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
新內閣還未正式就任,美牛瘦肉精是否解禁已經迎面而來。這個問題,因牽涉面向甚廣,在不同的力量拉扯下,其間理路就不容易三言兩語說清楚。但無論如何,問題若能早日妥善解決,總比拖在那裡好;至於應如何拿捏取捨,兼顧對外談判與對內溝通,就要看陳冲內閣的功力了。
大選方才結束,美國政府即急急催逼我國開放美牛,一定讓許多民眾感到不悅,認為美方太霸道。尤其,美牛議題又一直與美簽的開放以及美台貿易及投資架構協定 談判(TIFA)的重啟掛鉤,更加深了民眾對美國施壓的負面觀感。事實上,牛肉進口只是一般性的貿易行政事務,唯因瘦肉精的使用事關食品安全,加上去年整 年台灣都處於朝野大選競爭的政治敏感氛圍,使得此一議題幾乎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也因此,如今選舉結束才又重新端上檯面。
要有效解決美牛問題,必須先釐清其間的三個夾纏,政府才知道什麼底線不可退讓、什麼原則應該堅持;民眾也才知道自己的權益有沒有受到犧牲、國家的尊嚴有沒有遭到傷害。
第一個要釐清的夾纏,是貿易與外交的權衡。如果把美牛解禁看成一次外交角力,那麼,多數國人一定主張杯葛到底,全力維護台灣主權和顏面。但如果將美牛看成 一次貿易談判,藉此能換取更大的經貿利益(如重啟TIFA),乃至更早取得免美簽等待遇;那麼,瘦肉精問題就可以有更寬闊的思考,不必上綱為「國格」之 爭。
這次的問題焦點是在「美國」「牛肉」,而不是其他任何國家的牛肉,反映的正是台美間的特殊關係,包括貿易、外交、軍事等長期夥伴關係,這不是任何國家可以 比擬。但即使如此,我們也沒有必要對美方有求必應;政府可以做的,是權衡台灣的整體利益,堅持公平貿易的基本原則,要求美國肉商提供品質合乎我方要求的產 品,而無需一味屈從。例如,政府甚至可以善用國內的反對力量為槓桿,要求美商自行提供肉品的查驗報告,而不必把全部壓力都放在台灣身上。
第二個要釐清的夾纏,是區隔消費和生產兩端,同時區隔牛肉和豬肉及其他畜產品。這次國內農業界強烈反對開放瘦肉精或採用日本的雙軌制,主要是我國畜牧業禁 用瘦肉精有成,在國內外素負盛譽,不能因為美牛解禁,反而使我產業倒退。也因此,政府開放美牛,絕不能導致國內豬、雞等畜產受到衝擊;如果會影響國內畜 產,那就是下策。
目前,政府已決定將豬、牛問題分開處理,這是正確的方向。再換一個角度看,美牛之所以在台灣有其市場,是許多消費者覺得美牛肉質更佳、更美味;但國內生產肉牛不多,進口美牛不致影響國內牛產業,卻可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從消費觀點看,這與養豬協會的利益並不衝突。
第三個必須釐清的夾纏,是「國民健康」是否會被犧牲?瘦肉精和狂牛症不同,在科學上已有較明確的研究成果,也因此許多國家訂有最低容許標準,可供台灣參 考;並非開放瘦肉精,就會犧牲國人健康。正如美國在台協會官員卜睿哲所說,美國不該向貿易夥伴出售不安全的食品,但食品安全與否,應該交由食品衛生專家決 定。我政府要做的,就是根據國際間認可的範圍,由專家訂出標準,並在行政上嚴格把關,防杜一切違規。同時,可規定出售牛肉產品的商店應一律標示產地,供消 費者辨識、選擇,甚至拒吃。如此一來,國民健康會被「犧牲」的疑慮,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化解。
美牛問題糾纏台美兩國多年,能否妥善解決,是陳冲內閣的第一個試金石。最怕的是,政府流於躁進,在黑幕中作業,以致決策無法獲取民眾理解和支持,甚至反彈。更怕的是官員畏怯不前,什麼都不解決,把問題留在原地打轉,徒然辜負了社會對新內閣、新作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