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人民銀行帶頭澆冷水 人民幣看貶

記者林殿唯/綜合報導

 經過端午節連續3日休假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25)日將人民幣中間價一口氣降下190個基點,造成人民幣即期匯價大貶,盤中一度創7個月新低,加上資金逃離金磚國家,使市場開始調降今年人民幣升值預期。

 根據路透調查,過去兩周以來賣空人民幣的部位成長2倍,達到2010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昨日人民幣NDF也下降0.12%,達到1美元兌6.4215元人民幣,顯示市場對於人民幣未來的走勢普遍看貶。

 據人行資料,昨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1美元兌6.3230元人民幣,比起前一個交易日大幅貶值190個基點,導致人民幣即期匯價急遽下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資料顯示,人民幣即期匯率昨日盤中一度貶值至1美元兌6.3827元人民幣,創7個月以來新低。

 路透引述上海外匯交易員的談話指出,在美國聯準會推出QE3之前,大環境有利於美元走強,加上大陸今年以來景氣不佳,使得人民幣在短期內弱勢難改,但具體匯價的走勢仍以人行的中間價為準。

 據了解,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今年5月2日抵達北京時,人民幣中間價達1美元兌6.2670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但此後中間價即一路走貶。

 人民幣中間價2011年全年漲幅達4.7%,但受今年大陸政府調降經濟成長目標影響,市場普遍認為今年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將遜於往年,但今年以來的中間價升值幅度卻只有0.36%,遠低於市場預期,使得市場普遍看空未來人民幣走勢。

 彭博報導則指出,在歐債危機與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的影響下,金磚四國的貨幣正面臨1998年以來最大貶值壓力,資金外逃是主因。

 避險基金SLJ Marco partners合夥人與IMF前經濟學家任永力指出,當全球經濟與資本流動減緩,很多國家的問題就會一一浮現,投資人也會開始縮手,資金外逃的情況就會特別醜陋。


台灣 中國時報

神九與蛟龍雙雙成功 印證中國科技力量



24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大屏幕上,正在顯示中國載人飛船「神舟九號」與空間實驗室「天空一號」在太空人的手動操作下試圖對接的場面(上)。同一天,「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區域進行第四次下潛試驗,成功下潛至7015米(下)。新華社


朝鮮日報/駐北京特派記者崔有植/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24日,中國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施太空手控交會對接。同一天,深海探測器「蛟龍號」進行第四次下潛試驗,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充分展示了中國作為科技強國的堅實力量。

當天上午11時8分,神舟九號按照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指示,與組合體狀態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順利分離,撤離至400米外。經過1小時30多分鐘的對接過程,於下午12時42分神舟九號與天空一號以手動控制方式成功對接,再次形成組合體。手動交會對接操作由三名太空人中的劉旺負責。神舟九號於本月16日發射升空,並於18日在地面測控通信系統導航下,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距離地球343公里的近地軌道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手控交會對接是應對與地面通訊中斷等緊急情況而實施的。隨着手控太空交會對接的成功,中國確保了計劃於2020年建成獨立宇宙空間站所需的全部技術。

另外,新華社當天還報導說,上午8時57分,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域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四次下潛試驗,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下潛至7015米。當天今晨5時29分蛟龍號開始下潛,經過3小時25分鐘後,於8時54分下潛到7005米,三份鐘後,下潛到7015米,實現坐底。

此前,大深度載人潛水器有過下潛海底1萬米以下的事例,但具備自動航行功能且可以進行科學探索的載人潛水器下潛到深海7000米以下,開創了人類深潛的新紀元。此前的下潛最深紀錄是,日本「深海6500」在上世紀90年代創造的6500米深度。目前,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等海洋科技發達國家擁有6000至6500米級深度的載人深潛技術。去年7月,蛟龍號成功突破5000米深度。自本月15日開始,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域進行7000米級海試下潛試驗。在之前進行的3次試驗中,蛟龍號下潛到6950米。第四次試驗中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意味着將可以勘探全球99.8%的海底礦產資源。

韓國海洋研究院博士李版默說:「今年3月,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駕駛單人深潛器成功下潛至海底1萬米以上,但具備海底勘探功能的載人科學潛水器下潛至海底7000米深度,尚屬世界首次。這意味着中國的海洋勘探技術已經與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等世界先進水平齊肩。」



台灣 聯合報

江陳會如期舉行 陳冲:靠雙方努力促成

記者劉永祥/台北報導

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指稱江陳會未能如期舉行的關鍵在台灣,行政院長陳冲及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晚在大陸台商聯誼晚宴致詞時都強調,期待大陸方面與我方共同努力,儘速達成協議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言外之意在間接反駁王毅說法。

賴幸媛更點明,兩岸協議的簽署從來不是由單方主導或決定,必須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

對於台灣部分媒體將王毅談話解讀為對台灣釋出利多,賴幸媛特別點出,王毅提到部分並非新進展。

她表示,她與經濟部長施顏祥都曾公開表示,投保協議將明文保障經第3地轉赴大陸投資台商,爭端解決的適用範圍會擴及投資人間的投資糾紛,我方已爭取到超越一般國際投保協定的待遇;協議也會納入人身安全保障,用明確方式把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呈現出來。

至於何時能夠簽署投保協議,賴幸媛說,兩岸協商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雙方各自的關切,以及體制能否調整、配合的問題。

她指出,目前兩岸對投保及海關合作兩項協議已基本達成共識,但有部分內容文字還需要周延處理,並作最後商談及確認,以對外呈現協商成果,並明確後續執行事項。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受訪時稱,海協會代表團原定6月28日抵台,29 日上午進行兩會協商、下午簽署協議;但陸委會日前「覺得目前透過兩會平台協商的投保協議內容與附件,有部分需要做進一步磋商,細節部分最後就延遲了」。

訪談過程中江丙坤還數度呼籲,「希望主管機關儘速就未完成部分完成協商」。他說,需進一步協商的部分「其實都不是重大歧見」,主要是技術性細節、文字,要進一步磋商、確認、決定。

賴幸媛稱,目前雙方協商團隊仍持續聯繫溝通,期待大陸方面共同努力,儘速達成共識、簽署協議,「我們有信心可以在第8次兩岸兩會會談中簽署這兩項協議」。



台灣 聯合報

袁健生:美國瞭解台灣決心處理美牛問題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25日專電)對於立法院7月下旬才有可能處理美牛案,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袁健生今天指出,美國國務院官員瞭解總統馬英九政府處理的決心,美國可以看到,美牛問題遲早會解決。

袁健生在駐美代表處,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6位國際青年大使對話時表示,24日邀請美國國務院官員前往巴爾的摩觀賞金鶯隊和國民隊賽事時,美方官員在對話中認為處理美牛等問題需要更多耐心,也瞭解馬政府有政治決心。

淡大美研所研究生范育瑄提出有關美牛、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自由貿易協定(FTA)和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相關問題;袁健生說明,美牛問題遲早會解決,美國可以看到,但需要花時間解決,下一步才能進行TIFA對談。

袁健生說:「兩國談判必須互有往來(Give and Take),韓國能與美國簽自由貿易協定,為何台灣不能。」

他強調,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美國宣布墨西哥等國加入TPP會員談判,使得成員國將增加至11個,美國希望擴大TPP成員國,台灣也已決定未來成為會員,對發展感到樂觀。

由於立法院上會期並未通過美牛案修法,美方已表示尊重政府決定,但仍希望行政院能夠盡早解決美牛議題。

袁健生表示,馬總統有最後裁決權,但仍希望集思廣益,台灣是民主國家,無法像大陸說開放就開放,現在大家都說要快,但有些事不像速食那麼快,代表處有信心問題可以獲得解決。1010625

金正恩一再核試 大陸漸失耐心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紐約25日專電)北韓新領導人金正恩上任後,多次進行飛彈測試,不僅引發西方社會抨擊,連向來友好的中國大陸政府也開始漸失耐心。

金正恩6個月前接替已逝的北韓第2代領導人金正日,為了展現實力,接班不久立即進行核彈試射,希望能在未來數年內,發展出能夠攻擊美國的高階武器。

但令人驚訝的則是北京當局的反應。「紐約時報」今天報導,金正恩的舉動已經讓中國政府感到不滿,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日前就利用訪問平壤的機會,嚴正警告金正恩不要再進行飛彈測試。

中國政府的態度十分明確,中國外交部多次透過聲明表示,嚴正反對北韓繼續進行核彈測試。另一方面,歐巴馬政府與北京當局也針對北韓議題交換意見,希望能解決北韓核彈試射危機。

儘管金正恩對核試一意孤行,中國政府仍持續給予北韓經濟協助。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Group)報告指出,金正恩上任不久,中國就提供北韓50萬噸糧食與25萬噸原油,希望協助北韓度過乾旱。

中國的慷慨解囊卻未獲得北韓同樣的友善對待。5月時,多名大陸漁夫被北韓海軍拘留了13天,期間還遭到惡劣對待,引發中國大陸網友一片抗議聲浪。

只是面對北韓的蠻幹,北京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表示,大陸官方不敢使用經濟手段制裁,因為一旦北韓政權垮台,可能意味著會有一個傾向美國的大一統韓國,這對北京來說是個噩夢。

華府中國政策專家孫雲指出,在美國增加太平洋地區軍力的此刻,北京不可能協助美國解決北韓問題。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也認為,北京反對所有針對北韓議題提出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它對平壤的影響力,也排除其他強權增加對北韓影響的可能。1010625

天地通話 胡錦濤讚航天員表現非常出色

http://image.wenweipo.com/2012/06/26/2012080626yl0020.jpg

2012年6月26日上午10時許,神九三名航天員與地面進行「天地通話」。


據中新網報道,今日上午10時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正在天宮一號裡開展科學實驗的航天員通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參加通話活動。

 胡錦濤首先向三名航天員表示誠摯的問候。並詢問了他們的身體情況和工作進展。

 航天員景海鵬回答說,「我和劉旺、劉洋同志的身體狀況都很好。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也有了自己的家,我們為偉大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景海鵬說,目前各項工作都在有序展開,手控交會對接任務已順利完成,空間科學實驗正在按計劃進行。「我們一定牢記胡主席指示,堅決完成任務。請胡主席放心,請全國人民放心。」

 胡錦濤表示,手控交會對接任務的順利完成,標誌著我國全面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你們作為擔負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表現得非常出色,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祖國和人民感謝你們!希望你們精心操作、密切配合,全力完成後續任務。我們大家和你們的親人都盼望著你們勝利歸來、平安回家!


香港 文匯報

徹查真相:從鄧玉嬌案說到李旺陽

作者﹕梁美芬

【明報專訊】內地前民運人士李旺陽突發死亡的事件,在本港社會引起高度關注,有泛民議員更揚言,將會向來港出席回歸15周年慶典的國家領導人討公道。過去內地異見人士遭拘押或判刑,均曾在港引起廣泛討論,像趙連海和陳光誠事件等,但今次李旺陽之死在市民當中所掀起的迴響之大,卻是近年罕見的。

輿論影響鄧玉嬌案

在還沒有進一步查明真相前,筆者不想在此對李旺陽的死未審先判,但筆者意識到,以目前的情來看,本港傳媒和公泷輿論已普遍傾向認定李是他殺致死。而在網絡空間裏,質疑湖南當局解釋的聲音也幾乎是一面倒的。這令筆者回想起2009年5月曾轟動一時的「鄧玉嬌刺官案」:當時在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一所賓館任職服務員、時年22歲的鄧玉嬌,因不堪被當地幾名到場消遣的地方幹部凌辱,以水果刀刺向其中兩人,造成一死一傷。從純粹法律角度分析,證據對鄧玉嬌並不完全有利,要獲判無罪並不容易;但事件引起內地公泷和網民極大的反響,很多人都同情鄧玉嬌的遭遇,譴責涉案幹部強搶民女的暴行,認為她此舉只是合法自衛。鑑於內地法制與普通法不同,內地法律並未禁止傳媒在法院判決期間評論案情。最終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巴東縣人民法院判鄧玉嬌無罪釋放。由此所衍生究竟是「民情」大還是「法」大的問題,當時在內地司法界及法律界引起很大的爭議,不少專家和學者認為傳媒報道和群泷情緒左右了法院的判決。

筆者過去曾參與多宗涉及港人在內地被拘控的案件,協助他們及其家人在內地上訴,接觸過不少冤假錯案。像前年底,本港畆石商人連玉成在佛山市被內地執法機關以企圖走私罪拘捕,在被羈押近18個月後再遭法院判刑11年。由於案情存在不少疑點,人證物證均顯示佛山當局很可能以連玉成作為代罪羔羊,令當地應負責任者洗脫罪名。我在應其家屬要求下仍然在內地協助他上訴,希望案件能還連玉成一個公道。

另1993年,本人曾參與轟動海外的深圳致麗玩具毡大火案,當中84名工人不幸喪生。當時傳出香港東主勞釗泉本人被內地當局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但由於此案亦是疑點重重,除港商外,肯定還有地方官員失職;在判案過程中懷疑案中有案,內情亦涉及有人以港方人士為代罪羔羊,令內地負責人脫罪。由於該火災造成重大傷亡,經媒體廣泛報道,最後幾經波折,在中港兩地港商和律師共同努力下,令勞釗泉獲輕判兩年減刑出獄。

當然,李旺陽事件與兩者不盡相同,最明顯的分別是李旺陽身亡的過程至今還未找到目擊證人,但鄧玉嬌案卻人證物證俱在。不過,兩者都同樣體現了傳媒角度和公泷輿論的巨大威力,一經發酵,隨時可以產生決定性影響。正是由於事件已發展至輿論主導的勢態,難免滲入感情元素,不利於事實真相的還原;筆者更不願意看到的是,內地有關當局為應付傳媒壓力而匆匆結案。為了給各方一個令人心服口服的交代,筆者認為當局應邀請省外的刑偵專家參與調查,令出來的結果更具公信力。

中央介入有利調查

事實上,針對像四川大地震「豆腐渣」工程,以及年初廣東汕尾烏坎村事件等,由於懷疑涉及地方官員貪腐行為,中央都曾介入調查。現在李旺陽的死的確引起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更關係內地民泷對地方官員操守和政府施政的信任;其妹妹亦曾質疑湖南地方當局公布的死因,現據說不知去向。與此同時,案件的調查也絕對不能只考慮輿論壓力,必須以專業、公平和公正的態度處理,令案件真相大白。

鑑於李旺陽案可能並非單一個案,中央及地方官員均應檢討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若真的證實存在濫用私刑的不法行為,當局絕不應姑息,必須嚴懲。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香港 明報

馮建梅軟禁在醫院「像犯人沒自由」

「我們是平民百姓,無權無勢,有寃跟人家說幾句,怎麼賣國了?」軟禁在醫院的馮建梅昨接受《蘋果》記者電話採訪時指,當局大幫人看着她,「門口有,對面病房也有,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甚麼身份,但是連小孩子都知道,他們是幹甚麼的。」

馮建梅指,當局對她採取這些措施,跟早前副市長向她道歉完全是兩回事,「我們就像犯人那樣,被他們看得緊緊的,沒有自由,我感到很大壓力,很無助,不知道怎麼辦好了」。她表示丈夫失去聯繫已經一整天,不知死活,「我準備去報警,找我老公」。

欲哭無淚 割脈自殺

23歲的馮建梅是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根河市人,2006年嫁給鄧吉元,生有一女,按計生政策農村可生第二胎,但因她原籍是城市戶口,結婚後戶口未從內蒙古遷去陝西,又無法交納四萬元人民幣罰款,終被當局以「不符計生政策」強行墮胎。

自6月2日被強迫墮胎後,馮建梅一直無法從悲傷中走出,欲哭無淚。她一度割脈自殺,幸被發現制止,至今還要家人輪番陪同看護,以防意外。她說:「我們也不想給政府找麻煩,就求給我們一個公道,處罰那些惡霸土匪(地方官員),別讓他們再胡作非為。」
《蘋果》記者


香港 蘋果日報

不能讓「大話精」治港

候任特首梁振英大概也感受到政界及市民對僭建醜聞的不滿及憤怒。昨天,他出席全力扶他上台的民建聯的座談會時再次就醜聞致歉,認為醜聞令他對自己感到失望,也令支持他的人失望。但他仍強調事前不知大宅有僭建,即使當對手唐英年僭建地下行宮曝光後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住宅有問題。他更表示沒有試圖隱瞞或淡化事件。

我們認為,梁振英的所謂解釋或道歉不過是在跟民建聯「扯貓尾」,不過是讓民建聯有理由可以放他一馬而已,根本不是真誠的致歉,更不是真正承擔責任。事實上他最在意的是醜聞令支持者失望,而他的主要支持者正正是民建聯、工聯會等親中政團。從結果來看,梁振英的「道歉」也相當有效,至少民建聯已公開表明不支持任何對梁振英的不信任動議,並認為梁已於事件中吸取教訓!像這樣的一唱一和不是「扯貓尾」又是甚麼呢?

更重要的是,他的道歉,他的解釋根本毫無說服力,根本不足以釋除公眾及市民的懷疑,反而令人覺得他執迷不悟,死撐到底。正如大部份政界人士、傳媒評論指出,梁振英是個政治警覺性非常高的人,任何可能出事或令他尷尬的爭議或醜聞梁振英都會千方百計規避,又或是劃清界線,以保「清白之身」。高官議員住所僭建風波早在去年中已出現,從曾特首到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等一一中招,曾特首更要特別要求問責官員、行會成員盡快處理問題,以免風波越演越烈。當時身為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梁振英沒有理由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沒有理由仍懵然不知。

到特首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兩位建制派候選人互爆黑材料攻擊對手,其中唐英年先生因為僭建二千呎地下行宮成為眾矢之的,被傳媒及市民圍剿,梁振英也「不失時機」的以僭建問題攻擊唐英年先生,令唐英年民望大插水,最終黯然落敗。換言之,僭建風波從去年中開始一直在梁振英耳邊響個不停,並且成為他打敗對手的殺着。對於這個問題他理應「發夢都記住」。偏偏現在他卻說「不知道」寓所有僭建所以沒有意識要拆去僭建物。像這樣的謊言怎可能讓人接受,怎可能令人信服?

此外,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梁振英當初買入大宅時已知道有僭建物存在,有部份僭建物更是在近幾年才建成的。梁振英買屋的時候知道有僭建,選特首時卻忽然把這些僭建物忘記得一乾二淨。他的記憶力似乎比「失憶證人」更差,更不可靠。

顯而易見,梁振英大宅發現多處僭建物絕不是無心之失,絕不是一時疏忽,而是有計劃、有預謀的隱瞞,一方面令自己的大宅有更多可用空間及不用補地價;另一方面則可以瞞天過海,保住在特首選舉中的勝算。試想想假如選舉期間梁振英同樣被踢爆大宅有多個僭建物,他的處境將會跟唐英年同樣惡劣;選委及市民極可能兩不支持,令選舉流選及重新提名,讓其他人參與角逐。我們認為,既然梁振英是以謊言及旁門左道的伎倆贏得選舉,他當選其實是不合法的,是不符合確當程序( due process)的。讓這樣的人當特首只會嚴重削弱整個特區政府的合法性及權威,釀成重大政治危機。目前該做的是以各種可行的方法包括法律挑戰、不信任動議及群眾運動逼梁振英放棄特首之位,以免出現「大話精」治港的困局。

盧峯

香港 蘋果日報

講應講的話 做應做的事

中央政府對香港人應該要有一個立場、一種態度。或者說得清楚些,中央現在不是沒有立場、沒有態度,只是其立場和態度有點問題。

可能是為了順利回歸,中央的態度一向都是好像會無條件支持香港人,以及對香港人講好話多過講真話。這正正就是中央港澳工作一個很大的問題。香港是言論自由的地方,時常有一些有影響力的人講出一些不負責任的話,亦時常有人做出一些蔑視一國兩制的事情;中央面對這些人和事,應該站出來講一些應該講的話,做一些應該做的事。

中央和香港的相對位置,香港人應該清楚和明白。可是,香港回歸十五年,許多事情香港人只明白了一半,例如,我們很清楚「兩制」,卻不明白「一國」;我們很清楚自己的權利,卻不想知道中央的權利;我們很想普選特首,但對於中央如何行使她的特首任命權,許多人卻一無所知。我們用我們擁有的言論自由,對內地事情指手畫腳,但大家知不知道,中央政府也可以對香港事務發表意見?

中央這種只講好話、少講真話、一味扮好人的角色,絕對不利於香港與中央維持長期性的、有建設性的關係。

我再講一次,一個沒有自信心、只會扮演大好人的中央政府,等於鼓勵港人跟中央對抗,這對香港非常不利;良好關係的基礎應是相互定位清晰。


朱幼麟 前人大代表

太陽報

美國重返亞洲 牽制中國

美國在奧巴馬時期重返亞洲,當然不止於在南海支持越南、菲律賓與中國爭執這樣簡單;美國的部署往往是全面的,軍事政治社會,台前的與幕後的,且屬長期規劃,不是頭痛醫頭,衝動鹵莽。

事實上,東亞的政治局面近幾年變化頗大,背後自然有美國出力的痕迹。

朝鮮半島是南韓保守黨上台,中斷金大中開始的陽光政策,南北韓的關係倒退。日本無論自民黨或民主黨上台都是政治上反中國,只是民主黨沒有自民黨小泉當首相那樣全面親美及反華,但小泉時代已把日本政壇親華的勢力幾乎清洗殆盡。民主黨排斥小澤,也在於保住反華的政策取向,不管日本經濟怎樣依賴中國、日本商界怎樣考慮以中國市場來帶動日本復甦,日本政治,在美國的影響把持下,牢牢地掌握在反華勢力的手裏,日本且會在亞洲充當美國的馬前卒。

美國對付中國的方法,在吸收蘇聯解體的經驗後,是採取和平演變而不是政權更變。中國高幹中裸官不少,高幹子弟已入美籍的為數眾多。美國政府哪會不知道哪些高幹子弟為美籍? 哪會不順水推舟,將之利用? 維權的爭執,亦哪會沒有美國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當然,我們不能把中國的政治發展全然拉上美國因素,但也不應天真到不相信美國的介入。

香港從來都是亞洲的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各國特務活躍的中心。回歸後性質未改,但對美國卻多了以政治不穩定來牽制中國的因素。


陳文鴻


東方日報

亞太生活費 東京居冠台北13



根據調查,亞太地區2012年生活費最貴地區為日本東京,台北排第13名,比亞洲地區主要城市,生活費相對便宜。(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25日電)根據調查,台北生活費排名亞洲區第13名,比亞洲地區主要城市,生活費相對便宜。

全球人力資源分配方案供應商ECA International公布最新的生活費用調查。

ECA International表示,每年會進行2次生活費用開支調查,在全球400個地點,將一些外派人員通常會購買的一籃子日常貨品及服務進行調查計算。

根據調查顯示,台北2012年生活費排名在亞太地區13名,相較於2011年在亞太地區排名11名,下降了2名。同時,台北的全球排名呈現下滑,目前位居全球第74名,較去年第68名的排名略低。

ECA International調查,亞太地區生活費最貴的地區為日本東京、其次是名古屋、橫濱第3、神戶第4,大陸的北京則排行第5、上海第6,南韓首爾排行第7、新加坡第8、香港第9、深圳第10,這些城市的生活費都高於台北。

ECA International亞洲區域總監關禮廉表示,與其他亞洲地區比較,新台幣兌其他貨幣匯率並無太大波動。同時,其他亞洲城市在物價明顯上升及匯兌表現強勁的情況下,台灣地區的生活開支相對穩定。

關禮廉指出,尤其中國大陸去年以來,外派人員經常購買的產品與服務價格大幅上升,另外人民幣兌主要貨幣匯率也有轉強情形,在這2個因素影響之下,提高跨國公司外派人員在大陸城市的消費開支。

太子黨沒把團派放在眼裡?


《內幕》主筆:夏寒冬 程恭羲 


團派在黨內係平民出身,僅僅因為當下胡錦濤掌權提攜,他們才得以暫時結盟,並未形成盤根錯節利益集團,一旦胡錦濤的最高權力終結,如沒有後續者繼,這個派別的政治傳承便成問題。

然而,一向自視為黨內貴族的太子黨則不同,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太子黨已成為中國陸政治、軍事、經濟領域日趨凸顯出的權貴利益集團。這個集團借助於中國特色的老人政治,正在侵佔公共資源,擠壓社會利益,而且極其深重地影響著中國的政經時局與走向。

儘管中國在形式上還沒發展到如朝鮮那樣明顯的金父子朝,但人們有目共睹的,這些年來國家領導人子女突擊提幹,越來越多地盤踞中央各政要和經濟權力部門,特別是軍界,查查近些年來晉級將領的身份背景便知。

如今網上流行一份“中國大陸高官子女”名單,收錄了大陸高官子女多達700多人的翔實資料。雲南省原省長李嘉廷之子李勃有句“名言”:“高幹子弟哪個不做生意,沒個千兒八百萬就乾脆別在太子黨裡混,別的高幹子弟也瞧不起你。”

那些在位高幹或已退休高幹腐敗分子背後都能牽出一串貪子女、貪配偶。“老革命”的子女借助其權勢,繼續掌權或以經商為名不擇手段地掠錢、洗錢、撈錢,已成為中國越來越腐敗的一種現象。人民網旗下《人民論壇》登了一篇文章,第一次承認了中國的大類富豪中間,紅色家族是其中一個主體。

2009年,一個老將軍後代唱紅合唱團全國巡演,高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大有太子干政之嫌,根本不把團派放在眼裡。

太子黨沒把團派放在眼裡的另一實便就是薄熙來與汪洋的“直接較量”。在這場十八大卡位戰中,重慶和廣東便成為太子黨和團派“遭遇戰”的前沿陣地。

自2007年11月30日薄熙來空降重慶,汪洋調任廣東後,這兩位封疆大吏便在各自的管轄區呼風喚雨、大顯身手。隨著時間推移,在重慶“打黑除惡”的薄熙來力壓在廣東“騰籠換鳥”的汪洋,於是薄熙來“唱紅打黑”劍指汪洋的說法,以及民間出現的“揚薄抑汪”的輿論,鋪天蓋地。

不少網民追問重慶黑惡勢力何以坐大,潛台詞就是質問汪洋前兩年主政重慶期間為何養虎遺患?黑惡勢力的後台文強為何還屢屢受到提拔重用?

網民擁薄聲中,廣東的媒體則發起保汪運動,援引汪洋的話說,廣東的“打黑除惡”已經常態化,常態化才能持久,廣東打黑不搞轟轟烈烈的專項行動,不搞“形象工程”。很明顯這是影射薄熙來在重慶搞“運動式打黑”有做秀之嫌。

廣東傳媒還多角度挖掘材料,影射打黑對重慶經濟不利,有以廣東為基地的網絡傳媒更打出“探索政府機構改革,勝過宣揚紅色崇拜”的口號。

2011年4月10日,江派實際領軍人物吳邦國到重慶肯定“唱紅打黑”,此前,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長春、賀國強、周永康等人也已分別到重慶對薄熙來表示支持和肯定,雖然吳邦國不是第一位到重慶的政治局常委,但此行意義重大,標誌著重慶模式和廣東模式的爭議塵埃暫告落地。如無意外,薄熙來將在十八更上一步,接任周永康政法委書記一職幾無懸念。在這一局較量中,薄熙來PK汪洋的結果是太子黨一方略勝共青團一籌。

留香評論說,分析重慶模式最重要的特徵莫過於“唱紅打黑”。應該說薄開始時的目的就很明確,唱紅是指宣揚紅色經典歌曲,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志在接任李長春的宣傳戰線的班,而打黑則是指打擊政法部門的腐敗和加強社會治安,當然意在周永康的政法委書記一職。

也不能怪汪洋,本來中共內部有不成文的規定,官員之間不能互揭傷疤,薄熙來一上任就找汪洋PK,打黑除惡運動首先打擊的目標就是打掉了原汪洋時代的腐敗班底,直擊到汪洋的短處,打得汪洋有點措手不及。本來也不是汪洋的錯,那些腐敗官員本來在汪洋的上任、也就是賀國強時代就存在,只不過汪洋並未出手而已,哪料薄打破規矩,汪洋失去了先機,成了後手應對,變得很被動。本來胡溫派汪洋去廣東的本意並不是期望他去搞什麼腐敗,去得罪人,最原本的目的是想讓汪洋到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沿海地區的廣東實現經濟發展轉型,為改革開放殺開一條血路。但2007年的金融危機使汪洋身陷被動,天時地利都被薄佔據。汪洋臨危不亂,被迫應戰,汪以低調腐應對薄的高調打黑除惡,以增加人民幸福感和創造公民社會來應對薄的唱紅講經。


一是根據市場經濟的病理,開出法治、公民社會和進一步政治體制改革的藥方;二則是返回革命時代的做法,以暴制暴,剷除市場經濟改革產生的問題。應該說重慶模式屬於武鬥型,以人民民主專政對付腐敗,強制戶籍改革政策和公租房來縮小收入差距過大問題,這樣做的好處是療效短,見效快,效果好。可是同樣存在問題就是短期有效,長期失效。因為對法律和制度的漠視必然導致腐敗和矛盾隔一段時間後捲土重來。而廣東模式屬於文攻型,法治和公民社會的形成雖然在短期內效果可能並不明顯,但中長期來講必然能徹底解決問題和矛盾。

很遺憾,中央好似只肯定了薄的做法,但不少人則看好汪洋。汪洋屬於有思想、有辦法、有能力、有經驗的四有人才,假以時日,必成大器,勝負仍未分曉,汪洋還需努力。 (《內幕》第1期。出版时间:2011.9)

團派在地方,太子黨在中央



《內幕》主筆:夏寒冬 程恭羲 


十七推出雙接班人,似乎奠定了十八大的政治基石--太子黨掌控黨中央,團派接掌政府

一向自視為黨內貴族的太子黨,從中央到地方,已成為中國大陸政治、軍事、經濟領域日趨凸顯出的權貴利益集團。團派則不同,係平民出身,僅僅因為當下胡錦濤掌權提攜,才得以暫時結盟,一旦胡錦濤的最高權力終結,如沒有後續者繼,這個派別的政治傳承便成問題。
但初步達成的十八大班底,形成了新的平衡。團派幹部與太子黨一樣共產黨統治的重要而可靠的支柱,加上胡錦濤不斷鞏固團派的陣地,使目前中共的執政班子形成了太子黨和團派“平分天下”的格局。


團派在地方,太子黨在中央


中共已從早期的農民政黨轉變為一個精英政黨,習近平、李克強等第五代領導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政治學教授唐文方在接受《外參》專訪時指出,這些精英成員在黨內民主的推動上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隨著中共“實用型”黨員的增多,政黨的意識型態已明顯產生變化,這些“實用型”黨員將在未來的中國揮發其影響力。

無論是哪個政黨,在時代變遷與政策的調整下,或多或少都會經歷轉型的過程,如今中共的組成分子,已經與以往不同。在中國做過相當多調查的美國愛荷華大學政治學教授唐文方對《外參》指出,中共最早是一個農民政黨,完全靠農民和普通士兵起,但特別在70年代末以後,精英政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中國在30年的改革開放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與教育程度都提昇了,即便城市和農村存在差距,但整體國民的收入仍比以往要高,加入中共的人士,條件自然較以前農民政黨時代要好,但即使在這樣的基礎上,黨員在各方面的條件仍舊遠遠高於一般老百姓,現在的中共,本質上已是個精英政黨。

中共的精英化,從高層便可看出。唐文方表示,即將接班的習近平和李克強很明顯是精英分子,習近平不只畢業於清華大學,還擁有法學博士學位,這是中國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李克強則是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

0156144050-1.jpg (400×581)
艾仰樺、陳曉銘所著的《共青團勢力》一書封面

中共走向精英化,眼界或許更寬廣、對事物的接受度可能也更高,但唐文方指出,即使轉變為一個精英政黨,對中國的民主化仍舊沒有幫助,因為這些人依然是從制度裡起家的,對民族主義和政權的服從與滿意度,都明顯較高。“共產黨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要忠於政黨與政權,而這個政權最根本的基礎就是對政治權力的壟斷,因此,共產黨員不會想要搞一個多黨制民主,拿另一個政黨與共產黨競爭。”

但另一方面,唐文方表示,黨員又比一般民眾有更高的政治參與度,且中共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存在不同的觀點,因此黨員比一般民眾又更能推動民主的發展,雖然很多人認為中國的政治轉型並未開始,但其實這樣的過程已在進行。

“黨內的民主會比黨外民主要先發展,其實現在已經可以見到黨內民主。”唐文方對《外參》舉例,過去十年內,很多方面可見到這樣的變化,比如擁有徵求民意的機制、差額選舉、領導人更替方式的制度化與透明化。此外,中共黨內存在不同的派別,也是一種民主表現。唐文方說,從習近平是太子黨,而李克強是團派這一點來看,以後第五代人可說是太子黨與團派互動的局面。

只是,中共不同派系間的“互動”,也經常描繪成“派系鬥爭”或“政治角力”,而削弱了政權的可靠性,例如利用反貪腐打擊對手。唐文方認為,太子黨與團派基本上是不同的兩隊人馬,肯定有競爭的一面,有自己掌控的資源與權位,但從共產黨執政的角度來說,兩派人馬有共同的認同,沒有利益上的衝突,因此應該會見到更多良性的互動。

若要談到兩派不同之處,唐文方對《外參》分析,團派是一個從團中央到地方的、有組織的系統,因此團派在地方上的勢力或許會比太子黨要強一些,而太子黨並非一個正式組織,主要靠人與人之間的網路聯繫,因此可能在中央的勢力比團派要大一點。

雖然黨內民主已經展開,但諸如對媒體的控制、反對派的建立等限制,中共並未鬆綁。只是,唐文方認為,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與老百姓教育程度的提昇,都會給當局帶來更大的改革壓力,不過這種來自民間的力量,比不上黨內自發的力量。

“中國的民主是否會由民間來推動?這是一個辯論。有些人覺得民主可透過民間的不同意見者來推行,另一些人覺得中國民主會從黨內開始,就我的研究來看,這兩種情況都有。”唐文方對《外參》解釋,劉曉波、艾未未等人的努力,是一種推動力,但更不可忽視的是共產黨內的民主趨勢。

“很多人認為,中國共產黨有什麼民主可講?可是,其實現在黨員之間的價值觀相當不一樣。”唐文方指出,黨員中有的人很保守,想繼續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型態,認為自己在為共產黨奮鬥,這類人也很被動,領導說什麼就做什麼,另一方面,也有“實用型”的黨員,這些人更自我,在政治上較為獨立,更想傳達出個人價值、擺脫意識型態,會要求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及想有決策的權力;“實用型”黨員增多的趨勢很明顯。

而這種思想上較開放的“實用型”黨員,將會在未來逐漸成為中共的主力。唐文方指出,“實用型”黨員肯定會在未來主導政黨,因為他們都是年輕人,而如今年輕一代人加入共產黨的動機,也更偏重有助於各人在工作上的發展,或是提高社會地位。

“所以,中國共產黨內,不同意識型態的人,可以用年齡來區別。年輕的黨員非常明顯是實用型黨員,年齡長的比較是保守型黨員,因此可以預見共產黨意識型態的轉變。”但轉變的關鍵,唐文方認為是黨內民主如何向黨外民主過渡,雖然這樣的過渡遲早會來到,但至少在第五代領導人的身上,還看不出能實現這個過渡的跡象。

黨內的問題外,黨外還有更嚴峻的考驗等待中國領導人去解決,尤其是現在表現得小心翼翼的下一代領導。“現在習近平和李克強都非常謹慎,特別不敢出聲,深怕在接班過程中出了紕漏,但他們面臨的挑戰和第四代領導人一樣,就是如何保持共產黨政治統治地位的同時發展經濟。”

但第五代面對的困難會比上一代要大,因為上一代的經濟實現了十年高速增長,此外,現在中國社會矛盾非常多,腐敗、通貨膨脹、高失業率、城鄉收入差別、醫療問題,老百姓有了矛盾後就會上街,持不同政見者的聲音也越來越大,都會造成社會與政治上的不穩。唐文方認為,雖然第五代領導人可預料還是會以經濟發展為前提,而壓制政治上的反對派,但這樣的策略能否保持下去還是未知數。(《內幕》


中共十八大常委擴至11人不大可能?



《內幕》主筆:夏寒冬 程恭羲 



中共十八政治局常委擴容到11個,儘管這種情況認為不大可能發生,但擴容好處卻顯而易見的。

根據現行的黨政幹部退休規定,到換屆時年齡超過68歲的黨和國領導人必須退休。亦即凡是1945年1月1日之後出生的政治局委員,都具備在十八大上留在政治局的條件,前文已提到的有:習近平、李克強、岐山、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汪洋、張高麗、張德江、俞正聲、薄熙來。 

上面這個清單上有11個名字,而政治局會不會有11個位置呢?一般認為,政治局是不會出現11個職位的,因而這11個人中很有可能有一些人得不到政治局常委的職位,或者擔政治局委員,或者提前退休。 

如果十八大常委擴至11人,那麼所有上述11人都能如願以償地進入政治局。十五屆中央政治局正好只有九個成員是1935年以後出生,於是恰好一個蘿蔔一個坑,要讓十八大上“皆大歡喜”,除了政治局常委擴容,似乎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要是11個政治局常委,新增的兩個席位從哪裡來呢?有分析指出,其中一個可能來源於總書記與國家主席兩個職務的分離(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二職務分離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並非沒有可能),另一個則可能來源於新增一個國務院副總理的常委席位。這並非是天方夜譚。中共十屆政治局計劃設七名常委,除當時擔任常委的五人外,萬里、田紀雲都是擬任政治局常委的人選,只是由於萬里受到較老同志對,又要保證常委的單數,就只好把萬里、田紀雲都撤下,如果當時萬里、田紀雲都進入了常委會,那麼常委中就有姚依林、田紀雲兩名副總理。 

如此一來常委的排名可能會是這樣: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1),國家主席(2),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3),國務院總理(4),全國政協主席(5)、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6),國務院(常務)副總理(7),中央紀委書記(8),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9),中央政法委書記(10),國務院副總理(11)。 

一般認為,總書記、軍委主席和國家主席的職位是不會分離的。然而回顧歷史,最高領導人和國家元首職務的分離在二十世紀中國是常態,最高領導人和國家元首重合的時候是少數。蔣介石在大陸的大多數時候並未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澤東任國家元首也只在1949年到1959年,鄧小平從未擔任過國家元首,江澤民從1993年才開始兼任國家元首。 

因為國家主席不是權力之柄,1954年憲法尚且規定國家主席兼任國防委員會主席,到了現行憲法,國家主席的憲法權力已經完全變成虛位權力。國家主席發揮作用基本上是通過其黨內的職務和身份。所以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即使分離,並不造成太大的政治風險,而只是取決於黨內權力博弈的結果。 

當前有可能劍指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寶座的,只有習近平和李克強兩個人。網上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現在習近平可能會順利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也可能會在同時接任三個職務的道路上受挫。如果習近平不擔任國家主席,國家主席將由李克強擔任,而如果習近平接班失敗,則總書記兼軍委主席將由李克強出任,而習近平將得到國家主席的職位。 

國家主席是個虛位,但是依照前文所述,中共除了制度性權力,還有半制度性權力。即使團派想讓習近平當一個虛位元首,習近平和他背後的派系未必認賬。習近平可以要求留在中央書記處,以中央書記處排名最高的書記的身份繼續主掌黨務,甚至還可能繼續擔任中央黨的建設領導小組組長。而國家主席兼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也有楊尚昆的先例,因而如果習近平留任國家主席,他很有可能會兼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職務。總之,即使習近平坐不上大位,單單擔任國家主席的話,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對黨務大權有相當大掌控力的領導者,而不會真正淪為虛位者。 (《內幕》第1期。出版时间:2011.9)


日防卫大学校长:胡锦涛政策改变中日关系




国分良成是钻研中国政治的学者,现在出任日本防卫大学校长。(符祝慧提供)


符祝慧,《联合早报》东京特派员

  日本政府多个部会现在重用中国通,不仅在经济、外交领域如此,军事领域更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日本防卫大学新校长国分良成就是一名中国通,他日前在东京的一个记者会上,大赞胡锦涛的对日政策。他认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放眼未来,不拘泥于历史问题,中国有必要延续这一路线。

  国分良成指出:“中日关系绝非一般的两国关系,那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国的关系。在胡锦涛之前,中国并不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北京眼里只有美国。中国国内还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只要搞定对美关系,日本就没问题了。胡锦涛2006年提出的《战略互惠》,受到了我方当时的首相安倍晋三的支持,彻头彻尾改变了中国不把日本看在眼里的旧思维。所谓的战略互惠关系,就是不过于计较从前的历史问题,全面打出‘友好’标志,不管出现什么状况,都必须把友好放在第一位。而以‘战略’作为代名词,其含义就是重视‘未来’。”

  他也认为,中方提出《战略互惠关系》之后,态度明显是原谅了日本:“战略互惠关系推出后第二年,温家宝访问日本时就在日本国会发表轰动世界的演讲。温家宝说‘日本政府多次道歉(指在战争问题上),中国人民对此也要给于高评价’。对于日本战后的和平发展,获得了今天的繁荣,他还表示赞赏。这些谈话也向中国国内进行现场转播,这种看法成了中国对日政策的主流路线。”

  不过,他也认为中日关系易动摇:“中国的外交受到内政牵制,这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明显。当中共党内出现斗争时,反对势力就会以此唱反调,这不仅发生在军队里,也渗透到其他机关。发生钓鱼岛争端,这也是原因之一。”

  他表示:“日本希望看到接班人习近平能依循胡锦涛路线,以目前他对前去中国访问的各个团体的态度看来,他是友好的。”

  原是庆应大学教授的国分良成专研中国政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就已到上海复旦大学当客教。他也是“新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的日方委员,对中国有着第一手的认识。

  日本防卫大学是日本唯一一所军校,专门培训海陆空三军将领。日本有媒体认为,在中国军事抬头的此刻,由中国通主掌军校是为日本军教培育更多能透视中国的军人。

工程师教访民学电脑被抓,罪名“寻衅滋事”


胡俊雄在黄岗市驻京办用餐的照片(维权网)

美国之音陆杨
在北京居住的电脑工程师胡俊雄在端午节被警方带走,拘留20多小时后获释。警方说他寻衅滋事,但他其实只是想给访民办电脑培训班。

胡俊雄是湖北黄冈人,在北京工作,主要是做电脑维修。星期六深夜被北京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为由抓走,关进大兴区金星派出所。警方对他说,稍微询问一下即可回家,但是, 胡俊雄在派出所被关了20多个小时。
IT
星期六晚上11点多,黄冈市政府驻京办接到通知把胡俊雄领回驻京办。已离开驻京办的胡俊雄说,在驻京办他受到礼貌对待。

*胡俊雄:抓进“局子”不管饭,严控上厕所*

胡俊雄星期一(6月25日)对美国之音说,他是上午11点出来的,在被关押期间遭到虐待,派出所没给他吃饭,还有一段时间不让上厕所:“我被抓到派出所里 之后,关了整整20多个小时。其中有十几个小时,关在铁笼子里面。他们没有明显地给我什么虐待,但是变相地,他们20多个小时始终没有给我吃的,连一口水 也没给,也没有法律手续。其中有6个小时,他不让我上厕所。”

他说,警察把关押他的地方的冷气开得很大,而他当时只穿了短衣短裤。“我本人心脏不好,我是怕冷的。他把空调开得很低,都开到16度。我一再要求他们把空调开高点或是关闭,他们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说就你多事儿。”

警方带走胡俊雄时,告诉他一会儿就放他回家,他没有随身带着预防心脏病的药。他说,每当他受到虐待刺激时,就容易心脏病发作。

*胡俊雄“底儿潮”?*

胡俊雄是通信工程师。1989年5-6月间在北京参加过学运。1998年年底参与组建中国民主党湖北黄冈市党部。有资料显示,从1999年开始,胡俊雄屡 遭当地政府打压,一直受到监控。2005年公开声明退出中共。2006年,胡俊雄再次被当地公安局抓捕,以刺探出卖国家机密罪拘留他7天,之后取保候审释 放。

这次警方带走胡俊雄,重点问他在北京干什么,以什么谋生,其中提到胡俊雄为什么给人家修电脑不收费,还问他要办的电脑培训班是谁组织的。而这些问题跟警方 带走胡俊雄时口头给出的他涉嫌寻衅滋事理由并不相干。胡俊雄认为,抓他到派出所其实就是想破坏他星期六要办的培训班。在派出所做笔录期间胡俊雄坚持认为自 己没有违法。

在金星派出所做笔录时,胡俊雄问警察,你们半夜把我从床上抓走,我怎么寻衅滋事?警方不做回答。胡俊雄说,由于他在金星派出所受到人权践踏,他保留起诉该派出所的法律权利。

*派出所:胡俊雄受到虐待?并无此事*

美国之音记者拨打金星派出所电话,想了解胡俊雄具体“犯罪事实”,值班警官表示,不知情。当记者问他,胡俊雄被关押在这个派出所20多小时,不准许吃喝,这位警官回答说,没这回事。

*胡俊雄长期服务底层百姓*

十多年来,胡俊雄一直以电脑维修和电脑培训为生,他说,北京的客户群更多,所以他大部分时间在北京打工。他的服务对象包括来京的访民、务工者、小业主,甚至还有公职人员来参加他的电脑培训班。

北京访民田兰女士住胡俊雄隔壁,她6月25日对记者说,胡俊雄靠打工赚的钱,全都用来培训底层人士,而且在星期六那天的培训课上,他还给学员自费准备了茶 叶蛋和粽子:“我都知道,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几百个粽子,还准备了好几百只五香茶蛋。知道访民都没有钱,上访都很可怜。有的人都讨吃要饭,睡桥洞。这都 是真实情况。”

田兰说,熟悉胡俊雄的访民都知道,他生活非常简朴,没有高的要求,打工的钱都用来接济访民。他们问,这样的人怎么会寻衅滋事?

北京退休教师杜女士本来端午节那天也准备去听胡俊雄的电脑课。胡俊雄在杜老师那里暂住过一个多月,杜老师对他有所了解。她对胡俊雄的评价是:“这种人现在 在国内很难找了。因为,他教这些人电脑是分文不收的,这是肯定的。他生活极为艰苦,非常省吃俭用,有一次他一天就吃了三个粽子。在生活上对自己要求非常非 常低。他说,我不要钱,对我没用。

美众院通过修正案禁止离职官员为中国游说


法广纽约特约记者 倪安

美国国会众议院拨款委员会日前通过一项修正案,禁止美国国会议员、政府高级官员在离职后10年内为包括中国在内某些外国政府游说。提出此案的众议院沃尔夫强调,担任国会议员或美国大使是一个殊荣,任过这些职务的人不应该在刚刚离开政府职务以后,马上就利用他们的身份去换取商业利益,特别是为那些和美国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工作。

这是被成功植入2013年财政服务开支法案中的数项修正案之一,被认为是对游说的重大禁止条款。

华盛顿邮报说,根据这项于6月20日通过的修正案,包括前总统、国会议员、情报部门负责人和高级政治任命官员,以及退休高级将领在内的官员,被禁止在离开联邦政府职位10年内为一些令人生厌的政府游说。

这项修正案由资深共和党众议员沃尔夫提出。该修正案适用于美国国务院指定的因存在严重人权侵犯和宗教迫害而“特别需要关注的国家”。这些国家包括缅甸、中国、厄立特里亚 、伊朗、朝鲜、沙特阿拉伯、苏丹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一修正案较早版本被禁游说的国家名单更长,一些议员认为名单上的国家太多,减少到目前的8个。财政服务法案还需经参议院通过。

报道说,禁止离职美国官员10年内为中国游说的理由,是目前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正在对中国电讯公司华为和中兴通讯进行调查。华为至少雇用过两名前美国国会议员。

美国媒体报导说,情报委员会担心中国对这些公司进行补贴,从事网络间谍以及发动网络攻击。这两家公司都被认为与中国政府和军队有密切关系。美国国务院也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了美国禁令,向伊朗出售监视手机通讯的技术。

沃尔夫众议员强调,担任国会议员或美国大使是一个殊荣,担任过这些职务的人不应该在刚刚离开政府职务以后马上就利用他们的身份去换取商业利益,特别是为那些和美国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工作。


中国谴责德国授予廖亦武书业和平奖


中国星期一(25日)对德国书业协会授予中国异见作家廖亦武2012年德国书业和平奖表示谴责。

中国说,廖亦武编造故事,并在中国被判有罪。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廖亦武在出国后继续编造故事,以获取同情和支持。

廖亦武在1999年为纪念六四曾写过关于89天安门血腥镇压的诗歌《大屠杀》,他为此被关了4年的监狱。

廖亦武在中国写过大批作品,也经常受到当局的骚扰和打压。

2001年,他以老威之名公开出版了《中国底层访谈录》上下卷,引起强烈反响。

廖亦武也多次在国际上获奖,但他的作品在中国被禁,他本人也被中国当局禁止离境。

但在2011年,他终于成功通过越南,逃到德国。

德国书业协会是在上星期四(6月21日)在柏林做出这个宣布的。

书业协会在声明中说,廖亦武在散文和诗篇中以强有力的语言和无畏精神,反抗政治压迫,为中国国内被剥夺权利的人发出了能听到的声音。

德国书业和平奖设立于1950年,奖金为2.5万欧元。

正式的授奖仪式将在10月14日德国法兰克福的书展上举行。



范世平:未來4年兩岸關係未必越來越好

《大事件》記者柯宇倩/熱鬧的台灣大選落幕,馬英九將繼續執政4年,台灣民眾既不需擔心政黨輪替期間可能產生的動盪,也不需憂慮蔡英文上台後台海關係可能倒退,但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范世平在接受《大事件》採訪時指出,未來4年兩岸關係恐怕也不如外界所想的“會越來越好”,兩岸的交流在馬英九第一任期尾聲時已逐漸出現瓶頸,要突破瓶頸,就得談政治問題,但在台灣經過本土化教育後,對馬英九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也不太能理解,因此如何定位台灣,會是馬英九的重要課題。



范世平為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博士,台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曾任台灣國立金門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兩岸政治、經貿與觀光議題。



兩岸關係左右台灣大選



馬英九與吳敦義在台灣第13屆總統副總統選舉中,以6891,139萬票大幅超越蔡英文與蘇嘉全的6093,578萬票,馬英九獲總統連任,范世平認為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大部分台灣民眾對過去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兩岸關係的緊張,仍有很大的擔憂,這樣的擔憂並沒有因為蔡英文走較中間的路線而有所改變。



經常與前往大陸交流的范世平對《大事件》分析,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擔憂無法解除的原因,是蔡英文在兩岸政策的論述上一直沒有講得很明白,對台灣共識的解釋也較模糊,相對來說,馬英九過去4年在穩定兩岸關係上的政績較明顯,獲得大多數台灣人的認同。



馬英九在選前便多次批評蔡英文的兩岸主張的內容過於空泛,代表蔡英文還未準備好執政。外界普遍認為,本次台灣大選主要是對“九二共識”認同與否的投票,《旺報》社論指出, 2012年的大選是“九二共識”的勝利。



范世平倒不認為“九二共識”對總統選戰結果有如此重要的影響力,他對《大事件》解釋,其實很多台灣老百姓搞不懂什麼是“九二共識”,大部分人選擇馬吳的原因,第一是認為“台灣共識”講得不清不楚,第二是憂心過去陳水扁時代的兩岸緊張關係再現。



在台灣,大家並不會去深究‘九二共識’的意涵。”范世平認為,所謂的“九二共識”,已經變成一種符號,支持“九二共識”,就等於支持兩岸關係的穩定,因此許多大陸的台灣企業家支持“九二共識”“九二共識”變成台灣關係穩定的代名詞,但實際上“九二共識”與兩岸的穩定,當然有相當大的落差。



大選前兩週,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長榮集團董事長張榮發、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奇美實業董事長廖錦祥、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大老闆,紛紛表態支持“九二共識”,企業家在兩岸議題上如此“團結”,在台灣大選中還是頭一遭。



“九二共識”的具體內容卻沒有引發太多的討論,其實整體來看,本次選舉中各候選人的具體政見似乎都不那麼重要,主要影響因素仍是意識型態。范世平對《大事件》解釋,選舉到後來通常沒辦法講大道理、沒有太多時間去辯論,具體政策是什麼,只是學者間討論的話題,老百姓沒那麼大的心力想搞清楚。“民主政治本來就是這樣,所以只能用一個很簡單的符號,例如說‘九二共識’就等於兩岸和平,然後問你要不要,國民黨已經把它型塑成‘否定九二共識,就是否定兩岸和平’。”



范世平表示,民進黨過去很善於包裝、善於打出簡單的口號煽動選民情緒,比如愛台灣與不愛台灣,但這次民進黨失去以往文宣的優勢,而國民黨反而掌握住“九二共識”這樣的意象。



范世平對《大事件》分析,民進黨文宣攻勢不如預期,可能因為蔡英文是名學者,不像過去民進黨的政治人物般,知道如何在街頭煽動群眾,因此外界覺得蔡英文不論是講台灣共識,還是談大聯合政府,都講得不清不楚,沒辦法發揮號召力。



民進黨可能出現激烈的路線之爭



原本民進黨寄望“決戰中台灣”,就是認為綠營在南部獲得的票數可抵銷在北部失去的票數,但本次總統選舉,以五都為例,國民黨在新北市以124萬的票數贏綠營22萬票,在台北市以63萬的票數大贏綠營28萬票,藍營在大台北地區所贏票數達到50萬;而民進黨在台南市贏國民黨18萬票,高雄市贏12萬,無法抵銷國民黨在北部贏得的票數。



民進黨本次在中南部贏的沒有預料的多,范世平認為,可能使得民進黨未來的路線之爭變得相當激烈。“蔡英文在某程度上,將民進黨從一個草根性、非常本土的政黨,往中間移動,但這在民進黨內部一直有不同的聲音,只是因為自從蔡英文當黨主席後,幾次選舉都很成功,讓她建立起在民進黨內部的領導力,但實際上,中南部的選民對蔡英文很陌生,而且覺得她在一些路線上很模糊。”



不只蔡英文往中間靠,馬英九也是如此。有人批評馬英九一下子親中共,一下子討好民進黨,范世平對《大事件》表示,民進黨裡的基本教義派也這樣批評蔡英文,這是因為蔡英文與馬英九都看到台灣的藍綠選民正往中間移動,“他們能怎麼辦,能不要(順應選民)嗎?”



因此,批評者指責馬英九既討好民進黨,又討好共產黨,范世平認為是沒辦法的事。“馬英九不可能完全向中共靠攏,因為這是主流民意,今天有誰要挑戰主流民意,就必需負出沈重的政治代價。”



范世平表示,說馬英九勢利也好,沒有原則也好,但“當選就是硬道理”,馬英九就是要叫國民黨往中間選民靠。“所以馬英九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哪怕他心裡很想講,民進黨也是,蔡英文今天還能喊台灣獨立嗎?不行,因為她知道多數民眾不支持,可是中南部民眾就會認為蔡英文不是他們過去所熟悉的民進黨。”



中國大陸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在接受《大事件》採訪時曾分析,雖然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更加理性,但她仍沒辦法改變民進黨整體的意識型態和大陸政策的本質。此外,蔡英文的黨內勢力也還單薄,如果2012年蔡英文敗選,她就有可能成為民進黨內的過渡性人物。



范世平對《大事件》指出,目前已普遍認為,蘇貞昌在這次選舉當中,暗地佈著自己的局,顯見民進黨的老一輩,如蘇貞昌、謝長廷,並沒有停下準備再起的動作。“蔡英文沒當選,是否可能重啟他們的希望?這是值得注意的。這也不光是他們個人的意願,而是他們的派系需要。”



蔡英文敗選後,當日便宣布辭去黨主席一職,雖然民進黨極力慰留,但蔡英文辭意堅決,民進黨116日舉行臨時中常會、中執會,會中同意接受蔡英文的請辭案,將於2月底正式生效。



雖然蔡英文離開黨主席的位置,但其影響力仍可能繼續發揮。范世平對《大事件》分析,如果大家覺得這次民進黨的得票率還是增加了,蔡英文小輸為贏,許多民進黨員也認為蔡英文的中間路線正確,則民進黨內部就會掀起一波非常激烈的政治鬥爭,這樣的鬥爭也是路線之爭。




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范世平。(《大事件》記者柯宇倩攝)

誰是《決定台灣未來的人》?




是什麼樣的念頭,讓這群人決定在這塊領域埋下夢想的種子?是什麼樣的特質,讓這群人堅持灌溉,直到種子發芽茁壯?



領袖出版社6月出版的新書《決定台灣未來的人》,深入描繪台灣各行各業的年輕菁英,這些人身在包括政治、商業、勞工、文學、科技、公關、貿易、教育、網路、新聞等領域,由於他們正是未來2030年承擔社會擔子的一群人,藉由他們的視角看台灣,更能看出台灣目前與未來所面臨的問題,同時看出台灣的機會在何方。



如今在社會中嶄露頭角的年輕一代,剛踏入社會時,總被貼上抗壓性低 忠誠度 眼界高等標籤,而現在他們已成為社會中的新興生產力,這些人中,不乏懷抱夢想者,但現實生活的壓力,往往讓他們的熱情之火只剩下小小的火苗。



但一個族群中總有那麼幾個人顯得不一樣,們不被日復一日的事務壓垮,他們能衝破社會加諸在一個人身上的枷鎖,並且不斷努力、屢敗屢戰,成為同一代人中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代表性人物。



他們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成長的?他們是如何成功的?他們具有什麼樣的特質?對於懷抱理想卻還沒實現的人來說,或許想問這樣的問題。



對許多人來說,聰明、運氣佳,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成功。因為聰明,學什麼都快,因為聰明,做什麼都能找到捷徑;而因為運氣好,所以出生在能夠少奮鬥20年的家庭,因為運氣好,即使能力不是頂尖也能脫穎而出。但白手起家的也大有人在,採用勤能補拙法的成功者更非寥寥無幾,只有聰明和運氣,或許能一夜翻身,可是耀眼成績能否持續,很難說。



《決定台灣未來的人》一書的受訪者幾乎都是白手起家,可說與大多數人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但他們為什麼跑到了前頭?本書揭露了這些人具備一些成功特質。



本書作者柯宇倩原本屬於台灣新生代作家,生於台灣,既可以與她的採訪對象同呼吸,又有了和生活在本土的同代人不完全一樣的觀察角度。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特派記者柯宇倩前往台灣進行採訪,希望藉由介紹這群人的成長環境、進入事業的契機和對未來的展望,讓讀者更加瞭解他們的成功因子,並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潛力,更重要的,讓那些還在通往理想之路奮鬥的人,獲得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



柯宇倩從台灣政治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印第安那州立大學傳播研究所,曾於紐約《世界日報》、多維新聞擔任記者與編譯,亦為兼職譯者,目前是明鏡新聞出版集團記者、總編輯助理。



這些年輕一代的代表性人物,或在將來更上一層樓,成為左右台灣發展方向的領頭者,他們現階段對台灣的期望、準備達成的目標,都可能在未來得以實現。因此本書也希望藉由與這些人的訪談,勾勒台灣的前景與可能的發展方向。





目錄



敢說敢做十足熱血的九把刀

無名有名的林弘全和潘韋丞

勇闖政壇的80——何志偉

從歌手到政治家,周守訓年輕不留白

用毛豆征服日本市場的侯兆百

讓機器更聰明的傅立成

挑戰面前不低頭的張如萍與張志華

與勞工一同成長的朱維立

堅守律師崗位打抱不平的林峰正

用耐心與陪伴引領身障生的林芝宇

行銷公關路上不斷自我突破的楊嘉怡

積極學習、永不後退的楊舜欽

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的趙珍誼

對藝術文化情有獨鍾的金宗權

為性工作者一點一滴鑿隧道的鍾君竺

搭起導盲犬與視障者橋樑的黎惠芸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