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星期一

陳希同引發「4.26社論」 因貪被囚

月將屆82歲的陳希同原籍四川安岳,1948年入讀北京大學中文系,之後長年在北京工作,1983年4月始任北京市長,1988年4月起兼任國務委員。

根據《中國六四真相》一書,鄧小平於1989年4月25日約見李鵬、楊尚昆和陳希同,陳報告稱北京有48高校、6萬多名學生罷課,師大有人要求「打倒鄧小平」。陳的報告令在場氣氛緊張,鄧小平隨即說學運是一場陰謀,授意《人民日報》翌日發表《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4‧26社論」,引發學生更大不滿,是雙方關係走向對立的轉折點。

1995年北京副市長王寶森自殺,牽出陳希同貪污案,陳同年被撤職開除黨籍,1998年7月被北京高級法院判處貪污罪、怠忽職守罪名成立,監禁16年,2004年獲准保外就醫。


香港 明報




歐陽五:兩岸應跳脫 「和平協議」的迷思

大陸有關方面對馬英九的「520」就職演說持慎重態度,這從國台辦對演說中「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說遲遲不作回應即可看出。

大陸有理由對馬英九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第二任期懷抱希望,理由大致有二:一、馬英九之父是鐵杆統一派,應有先天「統一血統」;二、沒有競選連任包袱,在「馬一期」已有兩岸簽署APEC經濟成果後,「馬二期」成敗端視馬的政治作為。

大陸包括一些涉台官員學者將「馬二期」成果鎖定在兩岸簽署「和平協定」上,因為謹言慎行的馬英九畢竟自己在期許「馬二期」時提出兩岸簽署「和平協定」,使得兩岸簽署「和平協定」看上去已是「兩廂情願」之事。

然而應該清楚地看到,不能將統一大業過於「寄希望於台灣高層」,尤其是一個人——馬英九。

對大陸來說,「統一」不是軍事問題——大陸很快就會對台具有壓倒性的軍事實力;亦非國際問題——儘管美國作梗,但只要台灣敢宣布「獨立」,大陸就會毫不猶豫強力制止且有信心實現統一。統一說到底是「民心問題」——畢竟兩岸都是骨肉同胞,如果不是台灣領導層而是多數台灣民眾不願「出嫁」,你的「硬娶」永遠是難以成立的。

所以才有大陸領導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真知灼見。以此觀之,衡量一任台灣領導人的好壞,衡量大陸對台工作的成敗,不是看馬英九或陳水扁對大陸說好說壞,而是看在其任內台灣普通民眾對中國的認同感的上升還是下降。有媒體統計,2007年陳水扁執政最後一年,台灣民眾認同自己為「中國人」的為5.4%,「既是中國人又是台灣人」的44.7%,2011年(「馬一期」收尾)分別下降為4.1%與39%。由此觀之,台灣民眾對中國的認同感在陳水扁執政8年每愈下後,馬英九上台對統一並無作為,甚至情繼續惡化。

「寄希望於台灣高層」並不可靠

因此,能簽署「和平協定」對兩岸人民固然是好事,但也不必將此事看得太重。且馬英九對簽署該協議附設「需經過全體台灣人民公投」之類的條件,以致兩岸專家學者多不看好簽署前景。可見「寄希望於台灣高層」並不可靠。

大陸有關方面應進一步確立「爭取台灣民心」是對台工作第一要務的觀念,將改善台灣同胞對「中國人」的認同比例作為衡量對台工作成敗的 「硬指標」,以「新思維」帶動「新作為」。比如:抓住台灣「馬二期」升格「文化部」後的「龍應台期」,呼應龍應台急於與大陸「文化對接」的心理,加強對台文化交流,擴大中華文化的認同;將文化部遣上「對台第一線」,將「攻心為上」作為「馬二期」的重點,儘管具體工作還需通過「白手套」的兩會來進行;將推進大陸的政治體制改革,作為造福大陸人民同時擴大大陸對台灣的吸引力的雙重「利好」加以重視與經營;進一步發展經濟,縮小大陸與台灣的人均GDP差距。

對台既要做「一個人的工作」,更要作「2300萬人」的工作,後者是海峽兩岸最終統一的根本所在。


香港 明報




怒火蔓延 拉薩傳2藏人自焚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藏人自焚抗議的怒火已蔓延到遭中國當局嚴控的西藏首府拉薩!兩名藏人前天在拉薩大昭寺前自焚,一死一重傷。訊息昨獲中國官方媒體證實。這使得去年以來在中國藏區傳出的自焚抗爭藏人人數增至36人,其中29人喪生。此次自焚適逢西藏「薩噶達瓦節」慶祝期間,地點位於4年前拉薩事件事發地,更顯敏感。

兩人一死一重傷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前天下午2時許,兩名來自四川阿壩與甘肅甘南的藏族男子,在眾目睽睽下,於拉薩市中心八角街,即藏族佛教聖地大昭寺前自焚,抗議當局對藏區的高壓政策。

因當局對拉薩嚴密監控,火勢2分鐘內就被撲滅,當局火速封鎖現場,寺院周圍的手機訊號也立即被停用。兩藏人被警方帶走,其中一人到院時已死亡,另一人經過急救生還。據悉現場還有一名未自焚的抗議者也被警方帶走。

此事件一度在網路上快速傳遞,但當局火速封鎖「大昭寺」等字串,儘管網友用「火警」、「有人冒煙」等隱晦說法,但訊息也很快被刪除。官媒新華社昨發英文稿證實此事件,再度指控自焚者為「藏獨份子」者,但中文稿刻意隻字未提。

禁學生參與慶典

據悉,西藏上周二起舉行一個月的「薩噶達瓦節(即釋迦牟尼降生、成道、圓寂的吉祥月份)」慶祝活動,但當局卻發布禁令,要求「學生、公職人員、黨員」一律不得參加此宗教活動。


台灣 蘋果日報




陳希同稱為六四揹黑鍋 曾涉貪落馬 出書撇鎮壓 「我是傀儡」


回憶錄名為《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保外就醫的陳希同2011-2012年談話紀錄》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六四事件23周年前夕,被視為鎮壓學生的決策人物之一、北京市前市委書記陳希同,近日將在香港出版回憶錄,為自己喊冤。陳希同稱,他在六四事件只是傀儡角色,否認曾向鄧小平「謊報軍情」,導致鄧下令戒嚴,他說:「在權力鬥爭中,任何事都會發生。」暗指自己是權鬥下的犧牲品。

回憶錄名為《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保外就醫的陳希同2011-2012年談話紀錄》,由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部下、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前研究姚監復執筆,趙紫陽前祕書鮑彤的兒子、香港新世紀出版社負責人鮑樸出版。

鮑樸昨對《蘋果》表示,新書原預計昨出版,但因技術問題,將延遲到下月1日上市,目前暫無計劃在台灣出版。

鮑樸說,81歲的陳希同,自2004年獲准保外就醫,不能自由外出,在北京郊區小湯山一處療養院療養,身體狀況尚可。

「鄧小平怎會被騙」

鮑樸表示,姚、陳是舊識,這本書記錄了姚、陳從去年1月到今年4月,共8次的訪談內容。姚監復為了不讓陳希同惹上麻煩,表示願為這本書負起最大責任,「和陳希同無關」。

陳希同在書中指出,他在六四事件承擔過多責任,他只是傀儡,否認向鄧小平「謊報軍情」,導致鄧大怒下令戒嚴,因為鄧小平廣布眼線,「鄧小平怎會被欺騙?說這話的人是低估了鄧小平。」

外傳與江澤民不和

陳希同表示,六四事件諸多重大決策,他都不知情。例如六四期間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曾在未出版的回憶錄《李鵬六四日記》提及,陳希同是北京市戒嚴總指揮,陳希同在書中反駁:「我根本就不知道!」陳自稱只是形同傀儡般,在文件上簽名。且鄧小平的家,他「半次也沒去過。」

外傳陳希同和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不和,導致1995年捲入貪污案下台,陳希同也為自己辯解。

自稱為權鬥犧牲品

陳希同表示,他沒貪污一毛錢,也沒有反對江澤民,當年被判貪污罪,是受到不公平審訊,他說:「在權力鬥爭中,任何事都會發生。」也否認參與任何權力鬥爭。

鮑彤表示,這本書是罕有地、由被指是六四事件幕後黑手的人,親身談及當年詳情。

至於本書的價值和是非對錯,鮑樸認為,這是陳希同的「一家之言」,交給讀者來判斷。



陳希同 小檔案

●年齡:81歲

●出生地:四川省安岳縣

●學歷:北京大學中文系

●經歷:北京市市長、北京市委書記、國務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生平:

.1989年:六四事件期間,任北京市市長,被視為鎮壓學生的決策者之一

.1995年:涉貪遭開除黨籍

.1998年7月:被判處有期徒刑16年

.2004年:獲保外就醫

.2009年:傳癌症末期,目前在北京療養院療養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台灣 蘋果日報




章子怡交往薄熙來 賺32億 遭調查 禁出境





【綜合報導】中國知名影星章子怡驚傳捲入薄熙來案!總部設在美國的中文新聞網「博訊新聞網」,昨引述消息人士,指章子怡曾在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金主徐明的安排下,和薄至少見面十次,第一次酬金高達約四千六百萬元台幣,章子怡也多次和徐明往來。目前章子怡已被薄案調查組問話,並禁止出境。對此,《蘋果》昨多次打電話試圖向章子怡的經紀人求證,但一直被轉入語音信箱,無法取得聯繫。

兩人見面逾十次

目前遭關押的大連實德集團董事長徐明,和薄熙來關係密切,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徐明向調查小組供稱,他二○○七年首次和章子怡見面,付給她約兩千七百六十萬元台幣,做為代價。之後,兩人多次互動。

同年,徐明就安排章子怡陪伴薄熙來,第一次酬金是約四千六百萬台幣。消息人士說,從二○○七年到二○一一年期間,章子怡陪薄熙來逾十次,會面地點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附近及北京西山徐明的私人會所。

消息還說,徐明還將章子怡介紹給另兩名高官,每次都由徐明付酬金給章,但報導未點出兩名高官的名字。

消息人士說,章子怡以和高官及富人往來賺取金錢、珠寶和房地產聞名,她通常有五、六名富豪男友,但只有一名公開的「正式男友」。

有8.2億來自徐明

博訊新聞網稱已掌握中央紀律委員會的調查數字,顯示章子怡在過去十年內,透過美色至少獲取約三十二點二億元台幣,其中有約八點二億元來自徐明,而這些收入都沒繳稅。

博訊新聞網本月九日曾披露,徐明和一名「章姓女星」關係匪淺,當時並未點出「章姓女星」就是章子怡。報導稱,徐明曾搭乘造價約九點三億元台幣的私人飛機赴香港會章姓女友。



台灣 蘋果日報

敍利亞暴君屠殺 這是「全世界的悲劇」

敍利亞暴君巴沙爾這一回可真是狠狠的摑了聯合國及它的敍利亞危機特使安南一記耳光。就在聯合國觀察員眼底下,就在安南聲言敍利亞局勢有進展的情勢下,敍利亞政府及它的支持者發動一場有預謀、有組織的屠殺行動,連未滿10歲的小孩也不放過。屠殺當然是要殺雞儆猴,一方面向國民明示聯合國絕不是他們的保護人,另一方面則繼續製造恐懼的氛圍,逼國民放棄抗爭,乖乖聽命。

老實說,聯合國及它的特使安南在維持和平任務上紀錄欠佳,非但後知後覺,更一再坐視民眾被屠殺而束手無策,又或是無動於衷。寫過"All the Shah's Men"的名記者 Stephen Kinzer經過多年調查,詢問及資料蒐集後在2008年寫下"A Thousand Hills",說的是1994年非洲盧旺達大屠殺的前因後果,並狠批當時掌管維和事務的安南和他的團隊。

「他們都是一夥無能之輩,朝九晚五準時上、下班,一旦出事全體失蹤,從來找不到他們的蹤影,令前線維和部隊求救無門」。

更糟的是安南是個只懂計算行政費用、行政需要的官僚,並沒有小心評估維和部隊面對的風險。他最大的考慮是不要開罪當地政府,不要得罪安理會大國,不要多花錢。在他而言,插上聯合國旗幟,讓幾十個穿藍色 UN防彈背心維和部隊在街上現身就能讓局勢平靜下來。

結果,明明大量證據說明盧旺達種族矛盾已到沸點,明明 Hutu族部隊已準備大開殺戒,安南卻只肯派出81名非武裝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到當地協助穩住局面。到後來 Hutu族軍隊大開殺戒,維和部隊得到的指示是袖手旁觀,不能介入,甚至連受他們保護的圖西族政治領袖如總理 Madame Agathe也要乖乖交出任由 Hutu族軍隊凌辱及處死。

幾年後盧旺達局勢終於平定下來,百萬人被屠殺的慘劇也真相大白,已成為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訪問盧旺達,當地民眾都以為形同幫兇的他會就聯合國的冷血與失誤致歉。誰知這位秘書長官腔十足,只說屠殺是「全世界的悲劇」( the World's tragedy),全世界都不應忘卻,隻字不提聯合國及他個人的過失。

也許不久將來,安南又會跟敍利亞民眾說,這是「全世界的人道災難」,大家都不應忘記!


盧峯

香港 蘋果日報




前鐵道部長受賄 劉志軍被除黨籍交法辦


中共中央委員、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圖)落馬受調查一年多,昨日官方宣佈劉濫用職權幫助他人獲巨額非法利益;收受他人巨額賄賂、道德敗壞;對鐵路系統嚴重腐敗問題負主要領導責任,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並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官方通報指中紀委立案調查發現,劉濫用職權幫助北京博宥投資管理集團公司董事長丁羽心獲取巨額非法利益,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惡劣社會影響;但對巨額賄賂的金額、道德敗壞的情節以及對鐵路系統哪些嚴重腐敗負責則都沒提。

劉志軍任鐵道部部長八年間事故頻發,包括造成72死的2008年膠濟鐵路列車相撞事故;他領導的高鐵「大躍進」也埋下安全隱患。去年溫州動車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國務院批覆調查報告就將主要責任歸咎去年2月已下馬的劉志軍。
《人民網》/《蘋果》記者

香港 蘋果日報




百文人抄毛澤東講話 被斥無恥

今年是已故中共領袖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中國作家協會轄下作家出版社為表諂媚效忠,竟組織100名當代作家及藝術家「聯袂抄錄」毛的講話,並給抄錄者每人付1,000元人民幣酬勞;內地網民轟有關做法無恥,發起拒讀拒買他們的作品行動。有參與的作家不但後悔,更指有「吃了蒼蠅的感覺」。

莫言賈平凹牽頭抄錄

當局表示會將名家們的抄錄稿整理出版,一是對紀念毛的「重要講話」,二可從藝術上讓讀者欣賞到中國當代名人名家的手迹簽名。牽頭抄錄者包括中共老文人賀敬之、全國作協主席鐵凝、副主席陳忠實、軍旅作家莫言、陝西鄉土作家賈平凹、《詩刊》主編葉延濱等。

抄錄者包括當今內地眾多有影響力的作家及藝術家,甚至還有曾被打成右派、毛澤東時代吃盡苦頭的作家王蒙。事件引輿論熱議,批評者指,毛那個講話是中共左傾文藝思想的圖騰,當局重新祭出這一舊旗,意識形態居心不良。

網民們更怒批抄錄的作者們是「奴顏婢膝」、「喪失骨氣」,指他們「好了傷疤卻忘了痛」,「是不是想回到極左的黑暗年代?」

批評炮火之烈,令不少作家後悔。作家葉兆言稱,回想此事就像「吃了蒼蠅的感覺」,為此他「深深懊悔」。作家周國平則坦言自己是「一時糊塗」。同時內地網民發起抄寫《世界人權宣言》活動,表達對中共當局踐踏人權、迫害異己的不滿。
《蘋果》記者


香港 蘋果日報



陳希同回憶錄作者:這是他對六四的回應


六四屠城後鄧小平(左)力撐江澤民接掌中共。

「(陳希同)他已八十多歲,這(本書)也算是他對六四的一個回應吧!」回憶錄的作者姚監復昨接受《蘋果》記者電話訪問時指,本來陳要求他「等一等」再出書,因陳正就自己的「寃案」向當局申訴,但久等無果,「再說我也八十了,腦力日衰,不能再等。」

「他身體不錯」

姚監復表示,陳希同現屬「保外就醫」,不能接受外界採訪,離開北京要經當局批准,「但他身體不錯,精神狀態也很好」,陳不時會跟一些朋友聚會,打球、寫書法,「他的書法很好,畢竟是北大中文系畢業的。我建議他自己寫回憶錄,他表示會考慮。」

82歲的陳希同是四川安岳人,八九學運時任北京市長,傳他向鄧小平誇大學運威脅,鄧聽信其言決定派軍隊鎮壓,導致六四血案。1992年陳升任北京市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但與江澤民不和,1997年被拉下馬立案調查,1998年被以經濟罪名判監16年,2004年保外就醫。
《蘋果》記者


香港 蘋果日報




香港許曉暉事件極具中共特色

女歌手謝安琪一句「我不認識許曉暉先生」,以及粵劇兼演藝界資深演員的羅家英誤稱「許婉暉」,可見「許曉暉先生」在文化界知名度有多高了,很多人拿此作笑話,說她是「許曉飛」、「佢曉飛」、「許曉FLY」等。

文化局負責制訂政策,肩負推廣影視、戲曲、音樂、文學、出版、藝術等重任,現任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則是與文化界毫無淵源的人:畢業於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後獲劍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然後一直在銀行工作。

許曉暉的文化水平和文學修養本就非常有限,更沒往績證明其管理能力足可勝任文化局局長重任,相反更多事實證明,其應對及處事能力非常不足。她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她經常到上環文娛中心看戲曲,以此說明並非跟文化界毫無淵源,暗示她有資格擔任文化局長。

候任文化局局長以常去文娛中心觀看話劇來證明自己跟文化界的關係,本身已是天大笑話,更是邏輯紊亂。若此說成立,則一個電視迷、收音機迷也有資格任職廣管局,足球迷可掌康文署了。文化局長若對文化藝術一竅不通,不但會鬧出笑話,其文化政策更可能適得其反。

問題是,在文化界幾乎一致反對下,梁振英為甚麼還要執意委任她擔任文化局長呢?從北京委任文化系統官員,可窺見端倪。

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早年在甘肅農村及煤礦工作,後考入北京大學讀國際政治,畢業後進入共青團中共,之後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任職,與文化工作沒甚淵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早年在冶金部的白銀公司工作,後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外國問題研究所,畢業後也加入共青團中央,之後再到四川省政府任職,也跟出版界無關。

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更是純中共官僚背景,以前在陝西省委研究室工作,也曾擔任青海省副省長,與考古、國學等毫不相干。去年十月故宮失竊,被獨行賊偷去幾件文物,這本就是對保安嚴密的故宮一大諷刺,後來破案了,故宮當局向北京公安致送錦旗,竟出現「撼祖國強盛,衞京都泰安」錯字,成為另一笑話,更甚者,故宮當局一再狡辯,說用撼字顯得厚重等。這就是更大笑話了!

在中共官場,幹部的專業背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政治及派系背景,只要後台夠硬、所屬派系當權,則出任風馬牛不相及的官職也非問題。許曉暉的紅色背景,是否就是西環力保她出任文化局長的原因呢?

張華

香港 蘋果日報




人權狀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美國發表年度人權報告,稱許多國家的人權狀況「極為糟糕」,其中包括伊朗、北韓、土庫曼、烏茲別克、敍利亞、白俄羅斯和中國。當中長達一百四十二頁有關中國,開頭便指中國為「獨裁國家」,人權形勢在主要領域繼續惡化。

報告論及中國的貪污腐敗,稱中國官方起訴了一些瀆職者,「然而,中共內部紀律程序不透明,尚不清楚人權和行政瀆職者是否得到一貫的懲處」。

中國方面當然非常憤怒,隨即以牙還牙,發表同年度的《美國的人權紀錄》,說美國「再次對世界近二百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品頭論足,對中國人權事業歪曲指摘,而對其自身糟糕的人權狀況卻熟視無睹、隻字未提」。

《紀錄》特別舉例指出,在「佔領華爾街」運動中,成千上萬的示威者遭受粗暴對待及逮捕,是種「肆意踐踏民眾集會示威和言論自由的行為,為美國的自由民主作出了真實的注解」。

《紀錄》的總結指美國「自身的人權狀況劣迹斑斑」,根本沒資格充當「世界人權法官」,將自己凌駕於世界各國之上,應當停止在人權問題上對人對己實行「雙重標準」和推行霸權。

中國當局如此認真地處理美國的批評,表示很在乎人權的問題,總是好現象。誠如中方所說,人權狀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國加油!

盧卡爾 美國律師

太陽報



高官家人紛紛棄國而去 不愛國教育

中共建國六十周年及建黨九十周年時,曾大張旗鼓拍攝《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紅色電影,加強愛國及愛黨教育。可惜,戲中飾演中共領導人的大牌明星被揭發幾乎都加入外籍或拿綠卡,由外國人演繹愛國電影,當然沒有多少說服力。有人戲言,這是不愛國教育。

戲裏戲外,原來是一回事。本港有雜誌引述中共中央一項內部調查,指截至今年三月底,中共第十七屆二百零四名中央委員,其中一百八十七名有直系親屬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居住、生活、工作或已經加入外籍,佔百分之九十一;一百六十七名候補委員中,有一百四十二人的直系親屬移居海外,佔百分之八十五;在一百二十七名中央紀委委員中,八成八的親屬已經移民。

有關數字相當嚇人,外界也許將信將疑。所以,該報道又引用美國政府的統計數據,指中國部長級以上官員(包含已退位)的兒子輩中,百分之七十五擁有美國綠卡或公民身份,孫子輩有美國公民身份者達到百分之九十一以上。須知部級高官基本上都是中央委員,副部級中有不少是後補中委,美國統計數據與中共內部調查相互佐證,證明中共高層大部分都是「裸官」。

愛國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情感,因為列祖列宗曾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子孫後代亦將如此,不管這個國家是強是弱,是貧是富,都不能不愛,其實愛國即是愛祖宗、愛自己、愛子孫。不過,當一個人決定移民海外,就有如斷線的風箏,永遠的走了。設想哪一天中美交戰,你能指望這些已宣誓效忠美國的黃皮白心者站在中國一邊嗎?

推動愛國教育並沒有錯,前提是倡導者要以身作則,做愛國的典範。當高官及其家人紛紛棄國而去,卻要求別人愛國,這就太虛偽。

香桐仁 評論員

太陽報



打破「黨大於法」格局 知易行難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最近表示,「改革要從黨和政府頭上開刀,堅決打破背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利益格局。」話是講得不錯,但真正要落實,恐怕李白名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要改為「政改難,難於上青天」!

難在何處?恰恰就難在盤根錯節且環環相扣的利益格局。比如,你要改革鎮一級政權架構,由全民直選產生,那麼,縣級掌握人事大權的官員豈不是失去售賣鎮官的財路?縣官們豈肯讓到嘴的肥肉吐出來?你要推行縣一級的政權架構由全民直選產生,那麼,地級掌握縣級幹部升遷的部門豈不是成了「清水衙門」?以賣官謀生的地級官員豈不是要喝西北風?他們怎麼肯改變!

又比如,你要推行司法獨立,現在架構是公安、檢察、法院要聽命於政法委,而政法委書記只是同級黨委的常委或副書記,要受黨委書記管轄,根本沒有司法獨立這回事;何況,各級公、檢、法的人事、經費、辦公樓、資源的「米飯班主」是同級政府,故此公檢法淪為政府「家丁」,以維穩壓維權,以司法腐敗掩蓋行政腐敗。如果實行司法獨立,黨委、政府頭頭就會失去手上刀子和頭上保護傘,自己貪污腐化、違法亂紀之惡行隨時會被同級司法機關查處。

因此,理所當然要維護「黨大於法」的利益格局,怎容許改革為司法獨立!

劉夢熊

東方日報




高官移民傳聞 震散國人信心

中國官場多裸官已成民怨焦點。近日有報道稱,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中逾九成者有直系親屬在西方國家居住、生活、工作或已加入所在國國籍。對這一爆炸性數據,國人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當局如不加以澄清,將震散國人對執政黨的信心。

據本港某雜誌報道,除九成中央委員之外,還有八成五中央候補委員、八成八中紀委委員的直系親屬在西方國家居住、生活、工作或已加入所在國國籍。報道還援引美國政府的數據,稱中國部級以上官員(含已退位)的第二代有七成五擁有美國綠卡或公民身份,第三代擁有美國公民身份者更達到九成一以上。

這些數據聳人聽聞,如果真是如此,相當於十三億中國人的命運被一群外國人以及他們的家屬所主宰,或者說身居高位的人民公僕,其實都是手持外國護照的中國人。這讓國人情何以堪?這些數據雖然驚人,當局卻無法否認,也無從否認。

急謀後路 三信危機

高官暗中移民海外,早已不是新聞,從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到前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都被揭擁有多本外國護照,而近期的薄熙來案,更被踢爆利用外國情治人員轉移財產,連政治局委員層級的高官都在為自己謀後路,中央委員、候補中委的親屬移民海外,又何足為奇?

俗話說「風雨欲來蟻上樹,大船將沉鼠先逃」,高高在上的權貴們掌握着國內外最新資訊,尤其對國家困難、社會矛盾較普通百姓有更多的、更透徹的了解,他們深感中國瀕臨前所未有的政治和社會危機,所以才會選擇走為上策。他們的示範效應對民眾信心打擊尤大,當權貴爭相去國避禍,誰還會對國家有信心呢?

當年毛澤東將兒子送到朝鮮戰場打仗,如今高官卻將子女送到大洋彼岸享受,為自己鋪定後路,兩相對照,誰才是真正的愛國者呢?毛澤東年代,不管國家怎麼動盪,社會怎麼混亂,統治階層還是很有自信,堅信中共能夠控制局面。然而,當今官員從上到下缺乏政治自信,害怕政權垮台引發清算,因此個個急着準備後路。

信心、信仰、信念這「三信危機」成為籠罩在中共頭頂上的三塊烏雲,隨時都可能將中共吞沒。中共要想繼續取信於民,應該在十八大上切實推行重大政治改革,譬如,要求中央候補委員以上的高官,一律將家庭財產公之於眾,並且公開子女、親屬的就業情況,讓全國人民檢驗。中央委員、候補中委是從七千萬黨員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堪稱萬中挑一,既然都是精英豪傑,就應該真金不怕火煉,如果怕見陽光,乾脆就不要當官。



東方日報




中共十八大常委十六人候選名單


任慧文/《信報》

今年中國政壇最受注目的是,中共將於今秋或秋後召開十八大,進行最高領導層換屆,產生第五代接班人,亦即新的政治局常委班子。


據北京消息人士透露,雖然中共十八大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已對十八大常委班子候選人進行兩次考察、考核、評議,但黨政軍內部對新一屆常委班子人選仍然存在分歧,真可說是組建十八大常委班子波折重重。

不過,中共黨建專家認為,十八大籌備工作領導小組不會忘記鄧小平1992年南巡發出的政治囑託:「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要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真正關係大局的是這個事」。籌備小組應會再對政治局、政治局常委候選人進行考察,力求把最好的人選送進十八大。

入常「民意」 仍有分歧

消息人士說,去年10月在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上,中央政治局已草擬一份十六名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候選人的名單,依次為習近平、李克強、李源潮、王岐山、令計劃、張德江、張高麗、劉延東、劉雲山、汪洋、胡春華、周強、孫政才、俞正聲、孟建柱、薄熙來,由出席的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共三百六十五人進行模擬選舉;選舉結果以得票多寡為序,前八名為王岐山、習近平、李源潮、劉延東、薄熙來、令計劃、孟建柱、胡春華。

今年3月至4月,由現屆中央委員、中央紀委、現屆全國人大常委、國務院國防委員、中央軍委、各民主黨派中央和省級委員等六個方面,對中央草擬的一份三十五名十八大政治局委員候選人進行第二次考察、評議,評為優良、及格的,除軍方的四名候選人外,還有八名:習近平、李克強、李源潮、劉延東、王岐山、令計劃、孫政才、孟建柱;對中央草擬的一份十五名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候選人(薄熙來已不是候選人)進行第二次考察、評議,評為優良、及格的只有三名:習近平、王岐山、李源潮。

中共黨建專家指出,從內部選舉和考察來看,黨內外對常委人選分歧較大,認為最有資格當常委的只有習近平、王岐山、李源潮三人;其次是李克強、劉延東、令計劃、孟建柱、孫政才、胡春華六人。相信中央對六方「民意」會作參考,但不會完全認同。令中央感到意外的是,傳統可望入常的張德江、張高麗、劉雲山、汪洋、俞正聲五人的「民意」竟然都在九名之外。可見,組建常委雖然已排除薄熙來的干擾,仍是波折重重。

周杉:美國人對過去的中國更感興趣



明鏡記者柯宇倩/1849年,在淘金熱潮下,中國人首度大批抵美,然而直到1990年代,美國的華裔文學才開始獲得發展。即使在美國定居多年,華裔作家筆下寫的仍是中國、主角也多為華人,研究美國華人作家的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英語系教授周杉(Eva S. Chou)對《明鏡》分析,在美國華裔作家的作品中經常能見到作家自己的成長背景,而或許這些人都有份對於中國歷史的責任感,因此作品有著濃厚的中國味。


50至90年代兩代表作家:黎錦揚、Louis Chu

不過從195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仍有兩位值得注意的華裔作家。一位是黎錦揚(C. Y. Lee),他是二次大戰後最早以英文撰寫中國人題材並成功打入西方西方文壇的華人作家。

黎錦揚1917年出生於湖南,1941年畢業於西南聯大,但他並非淘金熱時期到美國的移民。1943年,黎錦揚為了逃離二次世界大戰而赴美,1947年取得耶魯大學戲劇碩士,畢業後,黎錦揚為舊金山的一份中文報撰寫英語專欄,因此搬到舊金山中國城。

1957年黎錦揚出版了第一部英文小說《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這部作品以舊金山為背景,描述華裔移民與第二代的觀念衝突,此書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且被改編為百老匯音樂劇及電影。

黎錦揚尚有自傳《躍登百老匯》、《憤怒之門》、《太平天國》、《金山》、《中國外傳》等共11部作品,其中有描寫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描寫太平天國洪秀全戀愛故事的,都充滿濃厚的中國味。

第二位華裔作者為 Louis Chu。Louis Chu 1915年出生於中國台山,後移民至新澤西,在紐約大學取得社會學碩士。1961 年 Louis Chu出版了《吃一碗茶》(Eat a Bowl of Tea),這也是他唯一的一部作品。剛開始,此作品並未發揮影響力, 1979年重新出版後作品才受到關注,只是 Louis Chu於1970年逝世,來不及見到《吃一碗茶》獲得的成功。

《吃一碗茶》在1989年被改編成電影,故事的背景是紐約中國城,主人翁則來自廣東人,故事探討了美國的移民法與華裔移民的“單身漢社會”現象,至今仍是研究華人移民者的重要參考作品。

美國華裔文學90年代起飛

1990年,華人英語文學開始快速發展,這時期發跡的作家也較為現代人所熟知,這些作家的作品經常登上《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的書評版。如黎錦揚、Louis Chu般,之後的華人作家也多以中國、移民作為書中人物的背景,周杉在會後接受《明鏡》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的美國華裔作家約有一半在中國出生、一半在美國出生,當然,每個作家的寫作方式都不同,如任璧蓮(Gish Jen,本名Lillian Jen)的文章很有個人風格,她將本身的幽默感融入對話中,但就算是美國出生者,如華裔第二代的任璧蓮,其作品也經常與中國移民有關。

任璧蓮的父親是一位被國民政府派到美國的水利工程師,母親則是來自上海富裕家庭的美國留學生。後因共產黨掌控大陸,任璧蓮一家便留在美國。她出生於紐約長島,目前居於波士頓。任璧蓮197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英文系,幾年後,任璧蓮進入愛荷華大學作家寫作坊學習創作。任璧蓮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為1991年出版的《典型美國人》(Typical American),該作品入圍美國書評小說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獲得很大的反響。

受到父母成長背景的影響,《典型美國人》以幽默、諷刺的筆調,描述1950年代來自上海上流社會的張家三口,在追求“美國夢”時的奮鬥歷程。故事探討了價值觀的衝突、身份認同,而張家從一開始對“典型美國人”提出質疑,到最後自己卻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令讀者反思所謂的美國夢、物質主義、自由等概念。任璧蓮的作品經常探討少數族裔的身份、認同問題。

周杉對《明鏡》表示,對於不是在美國出生的華裔作家,如哈金、裘小龍、李翊雲來說,受到中國的影響更大,如1989年對此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時間點,也或許因為這些作家都有份對中國歷史或文化的責任感,因此作品中多透露出中國氣息。

華裔作家哈金(Ha Jin)的本名為金雪飛,195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父親是一名軍官。哈金14歲時曾加入解放軍,並在朝鮮族村落駐紮過半年的時間。1985年哈金赴美,隨之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也使得哈金決定留在美國。哈金曾於麻州波士頓大學寫作班學習寫作,如今他是這個寫作班的授課教授。

哈金的小說曾獲眾多文學獎項,其特點在於能僅用幾頁的篇幅,便創造出一個虛構的世界,哈金也擅長描寫細節,其小說多以中國為題材,有從軍經驗的他,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好兵》(Ocean of Words,1996)、長篇小說《戰廢品》(War Trash,2004)都以軍隊為背景,小說外,哈金也出版詩集。

李翊雲(Yiyun Li)則是1972年出生於北京的華人作家,2000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免疫專業碩士,但隨後發現自己對寫作感興趣,因此2002年進入愛荷華大學作家寫作坊,2005年獲藝術創作碩士學位,目前居於加州屋崙市。

李翊雲2005年時出版英文短篇小說集《千年修得共枕眠》(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故事背景多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描述社會中各行各業人物的足跡。2009年出版長篇小說《漂泊者》(The Vagrants),述說中國文革時代的背叛故事, 2010年則推出短篇小說集《金童玉女》(Gold Boy, Emerald Girl)。

在華裔作家中,裘小龍(Qiu Xiaolong)較特別,他的寫作以偵探小說為主,其上海刑偵隊長陳超探案系列小說已被翻譯成法、德、意、瑞典、丹麥、挪威、中、日等語言出版,並獲得多項小說獎。

裘小龍1953年生於上海,父親在文化大革命時因為因經營香水生意被打成右派, 裘小龍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1988年進入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市的華盛頓大學,獲比較文學博士,後留校任教至今。

裘小龍80年代曾以中文創作詩歌,1989年六四事件後裘小龍決定移居美國,並開始用英語寫作,他的第一本長篇英文推理小說《紅英之死》(Death of a Red Heroine)在2000年出版,背景設定為六四天安門事後剛過、1990年代的上海,故事追查一名女勞模關紅英之死的背後案情,其中的陳超探長企圖改變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形象:知識份子,喜愛陸游、蘇東坡,裘小龍將他命名為“詩人大偵探”,在陳超的探案下,陸續揭發了性醜聞、貪污等問題。

用英語寫作,對母與非英語者來說,首要克服的就是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至於在美國讀者心中,作品原本就以英語寫成或是翻譯來而,差別不大。周杉對《明鏡》指出,美國人對於翻譯過來的華文作品,或是直接用英語寫成的華人作品,接受度都一樣,實際上讀者自己也分不太清楚,只會因作品類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市場,如裘小龍寫偵探小說,符合大眾口味,其他華人作家的成績也不錯,但比較文學性的作品接受度可能低一些,因此用哪一種語言書寫,更大程度取決於作者自己。

“比如馬建住在英國居住多年,仍然堅持用中文寫作,他認為只有中文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他的太太是懂漢語的英國人,給他的作品翻譯。”周杉說。

與中國有關的小說,不只海外的華裔作家在寫,身處中國的作家也在寫。周杉對《明鏡》表示,在美國寫中國,或許能從一種更客觀的角度來書寫,這也是海外作家的優勢。不過,許多美國華裔作家筆下的中國,都非現代的中國,周杉指出,裘小龍曾說,他必須回顧更早時期的歷史,才能更瞭解現在的中國,例如要探討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就該回到50、60年代,檢視當時的歷史事件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另一方面,周杉表示,美國人也對過去的中國更感興趣,例如哈金背景年代較現代的《落地》一書,獲得的反響就較不如他的其他小說。

不過,從幾位華裔作家的身上,能看出他們試圖在題材、人物上做轉變。周杉對《明鏡》舉例,如上述的《落地》,就可感受到哈金已開始嘗試一些可能沒那麼受歡迎的寫作方式和題材。“《落地》講的是美國的事,每篇都很短,不太像小說,如果不熟悉這種文體的讀者,就比較不能接受。”

此外,周杉指出,任璧蓮的最新小說《世界與鎮》(World and Town),主角孔海娣(Hattie Kong)便不純粹是一個華人,而是一名中國父親與美國傳教士母親生下的混血兒,孔海娣因丈夫逝世搬到新英格蘭河湖鎮(Riverlake)後,認識了一個柬埔寨移民家庭,故事便圍繞在孔海娣與柬埔寨家庭的新生活與世界的變遷上;由此見到幾位華人作家正跨出嘗試性的一步。



周杉表示,任璧蓮(Gish Jen,本名Lillian Jen)的文章很有個人風格。圖為任璧蓮。

紅利已盡 劉志軍難逃一死?



苗利



“一死了之,皆大觀喜”

3月3日,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在列席全國政協開幕式時表示,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案進入司法程式“還需要一定時間”,但中紀委系統的知情者向《明鏡月刊》透露,劉志軍案已經基本審結完畢,就等高層批示後定罪。“近來與友人們閑來一議,都覺得劉志軍必死無疑。原因是劉案的紅利已榨取完畢,各方都取得所需,劉將帶著屬於他的和本不屬於的各種罪名,一死了之,皆大觀喜。”

說來不排除“皆大歡喜”這個因素而被判死的高官中,劉志軍也不算是第一個,之前有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原董事長李培英,也是個案子牽扯的人太多、自己還瞎積極主動檢舉他人引起一些人恐懼的人,為了大家的安生,因而必須被判死刑。當時中紀委內部人士就透露,李培英一進入中紀委視線,中紀委副書記何勇就定下了調子,說這個人關係太廣,上上下下認識那麼多人,包括中央領導。知道那麼多事,一定要嚴查嚴辦。於是,一個司級幹部,被關在秦城監獄,“享受副部級待遇”。兩審的最終結果都是“死”。

參與網曾有報導稱,劉志軍案涉及中共最高層家屬腐敗問題,引發某些人的恐慌,為掩蓋家屬腐敗問題,內部為爭奪劉志軍案的審核權展開了一場角力,“誰奪得對劉志軍案的審查權,誰不僅可以在掩蓋家屬腐敗問題中爭得主動,而且可以從劉志軍等人口中得到其他高層的腐敗問題,從而在權鬥中取得極大的主動權。”

報導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原中國寶玉石協會)的一位知情人稱。山西女首富丁書苗與劉志軍互相依靠,互為利用。劉志軍以手中的權力讓丁書苗發財,而丁書苗拿錢為劉志軍從外圍疏通高層關節。幾年前鐵道部政治部主任何洪達“雙規”,激發了鐵道部的派系爭奪,很多人狀告劉志軍。丁書苗加快運作,希望能給劉志軍找到更多的高層靠山。為討好溫家寶夫人張蓓莉,神通廣大的丁書苗以貴賣賤賣的方式和張蓓莉做了個珠寶生意,從此打開溫家的大門,成為溫家的常客,通過這條渠道,劉志軍將好幾個高鐵項目大送特送給溫的家屬和親信。

這一消息也得到一位中紀委知情人的證實。知情人說,丁書苗被抓後,為自保向專案組人員說起了高價買了溫家寶夫人的珠寶,又送給溫夫人的事。辦案人員驚出一身冷汗,向專案組負責人進行了彙報,專案組負責人叮囑屬下不得聲張,旋即向上面彙報。但消息還是泄露出來。

中紀委知情人當時稱,丁書苗一出事,專案組就開始感到來自高層的壓力。但專案組頂住壓力,快速突破丁書苗後,拿到查劉志軍的鐵證。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鐵證面前,都批示要徹查,態度十分堅決。但耐人尋味的是,總理溫家寶卻在案卷下簽下“慎重處理此事”的批示。

中紀委裡溫家寶的人馬也開始積極運作,製造障礙,想讓劉志軍“軟著陸”。專案組好不容易抓著一個正部級的“大魚”,哪裡願意輕易鬆口放跑到手的功勞。於是仗恃有胡錦濤和賀國強的簽字,采取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搶先“雙規”劉志軍,並在第一時間對外發佈消息,造成既成事實,使“軟著陸”的努力落空。

中紀委知情人當時稱,劉志軍專案組如此神速,完全是吸取了上一次于幼軍專案組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的教訓,在中紀委內部引起震動,很多人私底下都大為叫好。(《明鏡月刊》)




先例就是約束:要預測十八大,先研究十七大


  明鏡編譯  董裴東

  在胡錦濤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任期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是在旨在促進集體決策及加強穩定寡頭統治的框架下,通過審議並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運作的。這個結構是高層決策安排的一種改善,始於20世紀50年代,80年代初期鄧小平使之恢復,胡錦濤的前任江澤民又對其進行修訂。

  任教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和美國海軍研究生院的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在《中國領導箴言》季刊(China Leadership Monitor)發表文章指出,雖然胡錦濤的指定繼任者習近平,對於複制這個結構及胡錦濤時代的相關決策,不受黨章任何明確規定的約束,但胡的預期目的似乎是限制習隨意改變的自由。



  胡錦濤任期內的結構與流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是中共所有主要政策問題的決策中心。無論其正常的會議日程,還是其決策過程外界都不得而知。雖然自胡錦濤2002年成為中共總書記後,中共官方媒體都會例行公事地對全部政治局會議進行報道,但幾乎從未報道過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不過,官方媒體對最高領導層關注重大事件的宣傳報道也有例外,比如2007年出現的嚴重冰暴及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的地震。

  米勒在文章中強調,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結構,對其常委委員的宣傳報道,對它與更廣泛的政治局的關係進行分析,來獲得有益的啟示。這些方面可以追溯到胡錦濤開始擔任總書記時,新華社報道了2002年11月16日召開的16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這也是胡錦濤上任後召開的第一次會議。報道稱,這次會議“還研究了政治局工作分工等有關問題”。胡錦濤任期內的整個常委會運作模式的一致性,強烈暗示著努力建立常委會的流程,促進集體領導之間的平衡,公開寡頭政治集團的決策。

  如同2002年中共十六大後任命新一屆常務委員會,2007年召開的中共十七大也任命了九名常委委員。當以胡錦濤為首的政治局常委會被任命後,許多觀察家準確指出,該機構的規模已明顯大於改革時代。

  1982年召開的十二大,胡耀邦任總書記,共有6名常委,25名政治局委員,3名候補委員;
  1987年召開的十三大,趙紫陽任總書記,共有5名常委,17名政治局委員,1名候補委員;
  1992年召開的十四大,江澤民任總書記,共有7名常委,20名政治局委員,2名候補委員;
  1997年召開的十五大,江澤民任總書記,共有7名常委,22名政治局委員,2名候補委員;
  2002年召開的十六大,胡錦濤任總書記,共有9名常委,24名政治局委員,1名候補委員;
  2007年召開的十七大,胡錦濤任總書記,共有9名常委,25名政治局委員。
  值得注意的是,九名常委中的數位都是被前任總書記江澤民即將退位卸任時提拔上來的,許多外國和香港政治觀察家認為,200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規模,反映了江澤民試圖利用上海幫親信對胡錦濤任期施加影響。

  不過,這一推斷似乎很快受到質疑,因為胡錦濤並未遭到政治局常委們的阻礙和反對,他驚人地快速推出新思想和政策方針,在某些方面背離了江澤民時代所追求的經濟高速增長,從而獲得領導層更廣泛的權威認可。胡錦濤上任後推出了一些新政,包括2002年的“以人為本”,2003年的“科學發展觀”,2004年的“和諧社會”理念,2005年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此外,2007年召開的中共十七大仍保留九常委,甚至在上海幫勢力削弱後,胡錦濤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力,這些都似乎證實了2002年常委的擴張並不和江澤民與胡錦濤之間的派別衝突有關,而是另有其它目的。
  這些目的包括:對政治局常委職位和責任的明確細分,來提高效率和有效的決策。從2002年十六大的九常委,到2007年十七大的九常委,每個常委都分管一攤。如十六大後,總書記胡錦濤負責外交、軍事事務,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負責立法事務,總理溫家寶負責政府行政事務,政協主席賈慶林負責統戰事務,李長春負責意識形態和宣傳事務;十七大後,習近平負責中央黨校、主抓港澳事務,李克強負責金融和經濟,等等。

  米勒在文章中特意介紹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文章稱,在江澤民執政時期,書記處的一些成員包括來自金融、經濟、內部安全和軍事部門,這些人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其中絕大多數都兼任相關的中央領導小組負責人。但自2007年十七大以來,中共中央書記處成員已專注於黨務。

  如1997年第十五屆中央書記處,胡錦濤是政治局常委、書記處執行書記(即常務書記,編者注),尉建行是政治局常委、中紀委副書記,丁關根是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張萬年為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羅幹為政治局委員、主管內部安全的國務委員,溫家寶為政治局委員、負責金融和經濟的副總理,曾慶紅是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

  而2007年第十七屆中央書記處已大“變臉”:政治局常委習近平任執行書記,政治局委員劉雲山是中宣部部長,政治局委員李源潮是中組部部長,書記處書記何勇是中紀委副書記,令計劃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王滬寧是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
 
  因此,胡錦濤時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結構及政策分工,似乎已經在所有主要政策範疇作出有效的決策,同時監督這些決策的執行情況並進行協調。通過整合政治流程中各部門主要負責人--人大常委會、行政機關、軍隊、統一戰線,還有中共本身,連同主管經濟、宣傳、內政安全、外交事務和台灣事務的領導人,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成員代表了所有的主要政策範疇。此外,常委會成員又兼任主要中央領導小組負責人,這也使常委會成為中央領導的各行動小組的核心。(《明镜月刊》第21期)

已获自由的陈光诚将公开谈下步打算


美国之音记者: 叶兵 | 华盛顿

 总部在纽约市的美国智囊机构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邀请中国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发表公开讲话,演讲会将于美国东部夏季时间5月31日上午(北京时间晚上)9点开始,10点结束。届时,陈光诚将就他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规划等问题与媒体及与会者进行交流。

即将举行的陈光诚演讲会将是他来到美国之后第二次向新闻媒体开放的公开演讲活动。第一次是在5月19日晚上,当时他和家人刚刚抵达纽约大学的新家。陈光诚虽然因长时间飞行旅途中身体不适,但仍然坚持发表了欢迎者们热切期待的抵美感言。

曾长期遭受严酷打压和非法限制自由的陈光诚和妻子袁伟静以及两个年幼子女到美国刚过一周,他们正在努力学习适应新环境,展开新生活。近日来,不断有一些友人和支持者到陈光诚在纽约大学研究生公寓楼的住处访问看望。身体状况开始好转的陈光诚已先后给山东老家的亲人和一些在中国、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朋友打电话联系。

将于5月31日举行的演讲活动将由积极协助陈光诚一家离华赴美留学的美国汉学家、纽约大学美亚法律研究所共同所长孔杰荣(Jerome A. Cohen)教授主持。

陈希同出书,否认对其贪腐指控



陈希同说,在权力斗争中,任何事情均会发生
陈希同在1998年被判监禁16年


前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在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中挑战对他的指控。
路透社得到了该书的新书样本。
今年82岁的陈希同1995年被指贪污被撤职,并在1998年被判监禁16年。
在今年薄熙来被撤职前,陈希同案是中国发生最大的政治丑闻。有观察家说,陈希同反对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成为中共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在1989年北京发生学生抗议以及六四镇压时,陈希同正好担任北京市长。
据路透社报道,在六四事件23周年前夕陈希同在一部即将出版的新书中否认对他的腐败指控以及他在1989年六四镇压中的作用。

这可能引起争议的书将在香港出版。陈希同在书中提到对他的腐败和滥用职权指控说,那是文革以后涉及高层领导人最严重的不公平审判。
虽然陈希同关于1989年六四事件以及其被整肃的说法将会引起争议,但能让人看出诸如陈希同和薄熙来这样的高层领导人受指控几乎都和更广泛的政治斗争有关。

陈希同说,在权力斗争中,任何事情均会发生。对手会用一切卑鄙手段去夺取权力。
他否认自己参与了权力斗争,否认参与策划反对江泽民。
这本即将在香港出版的新书包括陈希同接受曾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的姚监复的一系列采访。

评论说,陈希同显然认为他在六四镇压中的作用被夸大。

BBC

中国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被开除党籍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刘志军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刘志军去年2月25日被免除铁道部长职务。

中国新华社的报道说,刘志军滥用职权获取巨额非法利益,收受巨额贿赂,道德败坏,对铁路系统严重腐败问题负有主要责任。
自去年2月起,中共纪委对刘志军进行了立案调查。

BBC

江天勇律师:陈光诚大哥自愿返乡

中国维权律师江天勇证实,盲人民权活动家陈光诚的哥哥陈光福自愿返乡,从而结束了陈光诚的哥哥有可能在北京被失踪的传闻。
(德国之声中文网)盲人民权活动家陈光诚的哥哥陈光福自愿离开北京,返回被严密看守的家乡山东沂南县东师古村。中国维权律师江天勇向德新社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从而结束了有关其哥哥在北京被失踪的传言。

面临压力 自愿返乡

江天勇律师周日同陈光诚通电话后表示:"他已经自愿回到家里"。另一位中国律师刘伟国也在推特上证实了陈光福返回家乡的消息。但是江天勇律师表示,"陈光福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局禁止他接受记者采访,也不允许他为其儿子陈克贵聘请他们所信任的律师。"

Blind Chinese dissident Chen Guangcheng (C) speaks to members of the media after arriving in New York May 19, 2012. China allowed Chen to leave a hospital in Beijing on Saturday and travel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study at New York University in a move that could signal the end of a diplomatic standoff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REUTERS/Keith Bedford (UNITED STATES - Tags: POLITICS MEDIA) // eingestellt von nis 陈光诚在纽约

盲人民权活动家陈光诚多次表示担心地方政府对其家人和朋友进行报复。4月份,陈光诚逃离软禁进入美国驻京大使馆,引发了中美之间的一场外交危机。5月19日,他和他的全家突然离境前往纽约。


指定律师 操纵案件处理

陈光诚的大哥陈光福上周也逃到北京,因其儿子陈克贵被抓一案求助北京的两名律师。其家乡临沂市地方当局坚持由他们指派律师。江天勇律师说,"地方政府希望遮掩公众耳目,由他们操纵对案件的处理。而只有陈光福接受他们指定的律师,他们才能达到其目的。"

陈光福的儿子陈克贵面临被定罪"故意杀人"的危险。陈克贵则表示他是出于自卫,因为他的叔叔逃离之后,地方政府官员在没有出示任何证件的情况下闯入其住宅,陈克贵被迫拿刀自卫,导致3名地方官员受伤。江天勇律师说,"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他们都算不上受到轻伤。"
陈光福谴责地方当局,在其弟弟陈光诚逃亡之后对其进行迫害。
作者:德新社 编译:李京慧
责编:文木

德国之声

摩根大通出资4亿美元扩展中国业务


美国大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将投资4亿美元用于扩展中国业务。摩根大通本周一表示,希望以此为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做好准备。新的投资将用于开发新产品,发展公司客户以加强信贷业务。

摩根大通已经获得了在中国开设第7家分行的许可。这家分行将设在苏州。

其它大银行也加强了对中国金融领域的投资。英国汇丰银行(HSBC )因节约计划去年在伦敦、香港等地削减了数百个就业岗位,但却向中国业务投资4.5亿美元。

东南亚最大的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DBS)不久前也宣布将投资3.6亿美元用于扩展中国业务。

德国之声

陳誠授予每個學員一把“中正劍”


《新史記》矯桂瑾


《新史記》編者按:《新史記》第2期刊出《司馬璐:見過當代中國政治人物最多的人》,文中介紹司馬璐老先生在抗戰時期,被中共派到朝鮮義勇軍的中文編輯委員會 裏工作,“周恩來跟我說了很多為什麼要做朝鮮義勇軍工作的原因。那時我的工作主要是把義勇軍的人搞到華北,去配合八路軍抗日。周恩來要我做義勇軍隊長金若 山的工作。金若山就是金元鳳,後來是北朝鮮勞動黨的中央委員,內閣勞動相。當時我還擔任了金的秘書,寫了一些關於朝鮮問題的文章在《新華日報》、《群眾》 雜誌上發表”。

文章發表之後,接到矯桂瑾先生的信息,介紹自己的父親當年就是朝鮮義勇隊指導委員會委員,他正在到處尋訪父親這一段史實,非常高興得知司馬璐是朝鮮義勇隊的參與者和知情人。過後不久,他就寄來了這篇文章。



(續 前)感謝谷歌的搜索器,沒有它,是不可能再順藤摸瓜找到這些資料的。這個畢業同學錄匯編和黃埔同學錄一樣,記載了:校長是蔣介石,校歌是黃埔軍歌,歌詞一 開頭是“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還有蔣介石“堅苦卓絕”的題詞。同學錄裏包括了所有官長的職務、簡歷和照片,當然還有學員們的簡歷和 照片,其中包括了45名女學員。

1938年5月訓練班畢業時,陳誠授予每個學員一把“中正劍”。父親一直保存著這把 “中正劍”,作為象徵歷史的紀念物,一直到“文革”初期。它和所有象徵那段歷史的物品一樣,被它們的主人自行徹底地摧毀了,以免留下“定罪”的蛛絲馬跡。 畢業時我父親被授予了陸軍少校軍銜,分配到軍委會政治部第一廳工作。

對父親的這個發現使我信心倍增,我也加大了搜尋 的力度。我請我的大哥從中國大陸給我寄來了很多有關朝鮮義勇隊的歷史文獻,包括郭沫若的《洪波曲》。根據上面有關父親的朝鮮義勇隊的引文,我找到了一本有 關關內朝鮮人民反日獨立的文獻,找到了文獻中收集的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保存的當年朝鮮義勇隊組建時的組織機構和委任人員名單,其中包括我父親矯漢治, 因此確認了父親當年被委任為朝鮮義勇隊指導委員會的委員,因此也就知道朝鮮義勇隊指導委員會直接隸屬於軍委會政治部。後來,我又閱讀了許多研究有關朝鮮義 勇隊的論文,瞭解了朝鮮義勇隊成立的經過,演變,合併及她對韓國獨立運動的貢獻。使我進一步瞭解了父親的人生軌跡。

朝鮮義勇隊是怎樣籌建的

談 到朝鮮義勇隊的組建,就要談到中國國民黨與韓國獨立運動的關係。大多數研究工作者都引用了歷史記錄和文獻,認為朝鮮義勇隊成立是經過蔣介石批准,交陳誠主 辦,後由賀衷寒主持組建的。根據最近查到的我父親在當年在《朝鮮義勇隊通訊》上發表的紀念文章《紀念雙十節和朝鮮義勇隊誕生》中敘述,“組織朝鮮義勇隊計 劃, 原在去年(1938年——作者註)‘七七’紀念日提出,當時經過蔣委員長批准交給政治部陳誠部長主辦,陳部長手諭交政治部第二廳派員辦理,二廳因無適當人 主持,故組織義勇隊一事暫告擱置。後以客觀的立場朝鮮革命者的希望,主觀的立場上峰長官的督促,籌組朝鮮義勇隊一案,再轉交第一廳賀衷寒秘書長兼第一廳廳 長籌辦。”這段話在1939年10月10日公開發表,顯然它最忠實地記錄了一年前發生的歷史過程,因為那時所有當事人都在,包括中方和韓方的所有籌組人 員,從而進一步證實了前面引用的朝鮮義勇隊組建過程。

 
《朝鮮義勇隊通訊》扉頁。

父 親在文章中進一步簡述了朝鮮義勇隊的籌建過程:“在未著手組織前由第一廳先派定人員,主辦此事,主辦籌組朝鮮義勇隊的人員,為了明瞭朝鮮革命在華的組織情 況,以備籌組朝鮮義勇隊之參考,當時曾派有專職人員分頭與朝鮮同志往來接洽……”根據這個描述,顯然父親是當年第一廳主辦籌組朝鮮義勇隊的主要人員之一。 2010年我在上海拜訪了父親的黃埔同學和密友張令澳(曾經是蔣經國的副手,著有回憶錄《我在蔣介石侍從室的日子》),他證實父親當年在第一廳服務,以及 周咸堂、潘文治也是第一廳人馬。從我父親發表文章的刊物《朝鮮義勇隊通訊》的扉頁圖片上可以看到,父親文章的標題以大字體列在朝鮮義勇隊政治部部長李達 (韓國人)的“獻詞”之後,可見父親的文章在朝鮮義勇隊成立週年的紀念刊上,地位相當重要。

中共也支持朝鮮義勇隊

朝 鮮義勇隊是一支左翼武裝,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是顯而易見的。據文正一的回憶,1938年10月10日朝鮮義勇隊成立時,當時在武漢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和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親自參加義勇隊的成立大會並講了話。據郭沫若的《洪波曲》回憶,朝鮮義勇隊參加了武漢會戰,用日文在武漢 城裏刷了許多反日大標語,是離開武漢最後的一批人。離開武漢後,朝鮮義勇隊轉移到抗戰當年的中國文化首都桂林。
從1939年初《朝鮮義勇隊 通訊》創辦起,我父親在不到一年多時間裏,在這個刊物上發表了23篇文章,其中有祝賀和紀念朝鮮義勇隊的,有鼓勵朝鮮同志團結統一的,有談抗戰武裝策略與 朝鮮義勇隊的,還有評論國際時事的。父親是在《朝鮮義勇隊通訊》發表文章最多的中國人,這也同樣表明了中國人和中國政府對朝鮮義勇隊的支持和貢獻。現在父 親的文章我已經全都收集到了。這些是父親從來沒有講過的,是我們子女聞所未聞的。看到這些文字,我們對父親的敬意油然升起,父親對韓國獨立運動作出了他的 貢獻。我感到我們這個默默無聞的中國家庭與韓國人民如此接近,感到一種血水相容的連接。(未完待續,《新史記》第5期)

2012年5月27日《明鏡郵報》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5月27日)

明镜网 >> 首页 >> 热点 >> 排行榜

2012年5月27日《歷史日報》

苏贞昌能否团结民进党?

记者: 木风 | 台北

新民进党主席苏贞昌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新民进党主席苏贞昌

台湾前行政院院长苏贞昌一如外界预料,轻松击败四名竞争对手当选民进党主席。但陷入低潮的民进党亟待重新整合巩固内部团结之际,苏贞昌是否能够团结全党,走出困境,重返执政,为各方高度关注。

*以一敌四,轻松获胜*

苏贞昌胜选的消息在外界看来几乎算不上一条新闻,只是印证了民进党内外的普遍预测而已。民进党内有一条潜规则,要当选党主席就必须得到党内最大派系“新潮流派”的支持。苏贞昌的当选再次印证了这条规则的有效性。

尽管这次选举过程中出现了“四打一”的局面,其他四位候选人不约而同地把苏贞昌作为攻击的对象,但这个“意外”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党内派系力量的结构,苏贞昌最后还是照样拿到了半数以上的选票,二度当选主席。

*党内各派系呼吁团结*

此间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苏贞昌当选党主席容易,但要带领民进党走出目前的困境,重新执政困难重重。苏贞昌一当选,各派纷纷表态,党内团结成为共同的关切。

代理主席陈菊表示,希望苏贞昌能够促成党内大团结,带领民进党大步向前,让大家对党、对台湾更有信心。该党前主席蔡英文也表示,她盼望新主席能带领党深化改革,保持党的平衡与团结,持续维持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苏贞昌本人在胜选后也表示,希望党内团结、实现大和解,“选后的民进党一定是团结的”。

*当主席易,搞团结难*

但是,民进党内外不少人都表示,党内各方都在强调“团结”,这恰恰说明,党内对苏贞昌是否能够使民进党保持团结缺乏信心。熟悉民进党党内派系和运作的学者施正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苏贞昌个性霸道是令人担心的一个主要因素。

台湾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施正锋
图片来源: 施正锋
台湾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施正锋

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施正锋说:“一个是他的个人能力,一个是和他结盟的新潮流系,向来都是排他性的。苏贞昌他自己的个性是比较强悍、强硬。因为这个因素,他上台后就会很难去沟通,等等。我看是很困难的。”

除了性格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四年以后民进党由谁出战,竞选总统,夺回执政的机会。

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等不少党内人士认为,蔡英文虽然在上次总统选举中失败,但她获得的选票和胜选的马英九相比,差距并不大。再加上蔡英文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比较好,比较理性,因此,下次如果由蔡再度出马,胜选的机率要大一些。

许信良日前明确表示,他之所以全力“阻苏”(当选),就是担心苏当选会“卡英”(蔡英文)。

党内很多人担心“苏蔡之争”将损害民进党夺回执政权的大局,并因此而引发内部争斗,削弱党的力量。他们表示,这不仅不能够巩固和加强党内团结,反而会给党内团结造成严重破坏。

*集体领导,成功关键*

民进党立委赵天麟5月27日的公开表态似乎很有针对性。《联合报》引述他的话说,“新主席必须允许党员有‘大鸣大放’的空间,甚至应该针对两岸、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各式各样的‘路线辩论’,要有清楚的主张、提出前瞻政策。”

赵天麟还说,民进党已经连续两次在总统大选中失利,未来两年是进行党内改革的“黄金时间”,他盼望苏贞昌能够带领全党提出全新路线、全新改革,朝着实现“跨世纪合作”和 “派系共治 ”而迈出大的步伐。

鉴于苏贞昌的个性和党内派系间的争斗,一些专家认为,民进党要避免分裂,促成党内团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集体领导。和民进党渊源很深的学者谢敏捷认为,民进党应该通过党内整合实现集体领导。

台湾中正大学政治系教授兼主任谢敏捷
图片来源: 谢敏捷
台湾中正大学政治系教授兼主任谢敏捷

谢敏捷对美国之音说:“如果民进党能够集体领导,大家团结合作,将来在台湾的政党政治和跟国民党的政党轮替中才比较有机会。”

但是,台湾中正大学副教授谢敏捷表示,苏贞昌是否能够推动全党走向“集体领导”,他并没有多少信心。

*目前党内格局有利派系共治*

不过,观察人士认为,民进党内的力量态势有利于“集体领导”或者“派系共治”的出现。

民进党自从创党以来一直都是实行“集体领导”,直到陈水扁执政后,这种集体领导才转变为“强人领导”。而陈水扁之后民进党陷入低潮,蔡英文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成为民进党的“共主”。

苏贞昌这次虽然当选主席,但也触动了党内的制衡机制,苏系人马在新北投和台北市的这次党部主委选举中双双失利,为蔡系人马取代,这为“派系共治”创造了条件。

但是,民进党将如何发展?是否能够实现“集体领导”“派系共治”?是否能够在苏贞昌周围团结起来共同抗衡国民党?这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民进党上上下下现在只能够翘首期盼。


美国之音中文网



唐山发生4.8级地震 勾起惨痛回忆

记者: 黎堡 | 香港

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4.8级地震,首都北京和附近的天津市都有震感,勾起人们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回忆。官方专家说,该地区近期不会有大地震。


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星期一上午在新浪微博上发出消息,称早上10点22分唐山发生有感地震,几分钟后再发消息,说这次地震发生在唐山市市辖区与滦县交界处,强度4.8级,震源距离地面8公里。

距离震中180公里的北京以及天津等地的民众在微博和推特等社交媒体上说,他们感受到了这次地震。许多人说,这次地震勾起了36年前发生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1976年7月28号凌晨,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之后又发生强余震。官方在多年后才公布资料,称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但民间估计伤亡人数更多。地震过后不久,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包括毛泽东去世,四人帮垮台和文革正式结束。

中国官方媒体引用国家地震局研究院的宋志平的话说,星期一早上发生的这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破坏性不大,而且该地区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希望民众不必恐慌,并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他的说法受到一些民众的质疑。一些网民说,既然官方能对不发生大地震做出预测,也应该有能力在地震发生前做出预测。

中国上一次破坏力强大的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号,震中在四川省汶川县。官方称那次8级大地震造成近7万人遇难,近2万人失踪。


美国之音中文网



90后对现行教育制度不满 中学生的抗议

德媒认为,江城博的国旗下演讲和钟道然的《我不原谅》,表明90后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然而当局宣传向雷锋学习,是出于对时代的荒谬判断。

"全中国都知道江城博这个小伙子在讲什么:中国高中毕业班的学生每天上课整整14个小时,然后就得回家继续学习,每两周只有一天休息。压力主宰着这个制度,独立是这个制度的威胁。勇敢的学生江城博一案再清楚不过地表明这一点:校长将江城博打发回家,说他欺骗老师,要为自己的'严重政治错误'作自我批评。江城博的父亲被叫到学校,压制的机器转动起来。然而,当校领导发觉学生中出现骚动、江的演说在网上引起多么大的轰动之后,就将此事淡化,小伙子可以继续上课了。江城博在博客中写道:'我坚持我的演讲。'对中国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会是个榜样。

"高考在毛的文革中被极端的共产党人作为过时产物废除,直到1977年才重新实行。从那时至今,对中国僵化教育制度的不满和抗议,还从未像今年这样如此公开地表现出来。当局也相应地非常害怕,偏偏在中国最大的政党选举之年,稳定和秩序无比重要,担心失去对叛逆的全球联网的青少年的控制。于是,出于对当代的荒谬的错误判断,试图用宣传运动加强青少年的纪律性,将一位50年前去世的共产主义模范标兵置于人们的注意中心:'向雷锋学习!'。从6月6日到9日,9百万学生同时进行高考。然而到处都在酝酿不满。"

"社会和教育制度都有病"

该报以湖北孝感市一中集体"吊瓶赶考"为例说,"凡涉及大学入学考试,中国的父母就无所顾忌了。多年来,他们也用昂贵的培养手段给子女填鸭。但是现在,对扭曲的抵制通过互联网得到一个论坛,还有一位开路先锋钟道然,21岁的经济学专业学生,他将整整一代人的愤怒宣泄纸上,书名为《我不原谅》。

"钟写道:'不仅学生有病,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制度都有病,小学拿走了独立价值观,中学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学拿走了理想梦想,自此以后我们的脑子就像太监的内裤,里面什么都没有。"

该报认为:"钟的书远非只有激烈抨击和自身经验,而是言之凿凿的批评。这位年轻人为写253页的书钻研了数百本著作, 他主张彻底改革教育,让中国能培养出创造型、创新型人才。"

文章说,"这本书问世后仅仅6个星期,还在3月份人大会议期间,就在一夜之间从市场上消失了,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员对《星期日世界报》表示'不得不停止发行'。教育部作为正统的保守派堡垒,在感到震惊的学生父母抗议后进行干预。只有在网上的旧书中还能找到几册,价格是正式售价的5倍。高中生江城博也是这本书的读者。他后来承认,这本书鼓舞了他在升旗仪式时的演讲。"

该报引述北大文化学者张颐武的看法说,90后这一代"是对社会的挑战","正在构建自己的文化平台。"

"批评未必有代表性"

针对中国公众近来对在华外国人的批评议论,《法兰克福汇报》5月26日认为:"所有这些声音都不足以有代表性,不应被高估。有些不知所措的外国人将这个浪潮归因于中国官方接连两次受到愚弄,先是警察头子然后是维权人士,偏偏都是找美国外交代表机构寻求保护,以逃避中国当局的为所欲为。无论如何这些都表明,尽管经济上取得成功,中国在许多方面距离所宣称的主权还相距甚远。"


报摘:林泉

责编:李鱼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国证实两名藏人在拉萨自焚

八廓街(新华社档案图片)

西藏官方称,自焚事件发生在拉萨著名的八廓街



中国官方新华社星期一(5月28日)证实,有两名藏族男子星期日在拉萨大昭寺前进行自焚。

此前美国之音以及自由亚洲电台也分别报道了这一消息。

新华社报道称,两名自焚者分别是来自四川阿坝的达吉和来自甘肃夏河的托杰才旦。

报道引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星期一早晨发表的声明称,这两人于星期日下午2时16分在拉萨市中心的著名商业区八廓街自焚。

声明称,巡逻的警察扑灭了他们身上的火并将他们送入医院,不过托杰才旦被宣布死亡,达吉则幸存。

声明说,截止星期日午夜,达吉情况已经稳定,并可以与人交谈。

新华社报道指出,虽然去年以来中国四川、甘肃以及青海藏区屡屡发生自焚事件,但这还是拉萨首次发生自焚事件。

“分裂目的”

星期一是藏历四月七日佛诞,四月十五则是佛祖得道以及逝世的日子,因此藏历四月是藏区重要的节日。

节日期间,信徒们要进行转经,各寺庙也要大做法事。其中八廓街是重要的转经路径之一。

新华社报道引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郝鹏高级官员对星期日发生的自焚事件做出谴责。

郝鹏说,拉萨发生的自焚事件是川青甘藏区类似事件的延续,其目的是要分裂中国。

新华社报道说,拉萨公安局正在就自焚事件展开调查。

新华社引西藏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称,去年3月以来已经有超过20名藏人进行自焚抗议,他们多数是喇嘛、尼姑,或是已还俗的前僧侣。

新华社报道指出,这些自焚事件多数发生在四川、青海以及甘肃的藏区。

报道说,调查人员多次发现在自焚事件发生前,自焚者的照片就被发给境外的分裂组织,显示自焚事件都是“精心策划”的。

报道说,分裂组织在自焚事件发生后会马上将自焚者的照片与自焚现场照片发表,以煽动情绪。


BBC中文网


六四事件罹难家属20多年抗争无果自缢身亡

六四死难者轧爱国
六四死难者轧爱国
网络图片



作者 纽约特约记者 倪安

六四天安门惨案23周年纪念将近。六四死难者轧爱国的父亲轧伟林先生于5月25日遽然自缢身亡,天安门母亲群体周日(27日)发布讣告称,轧伟林“从50岁的壮年熬到了73岁的老年,长期的悲痛和压抑,终于导致他的绝望。

天安门母亲群体5月27日发布讣告,“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向世人宣布:六四死难者轧爱国的父亲轧伟林先生于5月25日遽然自缢身亡。享年73岁。”轧伟林22岁的次子轧爱国于1989年6月3日晚在公主坟一带被戒严部队子弹击中头部,死于301医院。

讣告说,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轧伟林先生年复一年地参加天安门母亲群体要求公正解决“六四”问题的公开信签名活动,也年复一年地密切注视着政府方面的反馈信息。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中国当局不仅无视难属们的正当要求,而且每逢六四便加紧打压难属们的纪念活动。讣告说,轧伟林“从50岁的壮年熬到了73岁的老年。长期的悲痛和压抑,终于导致他的绝望。”

轧伟林于5月24日上午10点离家出走。家人亲友到处寻找,直到26日清晨,才在一个未启用的新建地下车库内发现了他自缢身亡的遗体。

天安门母亲群体谴责一手造成了轧伟林父子死亡的悲剧的中共政府,要求当局立即将轧伟林的遗书归还其家人;呼吁海内外同胞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敦促中国政府早日公正解决“六四”问题,不让轧伟林先生的悲剧再次发生。

轧伟林先生生前为核工业部二院食品部退休职工,平素身体健康,性格内向,为人正直,办事认真。据其妻张振霞女士及其长子述说,不久前发现轧伟林身上备有一纸,上面写着“冤屈未得申雪,决意以死抗争“等内容。当时遭家人劝阻,未有行动。

轧伟林遗体已于27日上午在北京火化。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西藏拉萨再有两名藏族僧侣自焚

据本台藏语部得到消息称,星期天下午3点左右,三名藏族青年僧侣在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前抗议当局,其中两人在抗议中自焚。据目击者称,当时火势很大,两人可能已经死亡。警方和武警人员很快赶到,将火扑灭并将周围游客隔离。另一名没有自焚的抗议者当场被警方带走。据悉,自焚事件发生后,又有更多藏人抗议和被拘捕,不过暂时情况不明。目前拉萨市街头有很多警察和武警,气氛紧张。


自由亚洲电台


美视觉艺术家协会颁发“言论自由奖”予陈光诚

美国视觉艺术家协会26日在洛杉矶举行六四纪念晚会,同时颁赠2012年“言论自由奖”给陈光诚.主办方表示,虽然陈光诚不能亲自领奖,日后将设法把奖座送到他的手中。 2010年,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为刘晓波演奏的华裔小提琴家张万钧,也获颁“天安门精神奖”。

Photo: RFA

图片:视觉艺术家协会颁“言论自由奖”予陈光诚,由蕾吉.小约翰(左四)代领。(记者萧融拍摄)

美国视觉艺术家协会按往例在洛杉矶华埠举行“勿忘六四”纪念晚会.上百位中外人士于晚会一开始先为六四死难者默哀,随后将今年“言论自由奖”颁发给初到美国的陈光诚。

该协会主席刘雅雅说:“我们尝试和陈光诚联络,接下来希望能尽快把奖座送到纽约给陈光诚。”

“对华援助协会”成员Sarah对陈光诚事件受到国际舆论高度重视,感到欣慰和激动。她表示:“最近半个月以来,陈光诚事件几乎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话题,我在这段时间去了美国几个州,入住旅馆时都能看见当地报纸刊登陈光诚的消息。如今他已来到美国,我为他感到非常高兴,希望他在美国能够有个稳定自由的生活环境,让他长期以来的正义感更大力度被运用在中国弱势群体。在中国,陈光诚被政府视为最低层的犯罪份子,但是,在世界上这么多正义人士眼里,却是高度关注着他,我为此感到激动。”

来到晚会现场的中外嘉宾,包括美国知名中国事务学者林培瑞(Perry Link),以及洛杉矶“香港论坛”和“西藏之友”等海外人权组织代表。

林培瑞点评薄熙来事件和陈光诚亲友仍受迫害,都是眼下关注中国问题的最大热点。

他指出:“今年是六四23周年,从薄熙来事件到陈光诚事件,都让我感觉到现在是中国政局近20年来比较'有意思'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新发展。与此同时,有些美国媒体指陈光诚到了纽约,能够呼吸自由的空气,但我觉得这话要打个问号,因为哪怕他已来到纽约,他的亲戚仍在山东继续受到压迫,中国政府一旦听到他在美国所说的话,恐怕会更加压迫他的哥哥,侄子,还有母亲,这当然对他的言论自由造成压力。我不敢说他的言论会受到限制,但共产党一直在用这一法子威胁人们,迫使这些人言论进行自我言论审查。”

记者问林培瑞是否赞成陈光诚日后返回中国?他回答:“对于这问题,优先原则是尊重任何个人的选择,但是,若暂把这一原则搁置在旁,一旦陈光诚愿意回去,我完全赞成,因为在中国发声起到的作用,肯定比人在纽约发声的作用还大。”

2010年,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现场为刘晓波演奏致敬的小提琴家张万钧(Lynn Chang),多年来坚持以音乐向世界传递人权信息的信念,获颁“天安门精神奖”。张万钧在晚会上再度演奏献给刘晓波和刘霞的“茉莉花”,“彩云追月” 和“爱的礼赞”等三首名曲。

当天晚上,同时接受表彰的中外人权人士,另有美国知名女权社运领袖蕾吉。小约翰(Reggie Littlejohn),洛杉矶“香港论坛”前主席Arnold Hung,以及积极关注中国人权问题的媒体工作者Rudolph Pan。

这是洛杉矶第一场纪念六四23周年大型活动,也为当地连续多场六四集会拉开帷幕。

晚会嘉宾之一郑存柱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将有一场六四音乐会,到了六四当天,按照惯例在驻洛中领馆前举行六四烛光晚会,此外,在旧金山还有大型活动,海外民运界将针对中国政治情势变化进行反思,针对民运未来走向,或是对中国民主进程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将在会中提出,并予探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发自洛杉矶的报导。


图片:林培瑞忧陈光诚在美言论恐因亲友受迫害而自我设限。(记者萧融拍摄)

图片:视觉艺术家协会每年在洛杉矶颁发“言论自由奖”和“天安门精神奖”。(记者萧融拍摄)

图片:张万钧获颁“天安门精神奖”,展示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与会嘉宾签名的“民主提琴”。(记者萧融拍摄)




江迅專訪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周啟良

讀通世情.書出智慧
周啟良表示要把書展打造成香港文化平台,讓不同聲音可在平台上自由發聲。今年劃出百多個展位,專供小型出版社,兼顧大眾與小眾。今年書展的年度作家是詩人及小說家也斯。



香港書展給人第一印象無疑是「人山人海」,讀者如潮水般湧入書展會場,可謂「書香滿城,文化盛事」。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香港書展步入第二十三屆。六年來,香港書展都以「從香港閱讀世界」為主題。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書展始於一九九零年,之前香港有「中文書展」,辦了十一屆,是「香港書展」前身,由台灣出版機構主打。

一般而言,世界上書展分為三類:展銷型、訂貨型、版權交易型,香港書展屬於展銷型。被公認為全球三大華文書展是:香港書展、上海書展、台北書展,特別是香港書展,展場規模最大,參展出版商最多,入場人數最多,與書有關的文化活動最多,成了讀者與書的嘉年華。香港人需要什麼樣的書展?即將來臨的香港書展有什麼新招?就此,五月十八日走訪了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周啟良。

這些年以來香港書展都有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是怎樣產生的?

香港書展過去沒有明確主題,直至二零零七年,書展舉辦的文化活動越來越多,我們便想到要有一個主題,讓書展期間的文化活動有一個方向;另外,我們也可透過提出一個主題,引領大家思考閱讀的意義。這幾年,書展始終環繞著「從香港閱讀世界」這個主題,希望可以鼓勵大家立足香港,透過閱讀去認識世界,建立自己的世界觀。二零一零年,書展成立文化活動顧問委員會,顧問們談到書展主題時,都覺得這七個字很能代表香港書展的大方向,因此一直都沒改,每屆只在副題上做工夫。

今年的副題是什麼?為什麼以此作副題?

去年年底,當顧問開會討論二零一二年書展主題時,適逢瑪雅的末日預言大受關注,加上二零一二年是選舉年,香港選特首,台灣選總統,中國內地中共十八大換屆,美國、法國也要換總統,全世界都面對「轉變」(change),因此有顧問就提出一個副題:「讀通世情.書出智慧」,希望可以啟發大家透過書本,認識過去,認識現在,從而掌握面對未來的知識和智慧。我個人覺得這副題很好,因為古人創造文字,就是為了傳遞知識和智慧,而閱讀的最大作用,就是為自己的思想注入更多養份,更好地認識自己身處的世界,為自己安身立命找出答案。

香港書展在理念和具體操作上每年都有所進取,今年會主抓什麼?

今年香港書展已是第二十三屆。過去一段較長的時間,我們一直努力擴大書展規模,在量的增長上取得明顯進展。近年,我們把更多精力投放在質的提升上,希望精益求精,令香港書展更上一層樓。在展覽方面,受到展覽空間的限制,除非把展場擴展至會展五號展廳,否則參展商數目已不大可能顯著增長,但五號展廳位於會展新翼五樓,把展覽擴展到那裏,有不少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我們現時集中要處理的,是如何進一步提升展覽的質素。近年,市場上出現一些有志於文化工作的出版人,他們開設小型出版社,致力於出版一些他們喜愛的書籍;另外,又有一些人醉心於寫作,希望能出版自己的書。這些出版社和作家都期望透過書展,讓更多讀者認識他們。數年前,我們因應這些新冒起的需求,在一號展廳較前的位置劃出百多個展位,專供小型出版社選擇。總體而言,書展作為一個平台,只要不斷聽取業界和公眾聲音,積極回應各方期望,一步一腳印走下去,必然可持續發展。

今年香港書展的文化活動有什麼新猷?

今年書展的年度作家是也斯。也斯在六十年代開始寫作,至今已有半個世紀,創作範疇廣泛,有詩歌、小說、散文等。他又經常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作跨界合作,給人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在書展展場內,我們會為也斯安排一個小型展覽。今年書展會繼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透過與不同單位合作,邀請兩岸三地,以至海外著名作家來現場,與讀者分享寫作經驗。香港是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香港人的閱讀亦非常廣泛。今年,我們邀請了白先勇來書展談他的父親白崇禧將軍,還有來自印度的《作死不離三兄弟》的劇作家Chetan Bhagat,希望可為大家帶來新的文化體驗。另外,香港也有一批以中文以外的文字寫作的作家,書展期間,我們將與出版社合作,舉辦多場分享會,邀請一批專門以英語寫作的香港作家,暢談寫作經驗。

文藝廊是香港書展的一個特色,今屆文藝廊有什麼內容?

在文藝廊,除了年度作家也斯的展區外,今年書展與多個本地文化機構合作,設立「中華文化漫步——廣東行」展區,展示書畫、雕刻、粵劇戲服等,藉此呈現嶺南文化的獨特面貌。此外,文藝廊又會闢設專區,展出白先勇先生珍藏他父親白崇禧將軍的舊照,增進參觀人士對近代歷史的認識。我們與梁文道先生合作舉辦的「經典讀書會」,以小組方式一起讀經典,今年會繼續舉辦。還有大銀幕上的電影,很多改編自文學名著,例如《亂世佳人》、《飢餓遊戲》,今年會舉辦多場講座,請來著名導演和編劇,一起談電影與文學的關係。

你們在籌辦文化活動時有沒有遇到什麼困惑?

我們近年談書展時,經常提到「多元化」,我覺得這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香港書展必須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特別是文化面貌,才可以算是一個屬於香港人的書展。但要做到多元化,便要面對「大眾」與「小眾」的矛盾。「大眾」與「小眾」是相對概念,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但籌辦文化活動時,假如單純講求「大眾」,便有可能失去一些有趣、未必廣為大眾所認識的元素;但活動過份「小眾」,則有可能流於曲高和寡,拒人於千里之外。此外,我們還要兼顧如何善用資源的問題,希望可以利用有限資源,為書展增添最豐富的色彩。

不少人始終不理解,一個推廣貿易發展的機構為什麼能把一個文化的書展辦得有聲有色,你們是如何自我定位的?

事實上,貿發局是一個推廣香港貿易的機構,長年累積了大量推廣貿易的經驗,在展覽事務上可說是得心應手,但在文化工作上,卻是門外漢,就算努力惡補,也談不上有什麼真知灼見。

幸好,香港有不少有志於文化工作的人士和機構,他們不斷為書展提供很多有用的意見,甚至主動參與舉辦活動,為公眾帶來很多豐富的文化節目。在這些夥伴支持下,書展在香港的文化領域中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形態,就是成為香港的文化平台,讓不同聲音,不管是大眾還是小眾,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自由發聲,體現出多元化的精神。展望未來,我相信書展這個平台角色將不斷加強,為香港帶來更活潑的文化生命。

無論哪種類型的書展都面臨網絡挑戰,電子書的出現會對香港書展帶來什麼影響?

隨著iPhone、iPad等流動平台越趨普及,電子閱讀必然成為風氣。目前,出版界仍在探索階段,包括電子閱讀的模式、電子書的訂價,以至出版商與電訊商的利潤分配等。長遠來說,香港書展作為出版界的展示平台,必然會與時並進,協助出版界推廣電子書。事實上,書展過去兩年因應這個新潮流的出現,已經設立「電子書及電子學習資源」展區,成績令人滿意。我們會繼續摸索,與業界保持溝通,令書展在電子閱讀這個新範疇上可以做得更好。

今年香港書展前有一系列名為「文化七月」的活動,這與書展有何關係?

每年香港書展只有七天,密集式展覽和文化活動,讓大家都深刻感受到閱讀的魅力。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閱讀怎麼可以只在那七天?因此,我們常問:「如何才可以延長書展影響力?」我們決定在今年七月,透過與不同機構合作,舉行一系列文化活動,取名「文化七月.悅讀夏季」。過往書展活動範圍局限於會展內。但「文化七月」的活動則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不但活動在書展前數星期開始舉行,地點亦遍及港九各地,從學校、圖書館,到商場、咖啡店,務求透過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活動,把閱讀的氛圍擴展至全城。


江迅

亚洲周刊



新加坡媒體重視蘇貞昌2016年角色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新加坡28日專電)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當選民主進步黨新任黨主席,新加坡主要媒體今天都在明顯版面報導,並且指出他被視為志在2016年總統大選。

新加坡「聯合早報」、「海峽時報」今天都刊登發自台北、放在明顯版面的蘇貞昌當選黨主席新聞,其中聯合早報更以半版呈現,顯示對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結果的重視。

星媒報導,蘇貞昌開票時一路領先,並突破「四圍一」取得過半的得票率,這項結果反映蘇貞昌的實力及人氣。

報導中也提到,這次民進黨黨主席選舉,不僅關係到民進黨在今年總統大選失利後如何重振民心,更牽動著2016年民進黨再次爭取政黨輪替的戰力。

海峽時報介紹,蘇貞昌綽號「衝衝衝」,這來自他的衝勁及在行政管理時的積極態度,這次是他在2005年為選戰敗選負責下台之後,第2次擔任黨主席,他已被視為是民進黨在2016年總統大選的可能候選人。

聯合早報報導,蘇貞昌先後在2008年及2012年兩度角逐總統大選黨內提名,但都失之交臂,這次當選黨主席,雖然一再強調是要帶領民進黨打贏2014年「七合一」選舉,但黨內及外界都認為他將再接再厲,志在2016年總統大選。1010528



西藏拉薩又傳2名喇嘛自焚

(中央社台北28日電)西藏拉薩市昨天下午傳出2名喇嘛自焚,這2名喇嘛被警方帶走,目前生死不明;據傳自焚事件後當地爆發了更多抗議和拘捕事件。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27日下午3時左右,3名藏族青年僧侶在拉薩市中心的大昭寺前抗議當局,其中2人在抗議中自焚,警方和武警人員很快趕到將火撲滅,當地警方帶走2名自焚者,另一名沒有自焚的抗議者也被警方帶走。

報導說,自焚事件發生後,又有更多藏人因抗議遭拘捕,但詳細情況不明。目前拉薩市街頭有很多員警和武警,氣氛緊張;「大昭寺」一詞也在微博被封鎖。

中國大陸四川和甘肅藏區近年來發生多起藏民抗議中共民族政策,因而自焚的事件。大陸政府因此進一步加強對西藏以及藏區的控制,派官員進駐所有寺廟和藏民村莊,並大力強調維穩的重要性。1010528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