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港而言,選票是奢侈品。喋喋不休地討論行政長官的選舉風雲,要選這個選那個,說穿了,大多數人只是坐山觀虎鬥,望洋興嘆改變不了什麼。在直選的國家,選民會為自己的取向,與家人、朋友吵得面紅耳赤,因為選舉,是決定他們今後數年的生活軌舻。
選票應可決定未來政策的路向。也許,大部分香港市民均沒有期盼豬狼其一會帶香港走出困局。畢竟,兩者皆在小圈子制度下推選出來,管治思維仍是那一套、利益集團依舊是那一幫、問責對象仍舊一貫是北大人。這樣的情,多少有利香港的政綱條文可真正兌現,市民心中有數。當年董建華先生下台,換上的曾蔭權爵士挾覑逾七成的支持度,也曾帶給市民一剎那憧憬,可惜,7年下來,有利市民的政策又有多少呢?
在外國的民主制度下,選票就是要改變政策方向,選民透過參與、權衡利弊後,作出理性的決定。從英國的工黨到保守黨、美國的共和黨到民主黨,市民要改變現,不同政黨的意識形態成為取決的指標。
選票是人民的授權,政權的認受性。以直選方式進入政府,是日後政府管治威信的基石。今天,豬狼鬥互相抹黑,當中的疑團不單沒有為他們帶來政治後果,輸掉選舉,反之,可預見的是二者其一將把這些醜聞帶進新政府,普羅大眾對其誠信必定有所保留,甚至影響新政府管治和施政。
民主政治的本質就是要讓選票決定接受或反對當前領袖的行為和處事手法。比方說,市民不會因曾爵士任內通過最低工資而對其有高度的評價,然而,曾政府政策倒行逆施,推行內地車自駕遊措施便是一例。對當下愈見迫切的問題坐視不理,漠視雙非問題,令本地孕婦脇位嚴重不足;縱容公共事業罔顧社會責任;任憑房屋價格高居不下。把市民不滿的情緒逐漸推向臨界點,如此低的認受性,即使不尋求連任,其所聯誼的政黨亦會負上責任。在真正民主體制的國家,對政府不滿,人民會上街示威;透過選票,使政治領袖負上政治後果,而不是指望他們會忽然「英明」。
今天,我們沒有選票,若普選一旦通過,我們的選票不再是一張紙,當選的政府不再是與民意脫節,那時,選票將是一個影響大眾居處今後的發展路線的重要決定。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生
香港 明報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周浩鼎﹕新特首的誕生
執筆之時,新特首已經誕生。梁振英先生以689票當選新一屆行政長官。然而,面前的道路殊不平坦。這一次行政長官選舉,兩邊陣營的嫌隙必須盡快修補,大和解的工作不能怠慢。由於在選前舉行的全民投票當中,22萬人走出來投票,當中超過12萬票是白票,唐英年及梁振英兩位的得票量亦非常相近,兩位候選人得票率各自不足20%,這也對將來特區政府的管治帶來影響。由於是次選舉兩位候選人黑材料和醜聞滿天飛,亦導致市民對兩位的支持度皆在近日不斷下降。過去我們的兩位特首,董建華及曾蔭權皆在高民望及高支持度下產生,但今次卻截然不同。由於新當選的特首在民望及公眾支持度上不足,推行新政也不容易。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坊間一般認為,挺唐派比較傾向是工商界代表,挺梁派傾向基層。若這說法屬實,新特首上任後的首要工作就是嘗試緩和兩階層之間的矛盾。筆者曾經在論壇中提過,社會資源分配不公,政府有需要負起責任,但我們亦不應讓一種「仇富」及「仇商」的情緒在社會上不斷蔓延。工商界還涵蓋了一批中小型企業,它們的確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作出不少貢獻。新特首藉覑修補與這些工商界代表在選舉中產生的嫌隙,應多聆聽意見,平衡各階層的利益,而不是完全向基層傾斜,或走民粹主義的政策方針。
新特首誕生,但民情洶湧,看來還需要時間及相當工夫安撫大眾的不滿,方能有利於日後施政及管治。
香港 明報
新特首誕生,但民情洶湧,看來還需要時間及相當工夫安撫大眾的不滿,方能有利於日後施政及管治。
香港 明報
胡锦涛: 不希望半岛缓和势头发生逆转
图:26日,韩国总统李明博欢迎出席核安全峰会的胡锦涛\美联社
【大公报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6日上午在首尔青瓦台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这是继李明博总统1月份成功访华后两国元首再次会面。胡锦涛表示,不希望看到来之不易的半岛缓和势头发生逆转。
据中通社报道:两国元首就中韩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一致同意以建交20周年和举办中韩友好交流年为契机,推动中韩关系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胡锦涛提出,双方要重点做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政治和战略互信。二是扩大两国务实合作。三是改善两国关系民意基础。
胡锦涛指出,要充分利用中韩友好交流年、韩国访问年、丽水世博会等契机,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媒体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
李 明博表示,韩方对中国发展抱有信心,期待着同中国建立更紧密、更强有力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他表示完全赞同胡锦涛主席提出的3点建议,韩方希望 同中国加强战略对话,深化互信。韩方愿同中方早日启动两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并为中国企业在韩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在 听取了韩方对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的看法后,胡锦涛强调,最近,朝鲜半岛局势又出现一些新情况,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们同包括韩方在内的各方保持密切沟 通。目前,半岛局势非常复杂敏感,我们不希望看到来之不易的半岛缓和势头发生逆转。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继续为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做出积极努力。
梁速訪中聯辦惹非議 否認謝票 政黨斥損一國兩制不智
候任特首梁振英當選翌日,即赴中聯辦高調與主任彭清華及副主任李剛會面約一個半小時,更在傳媒面前握手;反觀梁同日與特首曾蔭權、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及首席法官馬道立的禮節性拜訪,均在半小時內完成,時間只及中聯辦會晤的三分之一左右。
泛民主派質疑獲中聯辦出手力挺當選的梁振英去謝票,公然破壞一國兩制,自由黨也稱行為不智,但民建聯和工聯會認為做法沒問題。梁振英否認謝票,堅稱只是與中聯辦商討到京接受任命的安排等。
梁振英昨早先與曾蔭權會面約半小時,商討交接安排,會後他稱「我要求行政長官代我向所有與昨日(前日)那場選舉有關的公務員同事,轉達我誠摯的謝意」。據悉,3司12局昨晨已透過特首辦,向候任特首辦發出現行政策的簡報,供梁參考。
會晤長1.5小時 較晤特首長兩倍
梁其後轉往拜訪總部設於西環的中聯辦約一個半小時,離開時獲彭清華、李剛及早前被指就西九事件向特首辦施壓的研究部長曹二寶送別,更在門外高調與3人握手道別。曹二寶早年曾撰文,建議香港需要兩支管治隊伍,惹起反彈。
其後,梁振英再先後到訪立法會及終審法院,與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及首席法官馬道立作禮節性拜訪,他在兩個地方各只匆匆逗留20分鐘左右,時間遠較拜訪中聯辦的短促。
梁:談赴京接受任命安排
記者昨在中聯辦、候任特首辦及立法會均先後追問梁是否向中聯辦謝票,他一概封口,直至到達最後一站終院方開腔回應。他稱自己「完全不是去謝票」,強調只是向中聯辦商討赴京接受任命的安排,並討論如何進一步落實國家給予香港的優惠,包括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十二五規劃及副總理李克強早前宣布的36條等。
對於他先到中聯辦,才到訪立法及司法機關,梁振英稱並非覺得中聯辦較重要,行程安排是「考慮到時間上的先後問題」。他又稱,期望未來能約見落選的唐英年及何俊仁,交流意見。何俊仁昨以事忙為由未能與梁會面。
民主黨張文光認為,梁振英拜訪曾蔭權只出於禮貌,到訪中聯辦卻出於感恩之心,「中聯辦當日高調提攜梁參選特首,如今他亦毋須避嫌向中央謝票,踐踏一國兩制」。工黨副主席何秀蘭更質疑這等同讓中聯辦干政常規化。
自由黨主席劉健儀亦批評梁做法不智,「現時社會對中聯辦介入香港選舉有很多揣測,他到中聯辦,只會更令人覺得中聯辦干預香港事務,引起外界迴響,梁振英應自己判斷是對是錯」。
劉江華﹕溝通非壞事 黃國健籲勿陰謀論
不過,民建聯劉江華就認為,外界應以平常心看待事件,梁與各界溝通非壞事。工聯會黃國健稱不應陰謀論看這事,候任特首去中聯辦好正常,因特首在未來中港關係議題需與中央合作。
資深傳媒人程翔質疑梁振英此舉,等同將大家擔心的「西環治港」,由不成文規定變成公開化。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梁振英在當選翌日的行程,一方面是展示他主政香港的角色,馬上與中聯辦商討涉中港的政策,另一方面可能是顯示給港人特首與中聯辦公開接觸常態化。他認為,現時外間對中聯辦干預香港事務有很多傳聞,梁振英此舉更令人聯想是「入廟還神」,會引來負面效果,令人擔心一國兩制方針受到壓力。
明報記者
香港 明報
泛民主派質疑獲中聯辦出手力挺當選的梁振英去謝票,公然破壞一國兩制,自由黨也稱行為不智,但民建聯和工聯會認為做法沒問題。梁振英否認謝票,堅稱只是與中聯辦商討到京接受任命的安排等。
梁振英昨早先與曾蔭權會面約半小時,商討交接安排,會後他稱「我要求行政長官代我向所有與昨日(前日)那場選舉有關的公務員同事,轉達我誠摯的謝意」。據悉,3司12局昨晨已透過特首辦,向候任特首辦發出現行政策的簡報,供梁參考。
會晤長1.5小時 較晤特首長兩倍
梁其後轉往拜訪總部設於西環的中聯辦約一個半小時,離開時獲彭清華、李剛及早前被指就西九事件向特首辦施壓的研究部長曹二寶送別,更在門外高調與3人握手道別。曹二寶早年曾撰文,建議香港需要兩支管治隊伍,惹起反彈。
其後,梁振英再先後到訪立法會及終審法院,與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及首席法官馬道立作禮節性拜訪,他在兩個地方各只匆匆逗留20分鐘左右,時間遠較拜訪中聯辦的短促。
梁:談赴京接受任命安排
記者昨在中聯辦、候任特首辦及立法會均先後追問梁是否向中聯辦謝票,他一概封口,直至到達最後一站終院方開腔回應。他稱自己「完全不是去謝票」,強調只是向中聯辦商討赴京接受任命的安排,並討論如何進一步落實國家給予香港的優惠,包括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十二五規劃及副總理李克強早前宣布的36條等。
對於他先到中聯辦,才到訪立法及司法機關,梁振英稱並非覺得中聯辦較重要,行程安排是「考慮到時間上的先後問題」。他又稱,期望未來能約見落選的唐英年及何俊仁,交流意見。何俊仁昨以事忙為由未能與梁會面。
民主黨張文光認為,梁振英拜訪曾蔭權只出於禮貌,到訪中聯辦卻出於感恩之心,「中聯辦當日高調提攜梁參選特首,如今他亦毋須避嫌向中央謝票,踐踏一國兩制」。工黨副主席何秀蘭更質疑這等同讓中聯辦干政常規化。
自由黨主席劉健儀亦批評梁做法不智,「現時社會對中聯辦介入香港選舉有很多揣測,他到中聯辦,只會更令人覺得中聯辦干預香港事務,引起外界迴響,梁振英應自己判斷是對是錯」。
劉江華﹕溝通非壞事 黃國健籲勿陰謀論
不過,民建聯劉江華就認為,外界應以平常心看待事件,梁與各界溝通非壞事。工聯會黃國健稱不應陰謀論看這事,候任特首去中聯辦好正常,因特首在未來中港關係議題需與中央合作。
資深傳媒人程翔質疑梁振英此舉,等同將大家擔心的「西環治港」,由不成文規定變成公開化。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梁振英在當選翌日的行程,一方面是展示他主政香港的角色,馬上與中聯辦商討涉中港的政策,另一方面可能是顯示給港人特首與中聯辦公開接觸常態化。他認為,現時外間對中聯辦干預香港事務有很多傳聞,梁振英此舉更令人聯想是「入廟還神」,會引來負面效果,令人擔心一國兩制方針受到壓力。
明報記者
香港 明報
標籤:
香港特首推選
薄瓜瓜英籍管家 死因重查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在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引發的高層政治權力鬥爭發展撲朔迷離之際,英國外交部日前突就一起去年11月在重慶發生的英籍人士命案,要求中方重啟調查。外傳命案主角實為薄熙來之子薄瓜瓜的英籍管家,且與薄妻谷開來有商務糾紛,恐因此遭薄家下毒害死。疑點重重的案件恐成為壓垮薄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英國廣播公司(BBC)、《衛報》等報導,英國外交部前天向中方發出照會,要求重啟去年11月在重慶發生的英籍男子海伍德(Nick Haywood)命案。英國官員稱此因「有說法認為他(海伍德)的死亡情況有可疑之處」。
與薄妻有金錢糾紛
但英方拒絕透露相關「疑點」與早先「夜訪美國領事館」的王立軍,提供給美方的內幕資料有無關聯。只稱命案發生後,海伍德的大連籍妻子並未要求英方跟進案件,故遲至近日才向中方提出要求。
據了解,擔任英國豪華跑車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北京經銷商的海伍德,多年前透過大連籍妻子牽線認識薄家,與薄家有不少生意往來。美國《華盛頓郵報》透露,海伍德去年10月被發現莫名死在重慶一家旅館。當地官方宣布死因為「飲酒過量」,未經驗屍就迅速將其火化;但有人指海伍德根本就滴酒不沾。
王立軍想調查遭阻
據稱命案當時,擔任重慶公安局長的王立軍曾介入調查,卻遭薄家制止。王懷疑海伍德乃遭毒死,認為海伍德與薄妻谷開來有商業糾紛。王曾就此事件與薄熙來討論,雙方起爭執。
《南方週末》記者褚朝新日前更於微網誌上披露,稱「英國人海伍德在渝被害,王麗娟(即王立軍)破案劍指薄夫人,於是被休假、入美領館。」
目前在哈佛大學攻讀碩士的薄瓜瓜,外傳在父親遭解職後便未曾出現。他的牛津大學同學則透露,他先前因愛玩遭退學或休學,經中方求情才復學。
台灣 蘋果日報
英國廣播公司(BBC)、《衛報》等報導,英國外交部前天向中方發出照會,要求重啟去年11月在重慶發生的英籍男子海伍德(Nick Haywood)命案。英國官員稱此因「有說法認為他(海伍德)的死亡情況有可疑之處」。
與薄妻有金錢糾紛
但英方拒絕透露相關「疑點」與早先「夜訪美國領事館」的王立軍,提供給美方的內幕資料有無關聯。只稱命案發生後,海伍德的大連籍妻子並未要求英方跟進案件,故遲至近日才向中方提出要求。
據了解,擔任英國豪華跑車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北京經銷商的海伍德,多年前透過大連籍妻子牽線認識薄家,與薄家有不少生意往來。美國《華盛頓郵報》透露,海伍德去年10月被發現莫名死在重慶一家旅館。當地官方宣布死因為「飲酒過量」,未經驗屍就迅速將其火化;但有人指海伍德根本就滴酒不沾。
王立軍想調查遭阻
據稱命案當時,擔任重慶公安局長的王立軍曾介入調查,卻遭薄家制止。王懷疑海伍德乃遭毒死,認為海伍德與薄妻谷開來有商業糾紛。王曾就此事件與薄熙來討論,雙方起爭執。
《南方週末》記者褚朝新日前更於微網誌上披露,稱「英國人海伍德在渝被害,王麗娟(即王立軍)破案劍指薄夫人,於是被休假、入美領館。」
目前在哈佛大學攻讀碩士的薄瓜瓜,外傳在父親遭解職後便未曾出現。他的牛津大學同學則透露,他先前因愛玩遭退學或休學,經中方求情才復學。
台灣 蘋果日報
標籤:
中國官場
共識政治的兩面性
台灣最近的一次大選,流行講「共識」這個詞。馬及國民黨講九二共識;蔡及民進黨講台灣共識。台北論壇呼籲國、民兩黨要對兩岸政策達成共識。共識在政治運作裡究竟扮演什麼角色?
共識(consensus)在19世紀中葉成為英文單字,原先在拉丁字源中指涉「一個協定或一種共同情感」。拉丁字con意指「一起」和sentire則指「感覺」,就是人們一起共同的感覺。1861年形成一個提法:「構成一個國家文明的各部分之間有一個普遍的關聯,即是共識。」18世紀中葉,共識出現兩種特殊的意涵:法律的意涵─《羅馬法》的共識契約;生理學的意涵─神經系統自發的或反射的動作。最後演變成「普遍一致」的意思。
20世紀中葉共識成為重要的政治用語,指涉的是「意見一致」。所謂「共識政治」可以是根據現存的整體共同意見所採取的政策,並且避免或避開意見分歧的政策,目的是「走中間路線」或「採折衷的立場」。
共識政治的另一個意思就是避開彼此基本原則的衝突;但其負面意義就是操控式的政治,其目的要塑造「沉默大眾」作為權力的基礎,以排除或壓抑不同的意見。是以共識這個具有溫和意涵的辭彙,其實內藏強烈的情緒。
一意孤行恐挑仇恨
台北論壇呼籲朝野達成兩岸政策的共識,便具有正反兩面的意涵。好的部分是國民黨必須與民進黨進行不斷、艱苦且讓步的協商,讓民進黨同意或默認(不反對)國民黨政府與中國根據九二共識而採取的政治協商。
這當然極為困難,難於上青天。負面的意思是,共識暗含對民進黨的威脅:亦即你們若始終不同意也不折衷,我們將逕自進行既定的議程,將你們甩開。方式是訴諸民意,靠民意支持排斥民進黨進入兩岸政策議題的設定過程,理由是民進黨拒絕建立共識。
但是國民黨若一意孤行,將付出嚴重的代價。兩岸政策牽涉到最艱難的政治─「認同政治」,因為它包含了人性中最非理性的部分,血緣與情緒;一旦這部分被挑起,仇恨之浪很快就可打翻並淹沒同在一條船上的人,無分藍綠。
兩岸沒有人有特權壟斷兩岸議題,必須由國、共、民三黨以及民間提供想法和建議,公民共同參與未來兩岸的大討論與大辯論,最後的結論才是真正可運作的共識。國共兩黨私相授受的「共識」只是「共」、國兩黨之「識」的簡稱,不具正當性。
台灣 蘋果日報
共識(consensus)在19世紀中葉成為英文單字,原先在拉丁字源中指涉「一個協定或一種共同情感」。拉丁字con意指「一起」和sentire則指「感覺」,就是人們一起共同的感覺。1861年形成一個提法:「構成一個國家文明的各部分之間有一個普遍的關聯,即是共識。」18世紀中葉,共識出現兩種特殊的意涵:法律的意涵─《羅馬法》的共識契約;生理學的意涵─神經系統自發的或反射的動作。最後演變成「普遍一致」的意思。
20世紀中葉共識成為重要的政治用語,指涉的是「意見一致」。所謂「共識政治」可以是根據現存的整體共同意見所採取的政策,並且避免或避開意見分歧的政策,目的是「走中間路線」或「採折衷的立場」。
共識政治的另一個意思就是避開彼此基本原則的衝突;但其負面意義就是操控式的政治,其目的要塑造「沉默大眾」作為權力的基礎,以排除或壓抑不同的意見。是以共識這個具有溫和意涵的辭彙,其實內藏強烈的情緒。
一意孤行恐挑仇恨
台北論壇呼籲朝野達成兩岸政策的共識,便具有正反兩面的意涵。好的部分是國民黨必須與民進黨進行不斷、艱苦且讓步的協商,讓民進黨同意或默認(不反對)國民黨政府與中國根據九二共識而採取的政治協商。
這當然極為困難,難於上青天。負面的意思是,共識暗含對民進黨的威脅:亦即你們若始終不同意也不折衷,我們將逕自進行既定的議程,將你們甩開。方式是訴諸民意,靠民意支持排斥民進黨進入兩岸政策議題的設定過程,理由是民進黨拒絕建立共識。
但是國民黨若一意孤行,將付出嚴重的代價。兩岸政策牽涉到最艱難的政治─「認同政治」,因為它包含了人性中最非理性的部分,血緣與情緒;一旦這部分被挑起,仇恨之浪很快就可打翻並淹沒同在一條船上的人,無分藍綠。
兩岸沒有人有特權壟斷兩岸議題,必須由國、共、民三黨以及民間提供想法和建議,公民共同參與未來兩岸的大討論與大辯論,最後的結論才是真正可運作的共識。國共兩黨私相授受的「共識」只是「共」、國兩黨之「識」的簡稱,不具正當性。
台灣 蘋果日報
美賀梁振英 促香港普選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前天在示威抗議聲中落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特首)選舉,不但成為國際媒體的關注焦點,美國國務院也在第一時間發表祝賀聲明,強調期盼香港未來能如期推行全民普選。
會中聯辦遭轟
前天以史上最低支持率當選香港新特首的梁振英,昨一早拜會現任特首曾蔭權後,竟轉赴中國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此舉引發輿論非議,痛批梁此舉有如「向中方謝票」,更質疑今後恐形成新任特首需向中聯辦交代的「常規」,嚴重破壞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立性。梁則否認「謝票」說,稱僅為商討未來的北京任命事宜。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則以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的名義,向當選的梁振英發出祝賀聲明,強調期盼香港能在2017年與2020年如期進行特首與立法會的普選,稱此為「符合《基本法》和香港市民意願。」
中國插手選舉
有鑑於競選期間黑函、醜聞滿天飛,甚至多數由官方指派、總數近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也出現分裂,加上中方插手干預,倫敦《金融時報》形容此為「充滿惡意、分裂和醜聞的選舉」,《華盛頓郵報》則指隱藏在選舉背後的手(指中方),為選舉帶來陰影。
當選香港下屆特首的梁振英(左),昨拜會現任特首曾蔭權(右)。新華社
台灣 蘋果日報
會中聯辦遭轟
前天以史上最低支持率當選香港新特首的梁振英,昨一早拜會現任特首曾蔭權後,竟轉赴中國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此舉引發輿論非議,痛批梁此舉有如「向中方謝票」,更質疑今後恐形成新任特首需向中聯辦交代的「常規」,嚴重破壞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立性。梁則否認「謝票」說,稱僅為商討未來的北京任命事宜。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則以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的名義,向當選的梁振英發出祝賀聲明,強調期盼香港能在2017年與2020年如期進行特首與立法會的普選,稱此為「符合《基本法》和香港市民意願。」
中國插手選舉
有鑑於競選期間黑函、醜聞滿天飛,甚至多數由官方指派、總數近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也出現分裂,加上中方插手干預,倫敦《金融時報》形容此為「充滿惡意、分裂和醜聞的選舉」,《華盛頓郵報》則指隱藏在選舉背後的手(指中方),為選舉帶來陰影。
當選香港下屆特首的梁振英(左),昨拜會現任特首曾蔭權(右)。新華社
台灣 蘋果日報
標籤:
香港特首推選
中共為政改試水溫 網上悼趙紫陽解禁
繼八九六四的文字圖片驚現百度搜索網後,隨着清明節臨近,內地互聯網更出現大量悼念因六四落馬的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網站和網頁,「趙紫陽網上紀念館」紛現,吸引網民留言悼念,追憶往事,當局視而不見。
有紀念館日悼趙者多達數千,籲平反歷史留言不絕。有學者指,當局對六四話題有限度開禁,是想測試民情,為傳說要推行的政治改革試水溫。
「總有一天你會沉寃得雪」
《蘋果》記者發現,紀念趙紫陽的網站、網頁最近在內地互聯網大行其道,打正「趙紫陽網上紀念館」者數以十計,可隨意登入瀏覽、悼念和留言,而這些網站 IP顯示服務器都在內地,如杭州同懷網、瀋陽家祭網、北京地球城、中國陵網、安徽的紛雨等。網站不但收藏趙的歷史相片,更允許網民留言,發表感想。
網民留言中不乏過去被視為「敏感」的語句,如「自古忠良命多舛」、「總有一天你會沉寃得雪」、「歷史是人民寫的,公道自在人心」、「政治變革的前夜,更懷念您的聲音」、「你不肯同流合污,人民忘不了你」、「有的人活着,但已經在人民的心中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等。
網上紀念館人氣旺
家祭網負責人昨對《蘋果》坦承,趙紫陽紀念館已開了兩年,過去一直低調,不時會有公安網警致電警告要「把緊點」,但最近幾個月已沒人管。
負責人稱,趙的紀念館最近人氣特旺,每日至少有 2,000至 3,000的點擊量,留言數以百計,「網民愛怎麼說怎麼說,我們通常不刪帖。」
據悉,位於河南滑縣的趙紫陽故鄉,趙親友自建的紫陽故居紀念館亦開始越來越多民眾前往參觀,當局也不阻攔,但之前只要有外地人入村即遭公安截查。
北京獨立學者張耀傑指,盛傳中共要在十八大後推動政改,並傳正考慮從六四這個最大的包袱入手,「也許互聯網放鬆對六四相關信息的管制,是他們故意放風,測試民情民意吧!」《蘋果》記者
有紀念館日悼趙者多達數千,籲平反歷史留言不絕。有學者指,當局對六四話題有限度開禁,是想測試民情,為傳說要推行的政治改革試水溫。
「總有一天你會沉寃得雪」
《蘋果》記者發現,紀念趙紫陽的網站、網頁最近在內地互聯網大行其道,打正「趙紫陽網上紀念館」者數以十計,可隨意登入瀏覽、悼念和留言,而這些網站 IP顯示服務器都在內地,如杭州同懷網、瀋陽家祭網、北京地球城、中國陵網、安徽的紛雨等。網站不但收藏趙的歷史相片,更允許網民留言,發表感想。
網民留言中不乏過去被視為「敏感」的語句,如「自古忠良命多舛」、「總有一天你會沉寃得雪」、「歷史是人民寫的,公道自在人心」、「政治變革的前夜,更懷念您的聲音」、「你不肯同流合污,人民忘不了你」、「有的人活着,但已經在人民的心中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等。
網上紀念館人氣旺
家祭網負責人昨對《蘋果》坦承,趙紫陽紀念館已開了兩年,過去一直低調,不時會有公安網警致電警告要「把緊點」,但最近幾個月已沒人管。
負責人稱,趙的紀念館最近人氣特旺,每日至少有 2,000至 3,000的點擊量,留言數以百計,「網民愛怎麼說怎麼說,我們通常不刪帖。」
據悉,位於河南滑縣的趙紫陽故鄉,趙親友自建的紫陽故居紀念館亦開始越來越多民眾前往參觀,當局也不阻攔,但之前只要有外地人入村即遭公安截查。
北京獨立學者張耀傑指,盛傳中共要在十八大後推動政改,並傳正考慮從六四這個最大的包袱入手,「也許互聯網放鬆對六四相關信息的管制,是他們故意放風,測試民情民意吧!」《蘋果》記者
香港 蘋果日報
標籤:
六四事件
成績差遭牛津勸退 薄瓜瓜靠彭定康轉讀哈佛
薄熙來之子薄瓜瓜被爆因成績差被牛津大學勸退,為保其父面子,出動外交官、香港富豪甚至末代港督彭定康等「國際公關」才轉學到哈佛。
「愛花錢到病態」
薄熙來與谷開來 24歲獨子薄瓜瓜在海外奢侈生活向來為人詬病。薄熙來最後一次公開見記者時還就此辯護,稱兒子沒有法拉利,讀書也是靠全額獎學金。此後有媒體致電薄瓜瓜曾就讀的英國哈羅公學,該校稱沒有全額獎學金。據悉,從月中薄熙來去職起,薄瓜瓜再沒出現在美國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的課堂。
近日網上又傳薄瓜瓜因讀書成績差被牛津大學勸退學而轉讀哈佛。過程中薄父母動用各種關係疏通牛津哈佛,包括請香港頂級富人游說牛津大學名譽校長彭定康,出一份無成績記錄的「上學證明」,哈佛始接受。
無獨有偶,前日英國《每日郵報》也報道薄瓜瓜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讀到第二年即因成績差被退學,同學稱當時還有中國大使專程到學院說這樣會令他父親沒面子。而牛津一校刊曾用「愛花錢到病態」、「和書本關係緊張」形容這位紅三代,薄瓜瓜曾在牛津搞絲路舞會,請少林僧侶打功夫;更請來巨星成龍大哥講座、與自己同台獻唱。
新浪微博/英國《每日郵報》
香港 蘋果日報
「愛花錢到病態」
薄熙來與谷開來 24歲獨子薄瓜瓜在海外奢侈生活向來為人詬病。薄熙來最後一次公開見記者時還就此辯護,稱兒子沒有法拉利,讀書也是靠全額獎學金。此後有媒體致電薄瓜瓜曾就讀的英國哈羅公學,該校稱沒有全額獎學金。據悉,從月中薄熙來去職起,薄瓜瓜再沒出現在美國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的課堂。
近日網上又傳薄瓜瓜因讀書成績差被牛津大學勸退學而轉讀哈佛。過程中薄父母動用各種關係疏通牛津哈佛,包括請香港頂級富人游說牛津大學名譽校長彭定康,出一份無成績記錄的「上學證明」,哈佛始接受。
無獨有偶,前日英國《每日郵報》也報道薄瓜瓜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讀到第二年即因成績差被退學,同學稱當時還有中國大使專程到學院說這樣會令他父親沒面子。而牛津一校刊曾用「愛花錢到病態」、「和書本關係緊張」形容這位紅三代,薄瓜瓜曾在牛津搞絲路舞會,請少林僧侶打功夫;更請來巨星成龍大哥講座、與自己同台獻唱。
新浪微博/英國《每日郵報》
香港 蘋果日報
網傳薄瓜瓜在英國蒲夜店照。互聯網
網上流傳薄瓜瓜的法拉利跑車停在美國駐華大使北京住所門外的照片。
標籤:
中國官場
唐英年之敗重挫江澤民
梁振英以六八九票險勝,更有報章形容為「慘勝」。如此結果,也是江澤民及胡錦濤的「江胡之爭」第一回合交手的情況:胡錦濤險勝,暫處上風。兩個結果絕非偶然巧合,而是中港政治密不可分的明證。
梁振英得勝,全賴「西環」(中聯辦)全力護航。「中聯辦」專責操控本港地下黨(土共)、左派團體等,屬胡錦濤勢力。隨着選舉日迫近,梁振英民望不斷下滑,本來暗中活動的中聯辦,不惜悍然破壞「一國兩制」,用盡種種手段公然替狼鷹拉票,包括向傳媒施壓、「約見」挺唐選委等。
箇中原因,應是唐營在江澤民支持下,還有一定的箍票能力。一向與江澤民關係良好、受到港澳辦禮待的挺唐地產商,堅拒「中聯辦」的轉軚要求。
這 是江胡之戰的延伸,因「胡營」掌握行政資源,出師有名,其陣前主將梁振英的表現又遠勝「江營」唐英年;相反,江澤民本以為憑着經營多年的港澳辦及本港商界 強大勢力,加上他在黨政軍的支持,胡錦濤應不會破壞他醞釀多年的「捧唐」計劃,誰知胡錦濤趁王立軍事件展開攻勢,令他來功虧一簣。梁振英的勝利,對胡只是 錦上添花,畢竟兩人並無淵源,胡只是因為要反對江澤民才支持梁;相反,唐的失利卻江澤民沉重一擊,說明他的勢力正江河日下。
近日江胡交鋒,江處處落於下風。薄熙來被撤職後,傳出他被「雙規」,重慶則展開全面的清理薄熙來行動,檢察院、公安等主要領導人大換班,薄倡導的唱紅歌遭禁制,薄的題字、肖像等被拿下。顯然,即使薄熙來未被雙規,但情況也不樂觀。
更 甚者,江澤民姪女婿、黨內排名第九的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被王立軍指控與薄熙來合謀,準備等習近平繼位後將習拉下馬,由薄取代,加上周永康多日未露面, 盛傳已失勢。二十二日的政法委宣傳會議他也只去信指示,沒親自赴會,有違常理,信中用上「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捧胡字句,兩天後終 會見到訪印尼外長馬蒂。以往他絕少接見到訪外長,外界認為此安排突兀,相信是周永康藉此闢謠。但如此狼狽,顯示周永康並不好過。
胡錦濤能暫佔上 風,根本原因還是有軍隊支持。手握實權的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周五視察部隊時,要求軍隊效忠胡錦濤:「確保部隊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另一位負責政治工作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在王立軍事件後也公開表示效忠胡主席。(下)
張華
香港 蘋果日報
梁振英得勝,全賴「西環」(中聯辦)全力護航。「中聯辦」專責操控本港地下黨(土共)、左派團體等,屬胡錦濤勢力。隨着選舉日迫近,梁振英民望不斷下滑,本來暗中活動的中聯辦,不惜悍然破壞「一國兩制」,用盡種種手段公然替狼鷹拉票,包括向傳媒施壓、「約見」挺唐選委等。
箇中原因,應是唐營在江澤民支持下,還有一定的箍票能力。一向與江澤民關係良好、受到港澳辦禮待的挺唐地產商,堅拒「中聯辦」的轉軚要求。
這 是江胡之戰的延伸,因「胡營」掌握行政資源,出師有名,其陣前主將梁振英的表現又遠勝「江營」唐英年;相反,江澤民本以為憑着經營多年的港澳辦及本港商界 強大勢力,加上他在黨政軍的支持,胡錦濤應不會破壞他醞釀多年的「捧唐」計劃,誰知胡錦濤趁王立軍事件展開攻勢,令他來功虧一簣。梁振英的勝利,對胡只是 錦上添花,畢竟兩人並無淵源,胡只是因為要反對江澤民才支持梁;相反,唐的失利卻江澤民沉重一擊,說明他的勢力正江河日下。
近日江胡交鋒,江處處落於下風。薄熙來被撤職後,傳出他被「雙規」,重慶則展開全面的清理薄熙來行動,檢察院、公安等主要領導人大換班,薄倡導的唱紅歌遭禁制,薄的題字、肖像等被拿下。顯然,即使薄熙來未被雙規,但情況也不樂觀。
更 甚者,江澤民姪女婿、黨內排名第九的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被王立軍指控與薄熙來合謀,準備等習近平繼位後將習拉下馬,由薄取代,加上周永康多日未露面, 盛傳已失勢。二十二日的政法委宣傳會議他也只去信指示,沒親自赴會,有違常理,信中用上「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捧胡字句,兩天後終 會見到訪印尼外長馬蒂。以往他絕少接見到訪外長,外界認為此安排突兀,相信是周永康藉此闢謠。但如此狼狽,顯示周永康並不好過。
胡錦濤能暫佔上 風,根本原因還是有軍隊支持。手握實權的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周五視察部隊時,要求軍隊效忠胡錦濤:「確保部隊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另一位負責政治工作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在王立軍事件後也公開表示效忠胡主席。(下)
張華
香港 蘋果日報
梁振英訪中聯辦戰戰兢兢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到訪中聯辦,引起外界猜測、甚至批評他此行是高調到中聯辦謝票,當港人冇到。
據悉,梁此行是中聯辦主動邀請,目的有三:一是國家領導人事務繁忙,當局擬就梁赴京接受任命盡早做安排;二是要求梁上任後團結各界,修補在選舉中與工商界出現的裂痕;三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當然,梁在拜訪中亦不忘感謝中聯辦的支持。
據悉,中聯辦急於在梁振英當選次日會見,在於距離梁 7月 1日上任只剩下短短三個多月,時日無多。由於國家領導人忙於應付今秋舉行的中共十八大和外訪工作,當局擬就梁赴京接受中央任命盡早做安排。梁屆時將分別獲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和主管香港事務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接見。而有關任命爭取在 4月上旬舉行。
「 CY」係共青團
消息指,在昨日的會面中,梁振英表現得戰戰兢兢,聆聽居多,但都有機會向中聯辦官員就自己的治港理念和政策發表意見。有中方人士表示,中聯辦作為中央派駐香港、主管香港事務的機構,就算梁到訪中聯辦有何不妥?但外界總喜歡對梁上綱上線。
中聯辦支持梁振英乃公開的秘密。由中聯辦在 2007年祝賀曾蔭權當選,以及前日祝賀梁當選的賀辭比較,中聯辦對梁未來執政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期望:「團結社會各界,認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奮發有為,創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
反之,當年對曾則是要求「更好地承擔起溝通聯絡的責任,繼續推動香港與內地的交流與合作,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做出應有的努力」。中聯辦前日還表示,將「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有親中人士笑言,梁振英與共產黨「有緣」,除外界關注其地下黨員的身份外,原來梁英文名的簡稱 CY,也與共產主義青年團( Communist Youth League),即共青團的簡稱 CY不謀而合。據悉,有支持唐營的媒體,深深不忿,為揭梁黨員身份,赴美國訪問新華社前社長許家屯。但許老會否開金口,仍有待觀察。
張凡
香港 蘋果日報
據悉,梁此行是中聯辦主動邀請,目的有三:一是國家領導人事務繁忙,當局擬就梁赴京接受任命盡早做安排;二是要求梁上任後團結各界,修補在選舉中與工商界出現的裂痕;三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當然,梁在拜訪中亦不忘感謝中聯辦的支持。
據悉,中聯辦急於在梁振英當選次日會見,在於距離梁 7月 1日上任只剩下短短三個多月,時日無多。由於國家領導人忙於應付今秋舉行的中共十八大和外訪工作,當局擬就梁赴京接受中央任命盡早做安排。梁屆時將分別獲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和主管香港事務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接見。而有關任命爭取在 4月上旬舉行。
「 CY」係共青團
消息指,在昨日的會面中,梁振英表現得戰戰兢兢,聆聽居多,但都有機會向中聯辦官員就自己的治港理念和政策發表意見。有中方人士表示,中聯辦作為中央派駐香港、主管香港事務的機構,就算梁到訪中聯辦有何不妥?但外界總喜歡對梁上綱上線。
中聯辦支持梁振英乃公開的秘密。由中聯辦在 2007年祝賀曾蔭權當選,以及前日祝賀梁當選的賀辭比較,中聯辦對梁未來執政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期望:「團結社會各界,認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奮發有為,創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
反之,當年對曾則是要求「更好地承擔起溝通聯絡的責任,繼續推動香港與內地的交流與合作,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做出應有的努力」。中聯辦前日還表示,將「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有親中人士笑言,梁振英與共產黨「有緣」,除外界關注其地下黨員的身份外,原來梁英文名的簡稱 CY,也與共產主義青年團( Communist Youth League),即共青團的簡稱 CY不謀而合。據悉,有支持唐營的媒體,深深不忿,為揭梁黨員身份,赴美國訪問新華社前社長許家屯。但許老會否開金口,仍有待觀察。
張凡
香港 蘋果日報
標籤:
香港特首推選
西環治港 中聯辦變市委 特首貶為市長
特首選舉的「幕後黑手」、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昨日終於「出櫃」,首次與梁振英同場在鏡頭前亮相。有政界人士指出,曹提出在港建立「第二支管治隊伍」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將特首貶為「市長」,將中聯辦變成「市委」,現在中聯辦成功捧梁振英上特首寶座,開展「西環治港」時代。
威嚇阻查西九醜聞
港人認識曹二寶,始於傳媒報道他 2008年在《學習時報》刊出一篇題為〈「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管治力量〉文章,提出在特區政府外,另建一支管治隊伍,負責管理「國家主權或中央管理的事務和中央與特區的關係」等事務。當時已有評論指,曹二寶的文章是想為西環插手特區政治事務提供「理論基礎」。
今次特首選舉中,中聯辦為捧盛傳是中共地下黨員的梁振英上位,曹二寶不惜親身上陣,威嚇特首辦主任梁卓偉不要查梁振英的西九醜聞,引來政商界強烈不滿,指摘中聯辦干預特區內部事務。
有政界人士指出,今次中聯辦成功捧梁做特首,曹在幕後有重要角色;日後梁振英將淪為內地的市長般,事事聽命中共於西環的黨委行事,「以後特首就係市長,香港嘅市委係西環,正式落實西環治港!」
《蘋果》記者
香港 蘋果日報
威嚇阻查西九醜聞
港人認識曹二寶,始於傳媒報道他 2008年在《學習時報》刊出一篇題為〈「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管治力量〉文章,提出在特區政府外,另建一支管治隊伍,負責管理「國家主權或中央管理的事務和中央與特區的關係」等事務。當時已有評論指,曹二寶的文章是想為西環插手特區政治事務提供「理論基礎」。
今次特首選舉中,中聯辦為捧盛傳是中共地下黨員的梁振英上位,曹二寶不惜親身上陣,威嚇特首辦主任梁卓偉不要查梁振英的西九醜聞,引來政商界強烈不滿,指摘中聯辦干預特區內部事務。
有政界人士指出,今次中聯辦成功捧梁做特首,曹在幕後有重要角色;日後梁振英將淪為內地的市長般,事事聽命中共於西環的黨委行事,「以後特首就係市長,香港嘅市委係西環,正式落實西環治港!」
《蘋果》記者
香港 蘋果日報
標籤:
香港特首推選
港人治港淪落為無人治港
這次香港特首選舉造成建制派嚴重撕裂,利益團體互相激鬥,公然對抗中央,愛國陣營和政治投機分子,包括許多自己人,也趁機出來爭權奪利。這現象告訴我們一件事,就是中央政府沒有做好港澳工作。
港澳工作最重的一環,就是要抓緊港澳的政權,不管它是一國兩制還是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這兩個都是地方政府,中央有責任扮演好這兩個地方的最高執政者角色。
我一直看不慣各種利益團體跑出來為自己爭利益,亦看不慣政治投機分子,包括圍內人鬩牆內鬥、爭名奪利,然而社會上必然有許多這樣的人。現在的問題是,由於中央沒有做好港澳工作,香港出現權力傾軋的紛亂情況;講得白一點,就是包括愛國陣營內的人,藉着這個機會趁火打劫。
中央政府錯誤支持唐英年十年,最後發現原來他是「阿斗」,但由於中央一直大安旨意,沒有安排後備人選,在此情況下,利益團體便不顧大局,出來跟中央對抗。有友好分子和自己人看到梁振英的許多弱點,覺得自己好過他,亦趁機出來搶位。
香港出現今天的局面,誰要負起最大的責任?中央的威信受到香港反對派、利益團體和自己人的衝擊,如果情況持續下去,港人治港很快就會淪落為無人治港。
朱幼麟 前人大代表
太陽報
港澳工作最重的一環,就是要抓緊港澳的政權,不管它是一國兩制還是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這兩個都是地方政府,中央有責任扮演好這兩個地方的最高執政者角色。
我一直看不慣各種利益團體跑出來為自己爭利益,亦看不慣政治投機分子,包括圍內人鬩牆內鬥、爭名奪利,然而社會上必然有許多這樣的人。現在的問題是,由於中央沒有做好港澳工作,香港出現權力傾軋的紛亂情況;講得白一點,就是包括愛國陣營內的人,藉着這個機會趁火打劫。
中央政府錯誤支持唐英年十年,最後發現原來他是「阿斗」,但由於中央一直大安旨意,沒有安排後備人選,在此情況下,利益團體便不顧大局,出來跟中央對抗。有友好分子和自己人看到梁振英的許多弱點,覺得自己好過他,亦趁機出來搶位。
香港出現今天的局面,誰要負起最大的責任?中央的威信受到香港反對派、利益團體和自己人的衝擊,如果情況持續下去,港人治港很快就會淪落為無人治港。
朱幼麟 前人大代表
太陽報
非一般干預 乃機制糾偏
梁振英在小圈子選舉中以六百八十九票勝出,中央最是鬆了一口氣。雖然距一直傳聞的中央希望拿到七百票尚差一些,但大致上可以達到溫總所說的「選出多數港人擁護的特首」這一標準了。因為比起唐英年的二百八十五票,何俊仁的七十六票,CY的得票多出很多,可說贏得「好好睇睇」。唐英年的得票與何俊仁加起來尚不及CY的一半,這個結果和一直以來的民調數字差不多,顯示小圈子今次的投票意向與社會民意大致同步。
當然,小圈子的投票和社會民意大致同步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中央在最後關頭「做工作」的結果。如果按照小圈子的「組織人事結構」,唐營佔了明顯優勢,「自然」投票的話,拿到七百票當特首的,相信一定是唐唐而非CY。然而,如此這般,朝廷就可以不背上「干預今次選舉」的罪名了嗎?非也,非也。
事實上,只要是小圈子選舉,朝廷就一定難逃「操控」、「欽點」罪名。因為誰都知道,組成小圈子的「遊戲規則」就是中央制訂的,也是中央發功組建而成的。前三屆特首之產生,都是朝廷在完全掌控小圈子的投票結果情況下「選」出了朝廷心目中的特首,將「欽點」與「選舉」在小圈子中「一條龍」完美結合。如此「天衣無縫」,輿論是連「干預」的批評也懶得說了。
不過,朝廷今次引入了建制派兩位候選人的競爭,又提出了當選者要有「較高民望」和認受性的要求,這就和小圈子的人事組成發生了「結構性」的機制矛盾。因為在小圈子中佔明顯優勢的唐英年一直民望低殘,如果「由得他」當選,就必和民意擰着,不符中央要求,挽救之道只能是「西環出手」拆散唐營,這種干預實乃朝廷的「機制糾偏」,有進步意義也。
柳扶風
東方日報
當然,小圈子的投票和社會民意大致同步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中央在最後關頭「做工作」的結果。如果按照小圈子的「組織人事結構」,唐營佔了明顯優勢,「自然」投票的話,拿到七百票當特首的,相信一定是唐唐而非CY。然而,如此這般,朝廷就可以不背上「干預今次選舉」的罪名了嗎?非也,非也。
事實上,只要是小圈子選舉,朝廷就一定難逃「操控」、「欽點」罪名。因為誰都知道,組成小圈子的「遊戲規則」就是中央制訂的,也是中央發功組建而成的。前三屆特首之產生,都是朝廷在完全掌控小圈子的投票結果情況下「選」出了朝廷心目中的特首,將「欽點」與「選舉」在小圈子中「一條龍」完美結合。如此「天衣無縫」,輿論是連「干預」的批評也懶得說了。
不過,朝廷今次引入了建制派兩位候選人的競爭,又提出了當選者要有「較高民望」和認受性的要求,這就和小圈子的人事組成發生了「結構性」的機制矛盾。因為在小圈子中佔明顯優勢的唐英年一直民望低殘,如果「由得他」當選,就必和民意擰着,不符中央要求,挽救之道只能是「西環出手」拆散唐營,這種干預實乃朝廷的「機制糾偏」,有進步意義也。
柳扶風
東方日報
逼華施壓金正恩 美離間中朝關係
第二次全球核安全峰會在南韓首爾召開,美國避開大會主題,大談北韓核問題,奧巴馬更以嚴厲口脗指摘中國對北韓的政策「失敗」,要求北京對金正恩施壓,阻止平壤發射衞星。美國此舉顯然是借刀殺人,離間中朝關係,以坐收漁翁之利。
今次核峰會的主題本來是加強核材料及核設施的安全,重點討論核物質銷毀等議題。按道理,日本核輻射危機應該成為會議的焦點,畢竟日本去年在對核電站爆炸的善後以及核輻射污染的處理方面,存在大事化小、刻意隱瞞等諸多問題,尤其是日本違背國際公約,在沒有通知周邊國家的情況下,悍然將遭到核污染的冷卻水排放到國際公海,禍水西引,破壞整個亞太地區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應該受到今次核安全峰會的集體譴責。
但是在美國操縱下,日本被輕易放過,原本沒有納入大會議題的北韓核問題卻成為場外焦點,尤其是奧巴馬跑到朝韓三八軍事分界線視察,並帶頭批評中國對平壤政策「失敗」,使北韓核問題急速升溫,中國成為眾矢之的。奧巴馬說,中國「獎勵不良行為、對蓄意挑釁視而不見、試圖掩蓋挑釁性言論以及違反國際法的極端挑釁性行為,很明顯無濟於事」。
借刀殺人 機關算盡
在美朝核談判獲得進展之際,美國卻要中國向平壤加力施壓,顯然是別有用心,其目的是離間中國與北韓的關係,測試中國對金正恩政權的真實態度。金正恩繼位剛滿一百天,大局還未喘定,大政方針還沒有定論,急需來自中國的支援,幫助其穩定局面,如果中國這時候聽從美國指揮,反戈一擊,金正恩面臨的局面不是垮台,就是倒向美國,而這些都是美國樂於見到的。
美國實施重返亞洲戰略後,對中國周邊朋友採取了挖牆腳戰略,威逼利誘這些國家疏離中國、反對中國,或者至少要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譬如,美國在巴基斯坦扶植代理人,在緬甸支持昂山淑姬,都是這一戰略的具體內容。如今美國又將手伸向北韓,希望利用核安全峰會這個場合,以北韓發射衞星這個藉口,借北京之手砍金正恩的腦袋,可謂機關算盡。
美國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事實上,放眼當下的亞太地區,中國已被美國及其小兄弟徹底圍堵,從朝鮮半島到中南半島,再到印度次大陸,中國幾乎沒有一個稱得上貼心乃至可以患難與共的盟友。不難想像,一旦美國向中國發難,中國所有的出海口都將被封死,能源通道統統被掐斷,屆時中國就像被綁在案板上的肥豬任人宰殺。所以,在北韓問題上,北京須三思而後行。
東方日報
今次核峰會的主題本來是加強核材料及核設施的安全,重點討論核物質銷毀等議題。按道理,日本核輻射危機應該成為會議的焦點,畢竟日本去年在對核電站爆炸的善後以及核輻射污染的處理方面,存在大事化小、刻意隱瞞等諸多問題,尤其是日本違背國際公約,在沒有通知周邊國家的情況下,悍然將遭到核污染的冷卻水排放到國際公海,禍水西引,破壞整個亞太地區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應該受到今次核安全峰會的集體譴責。
但是在美國操縱下,日本被輕易放過,原本沒有納入大會議題的北韓核問題卻成為場外焦點,尤其是奧巴馬跑到朝韓三八軍事分界線視察,並帶頭批評中國對平壤政策「失敗」,使北韓核問題急速升溫,中國成為眾矢之的。奧巴馬說,中國「獎勵不良行為、對蓄意挑釁視而不見、試圖掩蓋挑釁性言論以及違反國際法的極端挑釁性行為,很明顯無濟於事」。
借刀殺人 機關算盡
在美朝核談判獲得進展之際,美國卻要中國向平壤加力施壓,顯然是別有用心,其目的是離間中國與北韓的關係,測試中國對金正恩政權的真實態度。金正恩繼位剛滿一百天,大局還未喘定,大政方針還沒有定論,急需來自中國的支援,幫助其穩定局面,如果中國這時候聽從美國指揮,反戈一擊,金正恩面臨的局面不是垮台,就是倒向美國,而這些都是美國樂於見到的。
美國實施重返亞洲戰略後,對中國周邊朋友採取了挖牆腳戰略,威逼利誘這些國家疏離中國、反對中國,或者至少要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譬如,美國在巴基斯坦扶植代理人,在緬甸支持昂山淑姬,都是這一戰略的具體內容。如今美國又將手伸向北韓,希望利用核安全峰會這個場合,以北韓發射衞星這個藉口,借北京之手砍金正恩的腦袋,可謂機關算盡。
美國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事實上,放眼當下的亞太地區,中國已被美國及其小兄弟徹底圍堵,從朝鮮半島到中南半島,再到印度次大陸,中國幾乎沒有一個稱得上貼心乃至可以患難與共的盟友。不難想像,一旦美國向中國發難,中國所有的出海口都將被封死,能源通道統統被掐斷,屆時中國就像被綁在案板上的肥豬任人宰殺。所以,在北韓問題上,北京須三思而後行。
東方日報
英美式政治革命為什麼能帶來長治久安?
《明鏡月刊》沁霈
一般認為,世界近代史是以資產階級革命作為起點的。而在這個時期裡,有代表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卻是先後在英國、荷蘭、美國、法國及俄國等幾個國家發生,為什麼衹有英美式的政治革命能帶來社會的長治久安,而法俄式革命卻帶來社會大範圍的動蕩直至失敗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將歷史翻到英國光榮革命前,讓我們來瞭解一下當時的歐洲社會背景,看看是什麼原因有哪些人,導致和推動了這些革命。
儘管現代政治文明的標幟之一是政教分離,但從世界各國的歷史規律中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卻是決定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狀況能否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信仰決定人的思想、文化和品性,而這些都是規範人的行為的主動力,也是構建社會穩固的主要基礎。熟悉歐洲歷史的人都知道,一部歐洲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基督教發展史。它的每一歷史台階,無不都與宗教運動息息相關。所以,解釋上面的問題,背後的宗教信仰因素才是我們探索的主要線索。
最初的基督教是和平和寬容的。
眾所周知,基督教是親隨耶穌的使徒們創建的。最初的基督教是和平和寬容的。因為已有耶穌傳道時給他們留下謙卑和饒恕的榜樣。面對羅馬帝國的殘暴迫害,他們繼承了耶穌逆來順受的傳統,多數使徒欣然殉道。公元311年,康斯坦丁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國教後,基督徒終於結束了200多年的迫害。西羅馬帝國覆滅後,羅馬教廷後來強大起來,而且建立了凌駕於歐洲世俗權力之上的神權統治。有了權力的教廷,其霸道和殘酷毫不遜色於羅馬帝國,實施了1000多年漫長的中世紀專制統治。公元16世紀時,羅馬教廷的腐朽統治已達到極致,終於導致了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得到加爾文的支持和光大後,改革運動席卷了整個歐洲。
從天主教分離出來的改革派被稱為新教,之後產生了加爾文主義。加爾文主義者反對英雄主義,他們將所有的智慧都認作是神的恩賜。因此,加爾文死後,沒有人為他設立紀念碑,連他的名字也很少有人提到。他的墓地現在何處,也早已被人遺忘。唯一用來紀念他的,衹有在日內瓦的一塊石頭。加爾文主義首先在荷蘭興起,使荷蘭很快成為一個新教地區。荷蘭共和國,就是新教加爾文主義者反抗西班牙天主教獨裁專制的結果,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制的國家。英國的光榮革命,也是從荷蘭邀請了威廉夫婦來執政,才完成了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這個威廉就是荷蘭著名加爾文主義政治領袖,被人們稱為沈默者的威廉(Willaim the Silent)的後裔。所以,荷蘭是英國的“革命之母”。
由於英國的國教比較專橫,宗教改革相對遲緩。但國內教徒們還是受到了加爾文主義思想的影響。他們不滿國教教義,強烈要求改革,並且信奉加爾文主義。這些從國教分裂出來的新教徒也被稱為清教徒,意為過敬虔和純潔生活的一群人。曾經有人說他們是人類歷史上最出色的一群人。1524年,丁道爾(William Tyndale)把新約聖經翻譯成英文。他是英國的第一位清教徒。
光榮革命前,清教徒為了自由和權益,與當時的國教(天主教)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和博弈。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是一個資產階級代表,但他也是一個清教徒的代表,有著非凡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他建立的清教徒軍隊“新模範軍”,是一支聖徒與英雄結合的大軍。敬畏上帝,反對專制,是英格蘭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傑出軍隊。克倫威爾雖然在局勢動蕩時期實行過專制,但他對民主政體的貢獻也是巨大的。他率領議會打敗了王黨,結束了查理一世的獨裁統治,建立了英國共和國。他反對永久性獨裁統治,拒絕王位,實行宗教寬容政策。正是在他的統治期間,英國開始成為世界強國。他死後,斯圖亞特王朝復闢,革命出現了倒退。所以,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實際上也是英國清教徒在政治上的勝利。這場革命確立了他們的自由地位,第二年頒發的《寬容法案》,使這個地位有了憲法保障,長達200多年的清教徒運動也終於告一段落。
信奉加爾文主義的新教徒,嚴格要求自己按照聖經原則生活,基本都是愛思考、冷靜和節制的人。他們突破傳統基督教教義的束縛,尤其是把對工商業經營盈利活動,給予了道德上的肯定。他們認為基督徒的聖潔生活,不等於苦修的禁欲主義,而是要按照各人的不同恩賜各盡所能。勞動和勤勉,不僅是世俗的責任,更是對上帝應盡的“天職”。正是這一倫理觀點,導致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一大批農場主、工場主、商人、銀行家等新興資產階級迅速成長起來。這種由宗教文明帶來的工商文明,使得16、17世紀時的英國和荷蘭的製造業,得到快速增長,也使他們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各領域均得到強盛發展,迅速成為世界強國。
清教徒表現出更強的經濟適應性
在任何地方,清教徒都比天主教及其他宗教徒表現出更強的經濟適應性,這種社會現象其中隱藏著更有價值的東西。伍德在這幅畫中非常絕妙地把清教徒的精神氣質表現出來。
美國也是這樣。17世紀初,有一批清教徒因為不滿英國的迫害,他們乘坐“五月花號”船隻,橫渡大西洋來到了北美。現在人們習慣上說的清教徒,就是指的這些早期來美國的清教徒。這批清教徒是福音的使者,也是北美最早的殖民開拓者。他們繼承了清教徒的傳統,鼓勵勤奮和節儉,宣揚在完成“天職”的意義上獲得財富,並將榮耀歸給神。正是受這種倫理精神的教育和鼓舞,美國的社會財富迅速劇增,資本也更多地被用於擴大再生產,使得美國在短短200多年時間裡,一躍成為今天的世界第一強國。
上帝賜給一些人特殊的聰明才智,目的是讓他們更多更好地服侍人,進而服侍神,榮耀神。因此,認同這些觀念的清教徒,都反對奴隸制和種姓制,也反對等級制和貴族特權,而且,積極致力於在政治上、社會上得到承認和尊重。如美國和英國早期的廢奴運動,都是由白人新教徒推動的。憑當時黑奴所處的社會地位和形態,根本形成不了反對力量。實際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緩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加爾文主義者對社會的改革,不是出於政治野心,也不是對等級制度的妒忌。他們有對利益的訴求,但基本是代表社會大眾的。如英國下議院的那些議員,都是一些地主、鄉紳等有產者。他們在日常勞動和經商活動中,已與社會大眾建立了廣泛的聯係,於不知不覺中凝聚了全部的社會力量。當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後,便自然形成了與君王專制的對抗力量。所以,他們的革命沒有出現法國和俄國式的激進方式,而是圍繞君王權力,逐步形成了限制的權力,最終達到改革的目的,以獲得代表社會大多數的權利。這也是美英式革命不同於法俄式革命比較明顯的地方。前者是自上而下的革新,這種改革方向帶來的是社會穩定和良性發展;後者是自下而上的爆發,而下層階級的爆發,必然會帶來社會的動蕩和惡性循環。關於這個問題,李普塞特有個非常好的解釋。他認為,下層階級最容易產生集權主義。他們受教育程度低,也缺乏寬容。由於在經濟上和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往往希望通過支持極端主義來儘快解決眼前的狀況。這從法國革命、中國革命等世界很多國家的革命歷史上都可以找到實例。
“討價還價”後形成憲法
美國從立國開始,他們的憲法就建立在聖經的基礎之上。如美國的“革命之父”亞當斯在1776年簽署獨立宣言時說,“我們把這一天交還給掌權者,所有的人都應該順服他。他掌管天地,從日出到日落,願他的國度降臨!”。因此,美國革命的的口號是,“沒有王,衹有耶穌是王!”(No kings but King Jesus!)。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就是根據最初的清教徒中一位牧師的證道講章轉化成的政治協議,號稱美國的憲法之母。參加1787年制憲會議的55 名制憲者,都是農場主、商人、律師及銀行家等實業家,他們幾乎都是加爾文主義者,沒有一個類似法國、俄國革命時的文人、哲士,更沒有文學愛好者或藝術家。以馬列主義思想或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來衡量,這些人的出身都不好,都屬於“奸商”。可是美國人民就是選擇了他們,而且把國家大計都放在了他們的身上。這就是美國人的實用主義,他們有對基督真理的絕對信仰,但也有對人的複雜性的充分認識。所以他們懂得如何“出於正義和道德立場,以最高的價值計算為折中基礎。”討論憲法也如同他們在商場上討價還價。他們也有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華盛頓還因此專門請來了一位牧師為他們禱告,使辯論不至於激化到嚴重的對恃狀態。經過長達四、五個月時間的“討價還價”後,終於達成妥協,形成憲法,而且執行了一百多年。
嚴格來說,美國自有史以來,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法俄激進式革命,更沒有類似中國歷史上顛覆政權的暴動。美國的獨立戰爭,屬於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與英國革命和法俄革命都不一樣。唯一的國內戰爭,是1861~1865年間的南北內戰,這其實是美國兩種制度(即奴隸制和自由勞動制度)之間的鬥爭。最後以北方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獲勝並統一全國,奴隸制度也從此逐步結束。因此,美國的南北戰爭不是法俄式顛覆性的革命,而是國家制度不斷完善的一個過程。儘管戰爭中犧牲了許多無辜的生命,但卻從此帶來了大治和太平,至今令世界矚目。所以,南北內戰在美國歷史上還是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脈相承的宗教信仰是英美革命後能夠有長治久安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被譽為美國兩大歷史學家之一的費斯克(Fiske)教授說: “如果說十七世紀的人類政治前途取決於發生在英國的各種問題,也不算太過分。如果沒有清教徒,恐怕全世界都沒有政治自由。”。所以,加爾文主義提倡的“平等、自由”,與法國大革命所夢想的不著邊際的平等自由是有本質區別的。前者是人在神面前的人人平等和自由,後者卻是反對神、拋棄神的自由和平等。盧梭是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和大革命的奠基人,他曾經高喊,“不要上帝!不要主宰!”。那些法國大革命的領袖們,也幾乎全部都切斷了與神的關係。不僅如此,他們還在社會上窒息所有的宗教信仰。所以,埃德蒙·伯克說,“缺乏督導和限制的自由,是沒有智慧和美德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完全愚蠢、罪惡和瘋狂的。”。現實也告訴我們,以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或烏托邦理念來管理社會,必定是災難性的。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人們不斷以“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人性之惡被無限釋放,私欲被無限膨脹。正是因為抵擋上帝和張揚人性之惡,才導致了法國大革命和十月革命這樣血流成河且動亂不斷的恐怖時代。(《明鏡月刊》第18期)
英媒:王立军指薄家英籍“保姆”被毒死
《金融时报》周一(26日)引述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家庭代表说,炒作他的儿子薄瓜瓜的英籍“保姆”死亡案背后可能有政治动机。
英国要求中国重新调查英国商人死因。一些在北京的英国公民认为这名商人的死亡令人怀疑,因此提出这项要求。
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在重庆生活许多年,去年12月在一家饭店的房间内死亡。
重庆警方很快下结论,海伍德死于“饮酒过量”,并立即火化。但是认识海伍德的人士说,他平时饮酒不多。
这个案子给中国几十年来最令人着迷的政治事件增加了新的神秘色彩。
关系密切
根据一位自称与薄熙来家“关系很好”的薄家代表说,海伍德与薄熙来家关系密切。海伍德自1990年代就在大连认识薄熙来,当时薄熙来担任大连市长。
这位人士补充说,海伍德的死亡让薄熙来家感到“极大震惊”。但是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商业交易。这位人士说,薄熙来倒台后很快又把这个案子提出来,背后很可能有政治动机。
据王立军事件知情人士说,王立军在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滞留期间,向美方提供证据,指称薄熙来的犯罪活动,其中包括下令谋杀。
王立军还指称,海伍德是被毒死的,因为他与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有生意纠纷。王立军还声称,他告诉薄熙来此事后,就逃走寻求庇护。
但是不愿透露姓名的薄熙来家发言人说,谷开来没有从事任何商业活动。薄熙来在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也就是3月9日的记者会上重申了这一点。这位发言人还说,谷开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与海伍德说话。
神秘人物
据认识海伍德的人士说,海伍德曾在北京为英国汽车公司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以及其他公司做顾问,与薄熙来家关系密切。
海伍德也曾在1984年至1988年就读于英国贵族学校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经常开一辆积架(Jaguar,或译捷豹)汽车或者阿斯顿马丁轿车,平时穿衣服很讲究。根据哈罗校友会的资料,海伍德死时才41岁。
据知情者说,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在英国和中国时经常和海伍德见面。去年夏天,薄瓜瓜与海伍德一起喝酒,并计划一起去玩游艇。
海伍德被认为是位胸无大志的“好好先生”。在海伍德去北京之前,与他做过生意的人士形容他是大连小企业顾问。
据与他打过交道的商界人士说,在北京期间,有人介绍他是“经纪人和独立顾问”,曾在中国担任非执行董事。不过他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
海伍德的遗孀也是来自大连,他们有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
死因被质疑
英国驻北京大使馆说,在海伍德死亡时,他的家人得到全面领事帮助,并对中国当局对案件的处理感到满意。
英国之所以最近向中国当局提出对此案的关注,是因为在北京的英国侨民社区对中国官方所称海伍德“饮酒过量”死因感到怀疑。
重庆政府和中国外交部拒绝对此案发表评论。
重庆警方官员说,记者希望获得资料,必须亲自提交申请。但是这位官员补充说,“由于最近有许多人士变动,不能肯定这些申请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標籤:
中國官場
“重庆模式”是寅吃卯粮?
薄熙来被免重庆市委书记的职位后,大政府主导的“重庆模式”所可能造成的高负债被普遍质疑,而外界也由此前对薄熙来仕途的关注逐渐转向重庆经济问题上。有媒体人士称,在收入分配中,重庆政府的所得远远高于民众所得,“唱红打黑”的背后共富不过是句空话。重庆经济模式不仅毫无新意,还可能导致未来十分危险的局面。与此同时,众多学界业界经济学专家近日也均就重庆经济模式发声。
对重庆经济模式的争议由来已久。在天则近经济研究所2011年举办的关于“重庆模式”和“广东模式”比较的研讨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业进就试图论证“重庆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久”。 国际对冲基金经理、广晟财富投资管理中心投资总监刘海影在《谁来约束地方政府?——重庆模式的经济批判》一文中也指出,曾经被视为中国经济奇迹背后力量的地方政府竞争,很可能也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经济与社会风险来源。
刘海影指出,仅在2011年,重庆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00亿元,占当年重庆GDP比例高达76%。毫不夸张地说,投资的超高速增长构成了重庆经济快速扩张的主要动力。“政府不应该是经济直接参与者、操盘手的角色,尤其不应该靠打压私营部门的经济活力来搞纯粹建立在投资拉动上的经济。”
如此高的财政赤字和地方债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颇具重庆特色的各种民生建设工程,最典型的是以公租房建设为重点的“民生十条”和“五个重庆”建设。围绕民生问题,经济学家茅于轼表示,公租房建设其实就是政府讨好老百姓的伎俩,政府建设公租房会有寻租和后期运营维护的问题,相比于市场建设商品房出租没有经济效率。对于大规模的民生投入,茅于轼不无担忧,称应该由政府实施住房救济的只是最低收入的少数人,而且应该通过货币补贴的方式让他们到市场上租商品房。
此前不久,媒体人谭翊飞亦围绕重庆经济话题发表题为《从财政收入看重庆经济的秘密》一文,称在收入分配中,政府的所得远远高于民众所得,重庆“唱红打黑”的背后共富不过是句空话。这一论调与重庆大规模投资公租房建设和所谓民生工程引发的“福利主义”担忧相契合。谭翊飞在文末直言不讳地批驳重庆现有经济模式并无新意,称其不过是在把玩土地和金融,不仅没有丝毫的创新和改革,而且可能导致未来十分危险的局面。
针对外界的纷纷质疑,重庆市财政局相关人士回应称,依据《预算法》相关规定,重庆市10年来无论是年初预算编列,还是年末预算执行结果,均为出现过赤字。而之所以会产生诸多误解,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进行了简单的额收支相抵的计算方法。对于中央的补助,其目的是促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现的是先富带后富的制度理念。所以,关于“唱红打黑”背后“共富”不过是句空话的说法也有失偏颇。
但仅一句“空话”可否堵住悠悠众口?按常理来看,既然重庆官方坦言不存在赤字问题,就应该尽快给公众一本明细“账本”,此举不仅可以遏制流言,还能增进官民互信,可谓一石二鸟。至于重庆政治风波掀起的经济模式之争,是重庆在此敏感阶段不得不经受的考验。重庆近些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共富口号能否落到实处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外界的质疑和财政计算,一方面是对政治风波变相的“穷追勐打”,同时也能对提振重庆发展及趋利避害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和推动。今时今日的重庆,处在舆论的风头浪尖,故而所有的争议都有可能出现潜意识的渗透,是非优劣,还需事实和时间去印证。
来源:猫眼看人
国会体制改革在于剔除苏式“党在国上”
一、代议制国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制度
现代民主政治可以说就是议会政治,具体操作离不开代议制国会。列宁说:“如果没有代议机构,那我们就很难想象什么是民主”。
关于民主的论争虽然纷繁,但民主毕竟不是一句空话,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或纸上,要落到实处,须有一定的制度保障,诸如宪法、司法机构、政党等。民主也须有一定的形式,我国每年春季召开的“两会”,即被认定为人民参政议政的最好形式,“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也被法定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大”即代议制国会。国会体制在现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均居于国家政体的中心位置,可谓是现代民主的根本性制度。英国甚至至今尚无一部成文宪法,但国会从十三世纪开始设立,代表贵族、平民等社会各阶层参政议政,立法决策,限制王权,监督政府,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完善,现已成为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核心制度。
国会既是人民议政参政的最好形式,也是政治博弈的理想场所。民主意味着所有遵守法律的民众都可行使自己不可剥夺的政治权力。但人既有性别、民族、阶级、宗教信仰等不同,因而利益也不尽相同。利益不同必有争斗,自古以来的战争内乱、宫廷阴谋其实都是争权夺利,十分残忍甚至血流成河。议会斗争则让利益争斗摆在桌面上,又以宪法规定博弈规则,划定权限,而以选票决胜负。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就使利益争斗由野蛮转向文明,由你死我活变成各有机会,从而避免了内乱。国会机制的出现,可谓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制度创革。国会既是不同利益争斗的场所,也就不可能那么平静,然争斗既都遵循着一定规则,因而总是哄闹而有序。不哄闹没有利益争斗,不投反对票一致举手通过,反而可能是被强权操控,或干脆就是假国会。
二、中国国会是西方舶来品
中国没有议会民主传统,古代圣贤政治虽有“谋及卿士”、“谋及庶人”的美谈,却只是协商而不是民主。秦始皇设博士议政,唐太宗在三省体制中设置左右谏官,后发展为谏院,但宋朝时台谏合一,谏诤对象转向宰相以下,而不得对准皇上,及至清朝也没有出现代表民意而能对皇权有所制约的机关。
国会体制完全是由西方移植而来的舶来品。
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打开,西力东渐的同时西学也东渐。林则徐为了解夷情编译的《四洲志》,就对英、美等国议会制有所引介,说英国“国中有大事,王及官俱至巴厘满(Parliament)衙门公议乃行”。后来的洋务知识分子更是着力介绍西方“君民共主”:“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即君主立宪政体,其中心即国会。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提出开武英殿议政,每县选一议郎,可“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实即开国会。
内忧外患不解也使清末统治者痛下决心,移植西政改革政体。1906年下诏“仿行宪政”,当时舆论认为:“专制政体与立宪政体之别,其唯一之标识即在于议会之有无”。清着即筹设资政院和各省谘议局,谓之“民意机构”。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举办了中华有史以来第一次议员选举,预备9年后开国会。但闸门一开,舆情拟火,绅民要求以国会为中心筹建英国式政府。梁启超也说:“有国会谓之宪政,无国会谓之非宪政”。立宪派诉求“速开国会”,在1910年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和平请愿,有百万民众参与,使专制清朝威信大跌。
辛亥革命的成功实与国会请愿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孤立无援的清廷这时也乞怜于开国会,已无人理睬。南方独立各省却邀约包括北方未独立省份在内的谘议局派代表来共组临时国会,这个国会草拟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法”,投票选举了临时大总统,组织南京临时政府,批准了清帝退位诏书,制定了《临时约法》。民国开初建政实际上是以国会为中心,但已由学习英国改为学习美国。
民国元年底至二年初,全国进行了第二次议员选举,民选国会率先脱下了“临时”的帽子,正式国会有参议院、众议院,美国式两院制议会党团也随之出现。议员们纵横捭阖,参政议政,进行公开的政治博弈,一度出现生动活泼的民主新气象。但好景不长,有望组阁的国民党党魁宋教仁在1913年被暗杀,接踵而至的是革命、内战,以致于内乱不止。“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文明有序的国会博弈机制既然上不了轨道,只能是恢复旧式你死我活的厮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不是选票出政权。这种倒退朝野政治领袖实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 “以俄为师”未得国会真传
民初建政提出了“五族共和”,国会制定了五色国旗,结果是汉族一族也共和不了,不能坐在国会一起共商国是。国会是各派政治力量博弈争斗的场所,但国会精神是妥协,而不是翻脸,是容纳尊重反对派,而不是打压消灭反对派。有国会就无须动武打仗,各派讨价还价你来我往共商国是,以选票来决胜负,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共建国家。如果容不得反对的声音,那还能算是什么国会?
旧官僚出身的民国总统袁世凯生性不理解国会精神,他以北洋武力取缔民选国会,又耍权术组织听命于己的“政治会议”,强奸民意选自己为终身总统乃至“洪宪”皇帝,最后是身败名裂。
职业革命家孙中山也不理会国会妥协精神,把国会用作斗争工具。他召集失意议员到广州组织“非常国会”,却不求妥协而执意北伐动武。结果反倒是北洋军阀吴佩孚向非常国会提出南北议和,把议员们又召回了北京,反对北伐的广东执政陈炯明也背叛了孙中山。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影响中国政治极为深远,由于移植欧美国会那一套行之不通,孙中山转而提出了“以俄为师”,自后苏联模式主导了中国政治。国共两党的政治体制其实多是模仿苏联,只是共产党比国民党更彻底。苏俄也是西方白种人,“以俄为师”仍是移植西方,但其政体却不再是以国会为中心,而是以党为中心,孙中山概括为“党在国上”。
苏联式国会与英美式国会大不相同,列宁虽说无产阶级民主也不能没有代议机构,但这个机构却完全由党包办主导,容不得反对声音。其实俄国1917年(二月、十月)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一样,都流血较少暴力有限,沙皇与清帝一样都是被迫自动退位交权,而这中间国会杜马起了很大作用,成立了好几届临时政府。十月布尔什维克主导的不过是“第六届临时政府”,人们期待由其组织公平的选举来组织新杜马。列宁起先也很自信,但两个月后即1918年1月选举结果是,自称代表农民利益的社会革命党(也宗奉马克思,搞社会主义,较温和)大胜,自称代表工人阶级的布尔什维克仅获得不到1/4的国会议席。按理落败者应自动下台,但列宁不讲诚信,干脆驱散杜马,改以布党控制的临时性群众组织苏维埃充当国会,“议行合一”,公开实行专政。由此引发残酷内战,死人千万。现在,俄罗斯已将“十月革命”改称“十月政变”。
列宁是公开反对“议会道路”而主张阶级专政的,但议会民主的形式连恩格斯都称赞,苏联既标榜民主也不得不有所敷衍。一党专政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来采取国会两院制,有人民院、民族院,届时也举行“选举”和盛大隆重的全国代表会议,找一些名人如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及功勋演员等来当政治花瓶,议员绝大多数都是官员党员,国会成了党代会的另一种形式,搞民主集中制,开会时是热烈而长时间的鼓掌,投票是一致通过。苏式国会耗费巨大,却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并无实际作用,完全是作秀摆门面,说穿了就是假民主。苏联垮台后俄罗斯取消了虚假的苏维埃,恢复了多党竞争的杜马,可见苏维埃只是国会的变异而非真传。
“以俄为师”使中国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走了弯路,中国人为此上了大当吃了大亏!国共两个列宁式革命党互不相让,不能以国会机制票决胜负,只能是尔虞我诈大动干戈,零和博弈,内战规模是越来越大,死人超过苏俄,令斯大林等弹冠相庆。]
国民党“以俄为师”一党专政,以党纲取代宪法,定党旗为国旗,搞“党化教育”。但国民党还毕竟另有一套自己的政治设计,即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三序方略”等。党在国会之上只在军政、训政时期适用,宪政时期将“还政于民”,党在国下,实行中西合璧的“五权宪法”。现在台湾已实行宪政,国民党已不怕竞争性选举,立法院的政治功能齐全作用显著。
四、国会体制改革在于剔除苏式“党在国上”
而反观大陆中共主导的国会“人大”,则仍是“党在国上”的苏维埃模式,“政协”延续的是抗战国民党主办的“国民参政会”。“两会”虽笼络几个所谓“民主党派”来做摆设,花样翻新,却并未脱出苏联模式假民主假国会的实质。
北京每年兴师动众召开的“两会”,看似热闹却并不代表民意,各省代表团都由书记省长带队,代表绝大多数是现职党政官员,“议行合一”,少许文体影视明星农妇等只是作为点缀。开代议制国会好几千人浩浩荡荡到人民大会堂,听报告,然后按省分组讨论,等于把省委会移师到北京来开。所谓将党的意志通过“人大”表决变成国家法律,其实党的意志不通过“人大”表决,也能变成国家法律,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是这么干的。既然“党在国上”,国会表决只是“橡皮图章”,实乃多此一举。党在国会之上,政治议题完全由党操控,没有反对的声音,搞民主集中制,又如何算得上是政治博弈?所以,每年“两会”虽开得隆重热烈,花钱也不少,大家都知道冒得用!是走过场做形式,是典型的政治作秀。
有美女演员代表无能力也无暇于议政,写了小学作文式的“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作为提案,被人笑话。而几年前有少许知识界代表,提议废止已行30年且时限已过的“独生子女”计划生育误国害民政策,却不被理睬。“党在国上”的“两会”既不存在政治博弈,只能是党的附庸,而绝非什么“最高权力机关”,其体现的也是党意官意,而绝非民意,更不能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
近年来我国“两会”也有所改进,至少比文革时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的可有可无状况有所进步。但改革的步子太小,仍然在刻意保留苏联模式。苏联垮台早已使世界认清了其政经体制的专制落后性质,其计划经济落后我国多数人都承认,其政治体制也很落后,则不为当局所认可。如民主集中制是列宁在沙皇警察国家秘密状态下,依照民粹党人的组织策略制定的建党原则,执政后却仍坚持,并推广到国会,成为国家原则,就显得封闭落后不合时宜。“党在国上”、“议行合一”的苏维埃,把国会开成另类的党代会,搞“一言堂”,是愚弄民众而极具欺骗性,实无可取之处。所有这些,都已被列宁故乡的人民所抛弃。创始国都弃之如敝屣,我们又何至于留着当宝贝?历史已证明苏联党国体制没有任何“先进性”可言,最后被中国人民抛弃,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抛弃苏联模式另寻出路,经济上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也要抛弃“党在国上”体制。我国宪法既规定“人大”为“最高权力机关”,只要真正逐步地加以落实,剔除苏式“党在国上”,实行“党在国下”,国会就能真正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当然,这说起来名正言顺,行起来却阻力重重。这就需要正视历史,切实地认识“以俄为师”的惨痛教训,深刻认识苏维埃党国的封闭落后欺骗性质,下大决心深化改革,开创新局。
我们看到,同样是全面移植了苏联党政模式的越南,其政治改革似已走到我国前面。2007年其第十二届国会就推行了代表差额竞选,许多越共推选的官员被民选代表击败。越共“十一大”还实行中央委员的大幅度差额选举,连总书记也是二选一,步步向票决民主靠近。大力度改革明显地增加了越南的整体政治活力和国家竞争力,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国会改革也不宜迟疑。
作者:袁刚,原载: 《阳光》
肖国元:中国的改革还能“摸着石头过河”吗?
经历了30多年的跋涉,眼下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需要再次做出理性抉择的十字路口。30多年前,我们从农村生产责任制开始,掀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尔后,以此为基础,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从流通到生产,改革逐渐深入,不断扩大。这样一个“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策略,后来被总结为“摸着石头过河”。不可否认,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离不开正确有效的策略。而“摸着石头过河”是整个策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一个学理词汇,至今也没有严格定义,不过是过去做法的一种形象表达。但是,一旦上升到理念层次,它就具有了严肃神圣的政治含义。作为一种路径选择,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具有巨大的政治能量的根本原因。在许多人眼里,过去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全仰赖“摸着石头过河”。由此,我们在策略上形成了强烈的路径依赖。也正因为这样,任何偏离“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选择与行动都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即使步入深水区,我们在无石可摸的困境中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以说,正是这种策略将我们引至现在的位置,让我们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将改革置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是,如今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面临着摸不着石头的窘境。
其实,作为一种策略,“摸着石头过河”,其核心就是在自己的智识范围内,利用现有的条件,本着实际有效的原则,稳妥踏实地进行改革。也就是,在没有先例可援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与逻辑判断,有针对性地选择改革对象与内容,确定改革方式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策略具有三个特征:一、利用现有的知识与经验;二、从小难度入手,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三、改革涉及的对象非常具体,关系简单清楚,结果可控。
就改革初期而言,这样的策略有着充分的理据。首先,改革初期,革故鼎新之事触手可及,能摸到的地方很多。其次,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我们总是会选择有把握的事作为突破口;再次,为了降低风险,鼓舞信心,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不失为明智之举。正因为这样,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改革风起云涌,活力四射。我们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国民经济获得飞速发展。如果要对前期的改革进行总结,“摸着石头过河”策略居功至伟。由此,它写进了中国改革的策略宝典,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浅层次的改革完结以后,我们面临着如何将改革推进的历史重任。令人忧虑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仍然坚持“摸不着石头不过河”的态度,那么,我们将面临不知所从的窘境。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策略缺陷明显:其一,受制于“石头”的限制,改革显得谨慎有余,开拓不足;其二,对于摸不着的东西,往往采取保守以至拖延搁置的态度。而近年来,改革进展显得迟缓,与这种策略就有一定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是要突破计划体制的束缚,引进市场机制,用权利关系与利益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改革初期,我们看到了利益关系与积极性的微妙作用,看到了承包制、责任制与企业发展繁荣的内在联系,看到了市场价格神奇的调节力量,看到了竞争的无限活力,看到了人员资金物资流动所具有的魅力。这些都是浅显的智识可以把握的,是我们伸手可及的“石头”。但是,我们看不到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怎样的政治体制配套,看不到市场经济与国企垄断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看不到民企发展需要怎样的周遭环境,看不到农民工进城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以配合,更看不到经济改革与教育文化改革、社会管理改革等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在诸如此类的事情上,我们摸不着“石头”,心里没底。于是,我们犹豫不决,我们裹足不前。
事实上,回到改革初期,简单的农村生产责任制也不像今天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块令人踏实的“石头”,工厂的承包制、利润留成等改革举措当时也是风险很大,更不用说价格体制改革,绝不是什么手到便拿的轻松活儿。其实,对改革的认知,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升,驾驭改革的能力会随着经验的提升而得以加强。这是人类智识演进的客观规律。
因此,跳出固有思维定势,在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一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人类文明的成果,借鉴别人的改革经验,我们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可以说,中国的改革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创举:一方面,它根源于中国,使得改革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它又根源于人类文明与世界潮流。从国情出发,我们采取务实的态度,坚持脚踏实地的原则;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出发,我们充分利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理性地参照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只有这样,用世界文明的指南针替代过去的“石头”,我们才有可能驶向文明进步的大海洋,到达改革的彼岸。
肖国元,证券时报,原标题:“摸石头过河”新解
海伍德家人对中国当局处理这起案件的情况表示满意
《金融时报》要求中国彻查尼尔·海伍德之死
核心提示:根据匿名的薄家的发言人说,薄家和海伍德先生没有任何生意往来。在此时提起他的死亡可能有政治上的目的。据消息人士的说法,薄熙来目前被软禁在北戴河。《金融时报》还通过北京的英国人圈子和与海伍德生前有过交往的人试图了解这位"相当神秘的人物"。
原文:China urged to probe British man's death
作者:amil Anderlini 发自北京
发表:2012年3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关于和被清洗的中国领导人薄熙来有密切关系的一名英国商人海伍德的身亡,在多位英国公民提出这起死亡事件有疑点之后,英国要求中国重新进行调查。
这名名叫尼尔·海伍德(Niel Heywood)的商人在中国已有多年,去年十一月,他被发现在中国西部城市重庆的一家宾馆中死亡,薄熙来是这一城市的党委书记,在三月中旬他被免职。
重庆公安局很快地将海伍德的死因定为"酒精过量",并火化了尸体,但是了解海伍德的人说他并不经常饮酒。
这一案件是这起数十年来最令人惊异的政治戏剧中的新转折点。
海伍德先生是薄家的亲密朋友,自从1990年代就和他们家人相识,那时他居住在大连,薄熙来是大连市市长。根据一名薄家的发言人的说法,他们的"关系很融洽"。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称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和海伍德先生陷入了商业纠纷。(参见译文)
但是要求匿名的薄家的发言人说谷女士很长时间没有经商了。这和薄熙来三月九日在他最后一次的公开记者招待会上所称的一致,这位发言人还说,谷女士"很久"没有和海伍德讲过话了。
他还说,对薄家人,海伍德之死"完全出人意料",但是他们和他没有任何商业往来。据他称,此时提起这一事件,在薄熙来下台不久之后,可能有政治目的。
三月十四日,薄熙来被免除了重庆党委书记的职务,这是在他信任的公安局长王立军向美领馆申请避难,希望叛逃美国一个多月之后,王声称与薄不合,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根据了解情况的人说,王立军向美国官员提供了书面的薄熙来的犯罪证据,包括执行他的指示进行谋杀的指控。
王立军在成都的美领馆滞留超过24小时后,被国家安全人员带到北京。现在他正在就滞留美领馆一事的接受中国当局的调查。
自从薄熙来被免去职务之后就没有再公开露面的。根据两名不同的消息人士的说法,就他们所知,他现在被拘押在共产党的海边度假地北戴河。
根据这些消息人士的说法,谷开来和十几名有紧密关系的人在薄熙来下台之后被拘押在北京。那名薄家的发言人未就他们的下落置评。
根据知道他的人说,海伍德先生"大约50岁",在北京为阿斯顿·马丁的一家咨询公司和其他公司工作,根据这些人得说法,他和薄家关系良好。
薄熙来的儿子曾就读英国的哈罗公学,海伍德先生曾经开一辆"非常好的旧捷豹"车和阿斯顿·马丁,衣着打扮和举止风度完美无瑕。
根据某位熟悉情况的人说,在英国和中国,薄瓜瓜和他经常见面,去年夏天他们一起喝酒,当时他们还计划一起乘游艇。
海伍德先生被认为是个"好人",尽管不是非常有野心。
与他有生意往来的人说海伍德先生在大连有一家小小的业咨询公司,几年前他搬到了北京。
根据一些在商业圈了解他的人说,在北京,他被介绍为"经济人、独立咨询师",在中国担任一些非执行董事职位,他是一名"相当神秘的人物"。
海伍德的遗孀也来自大连,他们有两个不到10岁的儿子。
北京英国使馆称海伍德身亡后,其家庭得到了全面的领馆支持,当时,其家人对中国当局处理这起案件的情况表示满意。
英国使馆说,最近中国当局注意到了在北京的英国人圈子里的关切,这引起了英国方面的重视。
重庆政府和中国外交部的拒绝就此事置评。
重庆公安局的发言人说记者们提出了要求公开信息的请求,但是补充说,这一请求是否会被立即处理则不清楚,因为"最近有很多人事变动。"
自从薄熙来被免去职务之后,重庆政府多人被撤换,特别是警察和安全机构。
原文:China urged to probe British man's death
作者:amil Anderlini 发自北京
发表:2012年3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关于和被清洗的中国领导人薄熙来有密切关系的一名英国商人海伍德的身亡,在多位英国公民提出这起死亡事件有疑点之后,英国要求中国重新进行调查。
这名名叫尼尔·海伍德(Niel Heywood)的商人在中国已有多年,去年十一月,他被发现在中国西部城市重庆的一家宾馆中死亡,薄熙来是这一城市的党委书记,在三月中旬他被免职。
重庆公安局很快地将海伍德的死因定为"酒精过量",并火化了尸体,但是了解海伍德的人说他并不经常饮酒。
这一案件是这起数十年来最令人惊异的政治戏剧中的新转折点。
海伍德先生是薄家的亲密朋友,自从1990年代就和他们家人相识,那时他居住在大连,薄熙来是大连市市长。根据一名薄家的发言人的说法,他们的"关系很融洽"。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称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和海伍德先生陷入了商业纠纷。(参见译文)
但是要求匿名的薄家的发言人说谷女士很长时间没有经商了。这和薄熙来三月九日在他最后一次的公开记者招待会上所称的一致,这位发言人还说,谷女士"很久"没有和海伍德讲过话了。
他还说,对薄家人,海伍德之死"完全出人意料",但是他们和他没有任何商业往来。据他称,此时提起这一事件,在薄熙来下台不久之后,可能有政治目的。
三月十四日,薄熙来被免除了重庆党委书记的职务,这是在他信任的公安局长王立军向美领馆申请避难,希望叛逃美国一个多月之后,王声称与薄不合,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根据了解情况的人说,王立军向美国官员提供了书面的薄熙来的犯罪证据,包括执行他的指示进行谋杀的指控。
王立军在成都的美领馆滞留超过24小时后,被国家安全人员带到北京。现在他正在就滞留美领馆一事的接受中国当局的调查。
自从薄熙来被免去职务之后就没有再公开露面的。根据两名不同的消息人士的说法,就他们所知,他现在被拘押在共产党的海边度假地北戴河。
根据这些消息人士的说法,谷开来和十几名有紧密关系的人在薄熙来下台之后被拘押在北京。那名薄家的发言人未就他们的下落置评。
根据知道他的人说,海伍德先生"大约50岁",在北京为阿斯顿·马丁的一家咨询公司和其他公司工作,根据这些人得说法,他和薄家关系良好。
薄熙来的儿子曾就读英国的哈罗公学,海伍德先生曾经开一辆"非常好的旧捷豹"车和阿斯顿·马丁,衣着打扮和举止风度完美无瑕。
根据某位熟悉情况的人说,在英国和中国,薄瓜瓜和他经常见面,去年夏天他们一起喝酒,当时他们还计划一起乘游艇。
海伍德先生被认为是个"好人",尽管不是非常有野心。
与他有生意往来的人说海伍德先生在大连有一家小小的业咨询公司,几年前他搬到了北京。
根据一些在商业圈了解他的人说,在北京,他被介绍为"经济人、独立咨询师",在中国担任一些非执行董事职位,他是一名"相当神秘的人物"。
海伍德的遗孀也来自大连,他们有两个不到10岁的儿子。
北京英国使馆称海伍德身亡后,其家庭得到了全面的领馆支持,当时,其家人对中国当局处理这起案件的情况表示满意。
英国使馆说,最近中国当局注意到了在北京的英国人圈子里的关切,这引起了英国方面的重视。
重庆政府和中国外交部的拒绝就此事置评。
重庆公安局的发言人说记者们提出了要求公开信息的请求,但是补充说,这一请求是否会被立即处理则不清楚,因为"最近有很多人事变动。"
自从薄熙来被免去职务之后,重庆政府多人被撤换,特别是警察和安全机构。
薄熙来事件中最新的爆料出现后网上充斥着各种猜测
《华尔街日报》
核心提示:去年11月,一名和薄熙来有关系的英国公民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离奇死亡。当局说他死于"酒精中毒",但是现在,有传闻说王立军相信被发现死在重庆酒店房间的海伍德是被毒死的,薄熙来因此与他产生了纠纷。微博上现在充斥着各种猜测。
据了解情况的人说,显然,王立军是在告诉他的上级,他相信被发现死在重庆酒店房间的海伍德是被毒死的之后,薄熙来与他产生纠纷。当局称海伍德是死于"酒精中毒"。其中一名消息人士告诉本报,王立军称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与海伍德先生有商业纠纷。
海伍德的尸体没有经过尸检,便被匆匆火化。今年年初,英国政府要求中国重新彻查此案。
本案疑点重重。薄熙来的名字也一直在中文的社交网站上被禁。但是,这无法停止口风甚健的中文网络社区充斥着猜测和传言,还有对薄家的大量批评。
记者杨海鹏在微博上评论说:"果真是麦克白,有一更为阴毒的麦克白夫人。"(译注:麦克白,莎翁名剧中的人物。他在夫人的撺掇下弑君夺位。)
网络上盛传没有实据的说法,薄熙来之子,薄瓜瓜的男保姆是一名英国人,他在重庆死亡,原因不明,这让海伍德再受关注。新浪微博用户很快就把二者联系起来,说这名男保姆就是海伍德先生。
一名微博用户说:"我快要晕了,男性保姆?"
中国臭名昭著的"人肉搜索"——关于聚集网民们接力挖掘新闻人物的个人隐私的专门用语——效率甚高地开始了运转。网民们挖掘出了海伍德和一家咨询公司,HL(阿斯顿‧马丁)有关系,据说,海伍德曾经在这家公司工作过,并传阅他曾参加在上海的财富榜发布人胡润组织的一次活动的照片。
HL咨询公司的沈伟(音)说海伍德并非该公司员工,他的照片出现在公司网站的管理团队中"只是为了让公司有面子"。沈先生说他上次见到海伍德是在北京,大约两、三年前了。
海伍德在中国做什么不甚明了,同时还有报道说他的家人一开始没有敦促英国当局继续追踪此案。让微博用户质疑是否这名商人实际上是在为薄家打点外国事务,或者是一名间谍。英国大使馆的一名发言人,说就他所知,海沃德先生近期没有为英国政府工作。
新浪的审查机器看起来一直在删除和海伍德有关的博文,不过在周一下午,海伍德先生的中英文名都还可以搜索得到。
北京文化评论的执行总编高超群写道:"这真是一部电影。"
Li Yuan, Yoli Zhang 和 Laurie Burkitt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Josh Chin
发表时间:2012年3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周一,围绕着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这出大戏有点象间谍小说了。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蜂拥到社交媒体上讨论最新的"阴谋论"爆料——并且开始形成一些他们自创的新情节。
在本报报道了一名和薄熙来有关系的英国公民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去年11月离奇死亡之后,广受欢迎的类推特的新浪微博周一早上出现一阵骚动。海伍德之死似乎是薄熙来和王立军纷争的一大因素,王立军后来逃到成都的美领馆请求避难。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蜂拥到社交媒体上讨论最新的"阴谋论"爆料——并且开始形成一些他们自创的新情节。
在本报报道了一名和薄熙来有关系的英国公民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去年11月离奇死亡之后,广受欢迎的类推特的新浪微博周一早上出现一阵骚动。海伍德之死似乎是薄熙来和王立军纷争的一大因素,王立军后来逃到成都的美领馆请求避难。
据了解情况的人说,显然,王立军是在告诉他的上级,他相信被发现死在重庆酒店房间的海伍德是被毒死的之后,薄熙来与他产生纠纷。当局称海伍德是死于"酒精中毒"。其中一名消息人士告诉本报,王立军称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与海伍德先生有商业纠纷。
海伍德的尸体没有经过尸检,便被匆匆火化。今年年初,英国政府要求中国重新彻查此案。
本案疑点重重。薄熙来的名字也一直在中文的社交网站上被禁。但是,这无法停止口风甚健的中文网络社区充斥着猜测和传言,还有对薄家的大量批评。
记者杨海鹏在微博上评论说:"果真是麦克白,有一更为阴毒的麦克白夫人。"(译注:麦克白,莎翁名剧中的人物。他在夫人的撺掇下弑君夺位。)
网络上盛传没有实据的说法,薄熙来之子,薄瓜瓜的男保姆是一名英国人,他在重庆死亡,原因不明,这让海伍德再受关注。新浪微博用户很快就把二者联系起来,说这名男保姆就是海伍德先生。
一名微博用户说:"我快要晕了,男性保姆?"
中国臭名昭著的"人肉搜索"——关于聚集网民们接力挖掘新闻人物的个人隐私的专门用语——效率甚高地开始了运转。网民们挖掘出了海伍德和一家咨询公司,HL(阿斯顿‧马丁)有关系,据说,海伍德曾经在这家公司工作过,并传阅他曾参加在上海的财富榜发布人胡润组织的一次活动的照片。
HL咨询公司的沈伟(音)说海伍德并非该公司员工,他的照片出现在公司网站的管理团队中"只是为了让公司有面子"。沈先生说他上次见到海伍德是在北京,大约两、三年前了。
海伍德在中国做什么不甚明了,同时还有报道说他的家人一开始没有敦促英国当局继续追踪此案。让微博用户质疑是否这名商人实际上是在为薄家打点外国事务,或者是一名间谍。英国大使馆的一名发言人,说就他所知,海沃德先生近期没有为英国政府工作。
新浪的审查机器看起来一直在删除和海伍德有关的博文,不过在周一下午,海伍德先生的中英文名都还可以搜索得到。
北京文化评论的执行总编高超群写道:"这真是一部电影。"
Li Yuan, Yoli Zhang 和 Laurie Burkitt对本文有贡献。
世界媒体看中国:重庆神秘死
图片来源: 英国电讯报截屏
在没有说明原因情况下,一度大有问鼎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最高领导层的原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已经将近两个星期。中国当局至今依然没有说明薄熙来被免职原因何在。如今,早已被国际媒体形容为扑朔迷离、扣人心弦、诡异如侦探小说的薄熙来免职剧又呈现新的神秘发展。
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驻北京记者王霜舟(Austin Ramzy)话说就是,“假如说伴随中国高级领导人薄熙来3月15日倒台一事有一个真相的话,那就是每一个线索披露都引起更多的问题。(If there is one truth that has accompanied the downfall of Bo Xilai, the prominent Chinese official who was removed from his post on March 15, it is that every revelation prompts more questions.)
*英国人在重庆的神秘死亡*
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调查一位生前声称跟薄熙来家人关系密切的英国人死亡一事,成为星期一国际媒体突出报道的有关薄熙来神秘免职剧的最新线索披露。
星期一,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发表记者裴杰(Jeremy Page)的长篇报道说:
“(英国人)尼尔·海伍德去年在重庆神秘死亡,此事如今开始成为薄熙来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薄熙来被免职前,前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为躲避薄熙来前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寻求政治庇护,从而引发了一起戏剧性的政治事件。...数名知情人士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王立军称,他曾向薄熙来表示自己认为海伍德是被毒死的,之后就与薄熙来闹翻了。据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说,王立军还说,薄熙来的夫人谷开来卷入了与海伍德的一起商业纠纷。”
“(薄熙来被免职)这起案件至今依然有很多疑点。王立军对起前上司(薄熙来)的指控至少是提升了1989年中国军队镇压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领导层内部一起最激烈、最公开化的权力斗争的利害相关度。”
《华尔街日报》在这里所说的英国人海伍德去年在重庆神秘死亡,是指他去年11月被发现死于所住的重庆一家酒店。知情人士表示,当局随即宣布他死于酒精摄入过量,并在没有通常的尸体检查的情况下将他火化。但海伍德的友人向英国政府提出怀疑,说海伍德生前是滴酒不沾的人。
*像克里斯蒂小说一样奇*
薄熙来被免职前后的中国政情发展之神秘、离奇、扣人心弦,可说是跟已故的英国著名侦探悬念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最神秘离奇的小说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mysterious(神秘的)和drama(戏剧)之类的词就成为国际媒体记者在报道有关新闻时的常用词。《华尔街日报》记者裴杰是这样,美国彭博通讯社记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也是这样。
在星期一发表的报道中,傅才德介绍了有关案件的最新情况,并介绍了一个英国人在中国的离奇死亡跟中国最高层政治变动的纠葛:
“星期一,英国大使馆发言人约翰·盖勒格通过电话表示,英国驻北京大使馆今年早些时候要求中国政府调查尼尔·海伍德死亡一事;早些时候,中国方面对英国表示,海伍德死于酒精摄入过量。他说,‘在他(海伍德)死亡之后有一些谣传和疑虑,我们被告知那些疑虑,而那些谣传一度变得多起来,’英国方面随后要求进行调查。”
“在英国方面要求中国方面进行调查之际,有关中共解除薄熙来重庆市委书记职务的各种理由的谣传四下流传。重庆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国家主席胡锦涛要在明年卸任,中共试图进行国家领导班子权力平稳交接。”
“现年62岁的薄熙来依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直到最近他被认为是下届中国最高领导层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选。薄熙来在3月15日被解职。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发言人盖勒格没有具体说明英国提请中国方面对海伍德之死进行调查是在王立军2月6日至7日在美国驻成都总领馆滞留之前还是之后。他说,中国方面同意就这一案件进行调查。”
*谜团的部分解释*
迄今为止,有关薄熙来被解职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前心腹、原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突然试图寻求美国领事馆庇护的事件可谓迷雾重重。令中国国内外观察家感到最好奇、也最为迷惑不解的谜团包括:
1)王立军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公安工作的 中共省级干部,究竟感觉到自己受到什么样的重大生命威胁,使他觉得不得不寻求美国领事馆的庇护?
2)在3月9日中国人大开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薄熙来为什么在中外记者没有提问有关问题的情况下,非常激动地为他的妻子和儿子声辩(说他妻子20年来没有商业活动,说儿子薄瓜瓜没有开超豪华车法拉力,也没有在外国留学学费来源不正的问题)?
3)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对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并滞留事件进行调查评估的通报”被意外或蓄意泄露给全世界之后,国际媒体提出的一个共同的质疑是,该通报所说的王立军调查薄熙来家人的事情,在中国是极端不同寻常的事情,因为假如薄熙来及其家人有什么问题,应当是薄熙来的上级而不是他的下级进行调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端不同寻常的情况?
英国人海伍德在重庆的神秘之死,将这些谜团以及谜团中的人和事串联在一起,似乎给薄-王案提供了至少是部分性的解释。至于这种解释是究竟有多正确或多全面,国际媒体和中国公众正在期待中国官方做出解释。
*令人难以忍受的沉默*
迄今为止,中国官方还没有对薄熙来为何被免职提出任何解释。
英语里有所谓的“震耳欲聋的沉默”(deafening silence)的说法。薄熙来被解职以及迄今为止的中国政情的发展,给这种所谓的矛盾修饰法(oxymoron)的真实性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证。
在薄熙来被解职(官方的说法是“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将近两个星期过后,中国官方还是迟迟没有拿出一个解释,对中国公众说明为什么、以及有什么必要如此不留情面地将他解职。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显然让通常总是跟中共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感到难受和心慌。
于是,《环球时报》在上个星期四做了一件非同寻常、非同小可的事情,这就是发表了一篇题为“重庆调整后的中国社会理性”的社论,对党中央在关键时刻的长时间失声沉默提出了正面的进谏、间接的批评、直接的抱怨:
“实际上全社会都在等待党中央的进一步权威声音。...我们也希望一些结论的形成能更快些。权威声音来得越快,社会就越清晰,公众也越踏实。在一些时候,速度的意义远远超过速度本身。”
显然,《环球时报》认为,中共党中央的动作太慢了,慢得不可理喻,慢得让全社会感到焦急,焦躁,困惑,悬心。
*此时无声胜有声*
英语里有“震耳欲聋的沉默”的说法,中文里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说法。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瓦恩斯和沙伦·拉弗拉尼耶就从中国当局的沉默当中听到了“十面埋伏”琵琶曲一般紧张的弦外之音。
《纽约时报》星期一发表两位记者的报道说:
“(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就英国公民海伍德在重庆死亡一事进行调查)这一要求可能预示着围绕薄熙来的争议的一项重要发展。薄熙来早先一直在争取晋升中国最高领导层,直至他在3月15日被解职。自那时以来,没有外人再看到他或他的妻子,也没有外人再听到他们说话。”
“这些最新的案情披露使本来就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密不透风的领导层1989年以来最为深刻的分裂平添了一层诡异。1989年,在发生天安门抗议活动之后,中共领导人和中共一些元老罢黜了中共名义上的领袖赵紫阳。”
“王立军丑闻以及海伍德之死看来给薄熙来的批评者提供了一个把柄,可以让这个可能是很有力量的敌手靠边站。”
*中国外交部声称不知情*
在外国媒体突出报道涉及英国人在重庆死亡的薄-王案最新发展的同时,中国官方依然对有关案情保持沉默。《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岛田学星期一从北京发出报道,用了简短的短话突出显明了这种巨大的中外反差:
“针对《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询问,英国外交部表示,去年11月一名英国人在中国重庆市死亡,其死因有疑点,已经向中国政府提出进行详细调查的要求。死亡的英国人跟中共重庆原市委书记薄熙来有关系。有观察家指出,薄熙来被解职或许与此有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3月2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对英国方面提出要求调查一事,他‘不了解有关情况。’”
*泄露外界的中共内部文件*
先前泄露外界的中共内部文件对王立军突然到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寻求庇护一事与薄熙来及其家人的关系提出了部分解释。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对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并滞留事件进行调查评估的通报”的有关段落是: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现已基本查清了王立军事件的经过和原因。今年1月28日,王立军找薄熙来同志通报有关重要案件与薄的家人有关,由于办案人员为此感到了压力,已经接到辞职信,希望薄熙来同志予以重视,妥善处理。薄熙来同志对此十分不满,随后找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商量,以多岗位全面锻炼为由,提出调整王立军工作。
“2月1日下午,重庆市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免去王立军的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事先未按规定征求公安部的意见。王在市政府不再分管公安司法工作,调整为分管教育、科技等工作。为此,王立军想不通。2月2日,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到市公安局宣布王立军不再担任党委书记和局长职务后,在薄熙来同志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压力下,有关方面以各种名义违规审查王立军身边工作人员及有关重要案件的办案人员。
“王立军认为自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遂决定出走,并于6日下午在事先未按程序报批的情况下,独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先与美方人员谈了有关合作交流事项,随后提出避难的请求,并根据美方要求写了政治避难申请。”
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驻北京记者王霜舟(Austin Ramzy)话说就是,“假如说伴随中国高级领导人薄熙来3月15日倒台一事有一个真相的话,那就是每一个线索披露都引起更多的问题。(If there is one truth that has accompanied the downfall of Bo Xilai, the prominent Chinese official who was removed from his post on March 15, it is that every revelation prompts more questions.)
*英国人在重庆的神秘死亡*
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调查一位生前声称跟薄熙来家人关系密切的英国人死亡一事,成为星期一国际媒体突出报道的有关薄熙来神秘免职剧的最新线索披露。
星期一,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发表记者裴杰(Jeremy Page)的长篇报道说:
“(英国人)尼尔·海伍德去年在重庆神秘死亡,此事如今开始成为薄熙来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薄熙来被免职前,前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为躲避薄熙来前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寻求政治庇护,从而引发了一起戏剧性的政治事件。...数名知情人士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王立军称,他曾向薄熙来表示自己认为海伍德是被毒死的,之后就与薄熙来闹翻了。据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说,王立军还说,薄熙来的夫人谷开来卷入了与海伍德的一起商业纠纷。”
“(薄熙来被免职)这起案件至今依然有很多疑点。王立军对起前上司(薄熙来)的指控至少是提升了1989年中国军队镇压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领导层内部一起最激烈、最公开化的权力斗争的利害相关度。”
《华尔街日报》在这里所说的英国人海伍德去年在重庆神秘死亡,是指他去年11月被发现死于所住的重庆一家酒店。知情人士表示,当局随即宣布他死于酒精摄入过量,并在没有通常的尸体检查的情况下将他火化。但海伍德的友人向英国政府提出怀疑,说海伍德生前是滴酒不沾的人。
*像克里斯蒂小说一样奇*
薄熙来被免职前后的中国政情发展之神秘、离奇、扣人心弦,可说是跟已故的英国著名侦探悬念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最神秘离奇的小说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mysterious(神秘的)和drama(戏剧)之类的词就成为国际媒体记者在报道有关新闻时的常用词。《华尔街日报》记者裴杰是这样,美国彭博通讯社记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也是这样。
在星期一发表的报道中,傅才德介绍了有关案件的最新情况,并介绍了一个英国人在中国的离奇死亡跟中国最高层政治变动的纠葛:
“星期一,英国大使馆发言人约翰·盖勒格通过电话表示,英国驻北京大使馆今年早些时候要求中国政府调查尼尔·海伍德死亡一事;早些时候,中国方面对英国表示,海伍德死于酒精摄入过量。他说,‘在他(海伍德)死亡之后有一些谣传和疑虑,我们被告知那些疑虑,而那些谣传一度变得多起来,’英国方面随后要求进行调查。”
“在英国方面要求中国方面进行调查之际,有关中共解除薄熙来重庆市委书记职务的各种理由的谣传四下流传。重庆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国家主席胡锦涛要在明年卸任,中共试图进行国家领导班子权力平稳交接。”
“现年62岁的薄熙来依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直到最近他被认为是下届中国最高领导层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选。薄熙来在3月15日被解职。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发言人盖勒格没有具体说明英国提请中国方面对海伍德之死进行调查是在王立军2月6日至7日在美国驻成都总领馆滞留之前还是之后。他说,中国方面同意就这一案件进行调查。”
*谜团的部分解释*
迄今为止,有关薄熙来被解职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前心腹、原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突然试图寻求美国领事馆庇护的事件可谓迷雾重重。令中国国内外观察家感到最好奇、也最为迷惑不解的谜团包括:
1)王立军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公安工作的 中共省级干部,究竟感觉到自己受到什么样的重大生命威胁,使他觉得不得不寻求美国领事馆的庇护?
2)在3月9日中国人大开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薄熙来为什么在中外记者没有提问有关问题的情况下,非常激动地为他的妻子和儿子声辩(说他妻子20年来没有商业活动,说儿子薄瓜瓜没有开超豪华车法拉力,也没有在外国留学学费来源不正的问题)?
3)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对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并滞留事件进行调查评估的通报”被意外或蓄意泄露给全世界之后,国际媒体提出的一个共同的质疑是,该通报所说的王立军调查薄熙来家人的事情,在中国是极端不同寻常的事情,因为假如薄熙来及其家人有什么问题,应当是薄熙来的上级而不是他的下级进行调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端不同寻常的情况?
英国人海伍德在重庆的神秘之死,将这些谜团以及谜团中的人和事串联在一起,似乎给薄-王案提供了至少是部分性的解释。至于这种解释是究竟有多正确或多全面,国际媒体和中国公众正在期待中国官方做出解释。
*令人难以忍受的沉默*
迄今为止,中国官方还没有对薄熙来为何被免职提出任何解释。
英语里有所谓的“震耳欲聋的沉默”(deafening silence)的说法。薄熙来被解职以及迄今为止的中国政情的发展,给这种所谓的矛盾修饰法(oxymoron)的真实性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证。
在薄熙来被解职(官方的说法是“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将近两个星期过后,中国官方还是迟迟没有拿出一个解释,对中国公众说明为什么、以及有什么必要如此不留情面地将他解职。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显然让通常总是跟中共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感到难受和心慌。
于是,《环球时报》在上个星期四做了一件非同寻常、非同小可的事情,这就是发表了一篇题为“重庆调整后的中国社会理性”的社论,对党中央在关键时刻的长时间失声沉默提出了正面的进谏、间接的批评、直接的抱怨:
“实际上全社会都在等待党中央的进一步权威声音。...我们也希望一些结论的形成能更快些。权威声音来得越快,社会就越清晰,公众也越踏实。在一些时候,速度的意义远远超过速度本身。”
显然,《环球时报》认为,中共党中央的动作太慢了,慢得不可理喻,慢得让全社会感到焦急,焦躁,困惑,悬心。
*此时无声胜有声*
英语里有“震耳欲聋的沉默”的说法,中文里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说法。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瓦恩斯和沙伦·拉弗拉尼耶就从中国当局的沉默当中听到了“十面埋伏”琵琶曲一般紧张的弦外之音。
《纽约时报》星期一发表两位记者的报道说:
“(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就英国公民海伍德在重庆死亡一事进行调查)这一要求可能预示着围绕薄熙来的争议的一项重要发展。薄熙来早先一直在争取晋升中国最高领导层,直至他在3月15日被解职。自那时以来,没有外人再看到他或他的妻子,也没有外人再听到他们说话。”
“这些最新的案情披露使本来就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密不透风的领导层1989年以来最为深刻的分裂平添了一层诡异。1989年,在发生天安门抗议活动之后,中共领导人和中共一些元老罢黜了中共名义上的领袖赵紫阳。”
“王立军丑闻以及海伍德之死看来给薄熙来的批评者提供了一个把柄,可以让这个可能是很有力量的敌手靠边站。”
*中国外交部声称不知情*
在外国媒体突出报道涉及英国人在重庆死亡的薄-王案最新发展的同时,中国官方依然对有关案情保持沉默。《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岛田学星期一从北京发出报道,用了简短的短话突出显明了这种巨大的中外反差:
“针对《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询问,英国外交部表示,去年11月一名英国人在中国重庆市死亡,其死因有疑点,已经向中国政府提出进行详细调查的要求。死亡的英国人跟中共重庆原市委书记薄熙来有关系。有观察家指出,薄熙来被解职或许与此有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3月2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对英国方面提出要求调查一事,他‘不了解有关情况。’”
*泄露外界的中共内部文件*
先前泄露外界的中共内部文件对王立军突然到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寻求庇护一事与薄熙来及其家人的关系提出了部分解释。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对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并滞留事件进行调查评估的通报”的有关段落是: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现已基本查清了王立军事件的经过和原因。今年1月28日,王立军找薄熙来同志通报有关重要案件与薄的家人有关,由于办案人员为此感到了压力,已经接到辞职信,希望薄熙来同志予以重视,妥善处理。薄熙来同志对此十分不满,随后找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商量,以多岗位全面锻炼为由,提出调整王立军工作。
“2月1日下午,重庆市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免去王立军的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事先未按规定征求公安部的意见。王在市政府不再分管公安司法工作,调整为分管教育、科技等工作。为此,王立军想不通。2月2日,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到市公安局宣布王立军不再担任党委书记和局长职务后,在薄熙来同志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压力下,有关方面以各种名义违规审查王立军身边工作人员及有关重要案件的办案人员。
“王立军认为自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遂决定出走,并于6日下午在事先未按程序报批的情况下,独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先与美方人员谈了有关合作交流事项,随后提出避难的请求,并根据美方要求写了政治避难申请。”
胡奥首尔会:北京对平壤政治影响力有限
图片来源: AP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26日)在首尔出席核安全峰会期间进行会晤。华盛顿敦促北京利用自身影响力节制朝鲜在核项目问题上的对抗。在另一方面,北京虽然“严重关切”朝鲜此次火箭发射计划,但表示其对平壤的政治影响力有限。
*中美同意考虑朝鲜导弹发射的应对措施*
全球5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正在韩国首都首尔出席第二届核安全峰会。美中两国最高领导人在此期间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的会晤,并就朝鲜下个月即将进行的卫星发射交换了意见。奥巴马敦促北京利用自身影响力节制朝鲜的核野心,北京表示其对平壤的政治影响力有限。
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兹说,胡锦涛对奥巴马总统说,中国已经向平壤表达了关切。他说,如果朝鲜发射导弹,美中两
位领导人同意考虑今后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应对朝鲜 美国偏硬 中国偏软*
香港军事评论员、凤凰卫视主播马鼎盛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朝鲜去核关系到中美的核心利益,两国在这一点上有共识,但中国对待朝鲜的手段一向偏软,一部分是源于中国陈旧的冷战思维,另一部分源于各国间的制衡和博弈。
马鼎盛说:“制衡游戏是肯定有的。中国有一部分人是想拿朝鲜当屏障,这是一种很陈旧的冷战思维,也是陈旧的陆战思维和线性作战思维,如果今天西方要和中国开战,根本不会从陆地上,也不会从朝鲜半岛进攻。”
马鼎盛说,另一部分原因是真正解决朝鲜问题代价太高,战后利与害都不好分配,所以谁也不愿先动手解决这个烫手的山芋。他说:“朝鲜这个邪恶的政权能够在虎视眈眈中存在就是看准了大国间的博弈。”
马鼎盛认为,只有“威逼”与“利诱”并用得好才能对朝鲜产生效果,从这方面讲,美国偏硬,中国偏软。
马鼎盛说:“中国有句古话:‘升米恩,斗米仇’,你快饿死了,我给你一升米,吃饱了,你就感恩;但我要给你一斗米,你就觉得你为什么不给我一石。中国经常给朝鲜一石,所以给惯坏了。朝鲜吃硬不吃软,中国的牌也就不多。所以胡锦涛说中国影响力有限,这句话也实在。”
*朝鲜核武目的对内*
马鼎盛说,两韩统一对中国利益的影响和威胁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不过,马鼎盛认为朝鲜核武的主要目的不是对外,而是对内:“朝鲜在外边树立那么强大的敌人,对内镇压就有道理,宣扬民族主义,谁讨伐我谁就是不爱国,谁就是卖国贼。朝鲜一百多万兵打仗没用,但对镇压内部是有用的。”
朝鲜宣布四月中旬将向地球轨道发射人造卫星,并警告世界各国领导人不要在核峰会中涉及朝鲜核武问题,否则会把核峰会上任何针对朝鲜的声明看作“宣战”。
胡锦涛核峰会期间在与韩国总统李明博会晤时表示,中国不希望看到朝鲜半岛缓和势头发生逆转。
*美朝协议是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
《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北京军事评论员宋晓军对美国之音说,朝核问题的核心不是中国对朝鲜有多少政治约束力,而是美朝之间必须要达成美撤军、朝去核的协议。
宋晓军说:“中国官方说过很多次,中国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还是要美朝之间要达成协议。如果你不撤军,给他军事压力,他必然就要寻求一种军事平衡。这个你拦不住他呀,饿肚子总比死强吧。这里边最大的错误肯定是美国,你凭什么在韩国驻军呢,中国并没有在朝鲜驻军啊,你签了和平协议就滚蛋不就完了吗?”
*朝鲜在玩文字游戏*
朝鲜上月底在与美国谈判后同意暂停其浓缩铀活动,并准许联合国核监察人员返回朝鲜,以此换取朝鲜所急需的粮食援助。在其随后发布的联合声明里,平壤还保证暂停其核计划以及长程导弹试验。然而,朝鲜不久后即宣布其卫星发射计划。国际社会一致谴责,朝鲜任何企图将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的做法都将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874号决议。
北京军事评论员宋晓军认为,朝鲜下月的发射计划是卫星发射,而不是导弹发射,没有违反国际间有关“为和平科学目的发射卫星”的规定,只是朝鲜与美国玩的“文字游戏”。
*朝鲜走老路会更孤立*
奥巴马星期一早些时候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发表演讲时警告平壤,如果继续走老路,将导致朝鲜更加孤立。
韩国国防部发表声明表示,韩国将击落任何偏离发射轨道而穿越韩国领空的火箭部件。奥巴马在与俄罗斯领导人会晤后表示,两国打算向朝鲜发出必须放弃发射卫星的信号。
*中美同意考虑朝鲜导弹发射的应对措施*
全球5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正在韩国首都首尔出席第二届核安全峰会。美中两国最高领导人在此期间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的会晤,并就朝鲜下个月即将进行的卫星发射交换了意见。奥巴马敦促北京利用自身影响力节制朝鲜的核野心,北京表示其对平壤的政治影响力有限。
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兹说,胡锦涛对奥巴马总统说,中国已经向平壤表达了关切。他说,如果朝鲜发射导弹,美中两
位领导人同意考虑今后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应对朝鲜 美国偏硬 中国偏软*
香港军事评论员、凤凰卫视主播马鼎盛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朝鲜去核关系到中美的核心利益,两国在这一点上有共识,但中国对待朝鲜的手段一向偏软,一部分是源于中国陈旧的冷战思维,另一部分源于各国间的制衡和博弈。
马鼎盛说:“制衡游戏是肯定有的。中国有一部分人是想拿朝鲜当屏障,这是一种很陈旧的冷战思维,也是陈旧的陆战思维和线性作战思维,如果今天西方要和中国开战,根本不会从陆地上,也不会从朝鲜半岛进攻。”
马鼎盛说,另一部分原因是真正解决朝鲜问题代价太高,战后利与害都不好分配,所以谁也不愿先动手解决这个烫手的山芋。他说:“朝鲜这个邪恶的政权能够在虎视眈眈中存在就是看准了大国间的博弈。”
马鼎盛认为,只有“威逼”与“利诱”并用得好才能对朝鲜产生效果,从这方面讲,美国偏硬,中国偏软。
马鼎盛说:“中国有句古话:‘升米恩,斗米仇’,你快饿死了,我给你一升米,吃饱了,你就感恩;但我要给你一斗米,你就觉得你为什么不给我一石。中国经常给朝鲜一石,所以给惯坏了。朝鲜吃硬不吃软,中国的牌也就不多。所以胡锦涛说中国影响力有限,这句话也实在。”
*朝鲜核武目的对内*
马鼎盛说,两韩统一对中国利益的影响和威胁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不过,马鼎盛认为朝鲜核武的主要目的不是对外,而是对内:“朝鲜在外边树立那么强大的敌人,对内镇压就有道理,宣扬民族主义,谁讨伐我谁就是不爱国,谁就是卖国贼。朝鲜一百多万兵打仗没用,但对镇压内部是有用的。”
朝鲜宣布四月中旬将向地球轨道发射人造卫星,并警告世界各国领导人不要在核峰会中涉及朝鲜核武问题,否则会把核峰会上任何针对朝鲜的声明看作“宣战”。
胡锦涛核峰会期间在与韩国总统李明博会晤时表示,中国不希望看到朝鲜半岛缓和势头发生逆转。
*美朝协议是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
《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北京军事评论员宋晓军对美国之音说,朝核问题的核心不是中国对朝鲜有多少政治约束力,而是美朝之间必须要达成美撤军、朝去核的协议。
宋晓军说:“中国官方说过很多次,中国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还是要美朝之间要达成协议。如果你不撤军,给他军事压力,他必然就要寻求一种军事平衡。这个你拦不住他呀,饿肚子总比死强吧。这里边最大的错误肯定是美国,你凭什么在韩国驻军呢,中国并没有在朝鲜驻军啊,你签了和平协议就滚蛋不就完了吗?”
*朝鲜在玩文字游戏*
朝鲜上月底在与美国谈判后同意暂停其浓缩铀活动,并准许联合国核监察人员返回朝鲜,以此换取朝鲜所急需的粮食援助。在其随后发布的联合声明里,平壤还保证暂停其核计划以及长程导弹试验。然而,朝鲜不久后即宣布其卫星发射计划。国际社会一致谴责,朝鲜任何企图将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的做法都将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874号决议。
北京军事评论员宋晓军认为,朝鲜下月的发射计划是卫星发射,而不是导弹发射,没有违反国际间有关“为和平科学目的发射卫星”的规定,只是朝鲜与美国玩的“文字游戏”。
*朝鲜走老路会更孤立*
奥巴马星期一早些时候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发表演讲时警告平壤,如果继续走老路,将导致朝鲜更加孤立。
韩国国防部发表声明表示,韩国将击落任何偏离发射轨道而穿越韩国领空的火箭部件。奥巴马在与俄罗斯领导人会晤后表示,两国打算向朝鲜发出必须放弃发射卫星的信号。
標籤:
中國外交
英商人魂斷 疑涉薄熙來案 家屬未提異議
(中央社台北26日電)「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英國已要求中國大陸當局,針對重慶1名自稱與薄熙來家庭往來密切的英國商人離奇死亡案件展開調查。
赫伍德(Neil Heywood)去年在重慶離奇死亡﹐此事正逐漸成為薄熙來下台事件的關鍵因素。薄熙來本月才遭免除重慶市委書記職務。
薄熙來遭到革職前﹐前重慶市公安局長王立軍前往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尋求庇護﹐而引發一宗戲劇性政治事件。
王立軍今年2月6日進入總領事館後﹐大陸警車一度包圍領事館。王立軍在館內度過一夜﹐隔天便被中方安全人員帶走﹐此後便未再公開露面。
知情人士在華爾街日報的訪談中透露﹐王立軍自稱﹐是因為向薄熙來表示他認為赫伍德是被毒死的﹐才和薄熙來鬧翻。其中1名知情人士指出﹐王立軍還說﹐薄熙來的夫人谷開來涉及與赫伍德有關的一起商業糾紛。
記者曾嘗試聯繫薄熙來、薄熙來的夫人、王立軍和赫伍德的家人﹐但都沒有成功。英國大使館1名發言人表示﹐大使館與赫伍德的家屬有接觸﹐但後者不願表示意見。
赫伍德去年11月被發現死於重慶下榻的飯店房間。熟悉案情者指出﹐當局很快就宣布死於「攝取酒精過量」﹐而且未經過驗屍便將遺體火化。赫伍德的朋友曾向英國大使館提出質疑﹐並透露他生前滴酒不沾。
朋友和熟人表示﹐赫伍德生前似乎是個獨立商人和顧問。赫伍德曾告訴多位友人﹐他和薄家往來密切﹐可以幫忙安排會面並在重慶順利做成生意。
幾個熟人並說,他是經由自己的大陸妻子而與薄家有所往來。赫伍德的妻子是東北大連人﹐薄熙來曾於1993到2001年擔任大連市長。
赫伍德曾擔任英國車廠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北京分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阿斯頓馬丁已加以證實﹐但表示他並未直接受雇於這家公司﹐也未曾在重慶以任何方式為他們工作過。
英國大使館發言人說﹐赫伍德的家屬並沒有就重慶當局處理赫伍德之死的方式提出異議﹐也未曾要求英國官員公開本案,或是進一步追查案情。
至於王立軍在成都美國總領事館過夜時是否提及赫伍德的案子﹐以及美國官員是否已將相關案情轉交給英國當局﹐美國大使館發言人不願置評。(譯者:中央社楊樹根)
赫伍德(Neil Heywood)去年在重慶離奇死亡﹐此事正逐漸成為薄熙來下台事件的關鍵因素。薄熙來本月才遭免除重慶市委書記職務。
薄熙來遭到革職前﹐前重慶市公安局長王立軍前往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尋求庇護﹐而引發一宗戲劇性政治事件。
王立軍今年2月6日進入總領事館後﹐大陸警車一度包圍領事館。王立軍在館內度過一夜﹐隔天便被中方安全人員帶走﹐此後便未再公開露面。
知情人士在華爾街日報的訪談中透露﹐王立軍自稱﹐是因為向薄熙來表示他認為赫伍德是被毒死的﹐才和薄熙來鬧翻。其中1名知情人士指出﹐王立軍還說﹐薄熙來的夫人谷開來涉及與赫伍德有關的一起商業糾紛。
記者曾嘗試聯繫薄熙來、薄熙來的夫人、王立軍和赫伍德的家人﹐但都沒有成功。英國大使館1名發言人表示﹐大使館與赫伍德的家屬有接觸﹐但後者不願表示意見。
赫伍德去年11月被發現死於重慶下榻的飯店房間。熟悉案情者指出﹐當局很快就宣布死於「攝取酒精過量」﹐而且未經過驗屍便將遺體火化。赫伍德的朋友曾向英國大使館提出質疑﹐並透露他生前滴酒不沾。
朋友和熟人表示﹐赫伍德生前似乎是個獨立商人和顧問。赫伍德曾告訴多位友人﹐他和薄家往來密切﹐可以幫忙安排會面並在重慶順利做成生意。
幾個熟人並說,他是經由自己的大陸妻子而與薄家有所往來。赫伍德的妻子是東北大連人﹐薄熙來曾於1993到2001年擔任大連市長。
赫伍德曾擔任英國車廠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北京分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阿斯頓馬丁已加以證實﹐但表示他並未直接受雇於這家公司﹐也未曾在重慶以任何方式為他們工作過。
英國大使館發言人說﹐赫伍德的家屬並沒有就重慶當局處理赫伍德之死的方式提出異議﹐也未曾要求英國官員公開本案,或是進一步追查案情。
至於王立軍在成都美國總領事館過夜時是否提及赫伍德的案子﹐以及美國官員是否已將相關案情轉交給英國當局﹐美國大使館發言人不願置評。(譯者:中央社楊樹根)
谁收了薄熙来的钱?王绍光依然肯定"重庆模式"
3月24日,北大教授孔庆东微博自曝,他日前被国安限制自由5天时间,其原因是因他曾接受薄熙来资助100万元,用于宣传"重庆模式",公众也质疑曾颂扬"重庆模式"的其他人接受薄的资助。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之声早前曾报道,薄熙来免职后,孔庆东仍然在"第一视频"节目中高声力挺薄熙来和"重庆模式",认为免薄熙来的职相当于"发动反革命政变。"
其后该视频遭删除,孔庆东也销声匿迹,3月24日,微博网友忽然发现孔庆东发出博文,称薄熙来事件后,他被国家安全部门限制自由5天时间及问讯。因他接受薄熙来资助的100万元用于宣传 "重庆模式"而被调查。孔庆东也在微博中称已经退回该笔资助费,目前"很平静很坦荡",该微博被网友大量转载后,后又被删除。
当日中国另一挺薄的左派人士司马南在微博也透露:"孔庆东进国安绝非因出卖国家机密,只待了五天,现在平安了。"司马南在近期接受媒体访谈时力证自己并未如传言所说,因事涉薄熙来事件"出关被阻"和"离婚转移财产等",但语义中暗指遭两名国家部门人员约谈。但公众质疑其力挺薄熙来背后牵涉利益输送。
"花钱买歌颂"
《苹果日报》指薄熙来为推销"重庆模式",曾下令重庆当局斥巨资宣传,包括出书、拍电视片及出钱雇请孔庆东等有影响的左派学者,为重庆颂扬。重庆卫视于去年3月1日改为"红色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红色影视剧"等,并且不允许插播任何广告,为此重庆政府每年给重庆卫视补贴1.5亿元人民币;
孔庆东此番自曝收取薄熙来的宣传费,不免让人忆及他昔日挺薄和"重庆模式"言论和文章,他曾写下《"警界铁腕"王立军被北邮聘为教授当之无愧》,《王立军有一颗心一个胆》,《汉奸媒体反对"重庆模式"其目的很明显》,《重庆警察值得表扬》,《自有天龙灭妖孽》等文章。
2011年6月28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第三次到访重庆并赞扬薄熙来是中国的一位传奇式人物。私下里,他还亲身参与了红歌会并高度评价"唱红打黑。" 基辛格此次访问重庆是非官方的私人访问。香港《开放》杂志总编金钟当时发表评论文章:"基辛格已和中共建立了利益共同体。基辛格的顾问公司业务是数十家大公司的中国生意。相信很少有政客像 基辛格这样将从政资源最大化变为商业利益。他在商界已赢得'跨国掮客"的称号。"
而另一位中国左派学者,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主任、教授的王绍光,曾在2011年写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3.0:重庆经验",也曾被公众质疑和重庆政府间达成利益输送关系并助依附权力。3月23日,他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表示"王立军事件"后依然肯定"重庆模式。"
"防火墙之父"方滨兴闻"重庆"色变?
早在两会期间,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在以安徽省人大代表身份参加两会时,有记者问他是否会解聘几个月前从他手中接过"北邮教授"聘书的王立军,方滨兴闻"军"色变,拔腿跑人。
另据博讯网的报道,方滨兴也曾接受薄熙来巨款,以为薄熙来提供网路监听、窃取政要网路电话、电邮等机密资讯的服务。
"一些知识分子与官商的利益交换是普遍现象"
金钟向德国之声表示,近年中国大陆在"官商勾结"之外,又出现官商将一些知识分子拉入"共同利益"团体中,为其政策、商业形象等著书立说;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以成为"政府智囊"而自抬身价。学术界甚至弥漫"人人都有一个帝师梦"的气氛,其间部分知识分子为追逐名利风骨尽失: "按照我们对大陆的了解,不排除司马南和政商团体之间有利益交换,目前这种利益输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政党也许、大财团也好,都要利用他们。"
金钟也认为公共知识分子为政府或企业代言,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公共知识分子的公信力也在不断被透支。
作者:吴雨
责编:乐然
订阅:
博文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三月
(1978)
-
▼
3月 26
(82)
- 馮健強﹕選票可改變什麼?
- 周浩鼎﹕新特首的誕生
- 胡锦涛: 不希望半岛缓和势头发生逆转
- 梁速訪中聯辦惹非議 否認謝票 政黨斥損一國兩制不智
- 薄瓜瓜英籍管家 死因重查
- 共識政治的兩面性
- 美賀梁振英 促香港普選
- 中共為政改試水溫 網上悼趙紫陽解禁
- 成績差遭牛津勸退 薄瓜瓜靠彭定康轉讀哈佛
- 唐英年之敗重挫江澤民
- 梁振英訪中聯辦戰戰兢兢
- 西環治港 中聯辦變市委 特首貶為市長
- 港人治港淪落為無人治港
- 非一般干預 乃機制糾偏
- 逼華施壓金正恩 美離間中朝關係
- 英美式政治革命為什麼能帶來長治久安?
- 英媒:王立军指薄家英籍“保姆”被毒死
- “重庆模式”是寅吃卯粮?
- 国会体制改革在于剔除苏式“党在国上”
- 肖国元:中国的改革还能“摸着石头过河”吗?
- 海伍德家人对中国当局处理这起案件的情况表示满意
- 薄熙来事件中最新的爆料出现后网上充斥着各种猜测
- 世界媒体看中国:重庆神秘死
- 胡奥首尔会:北京对平壤政治影响力有限
- 英商人魂斷 疑涉薄熙來案 家屬未提異議
- 谁收了薄熙来的钱?王绍光依然肯定"重庆模式"
- 薄熙来出局令中国高层密室政治不再密不透风
- 重慶街頭緊張 裝甲車武警巡邏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另类思考(下)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另类思考(中)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另类思考(上)
- 王立军最重要助手 渝北区公安局长王鹏飞被带走调查
- 英媒:香港充满敌意和丑闻的选举
- 中国军队参与维稳,枪口对准人民
- 中国的下一个热点?
- 梁振英当选香港特首,修补裂痕任重道远
- 林彪自書條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此不足為勇
- 北京传言止于露面 什么主义能救中国?
- 胡锦涛访问前夕,一名藏人在印度自焚
- 重庆南岸区委书记夏泽良被带走调查
- 谁是梁振英?
- 重庆事件的成因和走向
- 記錄得比較完整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江對話
- 邱会作回忆:长征前夕红军大搞残酷斗争,动辄处决
- 英國使館:年初已請中方查海伍德死因
- “重庆模式”是“中国模式”的一部分
- 许小年:创新经济首先要解散发改委
- 2012年3月25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3月25日)
- 2012年3月25日《歷史日報》
- 梁振英当选特首,香港人游行抗议
- 英国驻港总领事期待香港实现普选
- 台湾媒体评论香港特首选举
- 英促中国查薄瓜瓜“英籍保姆”死因
- 俄罗斯精英们眼中的中国
- 马英九向胡锦涛传达「两岸同属一中」引发的波澜
- 普选远景阴影下的香港特首选举
- 台湾学者:梁振英政治判断灵敏台港互动将渐强化
- 梁振英低票当选香港特首 团体抗议各界忧未来施政
- 重慶衛視減紅歌 仍拒商業廣告
- 美國賀梁振英當選 盼如期普選
- 梁振英當選特首 中聯辦表祝賀
- 關鍵一周北京力挺 梁振英港新特首
- 踩著失望的2012 邁向希望的2017
- 梁振英選舉工程 從4年前訪台開始
- 重慶2高官雙規 都是薄熙來提拔
- 北京強力挺梁 商界見風轉舵
- 警察之子當家 主打穩中求變
- 沒有贏家的2012香港特首選舉
- 羨慕台灣直選總統 港民轟小圈子選舉
- 從間接選舉末代特首 看香港民主
- 第八回合:溫總定調 唐求同歸於盡
- 第七回合:江湖飯局 梁捲黑金疑雲
- 第六回合:唐營謀換馬 曾鈺成熱身
- 第五回合:僭建風暴一沉不起
- 第四回合:政府介入掀出「西九門」
- 第三回合:星級團隊助唐反彈
- 第二回合:許仕仁引退 唐爆感情缺失
- 梁唐演義﹕特首選舉爆冷之謎
- 梁雙低當選 謀百日翻身
- 北京插手 港媒挺梁改專欄
- 2017年普選 籠中鳥 將越獄
-
▼
3月 26
(82)
-
▼
三月
(1978)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要聞組綜合30日電 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導稱,中國30日禁止網上搜索「習近平」,前一天彭博新聞社報導有關習近平家人財富的新聞,導致彭博新聞社網站被中國封鎖。 彭博社使用公開資料,報導習近平親屬的投資細目,總額據稱高達3.76億美元。 彭博社的報導沒有追蹤習近平本人、妻子彭麗媛及女兒...
-
德國之聲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卸下中共中央總書記職位。目前看來,胡錦濤似乎已屈服於保守派的勢力,作出關鍵決定對薄熙來事件「降低調查規模」。這意味著只有薄熙來和他的妻子會受到調查。 薄妻谷開來被控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極有可能難逃多年的牢獄之災。然而,直至目前為止薄熙來只被控違...
-
...
-
新华社 北京4月10日电 鉴于 薄熙来 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 中国 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 政治 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 中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 调查 。 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进行复...
-
美國之音 艾德 北京 — 中国官方媒体宣布,昔日最闪耀的政治明星之一薄熙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将面临刑事指控。有中国学者分析说,官方披露了薄熙来罪行的这么多细节,说明最高层已决心不要让他对新领导构成威胁,准备将其重判。 *官方报道预示当局要下重手* ...
-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摩爾 中國軍隊“八一”建軍節這天,中共中央軍委屬下《解放軍報》第3版發表記者毛俊撰寫的“永遠的軍魂永久的忠誠——黨的十六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述評”一文。文章在強調“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永不改變!人民軍隊忠誠於黨的信念永不改變”的同時,更罕...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消息人士告诉明镜新闻网,已被拘捕、正接受审查的谷开来,指控周永康策划了取代习近平的政治计划,对抗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的其他成员。 她把周永康称作“政治局常委中的坏蛋”。 谷开来提出用交代关于周永康和他的密谋作为交换,恳求当局不要判自己死刑。
-
鄭端耀/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有關陳光誠現況,目前至少有三種說法:第一、美中達成協議,同意留在大陸天津展開新生活。第二、美方全部跑光,被騙了。第三、中國同意陳可以申請至美國留學。 在這三種說法中,對美方造成最大殺傷力的是第二種說法,顯現美國的無知和怕事,而且在消息一傳出後,立...
-
香港数万民众周日走上街头,参加一年一度的“七一”大游行。尽管高温酷暑,游行整个过程持续了6个多小时,队伍穿越市区,道路交通和公交运营受阻。 组织者称,参加人数达40万,几乎是去年的两倍。警方估计的人数仅为63000人,但也是2003年以来最多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