懼,這一點恐怕並非馬總統單方面可以完成。

 今天的台灣人不同於2000年,僅僅有著要改變的激情,而忽略了兩岸關係之於台灣的巨大影響。因此台灣人在2012年選擇了和平、繼續發展的兩岸關係,然而如果希望這樣的理性與善意可以持續,更需要大陸方面更平等、務實的回應,超越固化思維的看待台灣主體性以及在本身政治體制的轉型與改革。

 可以預見,兩岸的未來將會有著更緊密的交流,但彼此體制的不同也幾乎可以斷言,兩岸如果要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而不是越走越遠,光靠「交流」遠遠不夠,「因誤解結合、因了解分手」所在多有,「個性不合」往往是分手主因。未來無論是製造業的品牌創建、自主研發,依靠台灣的技術、大陸的市場,還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對接,謀求兩岸華人的共同發展,這恐怕都會遭遇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彼此互信增加?別忘了,台灣地區是每四年舉行一次總統大選,對於大陸當局的疑慮一日不除,藍綠對立、賣台、台灣會被併吞的恐懼就不會停止,面對這次選舉台灣人民展現的包容,大陸方面不能認為這次對台政策的一次巨大勝利。

 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大選,大陸民眾所展現的高度關注,不啻是一次民主教育的洗禮。相信在許多大陸人心裡都會有個問號,「這樣高度自由開放平等民主的選舉,為什麼同文同種的台灣人可以有,我們不能有?」更值得台灣民眾注意的是,如果還以為大陸人都支持國民黨、支持馬英九,那就大錯特錯。有不少的大陸民眾在網路上公開表示支持蔡英文,支持的理由不一而足,最有意思的是,「因為蔡英文肯定不會讓台灣過於親近共產黨」。多麼奇妙,綠營強調的主張、質疑馬英九的攻擊,也成了大陸民眾支持的理由之一。

 對台灣人而言,中共政權與大陸人民是不同的,如何面對大陸社會因為經濟發展而產生的民意變化,不應用固化思維對待,拒人於千里之外,如此方能得道多助。而對於大陸當局而言,台灣人不同於港澳,更不同於大陸人民,在幾十年高度民主化與主體意識的薰陶下,試圖透過經濟力量改變台灣人強烈的存在感與尊嚴感,無異緣木求魚。

 兩岸交流,大勢所趨,但如彼此不能有平等心,那麼一切都將成為泡影,對台灣人而言,經濟發展與認同感、尊嚴感同等重要,對大陸而言,借鑒台灣社會轉型經驗,開放心胸的謀取共存共榮,這才是兩岸人民之福!

 (作者為本報特約主筆)

蔡英文辭意堅決 民進黨將陷內鬥

【明報專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前晚承擔敗選,宣布辭職後,昨日一整天未有公開露面。而民進黨內已發起聯署挽留蔡英文的活動,由於蔡英文已連任兩屆黨主席,其任期本來將於今年5月屆滿,未來黨主席的繼任人選,除「四大天王」中的蘇貞昌、謝長廷外,也包括現任高雄市長陳菊和台南市長賴清德等人。

發聯署挽留 賴清德:談接班太早

但賴清德昨天對媒體表示,民進黨在總統選舉失利後,最重要的是盡速召開黨內會議,凝聚共識、並與社會對話,現在談黨主席接班人選問題還太早。昨日起,包括前副總統呂秀蓮、立委葉宜津、立法院總召集人柯建銘、中常委徐佳青等人在內的人士,已發起挽留蔡英文聯署,希望她擔任黨主席直到5月任期屆滿。但熟悉蔡英文個性人士指出,蔡英文留任到任期屆滿的可能性不大。

民進黨為因應敗選危機,將於今日舉行「臨時中常會」,主要先討論蔡英文請辭黨主席案,再進行敗選的檢討。蔡英文由於已連任兩屆黨主席,其任期本到今年5月20日就屆滿,不能再參選。因此即使她不辭職,民進黨3月就要開始改選,黨主席之戰過完農曆新年就將開打。

3月開戰 「四大天王」陳菊熱門

今天舉行的中常會,在蔡英文堅決請辭下,可能從中常委中互推代理黨主席,直到由黨員選出新黨主席。

新主席的人選中,「四大天王」中的蘇貞昌、謝長廷備受關注,但黨內有人認為,他們已露臉太久,黨內應該要有新的面孔來領導,陳菊、賴清德則是黨內最具分量和實力的黨主席人選,兩人都握有直轄市長的民意和資源,爭奪黨主席實力都很雄厚,也可望藉由黨主席一職,將政治生涯推至更高。此外,曾任縣市首長又任立委的陳明文和許添財,也被認為是黨主席的合適人選。
蔡英文大台中市區競選總部昨日進行打包及裝箱。(中央社)

馬英九祭父 盼留歷史典範 學者:未來4年兩岸將展政治談判

【明報專訊】台灣大選結束翌日,勝選連任的總統馬英九前往拜祭父親,報告選舉結果。他公開表示,未來4年,沒有連任的壓力,卻有歷史評價的壓力,他將盡心盡力,「在國家跟社會的歷史上留下一個典範」。台灣多名專家分析認為,馬連任後兩岸關係將朝正面發展,無可避免地由經濟往來發展到政治接觸,最早可能會在明年中出現。兩岸政府間亦有互設官方辦事處的可能。

據中央社報道,馬英九昨晨9時30分與母親秦厚修、二姐馬乃西、三姐馬冰如、妹妹馬莉君一道抵達台北富德公墓,拜祭父親馬鶴凌。他下午透露,這純粹是家庭活動,「向父親稟報一下,我競選連任成功,也感謝他對我的教誨」。說到這裏,馬英九眼眶泛紅地說,「我特別跟媽媽講,我一生最自豪的,就是我們的家教」。

向父報連任 家教引以自豪

馬英九昨天下午回到競選總部,與所有輔選義工、幹部合照,並90度鞠躬感謝大家。他說,「未來這4年,我沒有連任的壓力,可是有歷史評價的壓力,我一定會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在國家跟社會的歷史上留下一個典範」。

在昨天由中華港澳之友協會主辦的「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暨國會改選後的兩岸新情勢」研討會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表示,在馬英九連任後的未來4年,兩岸交流會出現與過去不一樣的機會,即在經濟交流後,重心可能會轉向文化方面,進入政治議題雖不可能馬上就發生,但不可避免。而所謂政治議題,不一定就是馬英九在選前提出的兩岸和平協議,很可能還有其他方面。邵預料明年5月可能是雙方政治談判的成熟期。

料互設辦事處 京憂兩岸現狀制度化

出席研討會的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曲兆祥亦指出,未來4年兩岸的政治談判不可避免,「馬去年10月就拋出了和平協議的話題,這在選舉角度看有些突然,在當時沒有說清楚,致馬的支持度下滑。」這顯示在馬的思維裏,兩岸政治議題已提上議程。但曲兆祥稱,據他了解,北京並不清楚馬英九所提和平協議的內容,甚至擔心他是要把兩岸現狀制度化,限制進一步的發展。因此,馬英九最好在「5‧20」就職典禮之前,就把他的和平構想說清楚。

台灣國安會議前諮詢委員蔡宏明在會上提到兩岸互設官方辦事處的可能,他預計未來兩岸會以經貿團體名義互設辦事處,互派官員常駐溝通。

明報記者 李泉台灣直擊

台灣越民主,統一越無期

香港蘋果日報

除了綠營支持者,非綠營人士也對蔡英文落選感可惜,蔡的清新形象相當獲好評。但蔡英文今已決辭民進黨主席一職,四年後能否捲土重來,仍有很多變數。四年後,國民黨中能夠接馬英九班的,以朱立倫呼聲較高,但未來四年,在經濟大蕭條陰霾下,下次國民黨參選勝負變數甚大。

台灣每經歷一次選舉,選民越一次趨於成熟。筆者有位深藍的台商友人,去年八月告訴筆者,今屆大選如宋楚瑜出選,將投票給宋楚瑜,因為他不滿馬英九的政績,並告訴筆者,宋的支持者實不少,雖明知宋勝選無望,也要給馬英九一個教訓。但今天宋楚瑜得票率不到百分之三,棄保效應最終仍出來。看來台灣選民仍陷於藍綠之爭,雖不滿馬英九之人很多,但最終也不讓蔡英文此漁翁得利。另一個看法是,希望有一天如筆者朋友般的深藍人士,因政綱而投票給民進黨,那台灣的民主才真正成功。

實質國民黨及民進黨之間的意識形態差距日少,兩黨都同樣明白絕大部份民眾都支持不統、不武、不獨的三不政策。民進黨固然不會願意被統一,而國民黨已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本土政黨,既不願也不能與中共統一,因此兩岸統一的主動權就在中共手中:一是進行武力統一;否則只有放棄一黨專政,開放黨禁,走向民主,回歸中華民國道統。前者無人願見,後者近乎天方夜譚。台灣越民主,統一越無期。

陳兆坤
自由撰稿人

馬英九勝出 台灣美國中國大陸三贏

旺報 【本報訊】
 馬總統連任後,責任將更為艱鉅,因為他將面對可能是全新局面的台美中關係與挑戰。面對一個新的台美中關係,馬總統是否真的準備好了?若其不然,成功的果實之中可能隱藏失敗的種子。

 首先,由於企業鉅子挺身而出力挺「九二共識」,因此,兩岸議題在最後關鍵時刻發酵,成為選戰勝負關鍵。這場選戰所傳達的第一個最重要訊息就是貨真價實的「九二共識」,戰勝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台灣共識」。但是,馬政府未來的一個艱鉅的任務就是將「九二共識」轉化成真正的「台灣共識」。

 員工挺九二共識拒失業

 這次不分藍綠,許多企業鉅子都出面力挺「九二共識」,其實不足為奇,因為他們都在大陸經商、設廠。難得的是,很多企業的員工也力挺「九二共識」,因為他們深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這也正是儘管民進黨最後幾次晚會都刻意塑造「快贏了」的感覺,但是實際上雲嘉南與高屏地區開出的選票,卻出乎綠營支持者意外的主因。

 其次,「經濟選民」戰勝了「意識形態選民」。但是,馬政府未來的重責大任之一,就是透是過他的大陸政策創造更多的「經濟選民」,來減少無謂的「意識形態選民」。

 在馬政府的主導之下,兩岸關係朝正向發展的時候,不少人認為蔡英文的主張不僅含有嚴重的反中傾向而深感不安。更何況,在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直指蔡英文的「台灣共識」就是變相鼓吹「台獨」後,很多人開始擔心像蔡英文這樣的意識形態式政治人物一旦選上,可能會將台灣帶向戰爭。

 第三,台灣人民真正要的是兩岸和平發展,不是戰爭。但是,國無外患者恆亡,馬政府未來的另一個艱鉅任務就是在國防建設之外,還要建設全國人民的心防。

 第四,對國民黨而言,有些民進黨的批評未嘗不可視之為諍言。在這場選戰中,民進黨不斷提出警訊,台灣經濟對大陸日益依賴,已經形成「以商圍政」的氣氛。雖然目前台商還談不上真正的「以商圍政」,未來也不能完全排除此一可能性。對此,馬政府應盡量平衡兩岸間的貿易、分散市場,並及早研擬北京可能對台北發動以商圍政的對策。

 第五,這次選戰證明了和2008年大選一樣,民進黨是敗在美國、中國與國民黨手上,只是上次美國的共和黨政府這次換成民主黨政府。對民進黨來說,這次選舉的最大教訓是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第3次。

 表面上,美國在這次選戰維持中立。由於美國是超級大國,台灣的政黨輪替或台海情勢變化都會影響其國家利益;因此,儘管美國常說絕不介入兩岸事務,但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自會在必要時表達偏好。

 與陸交往要加美國因素

 第六,在和大陸打交道時,馬政府應將「美國因素」納入考慮。未來,馬政府應致力於解決美牛、瘦肉精等問題,以期與美國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談判,並加速經貿與金融結構的改革,早日洽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

 此外,在訪問美國時,我國官員、立委與學者不應都集中在暑假,而應分散到每一季,讓美方官員與智庫學者感覺到,台北並沒有忽視他們。

 最後,這次選戰顯示,馬英九的勝選符合台美中三方的利益。對台北而言,過半數的選民肯定國民黨的大陸政策;對北京來說,顯示其對台政策正確;對華府來說,確保台海的和平與穩定。這不正是台美中三邊都要的「三贏」嗎?

 (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中國棄兒成為中國與美國文化使者

亞洲週刊

紀碩鳴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洪博培的中國女兒掀起政治風暴。美國人熱衷領養中國孤兒,十多年間收養六萬五千人,中國也是美國人海外領養的最大來源地。這改變了美國家庭生態,也促進中國文化傳播,締造中美文化融合。


一則攻擊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洪博培(Jon Huntsman)的視頻近日在網上流傳,該視頻以洪博培收養華裔孤兒和曾任駐華大使為話柄,質疑他是否愛國,洪博培對此直斥「愚蠢」。洪博培領養的中國女兒叫楊樂意,現年十歲。這位能講流利普通話的美國前駐華大使說:「作為駐華大使,我擔負著讓兩國關係和諧健康發展的責任,楊樂意讓我有了充足的信心。」除了大使洪博培之外,美國有很多名人都收養了中國小孩;美國名電視劇《慾望都市》裏面的角色夏洛特收養的也是中國女孩。

根據美國國務院最新發布的年度報告,二零一一年中國依然是美國人海外領養的最大來源地,雖然比上年減少八百多人,但被美國人收養的中國大陸兒童有二千五百八十九名。從一九九九年至今,已經有六萬五千多名中國大陸兒童被美國人領養,領養中國兒童已成為美國社區常見的現象。

走出孤兒院而來到美國的中國兒童大多是女孩,重生的家庭生活使她們成為幸運者。走入美國家庭,改變了孤兒的命運,重新擁有異國父母的關愛,使她們不再孤獨,她們所帶來的歡聲笑語也讓美國不少家庭有了新生活。更意外的是,這些天使般的女童,成為美國了解中國的一扇窗、走進中國的一道門,成為促進中國文化在美國傳播的「使者」。

美國具地中海風光的城市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近些年又增添了新的異國風情,在超市、公園或公眾活動時,經常可見白人父母牽手中國孩童的家庭,溫馨、親暱的幸福寫滿大人與孩子的臉上,成為這個海濱城市的又一道風景。二零零四年前後是美國人領養中國兒童的最高峰,一年內可從中國領養近萬名孩子。聖塔芭芭拉的一些美國居民,也是在那個時候結伴前往中國孤兒院領養被遺棄的孩童,至今約有超過五十戶美國人領養了中國孩子組成新家庭。

又到了中國傳統的農曆新年,建築商Joel和太太Joanne忙著籌備一年一度的春節活動,要在網絡和書本上尋找有中國文化氣息的歡樂節目。為了兩個從重慶領養來的孩子能感受到中國新年文化的節慶氣氛,他們每年都要安排中國新年的慶祝活動,並邀請聖塔芭芭拉領養中國孩子的美國家庭一起來參加。這樣的家庭聚會已經持續了五、六年,參加者除了帶來好吃的食物和玩具共同分享,還請來舞龍、舞獅助興,又請中國書法家給孩子寫賀年卡、對聯等。地道的西方家庭,因為有了中國孩子,洋溢中國節日的喜慶!

事業有成,生活無憂,卻一直忙於工作,抓了生產耽誤了生養。Joanne想要孩子時,擔心年齡大會影響新生嬰兒,工作太忙照顧不到孩子,最終想到領養。Joel喜愛中國,包括中國語言、音樂、文物和食物,家裏幾乎每間房間內都擺放著他從中國收來的古文物,自然也想領養中國孩子。

那一年,Joel和Joanne休假周遊世界,走遍中國的十多個城市,有個導遊告訴他們,自己的老婆懷了雙胞胎,如果不是他在政府部門工作,初生的孩子有一個可能要送去孤兒院。那時,中國一胎化政策抓得很嚴,但大家都想要男孩,生下女孩就遺棄送孤兒院,讓以後可以再生孩子。

於是,Joanne心生念頭,想領養一個中國女孩,Joel也贊同。之所以選擇中國孩子,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基礎深厚,孩子的父母一般少有吸毒、酒精的污染,相對健康。由此,他們進入了一系列的手續之中,直到二零零三年,正值全球蔓延SARS,他們接到代理人的通知,可以到重慶領養孩子,但要在一週之內把孩子領走。

講到這裏,Joanne至今還顯得有些緊張,因為SARS,孤兒院會停止對外接待,決定晚了可能就失去領養機會,她對亞洲週刊表示:「其實,我們根本無法選擇,也不會去選擇,想的只是領她回家,改變她們,也改變我們。周圍領養孩子的美國家庭,都不會抱怨,都說自己孩子百分之百的好。」

中國小孩改變美國人

二零零三年四月,Joel夫婦領回了第一個孩子,取英文名艾美(Ermei);二零零五年領養了第二個中國孩子,取名艾陽(Aiyan)。她們來到了美國一個富裕的家庭,整個園子的面積有八萬六千平方米,比孩子原來所在的孤兒院都要大很多,命運在這一刻完全改變。不過,Joel和Joanne堅持認為,這兩個中國孩子的到來,改變的是兩個美國人甚至更多美國人的命運。如今,兩個孩子一個十歲,一個八歲,每當Joel回家,她們都會大聲喊著「爹」,如天使般飛奔下樓,依偎著、纏綿著。Joel說:「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時刻,她們讓這個家更有生氣、更活躍。」

Joanne是建築設計師,還是歷史學家,除了房地產,她還有科技產品等其它投資,工作時間彈性卻壓力很大。Joanne堅持每天必須陪伴孩子、自己接送孩子。「工作壓力很大,但看到小孩,一切都會變得冷靜,變得歡喜。」

「給孩子好的未來也就是我們的未來。」美國提倡全面教育,Joel夫婦帶她們跳舞、體操、游泳、網球、高爾夫,還帶她們到全世界去旅遊,領略現實。為了讓學校的美國小朋友接納兩個孩子,Joanne看中國歷史書、研讀中國文化、學習普通話,然後到學校給小朋友講課:在東方有一個中國,有很悠久的歷史,有燦爛的文化,你們身邊這兩個女孩就是來自那裏。她認為這樣,小朋友對艾美、艾陽就不感到陌生了。

讓中國棄兒喜歡中國

Joel夫婦還自己出錢,每週三請中文老師到家裏教中文。為了讓孩子學得好,還邀請了其它十多個孩子一起參加。期間,Joanne也經常參與小朋友的活動,問他們:「誰喜歡吃麵?」小孩都舉手,她就說:「你們要感謝中國,因為麵是來自中國,不是來自意大利餐館。」又問:「誰喜歡吃冰淇淋?」大家舉手,她就說:「你們知道嗎?冰淇淋是中國發明的,是從冰凍的牛奶演變過來的。」這樣引起外國小朋友的興趣,想了解中國,想去中國。「我常常對孩子講有關中國正面的話題,引起她們對中國的興趣,對中國的喜愛。」艾美可以用普通話對亞洲週刊說:「我來自中國,我喜愛美國,也喜愛中國。」

有個四歲的美國男孩在Joel家學中文,有一次,他的母親帶他到餐廳吃飯,上菜時,小男孩突然用中文說「謝謝」,餐館老板先是驚訝,後來露出燦爛的笑容。離開時他又說「再見」,逗得周邊人都笑了。來到Joel家,四歲男孩很自豪地說:「我用中國話說了謝謝!」他母親也說他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在中國的富裕家庭,三年級的小孩已經懂得什麼是名牌,要追求好的生活。Joel有條件讓孩子一身名牌,但他要求孩子懂得珍惜人生。有一次,Joel在家辦籌款晚會,孩子的同學同時舉辦生日晚會,但Joel要孩子必須參加籌款活動,因為這個籌款活動是一個朋友為埃塞俄比亞的孤兒、殘障兒童、單親家庭募款,經過短片介紹情況,可以讓孩子了解這個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很多。這樣,孩子才會珍惜人生,才會活得快樂和健康。

Trisha是建築設計師,與大學教授Ingrid住得不遠,彼此不相識。有一天在超市,她們帶著各自的中國孩子相遇了,都驚奇對方領養了中國孩子,然後互留電話交流與孩子相處的心得,成為好朋友。如今,她們也帶著孩子,一起到Joel家學中文。

Trisha早就打算領養孩子,因為她認為「全世界有許多小孩需要幫助,不一定要自己生」。二零零七年Trisha夫婦從江西南昌領養了現年五歲的女孩。Trisha沒有迴避孩子的中國身份,她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甚至適應中國的文化,晚上還陪女兒睡覺。「孩子喜歡吃辣的食物,喜歡吃中國的麵,她看自己是黑頭髮,經常會問:『我是亞洲人,是從中國來的嗎?』她一直覺得黑頭髮、黃皮膚的都是中國人。」很多人認為中國對世界產生威脅,Trisha認為,這並不一定全面。「孩子來自中國,應該要懂中文,應該對中國有了解,更重要的是,小孩對未來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不要把中國看成不可靠近的國家。女兒也很自豪自己可以學中文,將來可以去中國。」

Trisha想得最多的反而是:這孩子的父母到底在哪裏?為什麼要遺棄孩子?如果可能,Trisha想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並告訴他們,女兒過得很好!每年,她都會將孩子的照片寄去江西孤兒院,希望孩子的親生父母有一天會出現。

Ingrid是德國裔的美國女子,她所領養孩子出生在廣西北海,那是一座與聖塔芭芭拉同樣美麗的海濱城市。為了讓女兒學好中文,Ingrid去聖塔芭芭拉學了一年的中文。因為曾在香港住過一段時間,Ingrid的普通話帶有廣東腔,但這並不妨礙她向女兒傳遞中國信息。女兒在她的帶動下,也願意說些中文。

Ingrid懂七國語言,她要讓孩子不僅了解什麼是筷子、麵,還要深入了解中國深層的文化。她研究中國,看了很多有關中國的書,還帶孩子到洛磯山去參加中國傳統文化節,「凡是和中國文化有關的活動我都會帶她去看,自己也有機會認識中國」。

為他們尋找身份認同

小孩經常會好奇的問:為什麼父母不要我了?他們是否很貧窮?是否死了?我還有兄弟姐妹在那裏?到目前為止,無法有解。作為母親,Ingrid希望為孩子找到答案,因為孩子需要身份認同。二零一二年,Ingrid一家準備去廣西,看看能否為孩子找到些答案。

中國駐美大使張業遂曾經邀請約九十名被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孩子與他們的美國父母走進中國駐美使館新館,共慶國際兒童節和端午節。張業遂在講話中表示,希望被領養的中國兒童成為中美人民友誼的使者與溝通中美關係的橋樑。在美國的中國棄兒,和她們的美國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還是中美文化融合的締造者。

使九二共識成為台灣的全民共識

旺報 【本報訊】

 選舉勝負己定,勝者馬英九誓言要尋求朝野共識,敗者蔡英文說「民進黨必須再對兩岸政策作整體反省」,這是政治素質與風範的表現,值得珍惜和延續。但是綠營人士似乎並不完全同意,有人認為是選舉操作失當,有人認為是國民黨掌握行政資源,也有人則認為是沒有發揮好民生議題,就算同意問題出在「兩岸政策」,也不認為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有錯。然而,我們只要回顧,選前許多企業家,不分省籍,不顧過去政治立場,甚至不計後果,出面力挺「九二共識」,我們也看到表面強調中立的美國,卻不斷表態支持兩岸和平,應足以說明一切。

 縱使如此,我們還是希望馬總統不要忽略,仍然有600萬台灣人民不同意「九二共識」。因此,我們認為,馬總統就職後,要使「九二共識」成為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識,更進一步成為兩岸共識。

 要擴大九二共識的支持基礎,就必須先正面回答「九二共識」究竟有沒有、如何有、有什麼、有何用等一連串問題。釐清這些問題才能思考如何成為台灣共識的方法。首先回顧歷史,1992年舉行兩岸兩會領導人會面前置談判,當時兩岸當然沒有「九二共識」,但北京願意和台北接觸談判,是因為當時中華民國憲法和國家統一綱領的「一個中國」原則非常明確,但在前置談判中,中共要求將「一個中國」原則文字化,台灣拒絕大陸提出的版本,因而雙方針對「一個中國」內涵以傳真文件方式進行討論,最後雙方對「內涵」無共識,但對「原則」並無懷疑,所以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的共識,這些都見諸於當年的兩岸及外國媒體報導、官方發言與民進黨人士的反對文章,海基會出版的《辜汪會談紀要》也明載,證明當年有爭吵,之後有妥協。

 那麼,「九二共識」是名存或實存?是文件存在或默契存在?是形容詞或名詞呢?由於1992年時,雙方並沒有簽署「九二共識」的文件,也沒有人以「九二共識」稱此衝突與妥協的過程,直到2000年才有人提出這個詞句,顯然這是雙方的默契,不過,確實有許多文件可以佐證共識的存在。既然「九二共識」是2000年才提出的詞彙,當然應該視為形容詞,用以形容當年發生的「事實」。形容詞可以改,可以用其他形容詞代替,但不能否定那件發生過的「事實」。

 2008年以來,兩岸所有經貿、文化、行政和民間事務的協商,都建立在這個模糊的默契基礎上,雙方承認有默契,北京有面子,台灣有裡子。有人認為民進黨掌權時期雖然否認九二共識,產業依然大舉進軍大陸投資,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由16%上升到40%,證明無「九二共識」兩岸經貿也能發展,民進黨並沒有鎖國。其實鎖國是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貿易額上升是民間企業的活力。

 當年大陸經濟正在起飛,如果不是民進黨鎖國,台灣當時經濟不會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台灣至今仍在為當年的錯誤付出代價。台灣目前對大陸貿易依存度為42%,一旦台灣片面否定「九二共識」,北京自將減緩或遲滯後續經濟合作計畫,兩岸經濟關係將回復無序發展狀態,結果就是兩岸經貿失衡,台灣經濟對大陸依存度再度攀升。

 政府釐清九二共識的形成過程、法理邏輯、文獻、操作空間、利弊得失後,應透過公民對話方式擴大公共支持基礎,然後可以透過國會文件方式保留下來,形成具有法律基礎的台灣共識,政府就可以據此與北京周旋,進而把「九二共識」對台灣的「經濟紅利」轉換為「政治紅利」;將「九二共識」創造的兩岸「利益共同體」,轉為兩岸的國際「尊嚴共同體」;使「九二共識」對兩岸「發展紅利」上升為兩岸政治「和平紅利」,開啟兩岸和平契約的可能。

 「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的智慧結晶,在未有新共識前,無疑是台灣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最無害也最有利的選擇,民進黨敗選之餘,必須看到台灣多數選民贊成「九二共識」,從而試著去理解多數人的選擇;國民黨在勝選之餘,更必須尊重少數,耐心溝通,試著使之成為台灣共識、全民共識、兩岸共識,使「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利益極大化。

2008年台灣未改變,2012更不可能改變

【明報專訊】台灣大選及立法委員改選結束了,任何選舉都會幾家歡樂幾家愁,對這次選舉,我不在歡樂的一邊,反而是站到了愁的一邊。

我愁的是﹕

(一)在2008年馬蕭配大勝兩百多萬票,這次馬吳配則贏不到80萬票,國民黨的立法院席次也由81席減為64席,總統大選的兩黨勢力已拉近到51.6%比45.6%,在這個意義上,馬總統雖然連任了,但多少都予人一種連任得很虛弱的感覺。

大老闆發功 恐金權政治另階段

(二)這次選舉到了最後階段,台灣的大老闆們全都站了出來力挺九二共識,宣稱若民進黨獲勝,兩岸和平就會失去。以前的選舉,國民黨打安定牌已是慣技了,但大老闆站出來這還是第一次。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大老闆的力挺,的確發揮了極大作用。如果這些大老闆是因為國民黨的關說而站出來,當大老闆成了助選功臣,我擔憂的是經過這次選舉,台灣的商人政治或金權政治必將進入另一個階段;如果這些大老闆是因為北京當局的關說而站出來,那麼情就可能更嚴重了,因為它顯示出兩岸關係日益密切,北京已可透過台商大老闆來介入台灣的內部政治。商人們打安定牌,反過來說也是一種恐懼牌,它一定會造成某些人極大的痛恨,這也意謂台灣內部群體的分裂程度被更加的擴大。

(三)在民進黨發展迄今的過程裏,蔡英文乃是個異數,她高學歷、溫和、理性、缺乏攻擊性,而今台灣錯過了蔡英文這個機會,民進黨的何去何從必將成為一個新的大問題。如果將來民進黨的對抗路線重返,對台灣政治畢竟不是件好事。

正因為上述三大原因,我對這次大選遂心情輕鬆不起來。2008年馬蕭配以58.45%對41.55%的懸殊比數大勝,而且有立法院四分之三多數的支持,衡諸任何國家的發展,這乃是領導者進行脫胎換骨大改變最有利的時機,因為改變者有足夠的信心,他的政府也會有足夠的執行力。台灣的改變錯過了2008年的時機,這扇機會之門其實就已經被關閉了。2012年他贏得那麼少,有將近一半的人反對他。雖然他會宣稱已沒有連任的顧慮,但任何人都知道,他的第二任更身不由己,他的接班人已成了他的內部反對派,接班者們不希望接的是個爛攤子,因此每個人到了第二任都必然更加保守,更加照顧基本盤。因此雖說2012要改革,但說說而已,2008不可能,就已永遠不可能。2012之後,台灣政治勢力更加接近「50對50的社會」,朝野之間更難形成共識、更不可能從事真正的改革與轉型。特別是當大老闆們都成了助選功臣,未來的4年,台灣的大老闆們一定牽政治的鼻子走。由這次選舉將可看到台灣的金權商人政治的時代已經到了!

而任何一個政府當它很難透過改革與轉型來創造政績,它就愈會隨自然的形勢走,從形勢中來換得政績。意思也就是說,在未來的4年裏,大陸已勢所必然的,成了馬吳政府的政績提款機。大陸只要在某些項目上讓一點,某些人可以因此而得利,那就是馬吳政府的政績,但經過這次大選,我們除了肯定這種正向發展外,也不得不注意另一種逆向的發展。

九二共識可能現矛盾點

在正向上,馬吳政府因為很難在台灣本地創造政績,包括台灣政府和台灣的大老闆們,一定更迫切的要在大陸找商機和找政績。大陸由於市場大,任何一點放寬,台灣商人都可獲得極大利益,而得到利益的人就會成為他們的支持者,除了台灣的政府要拿大陸當政績外,北京也樂於拉攏台灣商人,這也意謂未來的4年內,台灣被整合進中國經濟圈的程度只會擴大,不會縮小。

而在逆向上,乃是當北京和台灣政府結盟,介入台灣內政日深,台灣的反國民黨勢力也自然成了反中勢力。如果一旦台灣變天,北京就會忽然間增加出一個敵人,這也顯示出北京和國民黨結盟的風險。同時北京和國民黨交往,雖然大家都說九二共識,但北京說的和台北說的乃是不一樣的東西,北京是在說「一中」,國民黨是在說「各表」,那是一種隱性的兩國論。在未來4年,馬吳政府為了要證明它捍衛主權的態度,一定會在主權上衝撞北京,這也就是說現在看起來很好的九二共識極有可能它的矛盾點會出現。這也意謂未來4年,兩岸關係未必會太平無事。

因此,台灣大選結束,我反而更多憂。由這次選舉已可看出,台灣社會其實是保守怕改變的,當一個政治區塊定型了它就很難改變。大家忍耐過日子乃是台灣最主流的價值。台灣很難被價值較高的想法所動員,說好的是台灣的穩定度很大,說難聽一點,那就是台灣進化的速度極慢。最近台北《天下》雜誌即報道,在亞洲四小龍都已轉型的此刻,台灣乃是唯一沒有轉型的最後一名。2008年台灣未改變,2012更不可能改變,於是我的憂愁更深了!

南方朔 《亞洲週刊》主筆

日議員登釣島全球華人反彈

亞洲週刊

紀碩鳴
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釣魚島挑釁中國主權,北京和台北外交部門都提出交涉與抗議。兩岸三地民間保釣人士也紛紛行動,表達憤怒。但香港保釣船出海後,被港府當局攔截,保釣人士斥責港府「喪權辱國」。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為求改善中日關係剛剛訪華,兩國政府首腦在海洋問題上,達成原則性目標:合作推進東海變成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但新年伊始,中日達成的原則性目標還歷歷在目,日本的右翼分子公然作出挑釁,非法登陸中國領土釣魚島。而同日,世界華人保釣聯盟自香港出征,卻遭當局攔截被迫折返。政府無力阻止日本右翼登島,又多番阻攔中國民間維護主權,引起民眾憤慨。中國民間保釣力量集結,紛紛通過網絡,以及遍及北京、河南、湖南、香港等地抗議,表達不滿和痛恨。

華人保釣怒火再次爆發,是由日本石垣市四名市議員挑起。元旦過後,仲間均和仲嶺師等四名石垣市議員,二日晚乘搭漁船由石垣港出發。日本海上保安廳人員曾登船進行安全撿查,曾警告不得登島,仲間四人沒有理會,乘坐小型橡皮艇登上釣魚島,在島上逗留約兩小時。登島的仲間(等)均是日本右翼分子,曾在零三年和一零年登上釣魚島宣誓主權,對華極不友善。

中國官方和民間隨即對此做出反應。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連續兩日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主權,稱中國政府已就此次事件向日方提出了嚴正交涉和抗議。而台灣外交部發言人章計平亦表示,「中華民國堅決反對日本方面以任何言語或行動,侵犯台灣領土主權」。台外交部除了已訓令駐日代表處,向日方提出「嚴正抗議」外,也重申釣魚島屬於固有領土。

而恰在此時,世界華人保釣聯盟二日慶祝完自己的周歲生日,該組織官方網站中國區負責人發布消息稱,已決定在三日自香港出征釣魚島。下午,世界華人保釣同盟十名成員,包括台灣中華保釣協會秘書長錫麟;大陸李義強(聯盟南方負責人)、王文軍、范敏;香港陳妙德(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主席)、羅就(船長)、陳裕南、曾海峰等由香港筲箕灣碼頭乘坐保釣二號奔赴釣魚島宣示主權。

「保釣二號」迎風出海,經過香港海事檢查一直相安無事,直到十六點後,香港海警出動兩隻大船、三隻「大飛」以「去釣魚台捕魚非法」為由將保釣攔截遣返,所有人被問訊登記。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主席陳妙德表示:「過去,我們年年去釣魚島海域,但零七年二次遇到八號風球放棄,零八年,當局稱正值奧運,不能太高調,零九年又是六十週年大慶等等,連續幾年出海都被攔。我們不甘釣魚島主權如此被擱置。」

陳妙德指,出海手續齊全,漁船也作了檢驗,「根本就是政治打壓」。六日,陳妙德等人到香港海事處理論,海事處要他們書面寫明去哪裏,去幹什麼!陳妙德說,海事官員承認,並不是所有漁船都需這樣做。「我們告訴海事官員,你們會錯意了,日本議員都登島,中國外交部都提出抗議,現在形勢不一樣了。海事官員回答:沒有收到指示。」

擔任「保釣二號」船長的羅就質疑海事處「矯枉過正」,「以莫須有的罪名妨礙民間的活動」。他說,中國外交部既然抗議日本有人登上釣魚島,就應譴責香港政府打壓保釣行動,直斥港府「喪權辱國」,「出賣中國人尊嚴」。

保釣怒火再次燃燒,遍及香港及內地的抗議「烽火」幾乎同時被點燃。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及教協十多名成員,三日赴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及香港海事處遊行,遞交請願信,抗議香港當局阻撓出海。四日早晨,北京日本駐華大使館門外多名民間保釣人士示威抗議,雖然遭到公安阻攔,仍有一名男子突破封鎖在大使館門前,宣讀由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和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聯名發起的抗議信。

內地湖南長沙、河南也舉行了分別由保釣湘軍、梁智等保釣人士組織的示威抗議活動。四日,大約一二百人在長沙市黃興步行街集會,最具深意的是示威者採取了一種近似於行為藝術的方式——自囚牢籠之中——來表達對中國當局壓制保釣活動、鉗制保釣輿論的不滿。保釣人士質疑當局在事前並無預知直到保釣船隻出航才行攔阻,實有利用保釣組織作秀之嫌。

二零一二年既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週年之期,而此次爭端又發生在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訪華不久,對力圖改變的中日關係潑了冷水。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金永明博士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指出,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議會議員四人無視海上保安廳警告,非法登上了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

金永明現主持中國太平洋學會學術研究工作委員會重大專案:《東海諸海島中有爭議島嶼的史地考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及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一般課題:《釣魚島問題解決思路與對策研究》。金永明認為,日本地方右翼議員選擇此時登島,主要原因是想實現長期以來日本政府不批准他們登島的「心願」,因為日本政府清楚地知道,如果批准這些議員的登島活動,勢必影響或損害中日關係,並成為惡劣的先例;同時,這些議員選擇此時登島,有「紀念」的性質或意義,因為沖繩縣石垣市議會曾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七日通過了一項所謂的「條例」。其將每年的一月十四日設為該市的「尖閣列島開拓日」,目的是「更明確地向國際社會表明,尖閣列島(中國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在歷史上也是日本固有領土,爭取開啟國民輿論」。

事實上,石垣市議會「條例」選定這一天,是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四日,日本明治政府通過內閣決議非法地、秘密地決定在釣魚島建立標樁的日子。金永明說:「至今,日本仍把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非法地劃歸沖繩縣石垣市管轄,並繼續非法地在釣魚島列嶼周邊海域實施所謂的海上保安廳的警備體制。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無法容忍的行為和事實,必須徹底地加以改變。」

儘管中國外交部門針對此次石垣市議員登島事件,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但金永明認為,影響中日關係的海洋因素仍會不斷地顯現或突發,衝擊或影響中日關係。「所以,中日兩國應就海洋問題舉行實質性的磋商或談判,並尋找解決海洋問題的具體對策,這才是維繫中日關係健康發展的應有之道。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各種平台或機制,包括兩國政府首腦倡議的“中日高級別海洋事務磋商”機制、中日東海問題原則共識政府間換文談判機制等。」

可以預見,兩國通過上述機制談判包括東海問題在內的海洋問題時,勢必無法迴避東海問題的內涵。金永明指出,從兩國的談判進展來看,在東海問題上,日本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即否認爭議島嶼的存在,擱置劃界爭議,爭取先在資源開發上獲得實質利益,代表性的文件為零八年六月十八日中日兩國外交部門發布的《中日東海問題原則共識》,為此,中國應採取綜合性的策略,特別需要在今後兩國締結的海洋問題協議中明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法律地位,否則,中日兩國在東海開發問題上無法達成協議,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中國政府應放寬管制

實際上,在東海問題上,中國政府已保持了最大的克制,目的是不讓釣魚島問題影響中日關係大局,主要表現為中國政府採取嚴格措施管制保釣活動。金永明強調,這最大程度地體現了中國政府的誠意。如果日本民間人員或組織繼續實施諸如登島那樣的活動,且日本政府無實質性作為,則中國政府應適度地放寬對保釣人員及其活動的管制,相反,應同意保釣組織的活動,並保障和處理應急事態或事故,以體現公權力,顯現中國對釣魚島的管轄權。陳妙德亦向亞洲週刊表示,無論遇到什麼阻力,維護釣魚島主權的行動不會放棄!

特首推選這樣的小圈子選舉只會帶來亂局

香港蘋果日報

當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說要一肩扛起敗選責任,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職位並深刻反省時,新北市板橋區的雨忽然越下越大,台下高喊「留下來」、「加油」的呼聲同樣越來越響。有的年輕人禁不住哽咽,有的禁不住下淚,有的不住在揩拭不知是雨還是淚的水珠。民主選舉是殘酷的,不管候選人多努力多拼搏,不管支持者多熱情,勝選敗選就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勝的可以振臂高呼,敗的則要黯然離去。


不過,台灣的民主政制真的是成熟了,真的向上提升了。民進黨的支持者雖然失望,雖然不捨,可大家只是哭了,沒有灰心喪志,沒有呼天搶地,更沒有輸打贏要。落敗的蔡英文則是一派磊落,坦然承擔責任,祝願當選的馬英九總統做好工作,表明民進黨做好反對黨的制衡工作。同樣,勝出的馬英九沒有意得志滿,沒有得意忘形,申言只高興一個晚上就好了,因為國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又承諾會吸納對手的建議,並定期跟在野黨協商國是。


顯而易見,激烈的選戰,力拼到底的選舉帶來的不是族群撕裂,不是利益對抗,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相互尊重,更多的共融與穩定。那些對民主提心吊膽的人,那些把民主政制視為社會不穩定根源或洪水猛獸的人,應該睜開眼好好看清楚台灣的民主選舉經驗。他們更應該看到香港特首選舉般的「偽選舉」及小圈子選舉才是分化社會,激化社群矛盾的禍首。


表面上看,特首選舉中幾位候選人特別是建制派兩位候選人好像客客氣氣,有求必應任何重要團體、選委的建議都會考慮,政治期票開了一大堆。但是,由工商界大財團主導的選委會徹頭徹尾是個利益角逐場,是個「分贓」的地方。選委會的選舉研究的不是理念比拼,研究的是利益交投,枱底交易。有權有勢的財團必然得到照顧,非主流的商界或社會團體則要吃「剩菜」,無權無勢的更只能得到財團指縫漏下的肉碎餅碎。這種只顧局部利益、財團利益的選舉機制,這種漠視大多數人利益、整體利益的小圈子,怎能不製造以致激化社會矛盾呢?


只講利益,不講理想固然難以服眾。整個過程的不公平、不公義、不透明更讓被漠視挑戰的人難以接受。是的,民主選舉也必然涉及利益,也必須照顧不同社群的需要。但是,透過選舉過程,透過選戰中不斷公開辯論與修正,不同利益的持份者至少了解對方的需要及理據,至少有公開爭論及討價還價的過程。最終即使能互諒互讓,未能消除分歧,各方面也不致各走極端。更重要的是,如何分配,如何調協不同利益是全民的決定,是大家的決定,沒有所謂特權,沒有誰得到特別照顧。即使今次爭取不到,或在意見、選票的「戰場」輸了,幾年後可以捲土重來,再盡力爭取其他人的認同。


特首選舉這樣的小圈子選舉卻不同,利益協調與分配幾乎都在枱底「搞掂」,都是黑箱作業。理念再強,民意支持再高的政策,都可以不明不白的被擱在一旁,只有少數人黑心,只有少數有力人士堅持的措施則可以適時不動的留下來,公眾無權改變,無權置喙。更根本的是,市民沒有參與決定跟當特首的權利,大家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大財團「分贓」,只能硬食「分贓」的結果,這怎不讓市民怒火中燒,憤憤不平呢?

可以預期,兩個月後香港的特首選舉後帶來的不是穩定與共融,而是爭議,矛盾不斷的亂局!
盧峯

在台大陸生追求民主感動台灣

亞洲週刊

汪煦



我的台大陸生同學喜歡交流對民主的看法,讓台灣同學感動。

在台灣大學做交換生,班上除了我,還有一個大陸來台大交換的同學小蘇。上課幾次發言,小蘇帶著明顯的北方口音,大家就知道她是陸生。課後總有台灣同學主動找我們聊天,想通過我們更多的了解大陸,小蘇每次都有問必答。台灣同學的態度都很友善,能感受到他們是真誠的希望交流,而不是挑釁。「真的,台灣解嚴前也是這樣」,這是他們經常給出的回應。

威權統治時代對這一代台灣年輕人來說,已是從父輩那裏聽來的故事,中學、大學考歷史要背的事件。對於我們,這些歷史都是第一次接觸。不過很快,小蘇就能如數家珍的向別人介紹台灣解嚴前黨外運動的「大事件」。「台灣的民主也是靠這些人的犧牲爭取來的」,她不無感慨的說,「後來國民黨的鎮壓成本越來越高,當然要考慮解嚴。」

台灣年輕人了解大陸的其實並不多,只有少數因為修過「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或是去過大陸參加交流活動的同學,相對了解多一點。「這也不是他們的問題,主要是沒有管道,台灣的新聞太娛樂化了。」來台灣之後,小蘇的人人網和新浪微博人氣大漲,因為她經常轉貼台灣的新聞,希望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台灣。

微博直播台總統辯論

兩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她都有在微博上即時轉播,很多人轉貼。對於台灣民主,小蘇認為還在探索中,很多問題,制度設計還有歷史原因,造成有很多可操控空間。

她很喜歡和台灣朋友交流對民主的看法,還總結出周圍陸生對民主的態度類別。「有一種比較激進,經常跟我講大陸需要廣泛的社會運動向政府施加壓力,不能指望上面主動贈送民主。還有一種比較主流的,來之後也沒什麼變化,認為民主內涵複雜,民主國家也未必實現公平正義,中國太大國情複雜,不是一句簡單的民主可以搞定的。其實台灣好多老百姓解嚴前也這麼想,怕亂。」講到這裏她自己也笑了。「但我會多想一些,捫心自問自己對民主究竟知道有多少。對我來說,只是一句『民主也沒有很好』有點消極。」

我們都很珍惜和台灣同學交流的機會,欣賞對方交流的真誠。兩岸年輕人有不同的生活場域、生命經驗,交流中未必達到共識,能了解對方的想法本身已非常了不起。

一位台灣同學在小蘇的Facebook上說:「你真的讓我很感動,你這樣願意了解台灣的一切,不僅會去看選舉造勢,還參加學術研討、沙龍,最讓我佩服的是你願意跟大陸朋友分享在台灣關於民主的心得。」她為此開心了很久。

台灣民主成熟軍隊選戰中立

亞洲週刊

台灣民主的成熟度在緊張的總統大選氛圍中彰顯出來,指標就是在選戰中軍隊國家化,堅守效忠憲法的原則。

二零一二年總統大選,無論是民進黨的蔡英文或國民黨的馬英九都無法在開票前,篤定認為已經勝選。在如此緊繃的狀況下,台灣民主政治的成熟度也在對峙緊張氛圍中彰顯出來。其中一個明顯的指標,就是在選戰中,軍隊國家化的堅持,軍人在選戰中沒有受到國家機器或意識型態的指揮,逕行表態支持特定政黨或候選人,這是台灣民主進步的一大步。

二零零零年總統大選落幕後,台灣第一次政權輪替。長期與軍方思想對立的民進黨執政,尤其民進黨的台獨立場,更與軍方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當時,軍方高層將領齊聚陽明山開會,這就是有名的「草山會議」,無論是當時陸軍、海軍、空軍、聯勤各軍種總司令都到場。

參謀長總長湯曜明在現場主持,會中炮聲隆隆,對準總統陳水扁和準執政黨民進黨進行批判。甚至還強烈表示未來軍方無法效忠台獨主義者。經過二、三個小時發洩之後,湯曜明表明軍隊不效忠個人或政黨,而是效忠憲法,任何經過憲政程序產生的領導人,軍隊都必須服從接受指揮,隨後,軍方也上書表示對新任三軍統帥的效忠。

二零零零年的政權輪替,不只對台灣軍方是一場震撼教育,對台灣社會也是民主大洗禮,把台灣由只具有民主架構的形式主義,進一步落實到有血有肉的實質民主社會。

到二零零四年,藍軍大整合誓奪回執政權,由「連宋配」挑戰連任的「陳呂配」。軍方在面上緊守中立,面下,國民黨透過蘇志誠串連當時國防部長湯曜明及前總政戰主任曹更生等人,企圖直接影響軍方的立場與票源。

最後,出現「三一九槍擊案」,民進黨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順勢啟動國安機制,增加軍隊留守人數,讓藍軍大票倉無法返鄉投票,這也是國民黨連宋配最後以兩萬多票落敗的關鍵。軍方無法奧援「連宋配」,使得藍軍再度飲恨。

「三一九槍擊案」衝擊整個社會,軍方也起了微妙變化,國防部長湯曜明托病請假,各軍種司令也集體請假,對扁逼宮,這也就是民進黨後來所謂的「柔性政變」。

從草山會議到柔性政變,可以明顯看出台灣的民主化程度,軍方已很難在政治上有干涉的空間,高層將領的意識形態,對軍方的影響力很難起作用。經過幾次大選,軍隊國家化已經成常態,「蔣家軍」、「郝家軍」的傳統,早已不復存在,而這就是台灣民主化最深刻的一環。

政府雖然不仁 小姐未必無情

太陽報

春節將至,數億農民工思鄉心切,但春運一票難求,不少回不了家的民工不能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獨留空房,好不淒涼,湖北一名性工作者日前做出驚人義舉,免費為農民工提供性服務,並稱此舉是為了抗議政府漠視基層百姓性需求的麻木不仁。

這位筆名為「流氓燕」的女子是內地知名女權活動人士,亦是艾未未《一虎八奶圖》中的女角之一,以文風直率大膽著稱。據稱,她近日免費為四名民工提供性服務,受益者由十八歲到五十歲,他們起初對她的舉動感到十分驚訝,甚至不敢接受。她表示此次付出是為解決基層百姓性需求,與政府的麻木不仁形成對比。

「流氓燕」的免費性服務看似荒唐,卻不乏情義,更揭露了農民工「性飢渴」無人理的社會現實,發人深思。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中國有幾億農民赴城市打工,當中多數為年輕單身,也有不少長期分居的夫婦,他們正常的性需求得不到滿足,人性長期得不到張揚,何有幸福尊嚴可言?而口口聲聲以人為本的執政當局,甚麼時候關注過農民工的「性福」?

沒有性福 何來幸福

內地學者曾對農民工進行性調查,顯示逾兩成四受訪者有性壓抑,其中多達六成半人有不良情緒和替代行為。也就是說,廣大民工「性飢渴」不能疏解,不單影響民工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得賣淫嫖娼活動日趨普遍,走向公開。對此,社會給予同情和疏導,方為良策。但令人失望的是,當局非但不給予人情關懷,反而道貌岸然,一方面對民工「性福」置之不理,束手無策,一方面又對性工作者橫加打壓,甚至將「掃黃」視為謀取私利的買賣。

據「流氓燕」調查,在廣西博白賣春「十元店」,「小姐」們多是四十歲以上的農村婦女,顧客以農民工為主,一次性服務收費十元至二十元,但公安抓到一次就罰款三千元,相當於「小姐」服務一百五十次的肉金。光天化日明搶「小姐」肉金,天下竟然還有這樣的警察。

農民工拋妻別夫進城打工,性生活得不到保障,奪走了許多家庭的和諧溫情,甚至直接導致夫婦離異,已經演變為社會大問題。有報道稱,一名湖南民工因為兩個春節沒有回家,結果發現妻子已經改嫁,這個淒涼的故事只能表明,中國的農民工活得實在太痛苦。

「大家有老婆抱,有老公抱,農民工抱誰?」要求當局關注農民工「被窩裏的幸福」的呼聲此起彼落,但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反觀當今官場,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人欲橫流,性交易舉目皆是,連中紀委都證實,十個貪官九個養情人包二奶。只許州官養二奶包二爺,不許民工解決基本需要。與無情無義的政府相比,「流氓燕」還真是個未必無情的義女子。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