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記》特約記者 陳亦凡
從體改委到中顧委
薄
一波在回憶錄《七十年奮鬥與思考》中寫道:“1979年初我恢復領導職務後,重新參與黨和國家的領導與決策工作,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及陳雲同
志的直接領導下,總結歷史經驗,推進全黨對改革開放戰略決策和黨的基本路線認識的統一和提高,協調黨內一些關係,主持中顧委工作及受命處理黨內若干重大問
題等方面做了一些事情。”
1979年1月,薄一波從12年的冤案中走出來,鄧小平首先同他談話,徵求其對工作安排的意見。薄一波以國務院副總理的身分兼機械工業委員會主任後,鄧小平要求他當機械工業的“秦始皇”,期望他在改革上做出成績來。
鄧
小平首倡創辦經濟特區,是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是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方面。當時,黨內意見並不統一,不少人表示懷疑。《黨史文匯》記載,薄一波對辦經濟特區
這一新生事物滿腔熱忱,從一開始就給予大力支持,他是最早在特區考察的領導人之一。1981年11月就去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特區考察,以後又去了幾
次。薄一波認為辦特區的決策是對的,路子也是好的,是有發展前途的,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同時,針對當時的情況,也指出了值得注意和改革的問題。
1982年,為了適應改革的需要,中央決定成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薄一波又被委以重任,負責體改委的工作。
中共十二大決定成立中央顧問委員會。這是鄧小平試圖改革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舉措。薄一波主持中顧委日常工作十年,前五年是作為主任鄧小平的助手,後五年是作為主任陳雲的助手,為實現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以及受命處理黨內若干重大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92年,在完成過渡任務後,中顧委不復存在。此後,薄一波很少在公眾的目光中出現。
200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六大選舉在人民大會堂進行。這時,鏡頭裡的薄一波鬚髮皆白。薄一波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2004年8月22日,96歲的他在人民大會堂參加鄧小平百年誕辰紀念。
薄一波離開領導崗位後,出版了《七十年奮鬥與思考》、《領袖元帥與戰友》與《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下兩冊。
薄一波回憶錄《七十年奮鬥與思考》。
鄧薄聯手逼元老退位
雖然中顧委這個獨特機構早已消失在中國政治舞台上,但它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歷史坐標。在“文革”結束六年,改革開放正在逐步拉開序幕之時,中顧委是確保中共政局由老到新平穩過渡的重要策略,鄧小平和薄一波聯手,確保了這一策略最終順利實施。
1982年7月30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設立顧問委員會,是一種過渡性質的。鑑於我們黨的狀況,我們幹部老化,但老幹部是骨幹,處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
“所以,我們需要顧問委員會來過渡。我們有意識地採取這個辦法,使過渡比較順利。也許經過兩屆代表大會以後,顧問委員會就可以取消了。如果兩屆的話,就要十年。”
在鄧小平推薦下,薄一波擔任中顧委副主任,主持中顧委的日常工作。此前的薄一波是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黨組書記。
中
顧委作為一個過渡性質的組織,被鄧小平規定為中央委員會的“政治上的助手和參謀”,目的是“使中央委員會年輕化,同時讓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線之後繼續發
揮一定的作用”。進入中顧委是有一定條件的,必須“具有40年以上的黨齡,任過省部級、大軍區主要領導職務,對黨有過較大貢獻,有較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
在黨內外有較高聲望。
中顧委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四條,包括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制訂和執行提出建議,接受諮詢;協助中央委員會調查處理某些重要問題;在黨內外宣傳黨的重大方針政策以及承擔中央委員會委託的其他任務。
在中國政治中,中顧委是一個非驢非馬的怪胎。
成立之初,鄧小平和薄一波曾聯手扳倒絆腳石,促元老退位。
中
顧委成立一年後,即1983年10月16日,薄一波在中顧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老同志在退居二線、三線以後,生活要求要適可而止,說話做事要慎思而
行。不要過於計較生活、政治待遇,不要干預過去領導過的地方和部門的工作,使新上來的同志為難。中央在政治上、生活上對我們老同志是很照顧的。在生活上我
們不應該有更多的要求。在政治上,黨和國家的大事,我們都能參與一份意見,盡一份力量,中央已經給了我們這種機會,使我們能夠盡到自己的義務,參加整黨工
作就是這樣。至於慎思而行,就是我們要多做調查研究,多瞭解些情況,把事情搞得準確一點,把握得好一點。”
1986年4月,薄一波又提出“六要六不要”。
“六
要”是:一要支持新的領導班子的工作,這是六要中最根本的一條;二要關心下一代,包括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三要公正嚴明,說公道話,辦公道事;四要拾遺補
缺,做各級黨委、政府沒有精力顧及的事情;五要學習,包括學習政治理論著作、中央的方針政策、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的管理知識,以便更新我們的知識結
構,開闊我們的思路;六要做表率,特別要做維護黨的團結的表率。
“六不要”是:第一,不要干擾新班子的工作,特別是
在人事安排問題上不要干預;第二,不要違反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不要經商做買賣;第三,不要向組織上提過分的要求;第四,不要介入無原則的糾紛;第
五,未經中央或省委批准,不要當全國性或全省性組織的名譽會長、董事長之類的職務;第六,不要發牢騷,即不分場合、不看對象,隨便議論黨的現行政策和人事
方面的問題。
以其言來對照其行,薄一波這“六要六不要”,實在不啻搧了自己六個大嘴巴。
用“文革”手段逼胡下台
在
中國撥亂反正、平反冤獄、改革開放的史冊上,胡耀邦無疑是有功之臣、有恩之人。中國民眾都不會忘記,在“四人幫”垮台、凡是派當道、政治情勢陰晴不定的時
刻,為爭取鄧小平復出、為背負“叛徒”汙名的彭真、薄一波等中共元老伸冤,胡耀邦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更冒著黨內任何人都不曾遇到、危及政治生命的巨大風
險。
但是,在1986年底及1987年初,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卻與薄一波、彭真和王震等聯手,將胡耀邦趕下台。鄧小平、胡耀邦這對延安年代的師生、戰爭中的上下級、“文革”時的難兄難弟、撥亂反正的並肩戰友,最終在中共是否要落實民主政治的爭議中分道揚鑣。
導致胡耀邦下台的原因雖然複雜,但據中國著名記者胡應南研究發現,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鄧小平是否全退”的爭議。
問題是,胡耀邦當時的總書記地位是在中央全會上產生的,要罷免,也應按正常程序,由中央全會作出決議。可是,胡耀邦的政治命運卻由師出無名、所謂的黨內“民主生活會”、幾個政治老人拍板決定,黨內產生質疑,許多黨員都認為不合法。
1986年5月,鄧小平約胡耀邦到家中談論中共十三大人事安排。胡耀邦說:“我已年過70了,十三大一定要下來。”鄧小平說:“我、陳雲、先念都全下,你要下就半下,不再當總書記,而再當一屆軍委主席或國家主席,到時候再說。”
同年8月22日,鄧小平過81歲生日,在北戴河擺了幾桌酒席,表示在兩年後的中共十三大上全退。胡耀邦信以為真,在與香港記者陸鏗交談時將鄧要退休的消息透露了,不料引起軒然大波。
此後,胡耀邦的權力被削弱,他失去了中共十三大的人事主導權。這個人事權居然交給了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在中共總書記胡耀邦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鄧小平安排由薄一波等七人組成的小組,分頭找有關人員等徵求十三大的人事安排意見,尤其徵求對總書記胡耀邦的意見。
同年11月,由安徽中國科技大學開始的學潮蔓延至北京。12月23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000多名學生與校長、黨委書記辯論民主問題,並且上街遊行。學潮有擴大的趨勢,給中共高層“倒胡耀邦”行動找到了藉口。
12
月30日,胡耀邦打算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討論書記處拿出的關於處理學潮的意見。鄧小平不同意開會,並要胡耀邦到他指定的地點談話。鄧認為學生運動是“幾年
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旗幟不鮮明、態度不堅決的結果”,並責問胡耀邦“你難道沒有責任?”胡耀邦回答說:“我保留我的意見。”
鄧小平說:“不是保留,而是要你馬上站出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否則就放任了資產階級自由化。”鄧還說:“沒有專政手段是不行的。對專政手段,不僅要講,而且必要時要使用。”
1987年元月10日,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主持的“民主生活會”在中南海召開。薄一波一上來就要胡耀邦作檢討。
薄
一波說:“胡耀邦整天到處亂跑,全國兩千多個縣,你都快跑遍了,你是黨的主席、副主席、總書記中能跑的最高紀錄。這不叫指導工作,而是遊山玩水,嘩眾取
寵。”楊尚昆說:“胡耀邦,你如果想要亡黨亡國的話,你就和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結成聯盟吧。”王震則說:“你胡耀邦要是不願意和我們走的話,你就不必待在
這裡了。”宋任窮說:“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胡耀邦對待鄧小平的態度。”
有充分準備的鄧力群對胡耀邦作長達五、六小時
的批判發言。連續多天的“生活會”上,發言者矛頭都指向胡耀邦,斥責他只講“反左”,不講反右。薄一波、彭真要求胡耀邦辭職,王震表示:“薄一波、彭真代
表了我們大多數的意見。”面對如此場面,習仲勛忍無可忍,指著薄一波等人說:“你們這是幹什麼?這不是重演‘逼宮’嗎?”說著說著,習仲勛激動起來,說:
“這不正常!生活會上不能討論黨的總書記的去留問題,這違反黨的原則。我堅決反對你們這種做法!”胡耀邦沒讓習仲勛說完,就站起來勸說:“仲勛同志,我已
考慮好了,不讓我幹,我就辭職。”
1987年10月,也就是胡耀邦下台10個月後,中共召開十三大,選中央委員時胡
耀邦得票1800多,差幾十票就是全票。選政治局委員,胡耀邦又當選,差七票是全票,未投票者包括他自己。而當初醞釀胡耀邦下台的鄧力群和胡喬木,則在選
舉中因得票最少而落選。(《新史記》15期)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
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
http://www.viboo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