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84師抗戰史實考證(4)
《新史記》高斌、高士潔
《新史記》編者按:75年前的1937年9月25日,林彪指揮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平型關打了一個抗擊日寇的伏擊戰;75年後的2012年9月25日,中國
抗日戰爭史學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幾個機構,舉行了為期兩天的平型關大捷學術研討會,與會人員並參觀了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和戰場遺址。
八路軍115師的平型關大捷,是當時中國十多萬軍隊參與的平型關戰役的組成部分。平型關戰役,是國民政府轄下的中央軍、晋綏軍、西北軍等和中共領導的八路軍
協同進行的,然而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這樣一些本應具有超越黨派、全民性質的機構,卻只紀念和研討共產黨領導的部隊的戰鬥經過。不
過,這次會議邀請了當時擔負正面阻擊日寇任務的國軍17軍軍長兼84師師長高桂滋中將的兒子和女兒高斌、高士潔兄妹,作為國軍將士的子女,參加這次研討
會。本文為高氏兄妹向研討會提交的論文。
(四)平型關戰役失敗的原因
1、正如陳長捷所言,平型關戰役的失敗恰是二戰區最高指揮官—閻錫山“不以全力堅決出擊,舉措失著,致誤戰機”的結果。
證
據一:陳光斗拿出一張記錄著郭宗汾轉達閻錫山電話的命令紙——“非有本長官電話,不得出擊”;證據二:總預備隊71師428團於25日晨出團城口後,明知
八路軍已向日軍開火,卻不參加戰鬥,團長王榮爵謊稱前線戰況危急,反被郭宗汾表揚;可見,郭宗汾真正領會閻錫山的意圖——“出擊”是假,保存實力是真。
2、
當時劃歸高桂滋指揮的中央軍21師師長李仙洲,9月25日給蔣介石密電中指出:“此間作戰不利原因:(一)指揮官能力薄弱。(二)指揮不統一。(三)上下
欠聯絡。(四)友軍互不相信,各不相救,致敵各個擊破……晉軍戰鬥力較差,殊不可恃。”⑷
李仙洲所指的指揮官正是閻錫山,閻錫山既不甘心讓日本人搶走自己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地盤,又不願意犧牲晉軍實力去保衛國土。
另
據《彭德懷大傳》披露,9月20日閻錫山曾動員八路軍115師與84師一起守平型關正面,被周恩來回絕了。閻錫山就是晉軍既不增援84師,又不遵守與八路
軍的約定按時出擊的始作俑者。李仙洲建議中央,除增派五師以上精銳部隊外,還應派大員前來指導。南京軍令部採納了他的意見,派衛立煌來二戰區指揮忻口戰
役,就是為避免閻錫山只把別人的部隊放在刀口上。
3、有人認為允許晉軍71師延後出擊是傅作義的失誤,這是不瞭解晉
軍的“規矩”。記者孟秋江在《大戰平型關》中有一段話:“山西軍隊沒有縱的系統,一個團長可以與最高長官直接來往,指揮官不能夠絕對指揮,這是山西隊伍不
能作戰原因之一。” ⑺
9月23日午前5時,傅作義奉閻錫山命令協同第六集團軍正、副司令指揮平型關軍事後,“極端主張的,應乘敵增援未到之前,將總預備隊增加於團城口方面,連
同平型關方面所有各部隊,全線出擊” ⑼。但在24日晨第六集團軍總部的聯席會議上,他的主張被否決了。
4、是不是
真的如孫楚所說“部隊都粘上了,哪有餘力出擊”?時任第六集團軍秘書長盧宣朗認為:“孟憲吉旅面臨敵人的壓力並不很大,但因它是孫楚的基本隊伍,所以孫也
強調該處受壓很凶,同樣很危險”⒃。獨8旅第622團營長秦駉見八路軍已開始出擊,即給本營下命令,準備向當面敵人反攻。但始終沒有接到反攻命令⒄!
(五)關於平型關戰役史料的秘密
1、二戰區為什麼要在1939年8月補寫平型關戰役經過?
中
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有兩份二戰區關於平型關戰役的戰報,一份是《第二戰區平型關會戰紀要及經過》,另一份是《平型關八次爭奪戰經過》。《平型關八次爭奪戰
經過》的收發時間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8月22日補呈的。第一頁上有一個批語:“要件。11科妥為保管並將作戰經過概要酌予修改”。說明在這之前
已經有一個作戰經過概要,需要修改。不僅這份是補呈的,《第六集團軍晉北平型關會戰戰鬥經過詳報》和《第71師平型關會戰戰報,也是補呈的。因此,第二歷
史檔案館沒有84師或17軍平型關會戰詳報,絕非偶然。
2、《晉綏抗戰》一書中的《在團城口抗戰的第17軍》和陝西政協文史資料第18輯中《由南口戰役到平型關大戰》有什麼不同?
這
兩篇文章都出於高建白1964年的回憶錄,內容基本相同。但對照之後發現,《晉綏抗戰》中的《在團城口抗戰的第17軍》高建白原稿中的時間,全部往前改了
一天,比如把9月25日改成24日,還加註了一些錯誤評語。該書編輯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晉綏抗戰》是全國政協委託山西省政協編的,編者在1985年編
山西政協文史資料匯編第40輯時,根據陳長捷“高桂滋24日放棄團城口”的說法,繪製了一幅平型關戰役示意圖。所以,他就是要把高建白回憶的文章往錯裏
改。好在高建白的手稿已經找到,出版於1985年8月的陝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第18輯《由南口戰役到平型關大戰》,是忠實於作者原稿的。
附錄:國軍84師戰史
84
師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19軍(歸武漢政府指揮),後改番號為第47軍。1928年日軍佔領濟南,“五三慘案”發生,47軍和日軍激烈交火,軍長高桂滋幾乎
陷圍被俘。北伐成功後,47軍被整編為第133旅。1930年初高桂滋通電反蔣失敗,蟄伏山西。以後由張學良向蔣介石疏通,才被編為第32軍轄下的84
師,參加了1933年初的長城抗戰。84師在長城抗戰中擔任29軍右翼—冷口一帶防務,此役,84師堅守陣地傷亡一千餘人。
1937
年“七七事變”後,高桂滋請纓抗戰獲准。7月10日,全師除工兵連繼續綏德無定河橋工程和少數軍官因病不能隨隊外,經山西開赴南口戰場。8月7日,軍令部
發表高桂滋陞任第17軍軍長的命令,轄84師(師長由高桂滋自兼)和中央軍21師(師長李仙洲),統歸湯恩伯指揮。平型關戰役結束後,21師脫離17軍建
制。
84師在南口戰役中擔任13軍左翼防務。8月17日、20日,84師在赤城附近的井兒溝、喜峰砦全殲由沽源進犯
的,由日本藤井少將指揮的偽蒙軍兩個教導團。斃敵六、七百名,俘敵280名,繳獲迫擊炮6門,輕重機槍13挺,步槍91支,手槍31支,戰馬120餘匹,
日本旗幟5面,藤井僅以身免。這次戰鬥被李新、陳鐵健主編《全民抗戰氣壯山河》稱之為自抗戰開始以來的第一場勝利。
8月26日南口守軍全線撤退,84師擔任斷後任務,在沙城、長安嶺一線,掩護友軍。28日84師在10餘架敵機輪番轟炸和敵炮轟擊下突出重圍,唯張兼善營全營壯烈犧牲。該師官兵在涉渡桑乾河時,又遇山洪暴發,沖走成群官兵,全師尚餘4842人。
9
月12日,84師在山西廣靈火燒嶺、大白山一帶,遭遇敵阪垣師團及偽蒙軍3000餘人進攻。雙方爭奪制高點大白山,戰況激烈。13日,敵猛攻火燒嶺陣地及
木場高地,該師斃敵400餘名,將敵擊潰;但右翼因晉軍73師潰退,該師陷於包圍,不得不於20時奉命撤退。此役84師傷亡551人。
因此,84師剩下來參加平型關戰役的實際人數不超過4291人。
資料來源:
⑴《抗日戰爭正面戰場》2005年版,第536頁高桂滋致蔣介石密電(1937年9月27日)。
⑵《抗日戰爭正面戰場》2005年版,第529-543頁閻錫山與蔣介石往來密電。
⑶《抗日戰爭正面戰場》2005年版,第530頁介景和致黃紹竑密電。
⑷《抗日戰爭正面戰場》2005年版,第531-532頁李仙洲致蔣介石密電(1937年9月25日)。
⑸ 第二戰區平型關會戰紀要及經過》,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
⑹《由南口戰役到平型關大戰》,陝西文史資料第18輯,133-134頁,高建白文。
⑺孟秋江《大戰平型關》,1937年10月《大公報》。另見《西線風雲》2009版第125—126頁。
⑻《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二分冊,第51頁,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
⑼《第七集團軍傅作義部南口會戰、至太原守城戰鬥詳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
⑽邵春起《我對平型關大戰的回憶》,1985年8月《阜陽史話第五輯》79-82頁。
⑾邱仰岳《抗日戰役中平型關戰鬥之一角》,原稿藏陝西省政協文史資料檔案室。
⑿行定遠《戰鬥在平型關的第428團》--,山西文史資料第40輯第164-165頁。
⒀齊天然、苗滋庶《高桂滋傳略》,陝西政協文史資料第22輯。
⒁1988年11月繁峙縣政協文史資料。
⒂續範亭《三年不言之言》,1944年8月6日延安版《解放日報》。
⒃盧宣朗《第六集團軍總部見聞》,《晉綏抗戰》。
⒄秦駉《獨八旅第622團平型關抗戰見聞》,山西省文史資料匯編第七輯。
⒅日軍《步兵第11聯隊史》,靖國神社圖書館資料。
⒆陳長捷《平型關戰役經過》,《晉綏抗戰》第25-54頁。
⒇ 日軍《步兵第11聯隊第四中隊誌》,靖國神社圖書館資料。(原文注釋略。請看《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
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
http://www.viboo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